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

  • 高技术企业跨境并购、知识传递与创新质量
    ;知识传递;吸收能力;创新质量[中图分类号]  F2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0461(2023)03-0037-12一、问题的提出企业跨境并购和绿地投资作为对外直接投资(OFDI,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主要方式,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两者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企业跨境并购呈现结构突变式上涨,并购数量与交易金额大幅提高,2016年实现了企业跨境并购总额超过绿地投资总额,成

    当代经济管理 2023年3期2023-05-30

  • 管理知识存量与流量:双元视角下吸收能力的构建
    验知识双元对吸收能力的影响以及企业规模的调节效应。[结果/结论]基于215家企业问卷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双元的联合维度对吸收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双元的平衡维度与联合维度的互动效应对吸收能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正向调节知识双元的联合维度与吸收能力的关系。关键词:知识存量    知识流量    吸收能力    组织双元性    知识双元分类号:F270.7引用格式:柳芳红, 王建刚. 管理知识存量与流量:双元视角下吸收能力的构建[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2年5期2022-05-30

  • 学习导向、网络导向与机会识别关系研究
    、网络导向、吸收能力与机会识别之间的关系来解析企业家机会识别的内在过程与机理。研究发现:学习导向、网络导向对企业家机会识别具有促进作用;学习导向、网络导向有助于提升企业家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强的企业家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消化、转换及运用新知识,以不断识别新的发展机会。关键词:学习导向;网络导向;吸收能力;机会识别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5595(2022)01-0075-07一、引言机会识别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并在一定程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21

  • 双重网络嵌入与企业升级: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流程升级间没有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产品升级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市场网络嵌入与功能升级间起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吸收能力在制度网络嵌入与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间起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制造型企业嵌入市场网络进行升级时需要考虑吸收能力的影响,积极提高企业对来自供应商、顾客、行业竞争者等的知识的吸收能力,以实现企业升级。关键词:双重网络嵌入;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吸收能力中图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4期2021-09-18

  • 营销双元性、吸收能力与企业营销绩效
    ,并检验企业吸收能力对营销双元性的销售增长效应的调节作用。对广东省227家中小外向型民营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二手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营销双元性对企业销售增长的影响呈向上的凹形曲线;(2)高水平营销开发的企业中,营销双元性对销售增长的二次效应更强,即营销双元性对销售增长具有积极影响;(3)营销开发与营销探索通过营销双元性间接对企业销售增长产生影响。关键词:营销双元性;吸收能力;营销绩效;营销开发;营销探索文章编号:2095-5960(2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9-09

  • 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企业顺势发展研究
    升,也能通过吸收能力不断吸收新的知识而间接促进企业家认知水平的提升;(2)企业家认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强化企业动态能力;(3)动态能力强的企业在动态变化的环境中能敏锐地感知到新的发展机会,并适时调整业务范围以及构建相应运作能力以捕获新机会而实现顺势发展。关键词:先前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家认知;动态能力;顺势发展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3-8256.2021.03.007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科学与管理 2021年3期2021-08-30

  • 政府补贴越多越有助于提升众创空间绩效吗
    影响,并考察吸收能力与国家高新区在此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与众创空间资金绩效存在“倒U”形关系,即适度的政府补贴对众创空间资金绩效的影响效果最佳;政府补贴正向促进众创空间人才绩效和创新绩效;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政府补贴与资金绩效、人才绩效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国家高新区正向调节政府补贴与资金绩效、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关键词:众创空间; 政府补贴; 吸收能力; 国家高新区; 倒U形中图分类号:C 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9679(

    上海管理科学 2021年2期2021-06-15

  • 技术引进、吸收能力与创新质量
    但引进强度和吸收能力不同,技术引进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存在差异。以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为样本,采用门槛效应模型,基于引进强度和吸收能力视角,系统考察技术引进对创新质量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1)技术引进对创新质量的影响分别存在以引进强度和吸收能力为门槛变量的单门槛效应,即在技术引进影响创新质量过程中,引进强度产生显著的抑制效应,吸收能力则产生显著的增强效应;(2)引进强度和吸收能力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正确认识技术引进、吸收能力与创新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保持合

    宏观质量研究 2021年2期2021-04-14

  • 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收入差距的影响
    ;(3)基于吸收能力视角检验发现,在对外开放度的调节下有利于双向直接投资规模改善收入分配,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的调节下,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能改善收入差距,且影响力远大于实际利用外资的负向作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我国应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和对外开放,同时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大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完善再次分配。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收入分配;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F24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4657(2020)0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1-09

  • 双重视角下的企业吸收能力及其对企业并购的影响研究
    新知识,其中吸收能力是支撑其并购的基础,不过并购过程风险较大,有必要分析吸收能力对于该过程的影响。本文通过概述企业吸收能力,围绕企业绩效、并购层次等方面,基于双重视角分析吸收能力对于并购过程的影响,为企业今后的并购操作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持。关键词:吸收能力;企业并购;识别评价双重吸收能力是指现实吸收能力和潜在吸收能力,前者可以划分为知识应用与转换过程,而后者则属于知识消化与获取过程。企业并购是在原有组织形式基础上,找寻最佳发展模式,利用人力和物力提升整合能力

    中国民商 2020年9期2020-10-15

  • 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研究
    要求,而企业吸收能力对其创新绩效的高低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了系统梳理;其次讨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相关关系中吸收能力作用机制,并总结其影响因素;最后剖析现有研究的不足,指出未来探讨的方向。本文不仅丰富了二者关系的理论研究,对我国企业在实践层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关键词:吸收能力  创新绩效  吸收能力作用  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09(b

    中国商论 2020年18期2020-10-10

  • 高校教师教学竞赛中学生担任评委的可行性研究
    ;批判能力;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20)04-0112-06[DOI]10.13980/j.cnki.xdjykx.2020.04.021开展高校教师教学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弘扬劳模和工匠精神;以赛促教,锤炼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强内涵、提质量、优师资、创品牌、育特色。从高校校园内竞赛到省市级竞赛,再到全国性的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成绩都是由评委说

    现代教育科学 2020年4期2020-08-09

  • 对外直接投资对逆向技术溢出的影响研究
    文进一步基于吸收能力视角认为新兴经济体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吸收能力最大化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创新收益。基于这些发现,本文从新兴经济体宏观政府层面和跨国企业微观层面对如何利用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增加逆向技术溢出效益提供相应的政策意见。关键词:新兴经济体;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0.0100 引言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海外版图不断扩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0期2020-06-19

  • 知识识别能力视角下企业社会资本对外部知识获取影响机理研究
    型社会资本;吸收能力;知识识别能力;外部知识获取文章编号:2095-5960(2020)03-0061-10;中图分类号:F273.1;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外部知识获取成为企业将知识从外部环境整合到现有知识资源中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下竞争与发展的基本能力。企业现有知识资源无法满足内部开发所需的所有知识,所以需要不断整合外部知识。[1]有鉴于此,深入探讨知识获取有助于了解企业如何识别有价值的外部知识并制定获取策略。关于企业获取高价值知识最重要的影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2020-05-26

  • 吸收能力研究综述
    990年提出吸收能力概念以来,鉴于吸收能力在组织或个体获取、消化、转换和运用新知识方面的独特作用,吸收能力一直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许多学者基于吸收能力理论来探究和解释不同领域的问题,并涌现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本文通过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s等国内外学术平台检索并筛选了近百篇有关吸收能力的国内外核心期刊文献,采用文献内容分析法,对吸收能力的概念、前因研究、后果研究等进行梳理分析,归纳出目前学者们针对吸收能力研究的有关视角,以及学者们有

    商学研究 2020年6期2020-02-23

  • 文化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业数据,考察吸收能力调节作用下,文化产业集群知识溢出对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主要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影响文化企业不同维度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企业组织管理创新与市场创新;潜在吸收能力与实现吸收能力对文化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潜在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溢出与文化企业市场创新,而实现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知识溢出与文化企业产品与服务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为此,文化产业集群应针对企业不同维度的创新能力,有效集成创新服务资源,更高效地发挥创新孵化优势;文化企业应合理分

    江淮论坛 2020年6期2020-01-11

  • 知识交换能否提升旅游企业员工的服务创新行为?
    活理论,引入吸收能力与领导成员交换关系变量,构建了知识交换影响旅游企业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单向度模型以及以吸收能力为核心的知识“接受-应用”二阶段模型。以珠三角地区344名旅游企业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PLS-SEM工具对比分析了以上两个模型对旅游企业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解释力差异,并探讨了领导成员交换关系的权变效应以及不同类型旅游企业模型的跨群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单向度模型,知识“接受-应用”二阶段模型对于旅游企业员工服务创新行为的解释力更强。

    旅游学刊 2020年12期2020-01-03

  •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云南液态金属新材料企业吸收能力研究
    新材料企业的吸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潜在吸收能力对实际吸收能力具有正向影响,组织内部管理机制在两种能力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关键词:开放式创新;液态金属;吸收能力一、引言在开放式创新背景下,技术创新各方面都涉及获取利用新知识及更迭淘汰旧知识,企业如何根据内部知识需求,快速识别、捕获外部新知识,并在充分理解、消化的基础上将其与内部知识相融合,最终应用到新产品商业化进程中,对企业提升创新绩效、保持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吸收能力发挥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33期2019-12-06

  • 5种绿化植物对SO2的吸收能力与生理响应
    物;SO2;吸收能力;生理特性;响应中图分类号: X17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8-0182-05收稿日期:2018-05-29作者简介:李其营(1981—),男,河南南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生态学。E-mail:Qiying_lee81@163.com。在现代城市中,大气中SO2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不仅会污染到植物,而且还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SO2污染在超标的情况下会形成酸雨,酸雨的来源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燃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8期2019-11-28

  • 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会资本理论和吸收能力理论,将社会资本分为市场、制度及技术3个维度,利用沪深两市55家农业上市公司数据,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财务、创新绩效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资本和制度资本对企业财务、创新绩效具有不显著负相关关系,技术社会资本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并且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技术资本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显著正相关,与财务绩效不显著正相关。企业在注重外部社会资本的同时,要时刻注重内部知识管理和不断引进知识型人才,增强企业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1期2019-10-21

  • 用户知识开发对新产品绩效影响研究
    构建基于企业吸收能力的被调节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用户知识开发与知识异质程度和企业认同程度的交互作用,研究两种交互作用对企业新产品绩效的影响。在来自中国企业的528份有效问卷的调查中发现,只有当企业对用户知识信息具有预期低异质度和高认知度时,高参与度的用户知识信息才能更好地通过企业吸收而实现企业创新。关键词:用户知识开发;知识异质度;知识认知度;吸收能力;新产品绩效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33期2019-10-21

  • 木本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
    属的耐受力和吸收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    土壤修复;重金属污染;木本植物;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    X5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172-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Woody pl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4期2019-10-16

  • 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探析
    对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进行探究,以达到充分把握经济调控要点、促进企业资源长效发展的目的。关键词: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一、社会资本、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概述1.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是个体或者团体之间建立某种关联,进而建立社会网络、互惠规范性的沟通体,是实践主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位置所带来的资源,它具有共存性、可再生性、收益扩散性等特点。同时,按照社会资本的性质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同质性资本和异质性资本。所谓同质性资本,是指关系网络是在熟人之间构成的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9年16期2019-09-12

  • 土壤镉胁迫对甘薯品质和镉、锌吸收的影响
    品质及镉、锌吸收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分析不同镉水平胁迫下甘薯产量、营养品质及镉、锌吸收的变化,同时采用迁移系数分析镉、锌在土壤-甘薯系统中的迁移转化特性。【结果】随着土壤镉处理浓度的增加,甘薯块根产量呈下降趋势,最大程度可降低32.6%;块根果肉中蛋白质指标受影响程度较大,含量显著下降,最大程度可降低32.1%。镉胁迫会显著增加土壤和甘薯植株各部位的镉含量,但会抑制块根果肉对锌的吸收。种植甘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土壤中的镉含量,甘薯属于低镉吸收

    福建农业学报 2019年3期2019-09-10

  • 企业吸收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要:针对企业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创新绩效的问题,构建了一个以双元创新为中介变量、政治关联为调节变量的吸收能力作用于创新绩效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以广东省与上海市的384家企业为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双元创新在吸收能力影响创新绩效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政治关联强化了吸收能力中的知识消化能力,并通过双元创新对企业绩效起正面影响。研究结论深化了对吸收能力如何影响创新绩效内在机理的理解,也为吸收能力、双元创新和政治关联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证据。关键词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6期2019-09-10

  • 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至关重要,而吸收能力在二者关系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构建相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省高新技术园区内450家企业的问卷调查,利用逐级回归的方法,对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和企业创新绩效三者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到了以下结论:吸收能力、知识溢出均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地正向作用;吸收能力不仅对企业创新绩效存在直接的正向作用,也可以通过知识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积极的间接调节作用,但是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直接影响要明显优于间接影响。值得一提的是,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9年4期2019-09-10

  • 石榴对镉、铅、锌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石榴对镉的吸收能力较好,对铅和锌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弱;石榴在重金属复合污染下,其各个部位对重金属的富集受到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梯度下(Cd2+浓度为50 mg/L,Pb2+浓度为1 500 mg/L,Zn2+浓度为1 500 mg/L)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表现为镉>铅>锌;重金属污染对石榴从叶转运重金属到茎再到根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石榴在低浓度重金属污染(Cd2+浓度≤5 mg/L,Pb2+浓度≤500 mg/L,Zn2+浓度≤500 mg/L)中生长旺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2期2019-08-13

  • 浅析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的不足及其对策
    来,凭借巨大吸收能力的大企业像宇宙黑洞一般强烈吸收着社会的信息、技术、人才、资本及知识等生产要素。相比大企业而言,小企业吸收能力不足,资源匮乏,竞争力不够,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通过分析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不足的原因,并对中小企业给予相应对策,以期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吸收能力,增强竞争力,走出困境。【关键词】吸收能力;中小企业;创新【中圖分类号】F224;F272;F27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0期2019-06-30

  • 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
    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一、引言随着中国“吸引外资”和“走出去”双重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目前针对该问题的研究结果尚没有统一结论,也没有统一的实证检验结果。因此本文利用省际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一是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二是吸收能力如何影响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二、文献综述关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国外学者研究较早。Kogut和Chan

    时代金融 2019年5期2019-04-10

  • 气雾栽培改善茶树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
    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雾栽培条件下4个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叶绿素SPAD、生长势、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生长势和根系形态均随栽培时间增长而增加,均表现为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惠明茶1号;根系活力在生根后30 d整体出现高峰期,表现为生根后30 d>生根后40 d>生根后20 d>生根后10 d,根系活力最高的是碧早香。关键词  气雾栽培;茶树;生长势;根系;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  S57

    热带作物学报 2019年12期2019-01-09

  • 网络关系构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的调节作用
    并进一步探究吸收能力和组织学习方式对上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异位联盟有助于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其次,吸收能力对异位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提升之间的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最后,组织学习方式越趋向于探索式,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越明显。研究揭示了异位联盟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影响,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实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网络关系构建;异位联盟;创新绩效;吸收能力;组织学习文章编号:2095-5960(2018)06-0056-10;中图分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2018年6期2018-11-16

  • 开放式创新下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的影响关系
    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为研究开放式创新背景下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的交互影响,将创新网络中网络规模、开放度作为新变量来研究吸收能力与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开放式创新下区域的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内部存在着内部演化规律,形成各自的内在动力;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且创新能力与吸收能力存在长期的互动影响关系,形成了区域创新的动力来源。关键词:开放式创新;吸收能力;创新能力;交互影响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24期2018-09-21

  • 隐性知识共享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基于对西部地区IT企业的考察
    性知识共享与吸收能力目前,关于隐性知识共享与吸收能力的研究文献较少,研究侧重于知识共享和吸收能力[5]。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共享能够提升吸收能力[6]。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共享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组织的潜在吸收能力和实际吸收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对吸收能力的影响更大。例如,先验知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吸收能力[7]。知识存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知识主体对外界知识的吸收。只有当知识主体的知识存量较高时,它所拥有的吸收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知识共享是知识主体获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18年2期2018-06-26

  • 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文献综述与研究展望
    要议题之一。吸收能力作为企业对外部环境新知识的反应,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界探讨的热点。且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学者证实了Cohen和L evint ha关于企业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之间存在显著关系的理论,认为企业吸收能力正向作用创新绩效[1-3]。但是,不一样的声音仍然存在。国外学者H er at h和Mahmoo d发现,在战略定位配置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的过程中,吸收能力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4]。国内学者W ang C和H an Y、Y ong和L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2018-04-03

  • FDI、吸收能力与内资企业创新效率
    回归模型探寻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影響内资企业创新效率的最优区间。结果表明:FDI对内资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正向影响;FDI对内资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有明显的吸收能力双门槛效应,在低吸收能力的情况下,FDI对内资企业创新效率有较小的正向影响,在高吸收能力的情况下,FDI能显著促进内资企业创新效率的提高。关键词:FDI;吸收能力;门槛效应;创新效率;最优强度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12-0

    市场周刊 2018年12期2018-03-02

  • 后发企业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
    间关系,考察吸收能力及制度质量的调节作用,并利用2003-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理论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后发企业国际化对技术追赶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吸收能力正向调节后发企业国际化与技术追赶绩效之间关系;制度质量越高,后发企业国际化对技术追赶绩效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研究结论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战略对后发企业技术追赶绩效的促进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关键词:后发企业国际化;技术追赶绩效;吸收能力;制度质量中图分类号:F0623文献标识码

    商业研究 2018年1期2018-02-03

  • 农业龙头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因子构成分析
    龙头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因子构成研究较少。针对此状况,论文选取安徽省115家农业龙头企业,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方式对其吸收能力进行实证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得出农业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的因子结构为吸收与研发因子、试验与转化因子和支持与服务因子。并对因子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因子结构角度对如何提高农业企业的吸收能力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农业企业;吸收能力;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F279.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8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5期2018-01-17

  • 中部六省FDI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评价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也随之增强,但各省表现各不相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选取2006—2014年的14个评价指标对吸收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在不同公因子因素上的表现不同,并分别对各省提出政策建议。[关键词]中部六省;FDI;吸收能力;因子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0-0068-04[作者简介]宋晨晨(1993-),女, 汉族,江苏泰州人,助

    对外经贸 2017年10期2017-11-10

  • 试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
    ;英语课堂;吸收能力;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8-0089-01英语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科,不是说通过某些固定的教学流程去讲课就可以的,它不仅仅需要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达到标准,对于任课教师的综合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所以,如何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让学生在课上学到更多的英语知识,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挑战。课堂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讲解,剖析理论知识的内涵,并相应地设计一些实践内容,从而开发

    成才之路 2017年17期2017-07-06

  • 吸收能力的定义及应用文献综述
    要] 企业的吸收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受到大量学者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的关于吸收能力的定义及相关应用的文献进行回顾及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启示。[关键词] 吸收能力;研发支出;创新能力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46[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87- 030 引 言正如周三多(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5期2017-06-22

  • 中国跨国公司知识转移、分支机构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对知识转移、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源管理关系进行研究,进而找到提升知识转移的因素。[关键词]企业跨国并购 知识转移 吸收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1.文献回顾(1)知识转移美国学者Teece在1977年首次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他认为技术转移成本产生取决于知识的隐性程度。陈立敏、王璇(2009)将知识转移研究层面归纳为六个层次:个体、团体、组织、联盟、产业、区域。许珊,范德成(2013)通过对知识外显性进行分析得出,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一般

    大经贸 2017年4期2017-06-13

  • 技术扩散、吸收能力和人力资本关系的文献综述
    ,主要介绍了吸收能力对技术扩散的影响,以及对人力资本和吸收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总结,并对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关键词]技术扩散;吸收能力;人力资本1前言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随着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变化,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常态,为了推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中国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毋庸置疑,技术创新是中国制造的核心内容,没有技术创新就谈不上“中国制造2025”。但在目前经济全球化的世界,一个国家或企业很难仅依靠自己

    中国市场 2017年13期2017-06-03

  • 知识视角下区域创业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识溢出创业的吸收能力理论上,把新知识视为创业机会的一个来源,把人力资本视为创业吸收能力的主要来源,探讨知识、创业和地理之间的关系。关键词:创业;人力资本;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3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活动逐渐成为各国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创业活动对于改善区域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等效果显著。对于面临庞大就业需求的我国而言,创业活动的开

    现代经济信息 2017年3期2017-04-05

  • 企业中师徒制下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知识接受者的吸收能力这五项。【关键词】师徒制 知识转移 信任 吸收能力在企业中师徒模式下,师傅作为知识传授者即为转移中知识勢能高的主体,徒弟作为知识接受者即为知识势能低的主体。知识传递者一般为企业资深员工,他们拥有丰富的本行业“知识”,企业师徒制下的知识接受者一般而言是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对本行业“知识”了解掌握度较低,因此工作效率比较低下,为了提升企业团队间、组织间的工作效率、增加企业绩效,企业中员工间相互进行知识转移是迅速提升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要提高企

    商情 2016年6期2016-10-20

  •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摘 要]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可以直接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也可通过企业创新活动间接地促进企业绩效的改善。基于创新的视角,文章通过实证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是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中间纽带,是企业吸收能力和冗余资源促进企业绩效改善的中间变量。基于这一分析结果,企业应提升自身的动态适应性、培育“双元能力”并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借以实现自身绩效的有效改善。[关键词]吸收能力;冗余资源;创新;企业绩效[DOI]10.13939/j.cnki.zgsc.20

    中国市场 2016年33期2016-10-18

  • 溴代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吸收CO2性能研究
    啶离子液体;吸收能力马士越,李谦定,王甜甜,等.溴代N-丁基吡啶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吸收CO2性能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1(1):116-120.MA Shiyue,LI Qianding,WANG Tiantian,et al.Synthesis and CO2absorption efficiency of N-butylpyridinium bromide ionic liquid[J].Journal of Xi'an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7-28

  • 学习型联盟知识内部化与能力构建的研究
    建 透明度 吸收能力1 学习型联盟的合作性与竞争性1.1合作性联盟在企业的竞争战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它可以使企业快速而灵活地获得市场进入、规模经济,以及能力构建的机会。学习型联盟是企业联盟的一种重要的类型,在学习型联盟中,成员企业的主要目的是向伙伴学习以获取知识和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知识,以发展核心能力,例如在企业内部进行知识开发,或收购其他企业。但是,利用学习型联盟来获取知识,比起其他方式来说具有很多优势。在学习型联盟中,各成员企业投入互补

    中国商论 2016年12期2016-07-23

  • 吸收能力研究进展评述
    侯琳摘要:吸收能力自提出以来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学者们将其应用于战略管理、组织学习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本文从吸收能力的内涵和维度、测量、影响因素以及产出这几个方面对现有文献进行了总结与阐述,其中又重点探讨了知识共享和吸收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研究展望。关键词:吸收能力测量影响因素产出创新绩效资源基础观认为,知识是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若想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取得并维持长期的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1期2016-01-13

  • 基于竞争优势内生论的企业吸收能力研究
    内生论的企业吸收能力研究金丽(辽宁大学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4)吸收能力理论伴随着竞争优势内生论的发展而得以发展。吸收能力作为企业处理知识资源的一种能力,既是建立在资源基础理论之上,又是企业能力理论的体现。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组织内部、组织之间等方面。在知识经济背景下,获取、消化、转化和利用外部知识资源的能力是企业识别市场机遇、利用外部知识资源实现创新、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竞争优势;内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1期2015-11-22

  • 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与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关系研究
    10034)吸收能力、企业绩效与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关系研究■ 金 丽1、2(1、辽宁大学 沈阳 110036 2、沈阳师范大学 沈阳 110034)由于吸收能力递增成本的存在,应从新视角来研究吸收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即基于知识成本,而不是基于知识积累。以往基于知识积累的线性关系忽视了这种可能性:获取新知识产生的相关成本,在达到某一点之后,增加的速度可能会比其收益增加的速度更快,而且还存在相关知识同化和转换成本逐步上升的可能。因此,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之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23期2014-09-08

  • 吸收能力构念解析与理解误区解读
    )一、引 言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是近20年来组织和战略管理研究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在许多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中得到了大量的引用,其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解释力为组织和战略管理研究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视角,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然而,随着吸收能力研究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吸收能力构念理解随意化和内涵界定泛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如随意拓展(randomized extension)、同义反复(tautology)和象征性引用(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3年2期2013-03-19

  • 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吸收能力分析
    ]首先提出了吸收能力的概念,他们指出知识吸收能力是企业识别、评价、消化和应用外部新知识于商业化目的的能力,是先前创新活动和问题解决的副产品,并且依赖于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吸收能力。过去近二十年内,吸收能力(ACAP)的概念受到了学者们广泛的关注,Bosch (1999)[3]从微观、中观和宏观的视角分析了企业吸收能力与内外环境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吸收能力和知识环境“共同演化”模型。Zahra (2002)[4]基于“动态能力”提出的吸收能力模型展示了外界的知识

    中国商论 2013年17期2013-03-12

  • 吸收能力的研究评述——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
    10058)吸收能力的研究评述 ——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张素平,吴志岩(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本文对近22年的有关吸收能力的研究进行回顾,以了解吸收能力的内涵、操作化以及具体的应用情境,为后期更好地运用吸收能力来开展研究做一个铺垫。基于知识创新的动态理论视角,本文认为认知外部信息的价值是构成吸收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其次,在测量吸收能力的时候应该体现吸收能力的过程性特征并需关注微观层面的研究。最后,吸收能力的应用情境除了研发情境外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11期2012-12-21

  • 国外企业吸收能力的研究述评和展望
    2)国外企业吸收能力的研究述评和展望刁丽琳1,2,朱桂龙1,许 治1(1.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2.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2)随着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增加,吸收能力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理论工具而备受学术界的青睐。尽管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堪称丰富,但许多学者对该领域仍存在认识的误区。为此,本文从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出发,对它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实证测量等研究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剖析了现

    中国科技论坛 2011年12期201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