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径
- 极致之美—清代瓷器
口径16cm 足径13cm 故宫博物院藏十二月花卉纹杯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瓷器发扬并完善了明代传统的青花、五彩、斗彩等品种,同时创烧出了粉彩、珐琅彩和多品种的单色釉。五彩瓷颜色以红、黄、绿、蓝、紫为主调。清代的五彩瓷主要是在明末五彩瓷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与青花瓷一样盛行于清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五彩瓷釉色清澈剔透、五彩斑斓,装饰题材丰富广泛,有人物、山水、龙凤、花草等,具有浓烈的民俗气息,深受皇室和百姓喜爱。清代五彩瓷也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釉
读者欣赏 2024年3期2024-04-26
- 春天的瓶子会开花
口径6.5厘米,足径7.5厘米瓶撇口,细颈,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黑釉,外底露胎无釉,腹中部一周素胎无釉,其上刻划两周水波纹。【金钧窑天蓝釉玉壶春瓶】高16.7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4.7厘米瓶撇口,细长颈,溜肩,垂腹,圈足,足心内凹。通体施天蓝色釉,近底处垂釉明显。圈足内素胎无釉,审美与实用兼具。【金元磁州窑褐彩花卉玉壶春瓶】高26.9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8.2厘米撇口,细颈,圆腹下垂,圈足,通体施白色化妆土,肩部至底部以三组黑彩绘以三道弦纹,
美文 2024年8期2024-04-25
- 长沙市五一广场J7 发掘简报
。口径12.5、足径5.7、高3.4厘米(封三∶2;图三∶1)。J7∶2,口径12.3、足径5.7、高3.5厘米(图三∶2、图四∶1)。J7∶10,口径12.4、足径6、高3.4厘米(图三∶3、图四∶2)。J7∶13,口径12、足径5.6、高3.2厘米(图三∶4)。J7∶21,口径12.3、足径5.8、高3.2厘米(图三∶5)。B型 4件。侈口,圆唇,浅弧腹,平底,矮圈足。灰白胎。J7∶6,内底模印菊花纹。天青釉,外壁釉面不平整,外底仅中间区域有釉,刮釉明
四川文物 2023年5期2023-11-11
- 灼灼其华
——文物上的桃纹
径50.6cm,足径28.1cm 故宫博物院藏宋人邵雍在一首诗里说:“日往月来都不记,只将花卉记冬春。”从春到夏,从花开到果实成熟,日月轮转之间,大自然就是这样无私地馈赠着她的美景与物华。在古人心目中,桃树是长寿之树,民谚有“榴开百子福,桃献千年寿”之说。桃俗称仙桃、寿桃,祝寿的主题离不开桃,如蝙蝠和桃形成的纹饰表示多福多寿、福寿双全;桂花与桃或桃花形成的图纹称“贵寿无极”,言财富之多,人丁之旺。桃树花开与结实只是一瞬,那些文物上的深红浅绿,为我们带来了一
艺术品鉴 2023年13期2023-08-22
- 宁夏贺兰山东麓西夏瓷窑址调查简报
足沿修成鱼脊状。足径8厘米(图四,2)。2.青白瓷9件。胎质坚致洁白,较细腻,含细沙。釉色清润,积釉处呈淡青色或淡绿色。器物形制有碗、盘等。碗 8件。皆存底部,根据圈足不同可分三型。A型:4件。弧壁,圜底,圈足,挖足未过肩,足墙竖直,足沿尖窄。根据内壁有无阴刻花纹可分两亚型。Aa型:3件。2017HGYZY采∶16,内底涩圈修平,圈足略高,底有脐心。足径4.3厘米(图六,2;图七)。图六 插旗口缸沿子窑址青白釉瓷图七 Aa型青白瓷碗(2017HGYZY采∶
北方文物 2023年4期2023-07-31
-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双连瓶
9—5.2cm,足径10—6cm故宫博物院藏瓶呈双连式、洗口、溜肩、肩以下收敛、近足处微外撇。瓶附双联盖,盖钮涂金彩,盖面用蓝、红、黄彩描绘垂叶纹。口、足均以淡绿彩描绘折枝菊纹。肩、圈足外墙皆以胭脂红地璎珞纹、磬纹装饰。腹部绘主题纹饰婴戏图,一面为四婴、三羊,寓意“三阳开泰”;另一面为九子嬉戏,其中一小童怀抱宝瓶,瓶中飞出五只红色蝙蝠,寓意“福在眼前”。外底署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横款。双连瓶又称合欢瓶,是清乾隆时期流行的瓶式之一。此瓶色彩温馨,装饰
艺术品鉴 2023年10期2023-07-23
- 广州市黄埔区迳下村南朝、晚唐五代墓葬发掘简报
质。口径8.7、足径4、高4.6、壁厚0.4~0.5厘米(图六︰10)。M1︰3,脱釉严重,口、足部釉料全失,仅腹中部部分釉保存较好。口径8.2、足径4、高4.4、壁厚0.4~0.5厘米(图六︰11)。M1︰4,口部微敞,釉面保存好,仅足部局部脱釉。口径8.2、足径4.4、高4.5、壁厚0.4~0.5厘米(图六︰12)。M1︰5,体态较修长,釉面保存较好,仅口部脱釉。口径8.3、足径4、高4.6、壁厚0.3~0.4厘米(图六︰13)。M1︰7,釉面保存较好
东南文化 2022年4期2022-08-31
- 澄迈福安窑出土瓷器鉴赏
径为7.0厘米,足径为7.3厘米,高11.0厘米。02CFT3②:67,施青黄釉,器型近同于上一件,只是该罐口沿上胶结1件倒扣的青黄釉器盖。口径为7.2厘米、通高11.5厘米、足径为7.2厘米。02CFT3③:72,施酱褐釉,器身略变形,口沿稍残,残缺一耳。圆唇,直口,短颈,近斜弧肩,鼓腹,竖状环耳稍宽。口径为近8.5厘米、高约9.0厘米、足径为8.5厘米。Ⅱ式:47件。折肩。02CFT1②:58,施酱褐釉,圆唇,直口,颈较短,折肩起棱,弧腹。口径为8.0
收藏与投资 2022年7期2022-08-02
- 故宫博物院藏唐代瓷器研究(上)
、口径14.4、足径6.6厘米。碗撇口,斜壁,玉璧形底,施青釉,釉色青黄。该型盏出土数量多,流行时间较长,从唐中期到五代皆有。此类器是当时各个窑口均生产的主要器形,作为饮茶器具是其功能之。陆羽在《茶经》中有所论述:“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1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五代是越窑制瓷水平的鼎盛时期。此碗在唐代称“茶瓯”,在唐代极为流行。正如陆羽在《茶经》中评论:“碗,越州上。”又言:“越瓷青而茶色绿。
收藏家 2022年5期2022-06-17
- 历年西沙出水文物鉴赏
14.2厘米、足径 5.2厘米、高 8.3 厘米。瓶(97XB:240),釉面带有冰裂纹,口沿稍残。盘口略外撇,直颈颇长且斜下,平折肩,斜弧腹且较长,下端内收,圈足外撇。颈部饰十多道细弦纹,腹部素面。口径 3.7厘米、足径 4.4厘米、高 14.5 厘米(如图2)。图2 青白瓷盘口瓶(97XB:240)小盅(97HNB:06397),口沿微残。近圆唇,小敞口,斜直壁下收至圈足,素面。口径 4.1厘米、足径 2厘米、高 2.2 厘米。香炉(97HNB:06
天工 2022年10期2022-05-19
- 重庆市九龙坡区斑竹林南宋墓地发掘简报
、腹径13.6、足径8.4、高13.8厘米(图四∶3)。瓷灯盏 1件。M1-1∶2,敞口,折沿,圆唇,平底。灰白胎,通体施黄褐釉,部分釉脱落。口径10.4、底径3.6、高3.2厘米(图四∶1)。瓷碗 1件。M1-1∶3,敞口,圆唇,折腹,圈足。灰白胎,黄褐釉。内满釉,外壁施釉不及底。内底有涩圈,足跟外缘有刮削痕。口径12、足径4.8、高4.6厘米(图四∶2)。图四 M1出土器物2.M2(1)墓葬形制墓向166°。同穴异室石室墓,仿木结构。墓圹长3.2、宽2
四川文物 2022年2期2022-04-22
- 充满文雅清趣的清代鼻烟壶
1、口径1.2、足径1.8厘米。小口,短直颈,溜肩,鼓腹至底渐收,圈足。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色泽深翠,腹部主题图案为缠枝莲花,间绘两组蝙蝠、钱纹,寓意“福在眼前”,底部绘有变形莲瓣纹一周。2.青花寒江独钓图鼻烟壶(图2),高6.9、口径1.1、足径2厘米。小口,短直颈,溜肩,鼓腹至底渐收,圈足,足内有青花“雍正年制”4 字楷书款。通体以青花为饰,青花发色艳丽,腹部满绘“寒江独钓图”,一渔翁头戴斗笠,泛舟江上,独自垂钓,几只大雁在空中飞翔,人物周围衬以山石、
东方收藏 2022年2期2022-03-29
-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排姆村遗址宋代墓葬发掘简报
。口径14.9、足径6.2、高8.2~8.4厘米(图二三︰1)。M15︰1,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白釉,较粗糙,圈足露胎。口径15.3、足径6.4、高7.7~7.9厘米(图二三︰2)。M19︰3,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白釉,圈足底露胎。口径15.6、足径6.3、高7.2厘米(图二三︰3)。M29︰2,敞口,圆唇微卷,圈足较高,内外壁施青白釉,圈足内露胎。口径14.5、足径5.8、高6.7~7.0厘米(图二三︰4)。M36︰1,口近直
东南文化 2021年4期2021-10-29
- 玉璧底碗的年代特征
14.6 厘米,足径7.2 厘米,高3.9 厘米。(图1-2)这两个碗之间可能有缺环。直唇玉璧底碗 唇在腹壁末端, 厚度与腹壁相同。郑州孙和墓(公元796 年)[3]最早见到这种玉璧底碗,口内敛,圆唇,唇下略有凹陷,浅弧腹,内底圜,圈足底面平。 内外壁施白釉。 口径14.5 厘米,足径7.5 厘米,高4.3 厘米。 (图1-3)三门峡印染厂M36(公元809 年)[4]也出土数件,敞口,方圆唇,浅弧腹,内底下凹,圈足面外高内低。内外壁施青白釉。口径15.2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20年12期2021-01-13
- 馆藏公安收缴沉船古陶瓷研究收获
:口径19.1、足径6.2、通高8 厘米。B 型:共2 个。器型小,撇口,折腹。01115:口径13.5、足径5.5、通高6.4 厘米。(2)白釉大盘(图白瓷与蓝釉碗)。共54 个。撇口,折腹或斜弧腹,大圈足。内外底下凹。通体施釉,足端刮釉。根据腹部形态分两型。A 型:斜弧腹。00065:釉肥厚,白中微闪黄,局部带缩釉点。口径23.5、底径12.8、高4.5 厘米。B 型:折腹。根据口沿分两式。B 型Ⅰ式:圆口、折腹。00391:口径23、足径13.6、高
陶瓷研究 2020年5期2020-12-11
- 明代梅瓶赏析
高52、口径7、足径11.5、盖高10.2厘米,重4287克,较完整。2015年3月常德市穿紫河七里桥德国小镇明墓群出土。另一只通高52.8、口径7、足径11.8、盖高10.5厘米,重4360克,较完整。2015年3月常德市穿紫河七里桥德国小镇明墓群出土。该对梅瓶均通体施白釉,上绘有青花花卉纹、龙纹等纹饰,有盖,盖似小铃铛。小圆口,厚唇,短直颈,丰肩,长鼓腹下收,矮圈足,平底微内凹。三周深浅不一的青花色凸弦纹将颈部、肩部、腹部纹饰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为颈部
收藏家 2020年6期2020-07-24
- 青青瓷韵 千峰翠色
盏口径9.1cm足径3.3cm托口径15.3cm足径6.4cm北魏山西博物院藏越瓷类玉,秘色光润在瓷器的进化时间轴上,青釉是出现最早、使用时间最长、变化最为丰富的釉色。它的萌芽,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期。究其原因,也许是铁元素在自然界中实在太常见——胎釉中往往富含氧化铁,又机缘巧合在烧制过程中发生了还原反应,这就是瓷器上那一抹青色的最初起源。据研究,这些早期瓷器虽然杂质较多,釉色也不稳定,但已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后世称之为原始青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制瓷技艺
读者欣赏 2020年5期2020-07-07
- 草原明珠
高5、口径14、足径9.8厘米。直口,方唇,圆腹,平底微内凹,口边有一梯形流。内壁上部未绘纹饰,下部饰有卷草纹,匜内底绘有人物图,为怀抱伞状物的男子,人物左前侧立一仙鹤,旁边有一株梅树,周围点缀山石花草,外壁绘仰莲纹。2.内蒙古自治区青花云龙纹高足杯(图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城子古城窖藏出土,高9.5、口径9.5、足径3.3厘米。侈口,弧腹,高柄足呈竹节形。内壁口沿饰有两周弦紋,弦纹下饰暗花八宝纹,内底饰菊花纹。
收藏家 2020年3期2020-06-11
-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清三代釉上彩瓷
,口径14.5、足径6.3、高6.8厘米。此碗撇口,弧腹,圈足。碗内外黄釉,外底白釉。内壁光素无纹,内底一绿色戏珠立龙,周围衬托火焰纹,外周一绿色单圈;外壁绘四组绿色戏珠团龙,间隔处绘上下两组云纹;胫部一周绿色莲瓣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洒蓝釉描金诗句菊花纹盘(图2)清康熙,口径14、足径12.4、高3.5厘米。此盘敞口,弧腹,圈足。口沿酱釉,内里和外壁洒蓝釉为地,描金为饰,蝴蝶、菊花配菊花诗——唐元稹《菊花》中的:“不是花
收藏家 2020年4期2020-06-08
- 草原明珠
5、口径9.5、足径3.3厘米。侈口,弧腹,高柄足呈竹节形。内壁口沿饰有两周弦纹,弦纹下饰暗花八宝纹,内底饰菊花纹。外壁腹部饰云龙纹,龙为三爪,龙纹下方饰弦纹一周。2.青花折枝牡丹纹梨形执壶(图2),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土城子古城窖藏出土,通高13.5、口径3、足径4.6厘米。子母口,弧形盖面上堆塑一只狗形雕塑,身上饰有青花装饰,盖面上绘一周花瓣纹。壶身溜肩,梨形腹,底部内凹,壶身主题饰有缠枝牡丹纹,叶子为葫芦形,壶
东方收藏 2020年4期2020-06-01
- 福建顺昌高付头窑址调查
6—7.8厘米,足径5.9—7.3厘米,高13.2—16.9厘米。折肩斜腹小罐,肩、腹相折,斜直腹。口径6.5—7.8厘米,足径6.3—7.3厘米,高16—16.9厘米。折肩直腹小罐,肩、腹相折,直腹。口径4.9—5厘米,足径4.6—5.3厘米,高9.8厘米。折肩弧腹小罐,肩、腹相折,弧腹。口径7.6—10.3厘米,足径5.1—5.8厘米,高11.4—12.8厘米。酱黑釉瓷器形有碗、盘、小罐等。碗 撇口或敞口,浅斜腹,阔平底,矮圈足;胎色灰或浅灰,釉色酱黑
大众考古 2020年11期2020-05-18
- 清宫旧藏龙泉青瓷茶具鉴赏
、口径17.5、足径4.5厘米。该盏形似斗笠,侈口,镶铜口,小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质玻璃质感强,釉面开细碎纹片。盏内中下壁刻划飘带绣球纹两组。此盏为清宫旧藏,置放于养心殿西暖阁。《故宫物品点查报告》称其为“哥瓷铜口铙碗”。图2南宋龙泉窑“河滨遗范”盘(清宫旧藏),高4.1、口径16、足径5.1厘米。盘口呈五花瓣形,盘底坦平,小圈足。胎体厚重。盘内底印阴文“河滨遗范”四字。盘内壁刻划五道白色花瓣纹为饰。图3南宋龙泉青瓷莲瓣碗,高7、口径17.2、足径4.8厘
东方收藏 2019年9期2019-10-28
- 中华寿文化之清代文物(下)
康熙,口径12、足径14、通高44厘米。此器形为康熙年间创制,因形似古代洗衣用的棒槌,故被称作“棒槌瓶”。瓶盘口,短颈,丰肩,长直腹,圈足。此瓶颈部饰如意云头纹和回纹。腹部纹饰乃流云、仙鹤、梅花鹿、松树、山石,仙鹤与梅花鹿都是传说中的仙兽,唐代诗人王建《闲说》诗云:“桃花百叶不成春,鹤寿千年也未神”;《抱扑子》云:“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而松以其“常青不老”来象征延年益寿,是长寿的代表。此棒槌瓶主题纹饰“鹤鹿同春”意为“富贵长寿”。青花竹菊山石纹棒
收藏家 2019年8期2019-09-10
- 吉安市博物馆藏吉州窑黑釉瓷赏析
、口径11.6、足径4.1厘米。圆唇,微敛,斜弧壁,矮圈足。通体施黑釉,底无釉。宋吉州窑黑釉斗笠碗(图二),高5.6、口径14.8、足径3.6厘米。敞口,口以下渐内收,圈足。因其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形似仰置的斗笠而得名。吉州窑碗类产品中,斗笠碗数量较多。图三 宋 吉州窑黑釉“弟子蒋子通”铭文碗残片图四 宋 吉州窑黑釉折肩执壶宋吉州窑黑釉“弟子蒋子通”铭文碗残片(图三),残高3、底径5.5厘米。器上腹部全残,剩腹底部,写有“弟子蒋子通”铭文,圈足
文物天地 2019年3期2019-04-15
- 吉州窑瓷碗装饰赏析
.6、口径12、足径4.5厘米。兔毫属于结晶釉,是釉中的金属元素在高温熔融时聚集,并向下流动,故产生流淌状的丝毛长条纹,细密如兔毛。据史书记载,宋人斗茶品茶专尚兔毫盏。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蔡襄《茶录》试茶诗云:“兔毫紫版新,蟹眼清泉煮。”吉州窑黑地玳瑁斑碗(图三),高6、口径11.5、足径4厘米。玳瑁釉器的坯体,系用含铁量较少的瓷土做成;生坯挂铀,用褐黄色和黑色两种颜色深浅不同的釉料、条块状间隔施于器表,在高温下这两
文物天地 2019年3期2019-04-15
- 瓯江薪火留蜀川
30、口径10、足径11厘米。胎白致密,盘口、长颈、高圈足,其颈部、腹身自上而下装饰七道凸弦纹。通体施青釉,釉汁细腻肥厚。造型工整,简洁大气。此器型后传至日本、韩国,日本室町幕府时代书刊插图中就出现了仿此器型的花器。南宋晚期龙泉窑生产出的梅子青釉产品釉质莹润,青翠欲滴,“视其色,温温如玉”,将青瓷釉色之美推向顶峰。什邡宋代窖藏南宋龙泉窑梅子青釉瓷斗笠碗(图2),高5.1、口径15、足径3.4厘米。敞口,斜直壁,小圈足,底心呈乳突状,修胎极为工整,施釉均匀,
收藏家 2019年1期2019-01-21
- 明代嘉靖、隆庆、万历朝景德镇御窑瓷器简述(上)
口径七·二厘米 足径九·二厘米 高一八·五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明嘉靖 浇黄地绿彩锥拱婴戏图碗及款识口径一五·二厘米 足径四·五厘米 高五·八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嘉靖朝御窑瓷器崇信道教 危机四伏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年),年仅三十一岁的明武宗朱厚照崩于西苑之豹房。因朱厚照一生无子女,其弟亦早年夭折,孝宗(明弘治皇帝朱祐樘)一系选不出嗣君。于是,轮到孝宗皇帝四弟朱祐杬一系。朱祐杬(正德十四年去世)有二子,长子出生五日即亡,次子朱厚熜成为最合适的皇位继承人。由此,十五
紫禁城 2018年12期2018-12-21
- 三门峡庙底沟唐宋墓地出土精品
腹径5.9厘米,足径3.6厘米,高8.4厘米。(图1)其二,酱黄釉凤首茶注,出于M233。侈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平底。口前部为凤的下喙,中部捏在一起,上加凤的眼、上喙、冠,冠向后越过口的后部达于腹部成为鋬,鋬饰象形羽纹。口沿至下腹部施酱黄釉。腹径4.5厘米,足径2.8厘米,高8.2厘米。(图2)其三,酱黄釉茶注,出于M24。喇叭口,圆唇,长束颈,平折肩,鼓腹,内底平,矮圈足。肩部一长流,相对一侧一桥形鋬;肩外缘、腹上部各一周凹弦纹,腹部八道瓜棱纹。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6期2018-07-04
- 飞龙乘云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龙纹瓷器赏鉴
24.8 cm/足径 16.2 cm蓝地黄龙盘造型为圆形,收口,敛腹,圈足。盘壁内外于釉上满涂蓝彩为地,并填染黄彩构成蓝地黄花的装饰。盘底立龙长身锐爪,样貌威风。周身火焰纹均倾向一侧,画面动势骤然增强。弦纹之外的盘壁上绘二身行龙,也配火焰、流云、宝珠做点缀,呼应盘底图案。盘外壁所绘与之全同,唯近足处饰一周莲瓣纹。圈足内署青花楷体“大清康熙年制”六字双行款。龙是中华民族最典型的图腾崇拜,它翻云覆雨神通广大,是吉祥瑞意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典型装饰纹样
艺术品鉴 2018年5期2018-06-13
- 北京故宫藏清代梅花纹陶瓷
5、口径9.2、足径3.8厘米。其通体采用粉彩工艺,造型厚重端庄。敞口、深腹、圈足。三朵散落的梅花绘于里心,枝头上盛开梅花;两株梅树绘于外壁,屈曲遒劲的树干,两枝灵芝绘于树下。此碗互为呼应、浑然一体的内外画面,为衬托粉色的花朵还在用色上非常讲究,使用了黑赭色绘树干,令梅树的勃勃生机愈加明显。外底署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双行六字楷书款。清雍正年制黃地珐琅彩梅花纹碗(图2),碗高6.2、口径12、足径4.6厘米。其与绘画相结合,绘画精细,设色艳丽,色地装饰仍沿
东方收藏 2018年1期2018-05-14
- 雍正时期彩瓷的艺术特色—以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为例
.7、口径10、足径12厘米。通体青花装饰,主题饰为缠枝葫芦飞蝠纹,并辅以蕉叶、如意云纹等,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繁茂的葫芦间,蝙蝠飞舞,葫芦爬蔓,枝蔓缠绕,长满了大小不一的葫芦。葫芦纹寓意“子孙万代,延绵不断,永远繁盛”。蔓谐音“万”,芦谐音“禄”,蝠谐音“福”,故有福禄子孙万代的寓意。由葫芦、蔓、蝴蝶组合的图画称为“瓜瓞绵绵”,其出自《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瓜族类有两种,大者曰瓜,小者曰瓞。“蝶”与“瓞”同音
收藏家 2018年2期2018-03-06
- 延伸阅读:故宫博物院藏明清时期仿哥窑瓷器精品
径二〇·七厘米 足径七·六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 仿哥釉菊瓣式碗高七·三厘米 口径一八·七厘米 足径六·九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 仿哥釉贯耳瓜棱瓶高九·五厘米 口径二·一厘米 足径三·一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明成化 仿哥釉菊瓣式杯高五厘米 口径七·七厘米 足径三·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 仿哥釉包袱式瓶高一七·八厘米 口径一〇厘米 足径一三·二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 仿哥釉双耳四方瓶高三四厘米 口边长八·五厘米 足边长一一·八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 仿哥釉三足葵
紫禁城 2017年12期2018-01-03
- 雪域珍宝
米 口径7厘米 足径11厘米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玉壶春式样,长流,弯把,把上有一小系,器上有宝珠顶盖,盖顶与把上小系由银链相连。器身及盖满绘釉里红图案,腹部主体缠枝莲花,下腹仰莲瓣,长流以如意云纹与壶体相连,壶盖以覆莲瓣及蔓草为饰。釉色莹润,制作规整。洪武釉里红执壶传世数量稀少,其中器盖保存完好已属十分罕见,这件执壶连银链也系完整者,为存世仅见。◆白釉锥花僧帽壶明·永乐(公元1403-1424年) 高20.4厘米 口径16.5×11.2厘米 底径7.5厘
收藏界 2017年3期2017-06-19
- 慎德堂瓷瓶
径10.6厘米 足径10厘米 孙瀛洲捐赠瓶撇口,束颈,圆腹,圈足,颈两侧置青花蝠耳。足内红彩书“慎德堂制”四字楷书款。足底及瓶口处施松石绿釉。颈部以粉地粉彩装饰,绘缠枝宝莲托金“”字,腹部绘吉祥图案,大象身驼挂磬灯笼,以示太平有象;花瓶内插稻谷,一旁置荷花灯笼,以示五谷丰登。道光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九江关监督进贡了“五谷丰登双喜瓶”一对,现均藏于故宫博物院。粉彩描金龙舟纹螭耳瓶高31.5厘米 口径6.5厘米足径9.1厘米 文联局调拨瓶口微外撇,细长颈,圆
收藏界 2016年11期2017-01-11
- 故宫的明代早期青花瓷
口径7.7厘米,足径11.7厘米。洪武青花执壶常见式样。撇口,细长颈,斜肩,丰腹,圈足。长流置一侧,以横片相连流与颈。曲柄置另一侧,相连于颈与腹间。通体装饰青花,回纹饰口沿,蕉叶纹、回纹、缠枝灵芝纹和如意云头纹各一周自上而下依次饰颈部,当时的流行纹饰菊花和山茶花纹饰腹部,莲瓣纹饰近足,缠枝花卉纹饰流与柄。此壶带盖,缠枝花纹饰盖面。圈足内施白釉。青花折枝花纹花口盘 【明·洪武】高4.4厘米,口径55.8厘米,足径34.8厘米。洪武官窑瓷盘中最大的盘子。板沿,
收藏界 2016年2期2016-03-16
- 沈阳故宫院藏清代龙纹瓷器(下)
,口径40厘米,足径26.5厘米。盘直口折沿、浅腹、圈足。盘内心有姿态矫健的紫、绿双龙戏珠,在祥云、火焰中相对盘旋;双龙外圈饰三彩四季花卉;折沿上饰6组相间排列的紫、绿色行龙逐珠,在云朵中穿行;盘外壁口沿处绘云鹤,外壁饰四组紫、绿行龙戏珠。底有蓝色双圈,内为楷书“大清康熙年制”6字2行款。该盘为清宫原藏之器,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国家级一级藏品。盘上的火珠呈连续的“山”字形,纹饰新颖别致,龙发分束向后,面目有苍老之感,动感十足,是康熙朝的特征。清康熙款绿釉紫
东方收藏 2015年6期2015-10-21
- 昔日帝王独享今朝百姓共赏
径12.1厘米,足径1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瓶花口,口内施松石绿釉。束颈,溜肩,圆腹,足微外撇。整器有多层装饰:蕉叶纹、如意头、夔龙等凸印彩饰颈和胫部,腹部以豆青釉加金色乳钉纹为地,四开光内绘景州开福寺塔、四周山景及墨彩隶书乾隆御制诗。其中一首名为《河间道中》:“问风略悉农桑候,览古欣过礼乐邦。毛氏诠诗真诣独,献王得士果无双。韶开店春光霭,雪化溪桥野水淙。忆我书斋订经义,几多景仰在明窗。”。钤两方朱文篆书印“乾隆宸翰”和“惟精惟一”。底部书“大清乾
收藏界 2015年12期2015-05-30
- 巧如范金 精比琢玉
径10.6厘米,足径8厘米。腹部划花牡丹纹极为简单,所刻花叶仅是似花非花,似叶非叶的意象表现。兴盛时期的耀州窑牡丹纹饰品种多样,工艺精湛,除了刻花、印花工艺之外,还有划花、剔花、贴花、戳花、捏塑、镂空等。元丰七年《德应侯碑》称耀州窑“巧如范金,精比琢玉”,这是对耀州窑瓷刻花和印花的赞扬。耀州窑瓷胎厚,有利于刻花的发挥。耀州窑刻花有深浅之分。北宋耀州窑青釉刻花凤首执壶。高20.8厘米,最大腹径15.6厘米,足径11.3厘米。陕西省铜川市黄堡窑遗址出土。釉色青
上海工艺美术 2015年3期2015-04-29
- 清宫旧藏“宜兴挂釉”与广钧器(上)
口径1.6厘米,足径4.3厘米。瓶外口下刻楷书“祥符”字铭。依清宫陈设档记载(图1a、b、c),此器自道光至光绪朝一直存贮于内廷外东路宁寿宫后之乐寿堂内,至晚清时则移至内廷西六宫中的太极殿内陈设。1b. 道光年钞本乐寿堂库存陈设档(封面)——祥符款葫芦瓶1c. 道光年钞本乐寿堂库存陈设档(内页)——祥符款葫芦瓶清宫旧藏“宜兴挂釉”器选介众所周知,故宫博物院院址即是明清两代皇宫紫禁城宫殿旧址,传承有绪的清宫原藏历代古物珍宝即“清宫旧藏”文物,不仅是故宫博物院
收藏 2013年11期2014-10-11
- 中缅、中老跨境民族传世铜鼓比较研究
径49.9cm、足径44.6cm,鼓高与面径比0.67;店2鼓为单蛙鼓,8芒、13晕,鼓高31.4cm、面径43.3cm、足径34cm,鼓高与面径比0.73,鼓体有树;店5鼓为单蛙鼓,8芒、11晕,鼓高33.2cm、面径45.1cm、足径36cm,鼓高与面径比0.74;西盟I号鼓为单蛙鼓,8芒、15晕,鼓高37.3cm、面径49.8cm、足径37cm,鼓高与面径比0.75;考33625号鼓为单蛙鼓,16芒、20晕,鼓高53cm、面径72.5cm、足径56.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4期2014-08-15
- 盘点世界上名贵汝窑瓷器
径17.1厘米,足径7.7厘米。敞口微外卷沿,深腹、外撇足,足内有五个小支钉痕。北宋汝窑弦纹樽:身价数亿,堪称“汝瓷之王”,弦纹三足樽全球仅存一件,为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是传世汝瓷中极为罕见的大件器,无价之宝。樽高12.9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7.8厘米。樽直口、圆筒腹、平底,由三个变形兽足支撑。胎质细腻,呈香灰色,胎体较轻。北宋汝窑大盘:全球最大千古一绝,汝瓷盘是北京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高3.4厘米,口径19.6厘米,足径13厘米,为全球汝窑盘中
艺术品鉴 2014年7期2014-04-29
- 稚朴天真率性而为
径13.8厘米,足径4.8厘米。敞口微撇,浅弧腹,矮圈足。底足无釉,挖足浅,足墙两面斜切,足端呈“鲫鱼背”状。碗内光素无纹,碗心有一涩圈。外壁饰云气纹。釉面呈青灰色,青花呈灰黑色。明洪武—永乐青花云气纹碗(图2) 髙6.5厘米,口径14.3厘米,足径6厘米。撇口,深腹,圈足。底足无釉,圈足为里墙陡直外墙足端向内旋切,胎体厚重,碗底尤其厚实。碗内口沿及碗心各饰一道青花弦纹,碗心有一涩圈。外壁上半部饰两道弦纹和云气纹,用笔随意挥就,龙飞凤舞如书狂草有疾速感,线
收藏 2013年3期2013-06-08
- 三彩烛台
米 口径7厘米 足径12厘米烛台分上、下两部分,上边的承盘小,下边的承盘大,中间连以起弦擎柱。圈足较高且外撇。上盘中心置管形插座。通体施蓝、黄、绿、白釉。圈足内素胎无釉。唐三彩是我国古代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从西汉以来的低温铅釉陶器演变而成。唐代三彩釉陶上的釉色以黄、绿、白三色最为多见,此件三彩烛台上大面积使用蓝色釉颇为少见。唐三彩作为陪葬用的冥器,多以当时人们日常使用的器物为蓝本制作而成,这件三彩烛台向我们展示了唐代烛台的样式之一。
艺术品鉴 2013年7期2013-04-29
- 邢窑白釉瓶
米 口径6厘米 足径4.5厘米瓶撇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敛,平底。胎质细腻洁白,通体施透明釉,釉面洁净。瓶体除肩部刻划两组弦纹外,别无纹饰。邢窑是唐代著名白瓷窑,其遗址在今河北省内邱县。传世和出土唐代邢窑白瓷以盘、碗最为多见,瓶类罕见。唐代文献称邢窑白釉瓶为“内邱瓶”。唐人元稹(779 ~ 831年)《饮致用神曲酒三十韵》诗曰:“七月调神曲,三春酿绿。雕镌荆玉盏,烘透内丘瓶。”此瓶形体端庄秀美,胎釉洁白无瑕,传世仅此一件,弥足珍贵。在伊拉克、伊朗、巴基
艺术品鉴 2013年7期2013-04-29
- 白釉罐
口径9.7厘米 足径15.2厘米罐唇口,短颈,溜肩,深腹,平底无釉。胎骨呈白色,较为厚重。内外施白釉,外壁施釉不及底。釉薄而匀净,洁白无瑕,布满细碎开片。造型饱满端庄,显得优雅而古朴。隋代白釉瓷器在继承北朝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更加注重原料的选择、淘洗,器物胎体明显变薄,造型更加规整,釉色愈加洁白匀净。从西安隋大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和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六年(610年)姬威墓出土的一批白釉瓷器看,较之北朝时期的白瓷,质量已有大量提高
艺术品鉴 2013年7期2013-04-29
- 青釉划花莲瓣纹四系盘口瓶
口径15厘米 足径13.5厘米瓶盘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敛,近底处外撇。肩部置四个由双股泥条做成的竖系。通体施青绿色釉,釉仅施到腹下部。釉下施有洁白的化妆土,釉面开有细碎片纹。通体釉下划花、印花装饰。颈部、肩部均戳印圆圈纹。肩部有两层划花纹饰,上为覆莲瓣纹,下为忍冬纹。腹部三层划花纹饰,上、下均为覆莲瓣纹,中间为忍冬纹。每层纹饰之间均以弦纹相隔。由于考古工作者在安徽淮南窑遗址曾发现这种四系盘口瓶标本,在安徽地区隋代墓葬中也出土这类四系盘口瓶,由此
艺术品鉴 2013年7期2013-04-29
- 青釉刻划花单柄壶
口径11厘米 足径12.4厘米壶口出沿,短颈,溜肩,鼓腹,下承以饼形实足。肩部两侧对称置半环形竖系,另一侧置管状短流,与流相对一侧置一弯曲手柄。壶体饱满、浑圆。胎体厚重,胎呈灰白色。内外均施釉,釉色青绿,釉层透明,釉面开细碎片纹,玻璃质感较强。通体刻划花装饰,纹饰共分3层,肩部及腹下部分别为仰、覆莲瓣纹,两层莲瓣之间为忍冬纹,纹饰之间以弦纹相隔。图案层次分明,装饰技法娴熟。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后,至南北朝时期趋于兴盛,反映在瓷器装饰方面,这一时期瓷器上流
艺术品鉴 2013年7期2013-04-29
- 辽宋夏金四朝美瓷
径12.2厘米 足径7.5厘米盘口呈九瓣菱花形,折沿,浅壁,圈足。盘心坦平。盘内三彩釉下有刻划的鹭鸶莲花纹。其做法是先用锥子在胎上划出图案线条,经素烧以后,施以绿釉,再在莲叶上涂葡萄紫色釉、鹭鸶与莲花上涂黄色釉。此盘暗划线条流畅自然,以氧化铅(PbO)为助熔剂的低温黄、绿、紫色釉搭配协调,特别是所用葡萄紫色釉在已发现的元代以前的低温釉陶上极少见,故此盘是研究我国低温釉彩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赤峰缸瓦窑白釉剔划花填酱彩牡丹纹尊辽∕高39.5厘米 口径19.8厘
艺术品鉴 2013年8期2013-04-29
- 花瓷罐
口径7.9厘米 足径9.1厘米罐撇口,短颈,溜肩,鼓腹,腹下部渐收敛,下承以饼形实足。通体施黑釉,釉不及底。乌黑的釉面上涂洒大面积不规则的花釉斑块,斑块自然浸漫,妙趣天成。“花瓷”乃“花釉瓷”的简称,是唐代北方窑的创新品种,主要产于河南地区。它是在黑釉、褐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地上涂洒天蓝或月白色斑块,入窑焙烧至釉料处于高温熔融状态时,底釉上的斑块产生浸润、垂流,有的像波浪,有的似叶片,有的宛如夜空中绽放的礼花,别具特色,与唐人追求绚丽浪漫的审美情趣正相吻合
艺术品鉴 2013年7期2013-04-29
- 藏鉴有约
径22.8厘米,足径3.2厘米,高3.5厘米。盘内绘粉彩八仙人物纹,粉彩发色淡雅,人物生动传神,笔法纤细。圈足内为白釉,上有青花方形款。年份为清中期。抹红开光山水纹盘盘径19.5厘米,足径11.7厘米,高3厘米。盘面抹红画卷式开光,内绘青山绿水景色。盘沿外侧绘抹红竹叶纹,盘底书“大清乾隆年”青花六字款。“泥鳅背”式圈足露出洁白致密的胎体,盘内抹红面上的描金自然脱落。此器为清乾隆时期的民窑器。黑釉玉壶春瓶约鉴人:陶胜宾口径5.7厘米,足径8.5厘米,高16.
收藏界 2012年2期2012-04-29
- 南宋官窑探秘
径15.2厘米,足径6.6厘米,高6厘米。残破,修复成形。杯部尖圆唇,口稍敛,圆曲腹。托盘为六出双瓣花形平盘,花瓣中心微下凹,边部上翘。圈足稍撇,从杯到足中间贯通。黑褐色胎,胎较薄,杯壁最厚处0.21厘米。粉青色釉略显灰青,釉色温润光洁,有长条状大块开片。露胎处呈铁黑色。此器属薄胎厚釉式,釉层较厚,约0.1厘米。炉(图2)口径14.8厘米,腹径15.6厘米,高13厘米。尖唇,卷沿,唇部有两个近方形立耳,垂腹,最大径在底部,大平底,下接三个三角形柱足。裹足支
收藏界 2012年2期2012-04-29
- 明代龙泉官窑青瓷鉴赏
口径6.1厘米,足径12.6厘米,其形制与窑场发现的完全一致。颈稍高,鼓腹,腹下收小。釉色青翠,略呈较浅淡色泽,鲜亮光滑,烧造质量很高。这样的作品当时肯定是作为合格的成品出窑,应为宫廷使用。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相同造型的作品收藏。明青釉大盘的造型主要有三种:板沿口、菱口、直口。花纹多样化,有的只在盘心印花卉纹,有的盘心、内外壁均有花纹。有的作品与景德镇明初官窑的纹饰十分接近。板沿口大盘(图6)高6.6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17.5厘米。内心暗刻牡丹一枝,内
收藏界 2012年7期2012-04-29
- 藏鉴有约
径21.5厘米,足径20.5厘米。花口外撇描金边,双狮耳,丰肩,长腹,圈足。通体胭脂红轧道为底,上贴塑福、禄、寿三星和麻姑献寿人物纹,间饰荷花、鸳鸯纹。人物采用贴塑工艺,生动、传神,立体感强。整体粉彩发色淡雅、恬静。绘画笔法细腻。时代为清道光、同治时期。瑞兽铭文镜圆钮,圆座。一周立墙式凸棱将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四瑞兽两两相对,间以变形鸟纹,两瑞兽俯身低首,长尾下垂,另两瑞兽曲颈回首,身体卷曲,长尾上甩,变形鸟纹呈飞舞状。外区铭文:“兰闺,宝镜团团,曾双比
收藏界 2012年3期2012-04-29
- 江西凤凰山宋代窑址出土青白瓷赏
口径5.6厘米,足径6.6厘米,高12.5厘米。青白釉执壶(图5)喇叭形口,颈较粗,圆溜肩,圈足。弧腹,上腹部外弧鼓,下腹壁渐内收。把柄外部两侧饰竖条纹,中间模印三横条纹。内、外腹壁可见规整的旋削痕。灰白胎泛黄色。口径5.8厘米,足径6.4厘米,高13.5厘米。青白釉执壶(图6)喇叭形口部残缺略有变形,颈较粗,圆溜肩,圈足。弧腹,上腹部外弧鼓,下腹壁渐内收。把柄外侧模印四条竖条纹,中间“Z”字形条纹。内壁可见规整的旋削痕。灰白胎,青白釉。口径5.6厘米,足
收藏界 2012年5期2012-04-29
- 岭南明瓷撷英
径12.3厘米,足径15.6厘米。罐颈部刻划三角几何纹一周,肩和胫部各刻划弦纹一条,腹部刻划缠枝牡丹纹,近底部刻划蕉叶纹。罐内外壁和底均施龙泉青釉。圈足无釉露胎,胎浅灰粗松。底内有窑裂。该罐体形硕大,釉面发色为碧玉般的龙泉梅子青,釉极厚润,图案布局疏朗有序,刻划富于立体感。(广东中山藏家)青花高士图炉明成化高20厘米,口径24.5厘米。口沿与腹之间塑凸线弦纹,直腹,平底。口沿下青花绘龟背纹锦地开光,开光内书梵文,腹部通景绘“高士图”,图绘幽静的郊外,高士们
收藏 2006年3期2006-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