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
- 抬 跳火
最重要的拜天公和游神跳火。每年正月初八深夜至初九凌晨,是闽南习俗里祭拜“天公”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供奉祭品祭拜天公,祈福保佑家人平安、福星高照,我家中自然也不例外。夜里,我和父親将大木桌抬到门口,摆上各类瓜果、鸡鸭鱼肉、糖果点心,还有必不可少的绑了红纸的大菠萝和甘蔗段,母亲则在准备鞭炮和金银纸。邻居们也都将东西摆了出来,往街上一望,灯火通明,琳琅满目。说完祷词,需将金银纸烧掉,“寄”给天公。我蹲在路边,盯着金银纸在通红的火焰里翻腾直至消失,思绪飞扬。几天前
大学生 2024年5期2024-05-21
- “游神”迎来“00 后”拥趸
俗活动火了!以前游神就是我们村自己热闹热闹,现在全国各地的人都知道,甚至来到现场观看。”福州市长乐区潭头镇克凤村党委书记林祥果激动地说,在村里可以看到来自京、沪、粤等全国各地的车牌,空前热闹。正月里,各地年俗百花齐放。游神是福建地区春节期间最盛大的民俗活动之一,日益受到全国民众及海外华人华侨的关注。大家很是好奇,“游神”在闽地为何如此风靡?游神文化流行于东南沿海一带,以闽、粤最盛。到了游神的日子,村里村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万人空巷。高大威武的神将在众人簇
海峡姐妹 2024年4期2024-04-16
- 福建人一年四季都在“拜拜”?
節假期结束,福建游神随着“咚,咚,咚”的音乐火爆出圈。“赵公明大世子赵世子丰神俊朗,张世子器宇轩昂,张二世子调皮活泼,华光大世子剑眉星目,游神长郡主面若桃花,衣着华贵……”对于福建人而言,游神代表着对新一年的期盼,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愿。然而最近,“网红Cos赵世子”事件又把相关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一次“游神”活动中,一“网红”扮演成“赵世子”模样,走在神像巡游队伍前,引发部分网友不满——当年拍摄电视剧《妈祖》时,妈祖扮演者刘涛都是掷圣杯经过同意才演的。
青年文摘 2024年7期2024-04-10
- 传统民俗岂容“乱蹭”
,福建的一场传统游神活动由于一位网红博主的参与而闹得沸沸扬扬。网红朱某某以一身精心装扮的“赵世子”形象出现在游神队伍的最前端,并有同伴举着手机在网络平台直播。这一行为瞬间成为了众人关注的焦点,并引发了一场关于尊重民俗的热烈讨论。“赵世子”在福建民俗中是赵公明的儿子。朱某某装扮成“赵世子”,并且故意走在神游队伍的“赵世子”前面,开路马夫多次用鞭子驱赶,可他仍置若罔闻,继续前行,这一行为被视为对当地传统的不尊重,遭到了网友的不满和吐槽。有人指责他未经允许就扮演
妇女 2024年3期2024-04-03
- “游神”风靡背后的福建民俗传统
年春节,就以福建游神文化最为出圈,现代城市的繁华与传统习俗的热闹交相辉映,散发出强烈的吸引力。实际上,游神文化只是福建丰富的民俗活动之一,福建民俗内容极为丰富,信仰体系非常庞杂,涵盖多种神灵和信仰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祖先信仰、自然信仰、女神信仰、瘟神与王爷崇拜等信仰。丰富多元的信仰体系祖先信仰是中国人最为普遍也最为熟悉的信仰,被认为是中国人宗教生活的核心,主要体现在祭祖上,而福建对于祭祖的重视程度,放之全世界也当属前列。为什么偏偏是福建?这与福建发达的宗族文
廉政瞭望 2024年3期2024-03-22
- 福建游神记:直播、宗祠与“造神”
长乐区的村庄里看游神。在烟雾缭绕中,村里供奉的神明“金身”神像坐着轿子在我眼前缓缓地经过时,我不觉双手合十。过年去福建看游神,是因为朋友们的邀请。两位朋友分别给我发来网上关于游神的短视频。春节期间,各地文旅部门都在发力,在一众自然和城市景观中,福建游神显得尤为奇特,外地人多少会受到一些认知的冲击:村庄的香火中,两米多高的“神明”脚踏罡步,隐约可见一个神秘又亲切的闽地神明世界。去年春节,福州市陈靖姑家乡主办了一场游神活动,人们请“临水夫人”陈靖姑和祂的姐妹、
南方人物周刊 2024年6期2024-03-10
- “游神”仪式中“大神尪”手工制作技艺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以福建福州长乐后团“塔骨”手工制作技艺为例
迎傩”“拜庙”等游神仪式的动态表演形态。愈往近代,这类仪式表演的内容与程序,愈加规范,自觉地将世俗化所带来的内容予以调整和组合,赋予其更多的艺术元素,从而更具有可观性与感染力。就艺术学的领域而言,以往对傩神造型“大神尪”(福州称“塔骨”)的研究,鲜少从神偶本身的制作工艺及构造分析的视角来进行研究。实际上,当地“游神”仪式所表达的意象,须通过可视化、可操作的物质媒介得以叙事,即:一系列象征符号群的优化组合后,方得以构建“大神尪”“代神办事”的文化逻辑。目前,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3期2023-10-17
- “年例”: 比春节还热闹的节日
“敬神”,還有“游神”。游神是指用专门定制的轿子抬着从庙里请来的本地神仙或祖公,按预先规划好的路线(一般是绕行本村)游行。游神队伍一路敲锣打鼓,所到之处,人们都会准备好贡品、线香、纸钱等并燃放炮竹。有些人家为了好兆头,会准备特别长、特别响的炮竹。In addition to the presentation of offeringsto the gods, there is also “the parade of gods”.Statutes of the
孔子学院 2023年6期2023-02-06
- 年例中穿令文化与宗族观念的互动及传承研究
——以湛江百姓村为例
传统民俗技艺,是游神过程中一项极具神秘色彩、令人叹为观止的高难度表演,因此其在年例文化的展示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穿令文化除了在年例的游神表演中备受瞩目外,活动的开展传承与宗族观念也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作用。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穿令等年例传统文化的传承再造具有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价值意义。一、年例中的穿令文化探究(一)年例与穿令文化的起源不同学者对年例的起源都有各自的观点与见解。朱丽求认为年例最早起源于粤西群众在立春节日里驱赶瘟神的祭祀仪式[
南方论刊 2022年10期2022-12-04
- 罗源三代祖师庙会习俗
三代祖师“过火”游神活动新中国成立后,三代祖师的“过火”庙会活动一度停办。从1999年开始,每隔五年办一次,延续至今。“过火”前的仪式是相当隆重、庄严、虔诚的,并且带有浓厚的佛道混合意味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采。正宗供三代祖师金身乘坐的轿有百年历史,三代祖师驾僮由本村善男代代相传,不过现代放松了老条件,通常雇人雇轿,“过火”的施法有关咒语、秘诀以及符法等也是由传人口口相传,少有文字记载。但“过火”独特神奇之魅力已与民俗相融,形成了本地独特的民俗文化。在正月十三
寻根 2022年5期2022-04-05
- 黄杜飞,莫笑少年狂
2022年春节的游神仪式,黄杜飞正在位于福州郊区的叶厦村福极圣宫场地上,与十几个徒弟紧锣密鼓地排练着。空旷的场地上传来庭仗敲地的回声。福建的冬天,空气湿冷,为了能练好动作,大家都穿着 单薄的衣服。一个个神情专注,保持各自的姿势,黄杜飞在 一旁做指导。徒弟的胳膊抬得平不平,膝盖的弯曲度合不合规,气势出没出来,他会一遍遍验证。“来我这里之前要想 清楚了,如果不能坚持下来,就不要来。”黄杜飞说,练习 八家将阵头比看上去还要辛苦,所以每来一个新学员他就放 出这句下
环球人物 2022年3期2022-03-07
- 从华人民俗到国家非遗
——马来西亚新山游神中的华人身份研究
十日一连三天举办游神盛会,规模宏大,成为独有的文化现象。2012年“新山游神”成为马来西亚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计划将其申请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Logeiswary Thevadass, Move under Way to Nominate Chingay for UNESCO Recognition,The Star,Wednesday, 24 Jan 2018,https://www.thestar.com.my/news/nation/2
文化遗产 2021年4期2021-11-26
- 一场盛大的民间游神祈福活动
当天会举行大型的游神活动,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梅林圩当天也会举行大型的“营长灯”活动,吸引众多人前来观看。元宵节过后,普宁山区的“营老爷”活动就基本结束了。普宁平原一带讲潮州话地区的“营老爷” 活动大多从正月初六或初七开始,以自然村为单位进行,少部分村落会联合进行。平原村落的游神民俗与山区村落的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平原村落的游神队伍最简单的配备是标旗、花篮、锣鼓等,更隆重的再配上英歌舞、舞狮、舞龙等。其间还间插举行跳火马、营灯笼、送香船等仪式。正月十
中华民居 2021年4期2021-11-18
- 游神
点,户户都要参加游神,祭祀神灵,以求来年平安。游神习俗由来已久,人们祭祖祭神,既有敬畏的成分,更是感恩的情感表达,同时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平安祥和。十二点的钟声敲过,整条大街便热闹起来,时不时传出人们的话语声,透过窗,能看见点点香火散发出的微弱光芒。爷爷奶奶点好了香,招呼我一起去庙里烧香。街道上人头攒动,人们开始向庙里进发,不久便闻到那浓浓的檀香味,人們神情虔诚地拿着一支支香,闭上眼睛念念有词。神像周围摆满供品,香烟缭绕。过了一个多小时,人们才渐渐散去。烧完
少年文艺·我爱写作文 2021年2期2021-01-11
- 故乡絮语
庄的盛大节日——游神。游神作为诏安县“五营”叶氏宗亲的民间信仰,是宗亲们在正月元宵节前后的这几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认为只有让神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才保佑“五营”叶氏百姓。巡狩的神是被供奉在几个村子共有的庙宇的“三通圣王”等神灵。庙宇金碧辉煌,屋檐、屋顶有各种人物、花草、树木雕刻,漂亮而精致。庙宇历史悠久,清代嘉庆之前便已存在,是诏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诏安县志》记载着有关“三通(忠)圣王”的神奇故事。景炎二年(1277),元兵追宋少帝过南诏场,
闽南风 2020年9期2020-10-30
- “菩萨出殿”
——宁波陶公山村落民间信仰仪式空间研究
项民间信仰的传统游神仪式。每年农历九月,陶公山三村村民会将各村社神菩萨①宁波乡村将供奉于佛寺妙观的善神通称为“菩萨”,属于对佛教中“菩萨”一词的泛化用法。从社庙中抬出,环游村庄,到各家的祠堂中接受族人奉祀,并伴随有民间表演和戏文娱乐。以“菩萨出殿”为代表的民间仪式,体现了民间信仰的地域特点,更是地方社会组织的结果,折射出宗族组织与地方社会的联系,因此民间仪式一直是人类学和社会学研究考察的重点。本文拟从建筑学的视角,借助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相关概念,以
建筑遗产 2020年1期2020-07-15
- 演技派李立群:照规矩演,也可能会挂掉
规规矩矩于其内,游神洞心于其外,自由自在地表演,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呀?(林冬冬摘自《一个演员的库藏记忆》人民文学出版社)【素材分析】人生如戏,孩子戏演得好看就是因为他们还不懂什么叫“规矩”,成人往往身上都扛了一堆“规矩”,要演好戏除了要“规规矩矩于其内”,还要能“游神洞心于其外”,这就要我们必须始终有一颗童心,而永存“天真”之心,这样才能成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表演。【速用名言】1.人类之所以悲哀,就是有太多规矩。——当代作家 韩寒2.人生不是完全按照
意林·作文素材 2020年8期2020-05-03
- 再寻年味
去一片红红火火。游神的队伍分好几个方队,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用轿子抬着神像走在最前面,紧跟着的是锣鼓方队,一个英姿飒爽的少年俊俏地站立在车上,随着有力的手臂一起一落,“咚咚咚”,铿锵的鼓点在寒风中荡得很远很远。吹笛、打钹、弹月琴的器乐队紧跟其后,年纪大的女孩子抬镖旗,年纪小的女孩子挑花篮,一个个都盛装打扮,笑容甜美。一支游神队伍就這样浩浩荡荡,穿行在街头巷尾。每家每户会提前点燃一串火红的鞭炮,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过后,游神队伍踏着铺了一地的红色纸屑继续前行。有时
神州·上旬刊 2020年3期2020-03-30
- 民间信仰与乡风文明建设
——以潮州市赤水村传统“闹热”为例
民俗庆典活动,以游神赛会的形式庆祝丰收年,并表达对新年新气象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活动是潮汕地区比较普遍的传统民俗事象,不同地方的“闹热”活动信仰对象和活动形式不尽相同,但普遍有着相同的社会功能,就是“闹热”作为区域民众最大的公共活动之一,对维系该区社会群体内部之间的关系、鼓励人们抑恶扬善、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作为民众共同信仰的“闹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4期2020-01-18
- 游神庆元宵
庄的盛大节日——游神。叶氏宗亲以独特的方式庆元宵,弘扬保家卫国的优良传统。游神是诏安县“五营”叶氏宗亲的民间信仰,宗亲们在正月元宵节前后的这几天,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认为只有让神出来游街,与民同乐,神才保佑“五营”叶氏百姓。巡狩的神是被供奉在几个村子共有的庙宇的“三通圣王”等神灵。庙宇金碧辉煌,屋檐、屋顶有各种人物、花草、树木雕刻,漂亮而精致。庙宇历史悠久,清嘉庆年前便已存在,是诏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诏安县志》记载着有关“三通圣王”的神奇故事。话说
闽南风 2019年12期2019-12-27
- 冥界诸神的文化变迁
殊角色。首先是日游神和夜游神。日游神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早期日游神是胳臂相连的两位,看起来犹如双体人,巡游人间的时候会大声叫喊,生怕没人知道。但后来大概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日游神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双生子变成了一个人,走路悄无声息,行踪顿时变得诡秘起来。与日游神对应的当然是夜游神,祂们共有十六位,手挽手连成一片,白昼不见踪影,夜晚才能看见,因而叫做“夜游神”。跟日游神相反,夜游神是在夜间四处游荡的凶神,专门找人的麻烦,还经常向上级打小报
廉政瞭望 2019年16期2019-10-19
- 冥界诸神的文化变迁
殊角色。首先是日游神和夜游神。日游神负责在白天四处巡游,监察人间善恶。早期日游神是胳臂相连的两位,看起来犹如双体人,巡游人间的时候会大声叫喊,生怕没人知道。但后来大概是经过了专业培训,日游神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双生子变成了一个人,走路悄无声息,行踪顿时变得诡秘起来。与日游神对应的当然是夜游神,祂们共有十六位,手挽手连成一片,白昼不见踪影,夜晚才能看见,因而叫做“夜游神”。跟日游神相反,夜游神是在夜间四处游荡的凶神,专门找人的麻烦,还经常向上级打小报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19年8期2019-09-10
- 年例
喜庆。“看,那是游神。”父亲指着山坡下的平地。车再也无法往前。身旁簇拥着老老少少,人喧马嘶阻断前行的路。父亲只好退身找了小块空地停车。我们挤进人群,随父亲的脚步七拐八绕,待目光再度清明时,已来到游神的队伍近前。随着视线逐渐开明,人声嘈杂似乎也褪去不少,只是有另外一种声音愈发清晰。是震天的锣鼓声,是嘹亮的唢呐声。人群挡不住也灭不去,隆隆作响的不是极致的热闹,而是闷响的清醒。我恍然,从头到脚再到灵魂,宛如冬日的蛰虫听闻春雷。可还是望不到队伍,只能听到锣鼓喧天,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9年12期2019-08-13
- 化州官桥镇水口蒙塘村年例“游神”及其音乐的象征人类学分析
桥镇水口蒙塘村“游神”及其音乐进行分析。“游神”是粤西地区年例活动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年例是广东省茂名市、湛江市部分地区的一个独特的汉族传统民俗活动。所谓的年例,就是“此例年年有”的意思。在年例当天有许多精彩的庆典活动,并伴有各种独具当地特色的音乐表演。自2013年以来,肇庆学院非物质遗产研究基地的成员们便多次前往茂名市相关地区考察年例活动。为了详细地了解年例中的“游神”及其仪式中所演奏的音乐,2016年农历正月十七,笔者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着重对化州蒙塘村
肇庆学院学报 2019年4期2019-07-16
- 浅议湛江“年例”的传承与发展
词】湛江年例 游神 雷剧 传承与发展【中图分类号】K8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5-0002-02湛江“年例”是最具有雷阳文化代表性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根据《吴川县志》的记载, 湛江民间就流传着“年例大过年”的说法,各种各样的民间艺术将在年例期间进行汇演。湛江本地人认为,年例是南方尤其是粤西地区盛行的驱鬼节。据考查,光绪《高州府志》记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随着时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2019-06-09
- 儿郎灯会
炮等。出坛,俗称游神,当地有句俗话叫“白天过街,晚上拜庙”。游神路线由观澜门外附近的神坛出发,途经西门进城,接着北门过桥来到东门,最后回到南门坛上。白天游神时,“扮康王”者骑马走在最前面开路,八位“儿郎神”骑马紧随其后,每匹马前面都有两位手执宫灯的引路人,且每位“儿郎神”左右均有两名护马人牵住缀绳及六名护卫手持蒲扇为其挡开爆竹,还伴有吹打乐队。游神队伍装扮各异、彩旗猎猎、威风凛凛,所过之处每家每户必燃爆竹迎之,意为迎神接福。出游队伍中还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
中国三峡 2019年11期2019-02-10
- 爬刀梯 □
年例的主要内容为游神、爬刀山、下火海等,其中爬刀梯是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将锋利的钢刀扎在两根木棍上,形成梯,谓之刀梯。刀梯长18米,有36把钢刀(在独特的节日里有72把),刀刃向上。级距约40厘米,形成梯级。梯的上端有四根大绳索捆扎在木桩或树干上,使梯直立。爬刀梯在个别村中可是重头戏,其内容有:祭梯、立梯、爬梯和收梯四个部分。各户人家凑人组成游神队伍,沿着村子进行大巡游。巡游完毕后,三声响雷炮全部放完以后,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宣布着爬刀梯开始。六人组成一队
青少年日记 2018年10期2018-11-29
- 广东潮汕:“游神赛会”成历史“活化石”
“游神賽会”是广东潮汕地区一项隆重的传统民俗活动,一般在农历正月、二月进行。“游神赛会”俗称“闹热”,是潮汕人民“人神共乐”的狂欢节,据传从宋朝就开始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有600多年,被称为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并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游神赛会”潮汕俗称“营老爷”(即抬着神像巡游夸胜),它遍及潮汕地区的每个县城、埠镇、乡村,只是规模大小、时日长短、形式不同而已。有些地方把游神与游花灯融为一体。游灯时,一个村子的人都可以参加。一般每户人家最少会有一人,每人
文萃报·周五版 2018年7期2018-06-11
- 长夜红灯
四年才举办一次的游神赛会一向是我儿时不可抹去的记忆。敲锣打鼓的喧闹声、恢宏雄伟的英歌舞、肩挑锦绣彩旗的精致女子以及那萦绕在铜质香炉前的厚重焚香,是整个村镇人最喜闻乐见的场景。即便不了解潮汕风俗的外地人取笑我们封建迷信,乡人们依旧携着子子孙孙传承着这一习俗。村镇人信仰“举头三尺有神明”,因而游神那几天,少有事端发生,大家和和乐乐,积极融入到游神赛会的准备和庆祝中去。应该这样说,村镇里的每个小孩在游神赛会那一年都非常开心。因为游神持续三天,从农历十二月十二日开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2018-05-29
- 潮汕新春游神赛会
的生活息息相关。游神赛会是潮汕人祭拜祖先最隆重的形式潮汕人崇拜神明,祭拜祖先最隆重的形式是游神赛会(潮汕人称营老爷),这是几千年来潮汕人数代人传承发展而成的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它与宗教性活动有着根本性的区别,首先参加活动的人不一定信神,信者可当是一种庄重的祭拜,不信者权当一次文化娱乐活动,从商者更是当做一次难得的集市贸易。每次游神赛均集中举办村落民众的所有技艺和能力。经费全部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组织指挥者均为一年一届的理事会,真正体现公平、公开
旅游世界 2018年2期2018-03-02
- 蟳埔天香记
纷争,相邻村社的游神日通常会错开,于是人们除了对自己所在村社的游神日期了然于心,对周边村社的游神日也都十分熟悉。闽台地区燠热多湿的自然环境与百姓以海为生的生产生活方式,创造出有别于中原农耕文化的王爷信仰与海神信仰两大民间信仰体系。旧时蟳埔的男人们出外海捕鱼或跑运输,女人们在滩涂上讨小海,生活来源无不仰仗大海。当人们出没风波里,陷入险境,心生恐怖又无奈时,靖海安澜的海神妈祖无疑是最好的精神依托与倾诉对象。今日不少蟳埔人外出务工,与海洋的关系不再如往常密切,然
海峡旅游 2017年4期2017-04-18
- 财运当头
”。在过年的舞狮游神活动中,也穿插着不少求财运的环节,比如狮子采青。多给钱的人家,可以请狮队专门表演狮子这个环节,舞狮者爬到高处取下一株生菜 (生财的谐音 )及红包,象征主人家明年“生财”运旺。PIG SHOW, CHENGHAI DISTRICT澄海赛大猪On January 18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Chenghai hosts the annual pig show where over hundreds of pigs
空中之家 2017年1期2017-04-17
- “年例”,比春节还重要
上军坡、闹军坡或游神,廉江叫游神或游花街等。不过,虽然名称不一样,但每逢年例当天,这些地方乡村城镇都是热闹非凡,茂名在外工作、生活的人,过年可以不回家,但一年一度的“年例”期间,一定会赶回家团聚。同操一种语言,乡音乡情交融,气氛热烈,着实让常年在外、难得相见的家乡人别有一番享受。年例的其中一个特点是举办时间不固定,这个不固定是指在粤西每处地方各不相同,集中在过完春节的农历正月、二月份。从时间跨度来说,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天,少数两天。也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是
神州民俗(学术版) 2017年1期2017-02-20
- 民俗庙会的功能分析
——以石城县罗陂村为例
0)石城庙会——游神具有南方庙会的共同特征,更具当地的独特风貌,体现着人们的虔诚和敬畏。它在当地发挥着交流、文化、教育、传承扩布与经济功能,意义重大,更具有更深层次的经济价值功能——旅游开发价值通过实地调查亲身感受当地庙会韵味。本文针对这项资源极其开发做一简单初探。石城县;游神;功能;旅游功能庙会,作为社会风俗的一种,其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历史原因,而社会风俗又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它又是伴随着汉族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石城的“
小品文选刊 2016年21期2016-11-27
- 族群认同视域下的桑植白族“游神”仪式音乐研究
—— 以麦地坪白族乡“十月十五游神”为例
域下的桑植白族“游神”仪式音乐研究 —— 以麦地坪白族乡“十月十五游神”为例周佳欢 ( 南京艺术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摘 要]地处湖南桑植地区的白族人作为白族族系的一支特殊群体,其“游神”仪式表现出对大理族源文化的吸收和与当地区域文化融合的双重特点,前者归因于桑植白族对大理白族的族源认同;后者因历史原因以致桑植白族自觉或不自觉地对桑植地区其他族群文化的吸收借鉴。此外,从政府主导的角度看,自白族乡成立后,当地政府更加强烈地表示了族群身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16年1期2016-07-28
- 湘西白族仗鼓舞中蕴含的“本主”文化
都要跳仗鼓舞。在游神时跳“游神仗鼓舞”,人们会用彩轿抬着本主神像,彩轿后是本地有声望的三位元老级人物带队跳仗鼓舞。在湘西白族地区,都建有本主庙或有本主节,每当祭祀本主时跳“祭祀仗鼓舞”。人们通过仗鼓舞将本主文化得到传播和发展,于是在传播本主文化中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舞蹈文化,通过仗鼓舞这个形式既游神也娱民而且发展了本民族文化。(二)“本主”文化对湘西白族仗鼓舞的影响白族仗鼓舞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各朝各代不同政治思想的影响和不同时期主流文化的冲击。湘西白族一方面
大众文艺 2016年12期2016-07-13
- 渐行渐远的“淫祀”
、福州首山妙峰寺游神二○一五年六月十一日,农历四月廿五。这一天骄阳似火,气温达到三十八度。在庙内一同用过午餐之后,福州仓山首山村的游神队伍从魁峰胜境鱼贯而出。队伍里首先出现的是写有“首山魁峰胜境”“高盖山妙峰寺”“天仙府五位灵公”的一对大灯笼,其次是一对黄旗锣(前锣后旗挑在肩上),一面双人抬大鼓,鸣锣鼓开道作为前导。随后是“肃静回避”“禁止喧哗”执事牌两队,彩旗之后是竖式衔头旗一面,上书主神名号。这些模仿旧时官衙的仪仗并非全部,后面陆续还有手持钢叉、身穿古
书城 2016年2期2016-04-07
- 游海神
各种角色,穿行在游神队伍中。扛灯的工作人员统一着古典服装,整支队伍像一条灯火长龙,浩浩荡荡,徐徐向前。海神灯所到之处,村民夹道迎接,家家户户焚香点炮,备荤素菜恭迎,盛况空前。有的还边游边舞边唱“海神到你厝,明年就造厝”,希望海神能带来好运气,庇护渔民们出海平安、海上养殖大丰收。栩栩如生的海神头像、缤纷璀璨的花灯彩灯、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夹道狂欢的渔村百姓,构成一幅黄岐半岛渔民狂欢的热闹画面。民俗活动大多伴随着神奇的传说,海神的故事在黄岐半岛代代相传。明朝时
散文百家 2015年12期2016-01-04
- 潮州木雕与民俗文化
围,因而在祭祀、游神、礼仪等活动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潮汕的民情风俗。修建宗祠,光宗耀祖潮州木雕在祠堂、庙宇建筑上的应用可谓十分广泛,其中又以宗祠家庙建筑装饰和祭祀用的神器装饰最为精致。兴建宗祠家庙是潮汕传统习俗,清代以后,这种风气尤为盛行。乾隆《潮州府志》载:“望族营造屋庐,必建立家庙,尤为壮丽。”嘉庆《澄海县志》载:“望族喜营屋宇……大宗小宗,竟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潮人对于宗祠家庙的重视可见一斑。一方面,清代社会稳定,经济繁
收藏·拍卖 2015年7期2015-11-14
- 箫鼓春社近,神明到人家
京鼓吹里,一队队游神队伍破开鞭炮硝烟结成的浓雾,从这条街穿到那条巷。不论民俗专家和媒体给出多少复杂的解读,有一点会是所有人的共识:这是已经成为旅游区的三坊七巷见不到的“原生态”传统节庆场景。即便许多地方都已经开发成为高层住宅小区,还是有这样一个由头,让各行各业的人聚在一起,同心参与(或者仅仅是围观)一项自发的传统活动,对于现代城市人来说,这也已经是难得的体验了。昔日血雨腥风地 而今安居乐业乡随着福州五四北地块的迅猛发展,昔日在福州人心中远僻的战坂一带,也成
海峡旅游 2015年4期2015-07-22
- 对祭祀性舞蹈创作内容与形式的思考
象州县傩仪活动“游神”进行舞蹈作品创作构思方面的讨论。在象州县内,各村镇都设有各类神明的庙宇,其中包括“甘王”“雷王”“社王”等各类神明的庙宇。在秋收过后是各村镇的师公队进行傩仪活动高峰时期,村民们把这种傩仪活动称之为“游神”。以“甘王”的游神为例,整个活动为期三天两夜。游神的重要活动在第二天进行,先是抬出神像在需要护佑的地区进行游行,游行中也伴随鞭炮、师公唱词与一些简单的舞蹈。游行结束后在“甘王”的庙宇里会举行祭祀仪式。其中仪式舞蹈步伐主要有前点步、后点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2014-07-12
- 潮汕过年 年味满满
要择日举行庙祀和游神赛会,春节期间的游神赛会更是异常热闹。农历十二月廿四是送神上天的日子,到正月初四迎神落天,之后从正月初五开始,一直延续到二月,潮汕各城镇和乡村都会举办游神赛会活动。游神赛会的形式千差万别,一些地方更是别具特色。除了大众的制作美食祭拜,还要以“营标”、“作大戏”、“英歌舞”等形式娱神,以及诸如赛鸡、赛鹅、赛大猪、赛特产、赛大戏、赛锣鼓、赛标旗等各种乡村赛事。潮汕节俗最特别之处也正是在于此:与本土信仰与祖宗崇拜结合而赋上了“神圣”色彩,常伴
中国国家旅游 2014年2期2014-02-25
- 粤西民俗“翻刺床”、“爬刀梯”及“穿令”文化探析*
“爬刀梯”三种“游神”、“娱神”民俗活动,分析其“场域”心理的巫文化特征;作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刺床”、“穿令”以及爬刀梯承载着粤西民俗体育的传承功能,也是粤西先民勇猛与挑战自然精神发扬、教育的载体。粤西;翻刺床;爬刀梯;穿令;巫文化;民俗体育1 粤西年例概述1.1 粤西地缘文化沿革粤西是广东西部的简称,包括阳江、湛江、云浮、茂名4个地级市,总面积63916.4km2,人口2498.54万,占广东全省人口总数的21.29%,面积的17.99%。
体育教育学刊 2013年4期2013-12-06
- 白族游神祭祀文化初探——以湖南桑植芙蓉桥民家人为例
民族文化活动——游神,这是白族民间一项极为重要的祭祀活动,始于元末明初,盛行不衰,世代承袭,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暂止,至今已有近700多年。二、游神祭祀及其过程游神是湘西白族民间自发形成的一项既盛大又隆重的祭祀活动,其受信奉“本主神”的影响,凡在历史中和神话中对人民,特别是对白族人民有过重大贡献的人物,如神话中能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封神中能降妖除魔的韦陀;奠基创业的谷、王、钟姓始祖;对白族做过贡献的陈吉、陈亮、潘大公、刘猛等,都被奉为本主神。游神,即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方法与存在——简评《套娃与游神》
一个人去讲述。《游神》的故事正好是另一种补充。同时从林老师的质料看《游神》,又可以视为另一个小《套娃》。把一个故事分开讲述而讲述人依旧是郑总,不同之处变成了梦中或鬼域里的人向现实存在的复述。游神作为一个特立独行的性格叙事很好理解,不入俗流,不向现实妥协,这正好证明现实存在作为一种意义或者真理,有伦理和是非之辨。因此我们可以理解《游神》尽管写得恍惚朦胧,却是一种摹仿论的传统写法;《套娃》尽管写得具体很实际,采用的不断分层的解构策略,却是一种语言性的表现策略。
文艺论坛 2013年19期2013-08-15
- 套娃与游神(中篇小说)
”“难道她就不想游神了?”“你可以当面问她呀。”“可惜这婆娘不喝酒,要不,把她灌醉,能套出一段风流韵事来。”“莫说是林总,就是李嘉诚,你也敢给他戴笼子!我们何时抽空到‘鬼唱歌’学校去走走,采一采遗风,那里的熟人可走得差不多了。”“要得。你一提‘鬼唱歌’,我倒想起了一个人合适。”“谁?”“罗同文。”“是呀,他在清都街上,也修成一个角色了。十几年前,他不听你的,幸亏也没听你的,于至今,他敢不听你的?”“他现在开口闭口称我师父,这家伙,还真有点意思。”“他再孙悟
文艺论坛 2013年19期2013-08-15
- 潮州的卤味和粿
要根据每个亲戚家游神的时间不同,安排走亲访友的路线和回家祭祖的时间……一切都井井有条忙而不乱。那些复杂的日子,繁琐的家务,婆婆像个魔术师,总是能把时间安排得游刃有余,而我们只管听她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时间去哪里,剩下的事情就是吃喝玩乐,享受着过年回家的悠然假期。我问婆婆,这么多事情怎么记得这么清楚?那些制作麻烦的食物用别的替代也可以吧?婆婆用她不太灵光的普通话笑着说:“一家人的事,肯定要记得。吃的东西嘛,哪有麻烦不麻烦,一家人爱吃的还是要提前准备好的。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3年8期2013-08-13
- 福建的村庙文化
、道场(法会)、游神等;场所内有当地居民自发成立的管理组织。村庙是村民信仰活动的场所,是传统社区的标志性建筑。福建民间村庙的名称也是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性,反映其作为非制度化信仰的非制度性的一面,不过在统计上也有集中性,其中,以“庙”为尾缀的还是占多数,其次是“宫”、“堂”、“镜”、“殿”等。从村庙名称的多样性可以透露出一个信息:民间村庙的来源具有多样性,与村落社庙、道教宫观、佛教寺院有着密切的联系。村庙的建筑造型及特征在沿海地区,村庙多位于居民区内,而内陆
百科知识 2012年18期2012-04-29
- 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文化
同,潮人称其为“游神赛会”或“游老爷”。潮汕游神赛会根植于潮汕地区民间,年代久远,其仪制、规模堪比广州城隍爷巡城和黄埔“波罗诞”庙会,是岭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游神赛会是整个潮汕地区一项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大多地方都是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间举行。这个时段,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因此人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布置这些活动。所谓“游神”,就是把供奉在神庙的木塑神像(潮人尊称为“老爷”)请出来巡街
源流 2012年10期2012-04-29
- 安济圣王与潮汕游神民俗文化
同,潮人称其为“游神赛会”或“游老爷”。潮汕游神赛会根植于潮汕地区民间,年代久远,其仪制、规模堪比广州城隍爷巡城和黄埔“波罗诞”庙会,是岭南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一朵奇葩。游神赛会是整个潮汕地区一项最为隆重的民俗活动,大多地方都是在农历的正月或二月间举行。这个时段,城镇商店刚好送走旧岁,喜逢新春开业;在农村,则是秋收冬种与春耕之间的间隙,属农闲季节,因此人们有足够的空闲时间来布置这些活动。所谓“游神”,就是把供奉在神庙的木塑神像(潮人尊称为“老爷”)请出来巡街
源流 2012年8期2012-04-29
- 仙田村的迎神节
也不比大人逊色。游神队伍早上要在村子里绕上一圈,经过各家各户门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随之而起,寓意新的一年会平平安安,红红火火。迎神节这天,亲朋好友都会被宴请来家中吃饭,吃完饭后,大家最感兴趣的,还是那颇为壮观的游神队伍。饭还没有吃完,孩子就迫不及待地跑去祠堂前等着了。随着祠堂礼炮一声轰隆,奏乐声、潮剧声同时响起,游神队伍就在人山人海中缓慢前行。在潮汕地区,人们还有“摸老爷”的习俗,传说是摸了老爷的孩子书会念得好,大人摸了老爷这一年一家人都会平安无事。在
广东第二课堂·初中 2012年1期2012-02-17
- 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遗存及功能分析
000)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遗存及功能分析张 明, 尚 晴, 龚 勇(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湖南吉首416000)桑植白族游神源于白族民间的“本主会”[1](P99),是白族衣裔为纪念本主神谷均万、钟千一、王朋凯等而创造的独特的宗教民俗文化活动。本主神由民族的祖先、英雄或民间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升格演变而成,对桑植白族社会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试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对桑植白族游神仪式的活动范围、活动人群等遗存状况,请神、游神和安神的基本过程做一介
怀化学院学报 2011年10期2011-08-15
- 潮汕民俗游神赛会的现代意义——以揭阳市揭东县铺社村的游神赛会为例
041)潮汕民俗游神赛会的现代意义 ——以揭阳市揭东县铺社村的游神赛会为例陈福刁(韩山师范学院体育系,广东潮州521041)该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田野调查法,调查记录潮汕民俗游神赛会的仪式展演过程。从祈祥纳福,和睦乡邻,构建和谐社会;娱乐狂欢,传承、弘扬民俗传统文化;普天同庆,促进区域体育发展三方面来分析潮汕地区游神赛会仪式展演的现代意义。潮汕民俗;营“老爷”;游神赛会;仪式展演潮汕人祀神,自古就有,并且传承至今。潮汕地区有各地共祀的土地、城隍、魁星、关帝、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2011-08-15
- 狂欢中的生活与信仰
一支蜿蜒数公里的游神队伍冒雨在街上行进。人行道上站满了手捧神香银纸的百姓,他们口中念念有词,焦急地等着游神队伍的到来。当望见两顶神轿自远而近时,他们不顾脚下的积水,一齐屈膝跪下,对着神像磕头不止,其投入与虔诚的神情,令人震撼。这是种什么样的活动?这种活动为什么有如此的法力使得民众如此虔诚,如此热情,又如此投入?双忠圣王出巡——潮阳民众的狂欢节这一天是2009年3月7日(农历二月十一),这个热烈的活动是广东汕头市潮阳区棉城人举行的“双忠圣王出巡”活动。所谓“
文化纵横 2009年5期200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