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盅
- 快乐一天从早茶开始
有句行话,叫做“一盅两件饮早茶,三包五点食点心”。“一盅两件”的说法,起源于清末,意思是一盅茶配两份点心。而今,这一称谓已成为饮早茶的代名词。“三包五件”指的是 8 种点心:“三包”是叉烧包、生肉包、流沙包;“五件”是虾饺、干蒸烧卖、马蹄糕、糯米鸡、玉米猪肉蒸饺。其实何止于此,还有凤爪、排骨、金钱肚等等,样样精美无比。“三五”之说无非是描述茶点品类之多、之丰盛。内行告诉我,广式点心的皮有 4 大类 23 种,馅有 3 大类 46 种,经过厨师不同配搭,创意
食品与生活 2024年6期2024-06-17
- 啖一盅两件
人的口头禅——啖一盅两件。据说广州早茶起源于清朝同治、光绪年间。当时广州有一种馆子,供应茶水糕点,由于条件有限,仅提供几张桌凳供人们歇脚聊天,一般这样的馆子门口都挂着一个牌子,上面写着“茶话”两个字,这样的馆子被称为“一厘馆”。后来,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又出现了独立的茶楼,称作“居”,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著名的“陶陶居”。再后来,人们把“居”改为“楼”,例如我们熟知的莲香楼,据说“楼上雅座”的说法正是由此而来。到了今天,早茶已经成为广州人休闲生活的一大特
小读者 2024年8期2024-06-10
- 一茶一念
包,价钱适中,在一盅嘴壶中泡开后倒入小杯中,郁香飘然。有次孔姐从深圳女婿处顺来一盒红茶,深紫蓝的瓶子覆盖着扎染的碎花布,透着古色韵味,一瓶与我,一瓶给另一小妹。我甚是喜欢,放在橱柜里就是一件艺术品。每每取茶时便会想起这位善良平和的阿姐。据说红茶养胃,不过 在冷冷的冬日午后,泡一壶红茶,靠在阳光暖暖的边桌,翻几页自己喜欢的书,或与三两好友闲侃,是不是一种享受?喝茶久了,反而觉得人与人的相处,如茶缘,合口的多喝,没有刻意,记得了打个电话,发个微信;长时间未联系
西部散文选刊 2024年4期2024-05-24
- 香港茶事
”。“饮茶”有“一盅两件”的说法。这是较简单的吃,一盅是茶,两件是点心。广东人把盖碗茶叫“盅”,尽管现在一般很少是盖碗茶而用无盖的茶杯,但“一盅两件”的说法还是存在。两件点心大体是虾饺和叉烧包。有些广东人说,上茶楼而不吃虾饺和叉烧包,就算不得饮过茶。和虾饺并称的是烧卖(大约就是北方的烧麦),不吃虾饺也总得吃烧卖吧,而往往是并吃,这就成了一盅三件。“一盅两件”只是最低消费的意思,当然,还有更低的只喝茶而不吃点心的,这样的情况已很少很少。茶楼对这一类(恐怕少到
党员生活·中 2022年8期2022-05-30
- 围炉
一只豆皮小酒盅,一盅一盅地啜饮着;酒肴极其简单,一把花生米,或者一碟小咸菜。父亲喝得极慢,我觉得,他其实更享受那个喝酒的过程。一家人,围炉而坐,融融泄泄,所谓天伦之乐,或许就是如此吧。大人们一边饮茶一边聊天。聊天的内容无所不及。聊当时的社会形势,许多内容都是他们的“想当然”;聊村子里的是是非非和自家的日子;聊着聊着,就聊到孩子们的事,某个孩子,也许就被揪起耳朵教训一顿,或者被喜滋滋、乐呵呵地表扬几句。孩子们围炉最“紧”,他们紧紧地围住火炉,就差没有把火炉抱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2期2022-02-14
- 烈焰繁花
肩坐在宴席上,我一盅他一盅,他一盅我一盅,老也喝不够,老也喝不醉,老也唠不完。”憨叔用手抚摸着相框:“老婆子,你说说,我咋就改不了这臭脾气呢?就是开不了口,给老丁头儿说一句‘我错了就恁难?今天多好的机会,愣是没有说出口。明儿个,你给我鼓鼓劲儿,我登门去谢罪,就说:‘丁大兄弟哟,恁哥那一拳不该打,恁哥错了。你说,我这样说话,成不成?“還有一件事儿,我一直没说,跟谁也没说。那封针对老队长的检举信,是我写的。都是鬼迷心窍。你曾经当着我的面骂,骂诬告的人是乌龟王八
百花园 2021年6期2021-10-15
- 香港茶事
”。“饮茶”有“一盅两件”的说法。这是较简单的吃,一盅是茶,两件是点心。广东人把盖碗茶叫“盅”,尽管现在一般很少是盖碗茶而用无盖的茶杯,但“一盅两件”的说法还是存在。两件点心大体是虾饺和叉烧包。有些广东人说,上茶楼而不吃虾饺和叉烧包,就算不得饮过茶。和虾饺并称的是烧卖(大约就是北方的烧麦),不吃虾饺也总得吃烧卖吧,而往往是并吃,这就成了一盅三件。“一盅两件”只是最低消费的意思,当然,还有更低的只喝茶而不吃点心的,这样的情况已很少很少。茶楼对这一类(恐怕少到
读书文摘 2020年3期2020-05-11
- 酒与人
经意地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可以度过一段心情愉快的时光。在凄风苦雨的夜晚,喝它一盅,也可以挡住那汹汹涌来的愁绪。小人之交,像椰花酒。酒味浓、酒气重,一时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涂,吐得五颜六色。次日醒来,总在头痛欲裂的狼狈里,怅然地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葡萄酒呢,像友谊恒远长存的知己。清醇甘洌,酒味隽永。红酒像玛瑙,白酒像水晶,都是友谊的“精品”。酒龄越老,酒味越佳。喝时,恋它;不喝时,念它。它绝对不会使你酩酊大醉,但是,它会让你在微醺里对它魂牵梦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0年7期2020-05-08
- 咂酒
泄露天机再罚咂酒一盅他说,木比塔才一挥手就开了天地窦安珠和木姐珠就是推出人烟的两扇磨他还说,洪水齐天那年淹没了牲畜和青稞和着悲歌苦泪意外酿成咂酒尔玛人粗犷的血管流入别样激情……艳阳高照的日子寨子里收获了青稞柏香袅绕起蓝雾山泉煮熟了麥粒揉入阳光与心情发酵把一粒粒心思和一捧捧愿望塞满鼓肚的陶瓮掰着指头的日子孕育得丰腴醇美饮一盅美酒唱一段春秋余音缭绕……咀嚼一粒青稞细读一个文字回味无穷……渐渐地酒瓮地球般旋转酒竿游龙般翻卷后生们的天空雷鸣电闪品三皇五帝话茂州八景
草地 2019年1期2019-05-05
- 粤人难舍老茶楼
至今仍流传着“叹一盅两件”的口头禅,即享受一盅香茶,两件点心如马蹄糕、萝卜糕、虾饺、排骨、凤爪、牛肉丸、烧卖等。“叹茶”的关键在于“叹”字,令早茶区别开了早餐——吃早餐只为填充肚子,而早茶的着眼点则在于“叹”。叹者,长长地舒一口气之谓也,悠悠然淡定享受生活之谓也。清早起来,口带涩味,饮杯香茶,清净口腔,醒神提气,再食点心,更能体味到美食之“美”。下午茶往往与商务活动有关,通常是约请客户一起边喝茶边谈生意。晚茶实际上就是夜宵,不过现在因为茶市利润低,人工高,
饮食科学 2018年4期2018-11-21
- 煤的演说(组诗)
度将巷道里的疲乏一盅一盅地消弭半昏半醒时,还在狠骂队长的偏颇那正義感,酒过三巡有增无减父亲勇猛,像过量的酒这些酒,悲壮成勇气照亮黑暗、潮湿的巷道弓身曲背的挥锹挖煤再度开始乌金,在煤溜子上行色匆匆照亮远方的家也一天天堆积父亲的脊梁,弯成驼峰任其老成一颗恒星照耀下一代矿井……矸石山被遗弃的荒漠以虔诚的焚烧,向神灵祈祷堆成金字塔的梦想黑色面纱,燃烧的心和着冰雪、风雨炼狱出火红的袈裟终于,一块广袤的原野痴心,长起红色的信仰刘 杰:女,笔名刘流。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阳光 2017年12期2017-12-07
- 恰到好处(外一篇)
诀。甲说:“饭前一盅酒。”乙说:“饭后百步走。”丙说:“老婆长得丑。”三人哈哈大笑,“三笑石”从此得名。三位老翁的养生长寿秘诀十分简单,却颇耐人寻味。其实他们讲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饭前一盅酒”讲的是适量饮酒可以延年益寿;“天天多行走,能活九十九”,说明适量的步行可以长寿;“老婆长得丑”其语诙谐,意思是说,妻子长得丑,就不会贪色过度。不可四尽宋朝有一位禅师名叫克勤,就是佛果圜悟禅师。当年,他在苏州太平寺担任住持的时候,他的师父五祖法师曾对他说:“
读者 2017年22期2017-10-28
- 从锡剧《一盅缘》到锡剧《三三》的创作梦想
的《红楼》绝响《一盅缘》即脱胎于此。今天,我们聚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并世双星—“河阳山歌”、“江苏锡剧”,激情碰撞、联手对接。是向民族瑰宝、传统文化的一次致敬。是对古老故事、醇厚真情的一次重温。我们身处其中,千年风尘被轻轻抹去,从古典而至现代、从性情而至哲思,弦鸣丝唱、婉转放歌……《一盅缘》这是新编锡剧《一盅缘》说明书中的一段文字,介绍了“河阳山歌”的价值、《一盅缘》的由来及创作者的梦想。是的,在格外注重文化软实力的时代,每一种民间艺术的发掘、整理、研究
中国戏剧年鉴 2017年0期2017-09-09
- 琴 心
夜色里热好,与他一盅一盅地分喝,而后带着微醺的醉意央他弹一首曲子。弹一首吧,就当与岁月长长的尾音应和,把那些无须宣之于口的情意都藏在琴声里,托无垠的月光寄去,我是收信人。这样的话,即使日后白马驮着时光远去,有情人天涯永隔,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年的杏花微雨,杨柳西风,你曾焚香抚琴,赠我一曲相见欢。在漫长的一生里,我想赊下三分之一的光阴用来听琴,听一听花开的脆响,清风的呢喃,读取布谷鸟衔来的一阕阕词,像与另一个自己相对观心。从此,不管途经多少悲欢离合,心里依旧抱
传奇故事(破茧成蝶) 2016年8期2016-08-15
- 一盅爱的蛊
是啊,我给你喂了一盅爱情的蛊。后来,他就叫她小巫婆了。几年后,他的小巫婆病了,医生回天乏术,孤单让他伤感。很多女子怀揣着爱情走来,待他也不错,他带她们逛商场、送她们生日礼物、陪她们过节,可是,他爱不起来,看上去,她们都比她优秀,可是,他的心,为什么就不肯醉呢?对她的怀念,快把他折磨疯了,甚至,他祈祷上天让这些女孩子中的一个,也对他施一盅蛊,让他再一次找到幸福。可都是徒劳。他便不约会任何女子,闲来无聊,收拾她用过的抽屉时看到了她的日记,他看着看着,泪就滚滚地
特别文摘 2016年10期2016-05-26
- 西凤酒
自我情绪就在最后一盅之中产生了恍惚饭桌上最先登场的风景让杯盏对名片产生怀疑对所有邀请已是力不从心从喉咙升华到头顶的感觉精神和肉身交流然后共同放浪回到出生第一次惊醒时的刺激与快感隐藏房子里的温暖气息维护最后一个男人蹒跚迈向家门三千年滋味要求回头在每一个旧梦腐烂的过程里肉身一觉醒来西凤酒以特殊的方式违背自己只有这时候飞行,才是可能的西凤酒来自凤翔的酉时之水度数没有时差每一杯,解读零散的利欲不愿自己走出来或者踉跄,或深或浅
延河·绿色文学 2016年8期2016-05-14
- 重阳节
hū yú)叶、一盅(zhōng)菊花酒和一把斩妖剑,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恒景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让大家把茱萸叶插在身上,每人喝一盅菊花酒,自己则持酒仗剑,准备治魔。快看,瘟神杀气腾腾地往村子这边来,可是村子里一个人也没有,瘟神正纳闷呢,忽然一阵茱萸香和菊花酒气扑鼻而来,熏得他头晕脑涨。抬头一看,村民们都躲在山上呢,气得瘟神哇哇叫着冲上山来。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瘟神刺死剑下。滚滚黑气退却了
小火炬·智漫悦读 2015年10期2015-12-11
- 锡剧《一盅缘》随感及参演体会
■夏敏莹锡剧《一盅缘》随感及参演体会■夏敏莹锡剧作为苏锡常一带的地方剧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不少专业剧团基本上都只是在移植搬演一些本剧种的经典传统剧目,很少有自己的新创剧目问世。如:《珍珠塔》《双珠凤》《玉蜻蜓》《双推磨》《拔兰花》《庵堂相会》等传统剧目均被锡剧院团反复移植搬演到舞台,经久不衰。虽然这些经典传统剧目确实是深受观众喜欢,可谓“百看不厌”,但久而久之,还是会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更无法吸引年轻观众。作为我们江苏最大的地方剧种之一——锡剧,它具有江
剧影月报 2015年1期2015-11-16
- 茶文化进学校“杭知州”老与干“部行大”学茶举文办化讲座
易懂的谚语“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一身轻松;晚茶一盅,安神消肿(食)”,生动体现了饮茶的作用。现代科学发现,茶叶能分离的化合物有500余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余种,无机营养素数十种。而每种茶叶又都有它独特的性质,喝茶要根据不同时段、季节和人的体质不同来选择,应人应时而宜。中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经历上下几千年。茶为国饮,以茶惠民,茶和天下,是杭州这个“茶都”任重而道远的奋斗目标。
茶博览 2015年12期2015-08-15
- 第二十二条酒规
意思是两人隔空碰一盅。明白!西米心领神会地把空酒杯举起来隔空碰了一下。菜没上来,酒也没上来,西米只好用空盅比划了一下。他记住了欠了老先生一盅酒。西米放下酒盅,又细细地打量一下老先生,继续揣磨他的身份。看老先生生得细皮嫩肉、举止文雅、一头白发、蓄着一抹鲁式胡子,绝对不像是出苦大力的,文艺界的干活肯定是八九不离十!当然了,文艺界的活也多了去了,有写字儿的、画画儿的,唱歌儿的、跳舞的、演戏的、照相的等等,那么眼前这位老先生到底是书法家还是画家,是歌唱家还是舞蹈家
广州文艺 2015年6期2015-05-21
- 轮回
刚开始,他一天喝一盅。慢慢地,他竟然染上了酒瘾,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摸酒瓶子。喝酒喝多了,赵老三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萍就苦口婆心地劝他戒酒。说轻了赵老三不理,说重了赵老三就一个大耳刮子抡过去,刘萍的脸上顿时就会出现五个红红的手指印。梅子见自己劝说不了母亲,又心疼母亲,就心生一计,说自己要上班,女儿没人管,要母亲前去照看。刘萍心里放不下赵老三,待他回家,就跟他说了,赵老三巴不得她快走,因为那样就没人在自己耳边嘟哝了。刘萍给赵老三烙下了厚厚一摞煎饼,腌了一坛
小小说月刊 2015年10期2015-05-14
- 我的爸妈是“大咖”
电视,一边喝茶,一盅接一盅,每端起一盅茶,老爸都要放在鼻尖慢慢绕两圈,让茶的香气从鼻子里钻进去,然后把茶盅放在唇边,啜着嘴抿一口,发出细微的吸水声,待到那口茶没那么烫了,老爸才脖子一仰,把茶水送进喉咙,然后深深地呼出一口气,这套动作一气呵成,酣畅淋漓。每年清明,老爸都会专门回老家,去淘一些好茶。老爸说,谷雨前后,新茶上市,这时候买茶才新鲜。于是,我家冰箱的冷冻室那层,三格就有两格装的全是真空包装的新茶。每每妈妈到超市采购时都特别小心,想着家里只有一格冷冻间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5年3期2015-04-10
- 寻 茶
能。古人云:早茶一盅,淸除肠道;午茶一盅,提神降火;晚茶一盅,养肝护胃;一日三盅,健康长寿。七里堡茶城致力于引导消费者饮茶,饮健康茶,引导消费者按照不同时段饮不同的茶,并根据个人喜好、节气、体质把各类茶叶的养生功效有效结合。七里堡茶城是济南东部最现代、最具规模和品牌的茶文化主题商城,以构建齐鲁国际级别的品牌茶城为目标。据了解,七里堡茶城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一期1-2层入驻厂商200多家,二期50多家,经营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和花茶等几十种茶叶,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6期2015-04-09
- 轮回
刚开始,他一天喝一盅,慢慢的,他竟然染上了酒瘾,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摸酒瓶子。喝酒喝多了,赵老三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萍就苦口婆心的劝他戒酒。说轻了赵老三不理,说重了赵老三就一个大耳刮子抡过去,刘萍的脸上顿时就会出现五个红红的手掌印。梅子见自己劝说不了母亲,又心疼母亲,就心生一计,说自己要上班,女儿没人管,要母亲前去照看。刘萍心里放不下赵老三,待他回家,就跟他说了,赵老三巴不得她快走,因为那样就没人在自己耳边嘟哝了。刘萍给赵老三烙下了厚厚一摞煎饼,腌了一坛
上海故事 2014年12期2014-12-02
- 美哉,爱神!悲哉,爱神!
打造出大型锡剧《一盅缘》,运用了时尚的“穿越”之风,讲述了林六娘和赵圣关之间曲折坎坷、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示出男欢女爱的斑斓色彩,挖掘出不同流俗的深情和新意,特别是董红所塑造的林六娘的形象,犹如一尊美丽圣洁、悲怆苦难的爱神,格外光彩照人,令我眼睛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震,情不自禁地喊出个“好”来!《一盅缘》保持了河阳山歌神话母体浪漫主义的神奇瑰丽色彩,将男、女主人公设计成一对神仙眷侣,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历经悲欢离合而不得圆满:一世成为万喜良与孟姜女,二
艺术评论 2014年11期2014-11-17
- 还我“头”来
,我是喝酒只能喝一盅的“一盅天”教授。老子和孔子是很难讲的,讲起来就要头痛;既然上次我给大家讲了孔子,那么现在我就勉为其难介绍一下老子吧!老子又叫李耳,据说一出生就是一副六七十岁老头儿的模样,还长了一对比刘备还大的耳朵。说到这里,朋友们对他为何叫老子、李耳就心里有数了。他在做周朝的皇家图书馆馆长期间,做了大量的阅读,某次可能看了什么旅游杂志,打算辞职去秦国玩儿。在经过函谷关口的时候,关长见他是个人才,要他留下一本书才发护照、签证给他。老子花了几天写了五千多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 2014年3期2014-08-30
- 我爸这几年
了。来,我陪你喝一盅。”半年后,我爸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一家酒店打扫卫生,主要负责大堂男厕所。而我托老爸的福,毕业后在京城一家通信公司找到工作。是的,托他老人家与我没事来一盅的福。那一次面试之后,公司领导带我们去酒店聚餐,我和一位哈尔滨姑娘脱颖而出,因为我们合力把12名男生喝倒了。后来才知道,我经历了传说中的“饭签”。那年春节回去,我给我爸买了件鄂尔多斯羊毛衫,大红色的。他皱着眉说:“不是告诉你别乱花钱吗?”不过初一那天,他还是喜滋滋地穿起来,逢人就说:“
37°女人 2014年11期2014-07-09
- 我爸这几年
了。来,我陪你喝一盅。”半年后,我爸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在一家酒店打扫卫生,主要负责大堂男厕所。而我托老爸的福,毕业后在京城一家通信公司找到工作。是的,托他老人家与我没事来一盅的福。那一次面试之后,公司领导带我们去酒店聚餐,我和一位哈尔滨姑娘脱颖而出,因为我们合力把12名男生喝倒了。后来才知道,我经历了传说中的“饭签”。那年春节回去,我给我爸买了件鄂尔多斯羊毛衫,大红色的。他皱着眉说:“不是告诉你别乱花钱吗?”不过初一那天,他还是喜滋滋地穿起来,逢人就说:“
37°女人 2014年11期2014-03-13
- 拜遍吴山十番叩庙
——董红印象
董红凭借在锡剧《一盅缘》中清丽婉转的唱腔,南京市京剧团的范乐新凭借在京剧《穆桂英大战洪州》中文武兼备的表演双双摘得中国戏剧梅花奖 “一度梅”。至此,江苏共有40人45人次获得梅花奖,其中苏州市滑稽剧团的顾芗摘得梅花大奖。像是三年前,记得是个夏天,江苏省组织了一次小戏小品学习班,约我做个讲座。下课后,学员中一个女孩找到我,说她是演员,递来张名片。我一看,还是个团长,不觉奇怪起来。讲座足足三个小时,全是编剧领域的内容,天气又热,我本以为只有写本子的人才有耐心听
剧影月报 2013年3期2013-07-03
- 短歌(组诗)
驼背的老槐树秋风一盅一盅地斟老槐树一盅一盅地喝秋风一坛一坛地倒老槐树一坛一坛地灌他憋足了倔劲,硬是要把那浓烈的秋风,一一饮尽老槐树醉了整整,一个冬季惆怅季节一步步走近你风,突然停止了呼吸我知道,那是你轉过身去,赌气葱茏的山坡,一棵枫树在秋阳下独自灿烂那种与天空一样深邃的静谧每分,每秒都煎熬着,无尽的惆怅种一片银杏我们携手植一片银杏几十年后,银杏长大了我们已暮年那时,这片林子就成为我们的知音我们躺在这片林子里不能动弹,不能开口了银杏会继续支撑蓝天白云继续结满
参花(上) 2013年5期2013-06-10
- 友情如酒
经意地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可以度过一段心情愉快的时光。在凄风苦雨的夜晚,喝它一盅,也可以挡住那汹涌而来的愁绪。小人之交,像椰花酒。酒味浓,酒气重,一时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涂,吐得五颜六色。次日醒来,总在头痛欲裂的狼狈里,怅然地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葡萄酒呢,像友谊恒远常存的知己。清醇甘洌,酒味隽永。红酒像玛瑙,白酒像水晶,都是友谊的“精品”。酒龄越老,酒味越佳。喝着时,恋它;不喝时,念它。它绝对不会使你酩酊大醉,但是,它会让你在微醺里对它魂牵
新作文·初中版 2012年8期2012-04-29
- 喜看锡剧添新锐
演出的新编锡剧《一盅缘》;看了之后,不禁大喜过望:没想到张家港也是戏剧人才的藏卧之地!不久,该剧主演、优秀青年演员董红又携该剧到上海参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于是,作为评委,笔者又再次观赏了此剧。说实话,一出戏连看两遍,对笔者而言,是為数不多的观剧体验;因在一般情况下,再次观看时,兴致总会减弱;但《一盅缘》不同,笔者的兴奋激动之情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一种充满喜悦的感慨,挥之不去,久久萦绕在胸怀……何以至此?也许,是因为家母祖籍常州溧阳,锡剧也算“乡音”;加之
上海戏剧 2012年5期2012-04-29
- 喜看锡剧添新锐——有感于锡剧新锐董红主演的《一盅缘》
演出的新编锡剧《一盅缘》。看了之后,不禁大喜过望:没想到张家港也是戏剧人才的藏卧之地!不久,该剧主演、优秀青年演员董红又携该剧到上海参评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于是,作为评委,笔者又再次观赏了此剧。说实话,一出戏连看两遍,对笔者而言,是为数不多的观剧体验,因在一般情况下,再次观看时,兴致总会减弱,但《一盅缘》不同,笔者的兴奋激动之情可以说是有增无减,一种充满喜悦的感慨,挥之不去,久久萦绕在胸怀……何以至此?也许,是因为家母祖籍常州溧阳,锡剧也算“乡音”;加之
剧影月报 2012年2期2012-04-08
- 新编锡剧《一盅缘》的创作随想
改为三世之缘,用一盅酒、一盅茶、一盅药、一盅孟婆汤贯穿全剧,融入时代审美和锡剧元素的《一盅缘》阐述了“相爱并非要相守,有时忘却与放手”才是大爱的现代爱情观,并将中国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纳入剧中:一世万喜良与孟姜女——二世梁山伯与祝英台——三世赵圣关与林六娘,将几个家喻户晓的美丽凄苦之民间故事和传说演绎成一脉相承的故事;给原来的故事添上了浓烈的神话色彩,将整个故事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因此,也更具有艺术魅力,更具有艺术价值。在刚刚结束的江苏省第六届戏
剧影月报 2011年6期2011-07-12
- 酒与人
经意地想起它。倒一盅米酒,配一碟花生,你可以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在凄风苦雨的夜晚,喝它一盅,也可以挡住那汹汹涌来的愁绪。小人之交,像椰花酒。酒味浓、酒气重,一时失察喝了它,醉得一塌糊涂,吐得五颜六色。次日醒来,总在头痛欲裂的狼狈里,怅然地生出悔不当初的感觉。葡萄酒呢,像友谊恒远常存的知己。清醇甘洌,酒味隽永。红酒像玛瑙、白酒像水晶,都是友谊的“精品”。酒龄越老,酒味越佳。喝着时,恋它;不喝时,念它。它绝对不会使你酩酊大醉,但是,它会让你在微睡里对它魂牵梦萦
意林 2011年9期2011-05-14
- 诗文汉字与酒令趣谈
十字推去,古字赢一盅”(指赢一盅酒);另一个人马上接着说:“回字不透风,口字在当中;口字推上去,吕字赢一盅。”第三个人接着说:“曰字不透风,一字在当中”,说到这儿,大家问推作何物,这位嗜酒者说:“一字推上去,一口一大盅”。言毕将酒一饮而尽。乡 雪◎ 赵亚东(一) 剔透晶莹见琼花,无垠皑皑柔似纱。儿童不语寂寥闹,笑唔丰年落自家。(二)红联盈盈灯笼高,新衣崭崭儿孙俏。依旧春风情未老,瑞雪絮语多年少。晨 练 (外一 首)◎ 刘长海朝露晶莹春草新,闻鸡起舞勤健身。
老同志之友 2009年24期2009-12-29
- 茶香一生
忧。乡人有“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之说,我却不分早晚,每饮必茶。读书时,一盏相伴;工作时,一杯相守;聊天时,一壶在侧。闲暇时,小口啜之,细品;匆忙时,大口牛饮,粗吞;情况紧急,自然是龙上天,一口干。有人还说,茶能凝固脂肪,饭后饮之,能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可以减肥。环视左右,那些在饭后有吃茶习惯的民族和家庭,其中肥胖者果然很少。很多人都知道,隔夜茶不能喝,却是很好的浇花肥料。妻不是花,但其深知其中奥
饮食科学 2009年12期2009-12-11
- 酒戏
完,便给自己斟了一盅,又给李桐倒了一盅,而后端起来,按照剧情两人把酒盅一照面,就一同饮下了。爹饮下一盅,仿佛是久旱的禾苗遇了雨露,也像用进了琼浆玉液。但那李桐饮后嘴巴却嘶嘶吸冷气,眼里不知为何又渗出了一串串的泪水。爹又忙着给每人添了第二盅,便又和李桐饮下了。就这样一连干了五杯。其实,那剧情中只是饮三杯的,可他们却多饮了两杯。台下的观众亦未看出什么破綻,反倒认为剧情就是如此发展的。五杯之后,李桐被酒呛得直咳嗽。实际上,饮过三杯之后,他并不想再饮,可为了把戏演
小小说月刊 2009年6期2009-11-22
- 饮酒摭记
白瓷酒盅,我倒上一盅,一喝,温温的,辣辣的,且有点刺鼻,又有点呛嗓。我说不好喝,头一次“饮”酒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辣。再一次的确可以说是饮酒了,是我年满18岁,高中毕业后,也是过春节时。本家有一位堂叔,因要翻盖自家的老屋,搬到生产队一个闲院里住,于是和我家成了近邻。晚上我到这位堂叔家串门,堂叔说,闲着没事儿,咱爷儿俩喝壶酒吧。堂叔长我17岁,在我眼里,已是个很老成的长辈了。堂叔问我,能喝多少?我说不知道。堂叔又问:你喝过酒没?我说喝过一盅。堂叔笑了。
饮食科学 2009年10期2009-10-13
- 饮酒摭记
白瓷酒盅,我倒上一盅,一喝,温温的,辣辣的,且有点刺鼻,又有点呛嗓。我说不好喝,头一次“饮”酒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辣。再一次的确可以说是饮酒了,是我年满十八岁,高中毕业后,也是过春节时。本家有一位堂叔,因要翻盖自家的老屋,搬到生产队一个闲院里住,于是和我家成了近邻。晚上我到这位堂叔家串门,堂叔说,闲着没事儿,咱爷俩儿喝壶酒吧。堂叔长我17岁,在我眼里,已是个很老成的长辈了。堂叔问我,能喝多少?我说不知道。堂叔又问:你喝过酒没?我说喝过一盅。堂叔笑了。
散文百家 2009年4期2009-04-30
- 我就是酒
,以至于计较到了一盅一滴的程度,每碰一盅都充满技巧感,宁死别被人骗进酒去(尽管他也很好酒,却仿佛多喝一滴就是吃了大亏);另外就是看他肯不肯和众人拉平喽,比如为官者降低点身份,为民者敢于与天子共饮,大家因酒而化作一堆,而万万不要众星捧月,像正常人间那样倾倒于权贵者一方。酒场中的酒奴也似乎不少,更有高贵者离了酒奴似乎也喝不痛快,非要人捧着劝着求着刺激着才喝得下去。更有些聪明的酒奴类似大观园里的鸳鸯,虽是奴,但能把主子们吆来喝去,让他们熨帖得不行,各种分寸捏得妙
读书文摘 2004年1期200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