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湿性

  • CO2地质封存中储层岩石润湿性测量研究进展
    : 多孔介质的润湿性是 CO2 地质封存过程中的重要参数。基于润湿性测量方法和光学成像技  术综述了 CO2 封存条件下不同尺度的多孔介质润湿性测量技术,并分析了相关润湿现象。目前,岩石润湿性的测量主要分为: 实验室尺度的表面润湿性测定、孔隙尺度的内部壁面接触角测定, 以及宏观尺度的岩心整体润湿性评价。孔隙结构、矿物组成成分和表面粗糙度是孔隙尺度接触角  的关键影响因素, 它们会影响多孔介质的混合润湿特性并造成润湿滞后现象。根据不同局部驱替  事件(如排水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23年3期2023-07-27

  • 基于纺织品的浸轧-蓝晒工艺优化及性能评价
    异的原因,得到润湿性对载体蓝晒效果影响显著,调控载体表面感光剂扩散性对蓝晒效果至关重要。通过优化浸轧-蓝晒工艺,研究感光剂浓度、混合比例、曝光时间等因素对蓝晒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热重仪表征蓝晒棉织物形貌变化以及温度-质量变化关系,探讨普鲁士蓝沉积机理。结果表明:浸轧-蓝晒法棉织物最佳工艺为感光剂浓度140 g/L、混合比例VA∶VB=1∶1、曝光时间20 min;蓝晒棉织物表面均匀沉积大量固体颗粒,平均直径约(0.42±0.16 ) μm,且热重分析

    现代纺织技术 2023年2期2023-06-20

  • 特低渗透与中高渗透岩心润湿性对水驱特性影响的差异
    2249)储层润湿性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一直以来是石油开采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在长期研究中逐渐清晰。KYTE 等利用实际储层岩心进行水驱实验,发现强水湿岩心水驱油效率高于中等润湿岩心[1]。部分学者对中等润湿(或弱水湿)岩心与强水湿岩心水驱油效率差异进行对比,得到与KYTE 一致的实验结果[2-7]。据此传统主流观点认为在中等润湿(或弱水湿)至强水湿范围,储层亲水性越强,水驱油效率越高。RATHMELL 等得到了不同的实验结果,即中等润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2年2期2022-04-01

  • 光致润湿性变化涂层光敏剂的研究进展
    75)近年来,润湿性涂层由于能够为不同材料赋予亲水性、疏水性、亲油性、疏油性等性质而备受关注。然而,随着实际应用需求的增加,固定润湿性的涂层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例如传统油水分离是通过疏水/亲脂或亲水/疏油材料分离油水混合物,然而这种材料无法满足不同密度的重油/水、轻油/水的多种分离,即无法实现在油水分离中选择性除水/除油,因此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不同,使用可逆润湿性的涂层材料成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1]。刺激响应型材料是指可在外部刺激下改变其初始性

    涂料工业 2022年1期2022-02-23

  • 不同宏观煤岩组分润湿性差异及对甲烷吸附解吸的影响
    ,除此之外煤的润湿性也是制约煤层气吸附解吸的重要因素。目前对润湿性的测定主要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煤润湿性的影响因素包括煤阶、煤的化学组成、煤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煤岩组分及孔隙率等[9]。不同煤阶煤所含的羟基、羧基等亲水性含氧官能团数量不同,导致煤润湿性的差异,润湿性改变煤-水作用进而影响甲烷的吸附解吸[10-11]。另外,诸多学者通过分析表面活性剂改变溶液的表面张力,从而达到改变煤表面润湿性的目的。齐键[12]通过测定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表面接触角,并

    煤炭科学技术 2021年11期2021-11-30

  • 植保无人机飞防助剂的筛选及其性能评价
    加量对农药药液润湿性、防蒸发性及沉积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添加2.0%(质量分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AS-1的药液性能最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AS-1与多糖类化合物GD复配及其性能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将2.0%(质量分数)AS-1与0.2%(质量分数)GD复配制备成飞防助剂TAB78,添加于5种水稻常用农药药液,与未添加助剂的空白药液相比,添加飞防助剂TAB78的农药液滴接触角降低、雾滴蒸发时间延长、沉积覆盖率和沉积密度提高。采用安飞易M6-AG型无人机

    江苏农业学报 2021年2期2021-06-30

  • 3 种水性漆在杨木表面的润湿性对比研究∗
    研究鲜见报道。润湿性作为木质材料表面研究的一个重要界面特性,通过接触角可表征某种液体在木材表面的黏附、渗透、铺展的难易程度和效果[16-26]。本文选取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聚氨酯共聚物3 种水性漆[27-28],采用接触角测试仪对3 种水性漆在杨木表面的接触角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其在杨木表面的润湿性,旨在为杨木产品选择理想的水性涂料。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采自湖南永州林场,晚材,木段纵向长度1.8 m,直

    林产工业 2021年4期2021-05-06

  • 纳米材料改变岩石矿物润湿性的研究进展
    途径。油藏岩石润湿性是岩石物理的重要特征,润湿性变化对渗透率和采收率等参数评价具有重要作用[4-5]。以纳米材料作为介质注入地下,与传统的提高采收率(enhanced oil recovery, EOR)工艺中所使用的气驱、水驱和化学驱相比,纳米材料显示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优势性能,可以改变岩石的润湿性,提高采收率[6]。石油工业的润湿性变化是指储集层岩石的润湿性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即亲水性变好。大多数油气藏在原油从烃源岩运移之前表现为亲水性。当岩石与盐水界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1年8期2021-04-22

  • 油气储层岩石表面气体润湿性研究进展
    储层岩石表面的润湿性是控制流体在孔隙介质中流动和分布的关键因素,它与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孔隙结构和流体饱和度等性质同等重要,是油气储层岩石-流体的综合特性[1]。自1942年Buckley[2]首次认识到润湿性对水驱油效果存在重要影响后,随后近一个世纪诸多与油气储层岩石润湿性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润湿性对油气储层岩石各项分析结果和岩石性质几乎都有影响,例如:毛细管压力、相对渗透率、水驱动态、导电性质、气体吸附性能、阳离子交换容量、Zeta电位、膨胀分散性、

    应用化工 2021年7期2021-04-10

  • 不同润湿表面液体沸腾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相变表面的润湿性对相变过程有着重要影响,随着微纳米表面强化沸腾技术相关研究的深入进行,表面亲疏水性对沸腾影响的研究逐步展开[2]。郑晓欢等[3]对常压下光表面、超亲水和超疏水表面的池沸腾进行实验研究,认为超亲水表面亲水疏气,产生气泡体积小但气泡脱离频率较快;而超疏水表面亲气疏水,使得激活活化点更为容易。马强等[4]发现换热系数与表面过热度有关,当过热度较高,亲水和超亲水表面换热系数大于疏水和超疏水表面;但当过热度较低时,疏水和超疏水表面换热系数比亲水和

    化工进展 2020年10期2020-10-20

  • 陶瓷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陶瓷的选择
    陶瓷材料之间的润湿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陶瓷颗粒与钢基体润湿性的方法。【关键词】陶瓷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高铬铸铁;高锰钢;润湿性引言:陶瓷增强钢基复合材料是先进复合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主要用作机械,采矿,水泥,电力,冶金,造船,化工和煤炭等工业领域中的高效耐磨材料。消耗巨大,因此它们是耐磨的。近年来,复合材料已逐渐成为耐磨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钢水和陶瓷的润湿性很差,因此很难制备陶瓷/钢复合材料。同时,陶瓷/钢界面基本上是机械结合的,复合材料的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9期2020-06-21

  • 页岩润湿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00)1 页岩润湿性的形成机制润湿性描述了不同相之间的界面张力,在油藏工程中指示了油藏页岩表面优先被某种流体相铺展的趋势。页岩油藏的润湿性也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但大体可按水在页岩表面接触角划分以下三种类型:水湿型油藏、中性润湿型油藏以及油湿型油藏,分别对应接触角:0°~75°、75°~105°、105°~180°这些区域。中性润湿油藏对油水的亲和力差别不大,一部分表面具有较强的亲水性,其余部分具有较强的亲油性,且这些区域通常随机分布。这与混合润湿概念有所区

    化工设计通讯 2020年1期2020-01-12

  • 利用测井资料判断储层的润湿性
    6)0 引 言润湿性反映油藏条件下油或水与岩石颗粒表面的亲合展布能力。岩石通常分为水润湿、油润湿和中性润湿,大多数油藏是水润湿(岩石亲水)。对于泥质砂岩来说,所含的矿物成分影响润湿性,如绿泥石可能会使岩石变为油润湿。对于有机页岩地层而言,有机有效孔隙度φEO和有机质含量TOC密切相关。有研究提出φEO是在热成熟过程中形成的,而油是有机物产生并排出的,新形成的有机质孔隙一开始就暴露在石油中,很可能导致页岩成为油润湿[1]。润湿性是影响岩石孔隙中油水分布和流动

    测井技术 2019年4期2019-12-25

  • 马岭油田南二区延9油藏注水开发储集层特征变化研究
    油膜脱落,岩石润湿性由亲油性变为亲水性。以上综合作用的结果使油水两相流动能力增强、两相区范围变宽,水驱油效率增大。可见马岭油田南二区延9油藏注水开发中储层的变化有利于油田开发。关键词:储层物性;粘土矿物;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前人对注水后储层特征变化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认为长期注水改善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储层物性变好[1-3];认为长期注水使部分颗粒滞留在细喉道处形成堵塞,孔喉连通性变差,储层物性变差[4];认为注水后储层物性好的变得更好,差的变得更   差[5

    新疆地质 2019年3期2019-09-10

  •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必要的浪费。而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对于提高油藏采收率使非常有效的。本文中我们就将具体探讨了解一下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于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关键词:润湿性;演变;油藏采收率;影响原油采收是能源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要提升油藏采收率我们也需要关注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因为不同阶段可能会是油藏采收工作的开展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每一个阶段及其对于油藏采收率的影响,这

    石油研究 2019年5期2019-09-10

  • 用双面胶粘附固体颗粒测量油砂的润湿性
    面,砂粒表面的润湿性对开采方法的选择和工艺参数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尚无一种测量油砂矿表面润湿性的可靠方法。本文仿照Bachmann等推荐的方法,将油砂中的固体颗粒撒在双面胶片上形成单颗粒层,测量水滴在上面的前进角和后退角。该法简便易行,重现性好。关键词:油砂;固体颗粒;双面胶粘附;接触角;润湿性油砂矿又称沥青砂,是沥青、砂粒、黏土和水的混合物,一般沥青含量为3%~20%,固体颗粒(沙和黏土等矿物)含量为80%~85%,水含量为3%~6%。全世界油砂总储量约

    石油研究 2019年8期2019-09-10

  • 大佛寺和胡家河4#煤润湿性对比
    河井田4#煤体润湿性特征。实验结果显示,煤的吸—疏水特征实验表现为整体胡家河4#煤样疏水速率高于大佛寺4#煤样;煤粉末浸透速度法实验表现出大佛寺4#煤样润湿高度一直处在胡家河之上;接触角测定结果证明胡家河4#煤样的接触角均大于大佛寺4#煤样。以上实验结果均表明大佛寺4#煤润湿性要好于胡家河4#煤。使用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测定煤的接触角揭示了胡家河4#煤的润湿性较大佛寺4#煤更容易被改善。该项研究表明煤层气井压裂过程亦或是排采作业过程,对大佛寺4#煤储层进行改造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9-10

  • 陶瓷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中基体与陶瓷的选择
    与陶瓷材料之间润湿性差的问题,介绍了改善陶瓷颗粒与钢铁基体的润湿性的方法。关键词:陶瓷增强钢铁基复合材料;高铬铸铁;高锰钢;润湿性中图分类号:TG25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9)17-0127-02Abstract: Ceramic reinforced iron and steel matrix composites are widely used in industrial producti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9年17期2019-06-09

  •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防冰冻中的应用研究
    :超疏水表面;润湿性;微/纳米结构;防冰冻中图分类号:TG1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9)03-0213-020 引言自然界中有很多动植物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其表面具有超疏水性和自清洁性等性质,例如在水面自由移动的水蛭、池塘“水上漂”的水蜘蛛(水黾)、出淤泥而不染的荷叶。对于上述这些动植物的研究,使人们对于超疏水表面的认识逐渐深入,这对于制备仿生材料具有很好的意义。仿生材料在生活和工业方面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比如超疏水性。

    中国科技纵横 2019年3期2019-03-25

  • 润湿性对低渗致密储层自发渗吸的影响
    要取决于基质的润湿性能[2],因此可以通过改变低渗致密储层岩心的润湿性来提高自发渗吸效率,实现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目前,国内外人员系统总结了改变岩心润湿性以提高渗吸效率的方法[3],也详细论述了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作用机理[4-6],研究了同系表面活性剂复配后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7],并进行了室内岩心实验和岩心自发渗吸实验,认为可以针对油藏条件,利用表面活性剂在油层中的润湿性反转作用,使岩心表面润湿性由亲水或亲油转向中性润湿[8-11],人为地调节油藏岩石的润

    石油化工应用 2018年11期2018-12-12

  • 岩石润湿性变化对水驱油藏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
    结、分析了岩石润湿性的变化机理,同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润湿性变化对油藏采出程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关键词:水驱油藏;润湿性;数值模拟;采出程度目前,胜利油田大多数水驱油藏已进入高、特高含水阶段,由于注入水的长期冲刷、浸泡,使得岩石表面具有亲油性的高岭石矿物和菱铁矿及其他碳酸盐岩矿物被注入水从骨架颗粒的表面溶蚀、带走,而且注入水冲刷过后,非烃和沥青质含量也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岩石表面的油膜逐渐变薄或脱落,岩石颗粒表面变得光滑,岩石吸附原油的能力减弱,而此时

    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 2018年6期2018-10-21

  • 纤维表面润湿性能及其与纤维结合性能的响应关系研究
    于表征纤维表面润湿性能,最终建立纤维表面润湿性能与纤维结合性能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机械处理程度的加深,纤维表面木素含量从87.13%降低到77.51%,纤维表面润湿性能得到改善(表面能从46.63 mJ/m2上升到54.45 mJ/m2,表面电荷从48.382 mmol/kg上升到60.382 mmol/kg),结合强度指数从4.63 N·m/g提升到10.9 N·m/g。实验发现,纤维表面润湿性能与结合强度指数以及纸张的松厚度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

    中国造纸 2018年12期2018-10-21

  • ZnO/TiO2复合膜的制备及润湿性研究
    1)0 引 言润湿性是固体表面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由固体表面的微结构和化学组成共同决定的[1]。近些年通过外界刺激智能地控制材料表面的润湿性备受关注[2,3],各种条件刺激下的智能响应润湿性转换材料已经被报道[4-12],尤其是光诱导润湿性转换材料[13-16]。无机半导体氧化物由于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使其成为光诱导润湿性响应材料的研究焦点,其可以与润湿性结合产生智能表面,虽然目前也已获得了光诱导下的润湿性转换材料,但光响应的时间较长[15,16]。目前对于

    陶瓷学报 2018年4期2018-09-13

  • 特殊表面润湿性自清洁涂层的研究进展
    :具有特殊表面润湿性的材料由于其特有的表面特性被广泛运用于自清洁涂层的构造上,可以提高材料本身抗污染性能及使用寿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3种不同原理的自清洁涂层及其应用领域,提出了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关键词:润湿性;接触角;自清洁涂层随着仿生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仿生材料与仿生学理论被发明并提出。“荷叶效应”是由Barthlott提出的概念[1],是指荷葉表面是由大量的微米级乳突以及在其之上的更为细小的纳米级别的蜡质晶体所共同组成的,这种微纳结构

    现代盐化工 2018年6期2018-09-10

  • 界面润湿性对石墨烯流固摩擦能量输出的影响
    为深入了解界面润湿性对流固摩擦能量输出的影响机制,该文利用石墨烯薄膜制作不同界面接触角的俘能结构并进行实验测试。此外,基于分子动力学理论建立Couette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发现,俘能结构输出的电压随着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加,接触角为69.5°的俘能结构对应输出的电壓是0.95mV,相比接触角为45°时输出的0.57mV增长67%;输出的电压极性与溶液流动的方向有关;而且电压幅值与溶液流动速度及浓度有关,与流动速度成非线性关系。结合模拟结果提出一种界面润湿

    中国测试 2018年5期2018-05-14

  • 八宝景天叶片表面润湿性测试与疏水机理分析
    片表面对水滴的润湿性,采用扫描电镜和三维形貌干涉仪对叶片表面微形貌结构进行观测并提取特征参数,基于Wenzel方程和Cassie-Baxter方程构建模型用以分析叶片表面的疏水机理。结果表明:润湿性随叶片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差异,其中新鲜幼叶正、反表面的接触角分别为(147.25 ± 3.79)°和 (137.46 ± 4.03)°,新鲜幼叶反面的接触角高达152.54°;叶片表面由排列连续致密且呈椭球形的凸包和交错排列成网状且形貌不规则但可辨别轮廓的蜡质晶体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4

  • 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
    必要的浪费。而润湿性是油藏岩石、原油、水三者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形式。了解润湿性及其演变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对于提高油藏采收率使非常有效的。本文中我们就将具体探讨了解一下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对于油藏采收率的影响。关键词:润湿性;演变;油藏采收率;影响原油采收是能源行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要提升油藏采收率我们也需要关注润湿性及其演变过程,因为不同阶段可能会是油藏采收工作的开展效率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了解每一个阶段及其对于油藏采收率的影响,这

    科学与技术 2018年9期2018-04-30

  • 计算确定美国威利斯顿盆地储层可变润湿性
    对于可变润湿性储层,采用基于饱和度模型的电阻率方法确定其地质储量会产生问题。当储层的润湿性从水湿→混湿→油湿变化时,阿尔奇饱和度指数(n)将随润湿性的变化而增大。威利斯顿盆地的中巴肯储层和斯里福克斯储层均属于这一类润湿性变化的地层。在2018年SPWLA年会上,Richard Merkel等人通过综合分析三组合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介电测井和岩心数据确定润湿性和阿尔奇饱和度指数(n)。该研究方法比实验室特殊岩心分析法的优势在于:①降低成本;②随深度连续测量;

    测井技术 2018年4期2018-03-23

  • DBD型低温等离子体对PDMS表面性能的影响
    对PDMS表面润湿性能,黏附性的影响。经过等离子体处理,PDMS的接触角发生明显的减小,PDMS薄膜的亲水性增强,PDMS薄膜表面的润湿性能和吸附性能得到改善。【关键词】DBD型低温等离子体;PDMS薄膜;润湿性;接触角Effect of DBD Low Temperature Plasma Treatment on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PDMS Film【Abstract】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科技视界 2017年15期2017-10-28

  • 页岩润湿性研究新进展
    要的特性之一,润湿性的研究同样备受关注。通过大量文献调研,笔者将目前国内外页岩润湿性进展进行了详细总结。关键词:页岩气;润湿性;研究进展随着能源需求增加,以及能源价格的增加,非常规能源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关注,比如美国、加拿大、欧洲[12],特别是中国[3]。同时,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清洁能源在中国受到极大关注,导致了中国天然气需求的快速增加,引起中国政府和国内外的企业对中国非常规能源中页岩气开发的关注[4]。润湿性是岩石物理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影响油气储层

    科技风 2017年19期2017-10-21

  • 低渗透储层润湿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
    综述低渗透储层润湿性测量方法研究进展赵立翠(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松原采油厂,吉林长春 130062)当前低渗透油气资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非常规页岩油气,其以巨大的资源量成为了当今油气藏领域研究的热点内容。低渗透储层润湿性是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难获得的储层物性参数之一,因此能否准确判断润湿性是制约低渗透储层有效开发的瓶颈之一。文章对国内外常规低渗透储层和非常规页岩储层润湿性的测量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研,详细阐述了各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实

    石油化工应用 2017年8期2017-09-12

  • 润湿性可切换的表面
    10027)润湿性可切换的表面刘朋博,王嘉骏,冯连芳,顾雪萍(浙江大学 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杭州 310027)超疏水性和超亲水性是表面润湿性的两个极端,受表面的形貌和化学组成的共同作用。通过施加外界刺激可以改变表面形貌和/或表面化学组成,实现表面润湿性在超疏水性和超亲水性之间的切换。本文综述了润湿性可切换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了以光照、温度、pH值、溶剂、电势等作为外界刺激以及表面反离子切换实现表面润湿性在超疏水和超亲水之间切换的方法。介绍了由于

    材料工程 2016年12期2016-12-22

  • 煤尘化学组成及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
    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罗根华1,李博2,丁莹莹1,张博1(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 阜新 123000; 2.大连交通大学 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8)通过煤质化学组成和结构参数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规律,进而采用多元逐步回归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煤质化学组成是导致煤体润湿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的内在因素,固定碳含量和氧含量对煤尘润湿性的影响显著,颗粒平均孔直径和比孔容与煤尘润湿性的相关性较低;②煤尘润湿性最佳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11-28

  • 非常规油气开发中润湿性反转技术的应用
    常规油气开发中润湿性反转技术的应用ALVAREZ J O,SCHECHTER D S(Texas A & M University)研究了适用于非常规油气储集层的岩石润湿性测量方法,总结了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岩石润湿性特征,分析了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岩石润湿性反转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研究表面活性剂与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岩石润湿性间关系的实验方法。研究表明:接触角法、核磁共振法和Zeta电位测量法是评估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岩石润湿性最恰当的方法,非常规油气储集层呈现出中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6年5期2016-11-15

  • 影响不同煤种润湿性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不同煤种润湿性影响因素的分析,有助于研发出性能较佳的表面活性剂,进而研制出效果良好的浸润性降尘剂。本试验对6种不同煤种的煤样以及4种常见表面活性剂进行实验研究,以分析影响不同煤种润湿性的相关因素。煤炭粉尘润湿性表面活性剂影响因素煤炭是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由有机物与无机物共同组成,可用作动力燃料、炼钢原料等。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其开采量也将逐渐增加。然而,在深井煤矿开采中,煤尘爆炸、火灾、冒顶等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粉尘作为煤炭自身的理化特征,目前已是

    地球 2016年10期2016-10-20

  • 低聚季铵盐对聚驱采出水包油乳状液破乳机理*1
    ;稳定性分析;润湿性随着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三次采油技术的普遍应用,通过使用性价比高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化学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1].然而由于采出液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水不溶颗粒的相互作用,含聚合物的采出液成为一种复杂的油水体系,采出液的处理难度增大[2].在原油脱水方面表现为:脱水率降低、油水界面不清晰、污水质量下降.脱水后HPAM使污水黏度增加、胶体电荷排斥力增强,乳化严重,油水分离速度减慢、净化难度加大[3].加之O/ W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7-18

  • 不同润湿性钛合金表面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学行为*
    026)不同润湿性钛合金表面在不同介质中的摩擦学行为*连峰,项秋宽,臧路苹,张会臣(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摘要:采用低表面能修饰和涂覆SiO2,制备具有不同润湿性的Ti6Al4V表面。采用HSR-2M高速往复摩擦试验机探讨其在水(蒸馏水)、海水(人工配制)和油(十六烷)介质中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低表面能修饰或涂覆SiO2均使Ti6Al4V表面由亲水变为疏水,但涂覆SiO2可获得更大的接触角和小的滚动角,且

    功能材料 2016年6期2016-07-16

  • 低聚季铵盐对聚驱采出水包油乳状液破乳机理
    ;稳定性分析;润湿性中图分类号:O647.2;TE357.46 文献标识码:A随着大部分油田进入高含水期,三次采油技术的普遍应用,通过使用性价比高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化学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1].然而由于采出液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水不溶颗粒的相互作用,含聚合物的采出液成为一种复杂的油水体系,采出液的处理难度增大[2].在原油脱水方面表现为:脱水率降低、油水界面不清晰、污水质量下降.脱水后HPAM使污水黏度增加、胶体电荷排斥力增强,乳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7-14

  • 致密油储层核磁共振测井响应机理研究
    衍射矿物分析和润湿性实验,主要研究了碳酸盐岩矿物含量对T2谱的影响和由润湿性引起的T2弛豫机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明确了致密油岩石核磁共振响应的影响因素及孔隙流体的弛豫机制.综合分析认为,所述的核磁测井响应特征是由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水的T2信号主要取决于表面弛豫,低表面弛豫率的碳酸盐岩矿物导致水的T2信号的长弛豫分量增多;二是由于岩石亲油孔隙表面的存在且其弛豫率低于亲水孔隙表面的弛豫率,使得油的T2信号由表面弛豫和体弛豫贡献.关键词致密油

    地球物理学报 2016年5期2016-06-30

  • 考虑润湿性的黏土膨胀模型研究及其应用
    工程学院)考虑润湿性的黏土膨胀模型研究及其应用姜建伟1,于春生2,周雨朦3(1.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科技处,河南南阳 473132;2.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3.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摘要:建立了考虑润湿性的黏土膨胀孔隙网络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研究了不同润湿系统中黏土膨胀给储集层渗透率带来的伤害以及黏土膨胀体积对油水相对渗透率和水驱采出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黏土吸附液相速率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岩石亲油性的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6年2期2016-06-28

  • 常温超声波处理对芳砜纶纤维界面性能的影响*
    SA)纤维表面润湿性和基体界面黏结性能,用超声波在常温下对芳砜纶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纤维改性前后润湿性能、界面剪切强度(IFSS)、断裂强度和摩擦性能的变化。用水滴吸收时间和单丝拔抽实验,分析改性前后PSA纤维表面润湿性能和界面剪切强度;并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纤维表面的形貌和化学元素变化。结果表明,经超声波改性后,PSA纤维的润湿性能大幅提高,水滴吸收时间从大于400 s降至13 s,且随处理时间增加润湿

    功能材料 2016年1期2016-05-17

  • 钻井液润湿性影响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26)钻井液润湿性影响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实验研究蔡记华1,岳也1,曹伟建2,杨现禹1,乌效鸣1(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430074;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230026)摘要:煤层气井单井产量往往较低,综合勘探开发煤系非常规天然气是提高煤层气开发效益的重要途径,但这要求钻井液能同时解决煤层、致密砂岩和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正电性-中性润湿-化学抑制-纳米材料封堵-合理密度支撑”的协同防塌

    煤炭学报 2016年1期2016-04-18

  • 木素磺酸钠的亲水性及对不同疏水表面的润湿性
    不同疏水表面的润湿性能吴日辉庞煜霞*高伟(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40)摘要: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和超滤分级法得到6种不同级分木素磺酸钠(简称木钠)。实验探究了6种级分木钠的亲水性、表面活性及对石蜡和农药两种疏水表面的润湿性能。结果表明,可利用大孔树脂吸附的方法对木钠按亲水性分级,极性越强的大孔树脂吸附的木钠级分亲水性越强,表面活性越弱。石蜡和农药表面的润湿结果表明,木钠的亲水性与需润湿的表面疏水性应匹配,对于疏水性较弱、水溶性较好的啶

    中国造纸 2015年12期2016-01-28

  • 助滤剂对电解锰渣的助滤作用研究
    中锰渣的粒度,润湿性分析,发现锰渣粒度细和表面呈亲水性导致含水率高.根据锰渣的主要成分SiO2和接触角试验,最后确定油酸酰胺、十八胺和十二胺作为助滤剂进行抽滤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酰胺对降低锰渣滤饼的含水率效果不佳,十八胺和十二胺效果显著.建立十八胺和十二胺用量对含水率作用的回归方程,确定十八胺用量为2 514.47 g·m-3时,含水率最低为36.10%,十二胺用量为1 894.57 g·m-3时,含水率最低为34.09%.因此,确定十二胺为锰渣的助滤剂.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年4期2016-01-25

  • Sn-Zn系无铅钎焊料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界面反应; 润湿性; 金属间化合物0引言以Pb为主要合金元素的锡基软钎焊料,由于具有焊合性能优良、焊接温度低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成为电子工业最主要的软钎焊材.由于Pb元素能抑制蛋白质的正常功能和代谢,且毒害人体的神经系统,对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先后强制推行了电子信息产品的无铅化政策[1].我国于2007年正式颁布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强制规定电子信息产品含铅质量分数要低于0.1%.针对世界范围内的电子产品无铅化趋势,各

    有色金属材料与工程 2015年4期2015-11-30

  • 网状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与存在问题
    状陶瓷增强体;润湿性;泡沫陶瓷;铸造方法 文献标识码:A中图分类号:TB3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23-0070-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5.23.036网状陶瓷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是采用铸造方法,以金属作为基体,以网络结构陶瓷骨架作为增强相,将金属液浇注到网络陶瓷的孔隙内部形成复合材料。此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高耐磨性、高耐蚀性、高强度和高硬度等特点,是研究新型复合材料的一个新突破点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24期2015-06-25

  • 基于田口法的Sn-Cu-Ni-x Eu无铅钎料润湿性研究
    但是该系钎料的润湿性较低也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为进一步提高Sn-Cu系钎料的润湿性,诸多研究者提出采取合金化的方法.在Sn-Cu中添加微量Ni元素,钎料的流动性和抗氧化得到显著提高,同时可以避免“桥连”现象的产生,在Sn-Cu-Ni基础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03%~0.05%的Ce,钎料的润湿时间缩短20%~40%[4].稀土元素Nd也可以显著改善Sn-Cu-Ni钎料的润湿性,当稀土元素质量分数为0.05%时,润湿时间降低近20%[5].稀土元素被称为金属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2015-03-29

  • 大庆油田长垣地区润湿性研究
    3712)岩石润湿性是指存在2种非混相液体时,其中一相流体沿固体表面延展或附着的倾向性。油层岩石润湿性是决定油藏流体在孔隙介质中位置、流动及分布的重要因素,也是表征储层岩石吸附油水能力的一项重要参数。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油层原始润湿性及其变化规律,才能准确、实时有效地进行油田开发分析、预测和数模研究。由于大庆油田以往对长垣地区油藏润湿性的系统研究较少,在大庆长垣地区挖潜的情况下,必须对润湿性进行再认识。试验过程中岩样润湿性的测定方法为吸入法,即岩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4年31期2014-12-03

  • 碳酸盐岩油藏岩石润湿性评价实验研究
    257051)润湿性是在油藏条件下油和水与储层岩石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着油藏流体在岩石孔道内的微观分布和原始分布状态,在油田开发中对原油的采出程度起着决定性作用[1]。因此在提高采收率技术中将储层润湿性作为一个重要物性参数予以考虑。岩石矿物组成、孔隙结构、流体对岩石的润湿顺序、原油组分、温度、盐水化学性质等都可能影响储层润湿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既有亲油油藏也有亲水油藏;很多实验结果也表明,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2]。Holbrook等测定了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14年4期2014-11-28

  • 油田常规钻井取心岩样测定润湿性的试验研究
    00)油藏岩石润湿性是岩石与地层流体在特定条件下综合作用的结果。人们一般认为,储层岩石孔隙在初始状态是充满水的,且岩石矿物多为石英、长石等亲水矿物组成,因此储层岩石在初始状态是水润湿的;油藏形成后,原油与岩石矿物表面接触,原油中极性物质吸附在岩石表面,使油藏岩石最终的润湿性偏离成藏之前的水润湿状态,这种改变与油藏形成时间、原油性质、岩石成分、油藏温度和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导致油藏岩石具有不同的润湿性,即强亲水、亲水、弱亲水、中性、弱亲油、亲油、强亲油等。油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4年8期2014-03-18

  • 浅析影响煤岩润湿性的因素
    0100)煤的润湿性是煤的一项很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它不仅在煤化工中应用,而且在煤矿开采及安全中亦有重要作用,例如在煤层预注水防尘中,煤润湿性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注水效果;煤的水润湿性研究对提高防降尘效果有重要意义;油团聚法和浮选法等也都是以煤的润湿性为依据的选煤工艺。由已有的结论说明,煤粉在溶液中的润湿性能首先和溶液中气体-液体表面张力有关,其次也和溶液中煤粉的固体一液体界面张力,溶液中煤粉的固体-液体界面张力的大小有关,还和煤粉的疏水性等性质

    石油化工应用 2013年1期2013-09-05

  • 润湿性的改变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研究
    率的高低和岩石润湿性密切相关,如果油藏岩石是水湿的,通过自然渗析作用油藏的采收率就能得到改进。20世纪50年代,一些学者提出了注入化学剂改变油藏岩石润湿性提高采收率的基本观点,有关经济、高效化学剂研制及其对岩石润湿性改变的机理研究一直备受关注[2,3]。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与原油、岩石性质与组成、地层水特性及pH值、地层环境条件等有关,即岩石所处条件不同,其润湿性不同,油藏润湿性改变机理也呈现多重性变化。文献表明[4],岩石润湿性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机理:①极性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2年12期2012-08-20

  • 表面活性剂作用后的固体润湿性
    剂作用后的固体润湿性孙 琳1,蒲万芬1,吴雅丽2,辛 军3(1.西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四川成都 610500;2.中海油能源发展采油技术服务公司,天津 300452; 3.中石油川庆钻探公司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51)通过考察经石油磺酸盐(PS)浸泡后的载玻片与油、水的接触角以及经石油磺酸盐浸泡后的云母片的表面形貌,研究表面活性剂作用后的固体润湿性。结果表明:对于亲水固体,经低质量浓度的石油磺酸盐作用后,其上因石油磺酸盐单分子层吸附而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期2012-01-03

  • 用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研究润湿性变化
    触角测量仪研究润湿性变化吴家文(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油层的润湿性对孔隙中流体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驱油实验前进行的洗油过程所用的甲苯是亲油的,这必然会改变岩心的润湿性;同时,水对岩心长时间的冲洗也可能影响岩心的润湿性。为了研究这些因素对润湿性的影响水平,采用德国Dataphysics公司生产的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结合水洗油实验,研究了洗油过程中岩心润湿性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洗油过程和驱油过程会影响岩心

    断块油气田 2011年2期2011-04-26

  • 热引发的润湿性转换机理研究
    学院)热引发的润湿性转换机理研究编译:侯冠中 (中国海洋石油监督监理技术公司)侯秀兰 (阿什卡集团)康云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地质所)审校:刘志波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润湿性是共存于一个系统的一个流体在另一个流体存在时润湿固体表面的相对趋势。油湿岩石大部分是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如果岩石润湿性改变,通过自然的渗吸其采油效率就能得到改进。在这一研究中,用接触角测量结果来研究在原油中和暴露于蒸汽中的老化时间对方解石、云母、石英和玻璃表面润

    石油石化节能 2010年8期201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