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古代文明的延续和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形态,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发展关系密切。作为思想渊薮、精神源泉和文化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根由和重要基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现代文明,包括了华夏大地上的各民族,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离不开各民族的历史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深度挖掘、正确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关联,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现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4年11期2024-07-14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最终指向人类文明新形态。新征程上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坚持“两个结合”,以问题议程四步骤为具体方法,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全面展开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打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传开叫不响”的现实困境,加快打造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意识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

    重庆社会科学 2024年6期2024-07-13

  • 全面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发展基础扎实,学术成果丰硕,发展前景大有可为。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还存在学科体系设置匹配、布局平衡待优化,学术体系原创水平、支撑发展力度待提升,话语体系“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境地未扭转,科研组织管理平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需完善等问题,亟须研究解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

    重庆社会科学 2024年6期2024-07-13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向度
    赋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性质、中华文化的民族根脉、中国实际的实践活力。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中萌蘖而生,内蕴着“文明蒙尘”向“文明复兴”的历史必然性。从理论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契合、相互成就中拔节孕穗,表现为天下为公、讲信修睦的社会追求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相通,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与人民至上的政治观念相融,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担当与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4年2期2024-06-25

  • 高校思政教学中文明话语与革命话语的融通互鉴
    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文明”揭示了“革命”的品格、追求和使命,“革命”则是“文明”创建的道路、方式和历程。“文明话语”与“革命话语”的融通互鉴,不但能丰富高校思政教学的话语体系,更能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文明意义,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革命根基,并为有效回应西方“文明话语”挑战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持和话语武器。[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思政教学;文明话语;革命话语;融通互鉴[DOI]:10.20122/j.cnki.2097-05

    秦智 2024年6期2024-06-25

  • 新的文化使命视域下弘扬红色文化的三重维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意义重大。在新的文化使命视域下弘扬红色文化,需要认清其内在逻辑、目标指向及现实方略。汲取红色文化百年探索的历史经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题中之义、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构成了新的文化使命视域下弘扬红色文化的内在逻辑。在民族复兴、强国建设新征程上,要从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五个方面明确红色文化弘扬的目标指向,并深入研究在具体实践中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弘扬红色文化应如何作为。关键词: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红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2期2024-06-20

  • 中国式现代化对传统天下观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D60[文献标识码]A[文章DOI]10.15883/j.13-1277/c.2024030160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沃土和思想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1]天下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中国古人对社会秩序的一种朴素而美好的遐思,呈现出一种人类命运共同体基础上的世界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汲取传统天下观中的核心要素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3期2024-06-18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指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历史唯物主义实践旨归。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文化主体性;“两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D61;G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 - 5381(2024)02 - 0005 - 10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到新时代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果,以自信自立的理念巩固了中华文化主体性,以守正创新的意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以奋发有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2期2024-06-05

  • 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探索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4)04-0012-13党的二十大报告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显著特征之一,强调“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列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九个本质要求之中,将其视为满足人民美好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内容;把“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增

    人文杂志 2024年4期2024-06-04

  • 以乡风文明建设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
    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长效发展。这些典型案例呈现出组织上的党建引领、内容上的以文化人、机制上的堵疏结合、功能上的协同发展等四大亮点。未来应着力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主体上的以民为本、载体上的整合创新、整体上的合力共进,以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立体化建设、整体化推进、科学化发展。[关键词]乡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典型案例;中华文明[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08(2024)

    学习论坛 2024年3期2024-06-03

  • 论儒家“忠恕”思想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启示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关键词:儒家;“忠恕”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doi:10.3969/j.issn.1009-0339.2024.01.013[中图分类号]D61;G122;B2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339(2024)01-0094-0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6-03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辩证品格和重大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并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以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这一思想具有辩证品格和鲜明特色,突出地体现在辩证地认识和处理魂脉和根脉、人民性和党性、传承性和创新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理论和实践、危和机等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这一思想具有深远历史意义、重大现实意义和持久未来意义。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两个结合”;“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强国建设文化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2期2024-05-31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逻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应有之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其建构形态与演进过程以系统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基因为逻辑起点,以科学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保障为逻辑中介,以面向未来如何肩负和践行这一崇高政治使命而谋划方略为逻辑归宿。从历史、理论与实践三重维度审视和建构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逻辑,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关于以政治建设推进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进而在政

    江苏社会科学 2024年3期2024-05-28

  • “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促进世界文明繁荣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关键词]第二个结合 思想解放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642(2024)02—0048—07*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中国共产党传统文化观的百年嬗变研究”(项目编号:SC21ZDYZ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崔发展,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哲学博士;黄荣琴,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2期2024-05-24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三重逻辑
    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文明意义上对中华民族和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理论概括。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与世界历史的演进具有双向同构性,一方面世界历史演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提供历史场域,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又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世界历史涉及人类活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

    当代世界 2024年5期2024-05-23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的历史自觉、文化自觉,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文化实践提供了目标和方向指引,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期开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专题,邀约北京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士鹏教授团队、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杜俊华教授团队,分别就“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依据、使命耦合、进路落点”展开研讨,现刊出有关成果。(策划:文丰安

    重庆社会科学 2024年4期2024-05-21

  •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逻辑和本质要求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使命目标。[关键词] 新的文化生命体;  “两个结合”;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5-0004-05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生活在这个国家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

    前线 2024年5期2024-05-20

  • 新的文化生命体的形成逻辑和本质要求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的文化生命体的使命目标。[关键词] 新的文化生命体;  “两个结合”;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 D610.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4)05-0004-05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也是生活在这个国家人民的共有精神家园。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

    学习与研究 2024年5期2024-05-18

  • “自觉”的分殊与会通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并且重在引领未来的一次理论擘画。以大历史观的视角来看,这一命题既是对五四一代知识分子所提出的“自觉”问题的延伸,也是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实际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的继承,同时还是对21世纪之交意识形态领域所出现的诸多乱象的回应。在百年探索中,知识界“自觉”之分殊与会通影响了中国道路的发展,也催生了“中国”一词在世界现代化动态发展的全景中被不断重新诠释和定义——所谓“中国本位”,既包含了过去之中国,还应囊括当代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2期2024-05-12

  • 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
    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D61;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3-0033-09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文化建设的理论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产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时代如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已经成为重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正是对这一课题的理论阐释和深刻回答。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具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3期2024-05-11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超越性的三重维度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历史超越性 中国式现代化〔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4)03-0008-08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一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

    人文杂志 2024年3期2024-05-10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若干关系探析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透过苏州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人文与经济融合共生的实践探索,想要打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样本城市,需要正确处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多样性的关系、文化传承保护和文化创新创造的关系、文化传承创新与经济发展发达的关系、以文化城与以文化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法治规范保障与德治规范引领的关系。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苏州样本;新质生产力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江南论坛 2024年4期2024-05-08

  • 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维度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成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入踐行新的文化使命,要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当代实践,在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和守正创新中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文明再生之路。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三重维度:一是在文化主体上要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在文化功能上要注重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精神品格,三是在文化使命上要努力创造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关键词  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

    江南论坛 2024年4期2024-05-08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定向
    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其从中华文明的沃土中长出,又归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继承中创造中华文明“新的历史形态”,是具有高度文化主体性的中华民族对中华文明的新创制,是中华文明传统在当代推陈出新的文明结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礼敬人类文明中创造,在中华民族上升为世界历史民族中生成,蕴含深刻的人类社会立场,彰显破解人类现代化之问的时代智慧,具有转化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志气、骨气、底气。在继承与礼敬之间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中国共产

    学习论坛 2024年1期2024-04-30

  • 文化动能: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动力、能量及效能
    领导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动能机制的学理性探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必然要求文化的发展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文化动能将文化作为动力力场,挖掘文化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精神力量;将文化自身蕴含的能量为质量源,诠释文化赋予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能量样态;从历史必然、现实需求、前瞻拓展三个动态力线上,聚焦文化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价值效能;基于文化对世界优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濡化、涵化与融化三个方面的动态表征,

    党政研究 2024年2期2024-04-29

  • 传承与弘扬: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遵循、实践方略与价值旨归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新时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该围绕传承与弘扬这一主线,坚持在科学传承思想成果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思想遵循,恪守在充分弘扬文明特性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方略,在传承与弘扬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然创生出崭新的文明图景。中华文明历久弥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将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的文明滋养、贡献不竭的精神力量。[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思想遵循  实践方略  价值旨归[中图分类号] 

    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4-29

  •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春晚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
    ,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要文化符号的创新。春晚的包容性和多元化的文化艺术景观,通过文旅化、符号化、景观化的媒介呈现,具有多语境的强大传播力。在春节这一特殊时间节点,以春晚为代表的彰显新时代中国精神风貌的媒介仪式将中国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样态以最具效能的传播方式触达海内外受众。通過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艺术实践,春晚不懈追求传播理念、传播策略和传播渠道的革新;同时,春晚之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更广泛的国际传播凸显其更加重要的价值。【关键词】春晚;国际传播

    国际传播 2024年1期2024-04-23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进程中江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本文以江南崛起发展的历史为例,多角度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和未来价值。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江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段话逻辑严密,目标清晰而明

    江南论坛 2024年2期2024-04-23

  •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言更是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对于文艺工作而言,“两个结合”是全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方法论,充分展现了人民的主体性、创新性与能动性。新时代文艺工作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取得更大成就,应全面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中国文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高质量文艺人才矩阵,营造良性文艺生态。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 文艺工作 两个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

    粤海风 2024年1期2024-04-17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涵和重大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从未中断,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对中华文明内涵与价值的传承与弘扬、创造与发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定了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文化自信的信念,肩负起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新文化的使

    科学导报 2024年15期2024-04-16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逻辑的三维释读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成为落在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的“旧邦新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不断生长的文明,要准确理解其生成逻辑,可以从三个维度来把握:一是方法论之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两个结合”的过程中生成;二是实践之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生成;三是胸襟之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坚持开放包容、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中生成。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开放包容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指出:“在世界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4-15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数智化路径探讨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明,广泛吸收古今中外各种文明的优秀元素,不断创新发展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形态。为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有必要在传统传播方式之外探索新兴的数智化路径。数智技术在文明传播中具有智能创造性、虚实融合性、精准传播性、经济高效性四大特点。利用数智技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可通过四条路径实现:一是顶层设计先行,制定传播战略;二是利用数智技术优化传播内容,搭建数智平台,提升用

    电化教育研究 2024年4期2024-04-09

  • 以数智传播力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带来了新一轮的挑战与机遇。以数智传播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不仅已成为了新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成为引领未来、走向全球的重要战略。为更好地顺应数智革命的发展潮流,必须融合文化、技术与制度等多维度视角,以创新的思维来推动数智传播力的不断跃升。与此同时,还要以人为本,将公民数智素养和全面发展作为重要关切,来更好地应对由技术变革带来的挑战,从而构建更加和谐、包容、可持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数智传播 对外传播中华民族

    对外传播 2024年3期2024-03-31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渊源、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24)01-0017-07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文化作为一个精神符号,凭借着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引领力,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1期2024-03-26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历史根脉及实践逻辑
    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明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过去探索和创造文化成果的过程,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未来生存和发展的深层指引。历经数千年积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且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南省安阳市时首次提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

    人民论坛 2024年4期2024-03-18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时代价值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G120 【文献标识码】A从文化的核心、载体、传承三个维度看,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什么的问题古往今来,关于文化的定义莫衷一是,但统之有宗、会之有元。文化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就内在结构而言,主要由精神内核、载体形式和传承方式构成,其核心是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载体分为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载体,在代代传承中赓续和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

    人民论坛 2024年4期2024-03-18

  • 传统节日与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动向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2023年中秋国庆双节旅游显示我国经济复苏向好:国内旅游出游8.26亿人次,同比增长7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534.3亿元,同比增长129.5%。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2024年元旦假期3天,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国内旅游出游1.35亿人次,同比增長155.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797.3亿元,同比增长200.7%。近年来,各种迹象显示

    人民论坛 2024年3期2024-02-26

  • 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使命与路径
    ,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历史基石,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肩负着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主体性、厚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根基、激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活力、增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动力的重大使命。面向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亟须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夯实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学理根基,完善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政策体系,加强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资源整合,健全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协同机制,构建档案赋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

    档案与建设 2024年1期2024-02-18

  • 守正创新:综合档案馆融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学理逻辑与实践进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的提出,为档案馆文化建设描绘了蓝图。档案与文化同源共生,档案事业本质属于文化事业,决定了综合档案馆具有积累文化和传播文化的角色功能,在时空维度分别作为文化的存储器和展示器的角色存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命题下,综合档案馆作为文化的富矿,应秉承文化建设“守正创新”的基本要求,在“守正”上擦亮为党管档、文化自信、以人民为中心的档案文化底色,在“创新”上挖掘档案文化治理、档案休闲体验、档案文化产业等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助力中

    档案与建设 2024年1期2024-02-18

  • 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思想体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自信【中图分类号】D61;G122 【文献标识码】A2023年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对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品格和特质给出了极富中国本土话语意味的总结——“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必不可少的一对概念范畴,“体”与“用”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指向。所谓“体”,多侧重于概括事物的实体与主体、事情的本质与特质、理论的原则与属性等方面;与之相对,“用”则多着眼于指代有形的事物、事情的外延或具体实操的路

    人民论坛 2023年23期2023-12-28

  • 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三维逻辑探析
    开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了重要条件。关键词:调查研究;传家宝;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者简介:陈晓,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邮政编码 250100)中图分类号:D2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359(2023)05-0071-04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是我们党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2023-12-22

  • 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叙事体系:基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特性的创新路径
    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叙事不仅关乎于“我们是谁”和“我们从哪里来”,更应积极回应“我们到哪里去”这一时代之问。这也要求我国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应直面时代之问、基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创新,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作为新时代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创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基于此,新时代国际传播叙事体系应以连续性透视国际话语中的“问题化”中国,以创新性激活“全球中国”的方法论,以统一性超越国际叙事的求异路径,以包容性推动国际传播的互

    对外传播 2023年11期2023-12-10

  • 国际话语权视角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球传播
    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形成以及相应概念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来自于两者相互成就的“第二个结合”,对它的国际传播是一个新课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球传播不仅要将两者各自在当今中国“新的起点”讲清楚,也要将两者的“结合点”讲清楚,让“第二个结合”后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华文明在当今世界得到更广泛的认同,获得更大的国际话语权。【关键词】国际话语权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全球传播 “第二个结合”中华文明与世界上众多古老文明一样源远流长,更

    对外传播 2023年11期2023-12-10

  • 文以传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球传播的叙事创新
    信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球传播的叙事原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球传播的叙事内容创新,要结合国际公众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习惯,紧密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精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球叙事内容,讲好历史文脉故事、科学创造故事、多元团结故事、文化融通故事和人民交往故事,用中华文化阐发中国理念、传播中国方案。基于品牌叙事策略,应转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叙事视角、使用共同价值叙事、运用多种修辞技巧,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球传播的效果。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球传

    对外传播 2023年11期2023-12-10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的四个叙事创新维度
    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当前,全球传播格局的“多极”转向、科技变革以及受众特性的变化都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传播叙事,需要建立多元共生的叙事主体机制,运用新型叙事载体打造有利的传播契机,采取共情传播的叙事策略以提高海外民众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认同感和亲近感,挖掘紧贴时代脉络的叙事内容,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时探索“中国眼中的世界”的叙事主题。【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对外传播 2023年11期2023-12-10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逻辑、内在理路和鲜明特征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强大武器。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文化强国中图分类号:G120;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6-0001-12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第一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个具有厚重分量的重大概念,意义深远。习近平文化思想擘画了促进我国文化繁荣兴盛、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蓝图,其中蕴含的创新观点和推动文化工作发展的先进思想内涵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6期2023-12-10

  •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内容体系及原创性贡献
    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生成逻辑;内容体系;原创性贡献中图分类号:G120;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6-0013-13一、问题的提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民族的“根”与“魂”。在2023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1]]。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了文化新篇章,是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6期2023-12-10

  •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坐标、场域与进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文化场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在部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文化传承发展、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时,都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紧密关联起来,勾勒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维度和文明向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既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前提,又是各民族文化认同的结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文化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系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6期2023-12-10

  • 统一战线文化形态的内涵、价值及实现
    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统一战线;统战文化;文化统战中图分类号:D613;G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6-0038-15一、问题的提出统一战线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互嵌合的历史进程。工具意义上的统一战线体现为政治层面的战略策略和方式手段,价值意义上的统一战线是文化层面的观念外显和精神印刻。两者在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运行轨道上深层次地影响着统一战线的基本形态及发展轨迹,都具有持续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6期2023-12-10

  • 团结与凝聚人民: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意蕴
    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由人联合体;大团结大联合中图分类号:G120;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6-0026-12“大团结大联合”是中国共产党基于文化认同和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构筑的理想样态,也是党领导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实践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部署均强调团结与凝聚人民。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深入开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6期2023-12-10

  • 伟大建党精神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意蕴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要体现在坚持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不断实现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用日用而不觉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磅礴力量和对人类命运真诚关切的天下情怀上。[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共产党人幸福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践行初心;不负人民[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4-0009-07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概括提出了伟大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4期2023-11-08

  • 守护历史文化根脉 彰显现代文明光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北京智慧、提供北京经验、贡献北京力量、展现北京形象。[关键词] 首都文化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图分类号] D610.4;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8-0052-05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

    学习与研究 2023年8期2023-10-22

  • 中小学课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价值意蕴、实施原则和优化策略
    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3-0012-05【作者简介】1.吴艳玲,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北京,100029)干部,副编审;2.余艳,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湖北襄阳,441131)教师,一级教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对儿童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3年8期2023-10-10

  •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论内蕴及实践进路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宏大工程,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与理论为指导,依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之“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特征的精准概括和精辟论述,批判借鉴、辩证扬弃西方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界贡献具有典范性、引领性和超越性意义的文明新理论和新实践,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关键词】文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17期2023-10-08

  • 传承?创新?超越:现代化视域下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个维度
    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具象表达。在现代化视域下,可以从传承、创新、超越三个维度来理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其传承维度主要体现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性,传承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和实践品格,传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责任与使命;其创新维度主要体现为以创新回应“两个结合”与初心使命,以创新开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未来视域,以创新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其超越维度相对于资本主义文明主要体现为超越资本主义的单向度发展,超越资本主义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9-16

  • 在加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教育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先锋力量,承担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特殊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及身心发展现实决定了新时代青年要在接受历史教育中练就担负历史使命的本领。在加强新时代青年的历史教育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需要加强历史理论教育、拓展历史实践教育并创新历史教育方法。【关键词】新时代青年  历史教育  文化传承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图分类号】 G41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3年15期2023-09-12

  • 守护历史文化根脉 彰显现代文明光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北京智慧、提供北京经验、贡献北京力量、展现北京形象。[关键词] 首都文化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图分类号] D610.4;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8-0052-05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

    学习与研究 2023年8期2023-08-24

  • 守护历史文化根脉 彰显现代文明光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北京智慧、提供北京经验、贡献北京力量、展现北京形象。[关键词] 首都文化建设;  历史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中图分类号] D610.4; G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23)08-0052-05在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

    学习与研究 2023年8期2023-08-24

  • 从新文化到新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历史生成与建设进路
    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主体性的建设需要继续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发扬主体的灵活性,增强主体的自信,发挥文化的先导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二个结合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378(2023)04-0100-10DOI:10.13946/j.cnki.jcq is.2023.04.010作者简介:曹一飞,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引用格式:曹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4期2023-08-03

  •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发逻辑、独特内涵及重大价值
    定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在特质,而且为它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条件和现实路径。在生发逻辑上,“第二个结合”标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明确文化创新发展的思想路径,指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在独特内涵上,“第二个结合”过程丰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构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经过“第二个结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获得深入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多方面的重大价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国家层面有利于中华民族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23年4期2023-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