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
- 杨朱“贵己”、“为我”思想的现代意义
刘玉兰摘 要:杨朱思想的核心是“贵己”、“为我”,重视自我的生命,以个人的生命为第一要义。后世受儒家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世人对杨朱思想的评价有失偏颇,但在战国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杨朱的思想闪现了超前的人本主义光辉。本文旨在分析杨朱思想在个人方面和社会方面的现代意义。首先在个人层面,鼓励现代人保持本心不要被名利所累;其次,在社会层面,阐释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大治的积极意义。关键词:杨朱;贵己;为我;遵从本心;现代意义杨朱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是
文学天地 2022年2期2022-03-27
- 既“无根据”亦“无反响”
——孟子所刻画的杨朱与墨翟
及充满神秘色彩的杨朱,这三位重要人物几乎总是出现在各个版本的先秦哲学史当中(1)当我论及孟子、墨子、杨朱或任何其他“中国哲学家”时,所指的都是那些被加诸各种言论的形象,而不一定是被引用的说话者或作者。在这三者之中,最鲜为人知的杨朱,也叫杨子(阳子)或阳生。关于杨朱的名字,可参见Attilio Andreini的专著。就我所知,该书是西方学术界对杨朱研究最详尽的一部专著。见Attilio Andreini,Il pensiero di Yang Zhu (I
齐鲁学刊 2021年5期2021-12-31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难做到。战国时的杨朱在魏国做大官,回畏垒山拜访老师,扬扬得意,夸夸其谈,前呼后拥的。老师下山接他,叹息道:“原以为你可教诲,今始知你不可教誨。”杨朱问为什么?老师说:“你神态傲慢,目光骄矜,谁愿与你共处?”杨朱羞愧难当。左宗棠成名后,回湖南老家看望老师,在拐角处停下轿子,换掉官服。随从不解地问:“大人为什么要换便装呢?”左宗棠说:“我穿着一身官服,老师看到会有自卑感,就不会说心里话和讲真话。”果然,当一袭便装的左宗棠出现在老师面前时,老师放松了很多,煮茶畅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48期2021-12-16
- 陶渊明思想中的杨朱因素
说的儒道成分外,杨朱思想也对他发生了一定的影响,更确切地说,陶渊明思想中存在着杨朱的因素。需要略加说明的是,作为道家的一个支派,虽然与老庄的道家(也就是一般所谓的道家)有着共同的一面,但是经过了《列子·杨朱》(以下简称《杨朱》)的论证和阐释,杨朱思想已经成为独立自足、有着自身逻辑体系和独特旨趣、和老庄派的道家并不完全相同的思想。陶渊明和杨朱思想关系的问题似乎还很少有人提及,故不揣浅陋,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正于学界同人。一、杨朱要义关于杨朱,人们最为熟悉的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7
- 杨朱及其思想再考
200092)杨朱是先秦道家重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上承老子,下启庄子与黄老。受孟子的影响,杨朱在历史上存有“一毛不拔”的自私形象。实际上,杨朱“为我”“贵己”思想是老子“无我”“贵身”理论在战国时期的演变与分化,对庄子与黄老道家的人生哲学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受到各家诸子的批判、自身思想内容的不合时宜,杨朱学说自秦汉之后长期不显,甚至中绝,致使关于杨朱生平事迹与思想理论的记载流传甚少。清季民初,为西方现代性观念在中国的传播,杨学作为古典依托再次受到先进知识分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12-06
- 杨朱的财富管理思想
刘甲朋 吴小平杨朱,又称阳子居、阳生,生卒年代已不可明确考证,大约活动于战国初期的公元前420年—公元前340年,在老子之后、庄子之前。杨朱是战国时期颇具盛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杨朱学说一度广泛流传,在诸子百家之中占据显要席位,成为当时一大显学,“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杨朱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又吸收并升华了春秋晚期以来隐者的思想,从“无为”学说发展为因顺自然的“为我”、“贵己”学说。然而遗憾的
华夏文化 2021年3期2021-11-25
- 贵己与贵兼:杨、墨思想比较研究
同孟子的观点,将杨朱学派的“贵己”思想与墨家“贵兼”思想对立起来。栾调甫认为:“‘墨子贵兼,杨生贵己。’此言两家宗本之别。”(栾调甫著:《墨子研究论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65页)顾实讲:“惟是墨家之利他主义,乃是最高之利他主义,而非下等之利他主义……杨朱乃最高之利己主义,而非下等之利己主义也。”(顾实著:《杨朱哲学》,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第72页)一、墨家的“贵兼”思想内涵“兼”有“兼有,兼容,整体,整合,全部,全都,尽,遍,俱。
华夏文化 2021年3期2021-10-29
- 《杨朱篇》的道德虚无主义
10018)先秦杨朱和魏晋时期的《列子·杨朱篇》(以下简称《杨朱篇》),在当前学术界的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小热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期刊网收录的这方面相关的研究论文,每年在两位数左右。当前的学术研究,重在杨朱和《杨朱篇》的“重生”“贵己”的极端利己主义、个体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其中的“养生”思想的研究,近年来只有一篇论文涉及《杨朱篇》的非道德的纵欲主义思想(1)高文金,韩冰:《〈杨朱〉篇中非道德的纵欲主义思想探析》,《辽宁师专学报》2015年第1期。。然而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3-26
- 杨朱之弟曰布
山》拓展阅读——杨朱之弟曰布,衣素②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③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④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來,岂能无怪哉?”(选自《列子》,陈明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注释】①杨朱:战国时人,后于墨子。杨朱与禽滑厘辩论,其说在爱己,不拔一毛以利天下。②素:白色的生绢,引申为本色、白色。③缁:黑色。④扑:扑打,拍击。鉴赏空间本文选自《列子·说符》。这则寓言故事的篇幅虽然不长,但人物形象栩栩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2期2021-03-11
- “一毛不拔”未必吝啬
有“一毛不拔”的杨朱。杨朱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大约和墨翟(墨子)生活在一个时代,当时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说法,可见其学说影响很大。也因此,杨朱和墨翟所代表的两种主流学说间经常进行辩论,“一毛不拔”就源于其中的一回辩论。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禽滑厘问杨朱:“如果拔你身上的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愿不愿意呢?”杨朱说:“天下人的问题,绝不是拔一根汗毛能解决得了的!”禽滑厘紧接着问:“如果可以的话,你愿意吗?”杨朱
快乐语文 2020年31期2021-01-18
- 宋明理学视野下的杨朱形象
430079)杨朱是先秦道家的重要人物,思想上以“为我”、“贵生”、“全性保真”等为主旨。《庄子》《孟子》《韩非子》《荀子》《吕氏春秋》《淮南子》《说苑》等典籍均提到杨朱其人其言,他早于庄子和列子,主要继承了老子的思想。杨朱及其思想在历史上的影响一直存在,但由于杨朱没有独立的著作传世,故有关他的研究难以深入展开。而关于杨朱的形象,历史上存在着对他的诸多误解和歪曲,当然也不乏真正的知音和会心的评价。一些学者认为杨朱在古代被描述或被塑造出来的形象主要是异端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2期2021-01-08
- 浅谈对杨朱思想主旨的理解
文公下》所言的“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中,可以窥见杨朱思想在当时社会中所具有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并没有留下具有深远影响的著作,后人只能通过其他书籍中一些简短的语言来分析和了解这位可以与墨子比肩而立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一、杨朱其人与主要思想杨朱出生于约公元前395年到公元前335年,关于他的出身,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杨朱出生于约公元前450年到公元前370年。杨朱姓杨,字子居,秦国人,有阳生、杨子、扬子
颂雅风·艺术月刊 2020年18期2020-12-07
- 告子、杨朱对老学的“为我”“贵我”转化
——兼论阳子居与杨朱的区别
们相互贼害。二、杨朱及其“贵我”以治天下(一)杨朱及其老子学渊源从《列子·黄帝》中两者事情混同来看,大约自魏晋开始,便有人认为阳子居即杨朱。郑宾于[1]郑宾于:《杨朱传略》,见罗根泽编《古史辨》第4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561—568 页。、冯友兰[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见《三松堂全集》第2 卷,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369—377 页。等亦持之,甚至具体化为阳子居姓杨,名朱,字子居。此外,唐钺指阳子居只出现于《庄子
哲学评论 2020年1期2020-11-29
- 歧路亡羊
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杨朱,一天他的邻居家丢失了一只羊。这位邻居已经让他的家属亲友去追寻,又来请求杨朱的童仆帮忙。杨朱问道:“哎,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岔路太多了。”晚上,出去寻找羊的人回来了,杨朱问邻居:“找到羊了吗?”邻居唉声叹气地摇头:“没有追到,还是让它跑掉了。”杨朱不解地问:“去了那么多人,为什么會让它跑掉呢?”邻居悲伤地说:“唉!岔路太多,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它到底从哪条路上跑了,所以只好回来了。”杨朱听了这话,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0年5期2020-06-15
- 《列子·杨朱》与杨朱思想研究
》的争议中,其《杨朱》②杨伯峻:《列子集释·杨朱》,中华书局,1979年版。因本文集中讨论《杨朱》思想,大量出自《杨朱》篇的引文不再一一标注页码。篇被认为是魏晋时纵欲主义思想的典型代表,此说得到较多认可。关于魏晋思想,昔人曾有评论,如顾炎武论正始风俗时论及“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③(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正始风俗》,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470页。,此无疑是对两汉经学礼教人伦的最大反叛。钱穆则认为可用“个人自我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3-03
- 浅析杨朱与伊壁鸠鲁思想之异同
蔡琬璐摘要:杨朱,战国时期道家杨朱学派的代表人物,生平已不可考,他的思想是产生于社会动荡时期的一种个人主义思想;而在相似时期的古希腊,也有一位持个人主义思想的哲学家,他就是花园学派的伊壁鸠鲁。二者处于相似的背景环境之下,其学说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相异之处。从二人思想介绍着手,分析杨朱和伊壁鸠鲁作为同样个人主义的思想的异同之处。关键词:杨朱 伊壁鸠鲁 个人主义思想中图分类号:B5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1-0226
现代交际 2020年1期2020-03-02
- “取”“与”皆弃的杨朱生命哲学
黛摘要:《列子·杨朱》中杨朱师徒与禽子的对话,展示了有可能归属于杨朱的生命哲学。与学界熟知的不拔一毛以利天下的命题不同,它呈现为两个并列命题——“不损一毫”与“不利天下”,主张对外物“不与”也“不取”,对自我不损一毫也不增一分。其中,大禹作为“不取”的典范被称许。由此可能释放出关于文本与思想的更多信息。极端的不与、不取有违常情,却指向一种摒弃物利、遗世独立而专注于精神修养的养生观。它基于“我”与物的区分,展现为对自我自足性、纯粹性的极端坚守。敬重生命与颠扑
文史哲 2020年6期2020-01-25
- 论杨朱思想中的人文关怀精神
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杨朱思想,就是最好的反例之一。通过对杨朱思想的考察,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多元化的思想背景,并为现代社会强调包容,鼓励个人发展的社会意识提供我们自己的传统基础,摆脱一味依赖或一味反对西方思想理论的处境。在历史上,杨朱思想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孟子·尽心下》)《韩非子·八说》也说:“杨朱、墨翟,天下之所察也。”这足以说明,杨朱思想在
华夏文化 2019年4期2020-01-07
- 20世纪关于杨朱的研究:以蒙文通、郭沫若、侯外庐、刘泽华等人为中心
曹 峰杨朱在《孟子》中,既被评价为思想界的半壁江山,又被描述成不愿牺牲任何个人利益的“一毛不拔”的小人;在《庄子》《韩非子》中,杨朱成了“辩者”“察者”的代表;到了《吕氏春秋》《淮南子》那里,杨朱被明确塑造为注重养生的道家人物,用今天的语言来描述,他是道家修养论、工夫论的代表,重视通过养生来体验、实践道家理论;最后到了《列子》的《杨朱》篇,杨朱则成为一个高调纵欲、不合礼法、离经叛道的人物。由于魏晋之后中国社会由儒家主导,因此作为孟子笔下反面人物出现的杨朱,
社会科学 2019年9期2019-09-23
- 杨朱算账
国初期魏国哲学家杨朱有一位朋友,整天患得患失,心情很不愉快,日子过得忧烦痛苦。杨朱为了帮助他摆脱痛苦,使他乐观一些,便给他算了一笔生命长度的账。他说:“朋友,活一百岁,可以算是长寿了吧?能活百岁的人,一千个人里也难遇到一个。假若有一个能活百岁的人,他从襁褓之中长大,到晚年老眼昏花,这幼年和老年,几乎占去生命的三分之一。人是要睡觉的,晚上和白天的睡眠时间加起来,一辈子有一半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再加上生病、生气、忧愁以及患得患失的痛苦,又占去其余时间的一半!在人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9年19期2019-06-20
- 论贾宝玉的乐生思想渊源
础,主要思想源于杨朱和墨子的价值观、生死观。关键词:《红楼梦》 贾宝玉 杨朱 墨子 乐生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另类人物:与小说中其他男子相比,“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读”,每日与女孩群中“无事忙”;宝玉又以其“凡女子前不论贵贱皆亲密之至”的“情不情”而区别黛玉的“情情”和宝钗的“无情”等。宝玉的一生完整展现了《红楼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人色,自色悟空”的情节结构和主旨。贾宝玉的“无事忙”与“
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9年2期2019-04-15
- 必死者的养生抉择
:现存的《列子·杨朱》篇的大部分内容,仍然可以被视为探讨先秦思想的可用材料。由之可以勾勒出杨朱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即其以直面人的必死性为前提,提出一种完全以肉体生命之欲望的满足为关怀对象的养生主张,并明确认为虚名、礼义乃至天下之大利都于此有害。这种态度,与老子和庄子的立场均不相同,既没有对长生久视的追求,也缺乏对精神境界的认同。从思想逻辑来看,杨朱虽不能被归于道家黄老学派,但他与道家可能均继承了较早时隐者的思想传统。继承上述传统,杨朱的思想还包含着彻底的对
江汉论坛 2018年10期2018-12-27
- 人与我
对墨家的,曾经把杨朱和墨子放在一起痛骂:“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但孟子也无法抹杀墨子“利他”的高尚行为。所以我觉得,孟子有时,也显得比较急躁,他对墨子的骂,有点迁怒的味道。杨朱“拔一毛利天下不为”,这种极端的自私,自然是该骂。在人与我的关系上,我觉得杨朱是“有我无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是最重要的,谁都要为我服务,而我不为任何人服务。这种哲学,在生活中,自然是行不通的。剩下的道家,在人与我的关系上,是什么呢?我觉得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18年7期2018-09-14
- 杨朱的思想及其衰亡初探
后世影响都不大。杨朱的思想资料比较少,在今存的《列子》一书中有一些材料,但《列子》可能成书较晚,所以那些关于杨朱的材料需要考订。结合先秦秦汉时期的有关材料可裁断《列子》中的杨朱材料,考证杨朱的师承年岁,辨析其思想及其影响,考察其思想衰亡的原因。杨朱的思想发展下去,会产生分歧,至少可以歧出四个方向。四者之间,其实相差不远,但都不再是杨朱全性保真而天下治的思想了,都是杨朱思想所可能发展的方向。而曾子的后学,扩充了儒家对于修身的理论叙述,以至有取代杨朱思想的理论
江淮论坛 2018年3期2018-07-29
- 杨朱学派“重生”思想探析
代云摘 要:杨朱与老子之间存在师承关系,杨朱思想是老子思想的片面发展。由于他的思想具有颠覆性,在战国初年引起巨大反响,成为孟子严厉批判的对象之一。在先秦典籍中,他的思想被归纳为“重生”“贵己”,这正是老子“以自为本”的本体论在人生领域展开并发展的结果。在战国初年的时代背景下,杨朱“重生”思想对于身的重视和他对当权者不配合的态度是一种反抗姿态,这意味着个体意识的觉醒。杨朱后学将杨朱重生思想从一种具有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的进步思想变成一种技术性的卫生之学。如果说
学理论·下 2017年12期2018-03-23
- 做个明智的人
战国时期的魏国人杨朱,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曾惭愧地说,当年他在魏国,小有名气后,回畏垒山拜访老师。一路上,他洋洋自得,店家和客人都视他为大人物。快到畏垒山时,老师下山接杨朱,叹息道:“原以为你可教诲,今始知你不可教诲。”杨朱说:“我怎么惹您老人家生气了呢?”老师说:“你神态傲慢,目光骄矜,谁愿与你共处?师祖老聃说过类似的话,大白当如有污,盛德当如不足。你如此骄矜自得,岂是老聃之徒?”老师的这番教诲,令杨朱羞愧难当。的确,知識渊博却总觉得自己有所不知的人,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7年7期2018-01-15
- 杨朱关注个体生命的人生哲学
【摘要】:杨朱学说中,最为重要的是“贵己重生”的人生哲学,其实质在于提倡个体的生命价值与尊严,体现了战国时代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对之后中国社会以及中国社会思想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杨朱;贵己;重生;个体生命杨朱是先秦时期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学派思想在春秋末战国前期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据《孟子·滕文公》载:“ 圣王不作,诸侯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学本身并无鸿篇巨制传世,其思想散见于《孟子》、《庄子》、《淮南子》、《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2017-09-10
- 康有为视界中的杨朱
霞摘要:康有为将杨朱说成是老子后学,并沿着这个思路解读杨朱的思想。与身份归属和思想解读一脉相承,康有为反复从不同角度对杨朱予以谴责和鞭挞。康有为对杨朱的关注无论对于康有为本人还是与其他同时代哲学家相比都较为特殊:就康有为所关注的中学人物来说,在康有为哲学中,杨朱的身份归属较为明确,康有为对杨朱的态度也较为一致。就中国近代哲学来说,康有为对杨朱的关注视角和态度评价颇为独特,与同时代哲学家迥异其趣。透过康有为视界中的杨朱,既可以直观感受康有为的杨朱观和中学观,
江淮论坛 2017年4期2017-07-07
-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颜氏家训》的时代,虽然距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他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们。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难,帮不帮忙。什么样的事一定要帮,什么样的事可帮可不帮,什么样的事坚决不能帮,什么时候要量力而行,什么时候又必须全力
饮食与健康·下旬刊 2017年6期2017-06-29
- 儒家的“滑坡论证”
毫厘论证 墨子 杨朱 佛家 道家 儒家作者何茂康(Michael Harrington),美国杜肯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美国 匹兹堡 15282);译者王晓农,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翻译学博士(山东 烟台 264025)。占筮者没理由害怕“滑坡论证”,他们抛几枚铜钱或抽出几根蓍草,就能从《易经》六十四卦中占得一卦,以此预测未来的事态。这种预测灵验与否,与某种论证没什么关系。哲学家和政治领袖却把《易经》当作一部政治哲学著作,而非占筮之书。他们根据《易经》来论
孔学堂 2017年1期2017-05-30
- 先秦诸子中杨朱形象分析
期影响之大,然而杨朱却并无著作传世,其思想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古籍之中,《列子》中有较为完整的《杨朱》一篇,但基本为学界定为伪作,故研究杨朱的思想,不得不研究先秦诸子中的杨朱形象。关键词:杨朱;贵己重生;全性保真;从性而游;贵己乐生一、杨朱生平历代学者对杨朱及其生卒年都有很大的争议。先秦古籍中多记载有阳子居、阳生,阳子、杨氏、杨子等称谓,古人以阳、杨二字混用不分,故自古至今多有学者认为这些称谓应指杨朱。虽有持不同意见的学者,
北方文学·中旬 2017年2期2017-03-25
- 拒斥·卫道·好辩
——论孟子对先秦诸子的学术批评
的对象主要是道家杨朱学派和墨家的“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而其批评的锋芒还涉及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以及所谓“兵家”。孟子对于道家杨朱学派的批评虽抓住了杨朱思想中最重要的主张,且切中了其可能产生的流弊,但未能“同情”地理解杨朱学说的立论目的和宗旨,存在强人从己的偏颇。孟子对墨家“兼爱”、“节葬”、“非命”等观点的批评,既可见出其儒家思想与墨家的歧异和对立,也反映出其明显的独断论倾向。而孟子对纵横家、农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小说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12-18
- “以人为本”思想和杨朱的“为我”思想比较研究
以人为本”思想和杨朱的“为我”思想比较研究杨 晔“以人为本”思想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众的核心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当代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宗旨。它是马克思人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尊重人的个性特征,充分重视人的价值,从而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道家的思想家杨朱提出了自己的“为我”思想,同样是对个人价值与个人自由的呼唤。以人为本 杨朱 为我 无君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长江丛刊 2016年28期2016-11-26
-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颜氏家训》的时代,虽然距离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们。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难,帮不帮忙。什么样的事一定要帮,什么样的事可帮可不帮,什么样的事坚决不能帮,什么时候要量力而行,什么时候又必须全力
读者 2016年22期2016-11-01
-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颜氏家训》的时代,虽然距离现在已经一千五百年了,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们。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难,帮不帮忙?帮多大力度的忙?什么样的事一定要帮,什么样的事可帮可不帮,什么样的事又坚决不能帮?什么时候要量力而行
读书文摘·经典 2016年9期2016-10-15
- 宝不可梦
而我的思想家朋友杨朱就确定是方向盲无误了。杨朱遇上歧路而哭泣,说在十字路口错走半步,等发觉时已然差之千里了(此夫过举蹞步而觉跌千里者夫!)。人们喜欢引此为鉴,说是世道崎岖,杨朱为世人容易误入歧途而感伤忧虑,什么“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什么“朝为杨朱泣,暮作阮籍哭”,其实杨朱根本如我一般,就是个方向全盲者,出门一遇上岔路就头昏脑胀,一错千里而顿足生气。这个提倡贵己、全性保真的思想家,讨厌自己迷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有什么奇怪哩。路痴者不适合玩宝可梦,但若
南方周末 2016-09-082016-09-08
-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颜氏家训》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们。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难,帮不帮忙?什么样的事一定要帮,什么样的事可帮可不帮,什么样的事又坚决不能帮?等等。有的人,属于“有事您说话”型,待人非常热情,“义字当先”,只要別人张嘴,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11期2016-07-13
- 杨布打狗
更新卡片知识哦。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翻译: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3期2016-05-30
- 杨布打狗
更新卡片知识哦。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翻译: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16年3期2016-05-30
- 《列子·杨朱篇》与《列子》“二义乖背”之辨析
:对《列子》中的杨朱养生观,历来存在着误读现象,认为杨朱是纵欲主义者,与《列子》存在“二义乖背”。本文对这一观点进行重新考证,从杨朱学道经历与《列子·杨朱篇》中的15则寓言内涵分析得出结论:杨朱不是纵欲主义养生观,他与老子、列子养生观是一致的,并不存在“二义乖背”现象。关键词:杨朱;列子;养生观;二义乖背中图分类号:B2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133-03列子的思想应与老子的思想一脉相承,主张清静无为,顺应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8期2016-05-14
- 杨朱思想简论
于蕾摘 要:杨朱是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战国时期其思想成为显学,盛行一时。作为最早的个人主义的思想者之一,杨朱提出了“为我”、“贵己”、“全性保真,不以外物累形”等主张,确立生命最为人的终极价值,并且坚持个体生命的主宰性。当然,杨朱的思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最終衰落下去,被更为成熟的老庄思想所替代。关键词:杨朱;为我;贵己;外物中图分类号:B2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7-0259-02杨朱此人,晚于孔、墨,先于孟、庄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6期2016-05-14
- 隐私权问题有说道
己小4岁的男朋友杨朱。在同张玫交往过程中,杨朱通过在网上购买的偷拍设备偷拍了两人的性爱视频。张玫事后知悉后也并未表示反对,只是表示最好尽快删除。后来两人交往中,张玫发现二人性格不合,要求和杨朱分手并计划和前夫李启复婚。杨朱知晓后将性爱视频发给了张玫和李启,并向张玫索要5万元“欠款”。得手后,杨朱仍然要将视频作为结婚礼物发给二人亲朋好友,并多次砸坏张、李的汽车等财物。无奈之下,张玫报警。最终,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和寻衅滋事罪判处被告杨朱有期徒刑3年6个月,罚金3
法庭内外 2016年5期2016-04-17
-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墨翟就是墨子,先秦时期的大思想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无论对什么人,与自己的关系不管亲疏,都要一概施之以爱,热心救世。墨子的弟子们组成一个学派,行游天下,不但在理论上宣传自己的主张,而且从事实际的政治,试图阻止各国之间的常见征战。电影《墨攻》就是对墨家学派这种特征的形象再现。所以孟子说他们“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从头顶到脚跟都磨伤了,不怕劳苦,不顾个人的身体,一心为别人考虑
文苑·感悟 2016年2期2016-02-16
- 从“重生”到“为我”
——杨朱学说的异化历程
到“为我” ——杨朱学说的异化历程石超摘要:“不拔一毛”“不利天下”的口号由杨朱首次提出。其虽以“重生”为鹄的,却亦隐含“为我”之倾向。后者在杨朱后学的强调与阐发下,异化出以“纵欲为我”说为特征的享乐主义。该过程以一段魏牟与詹何之间的对话为开端,经由《庄子·盗跖》篇的系统阐发,最终完成于《列子·杨朱》篇。因此,对杨朱后学“纵欲为我”说之发展历程的批判性考察,将有助于澄清学界对杨朱思想的长期误读,进而为全面、深入展开先秦、魏晋道家哲学史的研究工作奠定良好的基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6-01-31
- 自知无知才能求知
贵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观点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据《庄子·山木》《韩非子·说林》以及张远山所著《庄子传》记述,杨朱30岁那年,曾携弟子路过宋国,到蒙邑拜见在那隐居的南郭子綦(qí)。他所住的旅店就在子綦隔壁,店主人叫曹夏。闲谈中,杨朱对子綦说,曹夏有一美一丑两妾,长得丑的那位受尊崇,长得美的那位受冷落。问及原因,曹夏回答说,长得美的自以为美而傲慢,我不觉得她美;长得丑的自知其丑而谦和,我不觉得她丑。于是我对弟子说,有贤德之行却无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5年12期2015-12-12
-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之徒,世谓热腹,杨朱之侣,世谓冷肠。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当以仁义为节文尔。”颜之推说,像墨子那样的,就叫作热腹,太过热心;像杨朱那样的,就叫作冷肠,又太过无情。冷肠和热腹,都是走极端,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一切以仁义为标准。《颜氏家训》的时代,虽然距离现在已经一千五百年了,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仍然时时困扰着我们。比如,朋友遇到了困难,帮不帮忙?帮多大力度的忙?什么样的事一定要帮,什么样的事可帮可不帮,什么样的事又坚决不能帮?什么时候要量力而行
意林 2015年19期2015-05-14
- 康有为对老学流派和后学的认识及其矛盾
老学中嫡派,也使杨朱、列子和庄子等人的老子后学身份变得复杂起来。这些既流露出康有为对老学的矛盾心态,又预示着对老子的矛盾评价。康有为;老子;老学;老学流派;老子后学戊戌政变——尤其是1895年公车上书之前,康有为的主要精力是考辨中国本土文化的“学术源流”,老子被纳入了其学术视野。在此过程中,他着重探讨了老学的流派和后学,其中流露出对老学的矛盾心态和复杂评价。一、老学的流派和划分在康有为的视界中,无论孔子还是墨子都后学众多。他所认同的韩非所说的“儒分为八”、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7期2015-04-11
- 杨朱的养生论美学*
461000)杨朱的养生论美学*石长平(许昌学院 魏晋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从美学维度来审视,杨朱的思想体系中包涵着厚重的美学意蕴,这一意蕴主要体现在其全生全身的理论核心上,它指向的是对生命美学、人生美学的追求。杨朱的养生美学以保全生命、延长生命时间、提升生命层次和价值为指向,通过养生实现了无痛苦人生历程,进而完美生命境界,实现审美化的人生理想,进入到精神自由的追求中去。这一美学思想体现在养身、养心和养性三个层阶上。杨朱;养生美学;养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2-21
- 道家“至乐”观的形成与建构
探索和努力,经过杨朱、老子,直到庄子才最终提出了“至乐”的最高目标和具体途径。一、早期道家对“乐”的探索(一)杨朱的极端利己和及时行乐观早期道家除了大家熟悉的老子之外,还有一位著名人物——杨朱。他是战国时期颇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孟子·滕文公下》记载:“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3]253但他没有传世的作品,他的言论、思想主张都散见于先秦的其他典籍如《孟子》、《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特别是《列子·杨朱》的记载最全
长治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8-15
- 自知无知才能求知
贵战国时期魏国人杨朱,是个了不起的思想家,他的观点独树一帜,对后世影响很大。据《庄子·山木》《韩非子·说林》以及张远山所著《庄子传》记述,杨朱30岁那年,曾携弟子路过宋国,到蒙邑拜见在此隐居的南郭子纂。他所住的旅店就在子纂隔壁,店主人叫曹夏。闲谈中,杨朱对子纂说,曹夏有一美一丑两妾,长得丑的那位受尊崇,长得美的那位受冷落。问及原因,曹夏回答说,长得美的自以为美而傲慢,我不觉得她美;长得丑的自知其丑而谦和,我不觉得她丑。于是我对弟子说,有贤德之行却无自以为贤
政工学刊 2014年11期2014-05-08
- 论先秦道家的境界与修养
”是其修养工夫;杨朱营营谋求养生小利,属功利境界;《列子·杨朱篇》的作者以及田骈、慎到丧失精神追求,成为只剩生理欲望的动物性存在,属自然境界;自杨朱而下的人生境界不需修养而成,而是堕落而致的。先秦道家;境界;修养“境”与“界”二语源出于佛家,二语连用构成“境界”一词,意指人的心灵所能达到的界域或境地。人的境界有高有低,境界之高低会在心灵观照外部世界时呈显。近代思想家谭嗣同有“智慧深,则山河大地,立成金色;罪孽重,则食到口边,都化猛火”[1]之说,意谓对于同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2014-04-11
- 个体性至上:先秦道家文化观的一种释读
人物主要有老子、杨朱、庄子①,无论从现实历史情景来看,还是从思想逻辑上来审视,三位哲人均有着密切关联。相对于儒、墨等家以群体性原则为主的群体性文化而言,道家是以个体性原则为主导,个体至上的个体性文化是先秦道家哲学在审视自我个体时的根本指向。因此,从总体上来看,道家学说从大道、天地之变化谈起,而后落实到人间诸事,从对天道阐发中彰显人事,凸显个体在天地间的中心地位。但在老子、杨朱、庄子各自思想处,个体性文化又展示为不同面貌。一、对老子与杨朱个体性思想文化之审视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5期2013-02-18
- 试论杨朱社会思想的可贵之处和缺陷
□尹中琪试论杨朱社会思想的可贵之处和缺陷□尹中琪杨朱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一毛不拔”的说法向来被曲解和误传,本文结合史料记载,探讨了杨朱社会思想的可贵之处,指出他的思想实际上是一种早期中国版的个体自然权利思想,在缺乏个体权利思想和实践的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中非常可贵。本文也指出了杨朱思想的缺陷,对何种情境下不适用“一毛不拔”进行了探讨。一毛不拔;罕异见解;权利坚守一、杨朱思想的史籍记载和要点杨朱,又称杨子,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的生卒年代不
治理研究 2012年5期2012-08-15
- 慈善与拔毛
千多年前,道家的杨朱先生说得很清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是老子的学生,在那个时代,连孟子都说,当今天下非杨即墨,而他的儒家,只能算非主流。彼时杨朱的影响力占据半边天,可见他“一毛不拔”的主张在两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广为接受。杨朱的“一毛不拔”论,经过儒家的不懈批判,早已被列入“中华贬义词库”。但实际上,杨朱的思想颇有深意。他认为:第一,“一毛”根本不可能利天下,你少拿天下这类不着边际的大帽子来忽悠我这“一毛”;其二,今天给了你“一毛”,明天你就有可能要
杂文选刊 2011年1期2011-05-14
- 慈善与拔毛
千多年前,道家的杨朱先生说得很清楚: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是老子的学生,在那个时代,连孟子都说,当今天下非杨即墨,而他的儒家,只能算非主流。彼时杨朱的影响力占据半边天,可见他“一毛不拔”的主张在两千年前已被中国人广为接受。杨朱的“一毛不拔”论,经过儒家的不懈批判,早已被列入“中华贬义词库”。但实际上,杨朱的思想颇有深意。他认为:第一,“一毛”根本不可能利天下,你少拿天下这类不着边际的大帽子来忽悠我这“一毛”;其二,今天给了你“一毛”,明天你就有可能要
杂文选刊 2011年1期2011-05-14
- 杨朱伦理思想之“贵生”
321004)一杨朱,又名扬子、阳子居,战国时期魏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列子·杨朱篇》记载,杨朱是老子的弟子,主张“贵生”、“重己”、“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重视个人生命的价值,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侵夺别人。他阐发了一种人生哲学,其核心观念便是“为我”,就是以是否对自己有利当作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这是站在个人的角度来分析人性,来阐释人生。孟子曾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朱之学,除孟子大为宣传外,其后言及至者甚少。 他的言行主要散见于《列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2011-03-20
- 一毛
,成为圣人之徒。杨朱著名的主张是“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听到这一句,不只孟子,就是普通人,也难免动了肝火。您想啊,我们都时刻准备着给别人好处,又时刻指望着从别人那里得点好处,若按杨朱的主张,又向哪里放惠,又从哪里得济?杨朱的一派,后人总结其为“贵生重己”,重己便轻物,贵生便不以事功为意。他以为人的生命是自己的,并且,他是无灵论者,认为生命只有一次。那么,这惟一的东西,无论是财富、权力,都不值得拿来交换;因为那些事情,会伤身害性,如果交换,相当于砍头求帽——
财经 2009年5期2009-11-29
- 杨布打狗
凯臣卡通原文: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zi)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列子·说符》战国时期思想家杨朱的弟弟杨布有一天要去拜会一位重要的朋友,杨朱便找出一套白色的新衣服给杨布穿。
小火炬·阅读作文 2009年9期2009-09-22
- 探本溯源是独立思考的必由之路
,是因为它是符合杨朱对歧路亡羊这个现象的认识过程的,由他所讲的“本学泅,不学溺。而利害如此”的故事体现了这个认识过程;也是因为它是符合心都子对杨朱所讲的故事的认识过程的,由他对孟孙阳所讲的体会证明了这个认识过程。那么,杨朱经过长期潜心思考的所得,即渗透在他所讲的故事里的思想要点究竟是什么呢?一是抓住根本。杨朱认为:大道因为多岔路,甚至岔路上还有岔路,所以丢失了羊。如果说这是喻体。那么回到本体上来。心都子关于兄弟三人对仁义的理解各不相同、因而究竟谁对谁错的问
美文 2009年8期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