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虚

  • 无尽,又何来无力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然而,哪怕水会奔逝,月有圆缺,人又可否换一个角度来接受这样的变化呢?苏轼说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换言之,要是从事物变化的角度来看,天地万物的确不曾有一瞬间的永恒,但要是从事物不变的角度来看,万物与我本是无穷。江水恒流,明月依旧,变的只是表象,而本体何尝有变呢?苏轼提醒我们,从这超然的角度看人间,一切都是恒久而无穷。人不拥有什么也不可能失去什么,没有什么

    意林 2024年5期2024-05-11

  • 黄泳银诗选
    平生入画屏。时来盈虚室,意远荐余馨。月近人初静,风辞花欲醒。谁为林栖者,遥向少微星。[雨后短述]雨落天台下,朝晴水满堤。半窗青天外,万里白云低。鱼戏小池涨,花轻飞鸟啼。相看幽栖处,意与古人齐。[漫游·江南好]廿日中夜月正圆,桂子中庭浑欲燃。但见江南好风景,相逢何必留一钱。[漫游·阊门]竹静云低雨蒙蒙,满园花落满园风。古来多少兴亡事,都在阊门方寸中。[漫游·禅院]熏风清夜绕回廊,桂影曾流旧驿墙。闻道东坡新瓦响,也随禅院小荷香。

    草堂 2024年1期2024-04-30

  • 让人着迷的解释
    球代表氢,二者的盈虚消长便也算物华天宝了。我满心感激,上天何其厚爱我,那个曾要求我把整个世界解释给他听的小男孩,现在居然用他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向我解释我所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添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再看一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注定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言辞、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作圆融的解释。是的,物理学家可以

    阅读时代 2024年4期2024-04-17

  • 执虚如盈
    夏天,我读懂了“盈虚”的内涵。在那条仿佛被世界遗弃了的夜航船上,我站在甲板上看下弦月,一位写诗的大姐站在我身旁。我叹口气说:“月缺的日子,总是多于月圆的日子——多像生活!”大姐却说:“换个角度想想,每一天的月亮其实都是圆的——你用光明的想象补充上那暗影部分就成了。”我把这个说法进驻我心的那一天看成节日,打从那一天开始,我渐渐修炼了一项将一弯金钩看成一轮玉盘的本领。恭肃的心,充盈了器物;颖慧的心,充盈了月亮;虔敬的心,充盈了天地。说到底,真正空虚空洞的,既不

    青年文摘 2023年13期2023-11-16

  • 文化的踪迹
    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心境共鸣;立于朱雀桥边、乌衣巷口,看夕阳西斜,野草花点点,领悟刘禹锡途经此地生出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兴亡之感。但并非只有置身于特定的地域才能触到文化的“身影”。也许是偶然间看到远处的群山云雾缭绕,成群的飞鸟结伴掠过,便能瞬间领略陶渊明“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人生意趣;也许是不经意间的一次抬头,看到云雾随风千变万化,便共情于“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淡泊旷达;也许是看到花开花落,树木生发,便对“无可奈

    文化产业 2023年14期2023-05-30

  • 经典素材积累与用典借鉴
    。经典素材2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庄子·秋水》素材解读详察事物的盈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得到了也不欢喜,失去了也不忧伤,是因为知道得到与失去是不会永恒的。事物的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我们看到月亮在一个月内出现的月缺与月满一样,所以庄子说“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这一思想与老子的祸福相依的思想同出一辙。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掌握了事物所具有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的原理,成功的时候不张狂,失意的时候不沮丧,所谓得意淡然,

    《学习方法报》语文高考版 2023年14期2023-04-29

  • 经典素材积累与用典借鉴
    。经典素材2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庄子·秋水》素材解读详察事物的盈虚,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得到了也不欢喜,失去了也不忧伤,是因为知道得到与失去是不会永恒的。事物的对立面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就像我们看到月亮在一个月内出现的月缺与月满一样,所以庄子说“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这一思想与老子的祸福相依的思想同出一辙。古今中外许多成大事者,他们掌握了事物所具有的相对性和可转化性的原理,成功的时候不张狂,失意的时候不沮丧,所谓得意淡然,

    《学习方法报》写作·高一 2023年18期2023-04-29

  • 二十四桥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二十四桥,不过是漫长历史中的渺小一粟,她无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更不可能去左右历史的进程,她的消逝是偶然和必然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只需去欣赏她曾经有过的美,可以赞叹,可以欣羡,可以惋惜,可以扼腕,但是不必对她的离去失望和遗憾,如果用不变的态度去看待她,她便长久地与我们同在。从另一个角度讲,二十四桥已然不是一个有形的存在。当我们面前缺失具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6期2023-02-28

  •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盈虚》汉译研究 ——以李默默、梁玥、六花、林非译本为例
    发,以短篇小说《盈虚》[4]为原文本,以2020—2022 年内出版的李默默[5]、梁玥[6]、六花[7]、林非[8]等4 个中译本为研究对象,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 原则的指导之下,采用多译本比较研究的方式,考察各译本的适应性选择过程及其在各维度下 “整合适应选择度” 的高低。1 生态翻译学概述在 “翻译适应选择论” 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生态翻译学是由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中国本土翻译理论[9],是一个以新生态主义为理论主导,以生态翻译的喻指和实指为研究取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31期2023-02-18

  • 让人着迷的解释
    球代表氢,二者的盈虚消长便也算物华天宝了。我满心感激,上天何其厚爱我,那个曾要求我把整个世界解释给他听的小男孩,现在居然用他化学方面的专业知識向我解释我所不了解的另一个世界。如果有一天,我因生命衰竭而向上苍祈求一两年额外加添的岁月,其目的无非是让我再看一看这可惊可叹的山川和人世。能多看它们一眼,便能多用悲壮的、虽注定失败却仍不肯放弃的努力再解释它们一次,也会欣喜地看到人如何用智慧、用言辞、用弦管、用丹青、用静穆、用爱对这世界做圆融的解释。是的,物理学家可以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24期2023-01-09

  • 论《周易》“盈虚”思想对《红楼梦》的影响*
    家族兴衰的命运与盈虚消长的哲理紧密联系,深化了《红楼梦》的哲学意味。“盈虚”思想不仅显性地呈现在《红楼梦》的诗词、人物对话之中,而且隐性地蕴含在小说情节、程高本百廿回的整体结构之中。程高本后四十回写贾府败落之后又有复兴之望,恰与《周易》盈虚循环之理相契合。这一哲学渊源,亦有助于说明在当时的思想文化背景层面,程高本结局具备较强的合理性。一、“盈虚”思想溯源《红楼梦》是一部以贾府为中心,写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盛衰的家族小说,家族盛衰既构成了小说的基本环境,也

    红楼梦学刊 2022年2期2022-11-04

  • 人生控股51%
    峰,转而悟出万物盈虚之理,发现了圆满的害处,将书斋取名“求阙斋”,有意自损,化解了官场的险恶。历代很多与他功业相似的人,因追求圆满,反而极度亏损。盈虚之理,何等精微啊!51%,极拙,极淡,却有着“大成若缺”的智慧、“真水无香”的境界。文本解读:王文炎“善戰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是下棋的第一要诀。“善弈者通盘无妙手”,对胜利的贪欲,往往让人离最终的胜利越来越远。所谓的“妙手”,虽然看起来很酷,赢得很漂亮,但给对方致命一击的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4期2022-03-16

  • 物我皆无尽 人生自释怀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为“客”愁而答,直指“客”愁根源《赤壁赋》采用的是赋体文常用的主客问答的结构形式,文章在主客二人的一问一答中推进。前人曾借《苏轼集·补遗》中的“今日李委秀才来相别,因以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断定,《赤壁赋》中的“客”是李委秀才;由于演奏的乐器不同,文中是吹洞箫,李委吹笛子,这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1年7期2021-07-01

  • 《滕王阁序》:盛唐之音的前奏
    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天高地迥、宇宙无穷,正是王勃对宇宙时空、天地自然的认知。正如张若虚说:“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江花月夜》)正如后来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时间无限;“念天地之悠悠”—空间无限。正如再后来之李白所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对天地无限、时空无尽的认知与敬畏,可追溯到孔子的“逝者如斯”之叹,是早已沉淀

    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 2020年1期2020-12-12

  • 庄子后学对道理解的分歧
    》后面又说:“谓盈虚衰杀,彼为盈虚盈虚,彼为衰杀非衰杀,彼为本末非本末,彼为积散非积散也。”这里,道更像是存在于物中的原理,成为引起物“盈虚衰杀”的原因。引起物“盈虚衰杀”的原因与物之间是怎样发生关系的,庄子后学又发生了分歧,这在《则阳》中有明确记载:“季真之莫为,接子之或使,二家之议,孰正于其情,孰徧于其理?”[6]少知、大公调都是寓言式的人物,季真、接子也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但其中记载的内容确是真实的,庄子后学对于道与物之关系,产生了“或使”和“莫

    西部论丛 2020年13期2020-12-09

  • 天人合一与悟道契机
    无分际的道中。以盈虚衰杀来说, 道使物有盈虚, 而自身没有盈虚; 道使物有衰杀, 而自身没有衰杀;道使物有始终,而自身没有始终;道使物有聚散,而自身没有聚散。”这一段话的重点在于指出: 万物一直处于“ 盈虚、衰杀、始终、聚散” 的过程中, 亦即一直在变化生灭之中;但是,道却不受任何影响。这正是《老子》二十五章所说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这也点出了“无所不在”与“无所不是” 的重大差异。如果“ 道无所不是”,则道必须随着万物的变化而一起变化。但是,说“

    视野 2020年22期2020-11-23

  • 人生如月
    短暂的,更多的是盈虚的变幻,只不过人生更加莫测罢了,不如月有规律可循。不仅人生如此,人身体的变化也如月亮的盈虚。人刚一出生,便如弦月,在广阔的天幕中只是一道微微亮的圆弧,继而像月亮一样慢慢地长大,直至完满,完满时即人到中年。月盈则亏,慢慢地,人的身体也如月亮一样渐渐地缺失衰落,直至回归到初生时的羸弱微无。其实,人生的吃喝用度、生老病死、工作事业等等也莫不如是。天空中的月,不正是人生种种的生动写照吗?如是看来,人生如月,月如人生,唯愿我辈能参透其中的奥妙,放

    家庭百事通·健康一点通 2020年9期2020-10-09

  • 说“消息”
    ,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这一用法在其由词组演变为词之后就逐渐消失了。东汉后期,“消息”产生了“音信”义。如汉末女诗人蔡琰《悲愤诗》:“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这种用法在古代很常见。古代没有电话、手机等通讯工具,人与人之间互通消息几乎全凭书信来往,所以如果很长时间没有接到亲友的来信便说“无消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汉语词汇发展的剧烈变动期,“消息”一词在这一时期大约产生了十余种新词义。如“变化”“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25期2020-08-04

  • 美好的事物里蕴藏着希望
    无怨的青春》天有盈虚,人有屯危,不自慎不能济也。故养性必知足自慎。——孙思邈人生最美好的,就是在你停止生存时,也还能以你所创造的一切为人们服务。——奥斯特洛夫斯基今天做不成的,明天也不会做好。一天也不能虚度,要下决心把可能的事情,一把抓住而紧紧抱住,有决心就不会任其逃去,而且必然要貫彻实行。——《浮士德》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富兰克林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每天一张正能量》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阿尔贝·加缪人

    求学·文科版 2020年9期2020-07-18

  • 人生如月
    短暂的,更多的是盈虚的变幻,只不过人生更加莫测罢了,不如月有规律可循。人一生身体的变化也如月亮的盈虚。人刚一出生,便如弦月,在广阔的天幕中,只是一道微微亮的圆弧;继而像月亮一样慢慢地长大,直至完满,完满时却也人到中年,月盈则亏,慢慢地人的身体也如月亮一样渐渐地缺失衰落,直至于回归到初生时的羸弱微无。其实,人生的吃喝用度、生老病死、工作事业等等也莫不如是。天空中的月,不正是人生种种的生动写照吗?如是看来,人生如月,月如人生,唯愿我辈能参透其中奥妙,放下不必要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0年3期2020-03-18

  • 人生如月
    短暂的,更多的是盈虚的变幻,只不过人生更加莫测罢了,不如月有规律可循。人一生身体的变化也如月亮的盈虚。人刚一出生,便如弦月,在广阔的天幕中,只是一道微微亮的圆弧;继而像月亮一样慢慢地长大,直至完满,完满时却也人到中年,月盈则亏,慢慢地人的身体也如月亮一样渐渐地缺失衰落,直至于回归到初生时的羸弱微无。其实,人生的吃喝用度、生老病死、工作事业等等也莫不如是。天空中的月,不正是人生种种的生动写照吗?如是看来,人生如月,月如人生,唯愿我辈能参透其中奥妙,放下不必要

    思维与智慧 2020年5期2020-03-18

  • 明心赋
    ,荣昌岂必欣。悟盈虚之互变,观宇宙之回轮。智每萌于静虑,功常拓于新民。乃知问道修身,其当慎独;怀才济世,本自求真。是非辨则迷觉,善恶分则慧生。识寸阴之如璧,兴刹念以惟诚。但孜孜于德业,毋汲汲于利名。于是骋睿思以勤学,谋卓见于笃行。妄息则矜平躁释,心澄则月白风清。至乎天人和合,物我圆融。穷则全其理于己身,明心见性;达则施其道于天下,养正执中。【注释】【1】慎独:慎其闲居之所为,不欺暗室。《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2】寸阴之如璧

    对联 2019年7期2019-11-13

  • 天才的凡心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密州出猎,他一时兴起,“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或许,这便是苏轼。可亦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动情的,也是苏轼。在才华与光辉背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性情平和的苏东坡。在读此书之前,如若问到对于苏东坡的认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眼中的东坡居士是个天才,是个不识人间烟火、远离尘土凡世的天才。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却不是这样写他的。在离别之

    剑南文学 2019年2期2019-11-13

  • 随笔诗二首
    一曲笙歌付笑谈。盈虚常态,安定是圆满;此去经年,快马挥鞭,应是万水千山踏遍;浩瀚九州史无前,巨龙东方现!心潮日暮苍山,看人群熙来攘往;泼墨提笔,任思潮喷涌激荡。冉冉炉香,茶盏清凉;帘外喧嚣,帘内丝竹响。宣纸映月光,心事泛过往。儿时梦中,惊现渡影飞鸿;烟雨迷蒙,转眼几载春秋。天机玄妙,进退几番跌宕;胜败无常,不变当初信仰。前路茫茫,一时难寻方向;跌倒停滞,恰无处感伤。暗夜莹光,胸中浪潮;欣喜惆怅,化梦一场。风雨前程,稍逊当年豪放;古木书房,犹盼知音造访。辗转

    神州·中旬刊 2018年11期2018-11-20

  • A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First Visit of the Red Cliff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lation Aesthetics
    斯,而未嘗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Translation: Water flows away but is never lost; the moon waxes and wanes, but neither increases or diminished.The calm water suggests the author keeps inner-peace; the flowing water stands for the authors sig

    校园英语·中旬 2018年4期2018-06-12

  • “息”字原有“增长”义
    生长”,常常与“盈虚”“阴阳”等词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相互间具有反义的词。“息”本义是指呼吸时进出的气,既然是进出,就有增有减,这一点,我们从会意兼形声的“息”字本身也能看得出来。“息”字上面是个自己的“白”,下面是个“心”。我们知道,在古代,“白”就是鼻子的“鼻”,古人以为人们呼吸的气是从“心”上产生的,这就是“息”字的来源。《论语·乡党》有言:“屏气似不息者。”这里的“息”既是“呼”,也是“吸”。也就是说,通过鼻子从“心”上产生的气有增有减,有灭有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8年3期2018-05-30

  • 不可低估苏轼的智慧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辨正:这种注释传达的是零度信息,难道苏子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原来,“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采用比喻修辞,其本体和喻体应该不同类,教材编辑却将其混为一谈。那么,两个本体分别指什么呢?“逝者”应指“流逝的光阴”,这从典故的来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可知。“盈虚者”应指“人事的盛衰”,“兴尽悲来,识盈虚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8年2期2018-03-12

  • 不可低估苏轼的智慧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辨正:这种注释传达的是零度信息,难道苏子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原来,“逝者如斯”“盈虚者如彼”采用比喻修辞,其本体和喻体应该不同类,教材编辑却将其混为一谈。那么,两个本体分别指什么呢?“逝者”应指“流逝的光阴”,这从典故的来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可知。 “盈虚者”应指“人事的盛衰”,“兴尽悲来,识盈虚

    中学语文 2018年6期2018-02-11

  • 五运六气:中医学的源头
    天地阴阳动态变化盈虚损益的描述。但近年来一些人误以为七损八益就是房中术的专用术语了。”顾植山说,“知七损八益”就是要把握天地阴阳动态节律中的盈虚损益关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七损八益”意思相通,“春夏养阳”是说春天和夏天要让阳气更好地发挥升发的功能,也就是要“八益”;“秋冬养阴”则是要顺从秋天、冬天自然降、藏的规律,帮助阳气收藏,也就是要“七损”。而不是如有些人说的春、夏天多吃温热补阳的东西,秋、冬天多吃寒凉滋阴的食物。人的生理功能由所处的自然环境决

    中医健康养生 2018年1期2018-01-30

  • 香积诗草(组诗)
    高低,而是山不是盈虚,而是月不是古今,而是寺不是贫富,而是业你所看到的未必真实也许她是为表法而来不是道德,而是知不是灾难,而是恶不是技艺,而是心不是爱情,而是悲你所看到的是事实黄色胶鞋,卷起裤腿一顶草帽与衰颜她是在向我们乞讨吗合掌的瞬间向着天在香积寺山门前蹲吃面皮自谑这个少年,有些调皮端个大碗,筷子挑起可知背后净土否——“老板再来一份”喝佛打祖,原是家门天上地下,一团春风可知回身跪拜否——“彦明老四赶快拍”算了禅净本一心只是花开各半边枯荷乃生命之结束?美啊

    延河·绿色文学 2017年11期2018-01-15

  • 喷珠泉记
    南隅漏汋泉,昼夜盈虚,不爽其度,诚天之中气所出,复委之颓垣败壁下,芜草蒙茸,人莫之顾,徒为山灵所笑。今兹泉喷珠错落,亹亹不休,此涌珠玑也,竟同弃于榛莽,将天地独钟之秀,复泯没而无闻,今胜惜哉。嗟乎!人之不遇,数之使然。斯二泉也,亦有气运之厄,同於人之不遇乎?余闻东鲁之泉有三,而夫子间出,为万世儒宗,意者天厌苗蛮,将启文物,而先呈此灵异之休欤!是泉不遇於今者,安知不为徵于后也!因更其名曰喷珠,并列诸从事於碑阴,纪其事以志化成云。

    乡村地理 2017年3期2018-01-11

  • 香积诗草(组诗)
    高低,而是山不是盈虚,而是月不是古今,而是寺不是贫富,而是业你所看到的未必真实也许她是为表法而来不是道德,而是知不是灾难,而是恶不是技艺,而是心不是爱情,而是悲你所看到的是事实黄色胶鞋,卷起裤腿一顶草帽与衰颜她是在向我们乞讨吗合掌的瞬间向着天在香积寺山门前蹲吃面皮自谑这个少年,有些调皮端个大碗,筷子挑起可知背后净土否——“老板再来一份”喝佛打祖,原是家门天上地下,一团春风可知回身跪拜否——“彦明老四赶快拍”算了禅净本一心只是花开各半边枯荷乃生命之结束?美啊

    延河(下半月) 2017年11期2017-11-14

  • 喷珠泉记
    南隅漏汋泉,昼夜盈虚,不爽其度,诚天之中气所出,复委之颓垣败壁下,芜草蒙茸,人莫之顾,徒为山灵所笑。今兹泉喷珠错落,亹亹不休,此涌珠玑也,竟同弃于榛莽,将天地独钟之秀,复泯没而无闻,今胜惜哉。嗟乎!人之不遇,数之使然。斯二泉也,亦有气运之厄,同於人之不遇乎?余闻东鲁之泉有三,而夫子间出,为万世儒宗,意者天厌苗蛮,将启文物,而先呈此灵异之休欤!是泉不遇於今者,安知不为徵于后也!因更其名曰喷珠,并列诸从事於碑阴,纪其事以志化成云。(责任编辑/孙晋楠)

    乡村地理 2017年2期2017-11-01

  • 人间夜色还如许
    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的怅然?从时间的维度来说,过去的故事造就今天的滋味,从空间来看,“蝴蝶效应”的故事时时上演。今年是莎士比亚、汤显祖、塞万提斯逝世400年,他们的作品延续几百年依旧有动人的力量。文化的魅力有时候在于跨越时空,打动不同的人。通过文字,感知那些描写人生的故事,看到曾经,会不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又或是当下的总总呢?对于过去的债,或许要在今天来还,也或许要等到明天。关于曾经的观悟,至少传达出今天的情绪。德之休明,虽小,重也。或许,是会陷在历

    贵阳文史 2016年5期2016-11-21

  • 杂谈随感
    盈虚之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分合死生,命有否泰变化,年有四季更替。只要你细细观察,便会发现,他们看似无常,却是有常;看似残破,却是完满;看似动荡,实则凝止。它们千年万年总脱不开盈与虚、死与生、否与泰、寒与暖、消与长、日与夜,合与分、得意与失意、繁荣与凋零的更换。所以,熬尽长夜,便能见到黎明;饱受痛苦,便能拥有快乐;耐过残冬,便无需蛰伏;落尽寒梅,便能企盼新春。正因为虚之后有盈,所以便充满希望;正因为盈之后有虚,所以便知道满足;正因为此虚而彼盈,所以宇宙能

    党建文汇·下 2016年4期2016-05-14

  •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
    ”,了解“ 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只有明时,人们才能做到依时而行,才能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动静不失其时”,一切依赖时机而定,才能“应乎天而时行”,做到“变通”“趋时”,“损益盈虚,与时偕行”。作为中国哲学的精华,时变体现在历代人们的思想中。例如《老子》提倡“动善时”,《国语》赞扬“圣人随时以行,是谓守时”, 《左传》倡导“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庄子》明确说“与时俱化”,《史记》也记载“圣人不朽,时变是守”“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由于这一思想的影响,体

    山东画报 2015年21期2015-04-29

  • 曾国藩的低调哲学
    就要慎重。弟领悟盈虚消长的道理一直很有心得,这件事也应该三思而后行,这是极重要的嘱咐。”在古代,有些官员为了引起皇帝的重视,就经常给皇帝上奏折,以此来表现自己。但曾国藩从来不这样做,不但自己不这样做,还在信中叮嘱弟弟也不要这样做:“金陵的战况,弟自己上奏也可以,但是弟要以不常常奏事为妥当。你我二人正处在鼎盛的时期,弟在这些地方要退一步想想。”【素材点拨】曾国藩之所以在身居高位时依然低调、不张扬,是因为他懂得“树大易招风、官大易招祸”的道理。人如果太得意了,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4年41期2014-11-03

  • 曾国藩的低调哲学
    就要慎重。弟领悟盈虚消长的道理一直很有心得,这件事也应该三思而后行,这是极重要的嘱咐。”在古代,有些官员为了引起皇帝的重视,就经常给皇帝上奏折,以此来表现自己。但曾国藩从来不这样做,不但自己不这样做,还在信中叮嘱弟弟也不要这样做:“金陵的战况,弟自己上奏也可以,但是弟要以不常常奏事为妥当。你我二人正处在鼎盛的时期,弟在这些地方要退一步想想。”(摘自《曾国藩的低调哲学》,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素材点拨】曾国藩之所以在身居高位时依然低调、不张扬,是因为他懂得“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14年2期2014-02-26

  • 让我许个愿
    尝往;母爱似月,盈虚如彼而未曾消。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我想,我与母亲定是前世的有缘人,奈何桥上一次次不舍的回眸,才造就了今生今世的母女情缘。我爱母亲,但这相对于母亲对于我的爱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即使倾我一生,也无法偿还。水冰凉的触感使我的思绪一点点回到现实,我想既然今生无法偿还,那么让我许个愿,假如真的有来世,我愿成为母亲的母亲,倾尽我一生的关爱,同今生她爱我般爱她。‖吉林省长岭县巨宝山镇一中endprint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1期2014-01-13

  • 钱塘江畔
    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当年登上滕王阁的王勃已经有过感慨;“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也难以回答这个问题……又一阵风吹过,雷峰塔上的灯光已渐渐黯淡,《断桥》的音乐已不再响起,只有堤坎下的钱塘江水还在静静地流淌……冯枫心语告别光热力声电,告别分子和原子,来到文学的世界里,这里有“春风又绿江南岸”的良辰,这里有“月照花林皆似霰”的美景,这里有“细柳新蒲为谁绿”的哀伤,这里有“海水梦悠悠”的思念……走进文学,走进美丽的世界。安徽省东至县第二中学503班

    青少年日记 2009年12期2010-01-20

  • 顺其自然 安康寿长
    识宇宙之无穷,知盈虚之有数。《元气论》说:“嗜欲之性无穷也,以有极之生命,逐无极之欲,亦自毙之甚也。”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注意克制自己,做到“欲不可纵,老不可满,乐不可极”。顺其自然,还要特别注意每个人的差异。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具体对待。人体的情况各有不同,差异性很大。这就是说,对别人很有成效的做法,你拿来却未必行得通。如果你不加分析地照着做,不但没有成效,还很有可能步入养生的误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认清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有自我特色的养生之道

    祝您健康 2002年11期2002-04-29

  • 说“已然则尝然”
    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盈虚如月,逝者如水,犹昔人而非昔人,变化不居,一去不返,“可无也”。然而水未尝往,月莫消长,非昔人而犹昔人,已然则尝然,有之而不可去。这里有两种存在,永恒的或整体的存在和一时的或个别的存在。一时的存在带有时间的具体规定性、不可逆性,它是一去不复返的;与永恒的存在相形,它只是一刹那而已。但一时的存在是永恒的存在的一个环节,永恒的存在由一时的存在组成,故一时的存在又与时间的延续性和无限性联系在一起。我们承认永恒的存在

    读书 1987年9期1987-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