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
- 范小青的“牛年变法”
——论长篇新作《战争合唱团》
归》处女作起,范小青便展现出极其旺盛的创作潜能与艺术才华,先后发表了二十余部长篇小说,四百余部中、短篇小说以及大量的散文随笔,字数多达一千余万字,在同时代作家中屈指可数。其中,长篇小说《女同志》《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桂香街》《灭籍记》等,发表后均引起广泛好评,影响深远。在艺术特色上,她始终关注现实,在传统现实主义的基础上又杂糅进某些现代主义的技巧,从而使得她的作品具有了饱满的艺术张力与浓郁的时代气息,这也似乎形成了固定的范氏风格。然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12-07
- 身份、记忆与流动的生活
》《灭籍记》是范小青十分重要的三部长篇小说,这三部作品同时关涉“身份”这一关键词,这身份有时候是明朗的,有时候是模糊的,但都以记忆的方式和流动的生活发生着切身的勾连。而在这流动的生活中,爱情、理想、历史都展现出了脆弱的属性,在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犹疑中,人渐渐获得了一个消失于阔大的狭窄的定义,并让自身失去价值,从而毁灭了他的意义。关键词:范小青;身份;记忆;流动的生活在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范小青的小说创作体量巨大,长篇、中短篇,都是她擅长的文体,且每每能够写出
当代文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错位”的叙事
鹰扬巷》开始,范小青对于叙事的“错位”处理,超越了她以往的叙述形态。并且,在此后的十多年里,她一直在错位的运用中寻找更多的叙述可能性。她擅用时空错位的结构进行城市和乡村的二元叙事,在巧妙的布局中,平衡生存的困苦和生活的喜乐,让人性和欲望挣扎在心理和身份的错位当中;她也会巧妙地利用语言的错位,探寻生命和命运的奥义;她的思考游走在那些细小的、隐而不显的文本错缝当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叙述节奏和形态,由此,形成在轻与重、真实与虚假,历史和现实之间任意切换。关键词:
当代文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后真相时代的“可能世界”叙事
90年代中后期范小青的写作开始“中年变法”,由原先散淡清丽的苏州风格转向书写大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变局中的人的处境。21世纪以来,范小青沿着这一路向深耕不辍,形成了以长篇小说《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灭籍记》《战争合唱团》和中短篇小说《嫁入豪门》《谁能说出真相》《哪年夏天在海边》为代表的系列佳作。范小青的21世纪小说有很强的当代感和现实性,但又并非对生活故事和人的情感的简单铺衍,而是以一个怀疑者和审视者的视角,勘探社会历史的多面真相,探索事物的不确定性和混
当代文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文学叙事的“辩证法”
梁海摘要:范小青始终感受着时代的脉动,敏锐地抓住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思考、书写这些问题是她文学创作的原动力,以呈现变化的时代镜像、建构起不变的叙事伦理。她从日常生活的细部,挖掘出现代社会的巨大隐患,在“大”与“小”的对撞中,用文学的语言书写了我们时代的“主体解释学”。同时,她从中国古典历史小说、传奇乃至志怪中汲取滋养,将古典风格与现代气韵对接。所有这些建构了范小青文学叙事的“辩证法”。关键词:范小青;叙事伦理;古典与现代;日常生活在中国当代作家中,范
当代文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关于当代人生存处境的思考:读范小青《灭籍记》
杰内容摘要:在范小青的小说中,对于苏州小人物的日常悲欢给予了高度关注,从这些日常悲欢中,可以看到范小青对人类命运的思考。文中,结合范小青《灭籍记》,就当代人的生存处境进行了思考。关键词:生存处境 《灭籍记》 范小青江苏作家范小青一直十分关注苏州小人物的日常悲欢,这日常生活书写之中又隐含着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深层思考。其长篇作品《灭籍记》依然是对“身份”问题的关注与思考,这延续了她多年来的创作取向,从《我的名字叫王村》《香火》《赤脚医生万泉和》,再到《灭籍记》,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1年8期2021-09-11
- “苏州想象”地域书写的现状与未来
写的新模式,而范小青的“神性”写作和苏童的“巫性”写作,则将之既往开来。同时,苏州书写中也存在叙事模式化、意象固化、审美标签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突破。关键词:苏州书写;陆文夫;范小青;苏童;民族志诗学“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杜荀鹤的这首《送人游吴》, 经常被概括为苏州风貌的特点,小桥流水,水巷明月,渔歌唱晚,还有艳丽的绮罗和好吃的菱藕。还有一首诗,就是著名的《枫桥夜泊》,则进一步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 2021年1期2021-09-10
- 现实主义的坚守与形式主义的探索
刘小波范小青的书写一直秉持着现实主义的追求,关注世俗社会的漫卷烟火,关注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和民生相关的点点滴滴。但在写作技法上,作家不断寻求变化,一次次超越突破自己,在小说形式方面的探索也独树一帜。范小青最新的长篇小说《战争合唱团》a依然是其一惯创作风格的延续。作品以平实的笔法为基调,书写普通个体的日常琐事,在世俗生活的深描中,继续深挖人性。创新的是,作品巧妙设置了一场并未出场的“战争”来试探并检验人性。最终,人性经不起任何的检验,众生万象的真实面目
扬子江评论 2021年4期2021-08-27
- 一册文集怀锦华
意。这本书收了范小青、红孩、亦然、荆歌等四十位作家(以吴江当地作家为主要阵容)的四十篇纪念文章,和周锡敏等三位诗人的新诗,以及朱永兴、陈志强、张舫澜等九位词家的挽诗悼词。压轴的两篇是吕锦华关于散文写作的思考。总字数约13万多字。我得到这本书的时间比较晚。2018年6月我去上海嘉定看一位老师,返程时在吴江停留,看望了阿庆等几位老友。阿庆特地设晚宴招待我,席间听李阿华说到这本书,我表达了想看一看的愿望。回宁后不久,阿华给我寄来了这本书。由于是一本多人集,阿华并
藏书报 2021年16期2021-05-30
- 论范小青城市书写的深刻内涵
张晗内容摘要:范小青,出生并成长于古城苏州的当代作家。新世纪前后,范小青发表了几部与城市变革相关的作品。近年来,范小青的城市小说集中于城市改造、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关注人的命运,挖掘现代人生存的精神困境。本文意在寻找其城市书写的特殊审美内涵和深刻主题。即城乡两类人群的文化困境、身份迷失、生存焦虑,对城乡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城市建设进程的思考和追问,并试图从中表现出范式城市书写对当代城市小说的独特价值和借鉴意义。关键词:范小青 城市文学 身份寻找 城市改造城市文
文学教育 2021年2期2021-04-12
- 谈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
富蕴藉的力量,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以耐人寻味的视点讲述了中国的漫长历史中发生的改天换地却令人唏嘘的变化。作者选择的独到视点使其叙事文本内部出现了难以弥合的裂隙,而这裂隙中涌出的是作者可能不愿意直视的伤痛与悲情,也是中国特有的一言难尽却一直被勇敢的作家们触碰、叩问的历史遗产与债务。关键词:范小青;《我的名字叫王村》;叙事一、何种疯癫:小说中的疯子实为装疯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展现了新世纪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纷乱世情,还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
北方文学 2020年20期2020-11-23
- 女干部的官场生存录
摘 要: 范小青是一位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不断寻求创作新变的作家,长篇小说 《女同志》 是其近年来的代表作品,不仅体现着其创作上的变化,也通过完整地讲述主人公万丽在机关工作的人生历程,形态毕现地绘制出一部女干部的官场生存录。关键词:范小青 《女同志》 女干部 官场生存印象中,范小青的作品风格与其故乡苏州的气质高度一致,都是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韵致,淡而有味,小中见大。待系列阅读了其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的作品,才发现这位女作家其实并未固守上述既安全也讨巧的路径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第三届《钟山》文学奖在南京颁奖
的周晓枫;既有范小青这样在四十年的时光里,从没有放弃或停止过小说写作尤其是短篇小说的写作的专业作家,也有王啸峰这样选择放弃一部分人生乐趣,利用个人闲暇时间去收获文学快乐的业余作家。具体获奖名单如下:长篇作品类:叶兆言《刻骨铭心》;中短篇小说类: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田耳《一天》、王啸峰《双鱼钥》、范小青《角色》、罗伟章《寂静史》;诗歌诗评类:臧棣《写给儿子的哀歌(十四首)》、丁及《丁及的诗(十三首)》、韩东《韩东的诗》;非虚构类:徐风《“繁荒录”专栏
文学教育 2020年1期2020-02-14
- 生存困境中的人性展现
摘 要: 范小青的小说《灭籍记》为我们展现了一段特殊历史时期下小人物的人生际遇。本文以小说中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人生轨迹和人格之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生存困境和个人选择对人性和命运的影响,从而引发更多关于人性与命运相互关系与影响的反思。关键词:范小青 《灭籍记》 生存困境 人性展现《灭籍记》是苏州作家范小青近年出版的作品。这部作品采用现实与虚幻、真实与虚假相结合的叙事风格,用诙谐、戏谑、简练又冷静的笔调描述了城市普通小市民吴正好希冀通过寻找到证明自己是老宅继续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12期2020-02-04
- 由“籍”折射出的身份焦虑
要:本文以范小青小說《灭籍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小说中三个主人公一系列行为和人物命运背后的内因和其社会背景,阐述了“籍”所引发的“身份问题”对个体生命的限制和影响,引发人们对身份焦虑与现代人生存处境的思考。关键词:范小青;《灭籍记》;身份焦虑;生存处境作者简介:管文娟(1978-),女,汉族,常熟,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心理学。[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20)-36-0-02《
青年文学家 2020年36期2020-01-29
- 神奇的玉玺
。范公然的儿子范小青在一家公司上班,他看到父亲宝贝似的捧着那个东西,打趣说:“皇帝的印章再珍贵,也没有公司老总的印章管用,这要是老总一盖章,该解决的问题都解决了。”说着不由自主地拿过玉玺在纸上一盖。突然,他瞪大了眼睛,他按下去的地方,清晰地出现了一个公司老总的红印章。范小青惊呼道:“老爸,这是个神章啊。”范公然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儿子又默念了几句,玉玺盖下去,纸上又出现了他前公司的印章。“想变什么章就是什么章,真是宝贝啊。”范小青的脸上放出光彩。范公然脸
民间故事选刊·上 2019年10期2019-11-04
- 不断发现生活
难得的能力。 范小青的短篇小说新作《买方在左卖方在右》颇有说服力地告诉人们,现实生活正以无限丰富的样貌展现在每个人面前,生活中的曲折,生活中的欢欣,有时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波澜,都能透露出诸多映射着社会变革和人心律动的有趣讯息。一个作家如果深扎在现实之中,拥有了不断发现生活的能力,那不管是对作家,还是对读者而言,都称得上是件十分幸运的事情。这些年以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剧,经济生活的活跃,以及科技发展,社会生态、人的活法和思想意识变化所共同构成的无比斑斓的生活
北京文学 2018年12期2018-12-07
- 荒诞叙事中的存在追问
——评范小青的长篇小说《灭籍记》
一以往每读一部范小青的长篇小说,都会觉得“这一部”与其此前的作品有不少变化,以至于在其新长篇中寻求“变化”几乎成了隐在的阅读惯性。然而,读她的长篇新作《灭籍记》,预料中的变化并没有出现,但有一条线索倒是变得越发清晰起来。无论从艺术风格还是主题指向上看,《灭籍记》可以看成是《香火》和《我的名字叫王村》的某种延续。由此,一个名词浮出脑海,那就是范小青的“荒诞现实主义”。为了说清楚这条线索并更好地理解这部新作品,我们首先需要将其放在范小青的整体小说创作中观察,以
小说评论 2018年6期2018-11-12
- 范小青乡土叙事中的疾病隐喻
——以《赤脚医生万泉和》为例分析
状仍急需改善。范小青的创作延续了陆文夫对于苏州的诗意描写。区别于其他作家,范小青的乡土叙事更像一首民谣。面对现代化语境下农村的现实,范小青从万泉和这个小人物的悲喜入手,呈现农村生活的日常。通过生活在底层的小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历史的痕迹。但范小青用温情诗意的书写,消解了苦难的一切。一、乡土叙事与日常化何为乡土文学?中国的乡土叙事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现代文学,鲁迅先生在定义乡土文学时,更多表露了远离乡土滋养的哀伤,还有对传统的忧思。在当下现代化建
名作欣赏 2018年17期2018-01-28
- 范小青作品中的吴地方言与女性叙事
——以《裤裆巷风流记》为例分析
作为女性作家,范小青始终以一种女性气质观照着日常生活,通过讲述这个天井里居民在历史进程中的状态与变化,我们看到了范小青对女性命运和历史处境的深切关怀,更有其作为女性对时代和城市变化的反思。一、方言与小巷风情从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开始,吴地的方言写作就以一种不容忽视的姿态立于现当代文学的历史中,更不用提陆文夫对苏州美食和风情的叙事让人神往。范小青作为当代苏州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小说受到苏州这个城市的滋润,特别是她的小巷创作深深地烙上了苏州的痕迹。《裤裆巷风
名作欣赏 2018年17期2018-01-28
- 绰号的故事
“李老师,我叫范小青,我想跟您说几句话好吗?”我伸手将她额前的刘海往旁边捋了捋,说道:“当然可以啦!”我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下拉近了范小青和我之间的距离,范小青脸上的红晕消退了些,她不卑不亢地说道:“李老师,您上课时,如果每学到一个新词,您可以通过讲个小典故,这样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果您课堂上语言再幽默、诙谐些,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如果您讲课时,再增加一些肢体语言动作,这样更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范小青一口气用了三个“如果”排比句
故事大王 2017年12期2018-01-05
- 文体·风格·现代性
从创作之日起,范小青的小说就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21世纪以来,特别是在长篇小说《女同志》之后,范小青的长篇小说又有了新的、相对稳定的审美风格。本文重点考察《女同志》之后的三部长篇小说,即《赤脚医生万泉和》《香火》《我的名字叫王村》。主要从文体、审美风格和现代性追求三個方面着手,描述、评论这一时期范小青长篇小说的新特征。关键词:范小青;《女同志》;先锋性;风格;现代性从1980年代起就从未中断过创作的作家当中,范小青似乎是我们无法预测她下一部作品写什么的作
当代文坛 2018年6期2018-01-04
- 城市想象与文化焦虑
周思辉摘要:范小青有多部涉及城市建设、城市生活的小说,以此建构了范氏融合古韵与现代色彩的都市小说系列。范小青的都市小说叙述的焦点是文化古城遭际现代都市时所产生的冲突及忧虑。在现代化与城镇化已成趋势的语境下,如何在古城的基础上兴建新城,旧有的传统如何融汇当下,当下如何迎接过往,这是范小青都市小说直面的问题。流着古城血脉的范小青在都市小说中展现的古城改建,更多的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建设新城的构想。这种想象充满着对传统的敬畏及对现实的焦虑感,根源是多重因素的叠加与
当代文坛 2018年6期2018-01-04
- 于无声处听惊雷
吴辰摘 要:在范小青的短篇小说中,“冲淡”作为一种审美原则,看似波澜不惊,却充满了巨大的力量。范小青短篇小说中的“冲淡”源自于她对于社会生活中人情事理的洞察和体悟,其中包含了作者对于这个世界深切的关怀。在平淡的叙述和善意的调侃中,范小青以其“冲淡”带领读者走进生活深处,同时也为读者们带来了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关键词:范小青;冲淡;短篇小说;调侃;力量以1980年发表于《上海文学》上的《夜归》作为起点,范小青的文学创作已经走过了将近四十个年头。从时间上看,范
当代文坛 2018年6期2018-01-04
- 我就是我想象中的那个人
苏童、刘庆邦、范小青,应该算是非常突出的三位。他们短篇小说写作的数量和质量,都能长时期地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上。可以说,对于当代的短篇小说写作而言,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贡献。江苏作家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夜归》,发表于《上海文学》一九八零年的第九期。八年之后,一九八八年,短篇小说《瑞云》发表,这篇刊于《文艺报》的小说,是范小青第一个引起文学界关注的短篇小说,也被许多人认为,这是其整个文学创作中第一个优秀的短篇小说。其实,即便在当时,这篇小说无论在题材领域,
长城 2017年5期2017-09-30
- 于荒诞中拷问存在的意义
邓全明范小青在接受傅小平的采访时曾说:“我喜欢人与人之间的微妙的感觉,这种细腻的关系,一直深入到肌理细纹里的,深入到骨髓里的”,①这道出了范小青一以贯之的一个审美倾向:她喜欢洞察人情世故,擅长在人性之细微处下工夫,以极具现实感的方式营造她的艺术世界。施战军将范小青的小说称为“当代世情小说之翘楚”②,大体也是指范小青小说的这一审美特征。世情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作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同等高度的叙述眼光,和人物一样在小说世界浮沉、逐流,而不愿意跳出作品,以居高临
雨花·下半月 2017年6期2017-08-09
- 涩涩的天空,暖暖的阳光
李良旭范小青是从四年级转到我们班的,她扎着两根小辫,一笑,喜欢用手捂着嘴,很害羞的样子。看到她以前的考试成绩和评语都很不错,看来这又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可是,让我感到惊讶地是,她的学习好像并不太理想,每次考试只勉强及格。开始,我还以为是到了新的环境,她一时还难适应,也许过一段时间,她就适应了。但是,快2个学期下来了,她还是这个样子,我不能不着急了,再有2年不到的时间就要参加小升初考试了,就凭她这学习功底,进入初中后,会很吃力的。再细细观察,发现她变得
青少年日记 2016年12期2017-07-04
- 范小青的排比句
“李老师,我叫范小青,我想跟您说几句话好吗?”我伸手将她额前的刘海往旁边捋了捋,说道:“当然可以啦!”不经意的一个动作,一下拉近了范小青和我之间的距离。她说:“李老师,您上课时,如果每学到一个新词,您可以讲个小故事,这样可以让我们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如果您课堂上语言再幽默、再诙谐些,就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如果您讲课时,再增加一些肢体语言动作,就更能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范小青一口气用了三个“如果”排比句,一句比一句递进,一句比一句铿锵,我顿时被范小
心理与健康 2017年7期2017-05-30
- 范小青长篇小说《桂香街》描写当代世情
日前,范小青長篇小说《桂香街》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范小青的创作生涯已有近40年,但这次创作《桂香街》依旧对她构成了不小的挑战。2015年春节过后不久,范小青从不同渠道陆陆续续看到了同一个名字:许巧珍。这个平凡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她的事迹深深感动了范小青。研讨会上,范小青坦言:“写作是内心的小妖精,它让人永远年轻,不害怕老之到来。这是我写得最费力、最痛苦、也最纠结的小说,在写作中我一直忐忑不安。”在小说中,能力出众的外企高管林又红阴差阳错地被当成居委会“蒋主任”
文学教育 2017年5期2017-05-08
- 《城市表情》中的城市空间想象
——从豆粉园谈起
100000)范小青的《城市表情》虽然没有点名道姓的指出所写的城市就是苏州,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苏州的气息。豆粉园咋一看也不像是苏州园林的名字,但却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范小青通过对一座已经不存在的园林的想象,想象它再次崛起在苏城的土地上来表达在中国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过程中,像苏州这样的传统城市将何去何从。亨利·勒非弗认为:“空间似乎并没有什么意义,即它是中性的。它首先会表示出自己没有意义,会表现出它空洞的特征,而最后,通过这种中性、这种明显的空洞性,还会表现出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0期2017-04-15
- 论范小青短篇小说的反讽叙事
30000)论范小青短篇小说的反讽叙事吴彦杰(广西师范学院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叙事关注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委婉多讽的笔调写尽人生百态,平淡冷峻的语调中透露出对世俗人生的关怀。范小青短篇小说叙事的反讽手法突出,通过言语反讽来表现乡下人进城难以融入城市生活,身份迷失的生存困境;通过情境反讽和结构反讽来分析范小青的短篇小说现代人存在感低下,人被异化的精神困境,从而体现范小青对底层人民生活关怀和悲悯的创作主题。反讽;日常生活;生存困境;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6期2017-03-29
- 一次富于挑战性的写作
今天来讨论一下范小青老师的最新长篇小说《桂香街》。这是近期一部很值得我们讨论的作品。这个讨论既是我们中心杂志开辟“最新长篇文本”这一栏目的需要,也是配合中国作家网的一个专题。我们先请王力教授做一个引导性发言。王力(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目前网上对这部作品的推介都强调其对市民脾性的书写,我对此有些困惑。从故事的角度看,《桂香街》的情节不复杂,但是把一个外企高管的生活轨道顺畅衔接到与市井细民打交道的居委会主任位置,的确需要设置若干铺垫,才能形成逻辑合理性。
雨花·下半月 2017年1期2017-03-10
- 身份寻找的谜与思
——论范小青小说里的“身份寻找”
谜与思 ——论范小青小说里的“身份寻找”⊙王宇婵[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范小青因20世纪80年代的地域文化小说而成名,但成名后的光环没有使她固步于此,她始终对文学保持高度自觉,三十多年来,坚守对生活的热情,不依附于同时代的文学思潮。于文本细读间,笔者发现作者对“身份寻找”故事的热情持续不减,“身份寻找”是进入范小青的小说世界及研究范小青文学品相的重要通道之一。身份 寻找 人性在范小青的小说世界中,现代生活的困境,不是刘震云所说的“一地鸡毛”的
名作欣赏 2017年3期2017-01-19
- 守望:从建构性价值取向看范小青小说的意义
——以《香火》等四部长篇小说为观察重点
构性价值取向看范小青小说的意义 ——以《香火》等四部长篇小说为观察重点■邓全明“范小青的写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三十年来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她能够及时抓住‘新的现实’,因此使自己的创作进入到一个重建意义的新的境界,这就是建构起自己的宏大叙事”①,范小青是否是建构自己的宏大叙事,暂且不论,但她确实一直在关注现实,其中也有批判,有怀疑,但无论批判、还是怀疑,都不像有的作家那样以一种极端的姿态方式出现,另外,在批判与怀疑的同时,她始终没有忘记,建构一种具有正面意义
雨花 2016年14期2016-11-26
- 守望:从建构性价值取向看范小青小说的意义
邓全明“范小青的写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三十年来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状况,她能够及时抓住‘新的现实,因此使自己的创作进入到一个重建意义的新的境界,这就是建构起自己的宏大叙事”①,范小青是否是建构自己的宏大叙事,暂且不论,但她确实一直在关注现实,其中也有批判,有怀疑,但无论批判、还是怀疑,都不像有的作家那样以一种极端的姿态方式出现,另外,在批判与怀疑的同时,她始终没有忘记,建构一种具有正面意义的价值——即贺文说的“重建意义”。笔者以为这应该是范小青在后社会主义时期文
雨花·下半月 2016年7期2016-10-26
- 范小青小说中的“小巷”世界
出生的苏州作家范小青眼里的苏州小巷引起了诸多评论家的关注,文章拟从三方面来探讨范小青小巷世界里的景象,即远离政治话语,关注世俗人生;禅宗意识以及女性意识。关键词:范小青 政治话语 世俗人生 禅宗 女性意识一、远离政治话语 关注世俗人生“1985年前后,范小青的《小巷静悄悄》《拐弯就是街》《银桂树下》等作品发表标志着她作为作家已找到了与古城苏州这方水土相契合的倾诉方式,并以此为源头来开掘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苏州的地域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气质。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2期2016-05-30
- 范小青认为一个好作家一定要做有心人
范小青日前发文称:如何成为一名好的作家,我觉得天赋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做有心人。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大家见怪不怪的,但是如果作为作家也见怪不怪,那就写不了东西。因此,写作也有一件万变不离其宗的事情,这个“宗”就是大地,就是我们鲜活真实的社会生活,那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资源。作家的心要与群众的心息息相通,要在感情上跟各阶层的人们沟通,触碰他们的喜怒哀乐。作家无论人在何处、家在何处、工作岗位在何处,心一定要在下面。下面是群众,是大地,是我们牢不可破的基
文学教育 2016年5期2016-05-14
- 《桂香街》
范小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定价:36.00元【导读】“苏派小说掌门人”范小青温情之作,以细腻之笔再度书写平民生活的脾性与体温。桂香街像是作家为我们精心制作的一个容器--任这世间各种不同形式的爱在其中相互挤压又相互包容。透过这个装满鲜活市井气息的容器,足以窥到时代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希望与隐忧,亦足以窥到作家审视社会的冷眼和关怀众生的热心。《桂香街》不仅仅是一部审视当下社会的现实主义作品,同时也是一段带着桂花香气的爱情传奇。
青春 2016年9期2016-05-14
- 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研究综述
0036)一、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究现状纵观范小青30余年的创作,苏州文化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作苏州市井风情文化小说后,一时间风起云涌,创作出《裤裆巷风流记》、《个体部落纪事》、《光圈》等艺术成就较高的小说,从此在文坛上树立起鲜明的地域风格。图1 范小青地域文化小说的研究现状折线统计图由图1数字和图标显示,我们可直观看到研究的热度和走向。研究最早是:金梅《地域文化小说—<裤裆巷风流记>》(当代作家评论 1988/06),在这篇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2016-03-20
- 用苏州话写小说
——范小青市民文学的阅读审美
话写小说 ——范小青市民文学的阅读审美顾晴宇(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旅商分院,江苏 无锡 214045)范小青的苏州话方言写作采用活泼自然的方言俚语,使小说表现出幽默、讽刺的艺术审美格调。注重从古老的风俗习惯、方言俚语等地域性文化特征来描写城市的老区居民以及他们富有传统的乡村特征的生存方式。苏州话的写作使小说文本保持了俚俗的原生态,培育了审美的慢节奏,并产生了阅读的亲近。范小青;苏州话;方言;文学;审美范小青别具一格的苏州话方言写作给当代都市文学写作带来
潍坊学院学报 2016年4期2016-03-16
- 揭秘官场女性的生存图景
——兼论范小青《女同志》的创作风格
图景 ——兼论范小青《女同志》的创作风格陈程(河南大学 文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摘要:作为一部主要揭露女性官员生存境况的官场小说,范小青的《女同志》规避了传统官场小说对腐败、色情及权钱交易等黑暗面的描写,而是从女性的日常生活与切身体验入手,塑造了以万丽为主要人物的一幅性格鲜明的女官员群像。对女性心理细腻而准确的把握和官场生活点到为止的揭露,是作者行笔的重要特点。范小青对官场生活的真实刻画与女主人公情感生活的描写,使作品呈现出现实而浪漫的风格。关键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3期2016-03-15
- 写作慢慢地走向自由王国
范小青 舒晋瑜舒晋瑜:《顾氏传人》是您较早的代表作,此后的系列作品,也都打着深深的地域烙印。您是怎样开始“苏州故事”的?一开始的创作顺利吧?有无退稿的经历?范小青:一开始创作算是比较顺利的,在处女作发表之前,我只投过一篇短篇,那是在1979年,编辑老师让我修改过,虽然最后没有发表出来,但是对我鼓励很大。1980年投出第二个短篇小说《夜归》,就在《上海文学》发表了,应该算是很幸运的。其实在《顾氏传人》之前的一些作品,已经开始有了苏州的烙印,大概从1980年代
上海文学 2016年1期2016-01-04
- 论范小青长篇近作的荒诞现实主义倾向
徐玉松论范小青长篇近作的荒诞现实主义倾向徐玉松范小青自一九八〇年发表短篇小说《夜归》以来,其创作生涯已历三十多年,从刚出道的“匠徒期”到1985 年前后转入苏州区域文化写作,再到以《百日阳光》、《城市表情》、《女同志》为标志的“中年变法”阶段,范小青的创作一直在“变”之中。“就范小青的创作而言,变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中有着值得肯定的过去完成时和难以预测的未来时”。2007 年《赤脚医生万泉和》的面世,不由让人感叹“《女同志》与《赤脚医生万泉和》的风格
小说评论 2015年4期2015-11-14
- 近年来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与困境
变化。当代作家范小青始终关注底层人物的生存世相,其《城乡简史》和《南来北往谁是客》的创作变化,折射出了近年来我国底层文学创作的变化:从精英话语转向底层发声,从城市梦的探寻转向乌托邦的幻灭,从直面苦难转向人性追问。范小青的小说常运用巧合、悬念、象征等写作技巧,但戏剧化的故事情节在增强小说可读性的同时,也削弱了故事的真实性。因此,底层作家们虽然在主体多样性方面得到了延伸和拓展,但仍然面临着如何真正为底层代言的困境。所以,如何在保持小说艺术性的同时,更为真实地为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10-09
- 伟大的续写和感性的哲学
贺绍俊读范小青的《我的名字叫王村》,大快朵颐。依然是我最欣赏的范氏荒诞,依然是流畅机智的叙述,但又分明不仅仅如此。我一边读一边暗暗吃惊,范小青她莫非是在追寻着一位伟大作家的足迹?因为小说的叙述不断地将我的思绪引向鲁迅的经典之作《狂人日记》上来,我愿意将范小青的这部小说理解为对《狂人日记》的续写,而且是一次伟大的续写。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现代汉语写作的现代小说,具有开创性意义。小说以一个“迫害狂”的精神病患者作为主人公,以狂人的病情和
扬子江评论 2015年4期2015-09-15
- 无人区的荒诞剧
——读范小青《我在小区遇见谁》
荒诞剧 ——读范小青《我在小区遇见谁》北京 贺绍俊范小青对日常生活的荒诞性特别敏感,她以一种活泼机智的叙述将这种荒诞性表现出来,让我们在轻快的氛围中进行深邃地思考。本文对其短篇小说《我在小区遇见谁》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范小青小说中的荒诞性。范小青 《我在小区遇见谁》 荒诞性范小青这回玩荒诞玩得更大啦,她让一个代理公司的年轻人去一个住宅小区里访问客户。年轻人走进了好几家住宅,与客户的交谈真是有声有色、妙趣横生。但当年轻人兴高采烈地回到公司交差时,却被告知,他
名作欣赏 2015年10期2015-07-20
- 我们所不知道的乡愁——范小青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王村》浅析
作乡愁。在回味范小青最新的长篇小说《我的名字叫王村》时,在留下的余韵中,我辨别出了那种我们并不熟悉的乡愁。虽然,作者是以稍微荒诞的、变形的、隐喻的、黑色幽默的方式塑形这部长篇的。“我弟弟是一只老鼠。”开篇,小说以这样一种奇诡的方式拉开了序幕。弟弟当然不可能是一只老鼠,他只是患有精神分裂症,把自己想象成了一只老鼠,经常发鼠声,做鼠状,令全家人蒙受耻辱。哥哥王全的对象因为弟弟几乎成为前对象。全家人忍无可忍,一致决定将弟弟丢弃。读这部长篇,会有严丝合缝、环环相扣
名作欣赏 2015年1期2015-07-18
- 范小青小说中的苏州方言现象研究
摘 要:范小青是当代著名苏州籍作家,《裤档巷风流记》是范小青苏州方言写作的代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苏州方言元素,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叹词,还有一些谚语、俗语、歌谣等,使小说呈现出浓郁的“苏州味”。本文通过对《裤裆巷风流记》中的方言人文情况进行分析,透视范小青小说中苏州方言的特点。关键词:范小青 《裤裆巷风流记》 苏州方言一、引言吴语是汉语方言之一,苏州话因为自身音韵特点和苏州城市的历史地位,被当作吴语的代表方言。范小青以创作具有浓郁苏州地域特色的
现代语文 2015年6期2015-05-30
- 档案的表情
“表情”是范小青创作中的一个关键词,写过《城市表情》、《现实表情》的她的确是捕捉世情的翘楚,能够通过叙事的精微、情感的细腻和语言的绵密书写出当下的现实以及人类生存的处境。她创作过二百多部短篇,还有大量的中长篇小说,令人咂舌称赞。其实,她的作品特别打动我的是变与不变,变的是世情流转,不变的是安然恬淡的“苏州情怀”,那么敏感的触角能用那么淡定的语调讲述,也因此,在她个人创作的“时间简史”之中,她能不断拓展,使得作品的精神体积越来越大,内在的品质也越来越丰沛。近
文学教育 2014年12期2014-12-01
- 范小青,如何PNY
),可以认作是范小青近期小说创作中的“老树新花”。比起她让人觉得寡味拖沓的一些作品,比如《女同志》那样(拉)长篇(幅)小说,《人群里》作为一篇规整样式的短篇小说,倒是有机地折显了范小青小说的个性风味——机趣,反讽,智慧。二范小青,在江苏(苏州)女作家群体中,并不专注于女性题材的小说创作,她,向来不属于小资作家游戏人生一派,大致亦归类不进传统现实主义关注政治一类。而,这一点,恰为她的“心—物”小说《人群里》所明证。虽然说,范小青又老是被“小家子气”围牢着。可
扬子江评论 2013年3期2013-08-15
- 《香火》:历史禅
细读《香火》①范小青:《香火》,初刊于《人民文学》2011年第8期;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之前,恐怕都会注意到封底的大字说明:一个禅的故事。笔者对小说与禅宗都稍有了解,在翻开第一页之前多少为作者担忧:以故事写禅,可以说是小说创作的“险韵”,毕竟两者有抵牾之处。且回忆近乎常识的禅宗核心思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禅宗强调“悟”可以脱离“语言文字”,既可以不通过语言文字来获得,也可以不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是直指人心而不可思议的—
当代作家评论 2012年3期2012-12-17
- 范小青的变与不变——漫说《香火》及其他
晓华一如果不是范小青《香火》的创作,人们大概早就忘了文学中的佛教。不是忘了佛教,而是忘了文学中的佛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佛教正在日渐兴盛,不仅是佛教,各种宗教都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建庙修堂,礼拜诵经,成为中国随处可见的场景,这其中的因由,非常值得探讨。说到佛教与文学,一般是这样的范围,一是指具有文学性质与文学元素的佛教典籍;二是指僧人进行的文学创作;三是指以佛教内容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四是指在主题与审美方式上受佛教典籍、教义和思维方法
扬子江评论 2012年1期2012-08-15
- 卷首语
刊第1期推出了范小青的评论专辑,在范小青从事创作32年之际,对其创作做出总结,也是本刊的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我们将持续地做下去。正如吴义勤先生所言:“在近年的小说创作实践中,范小青已经充分展示了她多变的艺术风格以及不断拓展、丰富的艺术可能性。她的‘小青式’唠家常般的主观叙事,既在不断地被强化,又在不断地被超越。”我们发现的是范小青在《香火》中的美学风格的变化,一个作家到了一个转型的关键时刻,人们对他(她)的期待值就越高,亦如汪政、晓华所说:“我们不知道范小
扬子江评论 2012年1期2012-08-02
- 范小青文学年谱
何平学术年谱范小青文学年谱何平一九五五年七月二十二日,范小青出生于上海郊县松江。松江在范小青的印象里,没有记忆,只有想象:“虽然很小就离开那里,但思绪却常常飘回我那个地方:那一所旧了的学校,那一排五十年代的平房,房前的篮球场,母亲怀着我,坐在门口看父亲打篮球。”①范小青:《那一年我头一回去上海》,《上海采风》2005年第10期。一九五八年,三岁。范小青随父母迁往苏州。“我也是苏州的小巷里长大起来的。”②范小青:《小巷人家》,《花开花落的季节》,第60页,上
东吴学术 2012年3期2012-04-01
- 优雅从容的当代短篇叙事 ——论范小青短篇小说创作
《夜归》至今,范小青的短篇小说创作已整整31年。30年的文学经历不仅使她成为新时期以来屈指可数的旗帜型的贯穿性作家,而且作为短篇小说创作的高手,她的成就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也是有目共睹的。范小青是一位能够驾驭多种题材、始终充满活力的作家,她在每一个阶段的短篇小说创作总是在同时期的创作主流中凸显出来,甚至影响了该时段的中长篇创作,其短篇小说具有恰如其分的文学深度和理想精神。姑苏古城二千五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文化传统和民俗民间风情,负载着一种民族生存内在的精神意蕴。古
文艺评论 2011年9期2011-08-15
- 范小青小说语言研究
性格,也造就了范小青小说文本中的苏味语感和独具特色的 “絮语体”风格。一、“苏味”语感:营造婉转的情致以创作具有浓厚苏州地域特色作品而蜚声文坛的范小青,就其作品的整体语言氛围来说,极具苏州地方特色。阅读其作品,很容易让人沉浸到“苏州”的味道中去。这种独特的苏味语感,不仅表现为整体叙述风格上呈现出的委婉细腻,还表现为遣词造句的细致生动、节奏语调的和缓轻柔。如《瑞云》中开篇的几段文字:瑞云是瑞云好婆在厕所里捡回来的。从前瑞云好婆大家都叫她吃素好婆,因为她年纪很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2011-03-20
- 城市改造之路
王 瑜摘 要:范小青的《裤裆巷风流记》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而《城市表情》则发表于2004年,事隔20年,范小青依然关注着城市改造这一主题,而且这种关注愈发热切。但两部作品中所讲述的城市改造,无论从所涉及的程度,还是作者叙述的角度、态度都有所转变。与《裤裆巷风流记》相比较,《城市表情》所涉及的城市改造部分从次要上升到主要,叙述角度从市民转向市长,态度从“挽留”转变为热情支持。关键词:范小青 《裤裆巷风流记》 《城市表情》 城市改造 转变有人说范小青的《裤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09年4期2009-06-02
- 作家素描(二十一至二十三)
”家。二十三、范小青早就想写范小青,因为她是我的“酒友”。可一提笔,黄蓓佳的样子就如影随形地在我眼前晃,她俩在中国算得上“知名”的女作家中挺“养眼”的一类。这两位江苏省作协的副主席不仅文学成就斐然,一个个杨柳细腰、袅袅婷婷不说吧,还“花枝招展”,最重要的是她俩都不扭怩作态,不装大尾巴狼,该啥样就啥样。有一次,范小青笑嘻嘻对我说,我们俩都有“粉丝”啊,黄蓓佳的“粉丝”叫黄瓜,我的“粉丝”叫“饭(范)桶”。有了范小青的如是说,我想到黄蓓佳就会想到纤细、清爽的“
文学自由谈 2009年2期2009-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