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
- 不同形态指标用于二化螟幼虫龄期划分的研究
215100]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尤其对水稻及茭白的危害尤为严重。前人通过对水稻及茭白2种寄主二化螟种群的研究,发现两者在生物学、形态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别[1]。针对二化螟形态学的研究表明,二化螟不同寄主种群在头壳宽度、个体大小、体长等指标上具有一定差异[2]。但以形态指标为依据对二化螟进行分龄的报道不多,且相关报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宋慧英等于1958年针对二化螟幼虫进行分龄研究,认
江苏农业科学 2022年22期2022-12-13
- 2017—2020 年江苏省二化螟抗药性水平的监测与分析
211225)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Crambidae),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具有分布广、危害重、抗药性发展快等特点,并于2020 年被我国农业农村部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名录》。近些年,数个省份水稻二化螟对多种现用主打杀虫剂的抗性快速上升,影响了水稻种植安全[1-8]。江苏省作为水稻种植主要区域,其二化螟的抗药性水平与发展动态尤为值得关注。同时,通过积极引入新型杀虫剂防控
世界农药 2022年11期2022-12-08
- 辽宁省不同地区水稻二化螟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研究
un.com)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严重威胁我国的水稻粮食安全,科学防治二化螟是保证水稻产量的重要基础。当前对于二化螟依然主要采用化学农药方式防治。在诸多化学农药中,农用抗生素具有环境友好、选择性高以及对人畜安全的特点[1]。其中,阿维菌素在防治二化螟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2018—2021年关于二化螟化学防治的相关报道中,阿维菌素的防治效果在15.79%~76.70%之间,呈现出显著的防效差异
中国稻米 2022年6期2022-11-22
- 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评价
0400)水稻二化螟是吉林省水稻种植区高发虫害之一。近几年,吉林省榆树地区水稻二化螟病虫害的发生呈严重态势,致使水稻大量减产。相较于化学防治技术而言,以赤眼蜂为代表的生物防治技术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水稻二化螟的危害,还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防治。1 吉林省榆树地区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需求分析根据吉林省榆树地区农技推广站2021年调查结果显示,整个地区越冬虫体基数每亩平均为381.79头,二化螟越冬后存活率显著提高,平均为77.32%,二化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2年11期2022-11-15
- 桃源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逐年加重原因与对策
415700)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俗名钻心虫,从水稻分蘖期到乳熟期均可受害,造成枯鞘、枯心、白穗、虫伤株等症状[1],发生严重可造成水稻失收,影响粮食产量。 二化螟在国内分布很广,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江西、浙江、福建、江苏、安徽、陕西、河南、贵州、云南等省[2]。 湖南省水稻二化螟发生近6 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由湘南开始,蔓延至湘中。 据桃源县植保植检站近3 年来对水稻虫害的调查, 桃源县水稻二化螟的发生面积逐渐增大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8期2022-08-23
- 永兴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原因分析及其防控措施
因素影响,水稻二化螟为害在该县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为控制和减少二化螟为害损失,该县农业部门精准分析形成原因,结合上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精神和要求,按照“绿色植保、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的发展理念,通过开展精准测报,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科学用药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二化螟的为害。1 基本情况水稻二化螟在永兴县1 a 发生4 代,以幼虫在稻草、稻桩及其他寄主植物根茎、茎秆中越冬[1-2]。越冬代常年4 月20 日左右进入羽化盛期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5期2022-06-22
- 6%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缓释剂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效研究
防治衡阳县稻田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对6%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GR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并以50%吡蚜酮WG和20%氯虫苯甲酰胺SC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6%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GR有效成分量在630、720g(ai)/hm2时,仅需施1次药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均有着较好的防治作用;与需要施2次药的对照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SC无显著性差异,而50%吡蚜酮WG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无防效。6%吡蚜酮·氯虫苯甲酰胺GR具有防效时间长、防治成本低的特点,大田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9期2022-06-14
- 我国水稻五大产区虫害发生及防控情况差异的比较分析
和华北稻区)的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的发生及防控情况,并进行了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我国水稻的主要害虫。五大产区的害虫发生情况不同,二化螟在东北稻区、西南稻区和华北稻区整体发生较重;“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在华中稻区、华南稻区和西南稻区发生较重。水稻病虫害防控主要通过化学防治,应进一步提升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比重,推进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普及应用。关键词 水稻虫害;二化螟;“两迁”
植物保护 2022年3期2022-06-07
- 吉林省西辽河稻区二化螟种群动态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
素,其中以水稻二化螟的为害最为严重,一般年份可造成水稻减产5%~10%,重发生年份可减产20%~30%[1],严重影响西辽河稻区水稻的生产安全。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技术已经逐步由化学防治为主转变为以生物防治为主。吉林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生物防螟工作,对以白僵菌、赤眼蜂为代表的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技术开展了细致的研究工作[2,3]。在水稻二化螟生物防治技术中,明确二化螟发生时期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为此,吉林省的科研
农业与技术 2022年10期2022-06-01
- “美人计”诱芯绿色防控水稻二化螟效果初报
的主要害虫水稻二化螟(该虫在如皋中东部通扬圩田玉米、水稻混栽和水稻移栽较早地区均有较大发生面积),即要求采用相关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美人计”水稻二化螟性诱剂可通过诱芯释放雌性激素,将大量水稻二化螟雄蛾诱集到诱捕器中,降低田间雌雄水稻二化螟的交配率,从而减少水稻二化螟的田间产卵量和幼虫数量,进而达到控制或减轻水稻二化螟幼虫为害水稻的目的[1-2]。在此背景下,为探明“美人计”诱芯在如皋市水稻生产上对水稻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效果,笔者于2020年在如城街道启兵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2期2022-05-13
- PLT 信息素光源诱捕器与常规性诱捕器对二化螟诱捕效果对比
362012)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造成水稻枯鞘、枯心和白穗等,危害严重时可使水稻减产30%以上,严重制约着水稻产业发展[1]。 目前农业生产上主要应用化学药剂对二化螟进行防治, 但是长期使用各类化学药剂容易使二化螟产生抗药性, 且大量使用化学药剂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和危害天敌生存等环境和生态问题,因此,亟需各类绿色防控手段对二化螟进行有效防控[2]。一些学者对二化螟的绿色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1期2022-01-17
- 浅析吉林省水稻二化螟无公害防治技术
水稻种植期间,二化螟危害不仅会造成水稻产量损失,而且会降低水稻籽粒品质。常规化学药剂防治方法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且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长期防治效果不佳。因此,探究适用于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无公害防治技术非常必要。1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危害情况根据吉林省现有测报站水稻二化螟越冬基数调查、越冬后存活率调查以及二化螟羽化率调查,表明全省水稻二化螟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虫害多分布在辽源、通化局部县镇,全省发生面积超万公顷。二化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根据水稻生育期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1年10期2021-12-15
- 安乡县2021年水稻二化螟防控策略的思考
以来,该县水稻二化螟成为造成水稻损失最主要病虫害,危害程度呈显著上升。2021年二化螟大发生,由于多措并举,该县成功把二化螟造成的损失控制在1%以下。1 2021年发生现状1.1 发生期一代二化螟蛾盛期在4月25日—5月16日,比上年迟4天,蛾高峰为5月3日,比上年迟一天;二代二化螟蛾盛期在6月30日—7月13日,与上年相近,蛾高峰为7月7日,与上年相同;三代二化螟蛾盛期在8月8日—25日,比上年早11天,蛾高峰为8月15日,比上年早9天。1.2 发生量二
电脑迷 2021年12期2021-11-28
- 不同配方的二化螟诱芯田间诱捕率试验报告
李江南摘要:二化螟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在我国南方稻区普遍发生。近些年来,乳源县水稻二化螟发生和危害情况有所加重,逐步成为我县水稻钻蛀性害虫的主要种类,二化螟分蘖期发生时可导致水稻出现枯心苗,孕穗、抽穗期发生时可导致水稻出现白穗,对水稻的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水稻机械化收割方式普及后,由于机械收割田间遗留稻桩较高,间接改善了二化螟虫、蛹的越冬场所,降低了越冬虫源的死亡率,导致次年虫害发生情况有所加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广大农技人员和水稻种植户不断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6期2021-11-18
- 二化螟性诱剂测报与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初探
223800)二化螟是江苏省宿迁市水稻生产上的常发性害虫,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提高水稻二化螟测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进一步了解二化螟性诱剂在水稻二化螟测报与防治上的应用效果,宿迁市宿城区和宿豫区于2020年联合进行了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以及二化螟性诱剂防治效果示范试验。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二化螟性诱剂与灯光诱捕的测报效果对比试验1.1.1 试验地概况试验于2020年5月6日—10月6日在宿豫区曹集乡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5期2021-10-12
- 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监测水稻二化螟试验研究
,为了提升水稻二化螟预测预报水平,城固县开展了水稻二化螟远程实时监测试验,并以粘虫板和自动化虫情测报灯作为对照,来验证和评估闪讯害虫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在二化螟测报上应用效果和推广价值,同时验证设备专一性、准确性,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数据支撑。关键词:实时监测;二化螟;试验陕西省城固县常年种植水稻25万亩,随着耕作制度的转变,近年来二化螟呈中等至偏重发生,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安全。为提升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准确性,实现数据信息采集自动化和病虫预报现代化,推动害虫
锦绣·中旬刊 2021年10期2021-08-23
- 性诱剂防治水稻二化螟示范效果分析
18万亩左右,二化螟是扶余市水稻生长中重要的常发性害虫,二化螟又叫钻心虫、蛀心虫,蛀入水稻茎内啃食,不同生育期造成水稻植株枯鞘、枯心苗、枯孕穗、白穗、虫伤株等危害状,一般发生年份水稻产量损害率在5%~10%,发生严重的年份水稻损害率在30%以上。多年以来的化学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使二化螟的抗性增强、防治用药量增加,降低了稻米的产量和品质、伤害天敌、污染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不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绿色防控势在必行。为此,2019年扶余市政府在扶余市得胜镇临河村开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7期2021-07-29
- 水稻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的防治工作进行分析和论述,结合水稻虫害防治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关键词 水稻;虫害防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中图分类号:S435.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21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水稻生长过程中常见的虫害,此类害虫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为显著。近些年来,在各种高效农药的作用下,此类害虫的数量可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此类害虫的繁殖能力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3期2021-07-28
- 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稻二化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措施
共作条件下水稻二化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主要采取冬前虾田深灌灭二化螟、推迟水稻播期避二化螟、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种植显花植物保护天敌、杀虫灯诱杀二化螟、性诱设备诱杀二化螟、科学使用生物农药等技术措施,使虾田水稻生产中二化螟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达到减少农药使用又能控制虫害的要求,同时也保护稻田小龙虾质量安全。关键词 稻虾共作;二化螟;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12-0163-02do
安徽农业科学 2021年12期2021-07-16
- 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
与醚菊酯混配对二化螟毒杀的增效机制,采用联合毒力指数法筛选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的增效比例,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毒死蜱与醚菊酯混配的增效机制。结果表明,毒死蜱与醚菊酯以1∶2(质量比)混配时表现出增效作用,Illumina HiSeqTM X Ten测序获得高质量的二化螟转录组。去离子水处理与毒死蜱处理、去离子水处理与醚菊酯处理、去离子水处理与增效混配剂处理、毒死蜱处理与增效混配剂处理、醚菊酯处理与增效混配剂处理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465、392、1 874、1
江苏农业学报 2021年2期2021-06-30
- 水稻主要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充分了解掌握其发生特点,制定可行性的农业防治措施及药剂防治方法,进而使水稻种植增产高效。关键词 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防治措施分类号:S435.11一、稻飞虱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俗称蠓子虫、火蠓虫、响虫。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等作物。为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二种:白背飞虱 (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和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S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 2021年6期2021-05-08
- 稻田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
耕沤对早稻一代二化螟防控效果刘志峰,廖晓军,龙洪圣,谢 彦(江西省峡江县植保植检站,江西 峡江 331409)【目的】为探索稻田春季翻耕灌深水沤田对早稻一代二化螟的防控技术及其效果。【方法】于2019年在江西吉安峡江县进行了田间试验,测试稻田翻耕不同时期和灌深水沤田不同持续时间对二化螟的防控效果。【结果】春季稻田耕沤可压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基数,控制一代二化螟为害。在二化螟化蛹高峰期耕沤稻田,防控效果优于化蛹始盛期耕沤,且耕沤时间越长,防控效果越好。【结论】
生物灾害科学 2021年1期2021-04-09
- 二化螟36 d标准化饲养技术与管理体系
方继朝摘要: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我国乃至亚洲各国稻区分布最广的重大水稻害虫之一,近年来其抗药性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寻求环境相容性更好的二化螟防控手段迫在眉睫,而建立稳定的室内种群和规范化的人工饲养管理体系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基础。针对目前二化螟室内大规模人工饲养中存在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严格、效率低下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区分幼虫人工饲料用量、规范各项饲养操作的时间节点、加强饲养全程的管理等方法,建立了一套成熟的二化
江苏农业科学 2021年24期2021-01-07
- 四川省稻田越冬代二化螟寄生性天敌的研究
彭云良摘要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水稻生产上重要的常发性害虫,以大龄滞育幼虫在稻桩中越冬,研究其寄生性天敌,对于害虫发生动态预警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剥查四川地区稻桩内越冬代二化螟幼虫并室内饲养羽化收集天敌,鉴定天敌种类和调查自然寄生率发现:2017年-2018年,2018年-2019年及2019年-2020年,寄生蜂自然寄生率分别为1.1%~8.6%,1.5%~11.7% 和 1.9%~9.0%,年度间自然寄生率无明显差异;寄生
植物保护 2021年6期2021-01-04
- 婺城区早稻二化螟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1000)水稻二化螟是早稻生产中常见虫害之一,虽其防治水平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分析婺城区近年早稻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发现水稻二化螟在早稻生产中发生有回升态势。如2019年婺城区中等偏重发生有一代二化螟、二代二化螟、三代二化螟、四代二化螟。为婺城区或其他相似地区水稻二化螟防治提供借鉴,介绍婺城区近年来早稻二化螟发生特点、原因、危害症状与防治对策如下。1 早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1.1 发生特点经调查统计,婺城区2010—2019年早稻二化螟田间发生量
农技服务 2020年6期2020-12-17
- 不同药剂混配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效研究
剂混配对单季稻二化螟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和15%茚虫威悬浮剂混配在二化螟卵孵盛期用药,8d后第2次用药,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较好,且持效期较长。其中,以60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480mL/hm2和15%茚虫威悬浮剂90mL/hm2混配效果最佳,第2次药后13d的保苗效果和活虫防效达到85.2%和91.5%。关键词:二化螟;药剂;混配;防效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9期2020-10-30
- 稻虾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的影响
共作模式对稻田二化螟产生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设计2015 年和2016 年分别在潜江市后湖农场、白鹭湖农场、积玉口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稻单作模式(CK)和稻虾共作模式(RC)稻田各3 块,调查二化螟冬前、冬后基数(幼虫、蛹和成虫)、第二代二化螟幼虫数、成虫数和第三代二化螟幼虫数。2016 年调查二化螟冬后基数的所有样地与2015 年冬前基数样地一致。所有样地都选择移栽田。2016 年在潜江市后湖农场选择中稻单作模式(CK)和稻虾共作模式种养年
湖北植保 2020年5期2020-10-20
- 二化螟研究中文文献的计量分析
530007)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二化螟是一种杂食性害虫,主要为害水稻,也为害玉米、茭白[1]等作物。以幼虫为害水稻时,形成枯心苗、白穗、半枯穗和虫伤株等症状,对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严重影响,做好水稻二化螟防治对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水稻生产上存在的二化螟基数增大和抗药性增强等[2]问题,我国农业科研工作者从各个方面开展的二化螟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性信息素是一种绿色、生态的二化螟防治方法,近
湖北植保 2020年4期2020-08-21
- 平湖市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21世纪初以来二化螟在平湖市常年发生较轻,但随着气候条件、栽种制度的不断演变,特别是近年来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二化螟种群数量不断增长,严重威胁农作物生产安全。1 发生概况2017年在部分杂交田块二化螟出现爆发为害,发生面积0.12万hm2。冬前对二化螟虫口密度进行调查表明,平均每667 m2残留3.73万头。乍浦镇出现二化螟集中为害倒伏田块,严重田块每667 m2虫量可达26.9万头,基本颗粒无收。2018年二化螟为害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二化螟发生面积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6期2020-06-23
- 应用性激素干扰防治一季晚稻二化螟田间效果初探
究性激素干扰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探究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生产的性激素散发器干扰二化螟成虫的交配防治一季晚稻二化螟的田间示范效果。结果表明:性激素散发器能有效干扰二化螟成虫交配,有效控制其为害水稻,性激素处理区同对照区相比,保苗效果在72.73%~78.95%,保穗效果在64.57%~76.00%,实测产量增产率在6.05%~11.01%(平均8.47%),考种理论增产率在7.44%~13.69%(平均11.07%)。关键词 性激素散发器;二化螟;防治
南方农业·中旬 2020年3期2020-06-23
- 吉林前郭县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示范效果
区示范推广水稻二化螟性信息素誘控技术。笔者针对前郭县展开的利用性信息素技术防控二化螟的示范工作进行总结,调查分析诱蛾数量,防治效果以及带来的经济效益,充分说明性信息素诱控技术能够有效预防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且投入成本小,经济效益高,适合推广应用。关键词:性信息素;诱控;水稻;二化螟;绿色植保张翠萍. 吉林前郭县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控技术示范效果[J]. 农业工程技术,2019,40(08):18.按照吉林省农业农村厅统一部署,在前郭县水稻主产区吉拉吐乡、红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0年3期2020-06-08
- 两种水稻蛀茎害虫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ferens和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中克隆获得了AK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AK基因分别命名为SinAK(稻蛀茎夜蛾,GenBank登录号:MK559476)和CsuAK(二化螟,MK559475),开放阅读框(ORF)长为1 065 bp,编码355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40.0 kDa,等电点为5.88。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SinAK、CsuAK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AK典型的功能位点保守序列:底物
植物保护 2020年3期2020-06-08
-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原因及防治策略
使用,不同地区二化螟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抗药性逐渐提高,使防治二化螟的农药选择压力加大。本文阐述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介绍了酰胺类农药的作用机理及抗性产生机制,分析了二化螟对双酰胺类农药产生抗性的原因,并提出了抗性防治策略,以期控制或延缓水稻二化螟对双酰胺类农药抗性的产生。关键词 二化螟;双酰胺类农药;抗性;防治策略湖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足,适宜水稻高产优质种植。二化螟是湖南省水稻的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面积230万~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0期2020-06-04
- 几种常用化学药剂对浦江县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要 浦江县水稻二化螟为害逐年加重,为了更好地进行水稻二化螟防治,对浦江县农户常用的六种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4%乙多·甲氧虫、10%甲维·甲虫肼对二化螟防治效果较好,速效性和时效性都较为稳定,在本试验使用的药剂剂量范围内对水稻安全。关键词 二化螟;农户常用药剂对比;早稻浦江位于浙江中部,金华市北部,面积920平方公里。浦江县地处浙江省中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近年来,农业产品除传统的稻谷、小麦、番薯、玉米、油菜、棉花、茶叶、蚕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2020-05-11
-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效果比较试验
稻种植中推广的二化螟防治药剂,特选择7种药剂开展二化螟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在田间应用后不会对水稻植株以及天敌等生物产生明显的影响;以20%氯虫苯甲酰胺SC180mL/hm2处理的防效最好,药后3、7d防效分别为31.05%、87.82%,可在二化螟处于2~3龄期前实施防治,并结合虫情实际适当开展第2次防治。关键词:药剂;二化螟;防效;应用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24-0112-02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24期2020-04-12
- 论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与防控
要:本文就水稻二化螟对稻米品质以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分析了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提出了其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希望能够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以及借鉴。关键词:水稻;二化螟;危害;防控水稻二化螟又被称为蛀心虫、钻心虫或者绝虫,属于鳞翅目螟蛾科,是当前造成我国水稻种植产业严重危害的一种常发性害虫。近年来,水稻二化螟的发生频率逐渐增大,所造成的危害也日益严重,因而对水稻二化螟的危害以及防控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1水稻二化螟对稻米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1期2020-03-07
- 水稻二化螟的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
410000)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俗称蛀干虫、钻心虫,是我国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水稻的种植生产过程中被视为重点防控对象。近年来,由于水稻种植模式不断革新、农业机械化不断推广、二化螟抗药性上升等原因,其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1]。基于此,笔者对其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进行深入探讨。1 发生规律与危害特点1.1 生活习性及发生规律 二化螟是变温动物,幼虫具有耐寒性,但不耐高温,月平均气温在22℃~25℃时有利于其生命活动,成虫具有趋光性。气象条件会
江西农业 2020年10期2020-02-13
- 二化螟固体性诱剂诱芯的诱捕率与持效性
315021)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瑞安市的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为常发且重的水稻害虫,周年发生4代,其中1和3代为害分蘖期的早稻和连作晚稻造成枯鞘和枯心,2和4代在早稻和连作晚稻穗期为害造成白穗和虫伤株,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长期以来瑞安市的二化螟主要依靠化学农药防治,致二化螟对杀虫单(双)、三唑磷、氟虫腈及毒死蜱等杀虫剂产生了高水平抗性[1-2]。近些年二化螟对氯虫苯甲酰胺等双酰类药剂也已产生高度抗药性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6期2019-06-24
- 龙游县水稻二化螟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单双季混栽区。二化螟是龙游县水稻主要害虫之一,一年发生3~4代。2015年后,由于氯虫苯甲酰胺等主治农药长期使用,造成二化螟对其抗性水平大幅度上升,加之水稻品种变更、耕作制度演替、气候条件变化等因素影响,二化螟虫口基数显著回升,为害逐年加重[1-3]。2017年水稻二化螟发生面积44 667 hm2,防治面积46 667 hm2,一般田块造成稻谷损失3%~5%,严重田块造成稻谷损失20%以上。为此,笔者对本县水稻二化螟发生、防治的多年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近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2018-12-19
- 水稻二化螟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
杜予州摘要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是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在部分地区发生为害逐渐加重。热激蛋白是一类胁迫蛋白,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基因转录等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二化螟热激蛋白的研究进展。目前,已在二化螟体内鉴定出11种热激蛋白,它们分别属于热激蛋白90家族、热激蛋白70家族、热激蛋白60家族和小分子量热激蛋白家族。这些热激蛋白在二化螟生长发育中的调节作用也各不相同;同时,热激蛋白(Cshsp9
植物保护 2018年5期2018-12-05
- 乙多·甲氧虫防治抗性二化螟效果及技术探讨
1-2],水稻二化螟在温州等地对双酰胺类杀虫剂已产生严重抗性。同时,对阿维菌素等药剂的抗性也在明显增强。二化螟已成为对多种药剂产生严重抗性的多抗害虫。为此,作者选用药剂进行了田间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药剂34%乙多·甲氧虫(斯品诺)悬浮剂(陶氏化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微乳剂(美国杜邦公司)[3]、20%氟苯虫酰胺(垄歌)水分散粒剂(日本农药株式会社)[4]、10%阿维·氟酰胺(稻腾)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公司)、10%溴氰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9期2018-09-17
- 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李晓萍水稻二化螟在北林区近几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危害,随着水稻耕作制度、耕作模式的演变及水稻品种的变化,以及气候条件的变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对水稻生产安全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已成为水稻虫害防治的重点和水稻生产潜在的危险。几年前,二化螟在北林区曾经大发生过。2015年、2016年和2017年水稻二化螟发生危害程度较轻,被害株率平均1—2%,个别严重的地块达6%以上。随着稻农对该虫防治意识的提高,该虫害的发生程度有所减轻。今年六月下旬和七月上旬温度较高,对二化螟的羽
新农村 2018年24期2018-09-14
- 不同诱源对水稻螟虫诱集效果的试验研究
、常规测报灯和二化螟性引诱剂3种不同诱源开展水稻螟虫诱集对比试验,为实现2种灯采集的测报资料的对接以及二化螟性引诱剂用于测报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1 材料与方法在江西省乐平市后港镇观测区安装佳多自动虫情测报灯、常规测报灯各1盏,两灯相距100 m以上,逐日记载两灯诱集的螟虫数量;在距两灯100 m以上的3块稻田各挂放1个用可乐瓶制作的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内放一枚二化螟性引诱剂诱芯,逐日记载每个诱捕器诱集的二化螟数量,每月更换一次诱芯。2 结果与分析每日诱集的
江西农业 2018年5期2018-04-23
- 浅谈水稻二化螟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孙继唐水稻二化螟是本地区水稻主要害虫之一,各时期的危害对产量影响都很大。因其蛀入水稻茎内为害,被害株基本绝产。为了有效控制二化螟发生危害,下面对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做了详细的介绍。二化螟也叫水稻钻心虫,全国稻区均有发生,是北方稻区主要害虫之一,它在水稻不同的生育期可引起不同的为害。在水稻分蘖初期,幼龄幼虫先群集在叶鞘内,造成水稻枯鞘;以后逐渐分散蛀食新叶,形成枯心苗;孕穗期幼虫蛀食稻茎,形成枯孕穗;抽穗到扬花期咬断穗茎,产生白穗;灌浆到成熟
农民致富之友 2018年4期2018-04-22
- 二化螟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25009)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在亚洲、北非和南欧是最重要的水稻害虫之一。二化螟幼虫在水稻叶鞘和茎秆内钻蛀为害,形成枯心、白穗及虫伤株等[1]。在中国,二化螟每年都能造成严重的生产损失,化学防治目前依然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但是二化螟已对多种农药产生抗性[2]。二化螟基因组测序、转录组测序和小RNA测序的不断完成,为研究二化螟生理生化特性和基因功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CRISPR/Cas9技术在二化螟中已得到成功应用[3],将为今后二化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2018-01-24
- Bt水稻协助相邻非Bt水稻抵御害虫
t水稻协同调控二化螟雌虫产卵行为的生态学机制,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Bt水稻可协助相邻非Bt水稻抵御害虫的新概念。研究人员系统研究了Bt或非Bt水稻对靶标害虫二化螟成虫产卵行为的协同调控作用。结果表明:二化螟成虫对健康的Bt或非Bt水稻没有产卵选择偏爱性。但是,不管Bt或非Bt水稻,二化螟成虫显著偏爱在没有被其幼虫为害的健康稻株上产卵。生物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取食被同种幼虫为害过的稻株对二化螟幼虫的生长发育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了二化螟成虫偏爱在健康植株上产
种业导刊 2018年9期2018-01-16
- 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
9)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原因及控防对策刘长义1,周检军2,申意玉3(1.邵东县界岭乡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12;2.邵东县农业局,湖南 邵东 422800;3.邵东县火厂坪镇农业站,湖南 邵东 422819)长期以来,邵东县水稻二化螟一般每年发生三代,近年来的暖冬气候条件和栽培制度的变化,出现了不完全四代。2016年,邵东县四代二化螟大发生,造成迟插一季稻和晚稻田出现大量虫伤株,一般发生稻田虫伤株率20%左右,严重稻田虫伤株率达80%以上。县城以南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8期2017-09-20
- 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1131)水稻二化螟发生为害特点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贺文军 甘宗恒 李伟兵 谢瑞林 段宝锋 张冬元 徐旺 曾筠(衡南县农业局 湖南衡南 421131)针对水稻二化螟病虫害防治问题,从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与特点入手,做了简单的分析,提出采取综合防治技术,包括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等,合理选择病虫害防治的时间与方法,做好二化螟病虫害监测工作,以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性。就防治结果来看,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有着不错的效果。水稻种植;二化螟;病
花卉 2017年10期2017-07-31
- 全国高抗性二化螟高峰论坛会议
全国高抗性二化螟高峰论坛会议由全国高抗性二化螟防治联盟协会主办、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二届水稻高抗性二化螟防治技术高峰论坛2月25~26日在南昌举行。全国高抗性二化螟防治联盟协会的联盟成员由农业科研院校、各地农技推广部门、植保实战专家、水稻渠道商等群体组成,该联盟组织以专业作物(水稻)、专业靶标(高抗性二化螟)为主攻对象的实战交流平台。江西众和化工有限公司作为中部市场的一家农药生产企业,是“全国高抗性二化螟防治联盟协会”核心成员,对水稻高抗性二化螟的
湖北植保 2017年2期2017-02-27
- 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
1200)早稻二化螟的综合防治黄守行1,黄明刚2,李伟兵3,杨建国4(1.衡阳市植保植检站,湖南衡阳430404;2.衡阳县农业局植保植检中心,湖南衡阳421200;3.衡南县植保植检站,湖南衡南421131;4.衡阳县岣嵝乡农技服务站,湖南衡阳421200)本文针对早稻二化螟综合防治问题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对于早稻二化螟可以采取药剂防治技术与农业防治技术等进行综合防治,减少二化螟为害,确保水稻植株能够健康生长。早稻;二化螟;斯品诺;分蘖期湖南地区的二化螟防
吉林农业 2017年14期2017-02-02
- 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种群饲养和保种
310058)二化螟盘绒茧蜂的室内种群饲养和保种滕子文,吴顺凡,李秀花,方 琦,叶恭银*(浙江大学昆虫科学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58)介绍室内条件下二化螟盘绒茧蜂的饲养方法。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间隔不同时日(0、2、4 d),再在10℃下冷藏10 d后取出,能显著延缓其子蜂出蜂时间,且并不影响该寄生蜂的主要生物学指标。二化螟幼虫被二化螟盘绒茧蜂寄生后,寄生当日置入10℃下冷藏30和60 d后取出,虽然其子蜂出蜂率和羽化率有所下降,但能显著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12期2017-01-04
-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种类及主要寄生蜂发生动态
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寄生蜂种类及主要寄生蜂发生动态潘丹丹,刘中现,陆明星,曹爽爽,严卫飞,杜予州*(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扬州大学应用昆虫研究所,扬州 225009)本文报道了江苏扬州地区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寄生蜂主要有10种,即中华钝唇姬蜂Eriborussinicus(Holmgren)、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chilonis(Munakata)、稻螟小腹茧蜂MicrogasterrussataHal
环境昆虫学报 2016年6期2016-12-27
- 2015年安徽省二化螟性诱示范效果分析
015年安徽省二化螟性诱示范效果分析吴向辉郑兆阳曹辉辉李静(安徽省植保总站,安徽合肥230001)该文选取了近20个示范县(市、区)开展二化螟性诱防控效果研究,从诱芯诱集、对卵量、幼虫量及危害的控制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二化螟中等发生情况下,性诱剂可以有效诱集二化螟成虫,对卵量、幼虫能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对螟害株或白穗率的控制效果好,且总体上对二化螟的控制效果表现稳定。安徽省;二化螟;性诱;效果二化螟是安徽省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1a发生3代,在水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9期2016-09-02
- 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
4)吉林省水稻二化螟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李殿明(吉林市龙潭区金珠镇农业服务站,吉林 吉林 132104)水稻是吉林省的主栽农作物之一,在吉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水稻种植模式和品种的不断更新,水稻病虫害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水稻二化螟是吉林地区最常见的水稻虫害之一。基于此,通过对水稻二化螟的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的分析,总结出一套绿色有效的水稻二化螟防治措施,以供在水稻种植实践中应用。二化螟;发生习性;防治措施
乡村科技 2016年24期2016-02-19
- 辽宁中部稻区水稻二化螟防治技术
张玉森1 二化螟的危害在水稻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二化螟的危害呈现不同表现。一代幼虫在水稻分蘖期开始危害,受害稻株出现变色鞘、枯鞘、枯心苗。水稻受害后,生长发育缓慢,植株矮小,有效分蘖减少。二代幼虫一般从水稻分蘖末期开始危害水稻,在孕穗期出现死孕穗,抽穗期出现白穗,乳熟期至收获期出现虫伤株、枯死株。二代幼虫直接影响水稻抽穗结实,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大。2 二化螟的防治适期和防治重点防治二化螟的关键是适期防治。二化螟的药剂防治适期是幼虫从卵里孵化出来至开始分散
新农业 2015年6期2016-01-05
- 请不要给我全部真理
采取“狠治一代二化螟、挑治二代大螟”策略,控制后期螟虫的暴发。对二化螟、大螟发生重的杂交稻制种种植区域,在狠治秧池一代二化螟的基础上,坚持带药移栽。二代大螟防治重点是离田边10 m范围内的水稻植株。你看,我受得了。你看,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看,你一定是刚来的。我们需要在这里站多久?你看,我们应该吃饭。你看,我吃饭的时候也站在这里。把盘子向墙上摔去。你看,我们应该休息。你看,我们应该睡觉。你看,我们也应该撒尿和拉屎。我们需要在这里站多久?你看,我站着。你看,我
西部 2015年9期2015-11-18
- 二化螟诱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315012)二化螟诱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梁文勇1,周华光1,赵丽稳2,许燎原2∗,王仕伦1,刘桂良2,林亚芬1(1.奉化市农业技术服务总站,浙江宁波 315500;2.宁波市种植业管理总站,浙江宁波 315012)通过二化螟诱芯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及适用剂量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0.55%二化螟诱芯防治二化螟,与常规药剂防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考虑实际投入成本,应用中建议100m2使用1枚诱芯。二化螟诱芯;二化螟;水稻二化螟(Chilosuppr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8期2014-06-23
- 应用性信息素诱集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技术
321000)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是危害东南亚水稻的重要鳞翅目害虫[1-2]。二化螟在我国南方稻区连年暴发成灾,年平均危害面积约1 000万hm2,造成总经济损失约80亿元。稻纵卷叶螟自2003年发生全国性暴发以来,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年发生面积为2 000万hm2次。目前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3-9]。因化学农药的长期不合理使用,导致抗性不断增强,防治难度增大[10]。同时,化学农药伤害了大量的自然天敌,破坏了田间生态平衡,削弱了天敌的
浙江农业科学 2013年7期2013-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