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契
- 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
411105)冯契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创新性探索之一就是遵循“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留下了富有个性特点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两种著作。本文将围绕冯契以“史”“论”结合的学术立场诠释中国哲学史的依据、历程、体现展开讨论。一、“史”“论”结合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理论依据“史”“论”结合是哲学史家或哲学史工作者以特定的哲学元理论指导哲学史的研究。那么,中国哲学史研究为什么要遵循“史”“论”结合的原则?对这一问题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6期2024-01-23
- 试论冯契自由观及其当代意义
671003)冯契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专业哲学家,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创立了“智慧说”哲学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冯契哲学主要“沿着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路子”对知识与智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转识成智”以实现人的自由。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们是在生产力所决定和容许的范围内取得自由的,要实现人的自由,就要在对客观规律认识的基础上改造世界,人类最终实现真正的自由是在作为“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共产主义社会,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5期2023-05-26
- 冯契的马克思主义理想观及其当代价值阐析
重视的现实课题。冯契(1915—1995年)作为20世纪30至90年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位哲学家,“对理想的内涵、作用、特点、类型等方面作了富有新意的阐述,丰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学说”①王向清:《论冯契的理想学说》,《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4期。。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及其中存在的理想和现实脱节、理想和方法割裂等问题,以及当前社会上由于理想不坚定或理想信念丧失导致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现实困境,本文拟通过系统梳理冯契理想观的形成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2023-03-09
- 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性探索
王向清 向 前冯契(1915-1995)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哲学史家。在哲学元理论研究领域,他撰著了《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三本著作,建构了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属性的“智慧”说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撰著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两部著作,对中国哲学史作了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在哲学研究中,他坚持“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的史论结
现代哲学 2022年1期2022-11-21
- 冯契对中国哲学古代和近代两种传统的创新性探索
的中国哲学史家,冯契撰著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两种著作,凭一己之力对整个中国哲学史做了富有创新和个性特点的勾勒。在诠释中国哲学史时,冯契率先提出不少创新性的见解,其中之一便是探索了中国哲学的古代与近代两种传统。古代哲学传统主要体现为后代的哲学体系不断扬弃前代哲学体系的传统;而近代哲学传统就是解答近代时代问题的传统,体现为哲学革命的传统。一、冯契对中国哲学古代传统、近代传统的揭示(一)中国哲学古代传统和近代传统的提出过程中国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5期2022-03-16
- 论冯契“金刚怒目”说: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美学转化的精彩个案
■ 李欢友冯契的“智慧说”体系,植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闳深广大,特色鲜明。在美学思想上,先生的一大贡献便是发掘出了“金刚怒目”的审美内涵,并将之上升为中国美学最重要的审美传统。可以说,冯所重视的“金刚怒目”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美学融合汇通的精彩展示,也为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汲取传统美学思想的可能性、为当代美学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实现理论创新,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一、“金刚怒目”的提出:从鲁迅到冯契二、“金刚怒目”作为审美传统的历史谱系三、“金刚
中国文艺评论 2022年2期2022-03-07
- 论冯契对陆征麟逻辑方法论的超越
维基本规律》等。冯契与陆征麟都曾接受过20世纪上半叶革命历史洪流的洗礼,都在各种中西方哲学思潮的强烈冲击之下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由此怀抱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所独特具有的强烈担当意识为中国的独立与富强之探索贡献了自己的思想力量。两人的逻辑方法论的形成自有其时间先后。一、冯契与陆征麟对逻辑思维基本矛盾的动态探索陆征麟作为中国现代逻辑学研究与哲学研究的巨擘,早在1960年就提出了既具有马克思主义特色,又颇具个人风格的逻辑方法论。而冯契先生大器晚成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6
- 冯契理想人格理论价值探析
就显得十分必要。冯契提出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这一理论,一改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人格理想的高不可攀,是普罗大众通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得以实现的。冯契的理想人格理论作为冯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优秀成果,深入研究冯契的理想人格学说有利于塑造正确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人格,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当代人格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及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与借鉴作用。 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时代人物 2021年33期2021-12-01
- 冯契对列宁“圆圈说”的运用
。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契吸收了列宁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1]338-339我们有必要重温冯契对列宁“圆圈说”的运用,这既有助于我们通过冯契这一学术个案理解新时代的要求,也是对伟大导师列宁的纪念。一、冯契对列宁“圆圈说”的分析冯契是在“一二·九”运动中开始学习列宁著作的。当时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12-01
- 从历史研究到理论创造
——论冯契对后期墨家“三物”论说的创造性诠释
晋荣东冯契的哲学创获主要反映在“智慧说三篇”之中,而他在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则可称作“哲学史两种”。a“智慧说三篇”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和《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哲学史两种”指《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从总体上看,“冯契先生对当代中国哲学的贡献,在于以中国哲学史研究为通达‘智慧说’的中介,体现出其哲学研究之‘思’与‘史’的高度融合,从而使得其哲学体系既体现出强烈的现实感,又具备鲜明的民族特色
哲学分析 2021年4期2021-08-14
- 冯契的哲学道路与毛泽东的哲学
陈卫平冯契(1915——1995)是当代中国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本文试图阐释他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认识和他所走过的哲学道路的内在联系,揭示其哲学道路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内涵。一 冯契哲学道路的精神境界与对毛泽东著作的能入能出冯契哲学道路的精神境界,是心灵自由思考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统一。冯契有过这样的自白:“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 中引用但丁的话说:‘走自己的路,不要管别人说话!’(旧译如此)。我年青的时候,就是以此话作为座右铭的。”①冯契:《认识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5期2021-04-17
-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儒学现代转型之思
——以冯契先生的“智慧说”为例
学体系的哲学家,冯契先生围绕“中国现代化”及其“古今中西”之争这一中心问题,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出发,把个体作为各种社会群体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本体论基础,以自由王国(即自由人的联合体)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终极目的,从自觉与自愿的统一来阐释和规定自由的本质,并以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取代儒家的“圣人”作为现代社会的理想人格追求。这些思考对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典范意义,也是儒学现代转化之思的根本方向。一、中国现代化与“古今中西”之争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4期2021-04-15
- 冯契的“理想人格”理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胡利萍摘要:冯契的“理想人格”理念提出了在近现代社会应当培育什么样的新人,以及如何培养新人的问题。关于如何培育这种理想人格,冯契提出了三条基本培育途径:实践和教育相结合;世界观的培养和智育、德育、美育的统一;集体帮助和个人主观努力相结合。冯契的理想人格理念不仅是对近现代理想新人的界定,还对当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探析冯契的理想人格学说仍然有着重要意义。关键词:冯契;理想人格;思想政治教育一、冯契理想人格理念的内容冯契的“理想人格”理念中,理想人格不应当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47期2021-02-24
- 冯契“智慧说”与德性伦理学*
●冯契与当代“德性伦理学”(virtue ethics)(1)关于virtue ethics的译法,之前大陆学界多译作“德性伦理学”,近几年多译作“美德伦理学”,台湾学界多译作“德行伦理学”。本文采用“德性伦理学”的译法是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因为古希腊词arête(virtue是其对应的拉丁词)的含义不限于伦理美德,一是冯契也十分强调“德性”的本体论意义。并无交集,然而,他的“智慧说”却实质性地展示出了诸多德性伦理学的内容与特征。从广义认识论之“理想人格如何
思想与文化 2021年1期2021-01-30
- 中国传统“成人”视域下冯契“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思想形成
许多糟粕的内容。冯契通过对中国传统人学思想的宏观把握,经由对“复性说”和“成性说”的会通、从传统“成人之道”中探寻自由人格的真谛、从近代“新人”中汲取自由个性力量的阐释,在实践唯物主义指导下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这些理想人格学说进行了系统的审视和研究,通过现代性转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思想。一、对“复性说”和“成性说”的会通对人性的考察,先哲们主要从“复性说”和“成性说”两种不同的视域进行了探讨。以儒家为代表的孔子、孟子和以道家为代表的老庄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11
- 论冯契理想人格的“三个辩证统一”
摘 要:冯契的理想人格思想,即“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对先秦以来中国传统哲学的“成人之道”以及近代培养新人理念的继承与超越。他批判性的吸取其精华,以他的自由理论思想为基础建立一套培养新人的学说——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理论。这种理想人格既重视个人的自愿,又强调道德的自觉,既强调个性自由,又注重意识的明觉,使理论化为德性,反映了知、情、意的结合和真、善、美的统一。他的理想人格思想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思维,具有鲜明的辩证统一性,具体可以归纳为人道原则与自然原则、自觉原则与
学理论·下 2020年7期2020-07-16
- 冯契人学自由观研究*
——臧宏教授访谈录
●一、冯契人的自由观的形成韩旭(以下简称韩):臧教授您好! 很高兴您能接受这次访谈。臧宏(以下简称臧):很高兴认识你!韩:我从网上看到,由华东师大哲学系主编的题为《智慧的回望——纪念冯契先生百年诞辰访谈录》一书,把对您的访谈放在了全书的第二篇,占据着显要的位置。这就表明您与冯契先生的关系不一般,而且在对您的访谈中,您也承认您们俩有着深厚的哲学之缘,是“忘年交”和“亦师亦友”的人生知己。同时,您对冯契思想也作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在专业期刊上发表了数篇相关文
思想与文化 2020年1期2020-02-24
- 论冯契的“智慧说”与哲学史书写*
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的“智慧说”哲学体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力图沟通知识与智慧,而智慧就表现为自由的德性,由此“智慧说”亦涉及对知识与德性概念及其关系的考察。学界对于前者(知识与智慧)有诸多研究,但后者(知识与德性)尚未获得足够的讨论。事实上,对于知识与德性的统一何以可能这一问题,“智慧说”贡献了比之现代新儒家抽象的构造方式更为合理的哲学解答。而作为哲学史家,在“智慧说”创作之前,冯契已在其中国哲学史研究中贯穿了对此问题的考察,“智慧说”则对
思想与文化 2020年1期2020-02-24
- 论冯契的概念结构理论
个科学”[1]。冯契的概念结构理论是一种概念整体论思想,主要是从思维逻辑、意义脉络等思维形式方面强调认识的整体性。一冯契的概念结构理论是关于概念的学说,其思想源自金岳霖。关于概念,金岳霖在《知识论》中说:“概念本身本来就是有结构的,不在结构中的根本不是概念。因此概念也决不会是单独的。这当然就是说,没有与别的概念不相关联的概念,这句话也许不妥,也许我们要说,没有不牵扯到别的概念的概念。”[2]351在金岳霖这里,概念不是原子论式的单独存在,而是处于普遍联系的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11
- 论冯契的美学思想:从可能之域到智慧之境
121)智慧说是冯契哲学思想的核心,人的自由问题是智慧说的主题。什么是自由?冯契指出:“从认识论上说,自由就是对必然的认识以及根据这种认识改造世界;从伦理学上说,自由就是自觉自愿地在行为上遵循‘当然之则’;从美学上说,自由就如马克思说的在‘人化的自然’中直观人自身,即直观人的本质力量。”[1]143由此可知,认识上的真、德性上的善和艺术中的美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哲学上的自由。就美学领域而言,美的自由显然是智慧说中不可或缺的内容。研究冯契的美学思想,不论对于把握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年6期2020-02-11
- 儒学:思想资源抑或研究对象?
——冯契与儒学关系新论
。创造了智慧说的冯契先生的思路值得我们研究。冯契先生创造“智慧说”哲学体系基本骨架是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又吸收了古今中外大量的哲学思想的优秀成果。就冯契本人的认识而言,庄子无疑是其挚爱。他早年的《智慧》论文,就是受到了庄子影响而写成的。[1](PP.54-55)晚年的“智慧说”哲学体系,庄子的哲学思想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可参蔡志栋《马克思主义视野下的“逍遥游”》,《人文杂志》,2012年第2期。我们的问题是,作为中国传统哲学三大支柱的儒学,有没有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1-19
- 世界的逻辑构造与超越
——冯契早期“智慧说”的思想进路初探
300401)冯契“广义认识论”在近年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1)中国哲学在以其古代独立发展的成果成为人类文化重要财富之后,在“世界历史”时代自觉参与世界哲学进程的一次重要的契机和可能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域也许就是“广义认识论”的发展。,其中,最核心的观念就是“智慧说”,同时,最复杂的也是这个内容。冯契“智慧说”源于早期思想的探索,后期则有新的拓展和深广的开发,前后内容方面既有连续性也有差异和变化,本文仅就早期“智慧说”的核心理念和演进思路及其相关的一些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3期2020-01-19
- 冯契论美与审美理想
张灵馨[摘要]冯契在《人的自由和真善美》中对“美”和“审美理想”的认识有自身的独特之处,他从美感与快感的关系入手谈美,认为快感是感性的,主观的,来源于外在感官;美感是自由的快感,来源于审美经验,体现在审美活动的自由中,并是主客观统一的;在真善美的关系上,冯契主张美以真和善为前提,美和真与善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并对比了先秦儒、道两家对美的不同认识。冯契承认美的多样性,同时强调美的欣赏不能强求一律,可以求同存异,兼容并包。在论述审美理想时,冯契将审美理想
知与行 2019年4期2019-08-31
- “通过”与“超过”: 再论冯契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范式*
国哲学史”(1)冯契以《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中、下三卷)以及《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独自完成整部中国哲学史的创作(从先秦时期到1949年)。创作的哲学家,冯契先生在哲学史的书写方法上有着自觉的理论意识。具体而言,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自觉地贯彻“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结合”,进而以粗线条描绘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合乎逻辑地发展的轨迹”:“天人之辩”、“名实之辩”、“心物(知行)之辩”、“理气(道器)之辩”。较之于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2-20
- 认识论视阈下冯契先生“智慧说”之省察*
——以“感觉能否给予客观实在?”问题为中心
觉“给予”的么?冯契先生对学界贡献良多,无论是中国哲学史研究之功夫深沉(1)冯契: 《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上),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下册于1985年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上述几部书编入“冯契文集”时,分属第四至第七卷;前三卷为“智慧说三篇”。“冯契文集”是致敬之作,编者尽心尽力(从提要、后记、索引可以看出),完整而精致(比如有意将后出且未定稿的“智慧说三篇”放在前三卷),可见冯先生的师友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2-20
- “异化”及其抵抗*
——试论冯契思想中的“恶”
围。本文将讨论的冯契先生,也曾在1950年代中期“谈谈革命的乐观主义”。(3)冯契: 《谈谈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载氏著 《冯契文集(增订版)》(9),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冯契文集(增订版)》以下统一简称《文集》。在现代中国思想研究中,这个主题更为凸显。例如墨子刻的“困境意识”主要是就宋明儒而言,而至现代,他认为西学引入激起的是解放感和强调变革的乐观主义。(4)墨子刻: 《摆脱困境》,颜世安等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
思想与文化 2019年1期2019-02-20
- 追寻形上智慧的“史”“思”之合
——冯契“智慧说”的体系及其形成再认识
10114)对于冯契“智慧说”的体系及其形成,通常所注意的是《智慧说三篇》的内容及其内部关系。当然,也有学者认识到冯契“智慧说”创作与中国哲学史研究是相互贯通的,认为冯契中国哲学史研究是其“智慧说”创作的基础[1],是冯契哲学通达“智慧说”的中介[2]。但已有研究更多的是基于冯契关于哲学史与哲学及其关系的元哲学自觉,从哲学史(“史”)与哲学理论(“思”)相结合的进路,考察冯契的“智慧说”创作。而本文认为,冯契“智慧说”的形成更应从形而上学重建的视域考察其逻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2期2019-02-16
- 论冯契的心性论思想
200234)冯契(1915—1995年),浙江诸暨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契的扛鼎之作“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创造性地构建了“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目前学界对冯契哲学思想的研究,或从整体出发,研究“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或从局部出发,对“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中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后者是当下的研究热点。心性论为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命题,从“智慧说”哲学思想体系中可以了解冯契的看法,但鲜有人研究。1
镇江高专学报 2019年3期2019-01-29
- 冯契与哈贝马斯“真诚”之比较
主义的代表人物,冯契和哈贝马斯不约而同地将“真诚”融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中,一方面以现代性方式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道德性显现,另一方面对二者“真诚”的比较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道德性提供了新的着眼点和探索方式。【关键词】 真诚 冯契 哈贝马斯 道德 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在其著作中几乎没有对于道德的直接叙述,又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真理和客观规律的执着追求,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陷入“非道德性”的困境。但是事实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道德。这在文本探
大经贸 2018年5期2018-07-09
- 论冯契对知识与智慧、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的解答*
间的对峙与紧张。冯契师承金岳霖、冯友兰,亦以敏感的睿智把握到时代的脉搏,把整个认识过程概括如下 :在实践基础上,通过天人、物我的交互作用,从感性直观中获得所与,从而形成抽象概念,以得自所与还治所与,以得自现实之道还治现实,形成普遍有效的规律性知识和把握世界的统一原理和发展原理,最后转识成智,领悟到关于宇宙人生总见解的智慧而获得自由。其“智慧”说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关于“冯契论知识与智慧关系”的思考,学术界已有不少成果。这些已有成果
思想与文化 2018年1期2018-04-02
- 冯契的政治哲学
朱 承冯契先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国最重要的专业哲学家之一,所创智慧说自成一家,以“逻辑发展”命名的《中国古代哲学史》和以“革命进程”命名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两部哲学史著作,也开创了近代以来哲学史书写的新范式,对我们从观念逻辑演变的意义上理解古代中国哲学,从观念与社会运动互相激荡推动革命发展的角度理解中国近代哲学,具有深远的意义。一般认为,冯契的哲学贡献主要在于认识论、辩证逻辑、伦理学以及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实际上,细读冯契创作的思想文本,会发现他也提出了一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4期2018-03-03
- 平民化的自由人格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
代人格观的转型。冯契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出发,经过近代的哲学革命,在理论上阐述了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可能性与实现途径。这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由“宗法社会”而“公民社会”、由“现实社会”而“网络社会”两个方面,论述平民化自由人格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关键词: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公民社会;网络社会中图分类号:B0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17)06006406从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看,儒家的圣人理想人格无疑占据着中国哲学的主流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6期2018-01-13
- 从西方哲学看冯契的意见学说*
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契先生把意见作为哲学范畴给予长期关注*参见王向清:《意见:冯契认识论的重要范畴》,《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期。,并纳入以广义认识论为基础的“智慧说”哲学体系,对意见、知识和智慧三种认识形式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阐明了“一致而百虑”的意见的矛盾运动规律在不同意见的争论中解决群己关系应当坚持的正确态度及理想人格的培养,对“文化大革命”时期盛行的专制主义、独断论、迷信论和权威主义等封建遗毒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从西方哲
思想与文化 2017年2期2017-04-12
- 冯契论中华文化心灵中的真善美
北 11114)冯契(1915~1995)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35年入读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抗战期间曾参加抗日工作,1939年赴西南联大复学,1941年至1944年在清华大学研究院师事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等名家。1949年后,他历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政治教育系主任、哲学系名誉主任。他一生奉献于中国哲学史和哲学原理论之研究,其丰富之著作被结集成十卷的《冯契文集》[1]。他的著作中有两类较具原创性的代表作:第一,是以《智慧说三篇》:即以《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03-22
- 论冯契在张载哲学研究中的特色
200241)论冯契在张载哲学研究中的特色张瑞元(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 200241)著名哲学家和哲学史家冯契的张载哲学研究,有重视逻辑分析和重视广义认识论的特色。冯契认为,张载“仇必和而解仇”的命题使用含有必然性的“必”,不符合形式逻辑。他在广义认识论视域下指出,张载肯定了逻辑思维能够把握宇宙发展法则,突出了张载对中国古代逻辑学的贡献。冯契《智慧说三篇》的哲学体系,也吸收了张载哲学的智慧。冯契;张载;逻辑分析;广义认识论冯契(1915—1995)是2
武陵学刊 2017年1期2017-03-11
- 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之阐释
·人文视野·哲学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之阐释程薇(宿迁学院 法政学院,江苏 宿迁 223800)人是否能获得自由?以及人如何才能获得自由?或者说,怎样培养自由的人格?在冯契看来,这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持续争论了几千年的重大问题。通过对古代、近代成人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自由学说的总结与会通,冯契提出了具有其个人特色的“平民化自由人格”学说。他以认识论的提问方式,将自由人格问题纳入认识论领域,并使其内在地卷入了他的转识成智的认识论问题。在“平民化自由人格”何以可
湖北社会科学 2017年9期2017-03-07
- 逻辑发展法:冯契哲学探索的基本特征
——兼论“以马解中”的四种典范
志栋逻辑发展法:冯契哲学探索的基本特征 ——兼论“以马解中”的四种典范蔡志栋纵观冯契的著述可以发现,逻辑发展法是冯契哲学史研究的基本方法论,也是其哲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前者体现在他对中国古代哲学“两个高峰”的论述以及“四大问题”的分析,后者尤其表现为他的“智慧说”是对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继承发展。所谓的逻辑发展法,在黑格尔那里是一个本体论的原则,马克思主义继承了这个原则,将其置于实践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在列宁那里则尤其表现为认识论、方法论原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
现代哲学 2017年2期2017-01-27
- 作为哲学问题的“中国向何处去”
——理解冯契哲学思想的一个视角
处去” ——理解冯契哲学思想的一个视角文/童世骏冯契先生的工作可以用“三三三”来概括:研究真善美,融贯中西马,连接往今来。“三三三”的最后一项,“连接往今来”也有三层意思:第一,他通过对以往哲学历史的研究、与同辈哲学同行的讨论为未来哲学发展留下“经得起读的”(他对毛泽东和金岳霖著作的评价)的文本;第二,他继承发扬其老师的学术传统认真参与其所在的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悉心指导年轻学子的成长;第三,他立足李大钊所说的“今”,对中华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的精神文化进行“述
社会观察 2016年7期2016-11-25
- 冯契的具体真理观略探
马克思主义学院冯契的具体真理观略探王培培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真理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之一,在哲学研究的各个时期以及各个领域内,人们大都自觉地贯穿着对人类自身和事物的存在及本性的深切关注,都有意识地对真理问题进行探究。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冯契先生在继承马克思思想的基础上也阐明了自己的真理观,特别是在表述“广义认识论”的过程中专门设章节对真理的涵义和特点、真理的具体性以及如何把握和检验真理进行了深刻的讨论。本文就从冯契先生的著作《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
消费导刊 2016年3期2016-04-13
- 冯契理论创新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情结及启示①
223001)冯契理论创新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情结及启示①王新建(淮阴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淮安223001)冯契先生的理论创新具有极其鲜明的民族意识和人民情结,它突出地体现在先生对自己民族、国家的关怀和责任、使命意识之上,表征于先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挚爱和发展光大之上,体现在先生始终恪守面向人民大众研究的宗旨,对人民群众“自由意志”“独立人格”的关切和倡导之上。冯契先生理论创新与民族意识、人民情结的统一路向说明:学者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5期2016-03-28
- 回应冯契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0234)回应冯契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蔡志栋(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 上海200234)20世纪下半叶独创了“智慧说”哲学体系的冯契先生的思想愈发得到学界的关注,他受到的批评和误解也是我们必须正视、澄清和回应的。有种观点认为冯契的“化理论为德性”是对德性伦理学的回归。这是误解。冯契认为合理的道德行为是道德规范、理性自觉和意志自愿三者的统一,从某种角度看是德性伦理学与规范伦理学的统一。有的研究者认为“平民化的自由人格”是高不可攀的。这也是误解。“平
学术界 2016年5期2016-02-27
- 论孟子哲学中的“自我”
——基于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理解
自我” ——基于冯契“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的理解郭美华 (上海师范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44)[摘要]基于现代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来理解孟子哲学的自我,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从历史性角度而言,孟子证成了其自身之为自身,即自我不是作为普遍概念的例子而是切己之自身而存在;并且,孟子从自我“内在固有”之思出发,以能思能觉的主体之展开自身作为自我,是逐渐生成的精神性作为自我属己世界的主宰和本体根据,这都与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具有某种一致性;但是另一方面,孟子的自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3期2016-02-11
- 智慧的探索
——冯契学案
智慧的探索 ——冯契学案刘晓虹*冯契(1915—1995年),中国当代哲学家、哲学史家。1935年入读清华大学哲学系,参加“一二·九”运动,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方部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面抗战爆发后赴山西参加游击队和“牺盟会”工作,后赴延安入“鲁艺”文学系学习,并随八路军120师到前线实习。1939年到西南联大复学,194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哲学部。1945年起先后在云南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59—1984年兼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6年4期2016-02-02
- 论冯契对价值演进中价值观念发展规律性的探索
规律的。关键词:冯契;价值演进;规律性;探索中图分类号:B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097-02理想形态的观念在对象化的过程中创造价值,对象化的过程也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实践,同样具有客观存在的属性,因此,价值观作为对象化的理想形态的观念,也具有客观现实性,并且受到社会变革的制约。社会变迁推动价值变革,也制约着价值的发展方向。因此,人类社会结构变迁的形态演进体现出来的社会变革,必然实现对原有价值观念的革命,在新的社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2015-12-15
- 朱自清自轻不失重
朱自清有个学生叫冯契,老家有个朋友想找名人给亲戚写一篇寿序。冯契想到了老师朱自清,便向朱自清求文,也希望以此对老师的经济有帮助。朱自清很快就把寿序写好了,冯契按照教授们共订的润例,以当时八石米的市价给老乡开了价去,却不料那个朋友觉得贵,不要了。冯契哭笑不得,最后只得去向先生表示歉意,朱自清只是轻声说:“我练习练习,这样的文章从没写过,写得不好。”朱自清总是看轻自己,而后人却把他看得很重。
做人与处世 2015年7期2015-06-24
-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微观个案研究的一部力作
——《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评介
一部力作 ——《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评介王雨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直是我国哲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领域之一。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微观个案研究,因为通过微观研究可以总结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具体内在机制和规律,从而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最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明诗博士的专著《冯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在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03-17
- 哲学话语的“智慧”转向
均偏离这一话语。冯契的“智慧说”哲学体现了中国近现代以来哲学话语的重要转向,同时体现了向轴心时代“智慧”话语的自觉回归,亦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进行哲学话语的综合创新树立了典范。陈卫平、张汝伦等人对“智慧”说的阐扬,体现了“智慧”话语在新世纪的重要发展。哲学;话语;智慧;转向;回归;综合创新按正常的逻辑,问题总在事物的发展中得到解决。然而,随着中西哲学的不断纵深发展,何为哲学、哲学为何的哲学元问题却日益困扰着哲学界人士。尽管伟大“轴心时代”的中、西哲学
学术探索 2015年10期2015-02-25
- 冯契哲学思想研究的新路向——读《冯契“智慧”说探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先生撰写了“智慧”三说,即《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和《人的自由与真善美》,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该哲学体系从问世起,就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迄今为止,《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哲学动态》等学术刊物发表了研究冯契先生哲学思想的论文300 多篇;此外,还有5部著作问世。但这些论著只是对冯契先生“智慧”说的某个方面、局部进行解读,缺失整体上、宏观上的把握。2012 年12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湘潭大学哲学系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4-11
- 探求哲学人生的真善美——读王向清教授《问学集》
学集》一书分为“冯契哲学思想研究”、“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先秦哲学思想研究”、“湘学与近代哲学研究”和“管理学研究”五部分。这几个方面大体反映了王向清教授多年学术探索的全过程。从形式上看,这几个部分似乎不相干连,但是从内容上看,或者说从一个学者对学术的探索规律来看,却是紧密相连的。一个立足中国现实、对哲学进行研究的学者,如果不对中国的历史与哲学有很好的钻研,是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换而言之,王向清教授,正是在对中国先秦哲学思想进行了一定深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3年3期2013-04-11
- 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进
430033)冯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推进汪信砚 刘明诗(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海军工程大学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3)科玄论战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入口,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依据,对中国传统哲学智慧的系统考察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准备,智慧说是冯契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结晶。冯契智慧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上由专门哲学家构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新体
山东社会科学 2012年9期2012-04-12
- “天人合一”与冯契的智慧说
清“天人合一”与冯契的智慧说■李伏清冯契;天人合一;智慧说人作为存在,如海德格尔所说的是“在世界之中的存在”(In-der-Welt-sein)。这一“存在”体现了人和世界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两种:一是主客关系,为外在的“之中”的关系,即主、客式认识关系;二是“此在和世界”的关系,即“在之中”,人“融身”、“依寓”于世界之中,世界是由于人的“在此”而对人揭示、展现自己。我们借鉴海氏的这一理论,把天人关系分述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占主流的“原始的天人合一”(有着强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4期2012-02-18
- 冯契对怎样认识自我的探索*
05)·文史哲·冯契对怎样认识自我的探索*王向清(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冯契在其“智慧”说中不仅对如何认识世界作了富有新意的阐发,而且对怎样认识自我进行了创新性的探索。在他看来,认识自我包括认识心、性及其相互关系,主体意识与人的类本质,社会意识与人的社会本质,自由意识与德性的全面发展。冯契;自我心性类;本质社会;本质德性伴随化自在之物为为我之物的过程,主体也会不断由自发到自觉,由自在到自为,实现对自我、自己的认褒。认识自己、自我是指认识作为精
湖湘论坛 2011年2期2011-04-11
- 理想人格的现代诉求
——试论冯友兰与冯契的理想人格学说
——试论冯友兰与冯契的理想人格学说贺 曦冯友兰和冯契在各自的哲学体系基础上,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理想人格理论。冯友兰论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的“境界人格”学说,而冯契则阐发了 “平民化自由人格”理论,在比较的意义上,虽然两人的哲学立场、方法与进路迥然不同,但面对中国 20世纪共同的时代主题,他们有着共同的哲学期许——“转识成智”;两人的理想人格学说在“去圣化”与追求高明境界方面有“殊途同归”的契合;对当代理想人格理论构建有可资借鉴意义。理想人格;境界;自由;平
天府新论 2011年3期2011-03-18
- 解读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的理论来源
417001)冯契在其著作《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中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作了系统而全面的阐述。作为我国著名逻辑学家,他的整个学术思想都建立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并且贯穿古今中西。可以说,这是冯契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产生的深刻背景。1930年代的中国,“人们对关于逻辑与方法论的一些基本原理 (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认识论、逻辑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思想和科学方法等)都还缺乏真正深入的研究”[1]489。但冯契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逻辑的原则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4-07
- 论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
顾红亮论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顾红亮冯契的《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书写具有典范意义,这种典范意义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书写什么”和 “如何书写”两个问题上表现出来。在 “书写什么”方面,冯契的回答是既要书写化为近代传统的哲学“革命”,又要书写化为哲学问题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问题,两者并非彼此对峙,而是从两个不同的视角书写同一部中国近代哲学史。在“如何书写”方面,冯契的回答是采取“同情的了解”书写方式和反思的书写姿态。在某种程度上,中国近代哲学史的书写比古代哲
天府新论 2010年1期2010-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