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

  • 梅花是故人
    ,从爱梅、写梅、画梅,我与梅花产生了一种割舍不断的缘分。连续几天,笔下全是梅花的身影,我挂念着那张还没有完成的梅花图,不由自主地往画室走去。这条路,已经记不清走了多少次。路边的法桐,在季节的更迭里,我目睹着它的花开叶落;在艺术的道路上,它见证着我的坚持与努力。呼啸的北风,悠然而冷峻,让人无法抵挡,也无法抗拒。推开画室的门,禅音入耳,茶香扑鼻,青翠的竹子,鸣叫的小鸟,一路带来的寒气在这瞬间消散。茶台上,红泥火炉燃得正旺,早来的几个同学围炉而坐,老师在忙着欲將

    青年文学家 2024年10期2024-05-26

  • 我的画梅经验
    宁省博物馆藏古今画梅者众多,各有所感,各有其意,各有其法。余画梅数十载,未曾得意,亦未曾有法。兹就画梅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供读者参考,不当之处请予斧正。梅由花、枝、干组成。老桩为主干,多以焦墨为之,浓枯自得,又可在枯笔尖头稍蘸清水,枯润相交,则墨韵生矣。运笔使转顿挫,结合用墨点苔,苍古之味系于毫端,金石之气溢于纸面。写梅桩亦可专用焦墨,则焦枯自得,虚实相映,既有金石之气,更得冰霜之姿,唯老缶(吴昌硕)得之。画梅,枝干最难。不适当,则如积柴薪;过于拘谨,则易刻板

    老年教育 2024年1期2024-02-19

  • 晚清江南文人画梅观:以徐荣《怀古田舍梅统》为中心 ①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美术史学史研究》(19ZD19)阶段性研究成果。
    等合编之《青在堂画梅浅说》、王寅之《冶梅梅谱》。题识则查礼有《画梅题跋》,朱方霭有《画梅题记》,金恭有《玉尺楼画说》,张文淦《定川草堂集小品》中有《墨梅题识》二卷。画家史传有童翼驹之《墨梅人名录》,徐荣之《怀古田舍梅统》等书。”[1]其中画家史传类《怀古田舍梅统》(以下简称《梅统》)不仅记录历代梅画家小传,还包括题诗、口诀、通论,兼具画史和梅谱双重价值,可以视为史上最系统完备的画梅专著。徐荣(1792—1855),原名鉴,字铁孙,广州驻防汉军正黄旗人,道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23年3期2023-09-09

  • 梅之瘦之疏
    ”。中国文人画,画梅,很少有密枝繁花的(金农除外),大多就是枝瘦花疏。我們来看宋徽宗的《蜡梅山禽图》:蜡梅一株,枝条六七,不仅枝条瘦,连主干也瘦;但弯曲的主干,虽瘦,却是能见得出其铁一样的倔硬、挺实;六七枝条,每一根都瘦枯伶仃,小小的一只山禽,栖落于左倾的一枝上,那枝,竟然微垂了,仿佛有不胜之感。可也正是这份“枝瘦”,才更充分地彰显出蜡梅所具备的一种特殊的美质——瘦挺之美、瘦硬之美。而这份“瘦硬”,是梅之格,也是人之格。再看那梅花,每根梅枝上,也不过三五朵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3年3期2023-03-02

  • 梅之瘦之疏
    ”。中国文人画,画梅,很少有密枝繁花的(金农除外),大多就是枝瘦花疏。我们来看宋徽宗的《蜡梅山禽图》:蜡梅一株,枝条六七,不仅枝条瘦,连主干也瘦;但弯曲的主干,虽瘦,却是能见得出其铁一样的倔硬、挺实;六七枝条,每一根都瘦枯伶仃,小小的一只山禽,栖落于左倾的一枝上,那枝,竟然微垂了,仿佛有不胜之感。可也正是这份“枝瘦”,才更充分地彰显出蜡梅所具备的一种特殊的美质——瘦挺之美、瘦硬之美。而这份“瘦硬”,是梅之格,也是人之格。再看那梅花,每根梅枝上,也不过三五朵

    思维与智慧 2023年7期2023-02-28

  • 独具神韵赵家梅① ——铁骨英姿写梅魂 雪海流香沁人心
    志永赵梅生先生爱画梅花,也精于画梅花。因为,他所传神写照的早已不是人们生活中所习见的梅花模样,而是融入了他对自然生命的热情赞颂,对人的坚强品格的讴歌。他画的梅花没有单枝独开的,一向是花团锦簇、团结的,这是他人生追求与艺术追求的浓缩与升华的结晶。他曾言:“梅花是我的解语花。”意即他每次画梅都是在用心灵与梅对话。赵梅生先生描绘的梅花形象,不是陆放翁笔下“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落寞、冷清与孤寂,而是毛泽东同志笔下“无意苦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

    名家名作 2022年14期2022-10-30

  • 金农画梅笔墨中的平面意识
    嗜好,不密不疏的画梅主张,率意而为的一圈一点竟呈现出点线面统一而整体的平面意味。关键词:“怪”;“拙”;节奏;平面美感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杭州)人。一生曲折,中年后游历南北各处。晚年定居扬州,以鬻画为生。后为居士,世寿77岁,寿终于寺庙。他嗜奇好学,博学而多才。金农“五十始从事于画”,最初是从画梅、竹开始;他精于篆刻、鉴赏,也画鞍马,佛像,杂画。梅竹杂画每画毕,他必自做诗而题记,题记亦流露出他真实的心境。题记中有的自由萧

    锦绣·上旬刊 2022年1期2022-05-16

  • 墨 梅
    有诗赞之曰:“能画梅花称奇绝。”画中题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上面这首《墨梅》诗即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读着这样的诗句,恍若使人进入一种淡墨溢香的境界,这是画境,也是诗人的实际生活。相传会稽山下有王羲之的洗砚池,由于日日洗涤笔砚,把池水都染黑了。王冕颇以有这样一位同姓的前贤而自豪,今天自己不也是过着“洗砚池头”的翰墨生涯么!“吾家”二字,亲切之中自有一种魏晋名士洒脱自豪的韵味。画梅花,为什么不用丹青彩笔涂抹,偏要用淡

    领导月读 2021年11期2021-12-31

  • 金农画梅笔墨中的平面意识
    嗜好,不密不疏的画梅主张,率意而为的一圈一点竟呈现出点线面统一而整体的平面意味。关键词:“怪”;“拙”;节奏;平面美感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杭州)人。一生曲折,中年后游历南北各处。晚年定居扬州,以鬻画为生。后为居士,世寿77岁,寿终于寺庙。他嗜奇好学,博学而多才。金农“五十始从事于画”,最初是从画梅、竹开始;他精于篆刻、鉴赏,也画鞍马,佛像,杂画。梅竹杂画每画毕,他必自做诗而题记,题记亦

    安家(校外教育) 2021年54期2021-12-19

  • 浅谈梅画的发展历程
    古代文人墨客爱好画梅、吟梅,因此,逐渐流行对梅花进行吟诵、描绘,如今所见画梅作品众多,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人画梅。根据现有史料记载,唐代于锡画《雪梅野雉图》,独创勾勒着色画梅法,这时的梅花只是出现用在禽鸟画上,并不是单独形式出现,而是以背景画的形式展现,充当衬托的作用。五代十国时期,战争不断,因此,对于这种悠然自在、作画吟诗的生活方式的追求简直是奢望,此时的梅画并没有得到发展。这时的南唐和前后蜀,可谓是国泰民安、和平安定,此时画梅的名家辈出,表现题材非常

    河北画报 2020年12期2020-12-10

  • 画梅
    好成全了画家们的画梅花,但能不能做拐杖却不得而知。以老梅枝做拐杖想来亦好,这样的杖拄在手里,感觉与梅花同在。予喜欢画梅花,入庚子年,日日晨起笔墨日课便是它。画一幅梅,喝两杯茶,吃一个潮汕橘饼,这便是我庚子年春以来的生活。因为喜欢梅花,曾给乔叶女士治一白文四字闲章:梅花弟子,也不知她现在画到了第几幅?而她是我的画梅弟子还是生长在江南处处皆是的梅花的弟子?一时又说不清。而因为喜欢梅花,庚子春我又请篆刻家的孙善文替我治印,亦是四字朱文:梅花弟子。中国文人是喜欢梅

    文苑·经典美文 2020年7期2020-07-09

  • 那首诗,那支梅
    大部分时候都是在画梅,而且画得惟妙惟肖。天寒料峭,雨雪霏霏,外公的油画笔不曾停留。他说:“万水千山不等闲,千金难买梅花开。”我看得久了,也觉得乏味,便随手指了两张梅花画问外公:“外公你怎么天天画梅花?不都一个样吗?”外公听了只是笑吟吟地回答:“真的一样吗?你仔细地瞧画,再看看那首诗,好好体会。”我看着画纸,盯了许久还是没看出什么来。“小丫头,平时让你看书没好好看吧?第一张我画的是《落梅》,至于这第二张,你再琢磨琢磨。”第一张画中的梅花独自开在雪中,傲雪独放

    学生导报·中职周刊 2019年18期2019-11-18

  • 名人画梅趣事
    国画大师高野侯擅画梅花,曾请篆刻大师陈巨来为他制“画到梅花不让人”一印。他收藏丰富,其中以古今名人梅花作品居多,所以其斋名题为“梅王阁”。在上海举办的一次国画展览会上,高野侯对客挥毫画梅。当时,“江南三铁”之一的大画家钱瘦铁正巧在座,一见不觉技痒,也要画几枝梅花来和高野侯争胜。旁边有位画师提醒道:“有‘画到梅花不让人’的高先生在此,你何必多此一举呢?”钱瘦铁说:“野侯先生是‘画到梅花不让人’,而我是‘画到梅花不怕人’!”说罢,他即兴画了一幅苍古的梅花,观者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19年1期2019-09-10

  • 浑厚浪漫诗意盎然
    有小家之气。传统画梅注重“梅的韵”和“格”,以“横斜疏瘦”与“老枝奇特者”为上品,而鄧爱平认为现代画梅的审美标准:“疏密有致,密者亦美,乱中有势”。可谓自立新意!他的梅,似乎有一种激荡心魄的震撼力,“写物以附意”,借梅表现了巍巍中华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与气节。那苍劲挺拔的主干,那潇洒奔放的枝干,那含苞欲放妩媚的花蕾,决无拖泥带水、荏弱萎靡之弊,这是功力与修养的成果。宋代郭熙云:“境界已熟,方能纵横中度,左右逢源”。意境的创新,才能产生绘画语言和笔墨技法上的新

    现代艺术 2019年7期2019-09-10

  • 梅兰竹菊“四君子”
    ,他植梅、诵梅、画梅,与梅为友,从画梅中缘物寄情,死后还安葬于种有十里梅花的超山,一生与梅花结缘。他笔下的梅花别具特色,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独特的风格。这幅《墨梅图轴》作品是吴昌硕八十岁创作的。吴昌硕所画梅花,枝干的长线都是中锋用笔,沉着厚重、力透纸背。特别是梅花主干的用笔,如果剥离梅花枝干的具体形象,这些笔线与石鼓文的书写是相通的,是以书入画的代表。另一位画家郑板桥以擅画竹子闻名于世。郑板桥的竹子为什么画得好?原来他

    阅读(中年级) 2019年4期2019-05-20

  • 鱼尾纹与星空
    将它洗得干干净净画梅朋友喜欢画梅,在他的书房挂满了各种梅花图我深知梅花在他的画笔下远未出生。有一次,他请我喝印尼咖啡,我对他说这猫屎咖啡需要咖啡豆在麝香猫的体内重生一次。而他的梅花,从未进入他的身体此时李子树下埋着亚里士多德。桃树下,埋着柏拉图。苏格拉底埋得更深。猜一 猜,是谁说:“我爱我的老师,更爱真理。”我一直把生活当成老师我把自己埋在深深的生活里。鱼尾纹岁月,请跟我来。这里是我的厅堂这里是我的厨房这里,是我的卧室……我总是在梦中抱海而眠,醒来,唯有鱼

    十月 2019年3期2019-05-10

  • 清代画家童二树其人其画
    者,在乾隆年间以画梅闻名。他爱梅、画梅,自称“梅痴”,客居杭州时曾作《孤山》诗,其中有“梅树是前身”之句。当时海内知名之士多与二树交游,不仅争购其画,还写诗赞诵。清代史学家、经学家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号二云),与二树情趣相投,关系甚笃,有多首诗赞诵二树画梅:山阴童二最潇洒,性如野鹤栖寒松。爱花便欲尽花体,手无定相神游空。兴酣挥洒满四壁,粉心透入冰霜丛。化身定属梅花质,缟衣人伫生绡栊。〔1〕清绝襟怀许自知,秋声萧戚为催诗。香南雪北无消息,豫写

    中国书画 2018年9期2018-10-25

  • 金农的画梅人生
    。关键词:金农 画梅 需求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成五大类,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大层次由低层到高层依次排列,也可归纳为基本需求,发展需求、潜力和自我实现需求三个方面。简言之,基本需求指衣、食、住、行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得到满足。发展需求是个体渴望得到家庭、朋友等群体的关怀和理解,也希望得到他人的赏识和认同。自我实现需求则是完成与自身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实现价值,成为所期望的人。{1}根据马斯洛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2018-10-22

  • 金农梅花图的符号意识
    塑造出独具特色的画梅艺术。关键词:金农 梅花图 符号符号是形式语言的一种,能够将语言活动中的共同概念展现出来。所谓的符号化,是指将多种视觉对象汇集在一起,借助多样的方式,来揭示视觉能指的抽象和特性的常项内容,也就是通过表达各个平面单位和这些单位连接模式基础的那些组织规则、甚至是组织规律。那金农的所画的梅花是如何体现出这一特点的呢?一、文人梅花符号的的继承中国的画家十分注重师承关系,在绘画上共享图像的形式与意义。吴太素在《松斋梅谱》提到“墨梅自华光始”,虽然

    艺术研究 2018年2期2018-10-22

  • 画梅
    寇建斌梅老师画梅,技艺精湛,已达化境,画名“一枝梅”,声名远播,几无人能出其右。不过,他画极少,又极严苛,稍有瑕疵,便一把毁弃。性情孤傲,从不卖画。虽大富贵者,千金难求,而得其青眼者,则不论贩夫走卒,皆可只手持画而去,不须分毫。有一学生名大梁,聪颖而少孤,自入学便由梅老师资助,直至成年,情同父子。大梁就业后初领薪,买一筐苹果骑单车驮来。梅老师大快朵颐,提笔画梅相赠,上书“一朵江梅春带雪”。大梁会师意,频频颔首,仔细卷好带走。大梁再来,骑摩托带来一箱酒。梅老

    小小说月刊 2018年10期2018-10-18

  • 赏梅与画梅
    此时,画家更关注画梅的艺术个性,有机地汲取他类艺术的营养,对作品的形式构成颇为重视。继晚清虚谷、赵之谦、蒲华之后,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潘天寿、关山月等画家的梅画作品,不仅具有时代的特色,而且都显出作者的鲜明个性。画梅,显然不是以状写梅花为目的。那么,画梅的宗旨、意义和追求又是什么呢?在这个千百年来屡画不绝的题材背后,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个画题一直常新不衰呢?《雪梅图》(局部) 南宋.扬无咎 绢本墨笔 27.1cmx144.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首先,梅的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王冕《梅花图轴》
    □单国霖画梅的开山鼻祖当推北宋仲仁(即华光和尚),他用清淡的水墨晕染,写出梅花古峭奇崛的神采。继南宋扬无咎和其甥汤正仲嗣承仲仁的衣钵,并进而创用勾瓣点蕊的圈花法,益增梅花清俊冷逸的韵致,蔚成墨梅流派。到了元代,画梅名手不乏,而卓然出众、最负盛誉的画家当数王冕。他善于吸收前人之长,同时深入观察自然物象,无论在构图还是在笔墨技法上都有独特的创造,自成一家风貌,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称得上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梅大师。明代画梅高手刘世儒、陈录、王谦、盛行之,清代金农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板桥坚持不画梅花竟是为了他?
    一家画寓。吕擅长画梅花,并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郑板桥来到苏州后,只画竹子,山石,就是不画梅花。而且若有人请郑画梅花时,他总是笑道:“我画的梅花比吕先生差远了。走吧,我领你去找吕先生求画去。”吕子敬是个落第秀才,上有爹娘,下有老婆孩子,自己又多病,生活十分艰难。他画梅花栩栩如生,每个花瓣都活灵活现。郑板桥总是当着众人高度评价吕子敬的画。“吕先生画的梅花,我再学十年八年也赶不上。”有个回家养老的吏部尚书,精通翰墨,鉴赏力很强。十分欣赏

    中老年健康 2017年11期2017-12-13

  • 逸笔草草,聊以自娱 ——谈《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创作
    30070)古人画梅注重“以形写神”,讲究“意在笔先,神游境外之妙”。《芥子园画传•梅谱》中“画梅全决”首句写道:“画梅有决,立意为先。”古人对意境之表达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是放在首位的。足以见得写意花鸟画强调精气神韵,借笔墨以写自身品格,寄情寓意。梅花;品格;意笔写梅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1.踏春赏梅初春时节,乍暖还寒时,余欲与家人到郊外寻得一份春色。梅苑算得上是景致颇好的去处了。彼时梅花开的正热闹,远望好似一片花海,梅香四溢。母亲见花儿开,欣欣然一脸笑

    大众文艺 2017年17期2017-09-18

  • 那一次,感动涌上心头
    许是因为母亲喜欢画梅的缘故,我喜欢梅花。不过,我并未真正读懂梅的含义。那一次,观看母亲画梅,感动之情涌上了我的心头……一支毛笔,握在母亲的手中,只见母亲稍作沉思即泼墨。瞬间,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就呈现出梅花苍劲的枝干,那枝干由右下角向上伸出,稍作倾斜,再向左上角伸展,稍作皴笔点染,梅骨的苍劲之意便跃然纸上。我真不明白,母亲这样一位看上去柔弱的女子,她的笔下怎会有如此遒劲的梅花?而后母亲换了毛笔,这次饱蘸的是朱砂红。只见她凝视画面许久,便迅速地在梅花的枝干上画出

    课外语文·中 2017年7期2017-08-21

  • 不朽的梅缘
    紫藤、凌霄等,但画梅花是他一生最爱,有梅痴之誉。作为传统与现代绘画艺术的结晶,于老的画曾五十多次被选为国宾礼物,赠送给外国政府首脑和友好团体。在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国家画院、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首都机场、天安门城楼及全国许多美术单位、宾馆等都有于老的精品。于老出版有《于希宁画集》《于希宁画辑》《于希宁花卉枝法》《于希宁诗草》《论画梅》等。于希宁的作品,传统功力深厚,于苍劲之中见秀逸,于疏朗之中见典雅,笔墨精到而内涵丰富。他的专著《论画梅》于19

    中国美术 2017年1期2017-07-04

  • 那一次,感动涌上心头
    许是因为母亲喜欢画梅的缘故,我也很喜欢梅花。然而,直到那次观看母亲画梅的全过程,一股感动之情涌上我的心头,我才发觉,一直以来,自己并未真正读懂梅的含义。一支毛笔握在母亲的手中,只见她稍作沉思随即挥毫泼墨。瞬间,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就呈现出几根苍劲的枝干,那枝干由纸的右下角向上伸出,稍作倾斜,再向左上角伸展,稍作枯笔点簇,梅的风骨便跃然纸上。我真不明白,母亲这样一位看上去柔弱的女子,笔下怎会有如此遒劲的梅花?然后,母亲换了支笔,这次蘸的是朱砂红。只见她凝视画面许

    同学少年 2017年5期2017-03-23

  • 那一次,感动涌上心头
    许是因为母亲喜欢画梅的缘故,我喜欢梅花。然而我并未真正读懂梅的含义。自从那一次观看母亲画梅,感动之情顿时涌上了我的心头……一支毛笔,握在母亲的手中,只见母亲稍作沉思即泼墨。瞬间,一张洁白的宣纸上就呈现出梅花苍劲的枝干,那枝干由右下角向上伸出,稍作倾斜,再向左上角伸展,稍作皴笔点染,梅骨的苍劲之意便跃然纸上。我真不明白,母亲这样一位看上去柔弱的女子,她的笔下怎会有如此遒劲的梅花?然后,母亲换了毛笔,这次饱蘸的是朱砂红。只见她凝视画面许久,然后迅速地在梅花的枝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6年48期2017-03-07

  • 爱梅感悟
    李守庆我爱画梅花是因为欣赏梅花的品质,它那种傲立霜雪、不畏严寒的风骨,在我生意失落时,让我学会了在困境中只要坚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每一次面对低谷时,我都暗暗告诉自己,没事,坚持住,就会迎来下一个春天。正是这样的信念,让我走过一个又一个坎,也让我渡过生意场上一次又一次的难关。画梅花、写书法是我每天的必修课,我常常想,人为何爱梅?世间草木何止千万,唯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自古便被人们赋予高洁坚强的品质。人们爱梅花爱它临寒独自开的

    金色年代 2016年2期2016-10-13

  • 一生知己是梅花
    唯独有一样嗜好,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人称“兵家梅花”,与文人墨客的梅花风格决然不同。彭玉麟爱梅花简直到了疯癫状态,在辞官隐居期间,他在湖口的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遍栽梅花,号称“梅花坞”,还在家乡筑“退省庵”,在“庵”里吟诗作画,画梅数量竟达万幅余。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原来,彭玉麟画梅花,是在思念一个叫梅姑的女子,谁能想到,一位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人物,却以常人不能企及的痴情演绎了一

    幸福 2016年7期2016-05-12

  • 一生知己是梅花
    唯独有一样嗜好,画梅花。他笔下的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其劲挺处似童钰”,人称“兵家梅花”,与文人墨客的梅花风格决然不同。彭玉麟爱梅花简直到了疯癫状态,在辞官隐居期间,他在湖口的水师昭忠祠旁边建厅,遍栽梅花,号称“梅花坞”,还在家乡筑“退省庵”,在“庵”里吟诗作画,画梅数量竟达万幅余。每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原来,彭玉麟画梅花,是在思念一个叫梅姑的女子,谁能想到,一位金戈铁马驰骋沙场的人物,却以常人不能企及的痴情演绎了一

    幸福·婚姻版 2016年3期2016-03-30

  • 你眉间风月,共我笔底烟霞
    日飘雪时,两人在画梅楼中赏雪。他凭栏抚琴,曲声融入雪中,更添一份清寒。她执笔画梅,勾勒出寒梅的百态风姿。一幅传世名画《梅林桐荫读书》图安静地绘于纸上,既不张扬又不骄纵。那朵朵寒梅犹如夫妻二人的感情,一片冰心中深藏着彼此的一往情深。汤贻汾被她雪中画梅的雅致所感染,提笔写下一首诗:“冷泠泠瘦玉纤纤指。深深残幕悠悠思。画了眉山,烧残心字。百花头上春先至。江南本是藏春地。高楼早筑香云里。冰雪聪明,漆胶情意。应惭愧梅花阶。”如此柔美的句子竟不像出自武将之手。董琬贞虽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2期2016-03-29

  • 迎春花卉赏析
    画中的主角。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

    上海质量 2015年2期2015-12-02

  • 伍中正小小说二题
    伍中正/著立 夏画梅决定立夏那天杀死宋三木家的狗。宋三木家的狗太凶了,见了鸡就咬,画梅家的鸡也不例外。那条狗咬过画梅家的鸡。画梅男人出去打工前,她就跟男人承诺,回来的时候,就能吃到自己喂的鸡。鸡还小的时候,她怕黄鼠狼吃掉,把鸡放在屋里养着。鸡大一点了,画梅才放心把鸡放出来刨食。画梅总共喂了三只鸡,一个星期不到,她的三只鸡就被宋三木家的狗咬死了。有一只鸡被咬死后,那条狗还衔回来在三木家的禾场上放肆地撕扯。画梅很生气,跑到宋三木家讨个说法。宋三木说,狗要咬鸡,

    广西文学 2015年12期2015-10-22

  • 无雪也寻梅 金农老梅有暗香
    瓜果菜蔬都好,唯画梅花堪称一绝。金农这个人本身就不俗,他53岁才开始学画,落笔就不同凡响。金农学画之前,他的琴曲、篆刻、收藏、鉴赏等方面已是大家,学绘画只不过是补上漏掉的一课。金农属清朝扬州八怪之一,八怪之中,无论是学识、艺术修养、书画造诣,皆当推金农为翘楚。他的画路宽广,既擅长花卉,也会画马,画佛像罗汉,既作古人诗意画,又能自画写真。金农画艺精湛,又善诗文书法,后人称他的绘画“具金石之气”、“得汉魏风骨”、“不肯寄人篱下”。他以书入画,画有书意,他的书法

    投资与理财 2015年2期2015-09-10

  • 粉彩梅花瓷板画品赏
    笔,动情地咏梅、画梅。其中民国时期景德镇画梅第一人,“珠山八友”中以梅花为题材的独行侠田鹤仙,将梅花任雪压霜欺亦不攀附东风第一枝的阵阵寒香、寂寂冷艳,转化为精美绝伦的瓷板画,笔酣墨饱的赞美诗,好似“一缕梅魂画,万古清芬瓷”。人们在欣赏他的粉彩梅花瓷板画之余,还可以品读他作品中那不沾俗尘的处士心迹,寄兴云水的隐者襟怀,远离喧嚣的高人行止,谢绝浮躁的时代气息。卓而不凡的画梅人生田鹤仙(1894-1952年),原名田世青,后改名田青,字鹤仙,号“荒园老梅”、“梅

    收藏界 2015年8期2015-05-30

  • 齐白石国画品赏(五)
    解我狂齐白石喜欢画梅,还为梅花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他在一幅梅花图上题诗曰:“小驿孤城旧梦荒,花开花落事寻常。蹇驴残雪寒吹笛,只有梅花解我狂。”老人画梅,他的后人也爱画梅。儿媳张紫环的梅花就画得很不错,老人常欣然为她的梅花图题款。如《题儿媳紫环画梅》:“世人欲笑汝顽痴,炊爨余闲笔一枝。何必一家都好事,苦心惟有百梅知。”梅花,又名春梅、红梅、绿梅,蔷薇科,落叶乔木或灌木状,树冠圆形,高可达十米。花为单瓣或重瓣,有淡雅的清香,花色有红、绿、白数种,二、三月开放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5年9期2015-05-30

  • 贴近群众 雅俗共赏
    兰、竹、菊,并以画梅见长。潜心研究、学习、探索古今画梅大师技法,特别是受到画梅大家王成喜老师的影响,在创作上更加强化构图,用洗练的笔墨表现了梅的自然淳朴之美,开辟出了自己的画梅艺术天地,形成了贴近群众、雅俗共赏的艺术风格。其作品成为人们之间传递友情的馈礼,被美国、日本、中国港澳台等友人收藏。作品及传略被编入《当代书画家作品大观》《中国当代书画家名典》《中国书画百杰传世精品集》《全国梅兰竹菊中国画图录集》《中国书画报》《北京日报》《国土资源报》等辞书和报刊杂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13期2015-03-18

  • 赏梅时节话梅画
    古代的花鸟画中,画梅的作品如同咏梅的诗词一样,异彩纷呈,美不胜收。画梅的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名家辈出,不胜枚举。他们泼墨添彩描绘“一树独先天下春”芳馨,刻画梅花的神韵、品格,向来备受人们赞赏。从隋唐五代到两宋的不少画家创作了各具特色的梅花佳作。如宋代的杨补之,最善画梅,“其墨梅擅天下,身后寸纸千金”。故宫博物院所藏杨补之《四梅花图》中第一枝梅花含苞待放;第二枝花开一半;第三枝花瓣全展;第四枝有的花瓣已离枝坠落,有的仅剩花蕊。四枝梅花写出了梅花由含到放的全

    文化交流 2015年3期2015-03-16

  • 乾坤清气 一枝独开
    画坛生涯即是从学画梅开始。老家浙江安吉彰吴村村外十里处,有一条两岸遍植梅花的小溪名“梅溪”,打小吴昌硕就常以钓鱼为借口,到此赏梅,为日后画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昌硕创作的作品,有近三分之一以梅花为主题。为此,他自封绰号“苦铁道人梅知己”,大家也喜称他为“梅知己”。吴昌硕酷爱梅花,一生种梅、赏梅、画梅、咏梅,死后,长眠之所也选在了杭州超山梅林。非凡的画梅生涯吴昌硕(1844-1927年)十几岁就喜刻印章,21岁时专攻篆刻、书法;中年定居上海后,广收博取,诗、

    收藏界 2014年4期2014-04-29

  • “数九”与消寒图趣话
    计九个分枝,每枝画梅九朵,合计八十一朵,张贴在厅堂壁上,自冬至这天开始,每天用红笔染其一朵,欲知已是几“九”第几天,只要数一下已染的梅花就知道,画梅红遍,则“九”尽寒消,谓之“九九消寒画”。有的画一张表格,纵横各九行,每行九个空格,计八十一格。用不同的颜色分别表示阴晴风雨,从冬至这天开始,日填一格,八十一格填满,则春暖寒消,谓之“九九消寒表”。有人描九个空格字,每个字均为九笔,如:“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从头九的第一天开始,填写第一个字的第一笔,以后每天填

    对联 2013年23期2013-11-14

  • 立夏
    伍中正画梅决定立夏那天杀死宋三木家的狗。宋三木家的狗太凶了,见了鸡就咬,画梅家的鸡也不例外。那条狗咬过画梅家的鸡。画梅男人出去打工前,她就跟男人承诺,回来的时候,就能吃到自己喂的鸡。鸡还小的时候,她怕黄鼠狼吃掉,把鸡放在屋里养着。鸡一大,画梅才放心把鸡放出来刨食。画梅总共喂了三只鸡,一个星期不到,她的三只鸡就被宋三木家的狗咬死了。有一只鸡被咬死后,那条狗还衔回来在三木家的禾场上放肆地撕扯。画梅很生气,跑到宋三木家讨个说法。宋三木说,狗要咬鸡,况且狗是在外面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年8期2013-04-29

  • 清气照乾坤
    紧密程度。陈广文画梅,除体现梅花自身的淡雅之外,更借助与其他景物的组合,创造出了丰富、广阔的意境之美。既不失传统法度,又寄寓了时代精神;既笔墨遒劲而恣肆,又蕴意静气闲之澹泊;既遣绝尘标致之倾城颜色以飨阅者,又不落俗窠不施浮艳以媚世;点勾皴染皆豪放而自然,虬枝嫩梢皆苍浑而雄健。正所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陈广文九届北京市政协主席凌寒傲雪梅竹傲风雪梅花不肯傍春光二友相伴半夜梅花入梦香四条屏责任编辑 王 硕

    北京观察 2011年9期2011-10-30

  • 画梅(外一首)
    谷未黄什么时候画梅而又不失梅的风骨谁的笔能够准确的表达梅的心愿你看梅冷静的坐在姹紫蔫红的花苑把伤痕背向春天她给你的印象不是一丛仙树而是充满鸟语的花篮这就是梅她按自己的意志开口说话你可以给她任意的编舞但梅是有根的她罢演的时候雷雨都要失色谁的海面对叶脉你能听见远处很响的水像云的影子变幻莫测那些河流把脆弱的伤口暴露在海的面前一道道闪电都跨越不了这短暂的距离谁的海在鸟眼里只是浪子的沙漠而你口中饱含的一个爱字让多少个月亮触礁我是一个征服不了大海的吹笛人这刮风的断桥永

    清明 1999年4期1999-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