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
- 苦杏仁之药性考证
要】 目的:从药性方面入手对苦杏仁进行考证,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深入研究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整理和查阅古代本草典籍,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功效主治、使用禁忌、五行学说、药理毒理作用等对苦杏仁的四气、五味、归经、有毒无毒进行综合考证。结果:苦杏仁始载《神农本草经》,是一种常用中药,2020版《中国药典》有关苦杏仁药性的记载与古本草有差异。结论:苦杏仁性温或微温,味苦、甘、辛,归肺、大肠、胃经,有小毒。【关键词】 苦杏仁;药性;考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3年8期2023-09-03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研究中药生炙药性变化
750004中药药性理论是中医药研究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理论,在中药药性理论的现代研究中,匡海学教授创造性地提出了中药性(气)味科学内涵的新假说,即“中药同时具有性(气)与味”。药味主要与药物的具体功效相关。药性(气)是药物通过不同途径以主要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为特征,可影响药物治疗作用发挥或副作用发生的一类生物学效应,药性(气)可以主要通过宏观的动物模型实验以及系统生物学等方法予以评价归属。基于该理论,本课题从药性改变促进和抑制机体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入
系统医学 2023年5期2023-07-11
- 基于中药拉曼谱图的寒热药性判别研究
拉曼谱图与其寒热药性的相关性分析,并对中药寒热药性进行统计判别研究。本研究选取寒凉性中药109种、温热性中药128种,共计237种中药;经样品前处理后,利用如海光电SEED 3000近红外拉曼光谱仪进行检测,得到每味中药的拉曼谱图;并对量化后的中药拉曼数据进行特征筛选和统计检验,筛选出与寒热药性密切相关的特征拉曼位移及其峰强,然后基于5种算法进行寒热药性的判别建模。经比较分析发现,相较于其他模型,随机森林(RF)模型展现出最佳的效果,对测试集判别的正确率高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期2023-06-23
- 人参单体皂苷药性(气)评价方法研究
16600)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最重要的基本理论之一,目前对中药单体有效成分药性的研究仍不完善,结合早期学者提出的“药性分子假说”中对有效成分药性的阐释[1],以及其后匡海学等[2]提出的“中药性味理论新假说”中提倡的从有效成分层面探讨中药药性,基于以上假说和思想,我们推测作为人参属中药中主要有效成分的人参单体皂苷也应该具有各自相应的药性(气),并期望建立出人参单体皂苷的药性(气)评价方法。考虑到临床经验总结分析中药药性对机体的生理功能有不同作用,本实验室前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22年8期2022-08-08
- 基于疏肝解郁功效的逍遥散寒苦肝和温辛肝性效关系研究
此,围绕逍遥散的药性与功效的内在联系研究逍遥散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的作用倾向,为药性理论重要组成部分。药性的寒热温凉是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产生的不同反应和疗效总结出来的,其与所治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14]。王耘等[15]提出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从药性角度分析抗衰老中药并阐释不同类别的药性特征。吴
山东科学 2022年1期2022-02-11
-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对蒙古族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与借鉴
3, 4*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方法对蒙古族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与借鉴常 虹1,张春红1, 3, 4,张 娜1,王 佳1,王振旺1,孟祥玺1,李旻辉1, 2, 3, 4*1. 包头医学院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60 2.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3. 道地药材蒙古黄芪种植与开发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 包头 014060 4. 中药资源学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包头 014060蒙古族药(简称蒙药)药性理论是蒙药学的
中草药 2021年23期2021-12-04
- 这几种食物也是有“药性”的
防止便秘。山药山药性平味甘,具有补益脾胃、生津益肺、补肾固精的功效。脾阳亏、胃阴虚、肺气虚及肾气虚的患者,都可以食用。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可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临床上常与胃肠饮同用,治疗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体倦、泄泻等。莲藕莲藕性寒味甘,具有健脾開胃、凉血止血、益血生肌、通便止泻等功效。莲藕中含有的黏液蛋白和膳食纤维,能与人体内的胆汁酸盐、食物中的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结合,结合的产物从粪便中排出,从而减少脂类的吸收。莲藕口感清脆爽口,有一种独特的清
晚晴 2021年9期2021-10-21
- 基于药性组合模式的益智方剂配伍规律研究△
[1-2]。中药药性是根据机体用药后的外在表现归纳总结出来的[3]。近年来,关于药性配伍理论的研究是中医药领域的重点之一[4-5]。益智方剂目前研究越来越广泛,其具有治疗心神不宁、失眠、健忘、阿尔茨海默病、更年期综合征、脑动脉硬化症、儿童和少年脑损害综合征等疾病的功效[6-9]。研究方剂配伍规律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拆方研究、药理学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研究、数据挖掘研究等[10-11]。数据挖掘具有深入、快速、高效的特点,其中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
中国现代中药 2021年2期2021-04-19
- 淫羊藿“寒”“温”药性古今差异的文献考证
。1 淫羊藿寒温药性之争中药药性理论是中药临床用药的重要指导,明确中药的四气特点,可以保证中药的合理使用。2015版《中国药典》记载淫羊藿和巫山淫羊藿的药性均为“辛、甘,温”,功效与主治均为“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肾阳虚衰,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麻木拘挛”。而始载淫羊藿的《神农本草经》对其药性的描述为:“味辛,寒。主阳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所以,目前对淫羊藿药性中四气的认识还不是很统一,出现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寒性”,一
环球中医药 2021年3期2021-04-07
- 人参属中药药性评价研究进展
30022)中药药性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operty)用以反映中药作用的若干性质和特性[1]。中药药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药性涉及面较为广泛,有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狭义药性即中药四性(寒、热、温、凉),从本质属性归纳,最主要的是寒凉与温热两方面[2]。其中以寒、热药性为核心在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3]。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指出:“药有寒热温凉四气(性),疗寒以热药,疗热以
人参研究 2020年6期2020-12-01
- 中药炮制方法不同对药性的影响探究
药炮制方法不同对药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00例采用中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组,其中对照组不采用中药炮制药物治疗,其余三组根据药效发挥理论合理选择中药炮制的方式,分别为火制组、水制组、水火共制组,对比不同炮制方法的治疗有效性和毒副作用。結果:四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毒副反应发生率为28.0%,高于火制组的6.0%、水制组的8.0%、水火共制组的4.0%,差异具有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5期2020-06-03
- 探讨基于中药药理作用的中药药性理论
30014)中药药性高度概括了中药药性中的性质和功能,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四气以及归经等,中药药性蕴含了中国几千年人们实践过程中的智慧,记载了许多药性的经验并经过后人的整理总结,在这基础上进行发展之后形成一般理论,随着社会发展逐渐的对其进行完善,最终形成中药药性理论体系,在这几千年来一直应用在临床中来治疗人们身体。1 问题的提出在医院中药临床中往往是由中药药性理论进行指导其发展,且不断推动着中药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中药理论在临床中的应用又可以来完善药性理论。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期2020-02-27
- 中药炮制在改善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效的作用
药效;中药炮制;药性【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2-0260-01在我国传统医学发展中,中药炮制是一项十分特别的制药技术。通常来说,主要通过姜制、酒制、盐制、醋制等方法进行药物的炮制,在这之中,姜制能够确保发散药物,酒制可以有效促进药效的提升,盐制能确保药物品质,醋制可以达到收敛的效果,总之,要保证药物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充分发挥药效,首先要确保药物有良好的质量,然后通过炮制手段的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19年12期2019-10-21
- 中药炮制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冯为玲摘要:中药药性包括了中药寒热温凉的属性、辛甘酸苦咸的味性、升降浮沉的趋向性、归经的引导性以及有毒无毒的作用性。中药炮制对于中药的药性有着深刻的影响,清代医学大家徐大椿的《制药论》就指出,凡是药力强者,药性无有不偏,偏则有利必有害。而中药炮制的目的就是取利去害,通过对其药性的改变,来保障炮制后的中药饮片在中医临床应用的安全和有效。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性;化学成分;药效;生物学效应中图分类号:R283文献标识码:A引言中药在经过一系列炮制流程以后,受到药
介入医学杂志(英文) 2019年8期2019-09-10
- 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的药性变迁及现代研究
的“四气五味”及药性存在着重要的联系。由于不同的论著对于药性的记载各有不同,本文主要综述了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的药性、主治功效及现代研究。 〔关键词〕 鹿角胶;龟甲胶;黄明胶;药性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19.08.025〔Abstract〕 Antler glue, tortoise shell glue and oxhide gela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8期2019-09-10
- 基于神经化学分析研究炮制对人参和西洋参药性的影响
用判别函数对温凉药性进行识别,筛选温凉药性潜在特征标记物;利用识别模型获得各味中药对应标记物特征值分布,评价人参、西洋参及其炮制品药性差异。结果表明,基于此神经化学分析方法,共筛选出14种温性标记物和10种凉性标记物,其中谷氨酸和苯丙氨酸对温性药性影响最大,甘氨酸和5-羟色胺与凉性相关性最大。红参组与人参组中温性药性标记物所对应的特征值均为正值且红参组大于人参组,即红参药性为温,且在药性上温的程度甚于人参。西洋参组与西洋红参组中凉性药性标记物所对应的特征值
分析化学 2019年6期2019-07-01
-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分析
抗菌类中药的药理药性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抗菌类中药的应用范围。关键词:抗菌类中药;药理;药性;临床合理应用在我国中药发展的过程中,合理运用抗生素类的药物一直都是医学界一直都在研究的問题。对于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我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在进行抗生素类药物处方开具的时候,医生要有执业资格,并且还要有开具处方的权利,如果医生不具备这两项资格,其就不能为患者开具抗生素类药物。相比较于西药而言,中药能够对感染性药物进行有效的预防,能够有效的原虫和细菌进行
科学与财富 2019年5期2019-04-04
- 中药药性的研究方法进展
陈瑾摘 要:中药药性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界的热门研究,其研究方法也随之多样化。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回顾和梳理,总结出现阶段中药药性的研究方法进展,发现中药药性体系具有复杂性,但是可以通过不断引入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手段来深入认知中药药性体系,为深入开展鉴定中药药性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利的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药;药性;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R28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13.
医学信息 2018年13期2018-09-17
- 抗菌类西药的药理药性及合理应用探讨
对相应药品的药理药性有深入的了解,并能结合抗菌类型药物的使用需要以及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本文就抗菌类型西药其药理药性以及合理应用进行了分析。关键词:西药;抗菌药物;药理;药性;阿莫西林现代药店的增多、医院规模的扩大,让人们在药物使用方面更加的便捷,而阿莫西林等抗菌类型西药的使用频率也较高。这些抗菌类型药物的出现让人们在疾病治疗方面的效果更加显著,但也出现了一定的风险,需要对抗菌类型西药的药理以及药性进行进一步分析,以确保药品使用的合理性。1 阿莫西林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7期2018-08-11
- 浅谈配伍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甚至是多味中药的药性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通过阐述中药配伍对于多个药性方面的影响来论证所述观点。【关键词】中药配伍;药性;影响药物虽有个性之长,但使用单味中药治疗疾病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时也不能满足复杂病情的需要。中药配伍规律是中医复方疗效的关键之一,也是临床上治疗疾病时必须遵循的原则。中药需要通过配伍应用来扬长避短,增强疗效,而然中药配伍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原本中药的药性产生影响。本文将针对中药药性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五大方面进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3期2018-08-11
- 从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
与变革,对于中药药性研究与理论知识的探讨等,也能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本篇文章就药性多维性的角度认识中药药性理论展开相应的论述,并提出些许观点,希望能对相关人士的研究有所帮助。关键词:药性;多维性;中药;理论中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药具有明显的历史价值和科研价值,在近些年的发展中更是受到了很多科研团队和社会人士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逐渐提高中药养生和调理身体的重视。还有
科学与财富 2018年7期2018-05-21
- 谈《草木传》的药性与文学性
《草木传》是清代药性梆子戏的代表作品,它兼具医药科普性和戏曲文学性。以药名为人名,以药性为人性,以中药基本原理构建人物关系、设计矛盾冲突、推动剧情发展。语言的运用上雅俗并存,各依人物本色。情节简练,剧中人物常常借题发挥,或谐其音,或用药譬喻,在对话中巧妙地镶嵌药名、宣传药性、药用。明清医药学的发展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受乾嘉考据学的影响,作者创作态度严谨,《草木传》呈现出“学人化”的特点。关键词: 《草木传》 药性 文学性《草木传》一度被认为
文教资料 2018年34期2018-03-27
- 化痰药药性规律分析研究
说。本文就化痰药药性与功能主治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化痰药物药性理论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借鉴。1 资料与方法1.1化痰药数据来源 选择《中华本草》,筛选其中功能与主治有袪痰、化痰、消痰、除痰等功能中药,建立包含原书ID、页码、药名、异名、释名、品种考证、来源、原矿、动植物、栽培要点、采收加工、制法、药材及产销、药材鉴别、化学成分、药理、炮制、药性、功能、功能与主治、应用与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附方、制剂、现代临床研究、药论、集解、附注、科属分类的611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6期2018-02-22
- 基于药性与功效关联性解析的临床中药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中药学则重点介绍药性基本理论,以及常用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1]。中药的功效,是临床中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中药药性可以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内容。由于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效作用和特性。研究药性与功效之间的关联,一方面可以说明药性与功效之间存在何种关联;另一方面提出药性与功效关联的研究应从具有特征性和临床实用性等方面深入系统地进行分析。基于临床主治病证为前提,按照中医“辨证用药”的原则,阐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期2018-02-08
- 小儿捏脊手法操作与“药性”探讨*
老而又年轻,其“药性”内涵古医籍中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而当代推拿书籍中关于捏脊的主治功效多是调阴阳、和脏腑、通经络、理气血之类宽泛的描述,而该手法临床使用范围广泛,仿佛“包治百病”,不利于临床规范使用和疗效的提高。笔者通过分析认为捏脊手法遵循《肘后备急方》的操作方向由下至上操作更为妥善,因作用于督脉与膀胱经,属温热类手法,能振奋阳气,对于阴寒类、虚寒类的病证均有一定治疗作用。笔者在临床使用中严格遵循“病知表里虚实”,虽未能“推合重症能生”,但确实发现针对寒性
天津中医药 2018年3期2018-01-24
-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性研究策论
进行中医药研究,药性理论研究是基础性课题,是对中药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制约性因素之一。其中寒热性是中药性的重要方面,是进行中药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进行药性研究的重点。在寒热性研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何用现代语言表达寒热性;要有一套被中药界共同认可的药性评价方法以及指标体系;怎样使用中药进行治疗时应用寒热药性理论。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医药就很难走向现代化,中医的临床诊疗水平也就很难快速提高[1-2]。中医药要走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道路,就必须在传统功效的基础上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2期2018-01-21
-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孙彦斌/河北大学中医系中药药性,是指中药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性、归经、专能等,是从中药的整体水平取定的,是中药的系统质。中药的滋阴、壮阳、理气、补血等功效,也是从中药的整体水平论定的,是中药的系统质对人的作用功效。这些药性和功效与药内的物质成分有关,还与药内各个层次上的相互关系有关。中药各要素有各自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中药的药性及功能,各要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中药药性的多维性,即
大陆桥视野 2017年16期2017-12-09
- 中药药性复杂性与药性物质研究的思考
150000中药药性复杂性与药性物质研究的思考周典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旭升分店 150000我国传统的中医科学,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受到欢迎。中药也以其独特的药理特性和使用特性,在被医学工作人员广泛研究。通常来讲,一味中药药材可能会含有不同的药理特性,这也为中药的使用提出了比较复杂的要求。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传统医学,必须通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加强对药材药理特性的研究。通过对药材药理特性的更深入的认识,使医学工作中对药材的使用更为科学合理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2017-09-20
- 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的关系
150000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的关系曹秋哈尔滨人民同泰医药连锁店中西药分店 150000中药的功能靶点是其直接作用的对象,它与药性的关系研究可以有效的提升和揭示药性理论的内涵。中药的药性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其与功能靶点的关系是现阶段首要注意的问题。本文对中药药性与功能靶点进行简要的分析,结合各药性的功能明确分析药性的作用和二者的关系,为其二者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中药性味;功能靶点;药性理论中药的药性理论是对药物效应的一种高度的概括和总结,是中药基础的理论之
东方食疗与保健 2017年5期2017-09-20
- 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
038)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谢欢欢,陈 晨,王 鹏*(安徽中医药大学,合肥 230038)探讨从不同角度出发的中药寒热药性理论研究进展,分析其现实意义及可行性。收集、梳理2010年至今与中药寒热药性相关文献共41篇,分析中药寒热药性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结果从已经报道的研究结果发现寒热药性理论的研究主要分为基于文献角度的研究和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在现代科学技术水平下主要进行了基于生物学角度的研究、物理学角度的研究和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研究。结论:中药寒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年2期2017-03-22
- 炮制对于中药药性改变的研究进展
】目的 分析中药药性在炮制过程中发生的药性改变,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翻阅和查找国内、国外关于中药炮制的文献,总结和归纳炮制处理对于中药毒性、归经、升降浮沉以及四气五味等的影响。结果 中药炮制对其药性具有一定影响,能够增强、缓和甚至改变药性。同一种中药经过不同方式炮制以后,其药效也具有较大差异,中药药性变化的表现特征为药效的改变,实质为物质基础的改变。结论 临床中的中药应用应该参照不同证候进行炮制品的区别进行。【关键词】中药;炮制;证候;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23期2017-03-03
- 读书参师,全面把握中药药性;扎根临床,参考现代药理成果
师,全面把握中药药性;扎根临床,参考现代药理成果姜苗周平安赵进喜贾海忠王暴魁王亚红关秋红刘宁刘晓峰黄锦100070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教育处(姜苗),内分泌科(赵进喜),心内科(王亚红),呼吸科(关秋红),针灸科(刘宁);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周平安),肾内科(王暴魁);中日友好医院中西医结合心内科(贾海忠);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黄锦(硕士研究生)],基础医学院中医信息研究室(刘晓峰)【摘要】中药药性理论,包括性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
环球中医药 2016年3期2016-04-11
- 五谷杂粮有“药性”
作用。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当然,只有了解五谷杂粮的性味,才能更好地掌握食疗食养的原则。大米:大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人体血糖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黑米:具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之功效。长期食用黑米可治疗头昏、目眩、贫血、白发、眼疾及腰腿酸软等症。糙米:能
烹调知识 2016年3期2016-03-05
- 药性植物
,却只能靠身边的药性植物,如果不认识,那只有徒呼奈何。回来做功课才知道,田间地头上,很大一部分植物都有药性。大叶七星剑、半边莲能治蛇毒——治疗我这个简直是大材小用;手脚划破了,白芨可以止血;身上生恶疮,六月雪可以去毒;不小心摔断了腿,茉莉可以止痛,可以帮助续骨。造物者既给他的生物以自己的习性,各依习性生存,难免冲突,便又以植物来中和彼此的伤害。他是如何让动物们知晓他的安排的呢?只有他自己知道了,他掌控着一切。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习性,就像一种草有一种草的药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6年2期2016-02-16
- 活血祛瘀中药药性及炮制方法分析
析活血祛瘀中药的药性,并总结相关的炮制方法。方法 对常用的活血祛瘀的中药进行药性分析,并将主要的炮制方法:炒法、炙法、盐制法进行总结,并通过实例分析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结果 活血祛瘀中药适应范围较广,为了增强药性进行有效的炮制是非常关键的,为了达到最佳的药效应严格遵循炮制工艺。结论 活血祛瘀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日渐广泛,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药效,降低药材的毒副作用;在炮制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操作工艺,在科学的炮制下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提高临床疗效。【关键词】
中国医学人文杂志 2015年10期2015-10-21
- 中药药性量化研究进展*
00074)中药药性量化研究进展*张砚1,郭彩强1,岳冬梅1,刘霞2,于虹1,王益民1(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天津300074)中药药性是指药物与疗效有关的性质和性能的统称,是中国历代医家的长期临床经验总结,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等,但长期以来只有定性的描述而没有定量的标准。现对当前中药药性量化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研究,总结分析了中药药性量化研究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应在“源自临床,回归临床”的原则指导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4期2015-08-24
- 中药寒热药性及其毒副作用研究现状
凉四气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寒热药性两方面。中药的寒热药性既是治疗疾病的要素,也是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本文通过对中药寒热药性所致毒副作用研究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中药所具有的寒热药性偏胜所致毒副作用的防控措施,指出控制中药寒热药性所致毒副作用的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关键词:中药;寒热;药性;毒副作用;综述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4.040中图分类号:R285.1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5年4期2015-05-30
- 中药药性理论源流和内容范畴分析
步形成的,是对中药性、效、用及各相关环节的理论认识和规律总结,涵盖了中药由“取”至“用”过程中所有相关的理论,内容包括采制理论、药性理论、制用理论、制剂理论及服用理论等五大基本范畴。本文仅就作为中药理论核心内容的药性理论进行探讨。1 药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药性理论的形成,有两条重要途径:一是实践经验的规律总结,一是传统思维方式下的理论(气、阴阳、五行)推导。实践经验是一条川流不息的不竭源泉,传统哲学思维则是注入的活水清流,二者交织始终。在药学理论形成和发展的
世界中医药 2014年8期2014-04-05
- 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的药性影响分析
四气五味及归经的药性影响分析张培利 郭慧娴 张国丽探讨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药性的影响。作者查阅相关文献, 归纳、总结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药性的影响。经分析研究发现, 炮制可缓和、增强、改变中药的四气五味药性以及改变与增强中药归经作用。炮制;中药;四气五味;归经;药性影响中药炮制有增强中药疗效、降低中药材毒性等作用, 特别是能够改变、缓和中药的某些药性等。本文拟就炮制对中药四气五味及归经药性的影响作初步探讨。1 中药药性概述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2期2014-01-24
- 基于中药药性及功效知识的分析探讨
药相比,无论是在药性还是在治疗疾病的功效方面,都有着自身比较独特的特点。除此之外,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所包含的相关知识非常的零散复杂。因此,要想全面的掌握中药的药性以及功效,那么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方法。1 功效在中药学当中的地位一种药物质量的高低以及被应用范围是否广泛,最为关键的就是要看这种药物的功效。因此,药效在中药当中处于最为核心的地位。中药的治疗效果以及保健方面的作用是中医药功效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当药物作用于人体当中时,医学上面就是用功效来全面的衡量这种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6期2013-02-02
- 蒙药药性研究初探
010020蒙药药性研究初探吴玉小1白长喜1结 小21.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110;2.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蒙药;药性研究1 蒙药药性研究的基本现状1.1 理论研究方面药性理论体系是指导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药性是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效应和针对临床病证的实际疗效,经实践反复验证,最终归纳出来的,是对药物多种作用的高度概括。蒙药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兄弟民族药物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本民族用药经验总结出的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0期2013-01-24
- 黄连素药性与功效刍议
,为厘清黄连素的药性和功效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关键词] 黄连素;药性;功效;湿热证[中图分类号] R28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21-52-02Discussion on the medicinal?properties and efficacy of berberineZHANG?Yupei??HAN?Li??YANG?Qinhe??KONG?Yilin1.Department of Tr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21期2013-01-11
- 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多药性研究1)
年人的多病性和多药性普遍存在。国外有关多药性的文献报道比较多,而国内有关多药性和多病性的报道较少。现以老年常见疾病糖尿病为对象进行多药性研究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1年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糖尿病患者,药物统计为本院病案室提供的电子病历档案统计为依据,进入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案管理系统,以2型糖尿病作为第一诊断患者为统计对象,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成人(18岁~64岁)糖尿病组和老年(≥65岁)糖尿病组,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2年7期2012-06-09
- 对中药药性科学内涵的再认识*
50355)何谓药性,从字面意义上讲,即药物的基本性质和属性。中药药性是人们对中药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基本性质和功能特征的高度抽象概括,用以说明中药的基本属性和作用特征,是指导中药应用实践的基本原则[1]。传统中药药性知识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总结中药应用实践经验,高度概括形成的理论,有其固有的发生发展模式,具备突出的民族性、地域性和历史传承性[2]。自古至今,众医家对于药性的认识一直不一,从其内涵与外延看,有泛义药性、广义药性
陕西中医 2012年11期2012-04-13
-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毛宗衡湖南省邵阳武冈市中医医院,湖南 邵阳 422400中药药性的内容可概括归纳为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它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根据药性不同,药物具有各自的功能,正确理解基于功能的中药药性,有助于发现药物与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有利于从整体层面上了解中药药性的内涵,这对临床准确地运用中药药性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中药药性;药物功能;药性本质中药药性,是指中药与治疗作用有关的性能,是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中药的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年22期2012-01-25
- 近10年关于中药药性的理论性研究及其分析
50040)中药药性理论包括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有毒无毒、十八反、十九畏等内容,这些理论是从中药的临床应用中总结出来的,反过来对中药的应用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科学的揭示中药药性的理论内涵是更好的发展中药学的重要前提,也是有益于中医学临床发展的基础性研究。近10年来展开的有关中药药性的理论性探讨十分激烈,这些研究有的从文献角度对中药药性追本溯源,有的重在理论解析,有的在探索中药药性理论的发展思路,理论的争鸣与探讨都将促进对中药药性理论内涵的深
中医药信息 2012年1期2012-01-24
- 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面阐述中药炮制对药性的影响。[关键词]中药炮制;药性;用药安全中药的性能是指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也就是中药的药性理论。其内容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药性是药物作用的基础。炮制对药性可以产生很大影响。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響四气五味是中药的基本性能之一,它是按照中医理论体系,把临床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进行系统的归纳,以说明各种药物的性能。中药药性是临床用药的基本依据,由于性味的改变,治疗作用也有所不同。炮制对药物的气味和功能产生很大影响,能够扩大其应
活力 2010年6期2010-08-24
- 中药药性理论沿革
150040中药药性理论是我国历代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以中医理论为依据,根据药物的各种性质及所表现出来的治疗作用总结出来的用药规律,是随着传统中医的医药实践而逐渐产生、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是中医药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研究、运用中药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既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依据,又是我们研究和理解历代医家使用中药的临床经验和药效规律的工具。中药药性理论与中医学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等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密切相关,以阴阳、五行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0年20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