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

  • 我国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组态路径研究
    00010非故意伤害是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1]。《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2020)》显示[2],非故意伤害占儿童伤害的绝大部分。儿童非故意伤害又称儿童意外伤害,是指由预料不到或未引起重视的因素,而对儿童身体所造成的损伤或死亡[3]。儿童非故意伤害的发生会对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造成不良后果[4],因此2021年和2022年国务院出台《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和《国家残疾预防行动计划(2021-2025年)》均提到减少儿童非故意伤害发生的目

    医学与社会 2023年9期2023-09-21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区分标准体系的构建
    ,司法实践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分采取判断关键要素并整体认定的方法,平面的、不区分体系位置的判断方法具有笼统概括的提示意义,没有准确区分的工具意义。应当明确各个判断要素的体系位置,建立从客观到主观、从认定到推定、从核心到边缘的区分标准体系。对基于民间纠纷发生的案件,适用“动辄行凶、不计后果、以后果论”的推定应当慎重,对难以区分的案件应着重考察“行为人是否刻意选择”以准确认定主观方面,做出妥当结论。关键词: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 故意杀人罪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3年4期2023-05-15

  • 惠州潼湖地区儿童非故意伤害认知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6039)非故意伤害属于无目的和无意识的伤害,是指在各种意外事故中导致人体受到的伤害,如车祸、溺水、烧伤、烫伤、中毒、高空坠落等[1]。儿童因年龄小、认知能力不足,在非故意伤害中的占绝大一部分[2]。近年来,有报道称非故意伤害是全球导致儿童伤、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3-4]。而相关经验表明,关于儿童非故意伤害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5]。在我国,尤其是欠发达的地区,对儿童非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14期2022-07-21

  • 发作性狂饮酒与故意伤害发生率的关系:一项基于急诊室非致命性外伤的研究*
    的饮酒模式与故意伤害事件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国内较少有相关研究报告。因此,基于中国汉族人群的急诊室研究,可以探究发作性狂饮酒的饮酒模式与急诊室非致命外伤中故意伤害的关系,构建故意伤害发生率的危险因素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行政部门制定酒精消费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减少酒精使用以及饮酒所致危害,促进社会稳定。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根据NIAAA的要求,在2016年6~10月,从天津市大型三甲综合医院急诊室招募因为非致命性外伤(指患者来诊时外

    精神医学杂志 2022年4期2022-03-20

  • 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外的行为,又同时符合刑法第17条第3款追诉条件的,应当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在结果加重犯、转化犯、数罪并罚等情形中,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同时符合刑法第17条第3款追诉条件的,行为人也应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关键词: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 刑事责任 追诉条件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尤其是严重暴力犯罪低龄化趋势愈加明显,社会各界对于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

    中国检察官·司法务实 2021年5期2021-11-29

  • 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的界限
    想防卫。二、故意伤害的相关司法概念解析故意伤害,是一种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这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中非常多见的一种犯罪行为。故意伤害有很多不同的形式,除了日常的持械伤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表现形式。比如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通过放火、决水、投毒、爆炸等危险方法致人产生人身安全,属于故意伤害。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强奸妇女,也属于故意伤害。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规定,非法拘禁或是以其他方式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也可以归入故意伤害的范

    法制博览 2021年9期2021-11-26

  • 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的边界
    但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之间的边界始终处于相对模棱两可的状态中,这也使得司法机关在进行量刑时,极有可能会因为超越了边界而将正当防卫定性为故意伤害。一、案例分析:将典型的正当防卫认定为相互斗殴,继而认定为故意伤害罪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真实案例,两个人因为意见不合或者个人恩怨进而从斗嘴演变为打斗,其中较为强势的一方可能先动手,对另一方实施暴力侵害。另一方在难以承受暴力威胁的情况下,奋起反击将施暴者打伤。对于这类案件,可能有的人会认为率先施暴的一方并不占理

    法制博览 2020年30期2020-11-30

  • 由案例引发对正当防卫认定的探讨
    正当防卫 故意伤害 分歧意见作者简介:庞礴,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一部主任,研究方向:刑事侦查学、刑法学。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11.102一、基本案情2017年3月9日下午6时许,甲、乙、丙、丁、戊五人一起聚餐喝酒,酒足饭饱后,大家提议到酒吧继续喝酒。当日晚11时40分许,甲、乙、丙、丁、戊五人在酒吧喝醉酒后一起乘车回家,在车上时甲与乙因酒后相互逞强发生争吵,

    法制与社会 2020年32期2020-11-20

  • 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的定性思路
    ;致人死亡;故意伤害;结果加重犯中图分类号:D9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7 — 0104 — 03一、案情被告人徐某与被害人吴某系亲戚、朋友,不存在矛盾或积怨。2015 年6 月12 日凌晨1 时,徐某与吴某等人一起到潮州市庵埠镇“V 吧”KTV 喝酒。其间,吴某醉酒后无故拿酒泼徐某,徐某遂走到“V 吧”外。凌晨2 时许,吴某等人酒后离开“V 吧”走到停车场时,因吴某挑衅,吴某与徐某发生口角并互相推搡、踢打

    理论观察 2020年7期2020-09-14

  • 李某故意伤害刑事审判监督案
    关键词 故意伤害 正当防卫 防卫意识作者简介:厉钰航,金华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266一、案情简介2018年7月27日20时许,被告人李某驾驶浙CV11Z0车辆从温州前往宁波,途经磐安县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8期2020-07-14

  • 轻微暴力致特殊体质被害人死亡的行为定性
    因果关系,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论处。关键词:轻微暴力 特殊体质 故意伤害 死亡【裁判文书摘录】(一)基本案情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區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王某某与被害人李某某均为苏州市吴中区嘉宝花园的住户。被告人王某某与该小区物业签订了租赁协议,承租了该小区地下车位用于停放车辆。截至案发,租金已支付,租期未到。2017年11月1日晚7时许,被告人王某某的妻子徐某某开车回家,发现被害人李某某的轿车停放在被告人王某某承租的车位上,遂联系小区保安移车。保安去被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20年2期2020-04-02

  • 浅谈故意伤害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
    1127一、故意伤害罪的概念及构成要件如何理解故意伤害罪,通常指行为人在违反法律的情况下故意的对他人的人身健康造成伤害。对于本罪的犯罪客体指的就是非法对他人的人身健康造成伤害。而对损害他人的身体健康,指的就是伤害他人的身体器官与身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功能,但是这里伤害指的是伤害他人,如果是自己对自己的伤害则不会构成故意伤害罪。从故意伤罪的客观角度来看,故意伤害罪的本质就是在未经国家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对他人的人身健康造成伤害。对这一行为可以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

    法制博览 2019年25期2019-12-13

  • 浅谈特殊型故意伤害案中的证据审查要点
    吴锐关键词故意伤害 证据审查 鉴定标准笔者办理了一起故意伤害案,案情如下:2017年8月10日13时许,犯罪嫌疑人王某在A市H区一小区物业会计室因工作问题与被害人李某发生争执,后王某用玻璃杯将李某头部砸伤。经天津市医科大学总医院司法医学鉴定中心鉴定,李某因外伤致左眼矫正视力减退至0.5以下,鉴定为轻伤二级。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是否构成轻伤以上伤情是司法机关追究涉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主要依据,如果被害人的伤情因为其既往伤被鉴定为轻微伤,犯罪嫌疑人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9期2019-12-10

  • “随意殴打他人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关系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存在交叉,都是对他人人身进行打击。两罪最大区别在于保护法益是不同的,前罪保护的法益是和社会秩序相关联一般非特定人的人身安全,故意伤害罪保护的是公民的人身权。两罪存在肯定的区别,但是不存在绝对明确的界限,属于有限补充关系。【关键词】 殴打型寻衅滋事 故意伤害 有限补充关系一、问题的提出(一)案件事实及其裁判结果2010年6月,被害人方某在街上被两名男子用钢管袭击,导致方某多处软组织挫伤,经鉴定为轻微伤。同年8月,被害人在住所附近被人用羊

    大经贸 2019年10期2019-12-09

  • 故意伤害案件调研分析
    李清摘 要:故意伤害是一种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暴力性犯罪行为,它不仅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也构成了相当大的威胁。文章对2018年安徽D县检察院受理的故意伤害案进行调研分析,在总结故意伤害案特点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减少故意伤害案件的发生,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键词:故意伤害;特点;成因;对策一、故意伤害案件的特点(1)犯罪动机多样。从案件起因分析,2018年受理的70件故意伤害案中,因邻里琐事、宅基地纠纷导致

    求知导刊 2019年22期2019-11-14

  • 浅析多人故意伤害与聚众斗殴的区别
    实践中,多人故意伤害和聚众斗殴在客观形式上具有一些相类似的地方,在认定犯罪时不易区分。同时,在刑事实务中遇到多人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如何定性容易产生争议和混淆。关键词 聚众斗殴 故意伤害 犯罪构成作者简介:赵媛,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检察官。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法制与社会 2019年28期2019-10-18

  • 浅析正当防卫
    香桔关键词:故意伤害;相互斗殴;正当防卫;防卫过当1.王浪案案情简介能够证明此案事实的最有力的证据系案发现场泾阳县炫色酒吧内无声监控视频,根据该视频并结合其他证据可证明,2017年12月10日晚,被告人王浪与朋友苗林在泾阳县炫色酒吧喝酒,20:32分,已喝过酒的李雷与其两个朋友唐平安、唐平军来到酒吧,服务员引导被害人等三人经过王浪所在的桌子时,李雷认为王浪用眼睛瞪他,遂上前质问,从旁边的桌子上拿起一个烟灰缸丢在王浪胸前,王浪遂从桌子上抓起一个啤酒瓶,起身欲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期2019-10-14

  • 故意伤害案件中刑事和解的适用问题
    陈赛摘要:故意伤害案件,尤其是轻伤害案具有高发性,占法院受理刑事案件较大比例,这浪费了司法资源。该类案件引入刑事和解制度是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但具体适用中仍存在法律规定不具体、被害人保护不足、“漫天要价”“以钱买刑”及新的司法腐败等问题,对以上问题可通过提高可操作性、加强被害人保护、完善赔偿标准、把握从宽幅度、完善监督机制及完善对被害人帮教等方法予以解决。关键词:刑事和解;故意伤害;问题;建议刑事和解是一种以协商合作形式恢复原有秩序的案件解决方式,它是指在

    世界家苑 2019年5期2019-06-24

  • 浅析校园暴力问题及其法律规制
    :校园暴力;故意伤害;法制教育中图分类号:D922.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2-0140-02一、校园暴力案件现状及其影响在每个国家,每天都有许多“看得见的”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实际上,校园暴力不是近些年才产生的,其由来已久。现阶段媒体产业的发达导致校园暴力案件更容易暴露在人们的视野中,许多案件甚至只是因为施害者想要“炫耀”一番自己属于“社会人”而将欺凌视频发在自己的微信、QQ空间等地方而曝光的。校园暴力案件层出不穷,前

    法制博览 2019年1期2019-05-13

  • 浅议当前引发故意伤害案件增多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事纠纷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是最重要的故意伤害案件。这些案件大多发生在熟人社会。大多数犯罪嫌疑人与受害人有一定的关系;受害人的行为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被告的犯罪。犯罪前没有动机和预谋,因为事故造成的突然愤怒伤害他人占据多数;犯罪对象通常只针对冲突的另一方,案件对社会保障和人民安全感的影响一般不大。关键词:故意伤害;解决对策;特点一、民间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犯罪的主要特点(1)犯罪主体集中,教育程度低。在这种情况下,嫌疑人大多是农民,教育水平普遍较低。(2)刑事激励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9年1期2019-03-25

  • 多人参与的故意伤害案件责任认定
    多人参与的故意伤害案件是司法实践中十分常见的案件,而这类案件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具有多样化、复杂化的特点。我国刑法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非常简单,司法机关在处理多人参与的故意伤害案件时,由于对“法律适用”理解的不同,对相似情况下参与者的定罪和量刑存在差异,本文旨在对多人参与的故意伤害案件类型进行梳理,探讨在不同类型的案件中各参与者应当承担的刑事责任。关键词 故意伤害 共同伤害 责任认定作者简介:袁庆丽,天津市河东区人民检察院公诉部检察官助理。中图分类号:D92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5期2018-12-27

  • 家长管教不力少年犯数罪被判刑
    雇佣伙同他人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一人轻伤。[问题]此案中,李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评析]本案中,李某无视国家法律,在聚众斗殴和故意伤害共同犯罪中起了主要作用,是主犯;在寻衅滋事共同犯罪中起了次要作用,是从犯。鉴于李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故法院以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决定合并执行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18年11期2018-11-21

  • 校园故意伤害犯罪探究
    近年来,校园故意伤害犯罪案件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容易形成舆论热点,影响社会稳定。资料研究表明,中学阶段是校园故意伤害犯罪的高发期,本文站在高中生的角度,侧重于中学校园,从校园故意伤害犯罪概述、现状、原因等方面进行论述,探讨校园故意伤害犯罪的防治对策。关键词 校园 故意伤害 犯罪作者简介:朱梓皓,山东省郯城第一中学。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36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0期2018-11-16

  • 谈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案件的司法认定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客观表现非常相似,使得二者的区分成为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也导致不同司法机关办案认定标准不统一。本文以一个具体案例为切入点,通过案件的起因和行为的客观表现方面对比来区分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同时,对故意伤害案中意思联络不明显的共同犯罪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关键词 寻衅滋事 故意伤害 随意殴打 共同犯罪作者简介:于瑞德,天津市宝坻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检察官助理。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

    法制与社会 2018年30期2018-11-16

  • 应以什么标准来认定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讨。关键词:故意伤害;客观方面;因果关系一、基本案情2017年4月,犯罪嫌疑人倪某某为一业主安装彩钢瓦时,与不满其施工致自家房檐口损坏的楼下业主蒲某某发生言语争执,蒲某某为阻止倪某某施工先击打其耳根部一拳,倪某某挥拳击打在蒲某某左腮部,致对方倒地后脑部受伤。经鉴定,蒲某某脑挫裂伤、伴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颅内出血、伴脑受压症状和体征,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二、分歧意见对该案中倪某某行为的定性有两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倪某某挥拳击打在蒲某某腮部,致其倒地。鉴定

    山东青年 2018年9期2018-11-13

  • 特殊体质被害人故意伤害类案件刑事责任认定
    在特殊体质的故意伤害类案件中,应当结合个案中行为人的打击力度及部位、行为时的客观环境变化、行为人主观认知及意志、是否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等因素综合判断特殊体质被害人的死亡是否能够归责于行为人。其中对于行为人已实施了伤害行为,且对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存在过失的应当认定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若不具备上述任一条件的,则视案件具体情况认定为过失犯罪或者无罪。关键词 故意伤害 案例 刑事责任作者简介:沈怿昕,华东政法大学。中图分类号:D924 文献标识码:A DO

    法制与社会 2018年12期2018-09-19

  • 寻衅滋事、故意伤害交叉案件简析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在司法实践中常有交叉,相关案例分析与理论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将联系所统计的成都市高新区近三年的案件,对两罪在司法实践中主要的交叉之处以及区别进行探讨,从而具体寻衅滋事罪的认定问题。关键词:寻衅滋事;故意伤害;公共秩序;随意一、问题概述2017年8月,笔者统计了2014年8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成都市高新区人民检察院已办结的涉嫌寻衅滋事案,不含法定及酌定不起诉情形的案件共37个。其中罪名定性问题有争议有10个,9个是与故意伤害罪相关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4期2018-09-01

  • 论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适用
    罪与虐待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罪和强奸罪等相关罪名之间竞合关系的厘清,也是本罪法律适用的关键。【关键词】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 故意伤害 弱势群体引言2017年底,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经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极大关注,同情、愤怒等情绪所裹挟起的汹汹民意,使得早在2013年“温岭虐童案”时便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虐童”问题再一次被无情地推人了人们的视野。尊老恤幼,不恃强凌弱,一直是中华民族所践行和倡导的传统美德,对弱势群体给予一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8年3期2018-07-31

  • 故意伤害案件信访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上升,特别是故意伤害案件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受害人对处理结果不满而信访不断。关键词:故意伤害;非法上访;恶意缠访;原因;对策一、故意伤害案件信访的现状及非法信访的危害(一)现状在案例评析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遇到办理故意伤害案件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信访、上访的情况,仅以某县为例,在2015年一年内对公安工作不满信访的有126起。反映的问题90%以上集中在民警执法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在执法方面,主要表现为不作为、乱作为、执法不公、违规办案、办案拖拉、推诿扯皮、不依

    魅力中国 2018年5期2018-07-30

  • 故意伤害类案件的取证与处理
    要缘由。其中故意伤害类案件在刑事案件中一直占有较大的比例,在办理此类案件中的困难对应对策略。关键词:故意伤害;取证;刑事案件故意伤害类案件在刑事案件中一直占有較大的比例,笔者所在单位,在2014-2016年,共办理故意伤害案件222件301人,占我院案件受理总数的7.2%,其中受理未成年人案件12件14人,占故意伤害案件比例的5.4%。在当代社会里,除了网络,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接触依然是发生犯罪案件的重要缘由。结合所办理的案件,笔者浅析在办理此类案件中的困难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8年2期2018-03-29

  • 故意伤害致死构成要件浅析
    +李晓君摘要故意伤害罪在刑法理论界被广泛研究,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对故意伤害致死的认定。为了解决实践中的争议问题,本文结合刑法理论及案例分别从五个方面对故意伤害致死的构成条件进行探讨。关键词故意伤害 致死 结果加重犯 因果关系 特殊体质随着司法实践中疑难复杂案件的不断增加,司法人员在故意伤害致死的评价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故意伤害致死认定的范围不当扩大,这显然违反了罪刑法定的要求,因此研究故意伤害致死的认定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一、对伤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6期2018-03-10

  • 浅议债务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特性
    ;非法拘禁;故意伤害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7)35-0137-01作者简介:陈天生,男,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王萌,女,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检察院公诉局,干警。一、因债务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的主要特点(一)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2015年唐河院批捕因债务纠纷引发的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等刑事案件2件2人,2016年批捕7件7人,批捕的件数、人数比2015年均增加250%。2017年至今已批捕1件7人,批

    法制博览 2017年12期2018-02-11

  • 浅谈中小学学校安全管理问题
    年发生的校园故意伤害案件以及意外伤害案件的数量逐年攀升,严重威胁了中小学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并且中小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重要阶段,意外和故意伤害案件给学生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伤害,可能会对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一直笼罩被伤害的阴影中。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会对整个家庭、社会乃至国家产生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是教育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抓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维护好校园的安全与稳定,确保中小学生的人身财

    学周刊 2018年6期2018-01-27

  • 故意伤害罪入罪标准
    116000故意伤害犯罪行为,是一种可直接伤害到被害人身体及各个器官完整性的犯罪行为。那么,为了能够更好地判定故意伤害犯罪行为,将其与其它的犯罪行为区分开来,就需对故意伤害犯罪行为的入罪标准,开展系统化的研究。一、故意伤害犯罪行为与其它相似犯罪行为之间的区别(一)不构成的犯罪行为与故意伤害犯罪行为其一,在刑法规定当中,定设了除故意伤害犯罪行为未遂外,还应存在着轻微的伤害、轻伤害及重伤之分别。轻微的伤害、轻伤害这些犯罪行为的入罪判定,均关系着是否追究当事人的

    法制博览 2018年31期2018-01-22

  • 于欢案中的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
    别如此之大?故意伤害与正当防卫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这篇文章主要从实证主义和非实用主义两个方面来讨论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之间的界限。关键词:于欢案;正当防卫;故意伤害;法律与道德中图分类号:D924.1 文献标识码:A一、故意伤害与正当防卫的概念1. 正当防卫的概念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的利益、本人或其他人的利益免遭损害,对正在进行的不法行为进行制止时,对于不法侵害人造成人身伤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正当防卫具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个是目的的正当性和

    求知导刊 2017年27期2017-12-29

  • “于欢案”之法理分析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于欢无期徒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于欢的行为为故意伤害,定性准确,但否认于欢的行为具有防卫的性质,适用法律有误,量刑过重。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结合案件的情节,应当判处于欢故意伤害罪并减轻处罚,减轻处罚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最终,二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五年有期徒刑,基本做到了罪当其罚。关键词 故意伤害 防卫过当 量刑作者简介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8期2017-11-01

  • “于欢案”之法理分析
    ”一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被告人于欢无期徒刑,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于欢的行为为故意伤害,定性准确,但否认于欢的行为具有防卫的性质,适用法律有误,量刑过重。根据我国《刑法》第20条第2款的规定,防卫过当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因此,结合案件的情节,应当判处于欢故意伤害罪并减轻处罚,减轻处罚应在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幅度内量刑。最终,二审法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五年有期徒刑,基本做到了罪当其罚。关键词 故意伤害 防卫过当 量刑作者简介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1期2017-10-26

  • 论“于欢案”中的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
    人民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提起公诉,聊城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决于欢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之后被告人于欢、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向省高院提出上诉,山东省高院经二审审理,改判于欢构成正当防卫,属防卫过当。为什么前后审理的结果差距如此之大?在法理和伦理上我们应如何做出选择?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的界限又是如何划分的?为此,将从“于欢案”的案情入手,從防卫认识和防卫意志、实证主义与非实证主义两方面分析正当防卫与故意伤害罪的界限。关键词:于欢案;正当防卫;故意伤害;法理与

    现代商贸工业 2017年20期2017-09-13

  • 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被害风险问题研究
    10009)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被害风险问题研究郑 岩1殷明亮2(1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刑事犯罪侦查系 辽宁 沈阳 110035;2 杭州市上城公安分局 浙江 杭州 310009)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犯罪人—被害人”的互动模式较为突出,从被害人角度研究被害风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被害风险很难用肯定或否定的结论得出。从被害因素入手,用统计数据的形式评估故意伤害案件中被害人的被害风险指标,总结此类案件的被害规律,并深入分析被害因素形成的原因,为预防和打击此类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7年4期2017-09-11

  • 故意伤害“轻伤与否”定性共识的刑法质疑
    石经海摘要:故意伤害需“轻伤”才以故意伤害罪定性,是理论上和实践中几乎不受质疑的“共识”。然而,实践中相关案件的定性尴尬情形表明,如此“共识”实际上是片面和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这主要在于没有真正认清刑法总分则的系统关系及其所决定的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规范实质,继而造成对个案适用法律的不完整和对罪刑法定原则的违反。由此,故意伤害罪是否以“轻伤与否”作为定性标准,不能一概而论,需基于刑法总分则关系的系统化理解,将其置于个案完整法律评价体系进行具体考察,其中,对故

    现代法学 2017年3期2017-07-20

  • 浅议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与转化犯
    主观故意,按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关键词:非法拘禁;结果加重犯;转化犯;故意伤害刑法第238条非法拘禁罪中第1款为非法拘禁罪基本犯,第2款是结果加重情形和转化情形。使用暴力致人轻伤应当适用第1款还是第2款,决定了不同罪名。第2款中使用暴力属于非法拘禁本身的暴力还是之外的暴力,行为人主观是出于故意还是过失,对于致人重伤、死亡结果的刑法适用大相径庭。笔者通过分析对暴力致人轻伤的结果应当适用哪一款,解读结果加重犯和转化犯的认定重点,对非法拘禁罪的法律适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6年4期2017-05-31

  • 路某的行为是否属故意伤害既遂
    的伤害行为是故意伤害未遂,对苏某启的伤害行为是过失犯罪;第二种观点认为,路某主观上有伤害故意,客观上造成伤害后果,是故意伤害既遂。请问:如何看待路某的行为?安徽某派出所民警 小王民警讨论内蒙古绰尔森林公安局 刘晓辉:我认为第二种观点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第23条第一款的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就是说,所有的直接故意犯罪都存在未遂形态。路某对苏某明的伤害行为主观上有伤害故意,客观上未造成伤害后果,所以是故意

    派出所工作 2017年9期2017-05-30

  • 闫某的行为如何处理
    “开玩笑”,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致被害人李某轻伤,闫某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间接故意)。第二种观点认为,闫某没有伤害他人的故意,其对于自己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在主观上是出于疏忽大意的过失,过失致人轻伤的属于民事损害行为,不构成犯罪,亦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那么,闫某的行为该如何处理?安徽省阜阳市公安局西湖派出所 宁建民警讨论内蒙古阿尔山森林公安局第二派出所 陈雪珍:我认为,闫某的行为属于过失致人轻伤,属于民事损害行为,不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派出所工作 2017年4期2017-05-30

  • 随意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规范区分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按想象竞合处理两罪,将使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空洞化。应对“随意”进行规范解读,以相当理论为基准,去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有无动摇公众的法安全感,区分两罪。关键词: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法安全感;相当理论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构成寻衅滋事罪。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殴打他人致人轻伤,既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也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在具体案件中,到底构成何罪,却缺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2017年5期2017-05-20

  • 浅谈常见涉嫌侵犯人身权犯罪的界定及相对关系
    议。本文拟就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三罪,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界定,并对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论述。关键词 故意伤害 寻衅滋事 聚众斗殴 竞合中图分类号:D294 文献标识码:A故意伤害、寻衅滋事、聚众斗殴均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罪名,也是法律专业课的基本内容。虽然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主要是侵犯社会管理秩序类犯罪,但大多数情况下该两类犯罪同时也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且该两类犯罪行为与故意伤害罪之间,三者均存在互相交叉的情况,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把握和区分该三类犯罪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9期2017-05-17

  • 故意伤害胎儿之定性问题研究
    意杀人罪或是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本文从学术界的不同观点出发,在结合无罪说与有罪说的基础上提出为保护胎儿,将具有成活可能性的胎儿认定为法律意义上的“人”,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关键词:伤害胎儿;故意伤害;孕妇;罪刑法定原则一、故意伤害胎儿行为的概念故意伤害胎儿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明知妇女怀孕而实施的伤害胎儿的行为。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意图,故意伤害胎儿有以下情形:一是意图只伤害妇女,结果伤及胎儿。这里又包括两种情形:行为只伤害了胎儿,没有对妇女本身造成伤害;不仅伤

    东方教育 2016年6期2017-01-16

  • 用石头砸伤高速路上行车人的行为定性
    的,可以按照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不法状态 故意伤害[基本案情]2013年4月17日晚9时许,徐某某(生于1997年4月)邀约秦某某(生于1996年9月)、曹某(生于1996年3月)到双流县大林镇去偷草莓,发现时间尚早,徐某某便提出一起在高速公路上砸过往车辆玩耍,三人遂到成赤高速成都往赤水方向44KM+100余米处,捡水泥条砸车。几分钟后,曹某因事离开。徐某某、秦某某则继续往赤水方向走,在走到44KM+300余米处,用石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6年2期2016-09-10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原理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实质;分析两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善于运用想象竞合犯的原理,正确区分、认定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关键词: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殴打;伤害;法益中图分类号:D9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167-01作者简介:王俊(1985-),男,汉族,江苏泰兴人,本科,现任江苏省泰兴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局,书记员。一、典型案例自2013年5月以来,被告人熊某多次无故到某村村民李某家闹事、殴打李某,并放火烧其门前

    法制博览 2016年7期2016-05-14

  • 事实规范视角下故意驾车拖拽交警案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被告人孙某某故意伤害犯罪的性质,并对适用的刑罚进行了合理评判与认定。关键词:故意伤害;致死;自首某日,被告人孙某某驾驶宝马X3越野车行驶至某路口时,因超越停车线被在该路口执勤的交通警察茆某某纠正。之后,孙某某从直行车道径直行驶至左转弯至某路的待转区,茆某某再次上前指出其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孙不服从民警要求其直行的现场指令,驾驶车辆强行加速左转,将正在制止其违法行为的茆某某拖拽倒地,致其死亡。检察机关以故意伤害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在法庭审理中围绕案件的定罪、量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2期2016-04-11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原理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分原理王俊江苏省泰兴市人民检察院公诉局,江苏泰兴225400摘要:通过法益来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实质;分析两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善于运用想象竞合犯的原理,正确区分、认定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关键词: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殴打;伤害;法益一、典型案例自2013年5月以来,被告人熊某多次无故到某村村民李某家闹事、殴打李某,并放火烧其门前草堆;同年6月17日,被告人熊某又无故到李某家叫骂,后与李某进行厮打,并将前来拉劝的王某手臂咬伤

    法制博览 2016年20期2016-02-01

  • 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边际甄别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的界限是刑法学上难分难解的问题。司法实践一般从流氓动机、公共场所、不特定对象、合理原因等要素加以区分,这些判断方法均未直达关键。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之间并非补充或竞合关系,但两者在构成要件外延上存在一定的重合或者交叉。在甄别殴打型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时,应当着重围绕“随意”的规范性理解,并遵循法益目的解释切入和故意伤害优先适用的原则妥善划分。关键词:随意殴打 寻衅滋事 故意伤害 甄别因为罪状设计的过度主观化和伦理化造成的构成要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5年8期2015-09-15

  • 寻衅滋事罪的适用路径探析
    寻衅滋事罪和故意伤害罪在规范内容上存在交叉,都有侵害他人人身安全的客观表现。二者的区别在于侵害的犯罪客体、犯罪对象和客观方面不同,在认定寻衅滋事罪时,应当判断人身安全是否与公共秩序密切相关,同时对“随意”进行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认定。关键词:寻衅滋事 故意伤害 随意[基本案情]2015年5月3日14时许,在四川省成都市三环路娇子立交桥附近,女驾驶员卢某(28岁)突然违规切换三条车道,别了男驾驶员张某(33岁)的车,张某为了报复,追上卢某反别一下后迅速向前行驶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5年6期2015-07-22

  • 故意伤害案中的防卫行为如何定性
    要。特别是在故意伤害案件中,对当事人防卫行为如何定性是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关键词]故意伤害;正当防卫;防卫过当;定性一、案情简介2013年6月18日23时许,李某成到县城某酒吧玩,在结账离开时因醉酒不小心将一瓶酒碰翻,酒水溅到同在酒吧饮酒的林某、陆某、周某等人的衣服上,李某成未作任何表示即离开。林某等人非常恼怒,赶出酒吧大门将正准备驾驶摩托车离开的李某成拦下,并与李某成发生争执,陆某将李某成连人带车踢倒在地,后三人上前对李某成拳打脚踢,李某成被殴打爬起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15年6期2015-06-09

  • 民间讨债行为的犯罪分析
    ;非法拘禁;故意伤害;故意杀人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2-0063-02作为社会生活共同体中的一员,人与人之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互动,这被称为社会关系。在众多的社会关系中,财产关系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这样一个经济迅速发展的商业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更是错综复杂。而在这么重要的财产关系中,债权债务关系却更是重中之重。凡事有利必有弊,虽然借贷可以给人们带来众多方便,但同时却也带来了不少麻烦,

    学理论·下 2015年4期2015-06-01

  • 和解与宽恕:故意伤害(轻伤)和解案件的审查逮捕
    容摘要:由于故意伤害(轻伤)案件多发生在特定当事人之间,双方真诚和解的可能性和真实性得到较充分保障,因而成为司法实践中刑事和解适用率最高的罪名。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在审查达成刑事和解的故意伤害(轻伤)案件时,要以事实证据为基础,考量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和解的自愿性和真实性等因素,审慎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逮捕决定。关键词:故意伤害 轻伤 刑事和解 谅解 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运行中,被害人和加害人(即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以认罪、赔偿、道歉等方式达成谅解后

    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 2015年1期2015-04-13

  •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853200故意伤害属于严重犯罪行为,面向故意伤害罪,常规处罚一般较为严厉。经由长期司法实践得出,故意伤害案件在总案件中的比重较高,且实际情形较为复杂,在案件性质定义时存在较大争议,尤其是故意伤害致死。因此,司法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入研究故意伤害致死问题,不断降低争议度。一、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概述(一)定义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具体指代行为人基于伤害他人的动机行使伤害行为,但因过失而引发致人死亡现象[1]。故意伤害致死隶属故意伤害罪,其本质为结果加重犯,由此可知,故意

    法制博览 2015年36期2015-02-07

  • 关于故意伤害致人轻(微)伤国家赔偿案中的几点思考
    讨。关键词 故意伤害 鉴定意见 刑事赔偿 归责原则 刑事赔偿免责作者简介:范雅琴、李理宇,湖南省祁东县人民检察院。中图分类号:D9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2-084-02一、案件情况申请人赵某某是某省某县一村民。2003年9月16日,因与其邻居李某某打架被某县公安局以故意伤害罪立案侦查,该案经县公安局法医鉴定为轻伤,县检察院于2003年

    法制与社会 2014年35期201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