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
- 多层螺旋CT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肾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01220)肾脏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起源于肾皮质近曲小管上皮的少见良性肿瘤,约占肾肿瘤的3%~7%[1-2],多好发于60~70岁的老年人。该病病因至今尚未明确,但是由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易被误诊为肾癌[3]。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4],多好发于50~60岁的中老年人。有研究显示,在术前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做出准确地无创性诊断,可避免根治性肾切除[5]。所以,早期鉴别诊断肾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2年1期2022-11-22
- 夏科雷登结晶与慢性鼻窦炎的相关研究进展
体,主要由活化的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以及一些T细胞产生,也是人类嗜酸粒细胞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之一。其广泛存在于哮喘、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变应性鼻炎、慢性鼻窦炎(CRS)等嗜酸性疾病中,是导致疾病的直接原因之一,因而成为嗜酸粒细胞类疾病治疗的靶点。这一发现为慢性鼻窦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就夏科雷登结晶的研究进展及对慢性鼻窦炎诊断、治疗的意义作一综述。1 夏科雷登结晶的发现1853年,Jean-Martin Charcot首次在白血病病人的脾脏和心脏
安徽医药 2022年11期2022-10-25
- 嗜酸硫杆菌在工农业中的应用
250000)嗜酸硫杆菌(属)(Acidithiobacillus spp.)是一类嗜酸性专性化能自养细菌,能从亚铁、硫或还原性硫化物(reduced inorganic sulfur compounds,RISCs)的氧化中获得生长所必需的能量和还原力,以卡尔文循环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实现自养生长[1-3]。嗜酸硫杆菌广泛存在于陆地或海洋的酸性环境中,作为地质微生物的重要成员,因其亚铁和硫代谢的生理特点参与地球硫和铁元素循环,促进酸性环境的产生
生物技术通报 2022年5期2022-06-10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病理机制复杂,以嗜酸粒细胞浸润最为典型。嗜酸粒细胞浸润与CRS发展相关,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CRS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GM-CSF与CRS作用关系综述如下。1 嗜酸粒细胞是CRS的重要因素嗜酸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且可释放颗粒中内容物,引起组织损伤,促进炎症进展。嗜酸粒细胞可能会根据不同环境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3],从而介导炎症或诱导免疫。嗜酸粒细胞是CRS的一个重要病因,在CRS
现代医药卫生 2021年6期2021-12-06
- 急性腹痛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001【提要】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特征为胃肠道局限或弥漫性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伴有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本文报道1例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女性,22岁。因“腹痛、呕吐2 d”入院。患者2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向腰背部放射,蜷曲位稍缓解,伴恶心、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寒战、黄疸、腹泻,无尿频、尿痛、血尿及血便,否认不洁食物摄入。查血淀粉酶968 U/L,拟诊断“急性胰腺炎”收治入院。既往有小腿骨折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21年3期2021-06-25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9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侯英勇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属于罕见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肿瘤,1986年由Kakimoto等[1]首次报道。2004年Bisceglia等[2]提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良性、恶性潜能未定及恶性三种类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诊断要点是进行良、恶性的判断,由于临床病例较少,文献报道有限。本文收集9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性肿瘤,对其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预后进行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水平。1 材料与方法1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21年5期2021-06-17
- 儿童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20 例临床分析
215000)高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ypereosinophilia, HE)是一组以外周血、骨髓和(或)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增多为特点,可累及多个脏器的疾病。HE 的发病率较低约0.9%[1],病因复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易被漏诊、误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HE 的发病率、病因及诊治也出现变化,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增加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将对2016 年1 月—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 例HE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资
医药前沿 2021年36期2021-02-12
- 鼻窦CT诊断嗜酸粒细胞性CRS伴鼻息肉的价值观察
细胞浸润显著,而嗜酸粒细胞及其释放的蛋白、炎性物质与鼻窦炎进展有关[1]。嗜酸粒细胞CRS 极易复发,临床常用激素治疗,而CT 诊断,有利于患者早日确诊、早日治疗。本研究重点观察了鼻窦CT 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92 例嗜酸粒细胞性CRS 伴鼻息肉患者接收于2019年05月--2020年05月。以嗜酸粒细胞计数作为分组依据,其中69 例非嗜酸粒细胞性CRS 伴鼻息肉为常规组,其中37 例男性和32 例女性,年龄20-5
今日健康 2020年12期2020-12-23
- 嗜酸粒细胞性腹腔积液误诊报告并文献复习
,姚 怡,朱建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 EGE)是指胃肠道各层组织中嗜酸粒细胞异常增多,且无法归结于其他病因[1],病变可局灶性分布,也可弥漫性分布。EGE据发病部位分为黏膜层、肌层、浆膜层型[2]。嗜酸粒细胞性腹腔积液为EGE中最罕见的一类浆膜层受浸润类型[3]。因本病临床甚为罕见,因此易误诊为结核性腹膜炎等其他引起腹腔积液的常见疾病。2010年1月—2020年1月我中心共收治2例嗜酸粒细胞性腹腔积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10期2020-12-14
-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
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可见嗜伊红颗粒,核仁可见,偶见核分裂象(图2)。免疫组化:CK(+),P63(基底细胞+),Calponin(+/-),CgA(-),SYN(-),CD56(-),S-100(-),P53(-),Ki67(热点区5%+)。病理提示:(右腮腺)嗜酸细胞腺瘤。图1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超声图像图2 腮腺嗜酸细胞腺瘤病理图(HE染色,×200)讨论:嗜酸细胞腺瘤由富含线粒体的嗜酸性细胞组成,是一种罕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占所有涎腺肿瘤的1.0%~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20年5期2020-06-01
-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外周血中,均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加[2-3],而且认为痰嗜酸粒细胞和血嗜酸粒细胞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外周血嗜酸细胞比例≥2%是可以用于较好预测慢阻肺急性加重嗜酸气道炎症指标[3]。基于几项临床研究显示伴有高嗜酸炎症的慢阻肺患者具有较好的激素敏感性和更为频繁的急性加重频率[4-7]。因此高嗜酸粒细胞慢阻肺患者的识别,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及其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患者高血嗜酸粒细胞比例与其临床特征、预后转归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一、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3期2020-03-10
- 易误诊的嗜酸粒细胞胃肠炎1 例分析
京 100078嗜酸粒细胞胃肠炎是一种发病率低,临床少见的疾病。最近研究数据显示,嗜酸粒细胞胃肠炎发病率为5.1/100 000[1]。患者年龄跨度从婴儿到老年人。男性患者患病率略高于女性,儿童患病率高于成人。成人好发于30~50 岁。但由于该病误诊率较高,所以认为其发病率要比真实数据偏低[2]。1 病例资料患者,男,29 岁,主因“腹痛伴黏液脓血便1 个月余”于2017 年5 月10 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患者1 个月前无明
中国医药导报 2019年29期2019-11-22
- Elabela在鉴别肾嫌色细胞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中的意义
处转移的可能。肾嗜酸细胞瘤(Oncocytoma)是一种典型的良性肿瘤,二者预后差异很大[1]。嫌色细胞癌和嗜酸细胞瘤均起源于肾小管,两者在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上经常出现重叠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二者均可表现为颗粒状的嗜酸性胞浆和界限不清的细胞轮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助于来区分这两种疾病,CK7是临床最常应用的指标之一。然而现有的免疫组化指标还存在一些缺陷,临床上亟需一种特异性更强的免疫组化指标。Elabela(ELA)又称为Apela或Toddler,是2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9期2019-09-27
- 1例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00)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oma,ACO)好发于成年人,无性别差,绝大部分为无功能腺瘤,部分伴发内分泌紊乱,主要表现为皮质醇水平提高、性激素异常等[1]。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的发病率极低,国内外相关文献较少[2]。大多数患者因为临床症状不典型,常于体格检查或因一些非特异性症状被偶然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腹部包块、女性男性化、腹痛等症状。我院于2017年11月收治1例,现将该例患者的影像学特征报告如下。1 临床资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2019-01-21
- 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吸入治疗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116100)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非喘息性支气管炎,该疾病的病理基础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多数患者的典型症状以慢性干咳为主,部分患者还存在咳少量黏痰的症状[1]。目前临床对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尚且没有明确的研究定论,主要认为与气道炎症有关。对于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如果无法得到合理有效地治疗,则易导致患者并发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等多种并发症,给患者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2]。因此,积极地对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实施治
当代医学 2018年31期2018-11-20
- 以心脏、皮肤改变为首发症状的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1例并文献复习
0021)特发性嗜酸细胞增多症(IHES),是一种外周血嗜酸细胞异常增多,全身多器官受累的综合征,目前发病机制不清,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治疗药物,不能临床治愈。1 临床资料患者男,75岁,因“胸闷、心悸、气短1个月,加重伴双下肢皮疹1周”入院。阳性体征:双小腿对称性红色皮疹,平坦,指压无褪色,无瘙痒,心尖部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尖部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心底部可闻及2/6级舒张期吹风样杂音,无传导,双足皮肤紫绀,可触及血管搏动,皮温正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10期2018-10-31
- 嗜酸氧化硫硫杆菌DS1的分离鉴定及单质硫氧化特性
到研究者的关注。嗜酸氧化硫硫杆菌为化能自养型细菌,广泛存在于酸性矿山废水和矿区土壤等环境中,是脱硫微生物的主要代表之一,不仅能应用于硫的氧化脱除,还能应用于污泥淋滤去除重金属、生物处理降低盐碱地pH值、尾矿冶金等领域[3-6]。高效脱硫菌株是微生物脱硫应用于环保领域的关键。因此,分离和筛选高效脱硫菌株是一项基础且非常重要的研究工作。胡瑜等从高硫煤矸石山酸性废水中分离得到的嗜酸氧化硫硫杆菌CMTT-32对单质硫的氧化率在第11天时达到 65.6%,日产硫酸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2期2018-03-12
- 饲用嗜酸小球菌液体生料发酵工艺研究
10128)饲用嗜酸小球菌液体生料发酵工艺研究王小姣1, 杜全能1, 陈思宇2,朱文娟2,胡 超2, 兰时乐2*(1.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2.湖南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28)为提高嗜酸小球菌液体发酵的活菌数,本试验采用生料发酵技术和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发酵培养基组成以及发酵条件对嗜酸小球菌活菌数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条件为葡萄糖2.5%、酵母抽提粉0.3%
中国饲料 2017年21期2017-11-23
- 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3例并文献复习
,周辉蓉,梁小曼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3例并文献复习刘 栋1,罗丕福1,尹自长1,吴 涛1,侯晓涛1,李 晶1,周辉蓉1,梁小曼2目的探讨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oyrid carcinoma, 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细胞型MT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中2例的电镜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颗粒状,细胞边界清楚,核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见明显核仁;呈实性片状、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10期2017-11-21
- 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
312000)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特征杨帆,陈东(绍兴第二医院,浙江 绍兴 312000)回顾性观察和分析3例经病理确诊的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特点。术后随访7~29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在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上易与多种具有嗜酸细胞特点的良恶性肾肿瘤混淆,形态学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鉴别。肾细胞癌;乳头状癌;临床病理;鉴别诊断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是仅次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后第
浙江实用医学 2017年4期2017-11-08
- 曼氏裂头蚴引起嗜酸细胞增多及不全肠梗阻1例
)曼氏裂头蚴引起嗜酸细胞增多及不全肠梗阻1例马 兰1,张丽娜1,蒋盘强2,唐建东2,时长春3(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1.血液科;2.普外科;3.病理科,江苏 无锡 214000)曼氏裂头蚴;嗜酸细胞;不全肠梗阻1 病例报告我院普外科收治1例不全性肠梗阻伴嗜酸细胞增多患者,经血液检测及手术证实,为曼氏裂头蚴感染所致,现报告如下。患者,男,61岁,因中下腹持续性疼痛10天入院。患者入院前40天因左小腿软组织外伤、肿胀,依当地习俗,吞服田边鲜活小青蛙,每日15只,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3期2017-11-01
- Kimura病一例
)。实验室检查:嗜酸粒细胞百分率19.94%,嗜酸粒细胞计数1.78×109/L, IgE 790 IU/mL,尿便常规无异常。组织病理示:真皮中下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嗜酸粒细胞浸润及血管增生,未见淋巴滤泡(图2、3)。结合临床,诊断为Kimura病。讨论 Kimura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罕见的局部慢性炎症性肉芽肿,亚洲中年男性多见。KD病因不清,研究表明可能与病毒感染、过敏物刺激等导致机体免疫调节紊乱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7期2017-08-07
- 以嗜酸性皮炎为首发的小细胞肺癌一例
定芬 杨欣融以嗜酸性皮炎为首发的小细胞肺癌一例孙 睿1邓 辉2袁定芬2杨欣融2临床资料 患者,女,59岁。2015年11月7日因全身弥漫性红色斑丘疹就诊,血常规:白细胞15.5×109/L,血红蛋白151 g/L,嗜酸细胞百分比42.6%,中性细胞百分比38.2%,肝肾功能、尿常规正常,心超检查正常,寄生虫检查阴性,建议行胸部CT检查,患者拒绝,临床拟诊: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行组织病理检查。2015年11月7日起予甲泼尼龙40 mg静滴,2015年11月1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6期2017-06-15
- 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
者血清骨桥蛋白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表达及临床意义兰芙蓉 陈文燕 王明章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骨桥蛋白(OPN)和嗜酸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的表达情况,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方法 8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为研究对象,观察急性期与缓解期血清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及嗜酸性粒细胞(Eos)的检测情况,以49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研究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结果 支气管哮喘急性期、缓解期以及对照组三组骨桥蛋白、嗜酸细胞趋化因子与
临床肺科杂志 2017年5期2017-04-17
-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三例
·病例报告·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三例钟瑶肺炎; 嗜酸性粒细胞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为呼吸科的罕见疾病,由于其影像学与肺炎、肺癌及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相似,故临床误诊较多,本文报道我院3例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以期增加对该病的认识。临床资料患者1:男,52岁,消防员,不吸烟,有“慢性鼻窦炎”病史,因“干咳伴呼吸困难1年”入院,呼吸困难主要为活动后气短。外院诊断为肺炎,给予抗感染治疗无效,其CT表现,见图1。血常规及肺泡灌洗液提示嗜酸粒细胞增高。患者2:女,57岁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7年1期2017-03-15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1例
0)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1例杨立民, 刘美莲, 魁国菊, 黄江宾, 孟加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5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病理科,漳州363000)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酸细胞腺瘤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oma) 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肾上腺皮质肿瘤,大多数为无功能性肿瘤,部分可有内分泌异常,包括皮质醇增多症和性激素异常等。该病多数情况下无明显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不足200例[1],我院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6年10期2016-11-10
-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
院就医,被确诊为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请问,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怎么回事?辽宁本溪 文春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多见于20~40岁青壮年的慢性支气管炎。它的本质是支气管哮喘,但在通常情况下只有咳嗽而没有喘息,只有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时,偶尔出现阵发性喘息时才被临床医生所重视。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与接触致敏原或吸入致敏原所致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油烟、灰尘、异味以及冷空气吸入和上呼吸道感染等可成为诱发因素。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
保健与生活 2016年3期2016-04-11
- 盐酸二甲双胍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
盐酸二甲双胍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赵彦功,白 皛,程 芮,段媛媛,罗 敏盐酸二甲双胍;嗜酸粒细胞增多盐酸二甲双胍为常用降糖药物,该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罕见。笔者报告1 例盐酸二甲双胍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例,以引起临床医师对药物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的重视。1 病例报告患者,男,66岁,因发现嗜酸粒细胞增多4年就诊。1995年诊断高血压病,1998年诊断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饮酒30余年,平均250 g/d;1975~1989年吸烟,平均30支/d,已戒烟。20
武警医学 2016年12期2016-03-13
- 嗜酸粒细胞增多作为接受注射用抗生素治疗门诊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预测指标
·信息交流·嗜酸粒细胞增多作为接受注射用抗生素治疗门诊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的预测指标BLUMENTHAL及其同事回顾性分析了2012 年9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在研究医院接受至少2周注射用抗菌药物治疗的门诊病例(OPAT)。应用抗菌药物的824例患者中,头孢菌素类占46%,万古霉素40%,青霉素类27%,这些患者在治疗期间至少接受过一次全血细胞计数检查。25%患者治疗中检测出现嗜酸粒细胞增多(>500 cells/mL),其嗜酸粒细胞计数峰值的中位数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16年2期2016-01-28
- 并非少见的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诊断,原来是患了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疾病,是不是很少见?答刘某读者: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并不少见。国外医学文献报告,在慢性咳嗽的成年患者中,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到10%~20%,是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之一。国内研究表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引起的慢性咳嗽占到全部慢性咳嗽病例的18%~22%。但是,由于它是在近二十多年才被命名与定义的新疾病,尚缺乏可靠的诊断依据,主要采用排除法来诊断,比较困难,故而人们对此了解不够,认识不足。一般认为,嗜
家庭医学 2015年9期2016-01-21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 例报道
兰州730000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少见的,以胃肠黏膜组织中嗜酸细胞浸润为特点的消化道疾病。自1937 年Kaijser[1]首次报道后迄今为止全世界文献共报道400多例[2]。任何种族、年龄均可发病,报道的病例中以白种人居多,30 ~50 岁为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约为3∶2[3-6]。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于2012 年3 月及2013 年4 月收治2 例以“腹胀、腹痛”为主诉的患者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5年5期2015-12-31
-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
6001)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刘明言 张殿龙 吴晓飞(辽宁省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辽宁 大连 116001)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分析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治疗的10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的病理、影像以及临床诊治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特征与临床表现不具备典型特征,但是具备极其特殊的病理学结构。10例患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4期2015-12-23
- 嗜酸硫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多样性分析
341000)嗜酸硫杆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多样性分析余水静1,2,彭涛1,2,周丹1,2,潘涛1,2,董伟1,2,陈江安1,3,邱廷省1,3*(1.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矿冶环境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3.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实验室,江西 赣州 341000)为探索嗜酸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对极端矿山环境条件感知和反应分子机制的差异,利用生
中国环境科学 2015年7期2015-08-30
- 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状态
00730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状态张 静,高 洁,武莎斐,鲁 涛,梁智勇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目的 探讨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表达、基因突变和基因拷贝数改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切除的9例肾上腺嗜酸细胞型皮质癌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3期2015-06-01
- 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病一例
,李舒康,李慎秋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病一例向 微,石小霞,李舒康,李慎秋A case of hypereosinophilic dermatitis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皮病;色素沉着临床资料患者,女,34岁。主因全身出现褐色斑片、暗红色斑丘疹伴瘙痒5年,于2015年3月就诊。5年前,患者右手掌划伤后出现黄豆大小的结节,有痛痒感,自行挤破后溢出少量脓液。之后全手掌出现明显红肿、疼痛,于当地医院(具体诊断不详)予消炎处理后,红肿消退,遗留小片暗红色斑块,明显瘙痒,无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6期2015-05-20
- 表达EPEC紧密素蛋白重组嗜酸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检测
C紧密素蛋白重组嗜酸乳酸杆菌的免疫效果检测郝凤奇,李景梅,杨洲红(长春理工大学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2)【目的】 制备抗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的重组嗜酸乳酸杆菌,并初步探索其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DNAStar软件选取EPEC E2348/69的eae全基因中抗原性较高的984 bp片段(编码328个氨基酸残基,命名为eaeInt328)为目标序列,以EPEC E2348/69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eaeInt328基因,构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6期2015-02-21
- 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诊治分析
·个案报告·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一例诊治分析毕贞水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是嗜酸粒细胞性肺疾病的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样,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迟发性增高是其主要特点之一,也是早期不易确诊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1例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患者,其早期经多项检查未能确诊,后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诊断为急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此时,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明显。建议对于急性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全身症状不明显,而胸片或双肺CT呈实变性阴影者,应多次复查外周血
中国全科医学 2015年11期2015-02-21
-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24例诊治体会
银 胡廷辉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24例诊治体会王开银 胡廷辉目的探讨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分析24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20例经病理证实为嗜酸细胞腺瘤, 4例为嗜酸细胞腺癌。术中冰冻切片有22例明确诊断, 其余依赖术后石蜡切片确诊。行患侧叶全切除+对侧叶次全切除+峡部切除术+患侧颈部Ⅵ区淋巴结清扫4例, 患侧叶全切除16例, 全甲状腺切除4例。术后随访无复发及死亡。结论 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有潜在恶性可能,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2期2015-02-01
-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杜青林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80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成观察组45例, 对照组35例;对照组仅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2次, 早晚各1次, 400 μg/次;观察组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氯雷他定片10 mg, 每晚睡前一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 治疗后对咳嗽症状的评分、诱导痰嗜酸粒细胞百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15期2014-09-04
-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11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
021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11例诊治分析并文献复习张会朋,王海明,邵明明,许 宁,陈岐辉,王晓庆#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长春 130021#通讯作者,男,1981年11月生,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泌尿系肿瘤,E-mail:upw018@126.com肾上腺肿瘤;嗜酸细胞腺瘤;诊断;治疗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肾上腺良性肿瘤, 自1986年Kakimoto等[1]首次报道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腺瘤以来,国内外文献[2-5]报道不足200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6期2014-09-01
- 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嗜酸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粒细胞0.39,嗜酸粒细胞比例0.48,嗜酸粒细胞绝对值8.5×109/L;C反应蛋白11 mg/L。肌钙蛋白 T 1.02 ng/ml,血肌红蛋白 166.8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定量28.45 ng/ml,脑利钠肽前体10 631 ng/ml。行心电图检查示V1~V3导联ST段弓背抬高。提示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左室节段运动异常,二尖瓣及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左室舒张及收缩功能减低,射血分数36%。此后每6 h监测1次心肌酶,无明显动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年11期2014-08-15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并发急性胰腺炎一例报道
,夏 亮,朱 勇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为临床少见疾病,嗜酸粒细胞可积聚在从食管至直肠的任一节段,最常见的受累部位为胃及十二指肠。嗜酸粒细胞对胃肠黏膜的浸润损伤、胰胆管和胰腺嗜酸粒细胞的浸润及嗜酸粒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均可诱发急性胰腺炎甚至胰腺肿块形成。由于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导致的急性胰腺炎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和治疗造成一定困难。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以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为主要表现的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诊治经过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男,20岁,因“反
中国全科医学 2014年17期2014-02-08
- 阿托伐他汀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1例
脂药物,该药引起嗜酸粒细胞增多罕见。本文报告1例阿托伐他汀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病例,以引起临床医师对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病因的重视。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腹痛近2个月、嗜酸粒细胞增多2 d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2011年8月,患者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椎管狭窄。于8月4日开始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阿司匹林(100 mg,1次/d)、二甲双胍(500 mg,3次/d)、缬沙坦(80 mg,1次/d)、维生素B1(1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4年2期2014-01-21
- 腮腺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六例临床病理分析
、透明细胞型以及嗜酸细胞亚型。嗜酸细胞型是黏液表皮样癌的少见亚型,尽管少见,但文献中有一些报道[1-5]。该亚型黏液表皮样瘤由弥漫一致的嗜酸细胞构成,恶性度较低,临床预后较好。嗜酸细胞型黏液表皮样癌(Oncocytic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OMEC)的鉴别诊断包括涎腺发生的其他可以出现嗜酸细胞的良性及恶性病变,如嗜酸细胞瘤/嗜酸细胞癌、肌上皮瘤/肌上皮癌、嗜酸细胞型囊腺瘤、嗜酸细胞型腺泡细胞癌、Warthin瘤、多形性腺瘤以及
海南医学 2013年19期2013-09-03
- 2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分析
院 831700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也比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1]。从病理上分析,病变可累及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壁各层。从病因上分析,多认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变态反应所致,也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2]。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早期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3]。本文具体探讨了2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7期2013-08-15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诊治及文献分析
,张 姮,吴 杰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以胃肠道某些部位弥漫性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本病较少见,Kaizser[1]于1937年首次报道,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文献报道共约300余例[2],且患者临床特点不一,具有多样性[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并结合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旨在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1 病例简介患者1,男,53岁
中国全科医学 2013年20期2013-04-20
- 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的皮肤病
400038)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是一种多能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约占1%~3%,其绝对计数低于0.35×109L。嗜酸粒细胞异常主要表现为绝对计数和相对比例增加,根据其增多的程度分为轻度[(0.35~1.5)×109L]、中度[(1.5~5.0)×109L]和重度(>5.0×109L)[1]。在多种内外源因素刺激下,嗜酸粒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趋化到局部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此外,嗜酸粒细胞克隆与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A、B基因重排导致的酪氨酸激酶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3年1期2013-01-21
- 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误诊为肺结核一例
高翠萍,王玉彩嗜酸粒细胞增多症是指外周血的嗜酸粒细胞计数 (E)超过正常值 (0.05~0.50),该症是由许多原因引起的,其临床意义与原发病密切相关,既有杀伤寄生虫和调态反应的有利一面,又有某些颗粒成分和脂氧化产物损伤正常组织的不利一面[1]。1 病例简介患者,男,70岁,因自觉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喘于2010-02-28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查体体温 37℃,心率 88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压 180/110mmHg(1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年9期2012-08-15
- 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圳 518036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可累及消化道多层组织的胃肠道嗜酸粒细胞增多性疾病[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且对本病认识不足,误诊率及漏诊率高。本研究收集2003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的EG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其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1年8月我院诊断为嗜酸粒细胞性
罕少疾病杂志 2012年3期2012-03-20
- 临床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2例
000)临床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2例曹小玲(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卫生学校,绥德718000)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1年5月至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2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有5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出现腹痛症状,居临床症状之首,占到所有患者的41.6%,所有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经确证后,接受激素治疗,全部得到治愈并未复发。结论临床上应该做好诊断,避免误诊及漏诊的发生,激素是治疗嗜酸细胞性胃肠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8期2012-01-28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2例报告
林一帆 梁雪莹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是一种较罕见的胃肠道疾病,以胃肠道黏膜内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和一系列非特异性消化系统症状为特征,其发病机制仍不明了。我科2010年收治2例EG患者,现报告如下。1 病历摘要例1 女,53岁。2010年6月14日入院。主诉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大便不成形20余天。患者于5月2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灼痛,每次疼痛持续约3小时,伴反酸、烧心、恶心,并有腹胀、腹泻,无黏液脓血便及鲜血便。6月5日外院查血白细胞(WBC)16
辽宁医学杂志 2011年4期2011-12-08
- 以红皮病为皮损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
皮病为皮损表现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一例杜阳(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皮肤科 沈阳 110003)报告一例老年女性患者,因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病治疗不当致红皮病,中等剂量激素治疗后临床痊愈。红皮病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1 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因周身起红斑,丘疹伴痒5年,泛发红皮半个月来我科就诊。患者5年前开始于躯干,四肢起红斑,丘疹,伴有明显瘙痒,影响睡眠,多次在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给于抗过敏药及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半月前皮疹增多,泛发红皮。体检:消瘦体质,皮
中外医疗 2011年18期2011-02-21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分析
黄盛宜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临床分析黄盛宜目的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G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病理检查、临床治疗等情况。结果EG患者临床均出现腹痛症状,黏膜型患者常以腹痛、腹胀、恶心为主要表现,肌层型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浆膜型以腹痛、腹胀、腹水为主要症状。5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升高,内镜下可见黏膜充血、糜烂、出血、溃疡,病理可见大量嗜酸细胞浸润。激素治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2期2011-02-10
- 润肺止咳颗粒剂治疗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60例
润肺止咳颗粒治疗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 60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60例均为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其中男性 42例,女性 28例;年龄最大 76岁,年龄最小12岁;病程最短 16d,病程最长 62d,平均病程 29.5d;吸烟者34例,有粉尘或化学气味接触者8例。临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吐少许粘痰;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0.03;无其他明显症状、体征和血常规、胸片检查结无异常。治疗方法 采用润肺止咳颗粒剂口服治疗,由以下药物组成
陕西中医 2010年1期2010-04-13
- 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一例李青 湛先保 董元航 郭杰芳 李兆申患者男,16岁,因“腹痛、腹胀8月,再发半月”入院。8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中上腹持续性胀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当地医院查尿淀粉酶780 U/L,血淀粉酶、血常规正常,腹部彩超未见异常,诊断急性胰腺炎(AP),予抗炎、抑酶、抑酸等处理腹痛好转,仍腹胀。半月来上述症状再发,伴有腹泻,解墨绿色水样便4~6次/d,无黏液脓血,MRI示少量胸腹水,血常规、血淀粉酶正常,尿淀粉酶1300 U/L
中华胰腺病杂志 2009年5期2009-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