曲笔

  • 《红楼梦》缘何“说不尽”
    词:《红楼梦》;曲笔;人物意象与叙事意象;开放性文本;“无结局”小说;过度阐释与强制阐释作者简介:陈才训,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 300071);毛艳秋,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哈尔滨 150080)DOI编码: 10.19667/j.cnki.cn23-1070/c.2024.02.015自《红楼梦》诞生以来,所谓“索隐”“抉隐”“释真”“辨证”“揭秘”“新解”等,似乎成为不同时代许多阐释者的思维定势。确实,《红楼梦》这部小说意蕴丰厚,

    求是学刊 2024年2期2024-03-31

  • 天空是个最大的word 文档(组诗)
    全抵押在一棵树上曲笔小小的伎俩在如今空空的手中有何用收看吧,天空和树的合谋——曲笔壮丽的四维空间滚动起来目光晕眩。瘫倒在椅上的我下一秒双足却在勇敢地踮立天空是个最大的word 文档我想攀上眼前最近的亲戚——合欢,那信赖的笔尖告诉我哪里着墨多一点哪里该轻轻带出你正在识猜的第一行谜[桔子公路]是夜如昼。眼前的灰白地带个中曲直谁在细细聆听证词?倘若,来自迎面而来的一只蜂八度音高涨,句句晶莹大地自带光驱升腾起来时光的奖赏也蜿蜒而至你乱了分寸的足下连手心也在溢出瓣瓣

    草堂 2023年2期2023-09-25

  • “乡巴佬”同学
    抒胸臆。此处运用曲笔的笔法来写人,褒贬藏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外貌、动作、神情,刻画了一个朴素、善良、勤奋踏实的人物形象,为下文描写做好铺垫。此处再次写了“我”对主人公的态度,为下文描写做进一步铺垫。此处通过“我”的行为反衬主人公的善良和大度,使其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文章中心。结尾与开头照应,一句“有你,真好”,发自“我”内心真诚的赞美,使人感到很温馨。指导老师 李晓云名师点评本文运用曲笔的笔法来写人,褒贬藏情,塑造了一个朴实、善良的人物形象。一句“有

    小读者·爱读写 2023年2期2023-05-30

  • “乡巴佬”同学
    加漠视。此处运用曲笔的笔法来写人,褒贬藏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外貌、动作、神情,刻画了一个朴素、善良、勤奋踏实的人物形象,为下文描写做好铺垫。在后来的日子里,你努力学习,攻坚克难,学习成绩有了进步。期中考试过后,你竟然把我挤出了前三名!我看到你很生气,心想:你怎么能这样,我又没招惹你,为什么要将我挤出前三名?而你却不识相地继续接近我,想方设法“讨好”我,可我总是对你冷眼相向。此处再次写了“我”对主人公的态度,为下文描写做进一步铺垫。转眼间,到了学期末,大家都

    小读者 2023年4期2023-04-17

  • 的光。一学就会:曲笔入题,借物喻人文章从林荫小道写起,开端并未直接進入主题,“斑驳的光影”是曲笔,后文出现的老焦才是中心,这种手法予文章跌宕起伏之感,造成悬念。作者写光,实际是写像光一样温暖的老师,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使文章立意更加深远,含蓄地表达了对老焦的赞誉与感谢,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C114CD8A-E8C3-4713-A743-D2D54253F741

    中学生博览·文艺憩 2022年4期2022-06-21

  • 曲笔写真情
    子厚墓志铭》中的曲笔写法,希望能给广大语文教师带来一些启发。“曲笔”原是史学家常用的写史手法。史学家用这种手法巧妙地将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褒贬寄寓于文字之中。读者如果不深入体会、仔细研究,是难以读出其中的深意的。在创作散文的过程中,有些作家也会使用类似的手法,尤其是在写评价人物功过的散文(如传状、祭文、碑志类的散文)时,作者也会委婉地展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在《柳子厚墓志铭》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大量的“曲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韩愈为什么不秉笔直书,直接评价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1年7期2021-11-11

  • 妙用曲笔博出彩
    伯虎巧妙地运用了曲笔手法,使短短的一首四句小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十分精彩。还有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倒卖香烟的美国商人到法国做生意。一天,他在巴黎的一个集市上大谈抽烟的好处。突然,从听众中走出了一位老人,连招呼也不打,就走到台前。那位商人一惊。老人在台上站定后,便大声地说道:“女士们,先生们,关于抽烟的好处,除了这位先生讲的外,还有三大项,我不妨讲给大家听听吧。”美国商人一听这话,转忧为喜,连忙向老人道谢:“谢谢您,先生。我看您相貌不凡,肯定是位学识渊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21年8期2021-09-08

  • 苏轼《定风波》的曲笔场域与归隐胸臆
    论。却始终对文本曲笔手法认识不足,更遑论发现和解决由曲笔场域形成的一系列问题,并把它们有效地运用到教学之中。因此,本文拟以《定风波》文本为中心,打开曲笔场域,结合苏轼“身处”情境,探讨相关作品的互文性,或许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对促进《定风波》深度学习不无裨益。一、直筆和曲笔相融合苏轼《定风波》作于元丰五年(1082)三月七日,据《东坡志林》(卷一)记载:“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人教版教材注解:“苏轼被贬黄州后,准备在沙湖买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9期2020-11-16

  • 曲笔手法的文学表现与承袭
    自写史开始的“曲笔”手法在《左传》中得到极大发展。《左传》作者在叙写赵姬主动让嫡这一事件时,明里写出了赵姬的深明大义,也以双关式曲笔写出了晋文公的执家以礼。《三国演义》作者刻画司徒王允这一人物形象时承袭了《左传》的这一手法,在“连环计”事件中通过貂蝉这一形象,突出了王允为国事忧愁、痛恨奸恶的性格特征。【关键词】 《三国演义》;王允 ;《左传》晋文公;曲笔【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

    今古文创 2020年17期2020-09-10

  • 行笔笔法势和行笔笔法分析研究
    顺时针、逆时针、曲笔、折线等行笔方式;按“提按势因素”来分,可分为先提后按、先按后提、先提后按后提、先按后提后按等行笔方式;按照“运笔势因素”来分,可分为拖笔、逆锋、垂直等行笔方式;按照“行笔的快慢”来分,可分为迟涩、紧急等行笔方式。行笔笔法的势因素决定着行笔过程中方向、笔道和形态,在行笔过程中,往往也是多种势因素的综合利用的过程。另外,行笔取势是和起笔取势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的起笔取势,往往和行笔方向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研究行笔笔法势和行笔笔法,下面按

    江苏教育 2020年37期2020-06-30

  • 中国古代褒贬史学论略
    春秋笔法;直书;曲笔作者简介:常征江,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后(天津300383)DOI编码:10.19667/j.cnki.cn23-1070/c.2020.01.017中国古代史学的源远流长和枝繁叶茂,在世界学术之林久负盛名,而支撑中国古代史学长盛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中国古代史学传承中形成的若干优良传统。褒贬史学传统即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历程中产生并不断成长的优良传统之一。对于褒贬史学传统的出现和发展,前贤多有论说。

    求是学刊 2020年1期2020-02-26

  • 从历史文学角度论《史记》的“曲笔
    学与《史记》之“曲笔”文史兼备、形质兼美,是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典籍的共同特性和优良传统。无论是《诗经》的史料存留还是《左传》的散文价值,中国文学与史学有着不可割裂的血脉渊源。先秦《孟子》一书最早提出“义”“事”“文”史学三要素的观点,重视“文”在史学中的地位。《孟子·离娄章句下》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1]300“文之将史,其流一焉”,“史之为务,必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12-26

  • 浅谈写作中的曲直手法运用
    于叙事文体来说,曲笔体现在不让情节直线地发展,而使它曲折迂回地推进,逐渐地接近既定的目标。《三国演义》中刘备等三顾茅庐,一次不见孔明,二次又失望而归,只是到了第三次才见着。而就是“第三番访孔明,已无阻隔,然使一去便见,一见便允,又径直没趣矣。”(清·毛宗岗评本《三国演义》),因而作者又设置了许多曲折,经过峰回路转,九曲十折,孔明方愿出山相助。然而,正因为这么曲折,才使这个传颂千古的三顾茅庐的故事,波澜起伏,回旋跌宕,“出人意外,在人意中”,曲折生姿,引人入

    文学教育 2019年35期2019-11-27

  • 从封建史学二重性浅论刘知幾的"直书实录"思想
    ,但实际上其对于曲笔的批判仍然是相对片面的、有限的,其直书思想依旧未能跨出"封建史学二重性"之限制.经过分析,本文拟通过对刘知幾之直书思想进行梳理,分析其对于曲笔的有限性批判,从而探究其思想中的史学二重性体现及史学价值.一、刘知幾的"直书实录"思想"据事直书,实录无隐"是中国古代史学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而刘知幾其"直书实录"的思想则极大的继承发扬了这一史学精神.对于刘知幾而言,实事求是、文质相成应当是作为修史者的基本素养,唯此方能完成以先人立功、为社会立德

    新生代 2019年7期2019-11-13

  • 《明孝宗实录》焦芳“曲笔”问题考论
    官之一焦芳故作“曲笔”,要求重修或在该实录中删正“曲笔”。重修建议未被采纳,删正的建议,应亦未能实行。明后期王世贞等人进行考证,具体指出了《明孝宗实录》中包含“曲笔”的一些证据,并解释了焦芳“曲笔”的动机。与“曲笔”之议相关,明清学者对《明孝宗实录》评价甚低,但迄今所见“曲笔”所涉范围有限,《明孝宗实录》的史料价值不当一概否定。李东阳、杨廷和等人与焦芳同为总裁官,当时不能抗争,事后又反对修改,对《明孝宗实录》中的“曲笔”也难免责。关键词:《明孝宗实录》;焦

    古代文明 2019年4期2019-10-14

  • 浅谈写作中的曲直手法运用
    胡敏内容摘要:曲笔和直笔是常用的写作技法。叙事文体运用曲笔,可以让情节曲折迂回地推进,逐渐地接近既定的方向目标。抒情性文体的曲笔,则主要体现于抒情手法婉转曲达,使诗作做到含蓄委婉,韵味无穷。写作是运用曲笔还是直笔,应根据题材内容和形象刻画的需要而定的,都必须达到一定的艺术目的。关键词:写作 曲直手法“文似看山不喜平”,“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历代文人学士在写作技巧研究上,对诗文表达的“曲”,历来是极力推崇,十分强调的。不少成功之作,作者确实是在“曲”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批判性思维的激发与引导
    是无奈之举,或是曲笔。毕竟,历史上对韩信的定位是叛臣,所以作者只能说他是“无行”之人。师大家的眼光从文本的开头几段拓展到了整个文本,甚至是与之相似的其他文本,去找寻韩信行为的本质原因,这些分析已经深入人物的背后。第一个问题的解决,是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答案,运用逻辑分析进行思想的交锋。无论是认同别人的观点,还是有自己的想法,都是建立在充足的依据和合理的逻辑的基础上的。其间,教师有意地引导学生拓宽视角、拓展范围。接着讨论第二个问题——师对第一个问题,有同学提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19年9期2019-09-10

  • 析淮南王刘安被控叛逆的历史成因
    谓叛逆事件上的“曲笔”和“明笔”,得出了司马迁对刘安事件所持的质疑否定立场,即所谓刘安叛逆事件实质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制造的“冤狱”的结论,并分析了事件的3个成因:继续削藩,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消除异说,统一政令的需要;早除隐患,以绝后患的需要。关键词:刘安;司马迁;曲笔;明笔 ;削藩;黄老哲学 ;独尊儒术中图分类号:K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9)02-0006-05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7-03

  • 答张十一
    在比兴处。”2.曲笔。这首诗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内心深处有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唯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9年15期2019-06-14

  • 直书与曲笔
    与直书相对的便是曲笔,亦称“回护”,把修史视为私器,为迎合权势,谋一己之利,有意回避、歪曲事实。尤其官修史书,受到的干扰更多,梁启超直言“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而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当过诸葛亮的文书,因罪受过一百杖刑罚,他的父亲也受过髡刑(剃光头以示侮辱)。因而,他写《三国志·蜀书》时就有很多诬陷之辞。魏国的丁仪、丁廙兄弟享有盛名,陈寿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给我一千斛米,我就会为你们的父亲写一篇好的传记。”可见,就连二十四史中的典范“前四

    清风 2019年12期2019-04-24

  • 曲笔与《左传》的冷峻诙谐笔调
    史家记事有直笔、曲笔之分。刘知几《史通》中专列《直笔》《曲笔》两章,不过刘知几将二者理解为道德的历史书写,认为直笔是一种直面现实、秉笔直书的历史品格,曲笔则是一种曲意回护、饰非文过的记载方式。这样直笔变成了“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为瓦砾长存”a的南董精神,而曲笔就演变成了“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b的掩饰手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直笔与曲笔最重要的区别,不是道德的表现形态,而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方式。《春秋》《左传》《史记》《汉

    名作欣赏 2018年2期2018-09-10

  • 曲笔与《左传》的冷峻诙谐笔调
    史家记事有直笔、曲笔之分。刘知几《史通》中专列《直笔》《曲笔》两章,不过刘知几将二者理解为道德的历史书写,认为直笔是一种直面现实、秉笔直书的历史品格,曲笔则是一种曲意回护、饰非文过的记载方式。这样直笔变成了“烈士徇名,壮夫重气,宁为兰摧玉折,不为瓦砾长存”①的南董精神,而曲笔就演变成了“事涉君亲,必言多隐讳,虽直道不足,而名教存焉”②的掩饰手段。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直笔与曲笔最重要的区别,不是道德的表现形态,而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方式。《春秋》《左传》《史记》《汉

    名作欣赏 2018年4期2018-07-15

  • 《史记》中的『曲笔
    所选择,也即有“曲笔”之处。“曲笔”的原因比较复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雅驯”的追求。这种“曲笔”写作手法,固然使文本得以洁净,但往往使得一些历史真相被遮蔽,这就为后人了解历史带来了困难。被遮蔽的“白登解围”“七年,匈奴攻韩王信马邑,信因与谋反太原。白土曼丘臣、王黄立故赵将赵利为王以反,高祖自往击之。会天寒,士卒堕指者什二三,遂至平城。匈奴围我平城,七日而后罢去。”这就是发生在公元前200年的“白登之围”。这年冬天,刘邦率领的32万汉军被匈奴圍困于白

    寻根 2018年2期2018-06-16

  • 书法技法讲坛——篆书技法45例(四)
    、篆书的线质——曲笔如铁篆书的线条绝大部分都是弯曲的。有的完全形成环状,如“口”字;有的连续弯曲,如“弓、女”字;有的则弯曲较小,如“川、小”字的下垂竖笔。但无论弯曲得大还是小,篆书的线条在弯曲中都要体现圆转通畅和内含弹力,形成“曲笔如铁”之特色。所谓“曲笔如铁”,是说篆书弯曲的笔画好比一根钢管或铁棍在两端的重压下形成的弯曲之形,在离开重压之后就会弹直。这样的钢管虽然弯曲,但还在弹性限度内,其形虽弯,却内含了一种顽强的弹力。它不像弯曲的丝线落在地上那样软软

    书画世界 2018年5期2018-05-14

  • 答张十一
    在比兴处。”2.曲笔。这首诗写忧愤,以曲笔出之。诗人内心深处有许多矛盾着的隐微之情,有无辜被贬的愤怨与悲愁,又有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有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又有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他虽然没有直接说忧愁怨恨,只提到“死所”“炎瘴”,却比说出来更为深切。“吟君诗罢看双鬓,斗觉霜毛一半加”,诗人没有正面写自己如何忧愁,却说读了张署来诗后,鬓发顿时白了一半,似乎来诗是愁的原因,这就把全诗唯一正面表现愁怨的地方掩盖住了。并且写愁不说愁,只说霜毛陡加,至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17年27期2017-08-10

  • 妙用曲笔 引人入胜
    有趣味。建議妙用曲笔,制造误会,掀起波折——小偷偷走了语文作业本,并引向深入——失窃案告破,小偷被捉,语文作业本失而复得。最后再陡然一转,告诉读者出乎意料的结局——“小马虎”耿永超因为粗心放错了作业本。这样,就会使习作变得波澜起伏,曲折诱人。“门官”张妍清楚地记得,上周末放学后,她将教室门锁得好好的,语文作业本不可能不翼而飞!后来,还是心细的习倩同学提供了“重大线索”:今天早晨,她打开教室门时,发现靠近门的那扇窗户开了一条细细的缝。可能有人由此进入教室,偷

    读写算·小学中年级版 2017年7期2017-08-09

  • 古代诗歌中的曲笔与人文精神
    法外,还善于运用曲笔,这样就更进一步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情感的表现更加婉曲,更有韵味。在诗歌创作中,曲笔是指不直接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故意离开诗歌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曲折回环、跌宕起伏,才会给人一种峰回路转的美感。而曲笔的运用,让情感更为丰沛,同时更显出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凸显出了浓浓的人文精神和人情之美。以下,笔者就选取古代诗歌中颇具代表性的几篇作品来论述一下古人诗歌中的曲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6期2016-05-14

  • 著史当秉笔直书
    书有“直书”与“曲笔”两种不同的笔法。所谓“直书”也称“秉笔直书”,即按历史客观事实进行记录;而“曲笔”又称“回护”,即有意违背客观事实进行记载,以迎合有权势者并为自己谋求利益。刘知幾力主“直书”而反对“曲笔”,选文中,他对南、董、韦、崔四位史家不计个人安危荣辱,仗气直书,不避权贵,无所阿容的事迹进行了褒扬,同时对王沈、董统二人迎合权贵、歪曲历史的行为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认为两者在人格和气节上有着天壤之别。在刘知幾看来,“直书”和“曲笔”不仅仅是写史的态度问

    月读 2016年5期2016-05-14

  • 解读祥林嫂之死的“曲笔
    :细读《祝福》“曲笔”,解读出祥林嫂不是饿死冻死,而是“穷死”自杀身亡。祥林嫂沦为乞丐,还苟延残喘活着,是因为有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难题没有得到解答,犹如一根生命线拉着,最后她求问到,“我”说有,却又“实在说不清”,这根生命线断了,她不早不迟,偏偏死在“祝福”的时候,有意给祝福的喜气以“谬种”的晦气。关键词:鲁迅;《祝福》;曲笔;穷死的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07-02高中语文教本现仍选有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8期2016-05-07

  • 曲尽其妙谈曲笔
    妙。这种写法就是曲笔,又可以称作从对方着笔,对写法,属于虚写的一种。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比较常见。经常表现对亲人的思念。王维“每逢佳节倍思亲”时,却在想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想象自己的兄弟登高而思念远方的他。白居易在冬至这个中国古人最重视的节日里,当他漂泊在外独身在驿站度过冬至这天时,写下了“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种手法在高考诗词鉴赏考查中也有涉及。例如2010年高考江苏卷诗词鉴赏题:送魏二王昌

    新课程·下旬 2016年2期2016-04-19

  • 曲尽其妙谈曲笔
    学)曲尽其妙谈曲笔崔艳秋 (吉林省永吉县第四中学)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杜甫困守长安时期,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写下了千古闻名的诗作《月夜》。他在诗中没有直接叙说自己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而是想象妻子在闺中对月思念困守长安的他。古人抒情重在含蓄,杜甫这首诗正是体现了这种特点,曲尽其妙。这种写法就是曲笔,又可以称作从对方着笔,对写法,属于虚写的一种。这种写法在古典诗词中

    新课程(下) 2016年2期2016-03-05

  • 古代诗歌中的曲笔与人文精神
    曾艳古代诗歌中的曲笔与人文精神曾艳古代诗歌,讲究意境优美、意蕴丰富,含蓄委婉地表达感情。诗人在表情达意时,往往不直接抒发感情,而是用意象、意境等作烘托渲染,使感情具体化、形象化,以达到使诗歌意境悠远、耐人寻味的目的。许多诗人除了采用一些传统的写法外,还善于运用曲笔,这样就更进一步拓宽了诗歌意境,使情感的表现更加婉曲,更有韵味。在诗歌创作中,曲笔是指不直接写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他人对自己的情感来表现自己的情感;或者故意离开诗歌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

    中学语文 2016年18期2016-02-16

  • 本版主持鲁小班
    的时候,不能太用曲笔,一定要让对方觉察到你的态度。东海岸的先生当你在说“不”前,务必让对方了解自己拒绝的苦衷和歉意,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温和。把不得不拒绝的理由以诚恳的态度加以说明,直到对方了解你是爱莫能助,这是最成功的拒绝。夫子:“就像全国的小网友们说的,拒绝时一定要讲究技巧,像西子贝这样拒绝,容易影响友谊!”西子贝:“夫子,我这样说是否比较好:不好意思,我现在不能陪你去玩。我答应了妈妈晚饭前必须完成作业,你看,我的作业还没完成呢!要不,明天我再跟你去玩好

    小天使·四年级语数英综合 2015年12期2015-12-05

  • 甲午末赠诗友十章
    梁。知足犹抱朴,曲笔竟华章。欲诉语何轻,笑浅眼窝红。生于往事里,成在旅途中。行孝堪持重,将儿有义方。天公怜此意,许尔驻明堂。轻车逢老骥,薄袄笑高寒。美酒藏吧夜,心情欲曙天。世风皆欲下,何解望秋心?围场轻云鹤,尘寰掩秀林。荷清垂露影,玉润叩金音。幸得通灵笔,琳琅赋美文。世间何物暗伤神?皎皎空中孤月轮。幸有诗文番教诲,化为律己感恩心。遥谢中天文曲星,参商挂角各西东。自从顶礼平安夜,荏苒风光大不同。君不明言我怎知,当年曾有共歌时?机缘万种终须会,酒未融酡懒赋诗。

    海燕 2015年3期2015-11-18

  • 清代对联技法探微之一 ——曲笔
    联技法探微之——曲笔曲笔原为历史编纂术语, 指的是史官不据事直书,有意掩盖真相的记载。后来被引用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法, 指的是作者不便于或不愿意直接表达细想感情, 故意顾左右而言他, 曲折地表达或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在散文和小说中,曲笔技法俯拾皆是, 在清代对联中, 曲笔的运用也时有所见,略举以下几例:王夫之题湘西草堂联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这是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给湘西草堂自题的一副对联。 这副联表面看是一副写景之联,其实是通过『清风

    对联 2015年9期2015-11-14

  • 从杜甫《又呈吴郎》诗看劝勉性文章的曲笔写法
    诗看劝勉性文章的曲笔写法⊙邱天君[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兰州730030]本文通过对杜甫《又呈吴郎》诗歌中的曲笔写法的分析,指出了曲笔在文章,尤其是劝勉性文章写作中的作用和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具体的运用方法。写作法《又呈吴郎》劝勉曲笔曲笔是指写作者写文章时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写作功能或增强某种表达效果,不直接叙写,而从另外的方面或角度入手间接来委婉表达的笔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而落笔对方和反弹琵琶则是曲笔运用的主要的方式。唐代诗人杜甫由于其生活的

    名作欣赏 2015年6期2015-07-17

  • 读史三议
    编》)三、直笔与曲笔中国史学有秉笔直书的传统。“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齐庄公与崔杼妻棠姜通奸,被崔杼的家人杀之。按照《左传》记载:齐国太史写下了“崔杼弑其君”,崔杼把太史杀了;太史之弟接着写,又被杀了;另一个弟弟继续写,崔杼只好罢手。南史听到太史因此被杀,拿着简策赶来,打算赴死以书,听到太史之弟已经将其记录在案,乃还。荒淫的晋灵公与主政大臣赵盾发生尖锐冲突,几次谋害赵盾,赵盾只得逃亡。此后,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并不知情。听到晋灵公的死讯,赵盾又回来重新

    华夏文化 2015年2期2015-04-29

  • 诗从对面飞来 ——杜甫《月夜》曲笔手法分析
    ——杜甫《月夜》曲笔手法分析⊙李思华[枣庄学院文学院,山东枣庄277100]曲笔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技巧,曲笔的主要作用在于情感的抒发更为婉转、含蓄,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杜甫《月夜》全诗从对方着笔,使诗人的抒情更为曲折有致、意境深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真切动人,是曲笔运用到极致的典范之作。曲笔杜甫《月夜》鉴赏古人云:“诗犹文也,忌直贵曲。”(施补华《岘佣说诗》)“凡做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袁枚《随园诗话》卷四)、“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随园诗话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2014-03-13

  • 巧用曲笔 妙趣横生
    潮【技法一点通】曲笔,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故意人为地设置波折,造成文章跌宕起伏,以此吸引读者,使读者饶有趣味地阅读文章的写作手法。我们作文时,如能在文中巧妙地运用曲笔,定会使文章变得波澜四起,妙趣横生,新奇诱人。下面这篇习作选取的故事并不新奇有趣,但由于作者巧用了曲笔,人为地设置波折,使习作变得妙趣横生、新奇诱人。请仔细阅读原文和修改文,对同学们写好作文一定会有所启示。【习作原生态】班里的趣事① 孟华我给大家讲一件不久前发生在我们班的离奇趣事吧。②那是一个

    花季雨季·阅读与作文 2013年6期2013-04-29

  • 曲笔烘焙,造千古美色——《陌上桑》人物描写探胜
    、多层次地进行了曲笔烘焙。一、景物烘焙,酝情酿意,增色添彩1.环境烘焙,酿造美好氛围。美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常常和周围的景物相得益彰相互映衬:山之嵯峨,离不开青翠覆顶、白云缠腰;水之浩渺离不开烟笼雾绕、波光涌动;有青松有白云始见山之风韵,有烟雾有波光方显水之灵动。景之若此,人物亦然,大家都喜欢看电视,都被电视里那些歌星的美丽和她们那甜美歌声倾倒,甚至成了她们神魂颠倒的粉丝。其实,那些歌星固然天生丽质,但是没有了艳丽的服饰,没有了精心的化妆,没有了舞台上迷

    文教资料 2012年13期2012-08-15

  • 史家笔法作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话语的建构
    揭示古典小说中的曲笔褒贬与史家笔法相互融通。《春秋》笔法;史家笔法;曲笔;小说评点长期以来,中国古代小说被视作正史的附庸,或者直接被称为“稗官野史”,因此,评点家们直接用史笔来评点小说就不足为怪。如哈斯宝在《<新译红楼梦>回批》第三回“托内兄如海荐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回批说:“贾雨村虽与贾政同宗,但书中无一处交代亲疏长幼,便以宗侄名份投荣府之门;王凤姐一见黛玉,便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说着便用帕拭泪。这些都是在不知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12年2期2012-04-18

  • 浅析“春秋笔法”在当下新闻报道中的应用
    大义;秉笔直书;曲笔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06-0131-02 一、新闻报道中“春秋笔法”的定义、要点及其用法(一)“春秋笔法”的定义“春秋笔法”原是一种史学上的笔法。《春秋》,鲁国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修,因章节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历史上,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意思是:《春秋》的记述,用词细密而

    今传媒 2011年6期2011-07-04

  •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小议
    结合、虚实结合、曲笔(委婉含蓄)、以乐景写哀情、化无形为有形等等。此外还包括一些修手法,如: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双关、排比、借代、反复、反问、通感等等。(一)衬托衬托是在叙述和描写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人物、事件而用其他人物或事件作为对照陪衬。有正衬,如“人面桃花相映红”。有反衬,如以动衬静“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盛大衬衰“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以明衬暗“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等等。(二)烘托、渲染二者都是国画的画法。在诗歌创作中烘托

    学周刊 2009年9期2009-08-21

  • 为“常识”而奋斗
    文中,对杂文的“曲笔”之美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它的可贵之处一方面在于艺术上的魅力,一方面是出于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即某些情况下不宜开门见山、直言不沛。这似乎存在着一个矛盾,若是作为艺术特色,“曲笔”是不可放弃的,如果就现实条件来看,它的存在又是一种出于无奈的选择。对此您怎样看?侯志川:“曲笔”确实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手法,比起“开门见山”,需要更多的心机和才能。即使在完全民主、言论高度自由的社会(比如我们现在),“曲笔”也应该是文学手法之一种。那种以为凡

    杂文选刊·下半月 2009年5期2009-06-24

  • 曲笔行文 意蕴无穷
    李子铭曲笔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即运用形象思维,通过新颖独到的构思,把作者的思想感情含蓄、巧妙、曲折地表达出来,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1.对写 指不直抒情感,而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表面上是写对方,实际是写自己,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曲笔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如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三、四两句写想家,诗人没有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5期2009-05-13

  • 赞德 鸣冤 抗争
    传》 李陵之祸 曲笔 无奈 抗争梁启超曾批评“旧史官纪事实而无目的”,独推重《史记》的“怀抱深远之目的”[1]。而司马迁作《史记》的目的,就是表现其理想、是非与褒贬。他虽守着孔子“述而不作”的信条,自称“述故事,整齐其列传,非所谓作”[2],但在史料的选择、编排上颇费苦心,故能成一家之言。这可以在《史记》中的《李将军列传》[3]中得到全面体现。茅坤曾云:“(李广)乃最名将,而最无功”,然而在《史记》中,他却独受重视。1.《卫将军骠骑列传》记录了“其(卫青)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2期2009-03-27

  • 鲁迅“曲笔”的修辞艺术
    宗凡关键词:鲁迅曲笔修辞艺术表达方式摘要:鲁迅“曲笔”的形成,受我国史学和美学传统的影响,但更受制于当时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鲁迅运用“曲笔”,既是自觉的,又是被迫的,他把“曲笔”作为对敌斗争的一种武器。一、“曲笔”的史学渊源和美学传统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说过:“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那么,“曲笔”是否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1期2009-03-07

  • 古典诗词中“曲笔”的主要类型
    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哀乐倍增。从形式上来看,落笔对方、移情别恋、琵琶反弹是古典诗词中曲笔运用最主要的三种类型。一、落笔对方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这是诗词中曲笔艺术手法的最常见的一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08年8期2008-09-26

  • 谈《促织》的曲笔传意
    。所以,他的文章曲笔较多。首先,他把作品命名为《聊斋志异》,就是一种曲笔手法:聊者,叨闲话也;志异者,记载怪异之事也。总之,也是一句话:我只是说些有关鬼怪的闲话而已,大清王朝啊,我可不是说你的啊!你千万不能对号入座呀!在“异史氏曰”的评论中,蒲松龄也不可能将他的观点表露无遗。在《促织》后边的“异史氏曰”中,蒲松龄就把“民日贴妇卖儿”的罪责全部归于“奉行者即为定例”和“官贪吏虐”上。对于天子,蒲松龄只是奉劝道:“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而对成名的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 2008年6期2008-06-21

  • 刀笔·史书
    二文似乎暗示:指曲笔师爷、刀笔吏。的是妙解。按,刀笔,刀笔吏,古代并无贬义;到明清时,由于权钱交易日益盛行,就转而专指徇情枉法的黠吏,成为流行的贬义词了。史,商周时记事者、掌书者也。后代指文牍、案卷,本此。在春秋战国时,史的词义已引申为二,一指书写字体,一指文才、文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材艺,善史书。”东汉应劭注“史书”指大篆。清钱大昕指出,汉代公文通行隶书,不是大篆。其实,善史书不一定非当时通行字体不可。汉魏史籍中,谓某人“善史书”者不鲜,会写

    读书 1995年8期1995-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