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胺
- 地下煤气化合成气的脱碳提氢耦合工艺探讨
混合气,随后采用醇胺吸收法将CO2/H2混合气分离,制得高纯度H2,最终实现合成气中的H2回收。整个工艺流程使用HYSYS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经过多种工艺技术的对比,最终确定最佳的适合地面工程处理的工艺技术路线。1 UCG技术及路线设计1.1 UCG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是气化剂与煤层发生反应的过程[14],其主要反应示意图见图1,气化过程可分为氧化、还原和干燥干馏3个反应区。气化剂(以纯O2为主)注入到井下后遇到煤层燃烧,反应生成大量CO2并释放大量反应热,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24年1期2024-02-02
- 介孔Mn0.5Fe0.5Ox颗粒的制备及其在醇胺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应用
行氧化偶联反应(醇胺偶联法)来制备N-苄叉苯胺的方法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6-7]。该方法具有反应物易得、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迅速和环境友好等优点。醇胺偶联法制备N-苄叉苯胺的关键在于研发一种具有高活性的多相催化剂。在众多材料当中,锰基催化剂在苯甲醇与苯胺偶联制备N-苄叉苯胺的反应中表现出潜在的催化活性[8-9]。因此,研究一种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并在醇胺偶联反应中具有高活性的锰基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锰基催化剂在醇胺氧化偶联反应中的催化活性主要取决于其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6期2023-11-14
- 微通道反应器内醇胺法吸收CO2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微通道反应器内用醇胺法吸收CO2,是从一个崭新的思路去研究CO2的吸收。开展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吸收剂溶液、气体处理量、液体流量、温度以及Y型微通道反应器的结构尺寸等因素,在何种情况下对CO2的脱除率可以达到最优。利用无色透明黏稠状的伯胺(MEA)对CO2进行吸收,是因为MEA具有很强的碱性,且化学活性很高,与CO2反应后能较快地生成氨基甲酸盐化合物。同时氨基甲酸盐化合物能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使CO2解吸[4],从而成功脱出CO2。目前分离CO2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22年9期2023-01-03
- 天然气胺法脱碳吸收反应热实验研究
因此开发高性能的醇胺吸收剂对于天然气脱碳工艺的设计与优化至关重要。醇胺溶液吸收CO2后成为富液,在再生塔中进行高温再生,使其中的CO2脱除出来,经过再生处理后的醇胺溶液可以再次利用。有研究指出,工厂运营成本中大约80%用于溶液的再生[2],脱碳溶液的吸收反应热越高,对应的再生能耗也越大。因此测定醇胺溶液的吸收反应热对于高效吸收剂筛选、脱碳工艺及参数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醇胺溶液吸收CO2反应热的初期,学者们以理论研究为主,理论研究多采用吉布斯-亥姆霍兹方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2年6期2022-11-16
- 氨解改性大豆卵磷脂钻井液润滑剂
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肌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酸以及其他磷脂。磷脂结构非常有利于卵磷脂吸附于金属表面,从而有效增强润滑剂形成润滑膜的强度。但是,单一的大豆卵磷脂作为钻井液润滑剂仍然存在一些掣肘问题。首先,单分子卵磷脂结构中含有两个长链脂肪酸酯结构,这不仅使卵磷脂表现出低水溶性,难以在水溶液中分散,而且双脂肪酸酯疏水基团与羟基、季铵盐、氨基等多种亲水基团共存的结构使卵磷脂分子量过高难以分散,呈现出易潮解发黏的胶状固体结构,不利于后期润滑剂使用。针对卵磷脂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22年2期2022-06-28
- 助磨剂对硅酸盐水泥性能的影响试验
海等[4]以三乙醇胺系作为水泥矿渣助磨剂,研究其对矿渣的粉磨效率,及助磨剂对水泥矿渣凝结时间等各项指标的影响。曹虎等[5]加入硫氰酸钠和醇酯混合物与醇胺系助磨剂进行对比,表面硫氰酸钠复配助磨剂可进一步提高水泥强度。现有助磨剂大多为复配醇胺类助磨剂,以提高硅酸盐水泥粉磨性能为主,但复配醇胺类助磨剂的成本过高不利于生产,其适应性也越来越差。因此,笔者采用醇胺及其改性物,结合有机小分子物质及无机盐,自制复合助磨剂,研究助磨剂对硅酸盐水泥物理性能及强度的影响规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1期2022-03-13
- 复配醇胺溶液对CO2的吸收解吸性能及其降解性能
发生降解,特别是醇胺类吸收剂。烟气中与CO共存的氧气(O)、硫氧化物(SO)、氮氧化物(NO)都会导致醇胺发生不同机制的降解,导致溶剂的CO捕集效率下降,同时产生的副产物会腐蚀捕集装置,造成胺的损失和运行成本的增加。例如,醇胺类物质在氧化降解和硫降解产生的腐蚀性耐热盐(HSS),不仅会引起胺溶液的起泡现象而且会对工厂建筑材料造成损坏,其他的中性产物(非HSS)会改变胺的化学性质(如碱度和黏度)。除此之外,由于吸收剂的解吸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因此会造成胺溶液的
化工进展 2022年2期2022-03-09
- 纳米颗粒强化醇胺溶液捕集CO2研究进展
为可能。在传统的醇胺溶液中添加纳米颗粒形成纳米流体,是解决烟气中碳捕集高能耗的一种有效方式。纳米流体因其强化传热性能而被广大学者所关注。与碱性流体相比,纳米流体具有更高的导热系数和对流换热系数。与纯溶剂相比,纳米流体具有更好的CO2吸收动力学性能,利用纳米流体作为溶剂进行CO2捕集既可提高吸收率,也可降低系统能耗。本文对近年来纳米流体增强CO2吸收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介绍了纳米流体增强CO2吸收和解吸过程的基本原理。此外,还阐明了纳米颗粒促进CO2吸收和
应用化工 2022年12期2022-02-04
- 分析金属加工液中有机醇胺对产品使用性能影响
属加工液中的有机醇胺含量,对产品使用性能有非常直观的影响,因此,需要在加工阶段了解有机醇胺特性,从而充分发挥金属加工液优势,优化产品使用性能。1 金属加工液与有机醇胺常见的金属加工液包括切削液、乳化液、切削油、淬火剂等。参考矿物油含量将金属加工液类别划分为四类:矿物油含量在90%~95%之间的纯油类金属加工业;含量大于50%的乳化类;含量在5%~50%之间的半合成类;不含矿物油的全合成金属加工液[1]。从制造业角度分析,提高生产加工环境质量、环境保护等是制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21期2021-11-30
- MDEA溶液中热稳定盐和钠离子的脱除试验研究
0)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对硫化氢、二氧化碳及少量羰基硫(COS)等酸性气体具有可逆的吸收再生性,在石油、化工、天然气等领域的气体脱硫脱碳方面有着广泛应用。醇胺溶液在长期使用中因外界杂质混入及自身氧化降解等原因发生变质,变质后的醇胺丧失与H2S结合的能力,造成净化气H2S含量超标、设备腐蚀、溶液发泡等问题[1-4]。1 热稳定盐和钠离子的危害1.1 热稳定盐的危害在生产装置中劣化变质的醇胺与其他杂质形成热稳定的无机酸根盐与有机酸根盐,如氯酸盐、甲
硫酸工业 2021年6期2021-10-11
- 基于软件模拟的天然气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研究进展
气处理厂主要采用醇胺法,少部分采用砜胺法[1]。为使脱硫脱碳装置适应原料气气质条件和净化气气质标准的变化,需要对工艺进行优化,包括通过软件模拟进行预测,或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来指导实际生产过程[2],其中软件模拟预测因其具有很高的经济性而被广泛应用。醇胺法的模拟较多基于Aspen Plus、Aspen HYSYS和ProMax等软件。各软件模拟脱硫脱碳过程时的优缺点及常用物性包如表1所示[3]。表1 各软件模拟脱硫脱碳过程对比大多数天然气净化厂现有的醇胺法脱硫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21年4期2021-09-14
- 半贫液工艺再生过程闪蒸及能耗模拟优化
场合,该工艺牺牲醇胺溶液再生效果,在满足天然气净化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再生塔内的CO2释放过程则为该工艺中的主要耗能部分,该过程能耗约占整个天然气胺法脱碳工艺操作流程能耗的60%[3]。因此对再生过程的研究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可助力企业实现高效低耗生产。已有研究人员利用HYSYS软件对再生过程中的闪蒸和能耗进行模拟和相关探究。姜大威[4]针对松南气田胺法脱碳工艺,分析了其闪蒸原理,归纳得到闪蒸过程醇胺溶液状态变化规律。崔凯燕[5]以普光气田为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21年5期2021-09-04
- CO2醇胺富液低能耗再生研究进展
。化学吸收法常用醇胺作为吸收剂,其吸收效果好、操作简便、对生产工艺改造要求低,因此最适宜在现有燃煤电厂中推广应用[10]。但其再生能耗会使燃煤电厂电力成本上升70%~100%[11],因此降低再生能耗是实现醇胺吸收法工业化应用的关键。目前化学吸收采用的醇胺主要包括常规一级、二级、三级醇胺,特殊结构醇胺(如空间位阻胺和多氨基醇胺)以及混合胺等。而由于自身结构、反应产物等因素不同(如表1),导致不同的醇胺在解吸速率、解吸能耗方面具有不同特性。表1 醇胺种类及吸
化工进展 2021年8期2021-08-21
- 干湿两用型粉状无碱速凝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水溶性较好的固体醇胺等制备干、湿喷两用型无碱粉状速凝剂。分别研究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和三异丙醇胺基固体醇胺对掺无碱速凝剂水泥净浆凝结时间、砂浆强度及速凝剂稳定性的影响,并测试了该速凝剂与不同水泥的适应性。1 试验1.1 原材料(1)合成原材料硫酸铝:工业级,100目,市售;氟硅酸镁:工业级,昆明合起工贸有限公司;白炭黑:工业级,200目,市售;聚丙烯酰胺:工业级,相对分子质量600万,市售;固体醇胺: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7期2021-07-30
- 醇胺溶液中热稳定盐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3%[3].利用醇胺溶液进行化学反应并吸收CO2和硫化物是天然气脱硫、脱碳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4-5].其中乙醇胺(monoethanolamine,简称MEA)、二乙醇胺(diethanol amine,简称DEA)、甲基二乙醇胺(methyldiethanolamine,简称MDEA)、或2-氨基-2-甲基-丙醇(2-amino-2-methyl-1-propanol,简称AMP),以及醇胺共混物已被证明具有较高的硫化物和CO2吸收强度.醇胺溶液吸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2021年2期2021-07-01
- 多法联用CO2捕集提纯工艺模拟
应用中,主要采取醇胺液体吸收—再生法(简称“醇胺法”)、醇胺法联合变压吸附和低温分离等,应对产出气中CO2含量变化范围大的问题[14-15]。醇胺法适用于混合气中CO2含量较低的情况[16-21],脱除效率高、操作简便、经济适应性强,广泛应用在国内外石油、石化领域,但是其再生热负荷较高[16]。变压吸附法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成本效益较高的分离方法,广泛应用于烟气捕集[21-22],但是其吸附介质再生所需能耗大。低温分离是借助各种气体具有不同冷凝相特性的原理实
天然气工业 2021年5期2021-06-13
- 等度淋洗离子色谱法测定醇胺溶液中的七种热稳定盐
然气净化工艺中,醇胺溶液因其较强的处理能力、良好的选择性、稳定性等优点,在脱硫、脱碳工艺中广泛应用。醇胺的类型主要包括N-甲基二乙醇胺、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二异丙醇胺等。目前,最常用的醇胺溶液为一定体积分数(20%~50%)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1-3]。MDEA 溶液在长期循环使用中,会发生氧化降解,产生一系列有机或无机阴离子,如甲酸根、乙酸根、草酸根、硫酸根和硫代硫酸根等。然而,这些阴离子无法通过加热等方式从MDEA 溶液中去除,因此通常被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21年2期2021-04-21
- 复配醇胺水溶液捕集CO2过程中的解吸研究进展
趋势。其中,基于醇胺法的化学吸收技术因其技术上的成熟性、经济上的可行性被广泛应用于商业CO2捕集[2]。醇胺溶剂再生能耗高成为限制胺类溶液捕集CO2发展的最大障碍,再生负荷约占CO2捕集装置总运行成本的70%~80%[3]。目前,降低溶剂再生能耗的方法主要有开发新型溶剂、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吸收-解吸工艺[4]。探究降低溶剂再生能耗是为了精确筛选各种溶剂和更快地优化工艺配置,加快开发经济可行的CO2捕集工艺[5]。因此有必要对再生方法和能耗进行论述。1 解吸
应用化工 2021年1期2021-02-05
- 几种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研究
气脱碳工艺(一)醇胺法醇胺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天然气碳元素脱除方法。在醇胺法的应用过程中,活化MDEA工艺的应用效果最好。活化MDEA技术的应用原理与醇胺的分子结构有关。首先,醇胺的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羟基,可以降低化合物的蒸气压,提高化合物的水溶性。其次,醇胺的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一个胺基,可以使溶液呈现出碱性的特点。正是因为醇胺分子结构的特殊性,所以与天然气中的硫化氢和二氧化碳进行结合,就可以通过酸碱中和的原理实现二氧化碳的顺利脱除。(二)膜+醇胺法处理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8期2020-12-14
- 界面阻聚剂对悬浮聚合PVC树脂聚集态的影响
阻聚和分散作用的醇胺为添加剂[18],通过对比不同种类和添加量的条件下PVC树脂的皮膜结构和聚集态,得到孔隙率高、表观密度基本不变,且具有更少皮膜的PVC树脂。1 实验1.1 实验试剂氯乙烯单体(聚合级),新疆天业集团;过氧化二碳酸二(2-乙基己酯)(EHP),天津阿克苏诺贝尔过氧化物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HPMC65SH-50),山东瑞泰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2(HPMC65SH-400),阿拉丁;邻苯二甲酸二辛脂(D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5期2020-11-20
- 醇胺氧化偶联合成亚胺固体催化剂研究进展*
两种。本文主要对醇胺氧化偶联合成亚胺的固体催化剂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1 贵金属基催化剂贵金属基催化剂主要有Pd、Au、Ru、Ag、Pt几个系列,它们催化醇胺氧化偶联的催化性能见表1所示。固体Pd基催化剂虽然对于芳香醇和胺合成亚胺活性较低,但是对于难氧化的脂肪醇和非贵金属相比却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而且部分体系可以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氧化偶联,但产物主要为仲胺[8-10]。固体Au基催化剂对载体的酸碱性和Au纳米颗粒的尺寸有较高的要求,部分体系为了提高催
功能材料 2020年10期2020-11-09
- 改性醇胺助磨剂的应用研究
中最主要的成分是醇胺类物质,是一种常用的表面活性物质,包括单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三异丙醇胺(TIPA)等,能够起到助磨、提高水泥早期强度的效果。但是醇胺类原材料价格近年来持续上涨,增加了助磨剂的材料成本,且原料来源短缺,同时当掺量到达一定数量时,会对水泥一些性能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结合当前水泥助磨剂前沿研究,通过对醇胺进行改性合成,开发合成新型改性醇胺作为助磨剂的基体材料,以替代目前常用的TEA和TIPA等。和其他一些
中国建材科技 2020年1期2020-11-02
- CO2驱不同阶段采出气分离工艺模拟及回注效果评价
DEA(甲基二乙醇胺)作为吸收剂更节能;李涛等[9]研究了再沸器热负荷、解吸塔塔板数等因素对MEA(乙醇胺)溶液吸收CO2后形成的富液中CO2解吸率的影响;周响球等[10]利用Aspen Plus软件对MEA电厂烟气脱碳系统进行工艺模拟。可以看出目前对化学吸收法脱碳工艺主要集中在对不同化学剂的比较和优选上,针对油田采出气特点的工艺流程进一步优化研究较少。低温分离法进行CO2分离的工艺流程和原理较为简单,属于物理分离方法,主要针对CO2含量较高的采出气,其原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0年12期2020-06-06
- 胺法脱H2S装置烷基醇胺溶液中热稳定盐的危害及其脱除技术
技术,即先用烷基醇胺溶液(简称醇胺溶液)与炼厂气中的H2S和CO2形成相应的烷基醇胺盐,再通过加热分解的方法除去H2S和CO2使醇胺溶液得以再生。具体做法是: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液化气送至液化气脱硫塔,用质量分数为30%左右的N-甲基二乙醇胺(MDEA)溶液进行抽提,塔顶脱除H2S后的液化气送至液化气脱硫醇装置;来自催化裂化装置的干气,经干气冷却器、干气分液罐后进入干气脱硫塔,与质量分数为30%左右的MDEA溶液逆向接触,干气中的H2S和部分CO2被溶剂吸收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年4期2020-04-21
- 试论天然气净化醇胺法脱硫工艺及新工艺技术发展
世纪30 年代醇胺类溶剂应用于天然气脱硫后经过70 多年的发展,国内外目前报道过的天然气脱硫方法已逾上百种,这些方法一般可分为间歇法、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联合吸收法、直接转化法和膜分离法等。其中,釆用溶液或溶剂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方法统称为湿法,而采用固体作为脱硫剂的脱硫方法则统称为干法。尽管脱硫的方法很多,但对于大型天然气脱硫装置来说,醇胺法经常是优先考虑的,这是因为醇胺法技术成熟,溶剂来源方便,具有较大的适应性,是天然气工业上最重要的一类方法。据统计
报刊精萃 2019年5期2019-11-13
- 基于MDEA脱碳脱硫的工艺参数分析
A 脱碳脱硫概况醇胺法是目前最常用的天然气脱硫脱碳方法,据统计,20世纪90 年代美国采用化学溶剂法脱硫脱碳装置处理量占总处理量72%,其中绝大多数是醇胺法。醇胺法分为:伯醇胺-MEA、DGA;仲醇胺-DEA、DIPA;叔醇胺-MDEA。MDEA具有选择性脱硫、与酸气反应热较小、再生能耗小、不易降解不易挥发的优点,因此MDEA逐渐成为脱硫脱碳的主流。2.2 贫液温度设定从再生塔出来的贫液,经过贫富液换热器再经过空冷器,降温达到一个合理的温度,一般30~50
石油研究 2019年1期2019-09-10
- 金属加工液中有机醇胺对产品使用性能影响
多添加剂中,有机醇胺具有很好的pH稳定性、金属保护性、乳化性等特性,是金属加工液中最为常用的原料之一,广泛应用于乳化液、半合成液、全合成液以及防锈液等产品中。有机醇胺产品的合理选择是能否达到金属加工液所期望性能的一个关键因素,与之有关的性能包括碱值储备能力和缓冲能力、pH稳定性、金属的腐蚀保护、加工工具的使用寿命以及硬水适应性、生物稳定性等。本文作者选择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二甘醇胺(DGA)、2-氨基-2-甲基丙醇(
润滑与密封 2019年8期2019-08-27
- 气体脱硫溶剂胺纯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01)水溶性烷基醇胺在工业上用于吸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已有较长的历史,至今仍然是石油加工中气体(例如天然气、油田气、加氢脱硫循环气、催化裂化和焦化尾气、液化气以及Claus硫回收尾气等)脱硫的主要方法。随着当今对环保的要求日渐严格,人们对气体脱硫装置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装置技术性能的要求也愈来愈苛刻。然而,装置的性能、故障以及经济指标等与溶剂胺纯度的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炼化企业都十分重视溶剂胺质量的管理。 本文重点介绍胺纯度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山东化工 2019年8期2019-05-13
- 醇胺溶液二氧化碳解吸能力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由于技术成熟,醇胺水溶液的化学吸收方法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于CO2捕集[2]。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研究了各种胺基吸收剂,包括伯胺,仲胺,叔胺和混合型胺,例如伯仲单乙醇胺(MEA)、仲胺二乙醇胺(DEA)和叔胺N-甲基二乙醇胺(MDEA)。然而,这些胺吸收剂吸收过程能耗高[3]。CO2捕集的研究重点是减少CO2捕集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研究表明再生能耗占整个系统能耗的70%左右[4]。降低醇胺解吸过程中消耗的能量是控制整个碳捕集过程能源成本的重要因素,醇胺溶液的解吸能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2019年6期2019-02-18
- 海上油田天然气脱硫化氢工艺方法选择
,液体脱除法常用醇胺法脱硫及SDT浆液法[1]。在渤海某油田,伴生气中硫化氢含量最高可达到3000mg/m3,最大油气水量分别为1000m3/d、8×104Sm3/d、3000m3/d。针对渤海某油田出现高含硫的伴生气,要求脱除后硫化氢浓度小于20mg/m3。因此针对氧化铁脱硫方案、醇胺法脱硫方案以及SDT浆液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旨在筛选出不同硫化氢含量下合适的脱除方法。2 不同硫化氢含量的脱除方法选择2.1 氧化铁法脱硫方案2.1.1 氧化铁法基本原理氧化
天津科技 2019年1期2019-01-31
- 混合醇胺的浸润性对膜吸收法中CO2传质性能的影响
为单一吸收剂,以醇胺类为主[3]。近年来,由于单一醇胺吸收剂性能上的不足,有研究者尝试开发混合醇胺吸收剂,研究显示,相比单一醇胺,按适当种类、配比混合后的混合醇胺不仅对CO2的吸收效果更好,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单一醇胺所存在的再生降解、设备腐蚀等缺陷[4-6]。但混合醇胺要想作为常规吸收剂投入MGA系统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混合醇胺与中空纤维膜之间的兼容性,即长期运行下由于混合醇胺吸收液的浸润性会引起膜稳定性失调[7]。在实际MGA过
动力工程学报 2018年11期2018-12-17
- 燃煤机组与燃后碳捕集系统的耦合技术研究
的基准机组,根据醇胺法碳捕集系统再生模块的能耗需求分析可行的抽汽点。拟定了7种抽汽方案,并对这7种抽汽方案进行了建模分析,确定了最佳抽汽方案为从中压缸末级抽汽抽取部分蒸汽为再生系统提供热源,此时的碳捕集机组发电效率最高,机组热耗最低,分别为34.91%和10 305.22 kJ/kW·h,与基准机组在同工况下的运行参数相比,碳捕集机组的发电效率降低了7.65%,机组热耗增加了1 851.44 kJ/kW·h。通过对碳捕集机组最佳抽汽方案的变工况分析,碳捕集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5期2017-11-09
- 醇胺法脱碳工艺参数中试实验与模拟优化
110000)醇胺法脱碳工艺参数中试实验与模拟优化陈 杰1, 唐建峰2,3, 金新明2, 花亦怀1, 褚 洁1, 王 曰4, 赵铭钰2(1.中国海油 气电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北京 100028; 2.中国石油大学 储运与建筑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3.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省油气储运安全省级重点实验室, 山东 青岛 266580; 4.中交煤气热力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辽宁 沈阳 110000)醇胺法脱碳已广泛应用于天然气净化工艺中,为了达到降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7年5期2017-10-16
- 基于HYSYS模拟的有机醇胺吸收天然气中CO2气体性能评价
SYS模拟的有机醇胺吸收天然气中CO2气体性能评价张 梅1,罗 威2(1.东北石油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2.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广东 惠州 516086)本文以N2和CO2的混合气为模拟天然气,利用Aspen Hysys软件对醇胺溶液中的CO2溶解性能和脱除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了吸收剂种类、吸收液浓度和吸收温度的影响,并优选出了最佳的CO2脱除工艺条件。模拟结果表明,醇胺法吸收CO2适宜的吸收剂为
化学工程师 2017年9期2017-09-28
- 炼油厂胺液脱硫系统运行问题及分析
气、液化气均采用醇胺溶液脱硫工艺实现对H2S的有效脱除。针对炼油厂胺液系统存在的污染、损失、发泡、热稳定性盐的控制等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技术改造措施和管理措施,使胺液系统的运行日趋平稳。胺液损失从9.83 t/月降至8.28 t/月,下降了15.8%。醇胺溶液 脱硫 污染 损失 发泡 热稳定性盐硫化物是对自然环境最具危害性的物质之一,其中的H2S不仅具有恶臭,还有腐蚀性和毒性,SO2更是导致酸雨的主要原因。根据国家环保总局2000年以来的监测报告,我国有三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17年3期2017-04-09
- 天然气脱酸工艺
剂吸收法常用的有醇胺法、热钾碱法、砜胺法等1.1 溶剂吸收法1.1.1 醇胺法醇胺吸收法是溶剂吸收法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脱酸方法,适用于从天然气中大量脱硫和二氧化碳的场合。用于天然气脱二氧化碳的醇胺溶剂主要包括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二异丙醇胺(DIPA)和N-甲基二乙醇胺(MDEA)等。在溶剂吸收法中以各种醇胺为基料复配多种化学溶剂以满足各种脱酸需求的混合胺溶剂是目前的发展方向。混合胺溶剂法具有投资少、能耗低、处理能力大、CO2净化度高、腐蚀
辽宁化工 2017年9期2017-03-22
- 关于天然气脱硫脱碳工艺的选择分析
;膜分离法;复合醇胺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力的不断进步,我国已把节能减排作为我国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也导致了民众对天然气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天然气能源成为仅次于石油能源的第二大能源。应用天然气能源,能够有效减少煤炭资源过度使用导致的空气污染,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因此,完善天然气的脱硫脱碳工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脱硫脱碳方法概述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脱硫脱碳的方法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根据脱硫脱碳过
化工管理 2017年29期2017-03-03
- 一种常温合成无碱速凝剂的方法及性能研究
自制配位剂、有机醇胺、无机酸等,在常温条件下,制备无碱速凝剂,并研究该无碱速凝剂对不同水泥的适应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制备的无碱速凝剂可降低能耗且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在掺量4%~6% 时,水泥初凝时间不超过5min,终凝时间不超过10min,1d 抗压强度均大于7MPa,28d 抗压强度比均大于90%。常温;无碱速凝剂;适应性能;凝结时间0 引言速凝剂是混凝土调凝剂的一种,它能够使混凝土在很短的时间内凝结、硬化,因而广泛应用于喷射混凝土、灌装止水混凝
商品混凝土 2016年6期2016-12-07
- 火电厂烟气零排放技术研究进展
术,并对新型有机醇胺溶液吸收烟气中的CO2技术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新型有机醇胺溶液吸收CO2的原理;其次将该技术的发展按照不同的添加剂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在国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最后,还对新型有机醇胺溶液吸收CO2实现火电厂烟气“零排放”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火电厂;烟气零排放;新型有机醇胺;复配溶液0 引言目前火力发电厂所排放的烟气,经过了除尘和脱硫处理,尚未有效控制CO2的排放,使其成为火力发电厂最大的污染源。作为燃烧产物,CO2的生成不可避免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14期2016-11-29
- 炼厂气脱硫工艺方案研究
;脱硫;甲基二乙醇胺0 概述近年来,我国在运用催化裂化衍生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副产大量的干气、液化石油气。随着我国含硫原油加工量的不断增加和加工深度的深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脱除催化干气(DG)、液化石油气(LPG)中的硫化物,以实现炼油厂轻烃的化工利用已显得十分重要。DG、LPG等炼厂气脱硫工艺一般分两大类[1]:干法脱硫,主要用于需较高脱硫率的场合,常用氧化锌法、活性炭吸附法;湿法脱硫等,其中最为普遍使用的是醇胺法脱硫。国内某炼厂DG、LPG脱
化工管理 2016年10期2016-11-23
- 醇胺溶剂处理低温甲醇洗酸性气的探讨
831800)醇胺溶剂处理低温甲醇洗酸性气的探讨沈华(河南能源化工集团 新疆龙宇能源准东煤化工有限公司 , 新疆 奇台831800)针对煤化工行业低温甲醇洗酸性气中硫化氢含量偏低、烃类含量偏高,容易造成硫回收装置不稳定问题,提出了应用醇胺类吸收再生工艺进行预处理,提前将烃类脱除和H2S 提浓,提高硫回收装置的运行率、硫回收率和稳定性,从溶剂选择、方案介绍、应用流程、费用分析进行了探讨。MDEA ; 应用流程 ; 有机硫 ; 脱除率0 前言煤化工行业硫回收
河南化工 2016年8期2016-09-14
- 基于胺法的旋流喷淋气液吸收烟气CO2的性能
实验研究了典型的醇胺(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脱除CO2的分离效率和传质系数,并分析了操作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MEA的脱碳效率(最大值95%)大于DEA的脱碳效率(最大值92.3%).与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表明,多级旋流喷淋可以有效增强醇胺-CO2喷淋反应系统的传质过程.醇胺溶液旋流气液吸收烟气CO2的脱碳效率受操作条件的影响,其随着吸收剂质量分数、吸收剂流量和反应温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烟气中CO2体积分数和烟气流量的增加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16年1期2016-04-15
- 新型高效低耗CO2捕集配方溶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模试装置,研究了醇胺分子中氨基取代基以及空间位阻效应对烟道气中CO2捕集效果的影响。从分子结构的角度,开发了新型高效低耗CO2捕集配方溶剂,通过3~5 m3/h CO2捕集模试装置,考察了其捕集率与再生能耗的关系,并在胜利电厂和四川维尼纶厂进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的一乙醇胺(MEA)法相比,该溶剂再生能耗降低30%。CO2捕集 醇胺 再生能耗 捕集溶剂目前,CO2的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是研究者比较关注的热点之一,化学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也是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6年6期2016-02-10
- 基于复合乳化剂的乳化炸药的性能研究
25)采用高分子醇胺乳化剂和Span-80制成复合乳化剂,考察其对乳化炸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轰性能,使用复合乳化剂要优于单一乳化剂。复合乳化剂中醇胺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70%、Span-80质量分数为为30%时,乳化炸药的稳定性和爆轰性能较优。乳化炸药;复合乳化剂;稳定性;爆轰性能乳化炸药因其具有抗水性好和爆轰感度强等优点,使得其在民爆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从热力学角度来看,乳化炸药属于高分散相的不稳定体系,长时间储存时,乳化炸药
云南化工 2015年2期2015-12-06
- 醇胺溶液吸收CO2的反应原理及实验研究
530001)醇胺溶液吸收CO2的反应原理及实验研究苏雪梅(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阐述了醇胺溶液吸收CO2的反应原理;以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甲基二乙醇胺(MDE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醇胺溶液的浓度、种类对CO2的吸收速率和吸收总量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复配体系的吸收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吸收效果MEA>DEA>MDEA,而在MEA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DEA溶液可以明显提高溶液的吸收性能。醇胺溶液;二氧化碳;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15年12期2015-11-03
-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论述
本文仅讨论基于烷醇胺(以下简称醇胺)的脱硫脱碳方法的研究进展。1 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的发展概况醇胺法脱硫脱碳工艺技术在1930年由R.R.Bottoms 发明并申请专利,经过80 余年的发展,迄今,此工艺仍是天然气和炼厂气脱硫脱碳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在合成氨工业及通过合成气制备下游产品的工业中也有应用。其主要依靠酸碱反应来吸收酸气,升温时吐出酸气,具有净化度高、适应性宽、应用广泛、经验丰富的优点。近年来,由于大气污染的防治问题、能源节约问题及气田气质的高硫
化工管理 2015年26期2015-08-15
- 天然气脱硫工艺的自动控制
一般优先考虑采用醇胺法脱硫。采用醇胺法脱硫工艺流程的主要设备有脱硫吸收塔、再生塔,根据工艺介质条件、工艺设备(脱硫吸收塔、再生塔)的结构特性并考虑工艺设备安全,设置满足相应工况的自控设备,采用串级调节、分程控制以及超限报警联锁等多种自动控制方案,实现最佳脱硫效果,保护人员及工艺设备的安全。天然气脱硫;吸收塔;再生塔;自动控制1 脱硫的定义与方法从天然气中脱除酸性组分的工艺过程称为脱硫、脱碳,习惯上统称为天然气脱硫。脱硫按作用机理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年10期2015-01-12
- 天然气净化装置脱酸溶液发泡现象研究
271033)醇胺溶液发泡是影响天然气脱酸装置平稳运行的主要原因之一。胺液发泡会带来诸如雾沫夹带、净化气中硫化氢含量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并可能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以泰安60万吨/年LNG国产化研发项目天然气脱酸单元工艺为依托,分析MDEA溶液脱酸性气的机理及引起醇胺溶液发泡的污染源,从生产运行和实验分析两方面,提出监测溶液发泡倾向的措施和溶液发泡的解决方案。MDEA溶液;脱酸机理;污染物分析;发泡倾向监测;消泡方法在含酸性气天然气的净化处理中,醇胺法因其
化工管理 2015年21期2015-01-11
- 溶剂法脱除天然气中有机硫的原理及发展趋势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醇胺法。醇胺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中至少包含有1 个羟基和1 个胺基。羟基的作用是降低化合物的蒸汽压,并增加其水溶性;而胺基则为水溶液提供必要的碱度,促进对酸性气体组分的吸收。按连接在胺基的氮原子上的“活泼”氢原子数,醇胺可分为伯醇胺(如MEA)、仲醇胺(如DEA、DIPA)和叔醇胺(如MDEA)三大类。根据Lewis 酸碱理论,醇胺首先与天然气中酸性较强的H2S 和CO2反应,再与酸性较弱的有机硫反应。醇胺法脱除天然气中的有机硫化合物存在以下
天然气与石油 2015年3期2015-01-03
- 氨基酸离子液体促进的醇胺水溶液捕集CO2的研究进展
O2捕集方法中,醇胺吸收法[1~6]具有技术成熟、吸收量大、操作成本较低等优点,适宜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特别是在天然气和炼厂气CO2分离方面,醇胺法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华能北京热电厂和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CO2捕集示范工程的展开,在火电厂CO2减排领域,醇胺吸收法也将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因醇胺水溶液吸收CO2后易腐蚀设备,CO2捕集过程需严格控制水溶液中醇胺的质量分率。如以乙醇胺 (Monoethanolamine,MEA)水溶液为吸收剂时,MEA的质量分率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4年3期2014-09-19
- 醇胺法脱硫脱碳技术研究进展
方法比较多,包括醇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热钾碱法、直接转化法、脱硫剂法等[1-15]。直接转化法和脱硫剂法主要应用于中小规模天然气的脱硫,不具有CO2脱除能力,因而在以液化天然气(LNG)为最终产品的原料气深度脱硫脱碳工艺中并不适用。适用于大规模深度脱除原料天然气中的含硫含碳化合物并满足LNG原料气要求的方法主要包括醇胺法、物理溶剂法、化学物理溶剂法和热钾碱法。其中,基于醇胺的化学溶剂法及物理化学溶剂法是目前天然气处理、深度预处理广泛使用的方法
天然气与石油 2014年3期2014-08-15
- 羰基硫和醇胺溶液反应机理及反应动力学研究进展
吸收剂优先采用乙醇胺、二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以及哌嗪活化的甲基二乙醇胺[1]。从含大量CO2的气体混合物中选择性吸收硫化物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化工行业的关注。H2S和伯胺仲胺叔胺溶液的反应均是瞬时反应,而CO2和COS与醇胺溶液的反应相对较慢。这其中CO2和醇胺反应的动力学已经得到广泛的研究,而COS和醇胺溶液的反应动力学研究并不多,也没得到汇总。作者综述了最近的科研成果,汇总了COS与醇胺的反应机理以及反应动力学相关研究,弥补了关于这方面的空白。1 COS
化工科技 2014年6期2014-06-09
- 泡沫金属填料旋转床用于胺法脱碳
学吸收法主要采用醇胺类溶液作为化学吸收液,在填料塔内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实现CO2的分离富集,但传统填料塔体积庞大,吸收效率低。超重力旋转床作为一种新型气液传质设备,具有压降低、传质系数大、体积小、泛点高、质量轻和维修方便等优点,在化工、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得到了较好的应用[2]。将超重力旋转床应用于CO2气体的吸收,可以显著提高吸收效率,缩小设备体积[3-6],从公开的文献或专利来看,旋转床多采用丝网填料或板式填料,丝网填料的动平衡性差,尤其是对于大型旋转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2013年1期2013-03-28
- 大孔聚苯乙烯树脂改性及对MgCl2 负载研究
[4-5]、二乙醇胺[6]、三乙醇胺[7]、二乙烯三胺[8]、三乙烯四胺[8]、吡啶[7]、5-氨基-1,10-邻菲咯啉[9]等对氯球的改性,之后进行金属离子等催化剂的负载,目前已报道的负载过的金属有Sn2+、Cu2+、Co2+、Mo(Ⅵ)、Cu+、Zn2+[10]等,或是对相转移催化剂N,N-二甲基八胺、N,N-二甲基十胺、三甲胺、三正丁胺等的接枝[9],该高分子载体基本骨架是化学惰性的,不溶于水、酸、碱和有机溶剂,又有较好的抗氧化性,价廉易得,从而避免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3年6期2013-03-25
- 天然气脱硫应用的主要方法探讨
学吸收法通常是指醇胺法,它是目前天然气脱硫工艺中最常用的方法。目前常见的脱硫剂有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二甘醇胺(DGA)、二异丙醇胺(DIPA)、甲基二乙醇胺(MDEA)。醇胺溶液吸收酸气实质上就是气相中的H2S与CO2传质进入液相并与醇胺溶液发生反应的过程。最早用于天然气脱硫的化学溶剂醇胺法工艺是MEA和DEA,碱性强、反应速度快,并有一定的脱除有机硫的能力,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采用的脱硫方法。由于这些溶剂存在
中国科技纵横 2013年1期2013-03-12
- 混合醇胺溶液吸收烟气中CO2
)研究与开发混合醇胺溶液吸收烟气中CO2张亚萍1江金正2季芹芹1罗红情1(1.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2.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 450042)研究了温度、CO2含量与吸收液浓度对醇胺溶液吸收CO2性能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复配体系对二异丙醇胺(MDEA)的活化效果。结果表明,醇胺溶液对CO2的吸收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增加而降低,随吸收温度的升高而增强,以40℃为宜;吸收反应速率均随气、液相反应物含量增大而增强;混合体系对
化工生产与技术 2012年1期2012-12-08
- 有机醇胺溶液中H2S气体溶解性能评价
63318)有机醇胺溶液中H2S气体溶解性能评价张娇静,宋 华,白 冰,王 璐(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以H2S和N2的混合气为模拟天然气,采用自制的小型的气液吸收平衡装置,考察了吸收剂、吸收剂浓度、温度对有机醇胺溶液吸收性能的影响。采用Aspen Hysys和Aspen Plus两大化工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发现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相吻合。以N-甲基二乙醇胺(MDEA)作萃取剂,吸收剂浓
化工进展 2012年7期2012-09-09
- 基于电位法和酸碱度法的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位法和酸碱度法的醇胺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杨向平1,陆诗建1,2,高仲峰3,李清方2,张 建2(1.中国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山东东营 257061;2.胜利工程设计咨询公司,山东东营 257026; 3.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新泰 271233)醇胺溶液具有对二氧化碳吸收速率快、吸收容量大及再生简单的特点,采用电位法和酸碱度法对一乙醇胺(MEA)、二乙醇胺(DEA)、三乙醇胺(TEA)吸收二氧化碳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电位、酸碱度与吸收速率、吸收容量之间的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2期201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