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普

  • 西藏西部新发现《吐蕃铁券文书》之“结辛”()家族考略*
    是一份吐蕃悉补野赞普赤松德赞授予古格部大臣结辛·赤旺觉布支拉珂家族的敕文(类似于后期的《铁券文书》)副本,或部分被重新抄录。《文书》最初授予的时间,是赤松德赞在位时的某个兔年冬天。被授予《文书》的主要原因是,该家族先人自吐蕃赞普先祖达乌聂斯(8)达乌聂斯,亦称“达日聂斯”,根据后期藏文史籍的记载,他是赞普卓聂德茹与钦妃鲁杰措姆之子。年幼时患有眼疾,后眼疾被治愈,见山上有盘羊走动,故得名“达日聂斯”,意为“见达日山上的盘羊”。详见阿贵:《〈弟吴宗教源流〉(吐

    西藏研究 2023年3期2023-08-29

  • 吐蕃时期赞普继承问题探微
    综上所述,在吐蕃赞普之位继承中有两个指导原则,即道特森提出的“舅氏轮换”原则与《底吾史记》中的“贬谪”原则。依据前者可确定以何氏之女为正妃,其所生之子自然就成为了新赞普,当这位新赞普继位后,依据后一原则将与之存在竞争关系的异母兄弟“贬谪”,将他们从王室排除,使其远离权力中心,并给予新的家族名称或姓氏。这样,就有效消除了异母兄弟对新赞普王位的潜在威胁。但是当新赞普的候选人为亲兄弟时,这一原则就失去了效力,牟底赞普作为特例,因为犯法而被“贬谪”,失去了赞普候选

    西藏研究 2023年1期2023-07-15

  • 试析《吐蕃兵律》 的产生年代
    间里, 曾有两位赞普在吐蕃大力兴佛。 一位是赤松德赞(①赤松德赞在位时间普遍认为在755-797 年。 据美国学者杜晓峰考证, 认为其执政年代为756-797、 798-800 年。 约797 年, 赤松德赞退位, 由其子牟尼赞继任, 约798 年牟尼赞薨逝。 约798-800 年, 赤松德赞与其子赤德松赞共同执政, 约800 年赤德松赞之兄牟如赞发动王位之争, 赤松德赞薨逝。 具体可参考朱丽双《赞普墀松德赞之勋绩——P.t.1287 第10 节译释》,

    敦煌学辑刊 2023年1期2023-06-07

  • 敦煌古藏文I.O.750所载吐蕃行宫“Nyen Kar”地望考辨
    此行宫始建于吐蕃赞普墀松赞(617—649年)时期,后为墀芒松芒赞(647—676年)居住三年,墀都松(676—704年)居住十六年,墀德祖赞(704—754年)居住一年,墀松德赞(742—797年)居住一年,四位吐蕃赞普共住于“Nyen Kar”行宫二十一年之久。因后续发生很多历史上的政变和多次迁徙行宫,因此“Nyen Kar”行宫的具体位置,存在不一致性和模糊性。由于这些具体位置不确定性等因素,导致讲述吐蕃历史时出现了不必要的混乱和矛盾。所以从历史文献

    青藏高原论坛 2022年2期2023-01-09

  • 仲与王政:吐蕃赞普神话叙事探源①
    述,即 “自聂赤赞普到第27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执政期间,均由 ‘仲、德乌、苯’三法护政”。①12世纪以后西藏一些重要的史书 (教法史)里都有类似的记载,包括 《弟吴宗教源流》(12世纪)、《底吾史记》(12世纪)、《布顿佛教史》(14世纪)、《西藏王统记》(14世纪)、《汉藏史集》(15世纪)、《贤者喜宴》(16世纪)、《西藏王臣记》(17世纪)等。现存吐蕃文献虽然对这段重要记述没有记载,但作为后弘期史学家们对吐蕃政治文化的高度总结,这一记述对了解吐蕃时期

    中国藏学 2022年4期2022-11-15

  • 略论前弘期尼泊尔工匠在卫藏地区的活动及其影响
    段。学界普遍认为赞普松赞干布(公元617—650年)执政时期佛教文化正式传入藏地,以赞普为中心的上层王室家族对佛教文化的传播给予了鼎力相助。为了传播佛教文化,赞普以镇住魔女为由,以拉萨大、小昭寺为中心建立寺庙镇压魔女心脏,并在藏地各处建造了十二镇魔寺[1]以镇住魔女的四肢关节等部位。这些寺庙的建造意味着佛教已拉开了与藏地固有苯教文化的相争、相交和相融的漫长历史帷幕。根据史料记载,初期阶段的佛教传播范围仅限于王室家族为主的上流社会层面,其完全依赖着赞普王室权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4期2022-02-09

  • 由和亲到会盟定界 ——唐前期唐与吐蕃盟约的转变
    载“贞观八年,其赞普弃宗弄赞始遣使朝贡。 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其邻国羊同及诸羌并宾伏之。 太宗遣行人冯德遐往抚慰之。 ”[2]“朝贡”“抚慰”之用语显示唐朝乃至唐太宗对吐蕃并不了解,而“弄赞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帝不许”[3]更证明了这一点。 由于唐太宗未能答应和亲,吐蕃先是兴兵吐谷浑,后是兵锋指向松洲,而且是以唐朝答应和亲为最终目标,《旧唐书》卷196 上《吐蕃传》对“和亲约”的缔结及其实施过程有如下概要记载:使者既返,言于

    青海民族研究 2021年1期2022-01-01

  • 日本杏雨书屋藏737号吐蕃天下都僧统愿文研究 ——兼谈吐蕃僧官制度
    名为“拟吐蕃圣神赞普千僧斋”,原题名为“吐鲁番道场文”。上盖朱印一颗,字为“木斋真赏”,并附有录文,末尾朱印为“李盛铎印”[1]。对于该件文书目前尚未见有专文论及,笔者对照文书图版照片和录文重新对之加以录文,并就其中出现的吐蕃赞普和天下都僧统进行一些考辨。一、文书录文1.调御称尊,独擅无上,法王利见,厥号能人,由是广运慈舟,济苦海之沉溺,高悬仁日,2.朗法镜于昏衢,天中之天,岂明言之可测,今此横敷大厦,广开真场,供设千僧,珍羞3.百味者,其谁施之,则我当今

    西藏研究 2021年4期2021-12-06

  • 洛扎吐蕃摩崖石刻中的历史人物、地名及其相关问题
    麦·第乌穷是牟尼赞普(མུ་ནེརྩེ་བོཙིནེ་པཀོ།)时期的一名功臣。对此,巴桑旺堆先生于2013年出版的一部有关吐蕃碑刻研究的作品中有所介绍。[4]但是,上述两篇文章都并不是专门研究德麦·第乌穷这一历史人物的成果,只是在历史文献、吐蕃石刻方面的研究成果中提到了这一历史人物。目前少有对其专门的研究成果问世,因此,也就无法弄清德麦·第乌穷的主要历史功绩究竟是什么?为何以他的父亲为主的家族势力获得赞普王室的封赏?为何赞普要命当地的千户守护并似乎是时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1期2021-11-30

  • 敦煌古藏文历史文献的撰修及其反映的早期吐蕃史
    《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赞普传记》《吐蕃大事纪年》三部分。记事多为信史实录,中间也收录了许多不同时期艺人传唱的民间传闻。下面依次将这三部分的撰写时间与其中关于早期吐蕃历史及隋唐关系的内容作一探析,以就教于学界。一、《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的编修该部分包括两个表,分别为吐蕃政权完成统一之前青藏高原存在的诸小邦及其家臣名表与吐蕃赞普世系表。《小邦邦伯与家臣》表在罗列诸小邦及家臣名姓后,概括邦伯家臣总数曰:“十二小邦加上斯日赤共为十三,家臣二十有四,加上江

    西藏研究 2021年5期2021-11-26

  • 吐蕃时期政教关系新论
    与引进佛教,强化赞普集权,限制本教对政权及社会事务的干预。本教是维系吐蕃政权的法理根基,佛教是顺应当时吐蕃社会发展方向的进步文化。随着时局的变迁,统治者对“两教”有不同的偏好。对统治者来讲,宗教与自身信仰无关,是维护统治与争权夺利的工具。厘清吐蕃时期的政教关系,有助于理解西藏历史上政教关系的本质与“政教合一”的演变逻辑,从而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历史观。一、吐蕃前期的政教关系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记载,最早的吐蕃,“在各个小邦境内,遍布一个个堡寨,……各地小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年7期2021-04-17

  • 赞普、国王与法王:后吐蕃王朝时代藏文史籍中君主称号的嬗变
    的君主称号则是“赞普”(btsanpo)。随着吐蕃统一青藏高原,赞普也成为吐蕃王朝时代藏族政治文化传统中最高等级的君主称号。皇帝和可汗的称号自从诞生以后,就长期作为中原王朝与北方民族政权的君主称号而行用,王朝的更替和民族的兴衰,都不影响皇帝与可汗称号本身的延续。与此境遇不同,“赞普”称号却在吐蕃王朝崩溃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学界对于赞普称号的起源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较多,(1)对赞普称号的含义及其起源的专论,参见林冠群:《“赞普”释义——吐蕃统治者称号意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6期2021-01-08

  • 从止贡赞普父子叙事看藏文历史叙事的演变及其功能
    )一、《敦煌吐蕃赞普传记》与后世教法史在止贡赞普和布岱贡杰父子叙事方面的差异敦煌古藏文写卷《敦煌吐蕃赞普传记》(P .T.1287)开篇一节中讲述了止贡赞普(Dri gum btsan po)被杀之后,其子流落东部地区后在传奇人物茹(阿日)来杰(Rus las skyes-Ngar las skyes)协助下报杀父之仇并再登赞普位的故事。相关事件在后世教法史中多有传承,演化出大同小异的版本。众所周知,这部分有关止贡赞普父子叙事可以说是国内外藏学界最受关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4期2020-12-17

  • 吐蕃王朝时代的西藏
    王朝始祖——聂赤赞普,并不是本地雅隆人,而是来自天界的神仙。这种说法显然是崇拜天神的意识兴起后,人们虚幻出来的一种说法。但是,聂赤赞普绝非来自西藏境外的某个地方,所谓的“天界”也只能理解为古代西藏人观念中被神化了的地方。所以后世佛教史家利用这一不确定解说加入自己的内容,以为己用。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的《赞普世系》中即采用此说:“天神自天空降世,在天空降神之处上面,有天父六君之子,三兄三弟,连同赤顿祉共七人。赤顿祉之子即聂赤赞普也。来做雅地之主,降临雅域

    侨园 2020年11期2020-12-01

  • 昂欠:王朝、僧侣和旅行者的床(节选)
    画师德赞的看见或赞普的死有时候,眼里看到的能给你带来好运气,有时候,看到了不该看到的,带来的可能就是灾难。那天下午,跟着师父从拉达克来的小画师德赞在红山上的一间佛堂里,朝山下一瞥,就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一幕。德赞跟着师父来到逻些城的那座红山下时,他的眼睛就被遍布山腰的那些建筑拐走了,确切地说是眼睛不够用了。眼前的景象,让德赞吃惊,那些像是贴在山上的建筑,究竟是怎样建成的?导引德赞沿着台阶上山进入那些建筑的人严格地命令:不该看的,就关在眼眶外;不该说的,就压在舌

    青海湖 2020年4期2020-09-22

  • 藏王故里桃花沟
    第一代吐蕃王聂赤赞普出生于此,在西藏藏民的传说中,聂赤赞普本是天神的儿子,后降临人间,到了现在山南境内羌脱神山,被十二个放牧者看见了。这个小伙子的言语举止与本地土著不同。放牧的人们辨别不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应该如何处置这个年轻人,便派人回聚居点报告。长者派出十二个颇为聪明的巫师教徒上山,盘问小伙子从哪里为,这个小伙子用手指指天。这伙人以为小伙子是从天上来的,是“天神之子”,格外高兴。十二人中为首的便伸长脖子,给这位“天神之子”当坐骑,前呼后拥地把他抬下山来

    旅游纵览 2020年5期2020-06-19

  • 浅谈吐蕃赞普时期饮食禁忌文化
    文史书来论述吐蕃赞普时期不食驴肉与马肉、狗肉、鱼肉等饮食禁忌习俗。关键词:敦煌;吐蕃;赞普1 不食驴马肉对于藏族先民而言:在久远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饮食文化的同时,跟别的民族一样形成了极其特殊的饮食禁忌,史言“吐蕃人不食驴马肉”这是一种严格的饮食禁忌,现如今藏族大部分地区依旧不食驴马肉,由此看来,不食驴马肉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S.t756记载“羊血和马肉适用于药也”可知马肉作为药物使用,但这并不能说明吐蕃赞时期食用驴肉或马肉,敦煌文献

    世界家苑 2020年3期2020-05-26

  • 法藏敦煌藏文写卷P.t.1042定名考述
    点上统一,是否为赞普葬仪存争议,且对“王室”元素也未展开分析。二、写卷定名考述P.t.1042中未示明逝者其人,主持和参加葬仪者也仅述身份和其所执事务,卷首卷尾亦无题记题名。故只能从全篇内容细节中考论写卷主旨性质再行定名。其中对丧葬仪轨中的特定用词与敬语,逝者及主持参加丧葬仪式者身份特殊性的考论是本篇写卷定名的关键。(一)逝世grongs与大葬mdad chen po笔者通过P.t.1042中表述葬仪和大葬用“mdad shid”(写卷第83、85、101

    敦煌学辑刊 2020年3期2020-02-03

  • 谁是聂赤赞普
    学海一、关于聂赤赞普的历史记载聂赤赞普被认为是吐蕃王朝的前身西藏山南雅隆部落悉补野第一代赞普。关于聂赤赞普,在西藏的史书上有许多记载。《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中记载:“天神自天空降世。在天空降神处上面,有天父六君之子,三兄三弟,连同墀顿祉共为七人。墀顿祉之子,即为墀聂墀赞普也。来作大地之主,降临来到人间……遂来做吐蕃六牦牛部之主宰也。”“降临雅砻地方,天神之子作人间之王,后又为人们目睹直接返回天界。”①《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王尧译,《王尧藏学文集》卷1,北

    上海文化(文化研究) 2019年1期2019-12-17

  • 浅谈藏传佛教戒律对藏族社会的影响
    在吐蕃第二十八代赞普拉脱脱日宁谢时期,随着《宝箧经》,《忏悔百拜经》及宝塔的入番,佛教首次与吐蕃有了一些联系。佛教开始传入吐蕃是在松赞干布时期,但是,在松赞干布时期,佛教并没有在吐蕃得到很好的传播,相反处处受到打压跟排斥。在当时,佛教是不被掌握实权的朝臣官员和民众接受的。佛教正式传入吐蕃是在赤松德赞时期,赞普实行了兴佛灭苯政策,废除了禁佛命令,从而大力弘扬佛教。随着印度堪布寂护希瓦措跟莲花生大师二人的入蕃,为赤松德赞倡导发扬佛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赞普跟王

    新生代 2019年13期2019-11-13

  • 吐蕃大相论钦陵考述 ——兼论噶尔氏家族的衰亡
    出于疋末城,吐蕃赞普之王族也。曾祖赞、祖尊、父陵,代相蕃国,号为东赞。戎言谓宰曰‘论’,因而氏焉。”[5]从这一记载上看,噶尔氏系悉补野王族,其发源地为雅隆河谷(今山南琼结县)地区,但此说与敦煌文献所载内容大相径庭。敦煌文献P.T.1286《小邦邦伯家臣及赞普世系》记载:“岩若查松之地,王为古止森波杰,其家臣为噶尔与年氏。”[6]173表明噶尔氏原属拉萨河流域森波杰之家臣。对此,苏晋仁先生有过这样的论述:“疑噶氏原居岩波,后追随悉补野部,遂居疋末城,实与赞

    西藏研究 2019年5期2019-11-06

  • 中唐《金光明最胜王经》及经变在敦煌的兴起及其原因分析
    ”之一的墀松德赞赞普大力兴佛,并以佛教意识形态治国,在本土及所辖疆域内广度僧尼,兴建佛寺,传抄佛经。墀松德赞延请天竺显密高僧寂护、莲花生大师等入藏弘法;修建吐蕃第一坐寺院——桑耶寺。桑耶寺于公元779年建成后,墀松德赞亲率嫔妃、子女、宗室、外戚、文武百官和属部首领,参加了这一盛典,并在寺内盟誓。尔后将盟文刻于石碑之上,树立了兴佛证盟碑。[1]为了传播佛法,赞普下令广度僧尼,继第一批吐蕃本土出家人“七试人”之后,在赞普的大力推动下,包括王妃在内有300人出家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10-18

  • 布达拉宫是为文成公主而建的吗
    吐蕃历史上伟大的赞普松赞干布为其妻子唐朝的文成公主而建的,是两个人忠贞不渝爱情的见证。然而,布达拉宫真的是为文成公主进藏而修建的吗?布达拉宫最初的名字并非布达拉宫,而是红山宫,红山宫的修建的确与松赞干布有关。松赞干布是吐蕃历史上最有名、最伟大的赞普之一,在四处征伐的同时,松赞干布决定将吐蕃的首都迁都到逻些,也就是现在的拉萨。公元631年,松赞干布正式迁都于此,随后开始在逻些的红山上大建宫室,这座宫殿,就是红山宫。红山宫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当时修建的宫殿有9

    中外文摘 2019年14期2019-07-29

  • 奶奶起名,实力坑孙
    蹄吐蕃王朝第八位赞普——止贡赞普生来就是个倒霉孩子,他刚出生时,父亲派人去祖母那里占卜吉凶,想让老太太帮孙子起个霸气的名字。当时老太太问了三个问题:“魂附之草地和玛定是否被火燃烧?蓝神湖是否干枯?白神岩是否倒塌?”来人回答:“魂附之草地和玛定未被火燃烧,蓝神湖未干枯,白神岩未倒塌。”老太太由于年事已高,耳朵有点背,全听反了,结果得出一个极其不祥的预言:“新出生的赞普将死于刀下,不要执掌国政。”随后给了名字——“止贡”,翻译过来就是“死于刀下”。就這样,止贡

    百家讲坛 2019年12期2019-07-14

  • 古藏文“赤”()与“日”()的语音演变规律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以吐蕃赞普与宫殿之名为例
    )众所周知,聂赤赞普是吐蕃第一代赞普,囊日松赞是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在吐蕃敦煌藏文文献和后弘期的有些藏文历史文献中,关于“聂赤赞普”()和“囊日松赞”()两个名字分别记载为和。同时,止贡赞普之子聂赤()和吐蕃时期的赤则宫殿()之名也被记载为和等。从这些记载来看,藏文“日”()字和“赤”()字都有互换现象。这种互换现象的由来,可以从敦煌藏文文献中关于囊日松赞之名中“日”字的含义和由来的记载中略知一二。敦煌藏文文献p.t1287所载:“”[1],由王尧、陈践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4期2019-05-25

  • 略论吐蕃时期的议事制度
    )便共同推举聂赤赞普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议事制度的事件,在后世的传说中是以蒙上神秘“面纱”的神话形式被流传和记录下来的。“那时蕃域九父由于不能承受十二小邦的政事,于是召集盟会商议:我等应寻求具神变力之王,哪儿有呢?这时空中有声道:‘喂,若需藏区属民之王,在穆域之昂章羌章地方的玉贝金城中,有天神世系穆之外甥神王聂赤赞普,可迎为黔首之王。’于是决定迎请”。[2](P233)在迎请聂赤赞普为王时,并非是哪一个人的决定,而是“有严谨的洛及尼雅,公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9年5期2019-02-21

  • 从噶尔氏家族专权分析吐蕃王权的独特性
    在吐蕃政权前期的赞普同大相噶尔氏家族之间的斗争,其残酷程度丝毫不逊于中原王朝的君相权争。一、研究的现状与意义1949年以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藏族同胞历史的研究成为一门显学,许多藏学研究机构在各所大学与各个研究院中成立。国家也花费大气力支持学者对藏族历史的研究,这就使得对藏史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及社会生活发展与变迁的研究,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出现了以任乃强、黄灏、陈庆英为代表的许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19年2期2019-02-19

  • 吐蕃苯教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以敦煌西域藏文文书和藏文史书《韦协》为中心
    历史文书》在止贡赞普传记部分,包含着一些属于苯教色彩的内容,特别是以类似苯教老妇人口吻表述的丧葬仪轨值得注意,如“一旦赞普驾崩,请束其发髻于顶,以朱砂涂脸,剖开其身,填充赞普之遗体,严惩他人盗窃,与之饮食”[1] 165,表明止贡赞普时期苯教的存在情况,及其与赞普丧葬仪轨的关系。晚期藏文史书《贤者喜宴》称:“其(止贡赞普)时,自天竺(rgya-gar-yul)及大食(stag-gzig)交界处的古然瓦扎(ku-ran-wa-tra)地方,得到了外道阿夏苯波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2-10

  • 试析藏传佛教的发展历程
    松赞干布继承吐蕃赞普,吐蕃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松赞干布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性措施,从四邻邦国引进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据藏文相关史料记载,松赞干布令吐蕃名臣吞米桑布扎按照古印度的一种文字创造了藏文,藏文造出来以后,松赞干布还带头学习藏文,为藏文的推广做出了榜样,同时也为佛教正式传入吐蕃奠定了基础。《贤者喜宴》中记载:“松赞干布迎请了尼泊尔的希玛祖、印度的格萨热大师、汉地的大天寿和尚等佛教高僧到吐蕃,并同吞米桑布扎等人翻译了《宝云》《十万般若波罗密多经》等佛经。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2019-01-15

  • 西藏吐蕃时期石碑文物获发掘保护
    记录了誓文与历代赞普业绩。由于拉萨城区发展,原在偏僻之地的嘎尔琼拉康被林立高楼所包围。而在这座寺庙的院子里,几名工人正在围墙内挖土抛石,约50平方米的面积挖了1米多深。该所研究员陈祖军介绍,这座石碑立于赤德松赞赞普在位之时(798年-815年),赤德松赞于王室危难之秋,得佛教信徒护持取得王位,为酬劳信徒,修建了这座寺庙,并与臣工贵族宣誓,保护佛教,此碑刻文即当时盟誓部分内容。碑文还记载了松赞干布以下历代赞普业绩与世序排列。据现场观察,因受拉萨河洪水影响,这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9期2018-12-06

  • 藏地史前“十二小邦”续考
    化形式描述了聂赤赞普从“天界”降临雪域高原,在多人的簇拥之下成为“人主”,对此中外学者都很熟悉。但是,不同版本的故事中,迎请赞普的人的身份却并不相同。有人认为是“十二位智者”,或者是“有福分的人”。例如,《贤者喜宴》载:“(赞普)首先降落在拉日江脱山巅,后至拉日瑞布赞塘果西。其时,被一些有福分的藏人所见,诸目睹人中,有严谨的洛(lho)及尼雅(gnyags)、公正的琼(khyung)及努(snubs),友善的赛(se)及波底父民六族(spo-steyab-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1期2018-05-16

  • 敦煌藏文ngas po与vphan yul译释
    00101)吐蕃赞普墀伦赞亲率精兵,灭顽敌sum po(孙波)王森波杰后,上起帕之勇瓦那以下,直至工布资那以上,均为赞普统领之辖土,赞普墀伦赞乃发布命令,将原统辖地总名ngas po(岩波)改名为vphan yul(番域)。P.1287号第187-189行:de nas yul ngas po vi/vbangs/dbavs dbyI tshab lastsogs pas//bt⁃san po vi mtshan gsol pa//chab srid gn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8年2期2018-02-10

  • 藏王陵
    撼世界的吐蕃王朝赞普(吐蕃帝国皇帝)的陵墓。如同开罗的帝王谷陵墓收藏着埃及诸王朝的光荣,琼结河谷是吐蕃王朝的最后归隐地。这里是西藏帝王谷。赞普们几乎被人遗忘了。收割的农人,晚归的牧人,游方僧侣,信差和骑马的贵族们脚步匆匆地从土丘身边走过,只有一些关于墓葬的传说还在民间游走。69岁,干瘦的强巴曲桑和另一位老人一前一后坐在松赞干布陵的土坡上,环抱着膝盖。他们前方,是一条逶迤在一号墓和二号墓之间的公路,从琼结通向盛产藏獒的措美草原,据说那些措美的贩獒人总会将未能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6期2017-12-06

  • 吐蕃王陵墓主人身份与陵区布局
    —797)、牟尼赞普(761—798)、赤德松赞(774—815)、绛察拉本(?—739)、朗达玛(815—842)、沃松(842—904)、赤玛略(?—712)等9位赞普和一位王子及王妃,共 11位。在这11位王室成员中,墓主身份与墓丘进行相对应的封土墓有7座,文献中的记载与实际不相符的墓丘有3座。松赞干布陵。有两个陵号分别是木惹穆波(smug ri smug po)和绑索囊杰坚(bang so nang rgyan can),前者意为“木惹紫红山陵”,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6期2017-12-06

  • 第一篇 藏王聂赤赞普故里
    罗洪忠聂赤赞普作为藏族历史的开端,他是传说中吐蕃历史上的第一位赞普,也就是藏地第一位“王”,留下有确切记载、完整的王统世系,传到松赞干布时已是第33代。藏地文明的许多“第一”,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他修建了藏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几乎在所有藏地史书中都会被提到。在藏地人心中,那就是藏族文明的起源。波密县地处藏东南,宋史记作博窝、波窝,西藏地方政府的文书中,多称其为“波窝龙巴”,藏语里意为“祖宗之地”。波密何以称“祖宗之地”,是否隐含着波密是藏民族的祖先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4期2017-07-18

  • 《藏王故里》
    史书里,多把聂赤赞普作为藏族历史的开端。他是传说中吐蕃历史上的第一位赞普(王),留下有确切记载、完整的王统世系,传到松赞干布时已是第33代。藏地文明的许多第一,都可以追溯到他这个源头,是他创建了藏地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聂赤赞普出生波密,当他开创的王位传到第八代藏王止贡赞普(公元前200年)时,止贡赞普从小好勇斗狠,同大臣比武时被杀。据工布德木玉荣增石刻文字及分析,止贡赞普的妻子害怕三个儿子夏赤、甲赤、娘赤遭遇父亲一样的命运,便叫他们三兄弟连夜逃跑,逃得

    西藏人文地理 2017年4期2017-07-18

  • 五难婚使
    赞干布成为藏族的赞普(就是君王),他仰慕唐朝的先進生产技术和文化,希望能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贞观年间,松赞干布派大臣禄东赞到长安求婚,据说当时到长安求婚的还有其他五个国家的使臣。唐太宗决定出几道题,哪个国家的使臣答出来了,就把公主许配给那个国王。禄东赞:尊敬的天可汗,在您的治理下,大唐物产丰富、人杰地灵。赞普久仰中土文明,我们奉命特来求婚。这里有聘礼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请天可汗收下。唐太宗:(皱眉)且慢。赞普千里迢迢派使臣来求婚,朕深感欣慰。不过现在还

    作文大王·笑话大王 2017年4期2017-05-05

  • 初探悉补野王统时期西藏本教寺庙与建筑
    史中,有三十二位赞普兴建了二十座寺庙,这是藏族建筑技术史上的雏形时期,为今后的寺院建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远古西藏;悉补野王朝;本教寺院;历史悠久一、探讨问题理由藏族人民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神秘而美丽的青藏高原上,以其非凡执着地追求精神,开拓了令人神往的青藏高原,创造了独具特色而鲜丽多彩的灿烂文化。藏族建筑技术在藏族文化宝库中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特备是寺庙建筑,在建筑工程领域之中造就了伟大的成果。使其不仅在中华民族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就是在世界建筑史上也有

    环球市场 2017年26期2017-03-09

  • 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王妃蔡邦氏梅脱仲小考①
    罗央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王妃蔡邦氏梅脱仲小考①罗央蔡邦氏梅脱仲是赞普赤松德赞王妃之一,在当时佛苯之争中先是作为苯教徒而后皈依佛教,并生有赞普继承人,修建了规模宏伟的康颂桑康林,主导数件对吐蕃政权关系重大的历史事件,对这一时期的吐蕃王政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她当时参与的一系列事件分析,将她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客观评价。王妃、蔡邦氏梅脱仲、佛苯之争;赤松德赞时期,吐蕃日益昌盛。赞普注重内政建设,完善官制法律及各项制度,整顿吏治和财政,唐蕃关系日益加深。吐蕃

    西藏艺术研究 2017年1期2017-01-28

  • 浅谈藏传佛教的几个问题
    从松赞干布至达磨赞普(又作郎达玛),共传9代,历时200余年。达磨赞普死后,其后代因王位之争爆发了“伍约之乱”,持续20余年,残酷的统治和长期的征战引起了吐蕃平民、奴隶大暴动,最终终结了吐蕃王朝的统治1。在松赞干布时,迎请泥婆罗的赤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为王妃,两人分别带去了释迦牟尼8岁和12岁的等身佛像,并修建大小昭寺供奉。此后经芒松芒赞、赤都松赞两位赞普至赤德祖赞(又称赤德祖敦、麦阿葱)。赤德祖赞曾派遣巴·桑希等人赴唐求取佛经,未及返回,赞普去世,

    科学与财富 2016年18期2016-12-22

  • 吐蕃的王族葬礼 ——兼论松赞干布卒年
    shegs”表示赞普的逝世,对应汉译为“逝世、升遐、薨逝”。[注]张怡荪《藏汉大辞典》,北京:民族出版社,2014年,第444页。普通王室成员,例如地位低于赞普的普通王妃等,逝世用词是“nongs”,对应汉译为“薨逝”。[注]《吐蕃大事纪年》第57条记事记载:pyi.mang.pangs.nongs(祖母芒邦薨)。普通大臣逝世,使用的词汇是“gum”,对应汉译为“去世,卒”。[注]《吐蕃大事纪年》58条记事记载:brung.pa:gnubs:kho.ma.

    敦煌学辑刊 2016年4期2016-12-07

  • P.T.1038汉译及其专有名词“蔡”、“觉”考释
    038记载了聂赤赞普世系,该文中出现苯教著名的古辛“蔡”、“觉”。文章在著录其藏文原文,进行汉译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历史文献,探讨了苯教古辛的来历、地位、影响,并对吐蕃赞普时期出现的苯波“蔡”和“觉”的情况进行了初步研究。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1038;苯教;苯波;考释一、解题法藏敦煌藏文文献P.T.1038是一篇记载聂赤赞普世系的藏文写卷①,共1页,共计18行,文献大小为长138厘米,宽27厘米,是一个不完整的文献,上存3个特大汉字。其内容大体分三个部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3期2016-09-16

  • 佛光中的金色之路
    ,吐蕃第三十九代赞普牟尼赞普即位。吐蕃赞普势力,在吉曲河谷一带已经漫游了近200年。几代赞普的努力和热情,给吉曲河畔的人们带来了兴旺和富足。大昭寺主殿内供奉的佛像。大昭寺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许多重大的政治、宗教活动,比如“金瓶掣签”等重大仪式都曾在这里进行。(摄影/秋天)当吐蕃社会越来越多地依照统治者意愿进行治理,吐蕃社会的第一个危机出现了,这就是社会阶层的分化。牟尼赞普为了消灭贫富差距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引入新思想,对社会做了一次大改革,并在现在的大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3期2016-06-14

  • 赞普的妃子与佛堂
    部落的第三十一代赞普朗日松赞,率部携家眷浩浩荡荡从山南进驻墨竹工卡。驻守在“吉曲”河流域的苏毗部落头人也投诚迎接这未来的主子。欢呼声、祝贺声不绝于耳,即便热闹非凡,但人们并没有忽略一个年仅三岁男孩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笑容。这个有着灿烂笑容的男孩,就是被藏族人称为“快乐王子”的年幼的松赞干布。年幼的松赞干布,在他父王新修建的王宫“强巴明久林”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他聪慧的天性,加上王宫教育,使他在十岁时已经显示了常人所不能具备的才智,深受臣民的敬佩和父王的喜爱。

    西藏人文地理 2016年3期2016-06-14

  • P.T.1290小邦邦伯家臣表译释(下)
    一是似在赞美吐蕃赞普和王廷所在地的韵文体文献,二是有关吐蕃驿传制度中文件丢失后如何处理的文献。文章分解题、藏文原文和汉译文三部分对P.T.1290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了译释。敦煌藏文文献;P.T.1290;驿传制度;笼;杂抄一、解 题P.T.1290为梵夹装,共1叶,每面各存12行文字。两面的内容没有紧密衔接的关系,且内容较为相似,因此难以断定哪一面为正面,本文以《法国国家图书馆藏敦煌藏文文献》第12册P.T.1290影印件[1]的顺序为准。[2]上一期我们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6年5期2016-02-19

  • 从《拔协》词汇运用看分裂时期藏族史学的裂变
    期佛教传入之前,赞普统治社会的一种宗教,“祖”是在恰神创世时所确定的,用以确立社会秩序,“‘祖’或‘祖拉’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概念,而是抽象概念,指社会秩序及其原则和支配这一秩序的法”[1]。麦克唐纳夫人还利用很长篇幅论证“祖”或“祖拉”作为一种宗教包括天命观、时空观、生死观等。但石泰安对此持否定态度,他认为,“祖”或“祖拉”可以指“智慧”“科学”“技巧”(以及论述技巧的著作),对于赞普们(尤其是松赞干布)来说,它明显是指一种治国术和施政智慧,但在任何情况下都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6期2016-02-18

  • 论吐蕃大相论钦陵自杀、赞婆降唐事件
    据载:“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尚幼,论钦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诸胡畏之。钦陵居中秉政,诸弟握兵分据方面”(《资治通鉴》卷206),政权、军权都落入论钦陵兄弟手中,大非川之战更是奠定了论钦陵的专权地位。功高盖主必然招来杀身之祸,任何一个君王是绝不会允许臣下来挑战皇权至高无上的尊严的。史载:“圣历二年,其赞普器弩悉弄年渐长,乃与其大臣论岩等密图之。时钦陵在外,赞普乃佯言将猎,召兵执钦陵亲党二千余人,杀之。发使召钦陵、赞婆等,钦陵举兵不受召,赞普自帅众讨之,钦陵未

    华夏文化 2016年2期2016-02-02

  • 从敦煌文献看礼在吐蕃文化中的地位
    书记载,早在聂赤赞普时就制定了一系列的礼仪规范。《赞普世系表》载:“在快马可以奔驰之辽阔大地之上,化为人身降世,与其他国君不同之风俗者,以弯腰表致敬,以顶足为礼,对上等人用敬语说话,伟人巨子之礼仪姿态,均由此时产生也”[1](P250)。由于聂赤赞普时期没有成熟的文字记载,很多内容都是传说,因此,这段文字不一定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弯腰、顶足以及使用敬语等应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或许是在聂赤赞普时已开始萌芽,而后人将成熟的礼仪制度臆想为始于聂赤赞普时期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2期2015-02-20

  • 吐蕃赞普殡葬仪礼中的“共命人”——论古代藏地之人殉
    10062)吐蕃赞普殡葬仪礼中的“共命人”——论古代藏地之人殉曾丽容(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2)古代西藏核心地区赞普殡葬仪轨中有一特殊的殉葬品——“共命人”,虽然被称为赞普的“亲人”、“朋友”,其实只是殉葬者。他们应该是在赞普的正式葬礼——“大葬”举行之时才死亡,被切割并与其他殉葬动物的遗体相混合后埋葬。用动物乃至用人殉葬在人类社会早期较为普遍的现象,是古人巫术思维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等级结构的体现。藏区殉葬制度中以人殉葬的现象应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 2015年6期2015-02-20

  • 探访文成公主行宫赞普林卡
    刘少才初次听到“赞普林卡”,像我这样非青海籍游客差不多都是茫然不知所措,一见“历史名胜”的字样,便知不虚此行。迈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主殿为五层楼藏式建筑,建筑雕梁画栋,色彩艳丽。赞普林卡意为藏王园林,最初始建于唐贞观1 5年(公元641年),是河源郡王吐谷浑首领诺葛钵和唐朝的弘化公主为了迎接文成公主进藏,专门修建的一所行宫。后被战乱所毁,现赞普林卡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此地也是古丝绸南路、三峡(巴燕峡、药水峡、东峡)交汇、海藏咽喉,距省会西宁仅43公里,过了此地

    华人时刊 2014年1期2014-03-31

  • 浅析《新红史》中西藏(吐蕃)王统史事考证
    形成、神话时期的赞普、吐蕃王朝时期的赞普等内容。一、吐蕃神话传说时代赞普史事关于西藏人最初形成情况,则广征古人之著作,引《广戒经》、《时轮金刚经》、《布顿佛教史》等著作,而作者并未表态,可见其写史之精细、叙述之缜密。在写到吐蕃1-26代赞普王统时,笔者分别列出了有“七天墀”、“二上丁”、“六中列”、“八地代”、“三下赞”共26代赞普,并把各代赞普及先后承接顺序写得详略得当,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对于27代赞普拉脱脱日年赞时,自天空降落《宝箧经》、《诸佛菩萨名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8期2013-08-15

  • 大数据时代以数据挖掘带给运营商新价值
    增长点?近日,亿赞普在京举办了“数据营销战略研讨会2012”,探讨互联网营销的进化,利用互联网营销的进化,给运营商带来新价值,基于云计算建立新型的F2C(Factory to Consumer)模式,助力中国制造企业将产品销往世界。与运营商构建新商业模式“全球的运营商都在考虑怎么通过用户经营来获取收益。”亿赞普总裁罗峰指出,谷歌的访问请求占据了美国at&t近30%的流量,但at&t只是扮演高速公路的角色,白白为谷歌“输送”了三百多亿美元的广告收入。谷歌等互

    通信世界 2012年27期2012-03-07

  • 赞普”释义*──吐蕃统治者称号意义之商榷
    林冠群“赞普”释义*──吐蕃统治者称号意义之商榷林冠群以土著文化的观点,以古藏文历史文献为左证,探究吐蕃统治者之称号“赞普”的实际意涵。首先,回顾1960年以来中国、日本与欧美等专家的意见,评析各家之短长,描绘了清晰的逻辑思辨理路。其次,辨识现存各文献的可信度与引用价值的优劣,并交叉分析,进而以为《敦煌古藏文卷子》、吐蕃碑铭石刻对“赞普”意涵的记载,是为“神人合一”的意义,反映出其受“天命论”的影响,亦呈现大唐文明对吐蕃政治思维与官制的影响力。赞普;吐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2012-01-23

  • 松赞干布
    我要把兵锋指向赞普。[大臣尚俄木、芒尼雅,扎赤上场。那 囊:人说春天播下的种子秋天就会成熟,但今年秋天对我们雅垄王系来说可不怎么妙啊,在外人看来咱们拓展疆域,收伏了好几个小国,但实际上咱们的赞普想的是外面的花花世界,把原本属于我们的国宝拱手奉送于敌手了。尚俄木:我等乃是吐蕃王国的开创者,在这雪域之乡,都是那从不知道何为羁绊的雄狮一样自由腾跃的雄武之士,而如今却成了落入陷阱受伤的野兽了……那 囊:(狡黠地)(唱)一条大河之所以流淌蜿蜒,那是因为汇合了千万溪

    群文天地 2011年15期2011-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