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
-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空间声景感知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7-8],其对声景营造的重要性也开始受到关注[9-10]。如研究发现城市公园中景观空间特征对声景感知的影响比景观构成更为显著[11]。在植物景观空间营造方面,相关学者已经证实不同类型植物景观空间的声景感知存在差异,在绿色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中社会声和自然声最为明显[12];封闭空间由于声压级较低受到游客喜爱,且游客的年龄和访问频率会影响其对声景元素的偏好,如老年人更偏爱半开敞和垂直空间[13];大学校园内,使用者对开敞空间的心理感知和声景喜好度评价最为良好
中国园林 2023年2期2023-03-24
- 兰州古八景声景营造特征探究
古代地方八景中的声景包含着独特的地方历史故事及文化意蕴。兰州古八景作为典型的地方八景之一,其声景的营造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以明清时期的兰州古八景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资料的梳理和总结,采集到48个声景,从自然声、人工声及生活声三方面入手分析其声景类型。研究表明:其在自然声景营造方面具有山色水声、莺啼燕语及气候之音三个特征;在人工声景营造方面具有人文趣音与钟声佛韵两个特征;在生活声景营造方面具有世俗凡音一种特征。通过对现存遗迹声景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梳理出声
园林 2023年1期2023-02-02
- 欧洲声景研究与实践进程
健 吴硕贤 在声景、香景和光景3类特殊景观中,声景学科目前发展的势态蓬勃,尤以近20年在欧洲的进展最为巨大。虽然声景学研究的开端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作曲家默里·谢弗(R.Murray Schafer)等发起的“世界声景计划”,但2002年欧盟“环境噪声评估与管理指令”的出台[1],带动了一系列政策及重大课题,被视为对声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本文基于对大量学术文献的研究梳理并访问相关政府和机构网站,综述推动欧洲声景发展的重大及关键性事件(以近
中国园林 2022年12期2023-01-17
- 城市森林公园声景感知的空间差异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森林公园也是具有声景多样性的独特场所,且森林中的植被也被视为调节噪声的重要因素,能够给城市居民提供积极的声景体验[2-3]。其次,森林中令人愉悦的声景有助于缓解压力,实现心理和身体康复。森林公园的声景质量也是影响游客游览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4-5]。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将声景定义为“在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在环境中感知、体验或理解的声环境”。在城市声景的研究领
声学技术 2022年5期2022-12-05
- 校园声景研究综述
oject(世界声景计划)并率先展开研究。2014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声音景观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下,个体、群体或社区所感知的声环境[1]。作为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越来越多的学者展开声景研究,涵盖声学、建筑学、生态学、音乐学及文学等众多领域。校园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其教学环境与生活质量一直备受关注。校园声环境是校园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虽然国际上针对校园声环境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但较少针对校园特色建构校园声音景观。以声景角度对校园声环境进行规划与
电声技术 2022年4期2022-11-25
-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中声景的作用分析
学意义。目前对于声景在古典园林空间营建中的研究成果集中在学术期刊和博硕论文中,从时间维度上看,有的依托古籍、诗词、书画来研究声景的文化渊源;有的研究声景的发展趋势;从研究对象上看,有以某个基地为依托来研究声景在空间中的应用;亦或是研究声景中的某一具体意向的作用。而古典园林中的声景与空间的关系、声景是如何深化空间的、声景对空间营造以及在空间布局上的安排却少有系统的研究论述。结合已有文献资料来看,我国对声景在空间中的营造手法大多数基于历史研究和现代设计应用研究
现代园艺 2022年4期2022-11-19
- 基于不同声景偏好的历史街区声景体验差异*
州 350002声景 (Soundscape) 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音乐家Schafer 提出, 是 “一个人或多个人在特定环境中感知或体验或理解的声环境”[1]。 声景观体验是在特定的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的长期体验,与声景感知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2]。 声景感知主要受声景类型、 个人偏好、 敏感性以及人口统计学数据的影响[3], 不同偏好群体的声景感知存在差异, 进而会影响他们的声景体验。历史街区是城市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和特征[4]。
中国城市林业 2022年5期2022-11-17
- 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效益感知的个体影响因素研究
未受到足够关注。声景研究关注积极声音的作用、探讨个体对声环境的主观感知,为寻求多样化的噪声解决途径、塑造良好的声环境指明了方向[1]。自然环境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促进作用。已有学者通过实验室实验、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声景恢复性效益进行了验证和量化。例如,通过对比暴露在不同声音场景下的生理指标的前后变化,验证了自然声对于生理恢复具有显著影响[2-4]。研究者还通过主观评价的方式收集声景恢复数据,包括情绪自省量表(BMIS)、恢复感知量表(PRS),以及针对声
中国园林 2022年9期2022-10-26
-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配置的声景效应研究
觉景观,还能影响声景观。随着20世纪60年代以来声景概念的推广,其在城市声环境优化方面的潜力受到广泛关注[8-9]。其中,针对植物景观与声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表明,植物能够使环境噪声能量衰减[10],当绿化率从30%增加到60%时,噪声干扰衰减效果显著增加[11],随着绿化率的升高,鸟叫声、虫鸣声、风声和水声等自然声出现频率增加,声景舒适度也在提升[12-13]。植物组合类型和配置模式不仅会影响城市绿地降噪程度[14],还能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影响人们对
声学技术 2022年4期2022-10-17
- 基于景观要素的城市公园声景调控研究
特巴顿 刘娟娟“声景”(Soundscape)概念最先由加拿大著名音乐家和作曲家默里·谢弗(Murray Schafer)于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并将其定义为“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区别于物理层面上对声音的认识,他认为声音和风景一样,都是景观,是宏观世界的音乐作品,即从审美的角度欣赏环境中的声音[1]。声景包含声音要素、环境要素和人要素[2],与声环境概念最本质的区别是人与环境的互动,声环境强调声音的物理性质,而声景
中国园林 2022年6期2022-07-12
- 社区公共空间声景设计原理初探*
,唐 馨1 引言声景,也称“用耳朵捕捉的景观”[1],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中,被人们感知、体验或者理解的各类声音环境的总称,其最早由加拿大作曲家莫雷·谢弗(R. Murray Schafer)提出[2],使人们对传统的听觉行为进行反省和再认识。而建筑声景学则由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家赛宾(W. C. Sabine)于20 世纪初创立[3]。从声景概念建立至今,声景研究已在国内外多学科领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随着声景观的不断发展,景观设计逐步由单一“视觉景观”设
南方建筑 2022年6期2022-07-01
- 森林公园声景时空动态特征与规划策略
境舒适度的目的,声景质量还与声源类型、声景感知的特定地点等诸多因素有关[4-6]。声景地图由噪声地图发展而来,主要用于挖掘声景的空间信息,学者们利用声景地图掌握声源感知和声景质量的空间特征与变化规律,并发现声景感知和质量的空间格局受到时间、空间功能属性、景观特征等诸多要素的影响[7-9]。与噪声地图相比,声景地图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记录与展示声景要素,成为分析声景变化的重要方式之一[10]。城市森林公园在调节小气候、改善空气质量、减弱噪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风景园林 2022年6期2022-06-24
- 声景数字化发展与公园场景应用的技术路径初探
人们的生活健康。声景作为探索人对声音感知的学科正在快速发展,并为改善声环境作出贡献,对当代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为了对声环境进行调查和优化,需要必要的技术手段来处理大量数据。目前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声景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要求。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声景研究效率和精确性,并形成更直观的表示法对声景中的舒适度感知指标进行可视化。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数字化技术在声景领域应用的4个方面,包括声音采集和再现、声音处理和分析、声场模拟和评估、声景感知的可视化。重点综述
园林 2022年5期2022-05-21
- 从声景理论探讨声音纪录片的创作实践
词】声音纪录片;声景;艺术体验;创作实践【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15-0077-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5.024基金项目:本文系新疆艺术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重点项目《立足时代、深入生活:声音纪录片音频制作技术的探讨、实践与传播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0XYKYZD01)。一直以来
今古文创 2022年15期2022-04-23
- 数字时代中国纪录片的声景转向及其具身传播趋势
在心理影响。因而声景转向也正暗合了数字时代的具身传播趋势。当然,纪录片的具身传播绝非迎合观众的身体欲望,而是以声音景观唤醒受众的身体感知力,使之经由身体实现认知的提升和心灵的满足。【关键词】数字时代 纪录片 声景 具身传播【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2)3-069-06【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3.010一、问题的提出声音景观,简称声景,是由加拿大作曲
编辑之友 2022年3期2022-04-03
- 城市公园声景长时感知模型研究——以加拿大温哥华市3个城市公园为例
富的景观感受,而声景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3]。适宜的声景能提升一个区域的幸福指数和环境价值[4],提高城市居民的睡眠质量和娱乐活力,而对适宜声景的有效感知主要与声景认知的可持续性和不确定性有关[5-6]。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噪声与背景声的声压级对比越强烈,对居民健康的危害越大[7]。对城市核心区域绿地进行声景评估十分必要,因为这些区域中适宜的声景空间对公众具有娱乐和康复的作用[8]。城市居民在进入城市公园中进行休憩娱乐活动时[9-10],人们能体验到丰
风景园林 2022年3期2022-03-22
- 声景学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中国建筑声景研究综述
(通讯作者)引言声景(Soundscape)将声环境当成一种资源,通过不同环境的合理利用来营造健康的人居环境。声景学是一项听觉生态学的研究,它注重人的感知,而非只考虑单一的物理量。“Soundscape”最先由芬兰地理学家Granoe 提出,他考虑的是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但未考虑听者的感受。加拿大作曲家Schafer提出的声景考虑了人的感受,他认为声音是景观的生态特征之一,而声景观是指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值得人们从审美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和记忆的声音[1]
建筑与文化 2022年2期2022-03-07
- “去广播化”?弹性生产策略下广播主体性的消散和重建
性 听觉现代性 声景【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1)9-037-04【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1.9.006在以视觉为主导的现代文化中,听觉文化一直处于被有意无意忽视的境地,理解听觉文化困境的方式和思维也往往是概念性的而非感知性的。[1]在新媒体语境之下,听觉文化所面临的困境集中体现在广播等声音媒体的发展上。未来广播如何通过声音来确保广播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
编辑之友 2021年9期2021-09-26
- 基于GIS的高密度城市声景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广州天河区为例
2]。同时,自然声景短缺和城市特色声景缺失也对居民行为活动与生活品质产生诸多负面效应。因此,识别城市声景观问题、提升城市声景质量、营造城市特色声景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与更新过程中亟需重视的关键问题。追求高品质声环境和营造城市地方性声景特色是当前声景研究与应用的重点[2]。声景(Soundscape)是“城市中某个绝对分类空间的声音结构”,强调除控制噪声之外、更加积极地改善声环境的人文理念[3−4]。其作为个体、群体或社区所感知的特定场景下的声环境,感知质量取
应用声学 2021年4期2021-09-22
- 文化类创新节目的策划呈现与视听传播分析
中国;空间生产;声景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14-0112-03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陆续推出了多档文化类创新节目,这类节目与普通的娱乐综艺节目相区别,以传承中华文化经典、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采取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包装呈现,是一种相对“格调高雅[ 1 ]”的电视节目类型。今年春节之际,由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出品制作的最新原创文化类创新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下文简称《典籍
新媒体研究 2021年14期2021-09-18
- 当代城市声景研究进展
洪昕晨1 声景概念源起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Granoe[1]于1929年在其出版的《纯粹地理》中提出,他将声音(sound)和景观词缀(-scape)进行组合得到复合词soundscape,用于表示地理学领域中的听觉感受。因此,声景是一种听觉感知,即一种“无色”的景观,它借由声波通过介质(空气或其他)引起人耳鼓膜的振动,进而产生神经冲动并通过听神经传达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而产生听觉感受。当代声景的概念成熟于1976年,加拿大作
风景园林 2021年4期2021-04-23
- 中国佛教建筑声景及其评价方法综述
感受的影响,开展声景观设计研究。”作为建筑学的研究分支,建筑声景学致力于从声音、声场和人类认知等角度研究建筑的不同设计带来的声学效果以及由此给人产生的主观感知和影响。1 中国佛教建筑声景的研究现状声景(Soundscape)最先由芬兰地理学家Granoe提出,指以听者为中心的声环境,但未考虑听者的感受。加拿大作曲家 Schafer提出的声景考虑了人的感受,认为声音是景观的生态特征之一,而声景观是指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值得人们从审美和文化的角度欣赏和记忆的
居业 2021年11期2021-03-31
- 健康视角下城市休闲绿地声景恢复性评价研究
面,却常常忽略了声景作为休闲绿地构成环境的重要因素[5]。因此,研究城市休闲绿地声景恢复性对疫情防控下维持公众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声景观(Soundscape)的概念最早在 20世纪 30年代由芬兰地理学家 Grance[6]提出。在 20世纪60~70年代,加拿大作曲家Schafer等率先展开声景观研究。他将声景观定义为“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环境中的音乐),认为声景观是评价景观的另一种属性[7]。这一概念的出现
声学技术 2021年1期2021-03-10
- 城市公园声景喜好度量化评价研究
——以福州金鸡山公园为例
教授首次提出了“声景(soundscape)”一词,他将声景描述为“The Music of the Environment”即“景观的听觉属性”[6]。声景生态学中的声景包含3类声音,分别为:人工声、生物声、地球物理声[7]。其中,在景观空间中表现出事件性、侵略性特征的声音被称为人工声,此类声音由人工制造的器械所产生,如汽车鸣笛声、工地施工声等;具备复杂性、可塑造性特征的声音被称为生物声,此类声音通常由具有生命特征的生物体如人类、动物等所产生,如鸟鸣声、
福建建筑 2020年12期2021-01-20
- 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实证研究进展
60年末提出了“声景”的概念[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声景定义为“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及(或)理解的声环境”[7]。随着声景研究领域的兴起,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声音在恢复性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探讨城市开放空间声景对人们健康的积极影响及相应的声景设计逐渐成为近年来声景和恢复性环境研究领域的重点。因此,本研究基于恢复性环境相关理论,以叙述性综述的形式对当前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有关城市开放空间声景恢复性效应的实证研究现状进行评述,以期为国内城市开
四川建筑 2021年1期2021-01-17
- 城市公园声景恢复性评价体系构建
——以福州金鸡山公园为例
知方式,人们对于声景的研究还远远不足,将声景与人体恢复性建立联系的研究更是寥寥。环境心理学相关应用十分重要的一方面是其理论可直接指导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3]。根据环境心理学相关研究,最早Kaplan等[4]通过实验证明了处于具有积极特征的环境,即恢复性环境有利于人们压力的缓解及注意力的恢复;前人通过研究已有一套较为完善的城市公园恢复性评价的模型,验证了环境偏好、场所依恋与环境恢复性之间的关系[5]。也有研究者基于联合分析法的基本思路,研究了不同配置、组合的
声学技术 2020年6期2021-01-08
- 声景观研究进展
设计的新问题。以声景为切入点对景观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在提高生活环境“舒适”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1]。1 声景概念的源起古希腊时期,西方文化奉行“视觉至上”的原则依然占据着主流地位,其对视觉文化的推崇早已表现出来,但通过听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获得的信息也同样重要[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对声景观展开研究,在声景概念提出之前,声景经历了不断探索的启蒙阶段。最初,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Granoe)在1929 年提出“声景”(Soundscape)一词
现代园艺 2020年13期2020-12-21
- 被忽略的声音
——武汉城市声景录音初探
陈梦琪1 声景研究的现状声景(Soundscape)又称音景、声音景观,自20 世纪60 年代加拿大作曲家薛佛(R·Murray Schafer)提出声音生态学的概念并率先开展研究,迅速在全球学术界引起重视。声景是声音生态研究中的重要部分,探讨研究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人对声音环境的感知,打破视觉主导认知习惯,强调发挥听觉主动性,注意生活中被忽略的声音。声景的研究可在多个领域发挥作用,包括噪音污染问题研究,声音景观设计、自然生态及声态的保护,为城市建筑学提供
科技传播 2020年4期2020-11-29
- 声景设计的理念及实践
蒋龙摘 要:声景学的理念自20世纪70年代由加拿大音乐家歇伏提出,近40多年間其影响逐渐扩大,目前已成为多学科渗透和交叉的研究热点。声景设计是基于声景学理念的设计活动,涉及了艺术、环境、噪音、社会、教育等不同的领域。文章以日本的研究及设计案例为中心,对声景设计的概念及相关设计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关键词:声景;声景设计;设计实践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0)27-00-03从古至今人类文明对视觉的关注总体是胜于听
艺术大观 2020年27期2020-11-16
- 基于分析软件“CiteSpace”的声景研究英文文献知识图谱分析
组织最近颁布的《声景:定义及概念框架》标准中,声景被定义为“在既定场景下,个体、群体或社区所感知、体验或理解的声环境”[2]。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声学环境,声景更强调人的体验以及人对声环境的反馈与重构。与传统噪声管制将声音视为简单的客观物理量进行声压级控制不同,声景更加重视听者基于自身社会文化背景的主观感受。针对国外声景研究,国内学者除了在宏观上梳理与总结其研究范畴与理论方法外[3-4],也尝试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提出声景研究在各自学科视角下所面临的机遇与
声学技术 2020年4期2020-09-15
- 基于声景学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感触园林魅力,声景学理念的运用亦可提升文旅项目的品牌,保护声景中的非遗文化,为景观规划设计融入新的血液与活力。1 声景学的相关概念“声景”概念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提出,由加拿大音乐家和作曲家谢弗进行解释。主要以艺术的角度和文化层面上分析值得留恋与欣赏的声音。欧洲在这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基于研究噪声污染防治,据国外相关数据显示,噪声污染造成的损失占GDP 的0.4%。“声景”一词的出现,也为景观规划设计打开了新的视角。传统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声景学理论有机结
现代园艺 2020年6期2020-06-15
- 武陵源世界遗产地声景感知及影响感知的要素研究
研究背景1.1 声景的理解与感知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作曲家谢弗(R.Murray Schafer)首次提出了声景的概念,谢弗认为现代社会中复杂的声源和泛滥的声信息造成了人们声感能力的钝化,而某些声景资源能够治愈人们钝化的感知[1-2]。健康的生活环境不仅指对外在客观环境的营造,也包括对内在情绪的塑造。研究已经证明,声景对人的情绪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尤其是自然声源(如鸟叫声、流水声等)能够唤起人们正向的、愉悦的情绪[3]。 在物质层面上,声环境可以被理解为
风景园林 2019年6期2019-11-30
- 浅论声景之于影视空间的时间化
论依据,探讨了“声景”通过声音在意识中的形成,以及“声景”对于影视时空构建的意义。关键词:声音;影视;内时间意识;视域;声景自活动影像诞生,制作者们就从未停止过让画面与声音结合的尝试,但直至20世纪20、30年代有声电影诞生,这种尝试才得以付诸现实。影视中的声音同画面一样,因其对于影视时空构建的重要性,引起爱森斯坦、安德烈·巴赞等电影人及学者的广泛讨论;因其与技术天然的关联性,引来了斯蒂格勒、本雅明等人富有批判性的研究。同时,声音相较于“看”的局限,在意识
艺术大观 2019年14期2019-09-28
- 古典园林声景景题研究
达意的主要手段,声景景题是古典园林意境营造、感官体验的重要方面。通过声景声源选择、声景景题分类、修辞手法、体现意境等分析,将声源分为自然之声与人为之声。声景景题与五感中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四感相结合,运用借景、反衬、用典、通感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情感,烘托意境。城市公共空间营造中需要保护、放大有利声景,削弱不利的人为之声,以期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创造有利的声景环境,给使用者以更好的体验感受,进而提高空间意境的营造水平,为当下城市公共空间营造提供参考。关键词
河南农业·教育版 2019年5期2019-09-10
- 论避暑山庄声景营造
仙*李胜男张 丽声景最早由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Granoe)提出,而后由加拿大作曲家穆雷·沙佛(R.Murray Schafer)重新定义。随着声景学理念的广泛传播,各国学者对其进行不断完善与补充;201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soundscape”(声景)定义为“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及(或)理解的声环境”[1]。这一概念的提出,强调了声音、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声景研究的重要性,为众多研究者指明了探索方向。对于中国古典园林而言,在早
中国园林 2019年6期2019-07-24
- 声景在不同类型空间中的研究综述
[摘 要]阐述了声景的研究意义,归纳了三个不同类型的室外空间以及声景研究过程中普遍采用的三种研究方法,并整理了一些声景设计的方向和保护措施。[关键词]声景;综述;园林空间本文研究的是在不同類型的空间中的声景,声景研究综合物理、工程、社会、心理 、医学、艺术等多学科。不同类型空间的声景都有其不同的特征性状。例如,有的自然寂静、有的富有活力、有的嘈杂喧闹等,也有的两种特征兼具。下文阐述了它们大致的研究案例、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研究意义。研究范围包括了城市街道、
天工 2019年2期2019-06-11
- 关于声音景观的艺术化思考
)教授提出有关“声景”(Soundscape)的艺术理念,该理念从审美的角度设计声音素材来进行艺术创作。本文通过阐述“声景”艺术的理念,探讨“声景”艺术的艺术特征,完成关于“声景”艺术的思考来体现这种艺术的社会与文化价值。关键词:声景 艺术特征 艺术创新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176-02“声景”(Soundsca
艺术评鉴 2019年4期2019-04-26
- 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声景开发研究*
谢弗发起的“世界声景工程”项目让声景的理念得到普及。2014年ISO将声景定义为特定场景下,个人或群体所感知、体验及理解的声音环境[1]。通过对声景的科学规划和设计,可以合理地将景区中的人文内涵融入其中,增强景观与游客的交互体验,使游客达到沉浸式游览。在减少自然环境噪音的同时,将自然、人、社会作为一个生态共同体,实现协调发展。除此之外,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景观中,运用声景设计,既可以增强游客的体验感,还可以将其视为弘扬传播人类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景
营销界 2019年52期2019-04-14
- 声景感知与历史街区景观评价的关系研究
——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
动形成特定空间的声景,即个体、群体或社区所感知的在给定场景下的声环境[4]。声景同样是承载城市记忆重要的无形遗产,在塑造文化个性、培养地方归属感、提升感知等方面具有超过视觉景观的独特优势。尤其在历史街区等历史文化空间中,对于使用者的影响更为突出[5]。将声景设计纳入城市历史街区的更新规划之中,对提升历史街区规划理念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探究商业模式下历史街区声景感知对其景观评价的影响、使用者属性特征与景观评价之间
中国园林 2019年1期2019-02-23
- 声景(soundscape)研究进展与展望
【摘要】声景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芬兰地理学家格拉诺提出,美国城市规划师沃斯使用声景描述城市使人与某个空间建立联系的声音属性。声景理念的普及始于1969年谢菲发起的声景工程,谢菲使用声信号描述特定声景。谢菲与一些作曲家共同完成温哥华的声景录制,随后在1976年到欧洲开展相关活动。【关键词】声景;音乐教育;研究总结【中图分类号】J60 【文獻标识码】A我国职业教育长期存在与职业技术培训混淆的
北方音乐 2019年23期2019-02-10
- 基于声漫步法的森林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研究
漫步法的森林公园声景喜好度评价研究洪昕晨1,王欣1,段芮1,张皓1,池梦薇1,2,兰思仁1,2(1. 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 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福州 350002)为探究森林公园中声景的客观物理量和人主观感受的心理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声景生态学和心理物理学的相关理论,通过声漫步法和语义差异法对森林公园中的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进行主观喜好度评价,同时测量客观的物理指标,通过对主客观数据进行拟合建立了
声学技术 2018年6期2019-01-11
- 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研究
兰思仁摘要:根据声景生态学对声景元素的分类,通过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构建由地球物理声、生物声和人工声3个准则层元素和15个指标层元素组成的城市森林公园声景评价体系,并以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为例,研究城市森林公园声景对人的心理感受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城市森林公园声景总体评价结果为一般III。在指标层中,隶属于很好V的指标为风吹树叶声、风吹枝条声和鸟类呜叫声;隶属于较好IV的指标为风吹落叶声和扫帚扫地声;隶属于一般III的指标有滴水声、流水声、昆虫呜叫声、人的脚
中国城市林业 2018年4期2018-09-10
- 视障人士对广州花城广场的声景感知研究
州花城广场进行“声景漫步”(Soundwalks),采用观察、访谈及问卷调查法调查其对花城广场声景的感知,绘制主客观综合的空间感知地图。研究的内容包括花城广场声景类型、花城广场景观空间感知和花城广场声景主观评价。探讨视障人士对不同声景类型的喜好度、声源方向、方位辨别及空间想象之间的关系,探索适用于视障人士使用的声景观环境。关键词:视障人士;花城广场;声景;听觉感知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声音(声事件)、听者(感受声音的人)和环境(声音存在的空间
广东园林 2018年3期2018-07-25
- 声景:竞与共享的有限资源
辛蔚峰摘要:自从声景的概念出现以来,相关学科领域分别从自身视角出发研究声景的特征和属性。然而,声景远远超越人们所理解的对自然的经验、对音乐的欣赏和对言语的理解。为了更全面深入理解声景,我们需要审慎思考声景与感知、时空、文化之间相互影响。关键词:声景;听觉样式;竞争和共享;有限资源中国分类号:TB4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672-7053(2018}07-0095-02声景(Soundspace)最早出现于1 929年,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将声景描述为
工业设计 2018年7期2018-05-14
- 浅谈城市景观中的声景观与设计方向
)一、城市景观中声景观的意义“声景”顾名思义,是指声音的景观。区别于声音,声景是指环境中的音乐,是站在审美角度中具有艺术价值的声音。声音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下几种:人为创造的音乐与大自然生命力的自然表现所发出的声音,以及可能出现的令人烦躁噪音等。而声景是与声音不相等的概念,声景是指具有听觉感觉和理解力的具有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的自然或人工的声音。声景打破了常规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城市景观建立框架,增加了以听觉为主的声景,在城市美化与城市规划中增加了强有力的塑造性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8年10期2018-04-08
- 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析
我记忆中家乡的“声景”。声景的概念最初是由20世纪加拿大作曲家莫雷· 谢弗(R·Murray Schafer)[1]所提出,他称之为“环境中的音乐”,即在自然和城乡环境中,从审美角度和文化角度值得欣赏和记忆的声音。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了声学方面的研究,例如清华大学秦佑国教授提出的声景学三要素:人、环境和声音。随后真正将声景理念引入中国大陆的是清华大学的李国棋。他于2001年最先在《北京联合大学学报》发表了《Soundscape 通告》。随后
四川建筑 2018年1期2018-03-08
- 城市休闲绿地的声景感知
的视觉影响,对于声景感知层面上的研究则相对缺乏。这就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进一步加强对城市休闲绿地声景感知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提供给市民更加优质的生活服务。1 声景感知的含义国际标准化组织将声景定义为个体、群体以及社区在某一给定场景下感知的声环境。与传统声学中对物理属性的关注不同,在声景研究过程中更注重人对于声环境的感知,并且充分强调“给定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考虑环境中各个独立的声也是声景感知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较之于国外对于声景感知的研究而
现代园艺 2018年4期2018-01-19
- 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游客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研究
旅游景观中,旅游声景(soundscape)是旅游环境中各种声音现象的组合,描述了听者、声音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旅游声景的认知丰富了游客的体验活动,影响着游客的地方情感与空间行为。该研究引入旅游声景认知作为外生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鼓浪屿为例,探讨游客基于旅游声景认知的环保行为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游客声景认知过程对其环保行为具有影响作用,其中,游客声景感知比声景思维具有更明显的影响效应,并且旅游声景认知对环保行为的影响突出表现在主动型环保行为
旅游学刊 2017年11期2017-11-21
- 声景研究进展与展望
510275)声景研究进展与展望李竹颖1, 林 琳2(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41; 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广州 510275)文章从声景的基础性研究、倡导性研究与应用型研究三个主要领域对国内外声景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进行展望,指出未来的声景研究应着力于研究领域的扩展与研究框架的构建两个方面。声景; 基础性研究; 倡导性研究; 应用型研究声景(Sou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于1929年,由芬兰地理学家格兰诺提出
四川建筑 2017年5期2017-11-09
- 岭南园林声景美研究
指出了岭南园林的声景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有独特的研究价值。结合声音、听者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探讨了岭南园林的声景艺术特点,以期扩展人们对岭南园林艺术的欣赏视野。关键词:岭南园林;声景;听者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7-0117-021 引言中国园林内容丰富多彩,表达了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在世界园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其艺术生命力经久不衰的原因。岭南是中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
绿色科技 2017年7期2017-05-12
- 高校思政课堂的声景、风景和心景设计探析
设计出优美动人的声景、风景和心景,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益探索。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让学生聆听专业的方向和结构,可塑造思政课堂的声景;精心选择课件素材,让学生阅览专业的魅力和韵味,可聚焦思政课堂的风景;认真分享专业爱好,让学生品味专业的功能和价值,可构筑思政课堂的心景。声景是基础,风景是重点,心景是关键。思政课堂的互动性、立体性和品味性得以呈现,这与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形态相呼应。[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堂 声景 风景 心景[中图分类号]G641 [文
现代交际 2016年18期2016-11-10
- 声景的研究与进展
何谋 庞弘声景的研究与进展何谋庞弘基于景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视角,从理念发展、研究框架、方法、近期成果和问题等多个方面对声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声景的质量对环境体验、健康有着显著影响,从其概念的提出到研究的大量开展,声景的探索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热门课题。声景与传统的噪声控制有着理念上的区别,近几年声景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包括多种声景地图绘制技术的发展、声景设计的实践等。若干个研究框架和模型已被提出,并有一系列研究方法被发展出来,但该领
风景园林 2016年5期2016-10-14
- 苏州拙政园声景构成研究
1)苏州拙政园声景构成研究徐荣荣,雍振华(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苏州215011)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通过声音结合其他园林要素营造景观的不计其数。古典园林最大特点是意境的表达,注重人的心灵感受,其中的声景也是意境表达的产物。而声景观是现代人相对于视觉景观而提出的概念,正是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声景的重要切入点,文章试图从听者、环境、声音三者在构成声景观过程中的关系来研究拙政园声景构成,以期抛砖引玉,为现代景观声环境营造提供一些参考方法。关键词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16年1期2016-06-07
- 滨水景观设计中声景的营建
坛滨水景观设计中声景的营建高鹏(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150080)摘要: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步入更高的层次,风景园林作为衡量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直观体验,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而然更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和重视。现代园林声景已不是简单地去除有害噪声,而是要通过园林景观设计师的精心设计,有目的的为受众营造一种丰富优美的声景环境。关键词:滨水景观;风景园林;声景;声景研究1声景的概念涉及景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6年2期2016-03-12
- 交通声景的概念与特点解析
雨,温永慧交通声景的概念与特点解析孙康,梁兴雨,温永慧(天津大学内燃机燃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交通噪声是城市主要噪声源之一,在解读了原始声景研究范畴与研究内容后,通过对道路交通特点的分析,提出了交通声景的概念,并从人、声音、环境三个角度阐述了交通声景的研究内容。通过对交通声景与建筑声景研究对象、调节手段进行比较后,对交通声景的特点进行了解析。交通声景的设计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立一个恰当的交通声景评价体系需要大量的分析与积
声学技术 2014年6期2014-05-11
- 谈城市声景的规划设计
0275)谈城市声景的规划设计李竹颖1林 琳2*(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2.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针对当前景观设计领域中“视觉至上”的倾向,引入并阐述声景的概念,提出声景应当成为重塑城市景观的重要切入点,并就声景规划设计的层次、途径及手法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以期为城市景观的进一步深化与提升提供新的视点与方法。声景,规划设计,城市景观提及景观,人们关注的往往是视觉感知的事物,包括线条、形状、色
山西建筑 2014年34期2014-04-06
- 声景:音响生态学与电子音乐相结合的产物
100031)声景:音响生态学与电子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李琳琳(中央音乐学院,北京 100031)诠释了声景的概念,对声景艺术的形成、发展及其前景进行了介绍。声景;音响生态学;音乐声学;电子音乐1 声景艺术简介声景的概念,最早是由加拿大音乐家谢佛(R. M Schaf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首先在加拿大尝试应用,后来随着《欧洲声音日记》(European Sound Diary)和《五个村庄的声景》(Five Village Soundscape)两
演艺科技 2011年1期201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