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

  • 内蒙古篇
    □ 内蒙古自治区黄埔军校同学会 供稿黄埔精神,薪火相传。近年来,在黄埔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黄埔亲属走进黄埔军校同学会,接过老一辈黄埔人手中的旗帜,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成长为黄埔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极大热情投身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各项工作中。他们更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与担当精神立足岗位,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在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中,彰显了黄埔担当、弘

    黄埔 2023年6期2024-01-04

  • 黄埔后代风采 —— 山东篇
    □ 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供稿黄埔精神,薪火相传。近年来,在黄埔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黄埔亲属后代走进黄埔军校同学会,接过老一辈黄埔人手中的旗帜,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成长为黄埔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极大热情投身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各项工作中。他们更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与担当精神立足岗位,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进程中,在促进两岸交流交往、推动祖国统一进程中,彰显了黄埔担当、弘扬

    黄埔 2023年1期2023-02-24

  • 黄埔后代风采 —— 湖北篇
    □ 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 供稿黄埔精神,薪火相传。近年来,在黄埔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黄埔亲属后代走进黄埔军校同学会,接过老一辈黄埔人手中的旗帜,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成长为黄埔精神坚定的传承者和践行者。他们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极大热情投身黄埔军校同学会的各项工作中,在服务黄埔前辈,促进对台交流,开展黄埔历史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他们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与担当精神立足岗位,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展现黄埔

    黄埔 2022年2期2022-03-22

  • 黄埔精神之当代阐释
    6年8月19日,黄埔军校第4期学生毕业时,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员恽代英在《黄埔日刊》上发表了《本期同学录序》,第一次提出黄埔精神。此后,以爱国革命为核心的黄埔精神,感召激励了一批批、一代代黄埔人舍生取义投入东征北伐,慷慨赴死抵抗日寇入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以及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复兴而英勇奋斗。

    黄埔 2022年1期2022-02-11

  • 黄埔精神
    天下、如雷贯耳的黄埔军校及黄埔精神,长久以来一直为海内外华人及仁人志士津津乐道。回溯历史不难发现,黄埔精神的核心要义是爱国,而肩负着将黄埔精神付诸实施、发扬光大的历史重担,进而将黄埔精神不断充实与丰富的,则是黄埔军校学生。进入新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之下,黄埔精神被赋予了新的现实意义,即包括青年民众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携手,秉承黄埔先辈的宏愿与初心,推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主义:黄埔精神的核心要素黄埔军校建立之前,中国各地

    黄埔 2022年1期2022-02-11

  • “传承红色传统·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 ——黄埔军校同学会举办第十四届黄埔论坛
    6月18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主办,上海海外联谊会、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协办,以传承红色传统•发扬黄埔精神•促进祖国统一 为主题的第十四届黄埔论坛在上海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郑建邦,中华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谭天星,上海市委常委、上海海外联谊会会长郑钢淼,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知庶致辞。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民革中央副主席、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高小玫出席。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的黄埔组织、黄埔

    黄埔 2021年5期2021-10-09

  • 英雄不会被忘记 ——江苏黄埔抗战老兵访谈录
    96年历史,记述黄埔老兵抗战行状时光流转,岁月来回,距离孙中山先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创建黄埔军校,已过去九十六载。近一个世纪的风雨磨砺,黄埔军校之威名依然振奋人心,黄埔师生救国家于危亡之事迹依然在心间激荡。当中国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黄埔师生奔赴抗日前线,在敌后或正面战场或印缅战场,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而流血牺牲。和平年代,黄埔师生凭借着共同的革命、袍泽记忆,在海峡两岸架起沟通的桥梁,为祖国的完全统一贡献力量。不同的时代,不变的黄埔精神,

    黄埔 2020年1期2020-02-16

  • 潘华堂来信
    本刊收到94岁的黄埔22期生潘华堂老人的来信,信中表达了潘老致力传承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老骥伏枥、发挥余热,为祖国统一出力的心愿,以及安贫乐道、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并随信寄来他近年所作诗词十余首,现选登其一,以飨读者。忆江南 歌黄埔黄埔,少壮志犹昂,还我河山勤苦练,精忠报国撰华章。奋起逐虎狼。歌黄埔,报国展鸿猷,北伐东征除叛阀,抗倭御侮忾同仇。矢志护神州。歌黄埔,最喜晚来晴,老马奋蹄挥余热,和平发展献丹诚。继续奋征程。歌黄埔,统一最关心,促进三通融两岸,

    黄埔 2019年5期2019-10-17

  • 陈福成:为祖国统一尽力是两岸黄埔人的天职
    :感谢这几年来《黄埔》杂志社寄给我《黄埔》杂志,谢谢大家珍惜一段缘。几年来我读这本杂志,记下一些笔记整理成书,名《我读北京〈黄埔〉杂志的笔记》,在台湾出版,大约11月可寄来30本,给大家、校友分享,请查收。祝平安健康陆官44期退伍老兵  陈福成2018年10月24日随后,收到陈福成先生寄来的30本《我读北京〈黄埔〉杂志的笔记》。书中,有陈先生对近三年来的《黄埔》杂志所作的笔记,也有他阅读的感想和评论。对于编写本书的目的,陈先生在书中写道:“笔者完全以放眼未

    黄埔 2019年2期2019-03-27

  • 我与《黄埔》杂志
    我是黄埔军校七分校21期通信科毕业的学生。自《黄埔》杂志创刊后我便年年订阅从不间断,甚至有一年为了怕漏订前后订了两份。每次工作变动,多次搬家都认真爱护《黄埔》杂志,妥善保管,不使丢失或损坏。为什么我这样热爱《黄埔》杂志?因为我认为《黄埔》真实地体现了徐向前元帅题写的“为黄埔同学立言,为祖国统一尽力”这一宗旨,每篇文章都为我们提供了前进的指导。有血有肉的豪迈事迹,给我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榜样,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充满了力量,促使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工作,

    黄埔 2018年4期2018-12-18

  • 在纪念《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暨黄埔军校建校94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行座谈会,庆祝《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暨黄埔军校建校94周年。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莅临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黄埔》杂志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明天,是黄埔军校建校94周年纪念日。94年前,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帮助下,创建了黄埔军校。自建校之日起,广大黄埔同学东征北伐,浴血抗战,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功勋。黄埔军校和“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不仅是黄埔师生,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

    黄埔 2018年4期2018-12-18

  • 在纪念《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暨黄埔军校建校94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出席今天的《黄埔》杂志创刊30周年的纪念座谈会非常高兴。一走到这个大厅里,扑面而来的就是黄埔的那种亲情,那种凝聚力,那种家庭的氛围,让我感到非常亲切。过去有句老话,三十而立。《黄埔》杂志创刊30年来能够一本初衷,一茬儿接一茬儿的同志们勤奋地工作、努力地奋斗,把这个刊物办得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大,作为一个黄埔后代,我非常高兴,也借着这个机会,代表在座的黄埔亲友、后代、朋友们向黄埔军校同学会历届领导,包括历届秘书长和《黄埔》杂志社的同志、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

    黄埔 2018年4期2018-08-11

  • 蒋介石误读“黄埔
    克蒋介石误读“黄埔”文/李克“黄埔军校”中的“埔”是个使用频率极低的字,其实“埔”字本无pu这个读音,是蒋介石给错读出来的。“埔”字原本只有bu一个读音,在广东、福建、台湾找得出一些带“埔”的小地名,全都念bu。黄埔的“埔”原本也读bu。当年建黄埔军校时,校长蒋介石一看,这个“黄埔”的“埔”跟上海“黄浦江”的“浦”模样也差不多,于是带头读成了pu。后来黄埔军校名气越来越大,这个被错读成pu的“埔”也就以讹传讹,直到让字典上多出一个多音字来。

    饮食保健 2016年14期2016-04-12

  • 发扬黄埔精神 促进祖国统一
    江硕朋“天下黄埔是一家”,不论先期后期,不论大陆台湾,不论海内海外。黄埔同学同出一门,黄埔精神是维系黄埔同学之间的情感和纽带。我们都可以凭着黄埔校歌那熟悉的旋律,找到自己的同窗和知音。这也使我不由地想起2004年黄埔军校建校八十周年时,两岸共同庆祝校庆的情景。台湾万名黄埔军校校友聚会台北大安森林公园,同唱《中国一定强》《四海中国人》,高呼“中华民族万岁”。历史一再证明,只有团结,国家才能强大,民族尊严才能得到维护,也才能抵御住外敌的入侵。今天,发扬黄埔精神

    黄埔 2014年5期2014-09-18

  • 给在台和海外的同学的一封信
    ,86龄的我,以黄埔“亲爱精诚”之情谊向台湾和海外的同学致敬并拥抱。我们热烈拥抱,头挨着头,脸贴着脸,一起沉思:我们的祖国,举世公认伟大的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之国,十三亿同胞、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心的“亲情家园”之国;我们的祖国,绝不欺人、绝不辱人、绝不被欺、绝不被辱的尊严正义之国;我们的祖国,领土尚未完全统一、人民尚未完全富裕、民族有待复兴的发展之国。黄埔黄埔,亲爱精诚,黄埔黄埔,时代先锋,黄埔黄埔,肩负使命,还有比祖国统一大

    黄埔 2014年5期2014-09-18

  • 母校建校九十周年感言
    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黄埔军校的校歌,被同学们从广州黄埔岛唱到南京、成都,最后唱到了今天的台湾凤山,已经整整唱了九十年了!大陆毕业的黄埔同学发扬黄埔精神,艰苦奋斗,取得了东征、北伐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天,我诚恳地希望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和亲属,携起手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出主意、想办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作者为黄埔二十二期生,今年85岁)

    黄埔 2014年5期2014-09-18

  • 庆祝黄埔建校九十周年有感
    夏毅我们黄埔军校从1924年建校至今已整整九十个年头了。黄埔师生为保卫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害,在民族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做出了很大贡献。正如台军前将领黄埔十二期毕业郝柏村同学说的,黄埔校友绝不当分裂国土的罪人(2004年在“大安森林公园”纪念建校八十周年大会上讲的)。同学们,让我们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共勉,继续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作者为黄埔三分校军官训练班八期生,今年91岁)

    黄埔 2014年5期2014-09-18

  • 黄埔建校九十周年有感
    郭辅庭黄埔建校九十周年,激励学子发出感言。国父创办黄埔军校,闻名天下誉享全球。东征北伐铲除军阀,黄埔学子立下战功。野心日寇侵我中华,学友率兵赶回老家。抗战胜利国共内战,人民当家全国解放。黄埔师生深明大义,二十三期举行起义。我被分配空预总队,强大空军我出微力。全国解放建设后方,我即申请转业还乡。闻黄埔同学会成立,连忙申请参加献力。同学会宗旨促统一,招商引资我辈紧随。实践中华复兴之梦,黄埔同学梦想必圆!(作者为黄埔二十三期生,今年85岁)

    黄埔 2014年4期2014-08-12

  • 发扬黄埔精神
    虽然当前在大陆的黄埔军人都垂垂老矣,但当年爱国家爱人民,不为升官发财,只求为革命献身的黄埔精神不仅没有随时间的无情流逝而泯灭,相反在共产党长年的教育关怀下,发展得更坚定,更赋有新意。因而老骥虽伏枥仍有千里之志,随时等待党和国家的召唤,为早日实现“心中的中国梦”而进一步“发扬黄埔精神”,效“金猴奋起千钧棒”,使得“玉宇澄清万里埃!”亲爱精诚,发扬黄埔精神,爱国革命直至永远!(作者为黄埔二十期生,今年85岁)

    黄埔 2014年3期2014-06-06

  •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佟振玉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啦。九十年在人的生命历程中,不算长也不算短。黄埔军校,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有过重要的贡献。黄埔师生在大革命中建立了丰功伟绩,被誉为“国民革命中心”。东征北伐和八年抗日战争,国共合作,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了最后胜利!黄埔人的热血洒满中华大地,名垂青史。伟大的祖国,伟大的黄埔,伟大的黄埔精神!(作者为黄埔二十二期生,今年86岁)

    黄埔 2014年3期2014-06-06

  • 圆梦
    王身璋(一)黄埔建校九十载,桃李芬芳遍世界;天下黄埔是一家,携手奋力兴中华。(二)东征北伐驱虎豹,救国救民除豺狼;奋斗牺牲无畏惧,威武军魂浩气扬。(三)黄埔精神时代传,爱国革命志凌云;怒潮澎湃旗飞舞,亲爱精诚共婵娟。(四)海峡两岸清风拂,和平发展大势定。黄埔师生期统一,共圆百年中国梦。(作者为黄埔二十三期生,今年85岁,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黄埔 2014年3期2014-06-06

  •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
    琳有人好奇地问,黄埔师生和后代,分布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有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信仰,甚至分属国共两党。你们究竟为什么还甘愿承受,克服重重困难,不为名、不为利,年复一年,一次又一次不远百里、千里地汇聚到一起,共同研讨两岸关系,为两岸的和平献计献策?我说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我们之间有一条非常非常特殊的情感纽带,就是黄埔精神。我们的血液里都流淌着浓浓的中国情和黄埔情,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历史使命,那就是传承和发扬黄埔精神。然而,黄埔精神不仅仅属于我们

    黄埔 2014年1期2014-02-10

  •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军、师级指挥官中的黄埔师生
    军长柳际明中将(黄埔工兵科教官)第十八军军长罗广文少将(南京中央军校教官)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中将(黄埔一期)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李玉堂中将(黄埔一期)第九十九军军长梁汉明中将(黄埔一期)王耀武兵团第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中将(黄埔三期)第五十七师师长余程万中将(黄埔一期)第十军军长方先觉少将(黄埔三期)第一九○师师长朱岳少将(黄埔三期)第三师师长周庆祥少将(黄埔四期)第九十二师师长艾叆少将(黄埔四期)暂五师师长彭士量少将(黄埔四期。阵亡,追赠陆军中将)第

    黄埔 2013年6期2013-08-15

  • 中国远征军重要将领中的黄埔师生
    ●陈 诚:(黄埔上尉特别官佐、后任教育副官)司令长官●张 轸:(黄埔四期战术教官)第六十六军军长●陈勉吾:(黄埔潮州分校少校骑兵教官) 暂编第五十五师师长●杜聿明:(黄埔一期)1942年第一次远征军代总指挥 (初期)兼第五军军长●甘丽初:(黄埔一期)第六军军长●郑洞国:(黄埔一期)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宋希濂:(黄埔一期)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黄 杰:(黄埔一期)1943年任第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1944年9月接任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钟 彬:(黄埔一期)第七十

    黄埔 2012年3期2012-01-14

  • 黄埔潮》考释
    332600)《黄埔潮》考释石坚平1,江晓芸2(1.五邑大学 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广东 江门 529020;2.都昌第一中学,江西 九江 332600)《黄埔潮》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黄埔军校创办的一份重要的革命刊物。黄埔同学会以其为旗帜,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随后共产党人逐渐掌握了《黄埔潮》的话语主导权,使之成为宣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舆论阵地。大革命失败后,《黄埔潮》沦为新军阀争权夺利的工具,丧失了革命色彩。黄埔军校;《黄埔潮》;三大政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4期2010-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