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使
- 偷 桃
上戏台,说要为布政使老爷和各位官家表演幻术(变戏法)。一个穿黑衣服的衙役问:“表演什么幻术?”艺人说:“我能颠倒时令,为老爷们献上新鲜瓜果品尝。”戏台下,一位官爷说:“那就给我们变个桃子吧。”艺人脱下衣服,盖在竹箱子上,故作一副自怨自艾的样子,小声念叨:“官爷委实不明事理,眼下冰天雪地,叫我去哪里取桃子呢?不去取吧,怕官爷生气,这……这如何是好哇!”披头散发的儿子说:“爹爹已经答应,怎么好推辞呢?”艺人在戏台上急得团团转。然后站到台前,对台下的官老爷们说:
百花园 2024年5期2024-06-10
- 清代陕西刻书家张鹏飞佚文三篇考释
授通奉大夫甘肃布政使司布政使东川温公墓志铭》,以及《张补山记》。这三篇佚文的发现,既使张鹏飞的诗文集更加完善,同时又为研究张鹏飞的生平事迹提供了珍贵文献。一、《〈陈太仆课孙草〉序》考释该序见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安康张鹏飞来鹿堂刻本《陈太仆课孙草》卷首。今将此文释录于此,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张鹏飞教育活动及理念予以分析。(一)《〈陈太仆课孙草〉序》释文今之村塾课幼读本,率苟道也。其父兄师长立志卑鄙,止望子弟采芹食廪而已。故所读如《八股广聪》《小题正风》《
安康学院学报 2024年1期2024-06-01
- 清代如何选拔汉(族)监察御史
)任从二品安徽布政使,道光十年(1830)升任两江总督。陶澍自监察御史升至从二品布政使,历时仅7年。陶澍两江总督任上推海运、治吴淞江、整顿盐政且大力提拔人才,为一代名臣。清代读书人中进士后点庶吉士,散馆后留馆任编修或检讨,再考选为监察御史,此后外放为道府,再上升为按察使、布政使,进一步升任督抚,为读书人的理想上升路径。陶澍、林则徐等均是如此。审慎选拔清代制定严格的选拔体系,通过一系列规定确保将正途出身以及具有相应职务的优秀官员选拔进入监察系统。与明代刚考中
领导文萃 2023年11期2023-06-13
- 两湖两广两河山从何而来?
划分为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将漳河以南划为河南布政司,其管辖的地盘,已经越过了黄河。历史上黄河多次泛滥成灾,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河,曾短时间设立过平原省,其范围包括新乡、濮阳、安阳、聊城、菏泽和湖西。后来仅三年后就被取消了,但濮阳也没有再回归河北,而被划入河南管辖。关于河北还有个冷知识,自1913年到1968年,河北省会城市的变动竟然高达11次,其中辗转最多的地方居然是保定,如今许多保定人仍然对老省会历史念念不忘。如今再看河南河北的范围已经大不一样了
科学大观园 2023年9期2023-04-28
- 论明代地方管粮官中的“道”
置,而改设承宣布政使、提刑按察使和都指挥使,分别管理民政、财政,司法、刑狱及一省卫所之军事。“三司”长官互不统属,相互牵制,凡省内重大事务,均须经由三司会议,上报朝廷核准方可施行。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使司,是一省的最高行政机构。洪武九年,改浙江、江西等十二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废行省平章政事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别称“藩台”或“藩司”,秩正二品。十三年(1380)改布政使为正三品,后又增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二十二年(1389)定秩,布政使为从二品。建文时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5期2022-12-04
- 清代至民初的江苏分省运动
明制设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废除南直隶。巡抚衙门设于江宁府(今南京)。后清廷推行行省制,改承宣布政使司为行省,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改为江南省(包含今安徽、江苏和上海),由江南江西总督(驻江宁)督管全省军政、财政,设左、右两员布政使及按察使一员(均驻江宁)。江南省地域广阔,人口众多,设十四府四州。分别由凤阳巡抚(驻泰州)、安徽巡抚(驻安庆)、江宁巡抚(也称江苏巡抚,驻苏州)管辖辖区内各府行政。江南省是中央最重要的财赋来源地,其事务之繁重与地位之紧要,使清廷感到管理
江苏地方志 2022年2期2022-06-08
- 王阳明《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释证及其学术史意义
参政升任江西右布政使,弘治九年正月致仕[2]3309-3313,为龙泉诗社成员之一。而《次韵毕方伯写怀之作》编次于与魏五松(瀚)唱和作品之间,因此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就有作于弘治九年王阳明会试落第归余姚时期和作于弘治十六年(1503)在西湖养病期间两种说法,而且在当下的一些著作中,两种说法并存,且在不同版本中,诗颔联有“公自平王怀真气”与“公自平生怀真气”两种版本异文。职此之故,本文考释王阳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并阐释诗旨,探讨其在王阳明学术路径转变上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2022-05-15
- 论明廷授予土司的流官职衔类型
曾被任命为云南布政使司左参政等。那么,土司对于自己出任的本省文职流官是否履职呢?以播州宣慰使杨斌为例说明。杨斌为播州宣慰使杨爱之子,约于弘治八年(1495年)至弘治十三年(1500年)间袭职②。正德二年(1507年),播州宣慰使杨斌因功升四川按察使。至正德六年(1511年),又因巡按御史俞缁弹劾,其流官职衔被裁撤,依旧任播州宣慰使。部分学者以文献所载,杨斌“升播州宣慰使杨斌为四川按察使,仍莅宣慰事”[4]为由,认为杨斌在出任四川按察使这一流官职衔的同时,还
青海民族研究 2022年4期2022-03-13
- 清朝甘肃第一冒赈大案始末
告急。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为摆脱困境,主动向乾隆帝上奏以资兵饷。王廷赞万万没想到,他的一道奏折,被乾隆皇帝看出了破绽。乾隆责问:“王延赞仅任甘肃藩司(即布政使),何以家计充裕?”当即传谕已经在甘肃的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去查察详情。在清代,甘肃曾实行过“捐监”制度。所谓“捐监”,就是凡愿意取得国子监监生学历资格的读书人,须按规定数目向当地官仓捐交所谓以备不时之需的谷粮。王亶望任甘肃布政使后,以甘肃仓储不足,可用“捐监”粮米赈济为由,经朝廷准许,
清风 2021年3期2021-11-27
- 清代湖南卖官案
的主角,是湖南布政使郑源璹。清朝的规矩,由吏部发遣到各省的官员,补哪个缺,什么时候补,是布政使的职权。但是,由于总督巡抚负有监察管理各省之责,所以,很多时候,总督巡抚也能管到这个事儿,甚至说了算。但是,这个郑源璹走了和珅的门路,来头比较大,所以当时的湖南巡抚姜晟,只能让着他,不插手人事。郑源璹卖官,相当特别。但有新官到任,他就说,你该补的那个缺儿,现在有人署理,你得先候着。如果时间长了,我给你调剂一个更好的。但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半年一年过去了
廉政瞭望 2021年3期2021-05-07
- 端方行书七言联轴赏析
任陕西按察使、布政使、并代理陕西巡抚。后历任河南布政使,湖北巡抚,代理湖广总督,代任两江总督创建暨南大学,湖南巡抚,江苏巡抚等。谥忠敏。其为近代公共图书馆事业开创者,成为创办图书馆、发展图书馆事业促进派。中国最早的几个官办公共图书馆,如江南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馆的创立,其出力甚多。为完成中国封建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过渡,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工书法,精鉴赏,富收藏。从政之余,笃嗜金石书画,醉心于古玩收藏,是中国著名的收藏家之一。同法国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1年12期2021-01-02
- 各地名称有渊源
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因为春秋时期此地是晋国领土,所以简称“晋”。◆山东简称:鲁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代,大部分属河南道;宋代,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路、京东西路;金国更名山东东路、山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明代,设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因为春秋时期此地是鲁国领土,所以简称“鲁”。◆湖南简称:湘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代,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因为湘江纵贯全省,所以简称“湘”。◆湖北简称:鄂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宋
老友 2020年10期2020-10-26
- 吃回扣引发掐架
苏巡抚张师诚与布政使一起喝茶闲聊。二人密谋,准备从财政银子中搞点儿钱花。张师诚问布政使,财政上能拿出多少钱?布政使略微盘算了一下,说六万两银子。那个时代没法炒股买期货,所以只能采购粮食──粮食储备毕竟是刚需,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接着,二人又叫来江宁知县蔡君弼商议具体事项。蔡君弼认为,这不是件小事,为了保证质量,应该在本地民营米业老板那里购买。民营老板更珍惜自己的品牌与名誉,一般不会掺假造假。最重要的是,和民营老板打交道,议价的余地比较大。张师诚与布政使表示同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20年10期2020-10-20
- 大清贪官为何受重用
大运,升任福建布政使。时任闽浙总督的庆端是“根正苗红”的满洲镶黄旗人,没等张集馨到任就公开表示不欢迎他,阴阳怪气地说:“福建怎能容下如此排场的布政使,他又如何看得起我这个上司?等他来了,必须仔细察看一番才能将官印交给他。”不仅如此,庆端还说:“如果我们实在难以相处,我就告病请辞,把官位让给他。”大有“一山不容二虎”的架势。但他们以前并无交集,可以说是“井水不犯河水”,那他为何如此排斥张集馨呢?原来,张集馨任甘肃布政使时就因不收贿赂、不懂逢迎而被一众同僚视为
百家讲坛 2020年4期2020-08-03
- 攀高枝儿的后果很严重
朋友,在陕西任布政使,汪景祺想:“如果我投奔胡期恒,在他手下做事,凭着多年的老朋友关系,他一定会提拔我。”于是,他便写了封信给胡期恒,表示要到西安去看看老朋友。当时的川陕总督是年羹尧,年羹尧被封为抚远大将军,因得到雍正的宠幸,所以权势极为显赫。而陕西布政使胡期恒,正是年羹尧的亲信。汪景祺到达西安后,立即去拜访胡期恒,胡期恒设宴款待汪景祺,尽了地主之谊。双方在叙谈时,胡期恒提到了自己与年羹尧的关系,汪景祺一听,眼睛闪出了亮光,他想:“年羹尧深受皇帝器重、权倾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0年6期2020-06-15
- 夜雨河声,谭嗣同诗写兰州
谭继洵出任甘肃布政使。“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黄河依然流逝,街市仍旧太平,没有人在意一个封建官僚的来去。兰州因此有幸的是,19岁的谭嗣同跟随父亲来到兰州,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诗篇。兰州自古是黄河上游的雄关、丝绸之路的重镇。“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邊防。”谭嗣同的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兰州雄踞西北的战略地位。也许是兰州赋予了谭嗣同独特的眼光,谭嗣同也给兰州增添了诗歌的光彩。当时的兰州,牡丹遍及城区各
党员文摘 2020年5期2020-06-01
- 乾隆时期的贪官,靠卖官在家里养乐队
的主角,是湖南布政使郑源璹。清朝的规矩,由吏部发遣到各省的官员,补哪个缺,什么时候补,是布政使的职权。但是,由于总督巡抚负有监察管理各省之责,所以,很多时候,总督巡抚也能管到这个事儿,甚至很多人事安排很多时候是总督巡抚说了算。但是,这个郑源璹走了和珅的门路,来头比较大,因此,当时的湖南巡抚姜晟只能让着他,不插手人事。郑源璹卖官,相当特别。但有新官到任,他就说,你该补的那个缺儿,现在有人署理,你得先候着,如果时间长了,我给你调剂一个更好的。但是,一个月过去了
廉政瞭望 2020年1期2020-03-23
- 乾隆时期的贪官,靠卖官在家里养乐队
的主角,是湖南布政使郑源璹。清朝的规矩,由吏部发遣到各省的官员,补哪个缺,什么时候补,是布政使的职权。但是,由于总督巡抚负有监察管理各省之责,所以,很多时候,总督巡抚也能管到这个事儿,甚至很多人事安排很多时候是总督巡抚说了算。但是,这个郑源璹走了和珅的门路,来头比较大,因此,当时的湖南巡抚姜晟只能让着他,不插手人事。郑源璹卖官,相当特别。但有新官到任,他就说,你该补的那个缺儿,现在有人署理,你得先候着,如果时间长了,我给你调剂一个更好的。但是,一个月过去了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1期2020-02-14
- 什么是“公车”?
“举人公车,由布政使给与盘费。”即应试举人的路费由政府的布政使供给,路费的多少,因路程的远近不同而有差。广东琼州府最多,每名三十两,山东最少,每名只有一两。其余地区,由三两至二十两不等。另外還规定,云南、贵州和新疆的应试举人除每人发给白银三两,还发给火牌,凭牌供给马一匹,车上插一面“礼部会试”黄布旗,这样,“公车”就成了应试举人的代称。可以说,“公车”是公共汽车的前身,不过其只为赴京应试的举人服务,普通老百姓是无缘乘坐的。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19年39期2019-11-11
- 夜雨河声谭嗣同诗写兰州
谭继洵出任甘肃布政使。“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黄河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没有人在意一个封建官僚的来去。兰州因此有幸的是,十九岁的谭嗣同跟随父亲来到了兰州,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留下了美好的诗篇。兰州自古是黄河上游的雄关、丝绸之路的重镇。“金城置郡几星霜,汉代穷兵拓战场。岂料一时雄武略,遂令千载重边防。”谭嗣同的这首诗,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兰州雄踞西北的战略地位。也许是兰州赋予了谭嗣同独特的眼光,谭嗣同给兰州也增添了诗歌的光彩。当时的兰州,牡丹遍及城区
科学导报 2019年48期2019-09-25
- 地方志书如何记载标志性事件的时间
六年江南左、右布政使的名称停止使用,将江南左布政使改称为安徽布政使作为安徽建省的标志。最直接、最权威的文献就是《清圣祖实录》卷二十三康熙六年七月甲寅的记载内容:“吏部题,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等会议裁官一疏,应将河南等十一省,俱留布政使各一员,停其左右布政使之名。至江南、陕西、湖广三省,俱有布政使各二员,驻扎各处分理,亦应停其左、右布政使之名,照驻扎地方称布政使。其各省守巡道一百八员,推官一百四十二员,俱照议一并裁去。”这条记载成为考证安徽建省时间被引
黑龙江史志 2019年10期2019-04-07
- 清廉,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担任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无论任什么官职,林则徐总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一身正气。最能印证他这种品格的,是他在道光十年(1830年)出任湖北布政使和道光十八年十二月(1839年1月)担任钦差大臣时发出的两道传牌,即《由襄阳赴省传牌》和《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林则徐发出的这两道传牌,前者不足200字,后者不足400字。然而,今天细品原文,依然能够感受到林则徐的凛凛正气!两道传牌中,林则徐都向经行各地的官员明示,他出行途
领导文萃 2018年19期2018-10-25
- 清廉,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担任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无论任什么官职,林则徐总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一身正气!最能印证他这种品格的,是他在道光十年(1830)出任湖北布政使和道光十八年十二月(1839年1月)担任钦差大臣时发出的两道传牌,即《由襄阳赴省传牌》和《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林则徐发出的这两道传牌,前者不足200字,后者不足400字。然而,今天细品原文,依然能够感受到林则徐的凛凛正气!两道传牌中,林则徐都向经行各地的官员明示,他出行途中
文史博览 2018年6期2018-06-28
- 清廉,最大的障碍是自己
担任过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等职。无论任什么官职,林则徐总是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疾恶如仇、一身正气!最能印证他这种品格的,是他在道光十年(1830)出任湖北布政使和道光十八年十二月(1839年1月)担任钦差大臣时发出的两道传牌,即《由襄阳赴省传牌》和《本部堂奉旨前往广东查办海口事件传牌稿》。林则徐发出的这两道传牌,前者不足200字,后者不足400字。然而,今天细品原文,依然能够感受到林则徐的凛凛正气!两道传牌中,林则徐都向经行各地的官员明示,他出行途中
文史博览·文史 2018年6期2018-06-27
- 李昌祺生平考辨二题
和其出任广西左布政使时间问题存在混淆和偏差。根据相关文集及子史杂著材料对此二种问题加以考辨、澄清,确认李昌祺于永乐二年四月甲申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但并非“二十八宿”庶吉士;于永乐十六年四月升为广西左布政使。李昌祺;庶吉士;广西左布政使;考辨李昌祺(1376―1452年),名祯,字昌祺,以字行世,江西庐陵人,官至布政使司左布政使,位列二品,“为人耿介廉洁,自始仕至归老,始终一致”[1],清声雅望,为人所尊,存世作品有文言小说集《剪灯余话》、诗词集《运甓漫稿》7
天中学刊 2018年4期2018-01-28
- 瞻园年表简编
都地位,设江南布政使,魏国公西圃即为江南布政使署。[据]《瞻园志》卷一:“清改为藩署。”{18}因改为藩属,自然成了文人墨客雅集的重要场所。以后几百年间,直至民国,“瞻园”一直是官吏文人雅集之地,以“瞻园”为题的● 酬之作日渐曾多。然入清以来,何时由“西圃”更名为“瞻园”似难以考证。康熙六年(1667)改江南左、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和安徽布政使。安徽布政使虽辖安徽,但布政使署仍在江宁,魏公西圃仍为其藩署。康熙十六年(1677)朱彝尊入安徽布政使龚佳育府中客
文教资料 2016年36期2017-05-24
- 盛世的后遗症
好委屈了。湖南布政使郑源璹卖官案,就是其中一个。一省的布政使,在明代,就等于这个省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是,由于一省并列的长官有三个,除了布政使,还有按察使和兵马指挥使,三者间怎么也摆不平,到了明朝中叶之后,就在三司之上加了一个中央派来的总督或者巡抚。到了清朝,这种体制被固定化,因此,布政使就变成一省行政官员中的老二,但依然保留了较多的人事权。在形式上,下面的官员委派,要由布政使操办。只是在督抚强势的情况下,真正决定官员任免的,并非布政使而已。不过,如果某个布
读者 2017年11期2017-05-16
- 《大慈灵和尚觉灵神道碑》碑文考释
中职官名“承宣布政使司”[1]前的直省名称来看,“山西太原省”的表述非常罕见,且有悖于现有政书、志书提供的行政等级结构。简单将此种表述,归为僧人对常识理解不清带来的讹误,也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无法揭示历史的真实。稽考《东华续录(咸丰朝)》、《清文宗实录》等材料,以及《大清会典舆图》、《(光绪)山西通志·舆地志》等典志体志书、政书,清文宗咸丰年间,山西并没有太原省独立设置为直省的记载。从习见的行政等级结构来看,自明洪武时,山西由行中书省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之后
文物季刊 2017年2期2017-03-24
- 曾国藩:用人不能凭好恶
日昌一上任江苏布政使就出台了一系列奇葩规定,其中包括茶馆卖茶每碗不许超过五文。同治六年(1868年)五月,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和曾国藩聊天时,把丁日昌这种官员斥为“伪徒”。而曾国藩听完后,先一惊,然后大乐,赞同赵烈文的看法,还进行“补刀”,说丁日昌前不久自作主张印皇帝的语录和几年前因公殉职的胡林翼的文集,发给下属学习,并寄给曾国藩以博取上司的欢心,因为他知道曾国藩素来敬佩胡林翼,肯定赞同他的行为。曾国藩把丁日昌的这种行为看作是不伦不类的荒唐之举,他认为,一个
百家讲坛(蓝版) 2017年12期2017-02-08
- 吃回扣引发的一场掐架
苏巡抚张师诚与布政使一起喝茶闲聊。二人密谋,准备从财政银子中搞点儿钱花。张师诚问布政使,财政上能拿出多少钱?布政使略微盘算了一下,说六万两银子。那个时代没法炒股买期货,房地产又不火热,所以只能采购粮食——粮食储备毕竟是刚需,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接着,二人又叫来江宁知县蔡君弼商议具体事项。蔡君弼认为,这不是件小事,为了保证质量,应该在本地民营米业老板那里购买。原因是民营老板更珍惜自己的品牌与名誉,一般不会掺假造假。最重要的是,和民营老板打交道,议价的余地比较大
百家讲坛 2016年3期2016-09-27
- 模范知府竟是黑老大?
上至安徽巡抚、布政使、按察使,下至县官衙吏,都对他尊重有加。只是,他总是不肯上交官府征收的钱粮,这事引起了布政使的怀疑。布政使特地派人将郭知府请到省城询问此事。郭知府解释,征收的钱粮都存在池州府库,只是这钱粮重事,他不放心让别人办,打算等征收齐后,由他自己亲自押解来省,如不放心,可派人来查。于是布政使就派了一名精明的衙吏,跟随郭知府一道到池州,仔细查看府库。衙吏果见府库里银两整整齐齐地堆在那里,足有好几万两,回去后向布政使一一禀报。布政使大喜,认为郭知府为
百家讲坛 2016年8期2016-07-23
- 省府大院西区:“老济南府”往事
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为省级最高行政机关。“山东省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移驻济南,建署于前元代肃政廉访司旧址,即为今天的省府大院西区。自此,济南一直作为山东省会,再未变更。1460年,左布政使刘孜、右布政使李永重建布政司署,前为大堂,大堂后面左右堂并立。在清乾隆《历城县志》中,对当时的建筑布局有记述:“刘氏重建的大堂高40尺,东西长60尺,进深30尺,前有砖砌的月台,周围以石栏环抱,后面还建有供官员休息的房舍。正堂的南面有三座门,左右两侧
齐鲁周刊 2016年18期2016-07-15
- 明代官文书结构解读与行政流程复原
——以《山东经会录》的纂修为例
《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为开局会计以定一省经制事》为例,辨析其中的特殊用语,分析文书承转结构,复原明中期布政使司一级财政册籍编纂的行政过程,作为通过解读文书结构探究行政流程的一个尝试。二、《山东经会录》简介伴随着明中期一系列自下而上的赋役、财政制度改革探索,各级官府编纂出各类新型赋役会计册籍,记录改革中厘定的赋役项目、数额与征派原则,作为改革成果的记录和今后赋役征派、会计核算的依据。《山东经会录》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一份册籍。《山东经会录》是孤本文献,现藏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3-19
- 吴廷斌:偃武修文的布政使
斌:偃武修文的布政使●叶彩霞 吴小元/文吴廷斌吴廷斌,字赞臣,安徽省泾县茂林人。咸丰四年(1854),当太平军席卷江南一带的时候,吴廷斌22岁左右,为效忠朝廷,图封谋赏,他追随兄长吴廷华投奔江北清军,成为清政府的得力干将。后来由于在战场屡立功勋,吴廷斌被当时淮军统领李鸿章所赏识,得到破格提升。同治三年(1863),太平军失败后,吴廷斌由武转文,自七品同知,迁升府、道、臬、藩等官阶。到他65岁,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和清帝离
志苑 2016年6期2016-03-05
- 乾隆反腐如养猪
尔谨被赐自尽,布政使王亶望、兰州知府蔣全迪斩首示众,接任布政使王廷赞处以绞刑,共计处死大小官员47名,被革职下狱的82人,免死流放充军46名,县、州、道、府、布政使、督抚被勒令摊赔42万两白银。让乾隆皇帝大跌眼镜的是,代表朝廷执行查抄王亶望家产的浙江巡抚陈辉祖,竟然把王亶望贪墨的金子“偷梁换柱”成银子,所贪墨的大批珠宝也不翼而飞。事实面前,乾隆皇帝终于明白:宰“肥猪”式的反腐终非长久之计,“议罪银”制度也不过“饮鸩止渴”而已!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甘
杂文月刊 2016年5期2016-02-11
- 晚清好官也有烦恼
江总督、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打交道。按惯例,拜见两江总督一次至少要送600两银子,拜见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等人依次至少要500两、400两、350两。除此之外,上司的“三节两寿”也是一定要送礼的。所谓“三节”就是端午、中秋、过年三个传统节日, “两寿”就是上司及夫人的生日。送“三节两寿”礼也有讲究:巡抚每节至少要600两,过寿400两,布政使与按察使每节300两,过寿200两,各色表礼、水礼、过路程仪及贿赂上司门丁的门包等尚不计算在内。同时,知府对道台、驻
领导文萃 2015年19期2015-10-16
- 张集馨何以“反潮流”
集馨奉旨署福建布政使。出乎京官的意料,张氏陛辞离京,居然不声不响,没给各部官员留一丝一毫“别敬”。一众京官们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将牙齿咬得咯咯响。清代腐败盛行,有些腐败行为甚至成为一种大家都认可的“习惯性动作”,谁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也少有人想到要革除它们,比如地方官收取漕规、关规、盐规、火耗、三节两寿礼等各种陋规,比如京官收取地方官的“别敬”“冰敬”“炭敬”。换句话说,在那个特定环境下,送这些东西是“理”所当然的,不送则会显得特别突兀,非常“不友好”。张
杂文月刊 2015年8期2015-07-05
- 国泰:腐败漩涡里的山东巡抚
山东按察使,迁布政使,1777年又被提升为山东巡抚。只是多年政场磨练,并没有将他性格的缺憾弥补,反而却像磨刀石,将性格的劣根性磨得越来越锋利。身为镶白旗人家的子弟,国泰年轻时已地位显贵,但对待属吏不能以礼相待,稍不遂意就大声喝斥。布政使于易简是乾隆三年状元、大学士于敏中的弟弟,本是和国泰同级别的官员,却慑于国泰的蛮横,一味对国泰巴结奉承,甚至向他汇报情况也要直身而跪。在任山东巡抚后,他很快与于易简勾结在一起,两人狼狈为奸,“贪纵营私,征赂诸州县”。没几年,
齐鲁周刊 2015年2期2015-05-30
- 度量衡差异引发的浙丝“偷税案”
们向江苏巡抚、布政使等地方长官说明情况。在这封求助公函中,他们解释浙江丝业公所沿用十七两六钱公秤,即十七两六钱一斤,“所有绳索包皮,每丝一包,均扣六觔(斤),迄今垂数十年,风俗习惯,从无错误。”据说此法始于同治年间,乃左宗棠所定。第二天硖石商务分会再次致函江苏巡抚、布政使衙门及苏州商务总会,陈述这些丝是江宁缎商耗资数十万赴硖石所购,“硖镇捐局早已逐包秤验,封贴印花”,才发放运丝护照,因此并无“弊窦”,更不会故意偷税漏税。江宁缎商们也向苏州商会表示“商等至浙
档案与建设 2015年7期2015-03-30
- 张之洞被“教育”
。可是,有一个布政使却偏偏对张之洞的傲慢无礼看不过眼,处心积虑地想“教训”张之洞一下。正巧一日,这位布政使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便告辞。按清朝的礼仪,张之洞应当把客人送至仪门。可张之洞只把他送到门厅就停下了。这时,这位布政使一脸神秘地对张之洞说:“大人请多走几步,我还有话说!”张之洞只好同他走至仪门处,等待他的下文。可他却微微一笑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礼仪,大人应送我至此处,您请留步吧!”看着自己的下属渐远的背影,张之洞瞠目半天。选自《幽默与笑
民间故事选刊·下 2014年10期2015-01-29
- 《清代两司行政研究》一书评介
地方设两司,即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从学界对两司相关的研究成果看,有地区性研究、阶段性研究,也有布政使、按察使个案研究。苗月宁女士所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清代两司行政研究》一书则有别于此,该书紧紧围绕两司行政问题展开深入、详实地探讨,所用史料丰富、思路清晰、论证严谨。全书以近40万字的笔墨,将有清一代布按二司行政状况展现给读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归纳来看,不论材料运用还是结构安排、内容论述等均有值得关注之处,本文对此择要述之。一、史料
黑龙江史志 2014年5期2014-11-25
- 假如贪官不高调
下场。清代甘肃布政使王廷赞就因为过于高调而遭到查处,最后被处以绞刑。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陕甘总督勒尔谨上奏乾隆,以甘肃“地瘠民贫”为由,奏请皇上允许甘肃重开“捐监”。所谓“捐监”,就是允许富家大户子弟通过向政府捐献粮食来换取监生资格,政府所收的捐粮,可在灾荒年月用来救济灾民。乾隆批准了这一奏折,甘肃得以重开捐监。但在“捐监”过程中,陕甘总督勒尔谨和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亶望通过巧妙运作,将“捐粮”改成了“捐银”,而所捐的这些银两,大部分进了勒尔谨、王亶
杂文选刊 2014年12期2014-11-17
- 和珅是怎样从反贪走向巨贪的
。此人就是甘肃布政使王廷赞。王廷赞曾是造福一方的清官,但是,在接任甘肃布政使后,他发现清官当不成了。因为,前任布政使王亶望不仅自己贪污,而且从总督到州县官均给分肥。大家都要你不要,那根本就无法在甘肃官场立足。于是,王廷赞就和大家一起同流合污了。案子查完后,乾隆降旨,王廷赞也未能幸免,被判处了绞刑。这个结果让和珅感到震撼。别人贪污银子20000两就被处死了,李侍尧贪污35000两甚至更多都没事。这让和珅认识到:其实,贪污受贿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把皇上哄好了,就
党员文摘 2014年6期2014-06-10
- 从细末处发现的王亶望贪污大案
的职。时任甘肃布政使的王廷赞,主动向乾隆上奏,说现在正是用兵之际,军费紧张,自己乐意把平时积攒的4万两廉俸银贡献出来,“以资兵饷”。乾隆皇帝见王廷赞一出手就是4万两银子,觉得奇怪:仅仅一个藩司(布政使),家计怎么那么充裕?是不是和捐监有关?清代的藩司是总督、巡抚的辅助官员,俸银、养廉银合在一起每年不足万两。尤其甘肃,偏远贫瘠,所得与富庶之地的布政使有差距。因此说,王廷赞无论如何也捐不出4万两私银。于是,乾隆皇帝传谕大学士阿桂和署理陕甘总督李侍尧,严密访查王
读书文摘 2014年6期2014-06-10
- 张之洞被“教育”
。可是,有一个布政使却偏偏对张之洞的傲慢无礼看不过眼,处心积虑地想“教训”张之洞一下。正巧一日,这位布政使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便告辞。按清朝的礼仪,张之洞应当把客人送至仪门。可张之洞只把他送到门厅就停下了。这时,这位布政使一脸神秘地对张之洞说:“大人请多走几步,我还有话说!”张之洞只好同他走至仪门处,等待他的下文。可他却微微一笑说:“其实,我只想告诉大人,按礼仪,大人应送我至此处,您请留步吧!”看着自己的下属渐远的背影,张之洞瞠目半天。选自《幽默与笑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4年11期2014-05-14
- 张之洞送客
。有一位姓肖的布政使对张之洞的这种做派大为不满,多次想直言张之洞的这一缺点,但碍于自己是张之洞的下级,不便直言犯上。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巧妙的点拨办法。一天,肖布政使又去总督府拜见张之洞,谈完公事之后,向张之洞告辞。按清朝官场礼仪规定:总督在送布政使这一级别的官员时,应该送至总督府前的仪门。而张之洞每次总是只送出门厅就停下了。当然,这天他送肖布政使依然是到门厅就停下准备转回。肖布政使回头看了看停下的张之洞,故作神秘地说:“请大人多走几步,下官还有几句重要的话要
小学教学研究·新小读者 2014年4期2014-03-22
- “真实版《官场现形记》”背后的故事
道员、按察使、布政使、代理巡抚等职,时间跨越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足迹遍及山西、福建、陕西等省。首先,由于深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的教育,张集馨于逼仄之下仍坚持有所作为。张集馨的日记难免有对自己的美化,但总的来说,他在晚清官场虽不能说是严格意义上的清官、好官,却也已是为数不多的正面人物。不论是在山西治理蝗灾、办理疑案,还是在陕西经营粮道、清理亏空,以及随军作战、平定叛乱,张集馨都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与谋略。尤其可贵的是,民本思想是张集馨从政的重要理念,如在担
月读 2014年12期2014-03-16
- 皇帝的批示不管用
务的省财政厅(布政使司)则坚持地方收入必须进入国库。但熊宣的太监身份让与会者惹不起,于是举手表决时,市舶司以压倒性优势获胜。不过,熊署长的算盘打得并不如意。他振振有词地向皇帝递交报告,说以前各国来天朝的贡船都是由市舶司收税的,这次也不应该例外。结果遭到礼部全体官员的强烈反对,甚至有人弹劾熊宣,说他是利欲熏心,打着朝廷的幌子,其实想中饱私囊。皇帝一怒之下,一纸罢免令将熊宣从广东揪回了南京,暹罗国货船的营业税则由广东布政使司来收取。顶替熊宣海关署长职位的是另一
百家讲坛 2014年20期2014-02-11
- 升官竟是一种惩罚
功被提拔为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此间,黄河冰汛,水路不通,外边的赈灾粮运不进陕西。大伙儿都等着看吴士功的好戏,没料想吴士功从宁夏雇用骆驼,通过陆路运粮解决了陕西的燃眉之急。陕西的救灾工作刚取得阶段性胜利,一纸调令又将吴士功调到了保定,出任直隶布政使。吴士功踌躇满志,通过深入调查,正准备大显身手,干几件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时,陕西遭遇雪灾,吴士功又被调任陕西布政使,代理陕西巡抚。陕西抗雪救灾工作才理出头绪,吴士功就被提拔为福建巡抚。此时,福建正如
百家讲坛 2014年20期2014-02-11
-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大夏刚上任广东布政使时,当地官府有一种“羡余”钱,从来不记在账簿上。这相当于现在的小金库,担任布政使的官员可以随意支配这笔钱,甚至直接装进自己的腰包。这个不成文的规定由来已久,被看作是无可非议的事。刘大夏一到任,打开府库清点时,恰巧有他的前任没有拿完而剩下的一些“羡余”钱。管库的小吏便把这种惯例向他报告,说这笔钱不必记入账簿。刘大夏听后沉默了好一会儿,猛然大喝道:“我刘大夏平时读书,有志于做好人,怎么遇上这件事,就沉思这么长时间?实在愧对古代贤人,算不得一
百家讲坛 2014年16期2014-02-11
- 清代江西布政使、按察使族籍考——《清代职官年表》考订
45)始设江西布政使、按察使。作为总督、巡抚和府、州、县官间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他们分管全省行政、财政、刑狱、监察等大权。那么,对于这样一个承上接下的官员群体,清政府在其人员的安排上会呈现哪种特色?旗人与民人又各占多大比例?要解答这些问题自然离不开对其官员群体族籍的分析。作为了解清代职官设置情况的重要工具书——《清代职官年表》(以下简称《年表》)详细记载了清代江西等各省布政使姓名、族籍、任职时间。然综观清代各类档案文献如《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1期2013-08-15
- 第十三个行省
发现在明代十三布政使司中有贵州,才知贵州是第十三个行省。“行省”的建置始于元代,当时掌管全国行政的最高机关是“中书省”,因为元代的疆域十分辽阔,许多地方的事务中央无法直接管理,于是划分几大片区,设“行中书省”以代行中书省的职权,从此才有了“行省”的设置。元代设有岭北、辽阳、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个行省。明朝建立后,在此基础上加以调整,并将省一级行政机关改成“布政使司”,于是在北直隶(北京附近)和南直隶(南京附近)之外,设有山东、山
当代贵州 2011年11期2011-10-23
- 直隶
中书省,置十三布政使司,分领天下府州县及羁縻诸司”,从此在中央革除中书省,废除丞相,而设立六部分别处理国政机要,又改行中书省为浙江等十三布政使司。自后明代中央朝廷为统辖地方,基本上都是遵照“中央朝廷——布政使司(行省)——府——州县”的四级行政统辖制度。其中有州跨过府这一级,直接隶属于布政使司(行省)的,则称之为直隶州,同理,明代的南北直隶地区中的各府州县,则跨越布政使司(行省)这一级,直接由中央朝廷来管理,直隶六部,简称之为直隶,以期牢靠掌握京师或京都相
北京档案 2010年11期2010-01-24
- 黄彭年与王闿运(下)
举出仕,又升任布政使署巡抚,王的心情之复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黄彭年对王闿运倒是很客气的。本文开头说的那次见面后,黄彭年亲自到湖南会馆来拜访王,两人泛谈李用清。李有“天下俭”之称,在当时争议很大。且毁大于誉,但黄“有恕词”,王觉得很奇怪。关于李用清的作为,在拙文《天下俭李用清》中已有提及,不再赘述。几天后,黄彭年又在藩署西园宴请,而王认为“颇少谈友,席间无佳话”;十天后,再次在藩署宴请,中间摆谈起二簧与西皮的区别,黄彭年说“能知之”,王闿运就要追问明白,并
贵阳文史 2009年5期2009-12-21
- 贵州建省与首任“省长”
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即省一级的行政机构。按明朝体制,地方权力机构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行政机构称承宣布政使司,军事机构称都指挥使司,监察机构称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直属朝廷对口的中枢机关。后来中央向省派巡抚,一省或两省设总督,省一级地方政权加强了统一领导。就贵州而言,明朝是先设置军事指挥机构,后建省。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朝廷就在今贵阳设立了贵州都指挥使司,作为全贵州的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过了31年,才建立贵州承宣布政使司。用现在的语言说
晚晴 2009年6期2009-07-23
- 明清粮仓:官员的腐败之场
朝规定:每年各布政使司(注:相当于地方的民政和财政部门)、府、州、县均需派遣计吏(注:相当于秘书)至户部(注:相当于民政部和财政部),呈报地方财政的收支账目及所有钱谷之数,稍有差错,即被驳回重造账册'并须加盖原衙门官印。对于此项规定,各布政使司计吏便预持盖有官印的空白账册,遇有部驳,随时填用。表面上,这是因离户部道远、为免往返奔走的便捷之举,实际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为这样一来,官员就可以在空白账册上随意填写数字,虚报数量。后来,明洪武帝朱元璋得知此
中国报道 2009年5期2009-06-19
- 清代第一大贪污案
,前后牵涉两任布政使(清代省级官职名,又称藩司或藩台,主管一省的民政、田赋与户籍等)及数十名地方官员,涉案资金达白银2915600两,堪称清代第一大贪污案。这桩贪污案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就开始了,其隐匿事实真相达七年之久,最终由循化厅(今青海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的反清起义,导致这桩大案的彻底败露。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属甘肃河州管辖的循化厅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因不满清朝政府的民族歧视和压迫,率撒拉人、回民起事反清,进逼兰州。乾隆皇帝唯恐兰州不保,急调
百家讲坛 2008年8期2008-05-15
- 趣味拆字联赏析
和河池,一次一布政使召见两县令,要求加收赋税,两县令皆以当地穷困要求免税。布政使便出上联:思恩两颗心,因田加税。上联嵌‘思恩县名,且拆得十分巧妙。不料河池县令随口对出下联:河池一边水,也可免粮。且联义相对,可谓捷才。布政使无奈,只好免去赋税。因火成烟,若不撇下终是苦:官舍为(舍官),入能回首便成人。民国初年,北京有人拟此联贴在烟(舍官)门前。此联用了拆字法并嵌入了“烟(舍官)”二字。上联说“若”字不把那一撇往下撇终究是个“苦”字,“撇下”兼指彻底远离大烟(
知识窗 2008年1期2008-05-14
- 传唱五百年的西部民歌
,相继设置承宣布政使司,从而形成十三布政使司,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又把北京与南京直隶于中央。从此,明朝两京十三布政使司的基本行政建置便稳定了270多年,直到明王朝覆灭(见《明史·地理志》)。“十三布政使司”在群众中一直被称为“十三省”。有明一代,十三省便成为“天下”或“全国”的代称。在明朝,今天的陕北地带,辖属于陕西布政使司的延安府。可见,《蓝花花》这首陕北民歌是从明朝开始传唱的,其上限不会早于洪武二年(1369),下限不会晚于崇祯十七年(1644),断定
丝绸之路 2003年6期200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