萜烯
- 多孔横沟象寄主油橄榄枝条及树皮挥发物成分分析
挥发性成分主要是萜烯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醇类、醛类、酮类、酯类和杂环化合物8类10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枝条有8类67种,树皮有8类59种;油橄榄枝条和树皮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均为烃类、萜烯类和醇类,此三类物质在枝条和树皮中的相对含量分别为63.02%和65.05%;油橄榄枝条和树皮含有的相同挥发性成分有20种,主要为烃类和醇类。研究结果可为筛选出对多孔横沟象具有引诱活性的植物挥发物成分提供理论基础,有助于进一步利用该活性成分开发植物源引诱剂。多孔横沟象
广东蚕业 2023年9期2023-11-11
- 4-萜烯醇对沙门菌的抗菌机制
期研究发现,4-萜烯醇对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8]。本试验选择沙门菌作为代表菌株,研究4-萜烯醇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作用。通过对4-萜烯醇处理过的沙门菌的形态进行观察,同时对沙门菌胞内ATP、碱性磷酸酶等内容物泄露情况检测,证明4-萜烯醇对沙门菌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效果,可以破坏沙门菌的细胞膜,增大其通透性。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探索4-萜烯醇的抗菌机制提供了思路。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与试剂沙门菌ATCC 130
中国兽医学报 2023年8期2023-09-25
- 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对葡萄果实香气物质的影响
玫瑰’含有较多的萜烯类化合物,呈玫瑰香;非玫瑰香型芳香品种的‘夏黑’含有较少萜烯类化合物,多为酯类物质;非芳香型品种‘赤霞珠’含有微量萜烯类物质,主要香气物质为脂肪醛和醇[1,2]。虽然不同葡萄品种有不同种类的香气物质,但其果实香气物质含量则更多与栽培管理有关。自然生长条件下,葡萄果实偏小,易脱落,因此在栽培过程中会经常喷施激素。有研究表明,茉莉酸甲酯(MeJA)可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并通过激活苯丙烷代谢途径调节植物体内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而改善果实品质[3
北方果树 2023年1期2023-02-11
- 住友开展番茄酶合成橡胶研究
PS1为一种涉及萜烯形成以及天然橡胶生物合成的酶。萜烯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来源碳氢化合物。住友在与日本东北大学和金泽大学的联合研究中,利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尖端“SPring-8”同步辐射装置阐明了这种酶的结构。住友启动了对于NDPS1的研究,因为这种酶比在帕拉橡胶树中发现的天然橡胶合成酶更适合进行结构分析。研究揭示了NDPS1的结构,确定了影响其合成产物分子链长度的关键部分,设法提高了聚合度,通过在关键部分引入新的突变体,显著提高了合成产品的化
橡胶科技 2022年7期2022-12-08
- 4种木兰科景观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及其保健作用评价*
种。其中12种为萜烯类化合物,相对含量为75.50%,主要成分为长叶烯(45.93%)、α-蒎 烯(13.74%)、龙 脑(3.09%);2种 有 机酸的相对含量次之(13.69%),主要成分为乙酸(9.05%);其余类别化合物中,无论VOCs种类及相对含量均较低,包括烷烃类化合物(0.43%)、酮类化合物(0.54%)、醇类化合物(2.92%)、酯类化合物(1.12%)各1种,芳烃类化合物(5.80%)2种。乐昌含笑枝叶中共检测出25种VOCs(图1,表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3期2022-09-21
- 我国夏季不同类型植被BVOCs 排放观测与模拟研究
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其他VOCs,BVOCs 所含的不饱和键具有高反应活性,极易在大气中发生光氧化反应[8-9]. 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植被BVOCs 排放特征对明确大气复合污染的来源和生成机制,以及研究精准有效的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为研究我国本土不同类型植被BVOCs 排放特征,学者开展了排放观测和模拟研究. 自20 世纪90年代,我国相继开展了本土植物BVOCs 排放的测量工作,研究初期多采用静态封闭式采样法确定了我国不同植
环境科学研究 2022年6期2022-06-22
- 太原市城市绿化BVOCs 产生量的估算
的是异戊二烯和单萜烯,且其化学活性强[2],在夏季容易参与大气化学反应。本研究中将BVOCs 分为异戊二烯、单萜烯和其他BVOCs(醇、有机酸、低碳烷烃等多种)3 类。在分别计算各种植物的排放量后相加,并最终得到太原市建成区各类植物BVOCs的总排放量。单种植物的排放量计算公式采用谢扬飏等[2]在计算北京市植被BVOC 排放量时使用的方法来计算。植物的BVOCs 排放主要通过CHL(叶绿体)和DST(防御专属组织)[3]这两种重要的方式和途径。BVOCs
山西化工 2022年2期2022-05-11
- 黑皮油松挥发物季节变化规律1)
黑皮油松挥发物以萜烯类物质为主,醇类与有机酸类较多。冬季,黑皮油松挥发物中萜烯类化合物相对百分比占总量的51.70%,主要为γ-衣兰油烯(9.43%)、β-石竹烯(7.38%)、α-蒎烯(4.18%)等;酯类占13.67%,主要为乙酸龙脑酯(8.61%)。春季,黑皮油松挥发物中萜烯类化合物百分比占总量的51.95%,其中,β-石竹烯(13.28%)、α-蒎烯(5.88%)百分比升高,β-蒎烯百分比达12.74%,其他有机物质百分比较少。进入夏季,黑皮油松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2年2期2022-04-06
- 木荷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季节差异及春季日变化
合物,包括11种萜烯类化合物、3种烷烃类化合物、5种芳烃类化合物、7种醛类化合物、5种酮类化合物、3种醇类化合物、5种酯类化合物、5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及9种其他化合物。表1 不同季节木荷枝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成分组成和相对含量春季木荷枝叶VOCs中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包括7种萜烯类化合物、1种烷烃类化合物、3种芳烃类化合物、5种醛类化合物、2种酮类化合物、1种醇类化合物、1种酯类化合物、1种有机酸类化合物及5种其他化合物。其中,萜烯类化合物种类最多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年1期2022-02-25
- 一种新型单萜烯氧杂衍生物的合成及工艺优化
521041)单萜烯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的茎、叶中,其氧杂衍生物具有良好的抑菌、除草等多种生物活性,部分氧杂衍生物还拥有特殊的香气[1-2].如Barton等通过设计合成了系列2-羟基-1,4-桉树脑(一种单萜烯氧杂化合物)的酯类及醚类衍生物,并对其除草活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化合物均表现出良好的除草活性.在浓度0.1 mol/L时,这些化合物都能够有效抑制一年生黑麦草和胡萝卜的根与芽的生长[3].Silvestre等通过设计合成了6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2022-01-11
- 3个嘉宝果品种花果香气成分研究
、酮类、内酯类、萜烯类以及含硫化合物等[9]。研究果香成分对评价果实商品品质、优化品种特性及其深加工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嘉宝果(Myrciariaspp.),俗称树葡萄,为桃金娘科拟香桃木属常绿灌木,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和阿根廷[10],目前,在我国福建、广东、海南、重庆等地均有种植,已成为国内一种新兴的热带水果。嘉宝果树姿优美,全年枝叶浓绿茂盛,四季开花结果,集观叶、观花、观果、闻香于一身,是优秀的景观绿化树种。嘉宝果果实营养价值高,富含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年6期2022-01-08
- 含萜烯类挥发物物质植物在森林康养中的保健作用
132013)萜烯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中具有生理活性的一种天然存在的烃类,是具有(C5H8)n 通式的稳定含氧和不同饱和程度的衍生产物[1]。其在生物学及医学等多种学科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开发等重要意义及价值,是天然产物研究和新药开发的重要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人们更加关注科学养生,森林康养逐渐成为国内外的热点问题。森林康养就是结合医学、养生学,以森林的自然生态资源环境为基础,在森林中开展的一系列服务活动,如娱乐、休闲、疗
现代园艺 2021年23期2021-12-06
- 森林芬多精类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物,主要是芳香性萜烯类物质,包括单萜烯、倍半萜烯、双萜烯等,其中以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生物活性较强。芬多精不仅能保护植物免受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的侵害,对人类健康亦有广泛的积极作用,是目前森林康养研究的核心因素。综述了不同树种、纯林芬多精类型、化学成分、含量及生物活性,总结了有毒有害植物与花卉的毒性成分,为深入开展植物芬多精基础研究,合理利用芬多精构建森林康养基地提供了理论参考。森林康养;芬多精;萜烯类成分;单萜烯;倍半萜烯;镇静催眠;缓解精神障碍;镇咳平喘
中草药 2021年22期2021-11-21
- 南方红豆杉活体枝叶芬多精释放特征研究
分泌的化学成分以萜烯类、醇类、酯类、醛类、酮类、烷类等7大类挥发性有机物为主。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共鉴定比对到约145种主要挥发性有机物(BVOCs),占总挥发物的96.29%。活体枝叶中释放的BVOCs萜烯类相对含量均较高,占总离子流的64.12%~71.30%;最低为醛类,占总离子流的1.28%~2.75%。表2 南方红豆杉枝叶中BVOCs的组成及其相对含量Tab.2 Constitutesand relativecontent of BVOCsin br
四川林业科技 2021年5期2021-10-14
- 干旱半干旱区夏季绿化树种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排放量的测定
烯(53%)和单萜烯(16%)占50%以上(Roselle et al.,1991;牟玉静等,1999;王志辉等,2003)。BVOC不仅参与植物的正常生长、繁衍、抵御敌害(阎秀峰,2001)等整个生命过程,还对大气环境的物理、化学、物化等性质有很大影响(郭阿君等,2003)。虽然BVOC在大气中含量很低,但大部分BVOC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如异戊二烯、单萜烯),其反应活性为AVOC(Anthropogenic volatile organic compo
生态环境学报 2021年6期2021-09-09
- 贮藏时间对柠檬果皮精油化学组分的影响研究
醇类最多、其次为萜烯类。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的反应能力强,易受光、氧、热等作用而氧化生成醛类、酮类等衍生物;且植物挥发性精油中的醇类化合物同样因含羟基而易被氧化成醛类、酮类、酯类化合物[10]。此外,表1显示6个LEO样品的醛类和酯类化合物数量相同,醇类、酚类、酮类和萜烯类数量虽各有差异,但总体差别不大。同时,除LEO6检测出的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总峰值比稍低(90.09%),各LEO间大体仍较为接近;由此可进一步推断低温贮藏是保持挥发性精油品质的有效
现代食品 2021年14期2021-09-01
- 松材室干过程中VOCs释放规律研究∗
气体主要包括萜/萜烯类化合物和非萜烯类挥发物两大类。萜/萜烯类化合物主要有α-蒎烯、β-蒎烯、莰烯、月桂烯等;非萜烯类挥发物多为甲酸、乙酸等有机酸,同时也包括醛类、烷烃类、苯类和氯化烃类等少量的有害气体,其中有些成分是木材固有的,有些则是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产生的,如α-蒎烯被氧化产生环状化合物醛、酮、醇等[14-15]。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种污染物通过不同的环境介质影响着人类的健康,而VOCs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对人类的危害往往更为直接。因此,各国纷纷
林产工业 2021年8期2021-08-31
- 亚热带森林BVOCs排放和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α蒎烯、β蒎烯、莰烯、柠檬烯等。1.2 方法利用BVOCs排放经验模式(3因子,全文同)(Bai et al.,2017;白建辉等,2018)、2013年5月—2016年12月实测的辐射和气象数据,计算了亚热带森林每小时 BVOCs的排放通量。考虑到BVOCs排放通量在较早和较晚时段的测量误差和模式计算误差均比较大,本文采用由经验模型计算的09:00—16:00每小时的BVOCs排放通量。最后,得到 2013—2016年 BVOCs日
生态环境学报 2021年5期2021-08-07
- 葡萄酒中挥发性萜烯物质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重要组分,主要有萜烯类、C13降异戊二烯类、甲氧基吡嗪等,分别贡献花香和柑橘、热带水果和紫罗兰、青椒等气味,这些物质共同构成了优质葡萄酒复杂、优雅的香气。在酿酒葡萄果实中,萜烯类物质从葡萄转色开始大量积累,在接近成熟时含量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萜烯类物质的积累通常与果实中糖分积累同步。因此,在实际采收时通常通过糖酸比来确定是否达到适宜采收的程度。果实中的萜烯类物质以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两种形式存在于内果皮中,极少量存在于果肉中,且糖苷结合态萜烯的含量远高于
食品科学 2021年13期2021-07-29
- 漫步在森林当中为何让人感觉心情舒畅?
这是由于萜烯的作用。我们其实早已尝过萜烯,在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植物里就含有大量的萜烯。萜烯给植物带来香气、味道和颜色。萜烯里的松萜有利于抑制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抗炎等。由它制成的药物还能用于治疗哮喘病。而另一种叫做柠檬烯的萜烯则不仅能让呼吸道扩张,让人精神焕发,科学研究还发现它能减轻压力和缓解焦虑,对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而且萜烯易于蒸发到空气当中,因此漫步森林里的我们呼吸到的空气其实富含萜烯。萜烯会通过呼吸道,进入我们的身体,并产生作用,从而使
科学之谜 2021年4期2021-07-09
- 玫瑰香味玫红百合和橙香味紫红花滇百合的花香成分研究
种的花香成分以单萜烯烃、单萜烯醇和醛为主,2个品种的花香成分以单萜烯醇和醛及苯丙酸为主,其中淡香型百合品种花香物质总释放量约为浓香型百合的1/5。虽然已有不少关于百合花香类型和花香成分的研究报道,但目前关于具有玫瑰香味、橙香味等宜人香型百合及其花香成分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清香且香味独特的玫瑰香味的玫红百合、橙香味的紫红花滇百合为材料,以浓香型野生百合紫花百合及栽培百合‘西伯利亚’(‘Siberia’, O)和‘罗宾娜’(‘Robina’, OT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03-20
- 8个杧果品种胶乳挥发性成分及胶乳的灼伤机制初探
,这些化合物分为萜烯类、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其中,萜烯类是主要挥发性成分,酚类、醛类和烷烃类占比极少。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共有的化合物有α-蒎烯、3-蒈烯、α-水芹烯、4-蒈烯、(R)-(+)-柠檬烯、桧烯、(1R)-(+)-α-蒎烯、萜品油烯、L-石竹烯和2,4-二叔丁基苯酚共10种。其中,3-蒈烯和萜品油烯为8个杧果品种胶乳的主要挥发性成分。(2)根据8个杧果品种胶乳中各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为数据源进行主成分分析将其分为5类:第一类为‘贵妃’和‘金煌’,
热带作物学报 2021年12期2021-01-13
- 植物萜烯类合成的转录调控研究进展
谷030801)萜烯类物质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次生代谢物,是花香挥发物的重要成分[1],也是花器官引诱昆虫授粉或自我保护[2]的主要物质,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3]。研究表明,萜烯类物质具有药用价值,如抗炎[4]、防腐杀菌[5]、抗疟疾[6]、抑制肿瘤活性等。但植物体内萜烯类化合物合成量较少,难以满足药用等需求,所以利用基因工程提高植物萜烯类物质的产量很有必要。多数植物体内萜烯类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明确,其中有多个限速酶且限速步骤难以确定,通过转录因子(Tran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10期2020-10-16
- 5 个林分内芬多精成分和相对含量的时间动态特征
将这种主要成分为萜烯类的物质称为芬多精(Pythoncidere),即BVOCs 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研究发现芬多精具有降血压、杀菌、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功效[3-6]。随着我国康养产业迅速发展,许多学者对植物离体组织内、活体枝叶释放的芬多精进行了研究[7-11]。但植物释放的芬多精经过化学反应、环境迁移,在林分中的成分和含量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围绕林分中存留的芬多精及其生态学过程开展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拟通过在不同时间测定5 个林分内VOCs 的成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1期2020-08-31
- 白茶萎凋过程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
乃兴白茶萎凋过程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的鉴定和表达分析陈雪津,王鹏杰,林馨颖,谷梦雅,郑玉成,郑知临,叶乃兴*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福建 福州 350002萜烯类化合物是植物中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之一,对茶树挥发性香气的组成起着重要作用。从茶树基因组数据库中鉴定获得了141个茶树萜烯类合成相关基因,并对其不同组织表达特异性进行分析,筛选出16个在茶树顶芽和嫩叶中高表达的萜烯类合成代表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系统进化关系将茶树与拟南
茶叶科学 2020年3期2020-06-15
- 白酒中两种萜烯类化合物的细胞内抗氧化活性
[11-13]。萜烯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体内的碳氢化合物[14]。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萜烯类化合物在白酒中不断检测出,清香型与酱香型白酒中共检测到69 种,包括萜烯醚、萜烯醇、萜烯酮、萜烯醛和萜烯酯[15-16],在浓香型白酒中检测到30 种[17]、药香型白酒中检测到52 种[18],其中药香型董酒中萜烯含量较高,主要原因是董酒的特殊百草入曲酿制工艺[19]。另外在酱香型、浓香型和清香型原酒、酒醅及大曲中也均检测到萜烯类化合物[1
食品科学 2020年9期2020-05-25
- 辐射松与杉木在高温干燥中萜烯类释放浓度研究*
和醇类;另一类为萜烯类化合物[3]。对于干燥过程中产生醛类、有机酸和醇类VOCs的研究较为系统详实[3-5]。我国对人造板和实木释放VOC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醛方面,对其他挥发物的研究很少,如萜烯类。萜烯简称萜,为萜类化合物的总称,分子式为异戊二烯的整数倍的烯烃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来源碳氢化合物,尤其在针叶树中,是树脂以及由树脂而来的松节油的主要成分[6],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但当人长期吸入一定浓度的萜烯类气体,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林产工业 2020年2期2020-03-30
- Fraunhofer IGB:生物基透明热稳定聚酰胺
方法,松节油中的萜烯可转化为一种透明的、具有热稳定性的生物基聚酰胺。在“萜烯作为生物基聚酰胺的基本组分”联合项目中,弗劳恩霍夫IGB Straubing BioCat分部的研究人员已成功地从3-蒈烯中优化合成出内酯,并在潜在的工业规模上,将其推广应用为可扩展的、具有竞争性的工艺。内酰胺是生产聚酰胺的基本原料。Straubing BioCat的研究者已证实,萜烯类化合物(如蒎烯、柠檬烯、3-蒈烯等)是合成生物基内酰胺的合适原料。正在申请专利的上述解决方案的特
国际纺织导报 2020年3期2020-03-05
- 典型树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成分谱及排放特征
包括异戊二烯、单萜烯、倍半萜烯、烷烃和烯烃,计算获得各树种VOCs排放速率及其排放谱特征.研究表明:毛果杨、北美枫香和马尾松的总VOCs排放速率分别为19.51、17.19和0.67μg/(g·h).毛果杨的异戊二烯排放最高(18.51μg/(g·h)),占其总排放的94.86%;马尾松排放的异戊二烯仅占4.03%,单萜烯贡献最高,为49.09%;北美枫香的单萜烯排放速率最高,为0.84μg/(g·h);3个树种排放的倍半萜烯占各自VOCs总排放的比重均较
中国环境科学 2019年12期2019-12-26
- HS-SPME-GC-MS 对传统红碎茶和CTC 红碎茶挥发性化合物分析和比较
其挥发性化合物的萜烯指数,以区分红碎茶的地理来源。以期为红碎茶的香气分析提供依据,并为红碎茶加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剂与仪器茶叶样品:在不同地区的不同市场收集14 种不同的红碎茶。2 个广东红碎茶:传统加工红碎茶(1号茶样)和CTC加工红碎茶(2号茶样);1 个安徽传统加工红碎茶(3号茶样);2 个湖南红碎茶:传统加工红碎茶(4号茶样)和CTC红碎茶(5号茶样);3 个斯里兰卡红碎茶:English Breakfast-Orth
食品科学 2019年18期2019-10-08
- 油梨枝条和叶片不同发育期挥发物成分分析①
物成分,包括9种萜烯类、5种醛类、2种酸类、6种芳香烃类和1种其它类,比成熟枝条所检测到的18种挥发物成分多5种(表1)。有12种挥发物成分(包括4种萜烯类、3种醛类、4种芳香烃类和1种其它类)在枝条发育2个时期均有检测到。其中,α-荜澄茄油烯、双环倍半水芹烯、月桂醛和石竹素的相对含量随着枝条成熟增长了3.10-4.82倍,而依兰烯和(1S-顺)-1,2, 3, 5, 6, 8a-六氢-4, 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的相对含量随着枝条成熟分别减
热带农业工程 2019年2期2019-09-27
- 酿造条件对酿酒酵母发酵香气的影响
、酸类13 种、萜烯类9 种以及其他类5 种。由图1可知,CY3079酵母菌株共检出45 种香气成分,LA-FR酵母检出47 种,LA-RA、MST和OFC酵母分别检出43、40 种和42 种。CY3079、OFC、MST酵母产高级醇的种类相对较多,并且MST酵母菌株的高级醇产量最高为512.954 μg/L。LA-FR酵母菌株的高级酯产量为344.664 μg/L,是MST和OFC酵母菌株的6.65 倍和3.83 倍。LA-FR酵母产萜烯能力最强,萜烯类
食品科学 2019年16期2019-09-06
- 液液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测定山药酒中萜烯类化合物
。目前,国内外对萜烯类化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白酒[3-4]、葡萄酒[5-6]、苹果酒[7]中,采用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等前处理技术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相结合,可实现对萜烯类化合物的分析定量。山药酒作为我国特有的新兴酒种,其萜烯类化合物的测定技术尚属空白。本研究以不同工艺制备的山药酒种为分析对象,针对其基质复杂及风味物质干扰等难题,优化建立了山药酒中萜烯类化合物的分析技术,并采用这一技术探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年5期2019-03-28
- 5种康养植物芬多精成分及含量研究
、有机酸、内酯、萜烯化合物、较复杂的含氮化合物等[6]。大量研究表明植物精气中以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医疗保健作用最大[7],一般树种的单萜烯和倍半萜烯之和都能达到70%以上[8],针叶树种挥发物以萜烯为主[9],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的单萜烯和倍半萜烯的相对含量之和可达90%,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应当大力开发利用[5]。四川盆地及盆周山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形特征明显,海拔250 m~1 800 m,是适宜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主要区域,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6期2019-01-24
- 生物农药9%萜烯醇乳油防治茄子灰霉病的做法和效果
喷施生物农药9%萜烯醇乳油600倍液,可以有效控制茄子灰霉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与施用常规化学农药无显著差异,还能提高茄子的商品性和产量,且安全性高。冬春大棚茄子栽培在浙江省临海市蔬菜生产中占有一定比例,据调查,当地种植户一般每667 m2净收入在3 000~5 000元,经济效益较好。但在早春高湿多雨的气候条件下,茄子灰霉病发生较为普遍,病害初侵染部位主要为残留花瓣和柱头,以叶缘受损部位或掉落到叶片上的花粉为主要侵染点,最终造成烂叶、烂果,严重年份经济损失高
中国蔬菜 2019年4期2019-01-20
- 阳光玫瑰葡萄的适宜单穗留果量
理果实中较高;而萜烯类物质总含量则在L40处理果实中最高,且单个萜烯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其含量同样明显高于L60和L80处理。另外,L40处理较其他处理其果实中各种萜烯物质含量下降更慢,某些萜烯类物质如顺式氧化芳樟醇、香茅醇保留时间更长。果实香气合成相关基因转录分析表明,葡萄醇脱氢酶基因(VvADH)转录表达与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基因(VvDXS)转录表达受留果量处理影响明显,且与萜烯物质总量极显著相关。L40处理果
中国果业信息 2019年10期2019-01-05
- GC-MS法研究成熟度对欧李果香气成分的影响
类3种、酸3种、萜烯类物质12种、烷烃和萘5种。粉红色欧李果检测到脂类33种(96.99%)、醇类 1种(0.94%)、萜烯类 2种(0.53%);大红色欧李果中检测到酯类36种(90.67%)、醇类4种(5.38%)、醛类1种(0.08%)、酸1种(0.01%)、萜烯类物质5种(2.23%)、烷烃和萘2种(0.34%);紫红色欧李果检测到酯类41种(83.52%)、醇类5种(8.15%)、醛类3种(0.63%)、酸3种(0.28%)、萜烯类物质12种(4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14期2018-07-23
- 亚热带森林植物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通量与大气甲醛之间的关系
林,草地最低;单萜烯排放以温带森林最高,亚热带竹林次之,草地最低(白建辉等,2015a;Bai et al.,2016a)。基于不同地区代表性植物BVOCs排放测量数据及实验室BVOCs排放模拟结果,国内外学者建立了BVOCs排放模型,并将其应用于BVOCs排放估算。例如,Guenther(1994,2002),Guenther et al.(1995,1999,2006)建立并发展了基于单一树种不同尺度的BVOCs排放模型,该模型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也
生态环境学报 2018年6期2018-07-04
- 横坑切梢小蠹寄主云南松针叶及树皮的挥发性成分
鉴定的化合物中,萜烯类物质24种,共占峰面积的81.05%;醇类物质5种,共占峰面积的3.84%;酮类物质两种,共占峰面积的1.18%;醚类、酚类和酯类物质各1种,分别占峰面积的0.03%、0.51%和0.72%;萘占峰面积的0.14%。云南松针叶提取的挥发性成分中峰面积较高的有:荜澄茄油烯(42.29%),β-石竹烯(13.64%),β-水芹烯(5.26%), β-蒎烯(4.99%),云南松树皮挥发物成分的总离子图见图2。通过GC-MS分析鉴定出34种化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3期2018-07-04
- 椪柑浮皮时挥发性成分变化及萜烯类物质合成基因表达特征
],其主要成分为萜烯类化合物[12-13]。萜烯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异戊二烯,在植物中有2 种合成途径:甲羟戊酸(mevalonate pathway,MVA)途径和2-C-甲基-D-赤藓糖醇-4-磷酸(methyl-erythritol-4-phosphate pathway,MEP)途径[14]。MVA途径的产物主要为倍半萜和三萜,MEP途径的产物主要为半萜、单萜、二萜和多萜。异戊烯焦磷酸(isopentenyl pyrophosphate,IPP)和
食品科学 2018年10期2018-05-23
- 枯水椪柑果肉挥发性物质及萜烯类合成途径基因表达特征
质的分析研究发现萜烯类物质是含量最大的一类[7-8]。对柑橘萜烯类物质代谢途径的研究是近年的研究热点[9-10]。尽管柑橘在贮藏后期发生枯水时,会普遍伴随着香气物质的变淡,但这种现象缺乏试验证据的支撑。椪柑(CitrusreticulataBlanco cv. Ponkan)含糖量高、香气浓郁,深受消费喜爱,在重庆地区有较大面积的栽培[11]。本研究拟以椪柑为试验材料,运用气相-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食品与机械 2018年1期2018-05-02
- 萜烯基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7)萜类化合物是萜烯及萜烯衍生物的统称,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天然碳氢化合物,可从许多植物特别是针叶树中得到,它是树脂以及由松脂而来的松节油的主要成分。我国拥有大量的松脂资源,可通过蒸馏从松脂中提取松节油,进而得到萜类化合物。除了在植物体中存在大量的萜类化合物外,在海洋生物体内也发现了大量的萜类化合物[1]。萜类化合物结构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碳-碳不饱和双键或含有活性基团,经过加成、氧化、聚合和异构等反应可以合成出多种新型化工产品[2]。利用萜类化合物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8年3期2018-03-31
- 一种改性萜烯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
明公开了一种改性萜烯酚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轮胎胎面胶中的应用,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反应釜内加入萜烯酚树脂、溶剂、催化剂,升温到至70℃,滴加有机硅改性剂反应1~5 h。蒸除溶剂后,料液温度升高到140℃,加入酸性催化剂、不饱和烯烃改性剂,反应1~5 h,得到抗湿滑树脂。萜烯酚树脂、有机硅改性剂、不饱和烯烃改性剂的质量比为100:1~30:5~80。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萜烯酚树脂,通过有机硅和烷基化改性,提高了树脂的抗湿滑性能和耐磨性能,用于橡胶中显著提
橡塑技术与装备 2018年21期2018-02-19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食用香精香料中15种萜烯醇酯
5]。研究表明,萜烯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香精、香料的重要成分[6-7],例如香叶醇和橙花醇,是无环单萜烯醇类化合物,具有温和而甜的玫瑰花香,留香较长,是玫瑰系香精的主剂,且具有抗菌和驱虫等功效,广泛应用于食用香精、日化香精、烟草、药物等领域[8]。香叶醇、橙花醇是非常有价值的天然产物,其酯类化合物是相关香料的重要成分,具有香柠檬、薰衣草样持久香气,使人心旷神怡、清新舒畅,是制备高级香精不可缺少的香料,在日化、食品等工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9-11],被广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8年3期2018-02-01
- 气候变化对太岳山中部油松单萜烯排放的影响
地生物圈排放,单萜烯类是植物排放最主要的 VOCs种类之一,是对流层中最主要的非甲烷烃种类之一,约占植物VOCs释放总量的11%[5-9].植物排放单萜烯速率随叶片温度增加而增加[5,10].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1].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植物叶温将随之改变,进而将使植物单萜烯排放速率改变[9,12].这些变化将对大气化学成分和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5,13].因此,系统分析气候变化对植物单萜烯排放速率的影响,对准确确定气候变化下植物
中国环境科学 2018年1期2018-01-23
- 单萜烯物质检测方法建立及自选酵母KDLYS9-16对单萜烯产生的影响
李 艳,周立华单萜烯物质检测方法建立及自选酵母KDLYS9-16对单萜烯产生的影响李 艳1,2,周立华1(1.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18;2.河北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8)采用液液萃取法结合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建立一种可同时检测葡萄酒中13 种游离态单萜烯类物质的方法,并采用所建方法检测了商品菌SC和自选菌KDLYS9-16两种酿酒酵母发酵的河北省沙城和昌黎2 个产区的赤霞珠和美乐葡萄酒中的单萜
食品科学 2017年24期2017-12-11
- POSS改性萜烯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文·POSS改性萜烯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刘贵锋, 吴国民, 孔振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 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2)LIU Guifeng以来源于林业可再生资源的萜烯基环碳酸酯为原料,与己二胺、乙二胺、异氟尔酮二胺及三乙烯四胺等胺基化合物反应制备新型生物质基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并采用环氧基多面体低聚倍半硅氧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7年3期2017-07-05
- 油松24种源单萜烯组分遗传变异1)
油松24种源单萜烯组分遗传变异1)王建义(山西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太原,030012)从24个油松种源单株采集2年生枝条上的针叶,进行单萜烯组分分析,研究种源综合萜烯组分变异性与地理空间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茨烯相对质量分数在种源间的变异幅度较大,其相对质量分数的差异在油松全分布区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地理变异趋势。油松种源差异显著,可分为北部类群、中部类群、西南类群和山东类群等4个类群,类群间单萜烯组分分化显著。观察到α-蒎烯、茨烯和β-蒎烯等成分的质量分数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7年6期2017-06-28
- 聚萜烯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00091)聚萜烯马来酸酐聚乙二醇酯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YAN Xinyan闫鑫焱1, 饶小平1,2*, 宋湛谦1, 商士斌1,2(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生物质化学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林业局 林产化学工程重点开放性实验室;江苏省 生物质能源与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42;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北京 100091)以双戊烯为原料,经催化异构及D-A加成合成了萜烯马来酸酐,萜烯马来酸酐再分
林产化学与工业 2017年2期2017-06-05
- 超临界CO2脱除大红橙油中萜烯类成分的工艺优化
2脱除大红橙油中萜烯类成分的工艺优化付复华1,潘兆平1,谢秋涛1,尚雪波2,单 杨3(1.湖南省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湖南 长沙 410125;2.湖南省食品测试分析中心,湖南 长沙 410125;3.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5)以大红橙油为研究对象,以采用GC-MS法分析确定的目标萜烯为脱除对象,以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为单因素,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CO2技术脱除萜烯类成分的工艺。结果表明:大红橙油中D-柠檬烯等目标萜烯相对含量
湖南农业科学 2016年8期2016-09-24
- 硫磺/萜烯低聚物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
049)硫磺/萜烯低聚物的制备及其热稳定性任圆圆1,2,许凯1,彭军1,2,邢玉秀1,2,高树曦1,2,陈鸣才1 (1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广东省电子有机聚合物材料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50;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摘要:以单萜烯烃(R)-(+)-苧烯为共聚单体,采用“反硫化”的方法将萜烯与单质硫磺直接混合进行本体熔融自由基共聚反应,得到具有良好溶解性的富硫低聚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波谱(1H NMR
化工学报 2016年4期2016-07-04
- Chang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Volatiles Emitted from Newhall Nucellar Navel Oranges (Citrus Sinensis (L.) Osbeck)During Anaerobic Storage
程中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化合物两类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比例变化明显,含硫化合物变化不明显.在尚未保存前,纽荷尔脐橙释放出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是含氧化合物和萜烯化合物两类化合物,其中柠檬烯、乙醇、β-月桂烯、桧烯、α-蒎烯,乙醛和蒈烯是最主要的成分.在保存的前6天,由于柠檬烯、β-月桂烯、桧烯、α-蒎烯和蒈烯5种化合物大量减少导致萜烯类化合物比例随时间急剧下降,同时由于甲醇、乙醇和乙酸乙酯3种化合物大量增加使得含氧化合物比例随时间急剧升高,成为最主要的挥发性风味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4期2016-03-19
- 破壁灵芝孢子粉的灵芝清香及其成分来源探讨
壁灵芝孢子中存在萜烯、芳香烃、醇类、醛类等芳香类物质,本文推测认为这些芳香物质共同组成了灵芝清香气味。【关键词】破壁灵芝孢子;灵芝清香;芳香物质;萜烯;芳香烃【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216-01灵芝自古就是保健养生珍品,而灵芝孢子是灵芝生长成熟期从菌盖弹射出来的极小生殖孢子,具有抗肿瘤、增加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1]但由于灵芝孢子有一层极难被人体胃酸消化的几丁质外壁,因此破壁后,灵芝的营养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6年1期2016-03-14
- 亚热带竹林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模拟
尺度异戊二烯和单萜烯排放的经验模式,经验模式对于日变化、季节变化有较好的模拟。采用不同方法对经验模式进行检验,一般而言,BVOC的模拟值高于测量值。经验模式与MEGANv2.1全球生物排放模式对BVOC排放有比较一致的模拟结果,标准状况下(温度t=30 ℃、PAR=1 500 μmol·m-2·s-1)排放因子较接近(异戊二烯分别为4.00和3.60 mg·m-2·h-1,单萜烯分别为0.12和0.16 mg·m-2·h-1)。经验模式的计算结果表明:竹林
生态环境学报 2015年12期2015-12-13
- 天然生漆/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复合改性聚合物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摘要)
及漆酚,并将其与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共混制备高性能聚合物材料。主要研究了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流变性等溶液性质以及共混体系成膜物的微观形态、力学性能、热学性能,探讨了共混体系的成膜条件、机理以及复合聚合物结构、组成与性能关系。1)天然生漆与萜烯基水性聚氨酯的共混改性及其成膜性能。天然生漆经精制后,与萜烯基水性聚氨酯共混并成膜。研究结果表明:精制天然生漆与水性聚氨酯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提高;在以萜烯基水性聚氨酯为基体树脂的共混体系中,生漆含量小于20%时,生漆与萜烯基水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5年2期2015-04-09
- 适当延迟采收有助于葡萄特征香型的形成
品醇等主要呈香型萜烯类组分峰值出现的时期不同,橙花醇、香叶醇含量在成熟初期达到最大值,里那醇、萜品醇含量在成熟中期达到峰值,香茅醇含量在成熟期具有波动性。E-2-己烯醛、己醛为成熟期主要的C6化合物,其含量在转色期以后即可达到峰值,成熟期时含量降低;Z-3-己烯醛主要出现在幼果发育期,转色期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β-紫罗兰酮、大马士酮等降异戊二烯衍生物及苯甲醛等芳香族化合物在成熟期时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或消失。综合各挥发性组分的含量变化可得,萜烯类组分在各发育期
中国果业信息 2015年11期2015-01-23
- 萜烯基环碳酸酯及其非异氰酸酯聚氨酯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摘要)
210042)以萜烯基环氧树脂(TME)为原料,与CO2反应合成萜烯基环碳酸酯(TCC),TCC分别与乙二胺、1,6-己二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及异佛尔酮二胺反应制备线性非异氰酸酯聚氨酯(NIPU),并以环氧树脂E-51改性制备杂化非异氰酸酯聚氨酯(HNIPU)。研究了萜烯基环碳酸酯与胺基化合物的交联反应活性、反应动力学特征以及环氧树脂改性对NIPU交联反应的影响,探讨了NIPU及HNIPU聚合物材料的形成过程与机理。相关为萜烯基NIPU替代传统PU应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14年1期2014-11-06
- 细薄星芒海绵总萜烯对小鼠经口及腹腔给药急性毒性试验
合物命名为海绵总萜烯(STS),研究发现,该物质体内外均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尤其对HL-60细胞株有强细胞毒活性,IC501 实验材料1.1 海绵 细薄星芒海绵(Stelletta tenuis Lindgren)采自我国南海三亚周边海域,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李锦和研究员鉴定为正品。1.2 实验动物 清洁级昆明种小鼠,体质量19~23 g,雌雄各半,上海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提供。2 实验方法2.1 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 选用清洁级健康小鼠50只(上海
吉林中医药 2013年4期201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