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叶

  • 瓜果类蔬菜整枝摘叶有讲究
    生长期也正是整枝摘叶管理关键期,但在生产上常有菜农要么采取放任生长的粗放管理,要么是过度整枝摘叶,把整枝摘叶当作控制病虫害的一个手段,这都是不可取的。益阳市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专家提醒,正确的做法应是:将整枝摘叶分次进行,不宜一次性摘叶过多,应遵循“轻、少,摘下不摘上,摘密不摘稀,摘老不摘嫩”等原则。具体到不同种类的蔬菜整枝摘叶又略有不同。一、茄果类蔬菜摘叶1.茄子摘叶 茄子以主枝结果为主,侧枝应全部疏除。随着主枝上果实的陆续摘除,有的菜农将植株下面的叶片

    湖南农业 2023年4期2023-06-03

  • 采收方式对调制后烟叶叶片和主脉TSNAs 及前体物含量的影响
    号为材料,设置摘叶采收、片脉分离采收和带茎采收3 种采收方式,探究其对叶片和主脉中TSNAs 及前体物含量的影响,为选择适宜的采收方式,有效降低烟叶叶片和主脉中TSNAs 及前体物含量,实现优质低害烟叶生产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选材与地点烤烟品种试验地点设在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清河镇金叶园园区。供试材料为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 的上部6 片叶。云烟种植面积为666.67 m2,烟苗于2020 年4 月15 日移栽,行株距为120 cm×55 c

    河南农业科学 2023年2期2023-04-07

  • 葡萄采后摘叶处理对诱导休眠的影响
    实转色期及成熟期摘叶能提高葡萄果实成熟度及葡萄酒品质[10];还能提高山葡萄果实中糖、单宁、花色苷和总酚含量,同时降低果实酸含量[11],而关于人工摘叶诱导葡萄休眠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人工摘叶诱导葡萄提前进入休眠,研究不同摘叶量对树体内养分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对休眠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旨在为寒地葡萄安全越冬和优质生产提供新的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于2020年在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核心技术试验示范园(吉林省公主岭市)进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3年2期2023-04-01

  • 贮藏营养对越橘翌年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验通过叶面涂氮、摘叶及枝干涂氮、秋施基肥处理改变越橘贮藏营养水平,开展贮藏营养对越橘翌年生长相关研究,利用15N标记技术获得不同贮藏营养水平对越橘翌年氮素分配、利用的特性,以期为越橘有效增加氮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于吉林农业大学设施生产基地温室内进行,试验地土壤pH为5.1,有机质为23.1 g·kg-1,碱解氮为73.3 mg·kg-1,速效磷为25.1 mg·kg-1,速效钾为125.8 mg·kg-1。越橘品种为‘北陆’5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2年11期2022-12-27

  • 摘叶对芝麻叶产量、营养成分和籽粒产量、经济效益的影响
    芝麻不同生育时期摘叶方式对芝麻生长发育的影响尚未见报道。为此,研究不同摘叶时期和摘叶方式对芝麻叶和籽粒产量、芝麻叶营养品质及种植效益的影响,以确定芝麻叶的最佳采摘时期和方式,为确保种植效益最大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17—2018 年在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新乡市平原新区,113°42′26″E、35°0′35″N)进行,该地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降水集中在夏季,全年平均

    河南农业科学 2022年10期2022-12-20

  • 不同修剪方式对番荔枝生产的影响初报
    有研究表明,短截摘叶等技术措施能使摘叶节位更快速萌发新芽并抽生花芽,这种成花调节技术能使番荔枝连续产果,在生产上具有重要意义[3-4]。但是对于春季番荔枝来说,不短截情况下也可以自然成花,短截枝条摘除叶片过程极易伤到腋芽,剪去的枝条都是营养枝,造成碳水化合物的大量损耗;另外全树短截对番荔枝树体极易造成晒裂皮,生产上严重制约产量。有研究表明,番荔枝通过短截可以促生花芽[5]。针对不同季节权衡生产上是否短截,以及何种修剪方式可快速高效地促生番荔枝抽生健壮花芽成

    中国南方果树 2022年1期2022-01-28

  • 不同负载量下摘叶对‘美乐’葡萄果实着色的影响
    期前10 d进行摘叶处理,显著提高‘赤霞珠’葡萄果实的成熟度及其葡萄酒的综合品质。在山葡萄果实转色期进行摘叶处理,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果实中糖、单宁、花色苷及总酚含量,降低果实酸含量[4]。也有研究表明,不同负载量与‘火焰无核’葡萄着色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随着负载量增加,葡萄着色率呈直线下降趋势[5]。为解决河西走量产区‘美乐’葡萄的着色问题,研究不同负载量下,在转色期摘叶对果实品质和着色的影响,以期为该产区酿酒葡萄的栽培措施管理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2年1期2022-01-21

  • 摘叶对不同株型木薯品种产量和氮磷钾素积累分配的影响
    ]研究得出,木薯摘叶后的鲜薯产量与摘叶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代永欣等[10]发现,摘叶造成的碳限制改变了刺槐的碳素分配模式,限制了碳素向根的分配,抑制了细根的发生。曹玉军等[11]研究发现,适当减少叶源量,促进了高密度群体玉米营养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元素向籽粒的合理转运,显著提高了产量。陈建珍等[12]发现,水稻剪叶显著降低了千粒重和剩余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霍俊伟等[13]研究认为,黑穗醋栗摘叶显著增加了剩余叶片的抗坏血酸含量,而减少了果实抗坏血酸含量。鲍民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1年10期2021-12-05

  • 猕猴桃摘叶促萌效果调查
    初步试验、调查了摘叶措施对猕猴桃萌芽的刺激效果。1 基本情况试验调查地点在陕西省周至县南千户村猕猴桃园,品种为3年生翠香。5月27日摘去叶片,留下叶柄,记录摘叶数量。6月11日调查处理株萌芽数,计算萌芽率;同时调查自然萌芽率(对照)。2 调查结果1)主蔓新梢上摘叶后萌芽率。调查结果显示,主蔓摘叶后的平均萌芽率为38.2%,显著高于自然萌芽率2%。2)封顶枝摘叶后萌芽率。调查结果显示,封顶枝摘叶后,摘叶处腋芽萌芽率为25%,显著高于自然萌芽率2%,但与主蔓摘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4期2021-12-04

  • 摘叶对克罗地亚大陆地区梅洛葡萄树冠小气候、植株生长和果实多酚组成的影响
    的研究人员研究了摘叶对克罗地亚大陆地区梅洛葡萄树冠小气候、植株生长和果实多酚组成的影响。去除叶片是常用的葡萄栽培方法之一,用于改善光照条件和降低冠层湿度。研究人员在葡萄着果时去除叶和侧枝,气象数据与树冠小气候测量值包括:结果部位的气温、紫外线辐照和相对湿度。结果表明,去除树叶通过增加冠层内紫外线辐照改变了结果部位的小气候。糖浓度、芽特性和产量不受处理的影响,但去除叶片显著降低了浆果中可滴定酸的浓度,并增加了浆果表皮中酚类、花青素、黄酮醇和黄烷醇的浓度。浆果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6期2021-12-02

  • 增加苹果着色的主要措施
    温时段去袋。4 摘叶转果摘叶是将直接影响果面光照的叶片去掉,促使果实均匀着色。品种不同摘叶时间不同,红富士苹果去完内袋后3~5天将贴在果面上的叶片剪除,隔5~6天后再摘除果实周围的遮光叶、老叶,然后再摘除秋梢叶和枝条上部影响透光的叶片,尽量保留功能叶,以免影响光合效率。摘叶要先摘除树冠中、下部和内膛叶,后摘除树冠上部外围叶。摘叶数量不应超过全树的30%。摘叶时应注意把握好时间,摘叶过早造成叶片减少,树势衰弱,果树养分积累减少,果实生长需要的养分供应不足,影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1年12期2021-11-30

  • 猕猴桃摘叶的生理效应观察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要:研究了夏季摘叶对猕猴桃萌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主蔓新梢上摘叶后,摘叶处腋芽萌芽率为38.3%;封顶枝摘叶后,腋芽萌芽率为25%。而对照(自然)夏芽萌芽率僅为2%。为猕猴桃弱势品种增加枝量、提早成形结果提供依据。关键词:猕猴桃;摘叶;效应文章编号:2096-8108(2021)06-0035-02  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识码:AObservation on Physiological Effect of Kiwifruit Leaf R

    山西果树 2021年6期2021-11-23

  • 猕猴桃摘叶的生理效应观察及在生产上的应用
    却急需刺激生长。摘叶在果树生产上有所应用。但研究主要集中于摘叶对花芽分化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上。段成国[1]研究表明,摘叶可改变ABA的“源一库”关系,显著降低花芽中ABA的含量,摘叶后期GA3、ZT和IAA含量明显回升.但猕猴桃摘叶对刺激萌芽效应的研究,还没有相应报道。本研究就猕猴桃摘叶对萌芽的效果进行初步研究,以期为生产应用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地设在周至南千户村猕猴桃园。该园土壤有机质含量1.0%,pH7.3。品种为翠香,3年生。1.2

    果树资源学报 2021年6期2021-11-17

  • 敦煌李光杏花芽分化与发育研究
    5]。本研究采用摘叶试验、石蜡切片及扫描电镜观测等技术,对李光杏花芽分化过程进行观察研究,以期掌握分化临界期和分化进程,为今后李光杏相关研究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1 研究区概况试验在甘肃省敦煌市七里镇三号桥村杏园进行,位于敦煌市西郊,海拔1 130 m;年均降水量42 mm,蒸发量2 500 mm;年均气温9.4 ℃,全年日照3 246 h,年均无霜期152 d,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土壤类型为沙壤土,pH值7.8。2 材料及方法2.1 试验材料供试

    甘肃林业科技 2021年2期2021-08-27

  • 摘叶转果对红富士套袋苹果品质影响的研究
    试验内容试验研究摘叶转果、摘叶、转果等3 种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果实着色果率、着色指数、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实硬度的影响。每种方法处理5 株,不做任何处理的作为对照树。(二)试验方法1.摘叶转果:于每年9 月29 日除外袋,10 月4 日除内袋,10 月6 日摘掉距果实15 厘米以内的贴果叶、遮光叶、寄生叶、病虫叶,10 月8 日用手轻轻托住果实把阴面转到阳面。2.摘叶:于9 月29 日除外袋,10 月4 日除内袋,10月6 日摘掉距果实5 厘米以内的贴果叶、

    甘肃林业 2021年4期2021-08-11

  • 蔬菜叶根管理措施
    站 浩任一、合理摘叶合理的摘叶能减少植株间郁闭,增加通风透光性,降低病害的发生率,但摘叶不当会减少光合作用面积,加快病害的侵染。更重要的是,合理摘叶减少了营养消耗,确保了供应果实的营养,增加了产量,果实品质提升,整体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一)摘老叶、病叶。西红柿叶片在15 ~50 天叶龄时光合作用最强,能制造大量的养分供植株生长发育。叶龄超过60 天,则消耗的养分多于制造的养分,这时可将老叶摘除。同时对于感染病害严重的叶片,如叶霉病、灰叶斑病等,丧失了进行

    农业知识 2020年4期2020-12-18

  • 促进红色苹果品种果实增色综合技术措施
    士、乔纳金等品种摘叶一般在采前20~30天进行,嘎拉、红星等生长期较短或较易着色品种可在采前15天左右摘叶摘叶方法有摘全叶或剪半叶两种,可一次进行,也可分次操作。分次摘葉间隔期为5天左右,先摘除贴近果面的叶片,后摘除距离果实不足5 cm的叶片。树冠上部和外围着生的果实摘叶范围一般为果实周围5 cm左右;树冠下部和內膛着生的果实摘叶范围为10 cm左右。注意摘叶措施必须在夏剪之后进行,不可过早。摘叶对象以枝条下部老叶为主,且要保留叶柄,摘除程度为树冠上部多

    西北园艺·果树 2020年4期2020-12-07

  • 摘叶对‘赤霞珠’葡萄光合能力的影响
    1,2]。目前,摘叶已经成为酿酒葡萄生产上的常规技术,在各主要葡萄酒产区广泛应用,而摘叶的标准、方式和时间也因自然条件、品种特点的差异而有所不同[2]。目前,大多数产区一般采用转色期摘叶的方式[3],即在果实转色时摘叶以促进花色苷和香气物质的积累。由于单宁的主要合成时期是在幼果期[4],转色期摘叶对果实单宁的合成没有明显影响,因此许多产区开始将摘叶时期提早到幼果期甚至花期[5]。在早期摘叶时,由于所摘叶片建造完成时间不长,还处于功能鼎盛期,同时摘除的叶片占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20年6期2020-10-29

  • 花期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
    还未有报道。研究摘叶和摘萼片对库尔勒香梨维管束发育影响及与萼筒脱落的关系。【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花序伸长期对香梨摘叶与摘萼片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对不同序位香梨果柄、胴部和萼筒维管束发育的影响和萼筒脱落的关系,分析叶片和萼片在萼筒发育过程中重要性的区别。1 材料与方法1.1 材 料试验地点为新疆阿拉市塔里木大学校园。供试香梨以杜梨作砧木,南北行向栽植,灌溉方式为大水漫灌,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果园常规管理,树龄23年左右,株行距2 m×4 m。选择树体生长状况

    新疆农业科学 2020年9期2020-10-13

  • 反光膜和摘叶对毛葡萄果际微气候及其果实品质的影响
    究证实,适时适度摘叶或铺设反光材料可显著增加采收期葡萄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降低果实酸度,提升果皮花色苷含量,提高果实品质[4-7]。Sun等[8]研究发现,摘叶对赤霞珠葡萄果皮中黄烷醇和花色苷积累的影响随年份变化而变化,能显著增加转色期和采收期果实中的酚酸和黄酮醇含量。赵亚蒙[9]等研究发现,摘叶能促进赤霞珠和品丽珠葡萄果实的花色苷和非花色苷酚类物质积累,且对采收期成熟度产生积极影响;在葡萄生长期摘除老叶和铺设反光材料不仅能增强果穗曝光度及树

    西南农业学报 2020年12期2020-05-25

  • 摘叶处理对酿酒葡萄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
    厚度、行间生草、摘叶等[7-11]。近年来,摘叶处理作为一种常规技术广泛应用于一些长势强、着色不良的葡萄品种,得到广大学者的认可,通过适时适量摘除果穗周围的叶片能够减少叶片间的相互遮挡,不仅增加光照和冠层内空气流通,同时能够使果穗接受更多的光照,提高果实的色泽和品质[11-14]。晋中南地区是我国一个新兴的葡萄酒产区,赤霞珠和品丽珠作为该地区主栽酿酒葡萄品种,存在果实着色不良等现象。本试验通过研究摘除老叶对赤霞珠和品丽珠果实酚类物质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的

    中国酿造 2019年6期2019-07-09

  • 源库关系调控对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①
    、A-4;B组为摘叶时间对比处理,分别于木薯定植60、90、120、150和180 d,均匀摘除木薯全部叶片的30%,记作B-1、B-2、B-3、B-4、B-5;C组摘除木薯地下块根处理,于木薯定植150 d,小心挖出地下块根,设置分别摘除1个、2个、3个、4个块根处理,摘除的块根称重并纳入单株产量、块根数计算,分别记作为C-1、C-2、C-3、C-4;D组为摘除块根对比处理,设置木薯定植90、120、150、180和240 d,摘除2个薯块处理,摘除的块

    热带农业科学 2019年4期2019-06-24

  • 摘叶处理显著增加黑穗醋栗剩余叶片抗坏血酸含量
    018年第6期《摘叶处理对黑穗醋栗叶片和果实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作者刘庆帅等)报道,通过摘叶处理,探讨黑穗醋栗叶片和果实抗坏血酸(AsA)积累的关系。对3个AsA含量差异较大的品种摘除总植株叶片数50%的叶片,测定叶片和果实内AsA含量以及AsA-GSH循环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摘叶处理显著提高了处理后剩余叶片的AsA含量,但果实中As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果实。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是在着果后第3周最高,随后随着果实的发育而降低,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1期2019-01-05

  • 黑花生下针期减源疏库对叶片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生于下针后期人工摘叶去针,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未摘叶去针(CK);T1处理.人工摘除10%的叶和针;T2处理.人工摘除30%的叶和针;T3处理.人工摘除50%的叶和针。随机区组设计,每品种3次重复,每小区长5 m、宽2.4 m,播种 6行,行距35 cm,穴距20 cm,播种密度18万穴/hm2,田间水肥及除草等参照当地中高产花生田管理进行。1.3 测定项目及方法摘叶去针7 d后,每小区选取有代表性的黑花生6株,定株标记,用LI-6400光合仪测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2018-12-11

  • 摘叶对不同架形‘贵人香’和‘霞多丽’果实品质的影响
    ,提高果实品质。摘叶,即摘除果穗周边遮挡叶片,发现有效地提高了果实糖分、着色等内外在品质[12-13]。但是,国内外研究多集中于不同摘叶时间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面。P.Sivilotti[14]等在开花前后对‘梅鹿辄’进行摘叶,发现有效提高了果实中单宁的积累。D.Kok[15]通过比较早晚期对‘Muscat Hamburg’进行摘叶,葡萄果实中单宁和花青苷得到积累。E.Chorti[16]等通过去除‘Agiorgitiko’叶片,发现总酚含量显著提高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12-01

  • 摘叶处理对黑穗醋栗叶片和果实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累机理,本试验作摘叶处理,探讨摘叶处理对叶片和果实AsA含量及AsA-GSH代谢循环影响,为选育高含量AsA加工专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材为8年生、长势相对一致但果实AsA含量差异显著的3个栽培品种:亚德、布劳德和利桑佳,其果实和叶片AsA含量见表1。试材定植于东北农业大学黑穗醋栗种质资源圃内,管理水平中等。1.2 摘叶处理黑穗醋栗果实开始坐果时(5月初),每个品种单株选取生长势相近、结果数及叶片数相近两个植株,对其中1个植株摘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8年10期2018-11-06

  • 摘叶处理对黑穗醋栗叶片和果实AsA-GSH循环代谢的影响
    理,本次实验进行摘叶处理,探讨摘叶处理对叶片和果实AsA含量及AsA-GSH代谢循环的影响,也为未来选育高含量AsA加工专用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材为8年生生长势相对一致,但果实AsA含量差异显著的3个栽培品种:亚德、布劳德和利桑佳,其果实和叶片AsA含量见表1;试材定植于东北农业大学黑穗醋栗种质资源圃内,管理水平中等。表1 黑穗醋栗品种及AsA含量(±标准差)1.2 摘叶处理在黑穗醋栗果实开始坐果(5月初)时,在每个品种的单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8年6期2018-11-02

  • 不同时期摘叶对马瑟兰花色苷的影响
    数的酿酒葡萄适宜摘叶的时期是快速着色期,但不同品种和不同产区之间也有些许差异。LEMUT M S等[7]在维帕瓦谷测定的黑比诺表示在坐果期摘叶处理最佳。雷玉娟等[8]在新疆地区采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摘叶的方式处理赤霞珠,表明转色后半摘叶和采收前全摘叶均提高了果实含糖量,有利于花色苷的合成;张国涛等[9]在香格里拉分五个时期对赤霞珠进行摘叶处理,表示在转色前期及中期效果较好。为进一步明确果际微气候调控对烟台产区马瑟兰果实中花色苷的影响,本研究拟通过转色期前、后

    中国酿造 2018年8期2018-09-07

  • 摘叶和挪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种子黄烷-3-醇类物质的影响
    结果部位附近进行摘叶和挪叶处理,可以改善结果带的空气流动,防止病害的发生[12],同时还可以改变果实的曝光量及温度[13]。目前,关于摘叶和挪叶处理对酿酒葡萄品质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量、果穗紧密度、总糖和总酸等基本理化指标和颜色风味等感官方面[14-17],较少涉及果皮中花色苷和黄烷醇类物质的分析[18-19],而对种子中黄烷-3-醇类物质的影响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通过对果实发育不同时期的葡萄进行摘叶和挪叶处理,改变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曝光量和温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6期2018-07-23

  • 果穗日光暴露对葡萄酒酚类物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叶的幕层管理中,摘叶处理作为酿酒葡萄叶幕层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选择性去除果穗周围叶片,改变葡萄果穗微环境,增加葡萄果穗光照条件[1-4]。这种操作不仅可以促进葡萄风味成分的积累,促进果实成熟度的提高[5],还可以降低总酸含量,尤其是苹果酸的含量[6],同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7]。但是,葡萄栽培区的气候条件会影响摘叶处理的效果。冷凉地区,增加葡萄果皮光照有利于提高红葡萄果实中花色苷、黄酮等酚类物质的含量[8-9]。FENG等[10]研究表明,摘叶处理可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8年4期2018-05-13

  • 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究者的研究目标。摘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如何摘叶就成为许多研究者的研究重点。摘叶时间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报道很多,研究表明摘叶可改善果实着色等[1-6]。‘赤霞珠’葡萄在转色中期进行摘叶处理可以有效提升果实品质,对树体碳素营养和总糖含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可以作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的一项重要栽培措施。在转色前提高叶果比,可调节果实糖分含量及花色苷合成相关酶活性,从而提高‘北红’葡萄果实品质[7]。摘叶方式在其他果树也有相关报道。在苹果生产中的果实着色期间,摘

    农学学报 2018年3期2018-03-29

  • 渭北苹果园9月份管理技术
    造成果实日灼。6摘叶促色摘叶可分步骤进行。第一次在除内袋的同时,摘除紧贴果实的莲座叶;除袋后,再摘除果实周围5~10厘米内的遮光叶、小叶、薄叶、黄叶、老叶以及秋梢上的叶片和中上部枝上影响透光的部分叶片。摘叶时尽量保留功能叶,以免影响光合效率和果实着色,先摘除树冠中、下部和内膛叶,后摘除树冠上部及外围叶片,摘叶必须保留叶柄,摘叶数量不能超过全树叶片的20%。摘叶应选择阴天、多云天或晴天的傍晚进行,避开中午,以防日灼。7适时转果转果以在除袋后5~8天内,果实阳

    果农之友 2017年9期2018-02-06

  • 黄瓜落蔓应注重哪些细节
    。2.落蔓后适当摘叶:落蔓配合摘叶,这是很多菜农的经验,然而,也有不少菜农图省事不摘叶。这样做虽然省钱、省事,但也存在很多弊端。落蔓后,下部叶片铺在地面上,叶片聚集在一起,光照条件极差,不利于地温的提升;由于叶片的聚集,植株下部空气流通差,再加上冬季外界气温低,棚内湿度增大,植株抗逆性下降,病原菌极易从老叶处侵染,进而导致病害大发生。在冬季给黄瓜落蔓时一定要配合摘叶。可先将下部老叶摘除,待伤口干燥后再落蔓,也可以摘叶与落蔓同时进行,一边摘叶,一边落蔓。黄瓜

    农家之友 2018年3期2018-01-31

  • 摘叶处理影响葡萄果实品质
    温干燥气候下不同摘叶方式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作者蔡军社等)报道,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果实转色期进行去除结果枝果穗下全部叶片(A)、保留靠近果穗1片叶(B)和结果枝果穗下叶片去叶不去叶柄(C)等3种摘叶方式,研究不同摘叶方式对吐鲁番高温干旱区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摘叶方式与对照(CK)相比,对果穗质量、枝条成熟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的影响;处理B的果实单粒质量最大,且与处理A和CK间差异显著;与

    中国果业信息 2018年12期2018-01-17

  • 红富士苹果摘袋前莫疏枝
    0天或15天开始摘叶摘叶时最好用剪刀剪去叶片,留下叶柄,因为叶柄里存有大量的养分,落叶后可回流到树体,不至于因为早摘叶而过多损失养分。如果背上枝过旺、过大,且没有封顶的迹象,严重遮光,可适当少量疏除。三、摘袋的头一两天,全园浇1遍透水,既可以预防日烧又能创造一个湿润的果园小环境,有利于摘袋后苹果上色。尽管苹果树的管理是个综合的问题,但是如果摘袋前的管理不当,尤其不合理的疏除枝条,不但影响马上到手的一年的收益,而且严重影响以后的管理,影响果农的经济效益,长

    农业知识 2018年42期2018-01-17

  • 九月果园管理九妙招
    日灼发生。(3)摘叶转果。选择阴天或晴天的傍晚除袋,避开中午,以防日灼。先将果实周围15~20厘米范围内的遮光和贴果的叶片剪除,过5~6天后,再摘除果实周围的挡光叶、小叶、薄叶、黄叶、老叶,然后再摘除秋梢叶和中上枝上影响透光的部分叶片,尽量保留功能叶,以免影响光合效率。摘叶时,先摘除树冠中、下部和内膛,后摘树冠上部外围。总之,摘叶必须保留叶柄,摘叶数量不应超过全树的20%~30%。转果是在除袋后5~8天内,果实阳面着色达70%左右时进行为好。轻轻转动果实,

    今日农业 2017年4期2017-12-22

  • 苹果树后期咋管理
    6)脱摘转垫铺。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是苹果上色的有效措施,应大力推广。脱袋最好在阴天或最高气温18℃以下时进行或向阳处分次解袋,脱袋后3天摘叶摘叶后4~5天转果,转果后立即铺反光膜,摘叶不超过30%。脱袋和转果时对能磨伤的果,用一面有胶的0.3厘米厚、长宽各0.5厘米的软泡膜,粘在枝果接触处的枝上,即垫果,以防磨伤果皮。(7)适当晚采。红富士花后180天以上才可采收,采收最好分批进行,这样不但能提高内在品质和促进上色,还能集中养分,增加留在树上的小果个头

    今日农业 2017年3期2017-12-09

  • 不同处理对杜英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影响分析
    苗木进行了截干、摘叶、修枝等不同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杜英造林苗木截干(留50 cm)+摘叶(摘90%)的处理方法,其成活率较高,达93.5%;适度修枝并摘叶(摘90%)的处理方法,其保存率较高,达88.1%;方差分析表明,这两种苗木处理方法与苗木不处理差异极显著。关键词:截干;摘叶;修枝;造林;苗木中图分类号:S7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23021引言杜英(Elaeocarpus decipiens)是亚热带常绿

    绿色科技 2017年5期2017-03-31

  • 转色期摘叶对几种葡萄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的影响
    转色期摘叶对几种葡萄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的影响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1.048),来自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的Chiara Pastore等人研究了两年间转色期摘除叶片对4种红色葡萄品种——“赤霞珠”“黑达沃拉”“拉波索”和“桑娇维塞”花青素和黄酮醇含量的影响。转色期之前摘除果串附近一定数量叶片是葡萄园中增加浆果光照的惯用做法,同时也会引起

    中国果业信息 2017年5期2017-01-13

  • 不同补光措施对赤霞珠葡萄品质影响的综合评估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摘叶、反光膜和摘叶+反光膜处理对赤霞珠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总花色苷、总酚及单宁含量的影响,并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它们综合得分,旨在筛选出适合当地酿酒葡萄栽培的最佳模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摘叶处理葡萄中可溶性固形物、还原糖、总花色苷、总酚含量分别提高了4.6%、5.1%、43.2%、46.0%,可滴定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且,摘叶处理的最佳(40.99)和模糊综合评价得分最高(0.698 4)。由此认为,在

    中国酿造 2016年9期2016-10-22

  • 摘叶转果及铺反光膜对红富士套袋苹果果实品质影响
     744000)摘叶转果及铺反光膜对红富士套袋苹果果实品质影响陈涛 (甘肃省平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甘肃平凉744000)本实验研究了摘叶转果及铺反光膜对红富士套袋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摘叶过早或一次的摘叶量过大,均会导致果实品质下降,综合比较的结果是去袋后5-6天摘叶30%为最佳;采前转果以6-8天转果一次效果最佳,全果着色率可达到93%以上;套袋+反光膜使果面着色率提高最为明显,其中大于80%的果率比对照高出113%,并且比只套袋但不铺膜的高14.

    甘肃农业 2016年7期2016-09-11

  • 如何提高寒富苹果的采收质量
    的光照需要。3 摘叶据测定,摘叶能增加果实光照面15%左右。摘叶应在除袋后3天开始进行,7天内完成。摘除直接遮挡果实的“遮阴叶”和果实周围5厘米范围内影响光照的叶片,注意多摘衰老叶和果台基部叶及果实附近叶片,少摘功能叶片。只摘叶片,保留叶柄。为避免引起日烧,摘叶最好分2~3次进行,一次不要摘过多,摘叶总量应控制在全树总叶量的20%以内。4 转果为使果实着色全面,要及时转果,让果实阴面也能获得光照。一般在除袋后4天果实阳面就全部上色,这时即可转果。转果过早或

    新农业 2016年9期2016-05-14

  • 采后摘叶的碳源和氮源对长相思葡萄高产的影响研究
    采后摘叶的碳源和氮源对长相思葡萄高产的影响研究本文定量描述果实采后碳水化合物同化和氮素的可利用性对长相思葡萄树体营养贮藏、树势、产量、果实品质的重要性。试验地葡萄是以垂直篱架(VSP)方式整形,在4个和6个当年生新枝上分别保留48节和72节,使得树体形成不同浓度的碳水化合物(CHO)和氮(N)储备。摘叶处理(Defol)方式是果实收获后立即除去所有叶片,而对照为枝条(Fol)不作摘叶处理,让叶片正常衰老脱落。2008年葡萄正常休眠后立即采样,采集根系和枝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6年4期2016-03-28

  • 茄子摘叶技术
    淑敏 李会敏茄子摘叶技术孙淑敏 李会敏茄子生长势比较强,侧枝多,尤其在温度适宜、肥水充足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植株徒长、落花落果、果色不良等不良现象,影响茄子品质和产量。通过适度摘叶,可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同时还能降低植株发病率、减少果实腐烂,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一、选好摘叶对象摘叶时,要摘除下部衰老的叶片(下部老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营养不足以满足自身需要,不能为植株生长提供营养)、病虫危害的叶片、枯黄腐烂的叶片。保留中上部叶片、绿色正常的叶片和功能叶片。如果

    河北农业 2016年4期2016-03-07

  • 茄子植株调整技术要点
    受病菌侵染。三、摘叶适度摘叶可以减少落花,减少果实腐烂,促进果实着色。但摘叶不能过量,尤其不能把功能叶摘去,否则会使植株因营养不良而早衰,应摘除一部分衰老的枯黄叶或光合作用很弱的叶片。1.摘叶方法。当“对茄”直径为3~4厘米时,摘除“门茄”下部的黄叶、老叶、病残叶;当“四母茄”直径为3~4厘米时,摘除“对茄”下部的黄叶、老叶、病残叶。摘叶时,不要硬劈硬掐,要用剪刀将叶柄剪断,减少伤口,并避免拉伤枝干。为保护枝干,摘叶时不要把叶片从叶柄基部去掉,要留下1厘米

    乡村科技 2016年31期2016-02-02

  • 果农采访手记
    阳了。这是进行了摘叶转果的缘故。问:什么是摘叶转果?答:摘叶转果就是等到桃子快要成熟的时候,把遮住阳光的叶子摘下来,让桃子晒到太阳;等一面晒红以后,再轻微地转动桃子,让桃子的各个地方都能晒到太阳。这样整个桃子就都变成红色的了。问:原来是这样啊!真是太不容易了!伯伯,谢谢您接受我的采访!通过这次采访,我更加明白每一个果实都来之不易,我以后一定会更加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指导教师:郭玉茹)写出了采访对象、采访地点、采访人、采访时间。采访过程以对话的形式呈现。问

    快乐作文·中年级 2015年11期2015-11-27

  • 摘叶处理对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研究不同时间不同摘叶方式对果实品质和枝条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保证枝条充分成熟的条件下,不同时间和不同方式摘叶处理对果实单粒重影响不明显,对果实产量和枝条成熟度也没有影响;转色后期和采收前7~10 d摘除果穗周围一半的叶片及采收前7~10 d摘除果穗周围全部叶片,可显著提高上层果实的含糖量;采收前7~10 d摘除果穗周围一半的叶片能显著提高下层果实的含酸量。从提高果实品质,便于实现机械化和树体安全越冬三方面考虑,以转色后期半摘叶处理和采摘前半摘叶处理效果

    山西果树 2014年5期2014-11-28

  • 春季温室黄瓜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较多,落蔓过低,摘叶过狠等现象。因此,对冯村、埝桥等我县设施蔬菜主产区,农技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温室黄瓜的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上述问题,本篇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来加强管理,来提高产量、争取高效益。一、灌水、施肥不易过量目前推广的最理想的施肥、灌水方式是在控制量的前提下实现 “肥水一体化”,的滴灌技术。现如今农户与农户间种地出现攀比现象,只比收入,不算成本,为了能使产量提高,收益丰富,在灌水、施肥中对量的多少没有概念,出现不科学的灌

    农民致富之友 2014年18期2014-10-23

  • 春季温室黄瓜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较多,落蔓过低,摘叶过狠等现象。因此,对冯村、埝桥等我县设施蔬菜主产区,农技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温室黄瓜的生产情况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根据上述问题,本篇文章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意见来加强管理,来提高产量、争取高效益。一、灌水、施肥不易过量目前推广的最理想的施肥、灌水方式是在控制量的前提下实现 “肥水一体化”,的滴灌技术。现如今农户与农户间种地出现攀比现象,只比收入,不算成本,为了能使产量提高,收益丰富,在灌水、施肥中对量的多少没有概念,出现不科学的灌

    农民致富之友·下半月 2014年9期2014-10-22

  • 苹果摘袋后的管理
    片掩护危害果实。摘叶一般分两次进行:第1次结合摘除果实内袋进行,以摘除果实周围的小叶为主,第2次在第1次摘叶1周后进行,可摘除果实周围全部的遮光叶。3)转果垫果。转果应在摘袋15天左右(即阳面上足色后)进行,用改变枝条位置和果实方向的方法,将果实阴面转向阳面(为防止果实再转回原位,可用透明胶带将果实固定),使之充分受光,全面着色。转果时轻轻转动果柄,以免扭伤果实和离层,造成落果;转果时间以上午10∶00前和下午4∶00后为宜。垫果主要是为了防止摘袋后出现果

    西北园艺(果树) 2014年4期2014-03-04

  • 渭北黄土丘陵区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平而定。2.4 摘叶花期疏除雄花,虽然能节约一定的储藏营养,但对提高坐果率不显著。因此,适时适度摘叶提高核桃的坐果率是灌水、除雄等措施所不能代替的。2.4.1 摘叶时间。5月初摘叶的效果最好,坚果率和出仁率也较高。其原因是摘叶减少了叶面积,蒸腾失水减少,根系吸收的水分能够满足叶片的蒸腾,不再与果实争夺水分,枝叶、果实生长平衡,落果减轻。摘叶过早,虽然能提高坐果率,但出坚果率和出仁率降低,这是因为早期养分积累少,库与源的关系不平衡,用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的

    中国林副特产 2014年1期2014-01-26

  • 葡萄果实增色技术
    供果农参考。1 摘叶摘叶是在采前一段时间内,把架面上遮挡果面、影响果实着色的叶片摘除,以增加架内的光照,促进果实全面着色和上色均匀,这是改善果品外观品质、提高商品性能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1.1 摘叶时期一般在采前15~20d进行。摘叶过早,影响果实增糖;摘叶过晚,则增色效果不明显。1.2 摘叶方法主要摘除枝蔓下部的衰老叶片,少摘功能叶。在遮光量大时,可剪除或回缩副梢,以减少副梢叶片遮光。在遮光严重时,可回缩过长的枝条,减少架面枝叶量,有利于架内通风透光。1

    种业导刊 2013年1期2013-01-22

  • 早期去叶对西西里岛本土及引进葡萄品种的影响
    高果实品质。早期摘叶,改善了光照条件,对提高果实品质有利。研究人员检测了早期去叶对西西里岛4个本土品种和引进品种的影响。此项试验于2010—2011年在西西里岛拉古萨地区的商业葡萄园进行,这4个品种分别是Frappato,Nerod'Avola,Syrah 和 Cabernet Sauvignon,砧木为140 Ru.。试验分处理组和对照组(不摘叶)。所有葡萄植株修剪时留3~5节,整株留枝6~10枝,每枝留芽2个。处理组在盛花期后3周人工摘叶,摘去枝梢上的

    中国果业信息 2012年11期2012-08-15

  • 实时定量PCR分析不同栽培措施下番茄蔗糖转运蛋白(SUT1)基因表达差异
    品种和栽培措施〔摘叶程度、摘叶方法、栽培密度、营养液电导率(EC)值〕影响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的碳水化合物的转运、积累,进而影响番茄的产量(渡部申也,2010);在番茄绿果中主要是SUT1的表达影响到番茄果实的发育(Hackel et al.,2006)。本试验通过SYBR Green染料实时PCR,以Ubqutin基因为内标,采用相对定量方法,数字化表示在不同栽培措施下不同品种的番茄绿果和叶片中SUT1基因的

    中国蔬菜 2011年12期201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