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养密度

  • 稻渔模式下蟹苗放养密度对成蟹生长的影响
    随着大眼幼体放养密度的增加,扣蟹的规格呈降低趋势,A组、B组、C组的蟹苗规格显著大于D 组和E 组,D 组蟹苗规格显著大于E组。存活率随着大眼幼体放养密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A组、B组、C组的存活率显著高于D组和E组,A组、B组和C组3组无显著差异,D组和E组无显著差异。2.产量与效益分析(表2)表2 产量与利润由表2可以看出,随着大眼幼体放养密度的增加,扣蟹亩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B组、C组和D组扣蟹产量显著高于A组和E组。亩利润呈先升高、

    科学养鱼 2023年12期2024-01-27

  • 放养密度对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
    了研究杂交鲟放养密度对其生长性能的影响,该研究选用体重(0.090±0.025)g、体长(2.00±0.22)cm的达氏鳇♀(Huso dauricus)与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杂交的14日龄杂交鲟幼鱼43200尾。随机分为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每一组分3个平行。密度1组、密度2组、密度3组和密度4组的杂交鲟放养密度分别为0.4万尾/m3、0.6万尾/m3、0.8万尾/m3和1.0万尾/m3。整个试验为期5周。

    黑龙江水产 2023年4期2023-08-14

  • 放养密度对稻渔(禽)共生模式水稻产量、品质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
    益而肆意增加放养密度,盲目扩张水产(禽)养殖规模,导致“种养天平”失衡且限制了水产动物产量和规格的提升,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风险。因此,探索稻渔(禽)共生模式下适宜的水产(禽)动物放养密度,对于获得高产优质的稻米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意义重大。1 稻田综合种养产业发展现状稻田综合种养在全球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亚洲,最早可以追溯到2 000 多年以前[8]。在我国,由于近年来国家的重点推广支持,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十分快速,种养面积突破254 万hm2。其

    中国稻米 2023年1期2023-03-22

  • 放养密度对IPRA养殖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及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象, 探讨了放养密度对太湖鲂鲌生长、抗氧化酶和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旨在进一步探讨IPRA养殖模式下太湖鲂鲌的合理放养密度, 为太湖鲂鲌IPRA养殖提供参考。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鱼为本所自行繁育的太湖鲂鲌冬片鱼种,平均初始体重为(5.58±0.45) g。试验跑道位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八里店综合试验基地, 长22 m,宽5 m, 高 2.0 m, 实际水深1.7 m。试验设置3个放养密度, SD1组放养密度为0.5 kg/m3, SD2组

    水生生物学报 2023年3期2023-03-10

  • 蟹塘混养鲈鱼亩增收5 000 元以上
    000只,放养密度1 000只/亩;并在5月20日放入5~10克/尾加州鲈鱼种30 000尾,放养密度967尾/亩。2022年9月10日销售加州鲈7 750千克,9月14日销售加州鲈1 425千克,净利润127 200元。还有几千千克加州鲈需要后期干塘时捕捞。预计每亩增收5 000元以上。2.养殖案例2 养殖户许某:有4口河蟹塘(每口26亩)。2022年2月4日在其中1口池塘放扣蟹31 200只,放养密度1 200只/亩;4月5日放入170尾/千克加州鲈

    科学养鱼 2023年1期2023-02-10

  • 不同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对稻蟹综合种养生产性能的影响
    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进行探索,以期为稻蟹养殖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试验稻田选用某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试验选用的水稻品种为今早47;中华绒螯蟹购于某水产公司,规格为20.25±1.51 g,雌雄各半。1.2 试验方法试验设置3 个密度组,高密度组(H 组)、中密度组(M 组)和低密度组(L 组),每组的中华绒螯蟹放养密度见表1;试验稻田进行围隔处理,围隔的面积为350 m2,同时每个围隔用60 cm 高的塑料防逃墙进行防

    江西水产科技 2022年6期2023-01-16

  • 不同放养密度对池塘主养鳙生长的影响
    2.1 不同放养密度鳙的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和产量经过150 d的饲养,各池塘鳙放养密度及产量见表1,每667 m2池塘鲢、鳙产量见表2。表1 各池塘鳙放养密度及产量表2 每667 m2池塘鲢、鳙产量由表1、2可见,204#池鱼生长速度较快,鳙末体质量1 656.8 g;203#池次之,鳙末体质量1 167.9 g;202#池生长速度相对较慢,鳙平均体质量1 122.5 g。鳙产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产量从高到低依次为202#、203#和204#池。2.

    水产养殖 2022年10期2022-11-10

  • 养殖密度对乌江中华倒刺鲃仔鱼摄食、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程中,合理的放养密度对其生长和存活十分重要。放养密度过高,鱼苗会因空间、水质等因素而出现生长缓慢、存活率下降等问题;若放养密度过低,尽管鱼苗生长快、生活率高,但会浪费水资源,增加生产成本。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隶属于鲤形目,鲤科,倒刺鲃属。有关该鱼苗种的放养密度问题,周华书报道了鱼种的池塘混养技术,提出每667 m放养50~100 g 的大规格鱼种800~1 200 尾(约1.5 尾/m),同时不宜混养食性相近、抢食凶猛的鱼

    水产养殖 2022年2期2022-04-13

  •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虾与小龙虾的放养密度,密度过大时小龙虾可能摄食青虾,青虾也可以摄食小龙虾。②混养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当保持在5.0mg/L以上,最低也不能低于3.0mg/L。③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以防青虾与小龙虾之间,或青虾内部间,或小龙虾内部间相互残杀。④青虾与小龙虾一旦达到商品规格,即捕捞出售。Whole-genome sequencingSample preparation and WGS were carried out by Beijing Berry Gen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21年44期2021-12-06

  • 鳅-虾-鱼-菜池塘共生生态养殖试验
    1 泥鳅不同放养密度下的成活率从图1可知,最终成活率随放养密度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泥鳅养殖密度200尾/m2、400尾/m2、600尾/m2、800尾/m2和1 000尾/m2组的平均成活率分别为55.73%、72.69%、86.2%、63.3%和53.5%。养殖密度600尾/m2的成活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图1 泥鳅不同放养密度下的成活率2.2 泥鳅不同放养密度下的体长从图2看出,各放养密度下不同养殖时间泥鳅的体长存在一定差异。5月10日放养的泥鳅初始平均体

    农技服务 2021年8期2021-10-26

  • 不同放养密度对黄颡鱼生长性能及水质的影响
    度的新时代。放养密度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高放养密度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集约化养殖模式产量,但也会使鱼类产生应激胁迫反应,对其生长、行为、生理和肉质造成负面影响[5-6]。已有研究表明,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大,鳜[7]、日本囊对虾[8]、杂交鲟[9]和瓦氏黄颡鱼[10]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下降,饵料系数升高。水产养殖过程中,水质受放养密度影响较大,而水质对于鱼类的成活、生长、疾病和品质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11]。养殖时间越长,养殖密度对水体的影响越

    水产养殖 2021年8期2021-09-06

  • 微藻投喂量和文蛤密度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认为:贝类放养密度是产生上述分歧的重要原因。目前对文蛤放养密度对养殖水环境的影响还未见报道。本文通过研究增加微藻投喂量对不同养殖密度文蛤水环境的影响,探究文蛤池塘养殖的适宜密度,以期为文蛤池塘健康养殖、水质调控及生态养殖提供理论基础。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用文蛤与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液均来自江苏省文蛤良种场。文蛤为红壳色选育系子四代,取出后在室内砂滤海水中暂养7 d,每天投喂一次1×105cell/mL 的球等鞭金藻,

    水产学杂志 2021年3期2021-07-24

  • 沿海地区二龄鮰鱼种四川养殖模式初探
    论与分析1.放养密度对二龄鮰鱼种长势的影响通过二龄鮰鱼种长势图可以发现:①在养殖前期(6月26日-8月20日),放养密度对鱼种的长势影响不大,基本上呈线性增长;②在养殖后期(8月21日-10月23日),放养密度对鱼种的长势影响开始变大,放养密度低的塘口,鱼种长势明显快于密度高的塘口。2.放养密度对二龄鮰鱼种发病的影响在养殖生产过程中,从6月26日放养到9月1日,4个塘口养殖基本平稳,基本没有大规模暴发出血病及烂身病。9月14日,HF3-29#发生出血病,从

    科学养鱼 2021年6期2021-07-21

  • 斑点叉尾鮰亲鱼池塘产卵繁殖影响因素研究
    程中,亲鱼的放养密度、雌雄配比、产卵池的水深及底泥厚度等,都会对斑点叉尾鮰的亲鱼产卵率产生影响。产卵率是理论产卵量和实际产卵量的比值,是衡量鱼类繁殖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产卵率的高低不仅会直接影响繁育鱼的苗种量和经济效益,还是制约鱼类养殖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提高斑点叉尾鮰的亲鱼产卵率是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鉴于此,笔者于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开展了不同放养密度、不同雌雄配比和不同年龄等因素对斑点叉尾鮰亲鱼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旨在探讨不同因素条件

    上海农业科技 2021年3期2021-06-26

  • 放养密度对温棚养殖罗氏沼虾生长、生化指标、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
    虾养殖模式。放养密度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高放养密度虽然可最大限度地提高集约化养殖模式产量,但会使鱼类产生应激胁迫反应,对鱼类生长、行为、生理、肉质均造成负面影响[5-6]。目前,国内外关于放养密度的研究报道较多。宋志飞等[7]研究表明,当放养密度为12.12 kg/m3时,俄罗斯鲟Acipensergueldenstaedtii幼鱼生长明显受到抑制。Fleckenstein等[8]研究表明,虽然高放养密度能使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1年3期2021-06-21

  • 低盐碱养殖水体中放养密度和规格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g 的鱼种,放养密度分别为15 000、16 500 和18 000 尾/hm2;4#池塘放养规格为(0.50±0.04)kg 的鱼种,放养密度为15 000 尾/hm2。1.3 饲料投喂鱼种投放后第2 天开始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2%的配合饲料(通威股份有限公司)。采用自动投饵机进行投喂,日投喂2 次(08:00 和18:00),投饲量约为估算鱼体质量的3%。每周估算鱼体质量并调整投饲量,并根据天气、水温和摄食情况适当调整投饲量,确保在投饲后15 min 内

    水产养殖 2021年5期2021-05-21

  • 放养密度和投饲率对南美白对虾单产的影响
    南美白对虾的放养密度(Stocking density, SD)和日投饲率(Daily feeding rate, DFR)2 个方面探究新疆北疆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技术,旨在为当地南美白对虾养殖推广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与条件该试验地点在新疆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地区和石河子地区。水源为地表水,水质指标符合NY5052—2001 国家渔业标准。试验幼虾平均体长为(2.62±0.76)cm,平均体质量为(0.11±0.01)g。1.2

    水产养殖 2021年3期2021-04-07

  • 不同密度鳜池套养罗氏沼虾效果对比试验
    的深入,苗种放养密度逐步加大,病害日趋严重,养殖风险逐步增高,已成为鳜养殖业健康发展的瓶颈[1];罗氏沼虾养殖效益虽然稳定,但主养模式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2]。鳜池套养罗氏沼虾作为一种新的健康混套养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利用鳜和罗氏沼虾的不同生物学习性,在鳜池塘中套养罗氏沼虾,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增加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2],同时实现鳜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净化养殖水体环境[3],减少鳜病害发生,降低鳜的养殖风险,提高水产品质量。但目前还未

    水产养殖 2021年1期2021-01-26

  • 北方地区鲫养殖增效技术措施
    培育夏花鱼种放养密度为4000尾/ac~8000尾/ac,鱼种出池规格为50g~100g左右;鲫的成鱼养殖春片鱼种放养密度为1500尾/ac~3000尾/ac,成鱼出池规格为250g~300g[4]。除放养鲫外,还应搭配放养鲢、鳙,既增加鱼产量,还可改良水质,特别是鲢的作用显著。一些鲫养殖户因鲢销售价格低,只搭配鳙的模式是不合理的,忽视了鲢的改良水质作用。放养鲢有助于控制养殖水体蓝绿藻的发生,避免水质变坏。一般鲢春片鱼种的放养密度为40尾/ac~50尾/a

    黑龙江水产 2020年5期2020-10-26

  • 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
    要 为了研究放养密度对解泥鳅幼苗育苗效果的影响,设计用池塘网箱模式进行同一池塘不同密度A(5 000尾/m3)、B(4 000尾/m3)和C(3 000尾/m3)处理下的泥鳅育苗效果研究,分别统计不同密度下泥鳅幼苗的体长生长特点、体重变化和幼苗成活率,并利用密度、体重生长、体长生长、成活率、成活绝对数量等5个指标参数综合成一个育苗效果指标,分析放养密度对泥鳅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第9天开始,3种密度的幼苗体长有差异,第25天A、B处理体长接近且均低于

    安徽农业科学 2020年14期2020-08-04

  • 细鳞鱼的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
    日光灯照射。放养密度为每槽1万尾。刚孵出细鳞鱼仔鱼全长为14~16mm。表1 细鳞鱼受精卵的发育与积温2.稚鱼培育稚鱼池规格为长10m、宽2m、深30cm。细鳞鱼仔鱼在卵黄囊吸收2/3时,逐渐上浮,并在水中游泳。在平列槽内稚鱼放养密度为6000尾/m2,在稚鱼池中稚鱼放养密度为3000尾/m2。当稚鱼上浮率达到50%以上时,投喂开口饲料,开口饲料以人工配合饲料为宜。可选用粗蛋质含量为45%的稚鱼的人工配合饲料,但脂肪含量应在12%以上。饲料粒径0.3~0.

    渔业致富指南 2020年9期2020-07-10

  • 中国东北山区虹鳟三倍体幼鱼生长特性研究
    养殖地、不同放养密度、不同水温条件下幼鱼生长特性的试验研究,旨在探讨虹鳟三倍体幼鱼在长白山区冷水资源条件下的养殖生长规律,为北方冷水鱼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渔民增收致富提供技术支撑。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验用鱼是吉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从丹麦进口的虹鳟三倍体发眼卵培育的幼鱼(150日龄)。在2个试验点同时开展试验,试验点a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森源水产良种场,幼鱼初始体质量为(2.05±0.26)g,全长为(5.83±0.16)cm;试验点b位于鸭绿江上游吉林省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年2期2020-05-06

  • 放养密度对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和乳腺通透性的影响
    )。目前关于放养密度对奶牛氧化应激和乳腺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假设在100%放养密度下的早期泌乳奶牛比75%放养密度的奶牛有更高的氧化应激和更大的乳腺渗透性。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动物、日粮及设计 试验选择32头泌乳期奶牛,根据奶次和产奶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头牛,每个重复1头牛。奶牛采用两种放养方式,即75%(20个牛棚,16个饲料桶)的放养密度和100%(16个牛棚,16个饲料桶)放养密度,试验共开展8周且试验期间两组奶牛饲喂相同的饲料

    中国饲料 2020年2期2020-03-06

  • 不同放养密度对南美白对虾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者盲目地增加放养密度,造成饲料系数高,水质难于控制,生长慢,病害多,引起对虾生长率和存活率降低以及养殖水体环境恶化[1]。因此,选择适合生长的放养密度对南美白对虾的工厂化养殖至关重要。笔者在莆田南日岛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研究了工厂化养殖模式下不同放养密度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性能及存活率的影响,探讨南美白对虾生长的适宜养殖密度,以期为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条件试验在莆田市旺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养殖场进行。所供试南美白对虾

    水产养殖 2020年1期2020-02-24

  • 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正金阳1号
    米为宜。2.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池塘条件、养殖水温和养殖周期而定。在养殖水温20~33℃、养殖周期90天左右、预期收获规格为70~80尾/公斤时,每亩放养密度为10万~12万尾;而在养殖水温12~33℃、养殖周期150天左右(其间需经历45~60天养殖水温12~18℃的越冬期)、预期收获规格为35~40尾/公斤时,每亩放养密度为5万~6万尾。3.饲料投喂。可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饲料要定时、定量投喂,投喂时要全池撒匀。通常采用饵料篮或手抄网抛网取样,

    农村百事通 2019年18期2019-10-14

  • 罗氏沼虾池塘最佳养殖密度探索
    ,与养殖户的放养密度也存在显著的关系。合理的放养密度是保证高效高产的重要条件,放养密度过低会大大降低最终产量,降低生产效益;密度过高不仅会降低养成规格,也会引起罗氏沼虾相互斗争,造成损失,同时过量的饲料投喂也会造成水质变差,影响罗氏沼虾的生长。为了探究罗氏沼虾池塘养殖最佳放养密度,笔者单位组织科研人员开展密度梯度专题试验,通过最终产量和效益直观的验证最佳养殖密度。试验在江苏省泰州市秋雪湖渔业有限公司罗氏沼虾养殖示范基地进行。2017年5月下旬,选择标准化试

    水产养殖 2019年8期2019-08-12

  • 青海湖裸鲤放养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016)放养密度是影响放养水体生产力的一大要素[1]。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可以增加单位水体产量,但由于投饲量过大,造成残饲和养殖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大量积累,导致水中耗氧量增加,水体缺氧现象严重。高密度养殖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极易导致养殖生态系统负荷过高,不利于鱼类的生长。浮游动物是重要的次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源要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2]。浮游动物不仅能反映水体生态环境状况[3-4],而且也是一些经济水产动物的主要饵料[3

    渔业现代化 2019年1期2019-04-01

  • 青海湖裸鲤放养密度对养殖池塘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10016)放养密度是影响放养水体生产力的一大要素[1]。高密度的养殖模式可以增加单位水体产量,但由于投饲量过大,造成残饲和养殖动物粪便等有机物大量积累,导致水中耗氧量增加,水体缺氧现象严重。高密度养殖作为一种环境胁迫因子,极易导致养殖生态系统负荷过高,不利于鱼类的生长。浮游动物是重要的次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关键环节,在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源要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2]。浮游动物不仅能反映水体生态环境状况[3-4],而且也是一些经济水产动物的主要饵料[3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9年1期2019-03-11

  • 放养密度对凡纳滨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效果的影响*
    间培育期间,放养密度、水质、水体细菌数量及菌落组成的控制通常是决定对虾苗种中间培育成败的关键。放养密度过高会导致水质恶化,加速细菌快速生长繁殖,改变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而影响养殖对虾的患病概率和发病速度(丁美丽等,1997; 陈琛等, 2016; Apún-Molinaet al, 2017)。同时,放养密度还会对凡纳滨对虾的生理行为、免疫指标和能量转化等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改变其生长速度和养殖产量(李纯厚等, 2006; 李玉全等, 2007; 张天时

    渔业科学进展 2019年1期2019-01-17

  • 高纬度地区 细鳞鱼 养殖技术
    日光灯照射。放养密度为每槽1万尾。刚孵出细鳞鱼仔鱼全长为14~16mm。这期间仔鱼贴卧水底,其发育完全依靠卵黄囊的营养。仔鱼易因堆积过多或水流不畅缺氧而窒息死亡,注水量应适当加大,每10万尾保持在20L/分钟以上。2.细鳞鱼稚鱼培育稚鱼池规格为长10m、宽2m、深30cm。细鳞鱼仔鱼在卵黄囊吸收2/3时,逐渐上浮,并在水中游泳。在平列槽内稚鱼放养密度为6000尾/m2,在稚鱼池中稚鱼放养密度为3000尾/m2。当稚鱼上浮率达到50%以上时,投喂开口饲料,开

    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12期2019-01-06

  • 如何促使蜗牛交配产卵
    3.增加种螺放养密度。常规的种螺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只左右,这对一般种螺的性腺刺激较为合适。增加种螺放养密度具体方法:先根据种螺的数量选1只或数只木箱,用水浸泡,让其吸足水分后待用;再将养殖的种螺清洗后放入已准备好的箱内,以装半箱为宜,不得投放饲料,盖好箱盖,放养密度以每平方米200~300只为佳;10~24小时后,再分别移至原养殖处;待种螺基本交配后,再按常规的密度养殖。对未交配的种螺,可反复按上述方法进行。(江苏 倪世俊)

    农村百事通 2018年14期2018-10-31

  • 岩原鲤鱼种室外池塘单养试验
    用单养模式,放养密度为3 000~15 000尾/667 m2,养到当年年底,养殖周期180 d,1号池塘结合生产连续进行了4年试验,2号池塘为两年,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表1 夏花鱼种放养情况1.2.2 饵料及投喂 采用粒径为0.5~1 mm以上的颗粒饲料进行撒投,每天3~5次,投饵率控制在5%~10%,其饲料蛋白质要求40%~42%。投喂速度均匀,鱼苗前期驯化较好,投喂前用声音刺激,很快主动摄食。另外,设置食台数个,仔细观察摄食效果,灵活掌握投喂量。1.

    水产养殖 2018年5期2018-05-11

  • 放养密度对稻田内鸭子运动规律及杂草控制效果的影响
    为了研究不同放养密度下鸭子运动规律,进而研究相应的生态效益,本文要对鸭子进行位置追踪,需要判断鸭子田间活动区域范围,监测的范围较小,对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现有的卫星定位系统和畜禽养殖无线传感器监测系统均不能很好地适应。为此,本文采用超宽带(UWB,ultra wide band)定位系统检测鸭子在田间的运动位置信息。系统采用DW1000定位芯片构建定位基站和标签,主要由定位标签、定位基站、定位引擎软件和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农业工程学报 2018年3期2018-03-01

  • 一减一加防金鱼中暑
    当降低金鱼的放养密度。据行家经验,一般宜按金鱼体长来确定,如1-2龄的金鱼,身长每厘米需水150毫升,3龄以上的,身长每厘米需水约1500毫升(有增氧设备的,水量则可适当减少)。一加:增加水的深度。鱼缸贮水位的深浅,与水温的变化、金鱼的生长亦有较密切的关系。水浅,水温易受气温影响而变化迅速;水深,则水温相对较为稳定。因此,夏季金鱼的饲养水宜适当加深,以利水温的控制(一般不宜超过30℃)。在放养密度适当的情况下,缸内饲养水的高度以25-30厘米为宜(小鱼则宜

    中老年健康 2017年7期2017-12-15

  • 人工隐蔽物及放养密度对南非金刚虾生长情况的影响
    人工隐蔽物及放养密度对南非金刚虾生长情况的影响文/丁子元1郝俊1郑艳坤1尤宏争2李灏1任涵玮1邵蓬1徐扬1宋昀鹏1室内水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南非金刚虾(Penaeus monodon)幼虾(4.11±0.26)cm在不同人工隐蔽物覆盖率及放养密度2个因素对其成活率、日增重率的影响,试验历时28d。研究结果表明,放养密度对成活率影响显著(P<0.05),且密度为5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74.67%,分别较放养密度为1000尾/m2、1500尾/m2时高4

    中国水产 2017年11期2017-11-16

  • 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原居林,郭建林,刘梅,顾志敏(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 湖州 313001)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 g的乌鳢Channa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7年5期2017-11-08

  • 网箱取缔后大水面增养殖的探讨
    ,规格越大,放养密度逐渐降低。大水面养殖过程中,育种培育放养规格和密度因不同鱼类的放养规格和密度不同,其关系如下:草鱼进箱规格在每尾8~10g,出箱规格为每尾大于100g,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米400~800尾之间。鲤鱼进箱规格在每尾4~6g,出箱规格为每尾大于30g,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米500~1000尾之间。罗非鱼进箱规格在每尾4~7g,出箱规格为每尾大于20g,放养密度控制在每平米800~1600尾之间。斑点叉尾鮰进箱规格在每尾3~5g,出箱规格为每尾

    农民致富之友 2017年18期2017-10-16

  • 青虾塘套养三种不同密度的沙塘鳢水花养殖试验结果及效益分析
    性强的水花。放养密度见表1。6.苗种培育至6月份,池塘中即有青虾的溞状幼体孵出,水色不够肥时可用豆浆等喂养。经1个月的陆续孵化并生长,在7月份上旬即可持续得到大批量的沙塘鳢适口饵料。前期放入池塘一角的沙塘鳢水花,则采用蛋黄或从外塘捞取的枝角类进行投喂。待青虾的溞状幼体孵出时,即撤去围网。7.水草及隐蔽物敷设从7月中旬开始降低水体透明度,在池塘中抛种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等水草,占养殖水面的1/4,并于池底敷设网片、瓦片、竹筒等栖息隐蔽物。8.日常管理(1)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8期2017-05-16

  • 崇明小龙虾养殖模式研究试验
    研究小龙虾的放养密度。最优的放养密度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个模式选取相邻的三个试验塘,编号为1号塘,2号塘,3号塘。每口塘5亩。参考农户的养殖经验及文献数据,三口塘的放养密度见表1。2.小龙虾与清水蟹混养混养可以利用水体空间养殖多种水产品,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本研究项目采用了小龙虾与清水蟹的混养模式。包括小龙虾混养清水蟹和清水蟹混养小龙虾。选择两个基地单养小龙虾和清水蟹的两口塘作为对照组,编号为1号塘、3号塘。另外选择两口塘作为实验组,编号为2号塘、4号

    渔业致富指南 2017年5期2017-05-09

  • “长江1号”河蟹不同放养密度蟹种培育试验技术总结
    号”河蟹不同放养密度蟹种培育试验技术总结王绍绵,陆键,王颖(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9)“长江1号”中华绒螯蟹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以2000年从国家级江苏高淳固城湖中华绒螯蟹原种场收集、保存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中挑选的形体符合长江水系河蟹特征的1 000组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通过10年5代的选育形成的新品种,2012年4月获得国家水产新品种证书(登记号:GS-01-003-2011)。该品种主要特点为: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

    水产养殖 2017年2期2017-03-03

  • 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
    , 刘传忠放养密度对大杂交鲟生长性能的影响及生理应答机制张 墨1, 李吉方1, 温海深1, 步 艳1, 倪 蒙1, 任远源1, 来长青2, 刘传忠2(1. 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海水养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山东青岛 266003; 2. 山东鲟龙渔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山东泗水 273211)为探讨放养密度对鱼类生长及生理应答机制的影响规律和作用, 作者以大规格大杂交鲟(达氏鳇()♀×施氏鲟()♂)为实验材料, 研究了平均初始体质量约为243 g/尾, 放

    海洋科学 2016年8期2017-01-06

  • 枣园林下养鸡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性质,应控制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以1 800~2 400只/hm2为宜。林下养鸡;土壤物理性质;枣园;常熟市由于自然放养鸡饲养期较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激素、色素和抗生素残留,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放养鸡市场行情好,价格高于圈养鸡,同时能免去处理粪污的部分费用,因此很多养鸡企业和农业企业已经开始发展林下养鸡产业。虽然林下养鸡经济效益较好,但是笔者调查发现,较高密度放养区域植被稀疏,鸡粪遍地,遇降雨天气,鸡粪与泥土混合成泥粪浆,随地表径流进入周边水体,对周边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1期2016-12-09

  • 大宗淡水鱼池塘定置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
    1显示,随着放养密度增大,成活率略有下降,出池规格明显变小。放养密度在175尾/m2及以下的网箱,出箱规格都达到了100 g以上。放养密度150尾/m2和175尾/m2的网箱产量很接近,放养密度175尾/m2的网箱饵料系数较高,而且增加了20元的苗种成本。放养规格20 g,放养密度150尾/m2的网箱养殖效益最高。结果表明:3 m×5 m的网箱,规格在20 g/尾的黄颡鱼,放养密度以150尾/m2左右为宜。2.2不同养殖规格下的养殖效果比较2.2.1试验地

    河北渔业 2016年4期2016-07-30

  • 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鸭绿沙塘鳢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文/吴长春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鸭绿沙塘鳢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文/吴长春本文通过鸭绿沙塘鳢网箱养殖试验,探讨放养密度对网箱养殖鸭绿沙塘鳢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设置隐避物A组网箱高于没有设置隐避物B组网箱成活率,两组试验网箱中鸭绿沙塘鳢的终末成活率都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由于试验水温较低,试验周期短,导致鸭绿沙塘鳢鱼种的生长速度缓慢。鸭绿沙塘鳢(Odontobius obscura),俗称瞎嘎达(辽宁)、又称花杜父鱼。隶属鲈形目、塘鳢科、沙塘鳢属,

    中国水产 2016年5期2016-06-01

  • 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研究
    通过开展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本地梅鸭每667m2放养20只,杂交鸭每667m2放养15只较为适宜,能抑制无效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并增加产量。关键词:有机稻;稻鸭共育;放养密度;株型塑造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8-32-02为了探讨稻鸭共育中不同放养密度对有机稻株型塑造的影响,笔者于2014年在池州市贵池区有机稻基地进行了试验研究。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 供试有机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8期2016-05-17

  • 黄颡鱼工厂化育苗技术
    ,研究不同的放养密度、饵料转换、投饵量及环境因子对鱼苗生长及成活的影响,充分发挥室内育苗饵料及环境条件可控的优势,解决了黄颡鱼苗初期开口率不高、适口饵料不足及室外培育的病虫害难控制的问题,提出了1种采用卤虫与中华鳖高蛋白粉料结合喂食的工厂化育苗方法。育苗试验放养黄颡鱼水花2.92万尾,16 d后,出池黄颡鱼夏花2.28万尾(体长2.3~3.0 cm),水体育苗密度达3 123尾/m3,成活率达78.08%,其中前期培育成活率97.26%,后期培育成活率80

    江苏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2016-01-27

  • 川西竹林地生态养鸡放养密度筛选的研究
    生产中,林下放养密度存在误区,或密度过大严重破坏植被,无法起到节约饲料效果甚至土壤无法消纳粪污导致环境污染风险;或密度过小,较大的浪费林地面积,单位养殖效益较低。本试验选取川西山地中比例较大的竹林地进行鸡放养密度筛选,通过测定放养期育成情况、生长情况以及观察放养场地植被恢复情况,综合判断较为适合的放养密度,供林下养鸡生产一线参考。1  材料和方法1.1  试验地点  作为川西山地典型区域的雅安市行政辖区内共计选择4个竹林地(林地平均坡度约为15°、林地的海

    家禽科学 2015年5期2015-05-30

  • 大口黑鲈“优鲈1号”
    水机械。2.放养密度。精养池塘鱼种放养密度依据不同养殖地区而不同,广东地区的亩放养密度为6000~8000尾,而江苏、浙江和四川地区的放养密度为1500~2500尾,套养池塘每亩放养50~80尾。3.饲料投喂。池塘养殖大口黑鲈主要用冰鲜下杂鱼来喂食,进行定时、定量投喂,供给足够的饵料,以保证全部鱼苗均能食饱,同时保证鱼苗个体生长均匀,减少自相残杀,提高成活率。若以重量计,一般日投喂量为其总体重的4%~6%。每天喂食两次,即上午10点左右一次,下午3点左右一

    农村百事通 2015年8期2015-05-19

  • 放养密度和补饲对枣林苜蓿地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放养密度和补饲对枣林苜蓿地蛋鸡蛋品质的影响杨玉,孙宝盛,孙煜,卢营杰,杨耀翔,李建慧(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山西 太谷 030801)[摘要]为了研究林下种植苜蓿不同放养密度与补饲量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选择45周龄体重接近的健康本地鸡441只,随机分为7组,第1~6 组放养在种植苜蓿的枣树林中, 采用2(补料)×3(密度)两因子设计,补料50%和70%,每667 m2放养100、250、400只方式,以笼养全程自由采食为对照组,分析鸡蛋组成、蛋壳质

    家畜生态学报 2015年11期2015-03-02

  • 池塘主养黄颡鱼搭配中华鳖高效健康养殖试验
    效健康养殖;放养密度;产量;效益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嘎鱼、嘎牙子、黄姑、黄蜡丁、黄鳍鱼等。黄颡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肌肉蛋白质含量达到16.1%,且含有多种氨基酸[1];无肌间刺,可食用部分大,具有饲养简单、不易死亡、适温范围广等优点。近几年,黄颡鱼被列为湖北省主推名优养殖品种,其养殖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已经不可动摇地成为现阶段淡水养殖的焦点。2012年,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5年27期2015-02-22

  • 黄颡鱼苗种培育与养殖模式设计
    可放养。一般放养密度控制在10万~15万尾/亩。5. 饵料投喂。如果池内浮游生物量充足,黄颡鱼苗入池2天内不需要投喂,以摄食池内的浮游生物为主;若池内浮游生物量不多,可用少量幼鳗料加水搅拌成浆或直接用鱼肉糜全池泼洒,以满足鱼苗的营养需求。2天后,投喂鱼肉糜5千克/亩、鳗鱼料1千克/亩。7天后,逐渐改喂黄颡鱼苗配合料。10天后,直接投喂黄颡鱼苗配合料,投喂量为3~5千克/亩,逐渐缩小投喂范围和增大投饵量,日投喂2次,7~8时和17~18时各投喂1次。6. 日

    科学种养 2014年4期2014-06-09

  • 春放鱼种的适宜密度
    使春季鱼种的放养密度适宜,关键在于投放数量合理,既不宜过密,也不宜过稀。而密度是否合理,主要应依据以下几点加以综合考虑。1 依据以往经验自己或别人过去在类似大小的池塘(或网箱、流水等)中养殖类似鱼类的饲料系数较低,生长良好,较少浮头,单产较高,效益较好,则说明其放养密度是比较适宜的。反之,则说明放养过密,应适当降低放养密度。若收获时成鱼规格过大,单产不高,则表明放养过稀,应适当提高放养密度。2 依据养殖条件如果水源和排灌设施等养殖条件都较好,则放养密度可适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3年4期2013-08-15

  • 哲罗鱼人工养殖技术
    ×17cm。放养密度为每槽1万尾,刚孵出的哲罗鱼仔鱼全长为14~16mm。这期间仔鱼贴卧水底,其发育完全依靠卵黄囊的营养。仔鱼易因堆积过多或水流不畅缺氧而窒息死亡,注水量应适当加大,每10万尾保持在20L/min以上。2、稚鱼的培育稚鱼池规格为长10m、宽2m、深30cm。哲罗鱼仔鱼在卵黄囊吸收2/3时,逐渐上浮,并在水中游泳。上浮仔鱼可在平列槽中饲养两周,再移入稚鱼池中,也可直接放入稚鱼池中饲养。稚鱼池水深度控制在20cm左右。水温以9~12℃为好,在该

    黑龙江水产 2011年5期2011-04-10

  • 鳜鱼苗种培育技术
    5~7天。放养密度为 3000~4000尾/m2。这一阶段的关键是投足适口的团头鲂、鲫鱼、鲤鱼等鱼苗,让鳜鱼苗开口。开口后投喂草、鲢、鳙等鱼苗。投喂的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 5~6倍。鱼苗全长达到 1cm时,再转入另一已消毒的水泥池中,转移时鱼苗要带水过数和带水运输。第二阶段:把全长 1cm的鱼苗养成全长 1.9cm的乌仔,饲养天数为 6~8天。放养密度为 1500~2000尾/m2。投喂的饵料鱼苗的数量为鳜鱼苗的 6~8倍。当长到 1.9cm的乌仔时

    黑龙江水产 2010年2期2010-04-09

  • 保持鱼箱水质清洁6法
    1.放养密度要适宜。根据水族箱的大小,饲养一定数量的鱼,保持适当的放养密度。如果放养的鱼过多,任你怎样努力,水质都难以保持清洁。2.控制投饵量。投饵应掌握“宁少勿多,饵不过夜”的原则,以免剩饵发酵分解,败坏水质。3.勤排污、换水。清污、换水要经常进行(最好每天换去部分水),不要等到箱底沉积太多的污物或水完全混浊不清时才换水。4.配备过滤器。过滤器能滤除污物,保持水质清新。最好不使用气泵,气泵虽有增氧作用,但又是造成混水的主要原因,气流的吹动使水中的污物和水

    中国农业信息 2010年1期201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