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柴
- 主题情境下民歌识谱教学的趣味性开展
——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江淮渔声织进网,鼓声咚咚劳作忙”单元主题教学为例
苏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歌唱教学中,由于各地民歌的唱腔构成不一样,多表现在旋律的方言习惯、腔词、吐字、自然发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声音表现力和音乐风格功能。在情境创设方面,教师从江苏扬州劳动人民生活入手,设计了看图片中秧田里劳作的人们进行导入,并利用多媒体播放扬州的农民们在下田干农活时候的各种劳作视频,让学生们将自身带入情境之中去模唱旋律,寻找正确的发声位置,引导学生用腹部力量支撑声音,有力的声音表现出江苏扬州民歌中劳作时候的热烈的情绪。在一种设定的特有情境
学苑教育 2024年5期2024-04-08
- 惊奶
定疆界的。那时的芦柴,呼噜呼噜一大片一大片的,从海水退潮之后的潮间带,一直漫漶到县城城郊的角落,中间近二百里,尽是芦柴的世界。芦柴长得比人还高,看不到天苍野茫。没人敢只身在这条道上走,都得结伴。走着走着,怎么就没路了呢?透过密密层层的芦柴,光线暧昧。下面皆黑,中间是浑沌模糊的绿,上面又是一片金箔似的叶子或肥或瘦,妖媚地向你招手。若是阳光热烈,叶芒上便金豆子似的铺了一层。心神不宁的当儿,惊起一只灰椋鸟。芦柴会吃人,肚子饿了,一下子就把人吞没了。行路的人都备着
雨花 2023年10期2023-12-11
- 《包身工》 核心素养导学
动的描写。如对“芦柴棒”和“小福子”的人物细节描写。她们所受的虐待是包身工所受非人待遇的典型体现,文章对小福子的描写还较为简略,而对“芦柴棒”的描写就比较详细了。文章记叙了她的三次遭遇:第一次是工头叫骂着喊她去烧火;第二次是生病挨打;第三次是抄身婆搜身。其中对她病中遭毒打的描写更是不惜篇幅,也最为感人:先写其可怜之至,用以反衬“打杂的”凶狠之极。她病得实在不能挣扎起来,于是“很见机地将身体慢慢地移到屋子的角上,缩作一团,尽可能地不占地方。”接着写“打杂的”
《学习方法报》语文新教材高二选择性必修 2023年23期2023-05-15
- 《包身工》的艺术特色探究
成人样:“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身工比作“芦柴棒”和“弓”,深刻地表现了包身工的处境之艰难。他们在这里受尽折磨,毫无希望。再如,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写道:“黎明的到来,还是终于无法可以抗拒的。”这里的“黎明”象征着美好的未来,透露出反抗的暴风雨就要到来。文章的用语很含蓄,但意义深远,能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启示。三、細节真实为了更好地展现包身工生活的黑暗,作者描写了许多细节,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展现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23年11期2023-04-09
- 走进草巷口
是指烧锅做饭用的芦柴。芦柴有水、旱之分,汪老笔下的“草”是水芦柴,又叫芦苇,在汪老的家乡高邮城外的沿江荒滩成片地生长。芦苇管壁极薄,用手轻轻一捏就扁了,所以干燥的芦苇一点火就着,除了加泥砌篱笆墙外,还可作为柴火烧土灶。当地居民就地取材,用芦苇秆子引火做饭,芦苇是昔日邮城人过冬的必备之物。汪老在散文里写到的,“我家的后花园里有三间空屋,是堆草的。一次买草,数量很多,三间屋子装得满满的,可以烧很多的时候。”草巷口的北端临近大淖河的出入口,每逢深秋,从高邮湖滩收
莫愁·小作家 2023年2期2023-02-20
- 跟着名家过冬天
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作“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儿,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打打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质的。炉盖不是一
小星星·作文100分 2022年11期2022-05-30
- 以文本情境创设高中语文学习情境
个让人忘不了的“芦柴棒”,文中有多处单独描述,使读者可以一斑窥豹。但学生对“芦柴棒”生活的时代有着太大的距离感,阅读文本时,需要教师创设情境进行引导。一位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强调夏衍的这篇《包身工》从文体看是报告文学,让学生意识到文本内容的真实性;然后,指出学生与课文中的人物年龄相仿,多是十六七岁,要求学生谈谈自己平时早晨在家里起床到吃饭这段时间的生活情形,并追问:“你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吗?为什么?”有了这些现实生活及其理解做基础,教师再要求学生深入文本,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5期2022-05-30
- 点面结合,注重细节
引出了屋子中的“芦柴棒”这一人物。作者描述她时,感觉她“手脚瘦得像个芦棒梗一样”。在刻画这一人物时,作者并没有大量描写这个人怎么样,而是通过她的遭遇来映射所有包身工平时的遭遇。“芦柴棒”是一个身体很瘦弱的包身工,她因为承受不住高强度的工作,所以病倒了。作者用“移到屋子一角”“缩做一团”来描写她的动作,写出了她的小心翼翼,这说明她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状态,知道自己生病一定会遭人“嫌弃”。果不其然,黑心的老板仍希望她去做工,甚至会利用一些强制的手段。在这样的强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2年2期2022-03-22
- 《包身工》召唤性魅力的生成艺术
此基础上,选取“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三个典型人物,再现包身工的悲惨生活,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刻画“芦柴棒”,将包身工在身体上受到的摧残写到了极致。生病时,“芦柴棒”得不到关爱,她得到的是一“抓”一“摔”一“踢”一“泼”和老板娘的一“笑”。抄身时,厂门口的“抄身婆”“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有人因为她实在太瘦,提议老板放了她,但得到的回复是“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鲜活的生命只被当作牟利的工具。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受到的“待遇”跟“芦柴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22年5期2022-03-16
- 运河记
终没有再来。拔根芦柴花一根芦柴花就是一根白,两根芦柴花就是两根白。一堆芦柴花就是一堆白。一堆白就是一场想哭的雪。一场大雪,马上要在秋天降临。拔根芦柴花,大雪就粘满我的手。一堆芦柴花在水上漂走,运河一夜白了头。拔根芦柴花,白头的芦柴花多像你——那只会跳舞的白狐。白狐白狐快逃呀,你这个被打散的小冤家。民歌被传唱,故事被修改。在里下河,我和一根芦柴花纠缠不休,我被涂白,我也是一根芦柴花。从里下河回来,我将一根芦柴花插在了书桌上的花瓶。灯光下,两根芦柴花相互凝视,
雨花 2022年12期2022-02-25
- 天冷了,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抹抹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 冬天吃的菜,有乌青菜、冻豆腐、咸菜汤。乌青菜塌棵,平贴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期2022-02-14
- 将“趣”贯穿于小学民歌教学
——以苏少版《拔根芦柴花》一课的教学为例
册第六单元《拔根芦柴花》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用以下方法展开教学。一、动作参与,激发兴趣《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流行于江苏扬州地区的“秧号子”,该歌曲原是当地人民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其曲调开朗又抒情。教学中,带领学生将身体参与到歌曲学唱之中,如模仿农民在水田中劳动的动作,不仅能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演唱与劳动生活的紧密联系,还能释放学生活泼爱动的天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片段如下。师:(课件出示农民下田插秧劳作的图片)同学们,图片上的人们正在做什么?老师小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1年36期2022-01-05
-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乡土民居建筑围护结构绿色节能优化研究
檩条上铺设木板或芦柴(将芦苇加工成柴子),再在其上铺泥灰,紧接着就挂瓦。这样的做法导致屋面防水性能差,每年夏季多雨季节都需要上房修缮。(2)房屋墙体结构简单。居民住宅中,墙体构造除了基础墙体材料,只设置砂浆和涂料饰面层,保温隔热和防潮性能差,也很容易出现墙体外表面表皮脱落的现象,如图2、图3所示。图2 墙体表面受到侵蚀图3 墙体表皮脱落(3)窗户热工性能差。窗户结构主要分为窗框和窗面2部分。传统乡土民居住宅的窗框大多采用木质材料,不设置遮阳与挡雨结构。如此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12期2021-12-30
- 非遗“邵伯秧号子”传承与发展的现状研究
其代表曲目《拔根芦柴花》已成为中国汉族民歌的代表性曲目,是《中国民歌歌曲集成 江苏卷》的卷首曲目。《一根丝线牵过河》在198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位亚洲民歌。三、邵伯秧号子传承在世界全球化、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保护世界各民族的多样性,已经成为联合国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问题,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在1998年第29届大会上制定了《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杰作宣言》,2003年在32届大会上公布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国积极响应从中央到迅速启动“抢救和
黄河之声 2021年12期2021-11-26
- 省级非遗“邵伯秧号子”的音乐形态探究
广为流传的《拔根芦柴花》《一根丝线牵过河》及鲜花调《茉莉花》。因邵伯镇归扬州市管辖,所以这三首作品一直被认为是扬州民歌,并没有深究其起源地。20 世纪50 年代起政府组织比赛,培养和发展民歌手,挖掘整理歌曲。于是邵伯秧号子从田间开始走向舞台。邵伯秧号子曲调优美,引起了音乐创作者的关注,他们以邵伯秧号子为素材创编管弦乐曲、二胡独奏曲、民乐合奏曲等。20 世纪50 年代的电影《布谷鸟又叫了》的音乐便取材于邵伯秧号子《一根丝线牵过河》(据邵伯文化站更正:在统计时
戏剧之家 2021年36期2021-11-13
- 聆听与理解:感受民歌的“情”与“味”
——以《拔根芦柴花》教学为例
干教师教学《拔根芦柴花》为例,撷取三处片段,与大家一同赏析。一、劳动体验乐趣,追溯民歌起源【片段1】师:时间的年轮带走了时光,却留下了灿烂的历史和人们口口相传的民歌。(教室范唱《拔根芦柴花》,边演唱边表演插秧)师:老师边唱歌边在做什么?(插秧动作)生:插秧。师:你从老师的歌声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情绪?生:高兴的。师:我们也跟着音乐来劳动一下吧。(第二次听旋律,带领学生学插秧动作)师:在歌声中,劳动特别愉快,这首歌就是扬州的一首秧号子,是人们在田埂插秧唱的歌,因
辽宁教育 2021年19期2021-11-03
- 聆听与理解:感受民歌的“情”与“味”
干教师教学《拔根芦柴花》为例,撷取三处片段,与大家一同赏析。一、劳动体验乐趣,追溯民歌起源【片段1】师:时间的年轮带走了时光,却留下了灿烂的历史和人们口口相传的民歌。(教室范唱《拔根芦柴花》,边演唱边表演插秧)师:老师边唱歌边在做什么?(插秧动作)生:插秧。师:你从老师的歌声中听出了什么样的情绪?生:高兴的。师:我们也跟着音乐来劳动一下吧。(第二次听旋律,带领学生学插秧动作)师:在歌声中,劳动特别愉快,这首歌就是扬州的一首秧号子,是人们在田埂插秧唱的歌,因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10期2021-10-28
- 船女瑛瑛
,割下许多许多的芦柴窠,运到附近集市售卖。瑛瑛还会凫水,栽一个长猛,下河捉鱼。黄昏时,夕阳将金色的光线洒在滩头,她便背个小筐,细致地寻一种根部蜜甜的青茅草儿。有一日,她突然不活泛了,蹲在船尾,不喜欢点炉火,煎鱼也变得马虎。爷爷摇着橹,看着碧空无云,水面泛起多彩的涟漪,轻声提点:“瑛瑛,岸上的人规矩重,我们船民随性惯了,你们是走不到一块的。”瑛瑛手托着腮,不知是听,还是没在听。她心里的确藏了一个人,在集市里碰到的。那小哥是裁衣铺里的学徒,比她大两岁,生得唇红
金山 2021年9期2021-09-28
- 点面结合 注重细节
是那引人注目的“芦柴棒”,那命运多舛的“小福子”,以及“什么名字记不起了”的三个包身工便随即出现在了作者的笔下,她们悲惨的命运被作者鲜活地呈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在点与面的描写结合中,人们对“包身工”的生活状况有了具体的感知。一手抓住了头发,狠命地往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揩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的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芦柴棒遭了这意外的一泼,反射似地跳起身来,于是在门口刷牙的老板娘笑了:“瞧!还不是假病!好好地会爬起
语文天地 2021年7期2021-08-09
- “屎壳郎”大王
来时,已被一群“芦柴棒”五花大绑,簇拥着来到一间粗木搭成的小屋里。前面的虎皮椅上仰躺着一人,形如“屎壳郎”,分不清哪儿是脑袋,哪儿是身子。它默默地注视着拓跋鼠,一动不动。“我是好人,放我出去!”拓跋鼠挣扎着,大喊大叫。“本王就喜欢吃好人,好人的肉鲜嫩。”“屎壳郎”终于说话了,起身走了下来,摸了摸拓跋鼠的脸,说,“听大头怪说,你会修改作文,我这里有一篇,如果你能帮我修改好,我可以放你出去。”拓跋鼠忙不迭地点头。“屎壳郎”一挥手,“芦柴棒”们抬上了一大捆竹片,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21年8期2021-07-09
- 细读《包身工》
被侮辱的人物形象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名的小姑娘,表现了包身工一入包老板之手,就与世隔绝的现状,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工价更是相当的低廉。反映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激发了人们憎恨旧社会,热爱新社会,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2期2021-04-14
- 我的傻叔
信他,也拿着一节芦柴,跟在他后面边走边刷,大人们看着觉得好笑,笑这一老一小俩呆子。傻叔不爱理发,奶奶说,一理发他就以为要打仗了,因为打仗前都要理发。叔不随便进别人家门,那是在朝鲜时有严格规定,不允许进老百姓家。傻叔尽管傻了,但他心中仍有军纪。傻叔曾是孩子王,一群孩子围着他,逗他去做坏事,最多的是领他去芦滩偷芦柴。叔去芦滩捡最好的芦柴,捆一小捆,约一人高,正大光明地扛离芦滩,孩子们围着他,带捡带偷着芦柴,看滩的人见到傻叔,没人敢没收他的芦柴,不过,傻叔从来也
金山 2020年11期2020-12-11
- 追求“知行合一”的园本教研模式与内涵
班奏乐活动“拔根芦柴花”为例,浅谈我园“知行合一”的园本教研实践做法。一、“知行合一”的园本教研模式(一)共情,活动前追溯作品背景受当下外国音乐、流行音乐的影响,很多青年教师对我国传统音乐及其背景并不熟悉,想要充分挖掘这些优秀的传统音乐资源,首先要了解作品背景。如进行大班奏乐活动“拔根芦柴花”时,在师培开始前,教师要追溯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到该作品选用的音乐是一首著名的扬州民歌,其体裁是劳动号子,并且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乐曲中的芦柴花是芦苇的花,而芦柴根还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10期2020-12-10
- 爬满篱笆的绿丝瓜
瓜伸蔓,赶紧找来芦柴埋篱笆。她用斧头将芦柴断成两三尺长的杆,然后在菜地的周边和四角埋上几根木棍,用塑料绳缠住木棍拉一圈,接着用大锹沿着拉好的塑料绳在地上岔口子,最后把断好的芦柴穿过8 字眼的塑料绳插进岔好的口子,这样就埋好了篱笆。篱笆一做好,丝瓜藤的枝蔓就不顾一切地爬上篱笆,向上不停地延伸。丝瓜藤每延伸一段距离,从它叶腋处伸出的卷须就紧紧地缠绕在芦柴上,大概是担心风吹雨打把它从篱笆上摔下来吧。只一个多月,丝瓜藤一边继续向前蔓延一边就开花结果了。丝瓜跟它的藤
民族大家庭 2020年3期2020-12-06
- 童年的味道
一有闲就去荡里刈芦柴堆成堆,或用来建房盖屋顶,或编笆子挣点家用。而蜜蜂就把蜜酿在芦柴的柴孔里。蜜蜂既聪明又仔细,酿好蜜还衔泥把柴孔封上,这也恰好为我们找蜜提供了方便。这件事要悄悄地做,因为抽人家屋檐上的柴、弄乱人家捆好的芦柴堆,谁家也不乐意。一次我和一个小伙伴架人梯采蜜,不小心摔下来惊动了主人,一位大妈跑出来就用扫帚柄追打我们,边追边骂:“小猴子,我让你抽芦柴,让你抽!”我们逃归逃,手中的几截芦柴是绝对不会丢的,因为里面有我们心爱的“蜜蜂屎”。逃到没人的地
金山 2020年4期2020-04-27
- 闸门冰冻压力消解气囊在三河闸工程中的应用
季在闸门附近抛洒芦柴捆形成冰冻隔离带,但是后期清理比较困难,容易给河道带来污染。同时受风浪影响较大,芦柴捆经常被浪击散,无法确保起到防冻效果,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根据《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2013)规定,寒冷地区的闸门、拦河坝以及其他水工建筑物不得承受冰的静压力。为防止在冰冻期间内冰荷载对钢闸门造成危害,在闸门的设计中配套进行闸门防冰冻设计[2]。闸门防冻技术措施种类繁多,有人工破冰法、压缩空气吹冰法、电加热融冰法、水泵扰动破冰法、热
治淮 2020年1期2020-04-11
- 新编故事
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因为情形不比先前——仰面是歪斜开裂的天,低头是龌龊破烂的地,毫没有一些可以赏心悦目的东西了。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20年42期2020-01-28
- 新编故事
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因为情形不比先前——仰面是歪斜开裂的天,低头是龌龊破烂的地,毫没有一些可以赏心悦目的东西了。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只要一点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0年42期2020-01-25
- 故乡的草炉饼
要用水乡干透了的芦柴,这种燃料,上温迅速,能让饼入炉即能定形,不因重力而下垂,芦柴燃烧迅速充分,在饼迅速定形后,旺火也结束了,只剩下少许灰烬发着余温,再慢慢把饼心炕熟。芦苇燃烧没有稻草那么多的灰烬,也没有煤炭的味道,有的只是芦柴的清香。这也是草炉饼得名的原因。至于放柴火的量,火候的控制,那更有说不尽的道道。虽说现在工艺进步了不少,但饼叔却还硬要坚持老手艺,用芦柴,用老酵头。每日,晨初。饼铺内就有了饼叔忙碌的身影,打芦柴,发酵头,揉面……繁多的步骤打磨出草炉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9年11期2019-12-13
- 《包身工》水中水外两面观
化的危险。”二、芦柴棒、猪猡、“机器”芦柴棒,比喻包身工的消瘦的身体。有一个成语叫“骨瘦如柴”,瘦到失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不过成语多少有些夸张的意味,而包身工之如芦柴棒,却让人毫不怀疑它的真实性。佐证的例子当然首推搜身婆不敢觸碰她的身体,因为“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猪猡,是带工老板催促包身工凌晨起床时骂她们的话,原意是说她们懒惰。如果这个比喻代表着一种语言侮辱的话,那么她们被殴打时“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的比喻就是身体的摧残了,再加
作文周刊·高一版 2019年35期2019-11-11
- 跟着名著学写作之行动描写
打杂的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把她提起来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打杂的跟上去就是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据说那是因为“芦柴棒”那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打杂的恼了,顺手夺过一盆另一个包身工正在抹桌子的冷水,迎头泼在“芦柴棒”头上。这是冬天,外面在刮寒风,“瞧!还不是假病!病了会好好地爬起来?一盆冷水就医好了!”——夏衍《包身工》【技法赏析】“摔”、“踢”、“泼”三个动作,一个凶似一个。“芦柴棒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9年21期2019-07-12
- 名著中人物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演讲
《包身工》里的“芦柴棒”、《药》里面的夏瑜、《记念刘和珍君》里的刘和珍、《沁园春·长沙》里描述的某位进步学生这四个人物中,选择一个人物,想象他通过时空隧道来到今天的中国,了解了当前社会生活尤其是青年人的学习生活后,参加你所在学校于2019年举办的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活动并发表主题演讲,请你为他写一篇演讲稿。要求:演讲内容切合原文人物形象特征,符合当前社会实际和特定情境需要。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9年5期2019-05-27
- 走近横岭湖
杨柳树外,全都是芦柴。怎么望都望不到边际,怎么砍都砍不尽。父辈们把芦苇称为“芦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砍回来的“芦柴”可烧火煮饭,可在涨大水的时候捆起来吊在堤岸边做“浪把”,更大的用途是用来造纸。当时,横岭湖的“芦柴”是县里一项重要财政收入。湖洲上驻扎着十几个芦苇收割站,砍伐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入,运输船载满了一船一船运出去。穿越这片水陆洲,如果有船的话,可以深入横岭湖湿地。小径隐在矮小的植被丛中,逶迤远去,泥地忽干忽湿,间或的小水凼也因为人迹少至而澄亮若镜。
林业与生态 2019年2期2019-04-12
- 船人三吴
泥洲,进出很难,芦柴运出山,要用小船装了,由人推拉跨过一片近一里远的白泥。队上只好派人冬天将芦柴砍了堆着,到春上发水了去运。可春上雨水多,一下大雨,人就隔在洲子上。大约是队上分到那片芦山的第二年开春吧,队上组织劳力轮流去白泥洲运芦柴。不料第一批人刚到洲上,就下起大雨来,而且连下三四天,七八个人就阻隔在洲子上,天天只能待在芦山与白泥交界的棚子里。粮食虽然不成问题,但烟荒却很严重。平素是当天去当天回,谁会带很多烟去呢!尤其到了第三天,就只两个人有烟了。一个是队
当代人 2019年1期2019-03-19
- 补天(节选)
起精神来向各处拔芦柴:伊已经打定了“修补起来再说”的主意了。伊从此日日夜夜堆芦柴,柴堆高多少,伊也就瘦多少,因为情形不比先前,——仰面是歪斜开裂的天,低头是龌龊破烂的地,毫没有一些可以赏心悦目的东西了。芦柴堆到裂口,伊才去寻青石头。当初本想用和天一色的纯青石的,然而地上没有这么多,大山又舍不得用,有时到热闹处所去寻些零碎,看见的又冷笑,痛骂,或者抢回去,甚而至于还咬伊的手。伊于是只好搀些白石,再不够,便凑上些红黄的和灰黑的,后来总算将就的填满了裂口,止要一
高中生之友(中旬刊) 2019年11期2019-01-10
- 童年记
是用瓦片掷树枝或芦柴,先置一块砖头,上面放着树枝、芦柴,和前面一样扔线,压瓦片担在线上,叫龙担,龙担具有首发权,谁将砖头上的树枝芦柴击下,就归谁所有,也就是有输赢意思了,有比赛的味道在里边了,树枝、芦柴极常见,但掷瓦片赢来的则意义不同,所以大伙荣誉感极强,每天下午放学,总要比试一场,甚至忘了回家,有时是要被大人叫骂或拎着耳朵才肯回家的。我們那时正好“算术”上学到20以内的计算,老师叫我们每人回家准备20根芦柴棒,这正是天然最佳的借口。输了,回家叫大人准备,
幸福家庭 2018年7期2018-07-07
- 文化视野下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曲目特点解析
——以《拔根芦柴花》和《小白菜》为例
以五年级下《拔根芦柴花》和六年级下《小白菜》(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例,从以下方面试论南方民歌与北方民歌的曲目特点。一、创作背景—凸显地域文化扬州民歌是江苏民歌中重要的一部分,更是凸显了江苏的地域文化。《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扬州民歌,扬州地处物产丰富的江淮平原,在下田栽秧的季节,人们用歌声来抒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青年男女更是在这样的劳动场合用歌声来直抒胸臆。这首歌曲的内容更为集中地展现扬州的地域特色:轻快活泼、线条流畅,后来秧歌号子成为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
北方音乐 2018年18期2018-01-25
- 陈德贵的诗
路湖夜,开在一枝芦柴花上泥泞,通向湖底细长的水坝风,掺和在湖夜腥味里而湖夜,却开在一枝芦柴花上已經分不清昼和夜我,只读到她眼里的脉脉温情以及她,跋涉的路标蝴蝶梦清晨,从你门前经过摇下车窗,捕捉冬眠的眷恋迷茫,张望透骨的寒风里那紧闭的门扉一只高贵的蝴蝶躲藏在高大的白墙里猜想……霓虹灯下,她的新郎花前月下的每一个情节还有,暴雨淋湿的姻缘水中月影一如从前书中枫叶酽念筝弦我要把生命中注定抵达的幸福氤氲到诗和水里然后在春天里,甜蜜地等待圣洁的十月endprint
参花(上) 2017年9期2017-09-26
- 老爸的那些花儿
先到河边找来几根芦柴棒,去掉枯叶与细梢,把它们插在花盆四周绑好当支架,然后再用细线绳将丁香花的藤细心地缠绑到支架上。看着嫩绿的藤蔓缠绕、细小的叶片蓬勃向上的样子,老爸颇有几分得意。他满怀期待的目光好像在对花说:我已尽力了,下一步就靠你自己努力往上爬了。今春的丁香花越发茂盛,翠绿的藤蔓密密匝匝弯弯绕绕,原本枯黄的芦柴棒也浑身涂满了绿。天一暖和,一簇簇娇柔可人的小花结伴而来,白白嫩嫩的,像一群初入繁华的少女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风轻轻一吹,她们便开始欢快地舞动
新作文·高中版 2017年9期2017-09-22
- 大 淖
陈东倬就像是芦柴花织成的地毯,小兴子嗅到了一股没有味道的湿气。在这片白茫茫的山地间行走了大半个月,他到现在都还不敢相信,从没有离开吴兴老家半步的他,此时此刻正趴在朝鲜的山岭上,端着枪,时刻准备击毙从太平洋彼岸渡来的敌人。“太平洋是什么洋?”“大淖,很大很大的,大淖。”距离上一次听到“太平洋”这个名词,仿佛已经过了半个世纪,然而事实上,才不过短短的两年时光。这两年,小兴子的一片天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先是学堂里的教书先生走了,带走了小兴子看世界的眼睛。紧接
前卫文学 2017年4期2017-08-29
- 吴承恩蒲根练字
。他母亲就叫他用芦柴棒子在地上学着写字。还有抗金英雄岳飞,小时候也是用树枝在沙上练字的。现在,你能用笔墨在蒲根上写字,难道还不该满足吗?”听了父亲的话,吴承恩深受感动,当即惭愧地承认了错误。从此,他一有空就到湖边抱回一堆蒲根,学着父亲的办法整理好,然后在根片上一笔一画地写啊,写啊,不知不觉,用过的蒲根就堆了一人多高。“功夫不负有心人”,吴承恩通过勤学苦练,不但把字儿练得超群出众,而且练出了一手人人叹服的好文章。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17年11期2017-06-20
- 放蜻蜓
。看着靠在墙角的芦柴棒,我眼睛骨碌碌一转,然后拿起一根芦柴棒,扳成一个大三角形,用丝带系牢。我高高举起三角形的芦柴棒,朝屋檐下的一大块蜘蛛网缠去,转了几圈,蜘蛛网全粘在上面了,一张网就形成了。我兴高采烈挥舞着网,朝活泼可爱的蜻蜓扑去。蜻蜓们吓得四处乱撞,望风而逃。想逃,没门儿。我加快脚步,一个猛扑。哇!两只落后一步的蜻蜓被可怜地粘在了上面。我轻轻取下,把它们放在一个玻璃瓶里。它们挣扎着,不断撞着瓶壁,仿佛露出悲哀的表情……爸爸从家里出来,看到一手拿网一手拿
小主人报 2016年2期2016-09-16
- 放蜻蜓
。看着靠在墙角的芦柴棒,我眼睛骨碌碌一转,然后拿起一根芦柴棒,扳成一个大三角形,用丝带系牢。我高高举起三角形的芦柴棒,朝屋檐下的一大块蜘蛛网缠去,转了几圈,蜘蛛网全粘在上面了,一张网就形成了。我兴高采烈挥舞着网,朝活泼可爱的蜻蜓扑去。蜻蜓们吓得四处乱撞,望风而逃。想逃,没门儿。我加快脚步,一个猛扑。哇!两只落后一步的蜻蜓被可怜地粘在了上面。我轻轻取下,把它们放在一个玻璃瓶里。它们挣扎着,不断撞着瓶壁,仿佛露出悲哀的表情……爸爸从家里出来,看到一手拿网一手拿
小主人报 2016年4期2016-03-05
- 南方人的冬天
上几铲没有烧透的芦柴火(我们那里烧芦苇,叫做“芦柴”)的红灰盖在上面。粗糠引着了,冒一阵烟,不一会儿,烟尽了,就可以盖上炉盖。粗糠慢慢延烧,可以经很久。老太太们离不开它。闲来无事,打打纸牌,每个老太太脚下都有一个脚炉。脚炉里粗糠太实了,空气不够,火力渐微,就要用“拨火板”沿炉边挖两下,把粗糠拨松,火就旺了。脚炉暖人。脚不冷则周身不冷。焦糠的气味也很好闻。仿日本俳句,可以作一首诗:“冬天,脚炉焦糠的香。”手炉较脚炉小,大都是白铜的,讲究的是银质的。炉盖不是一
检察风云 2015年24期2015-12-22
- 夸张要有“度”
说:“他瘦得像根芦柴棒。”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夸张,能从中感受到那人瘦的程度。但是如果说:“他瘦得胸围只有五寸。”别人就看不出这是夸张了。尽管五寸的胸围要比芦柴棒粗,但别人仍信前面一句而不信后面一句,因为他们把后一句看成是写实了。另外,比如人们不说“白发三千丈”而说“白发三尺”,这样别人就会误以为是真。因为夸张没达到一定程度,“白发三尺”在现实生活中是可能有的。这样写,即使白发实际只有一尺、两尺或两尺多,也不是夸张,只能说是夸大了。 四、要自然,不要造作
作文周刊(教师版) 2014年45期2015-03-04
- “金刚”装酷
直舍不得剪;体如芦柴棒,但不多病。他把90%的时间花在装酷上,以为会招来女生的爱慕,但装酷完毕后,赢得的是连连呕吐。装酷一:走路装酷。李家睿的走路装酷可是绝不外传的,当然也没有人学。你看他一边扭着腰,蹦蹦跳跳,一边打着半响不响的响指,活像一位黑老大。装酷二:吹刘海儿。噘着嘴吹刘海儿是李家睿的标志性动作,不过也没有人愿意学。原因:弄好了,刘海儿就会被乖乖吹到一边,弄不好的话,可就糟了,会吹成很土很土的“二分头”,不但不美观,反而像个山汉。endprint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14年9期2014-09-16
- 水乡冬日 (组诗)
乡愁的手指下滑过芦柴如此清瘦像一位岸边绑扎缆绳的老人在微寒的风中挺起了腰白发飘荡在一群白鹅激情的煽动下湖水泛起涟漪回家的心情 此时比一只入港的舟还迫切荷桨的汉子将温暖的落日扛在肩头泊夕阳的唇吻过乡愁 在岸边一蓬芦荻的守望被点燃暖了浪子心中的涟漪浩渺的胸膛一只归舟枕着入梦暮色消隐之时将有一场雨水降临滴滴答答敲打湖面直到天明渔 火夕阳在沉入水面的最后一刻点亮了满湖的星光外婆的故事多像一个港湾停泊着那么多的童年随风摇晃夜色苍茫里 大湖像一个幽秘的神话 用闪烁的渔
四川文学 2014年8期2014-05-06
- 常见堤坝险情的抢护技术研究
皮,清好底盘,将芦柴铺在底盘上,柴梢向外,柴头向内,厚约0.2 m,上铺稻草或其他草类厚0.1 m,再填土厚1.5 m,做到层土层夯,然后再如上做法,铺放芦柴、稻草并填土,直至阴湿面以上。汛后必须拆除。图2 柴土后戗示意图图3 砂土后戗示意图2.2.3 抢挖导渗沟当临河水位继续上涨,背河大面积严重渗透,且继续发展可能滑坡时,可开沟导渗。从背水坡自散浸的顶点或略高于顶点的部位起到堤坝脚外止,沿堤坝坡每隔6~10 m开挖横沟导渗,在沟内填砂石,将渗水集中在沟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年4期2011-06-26
- 从艺术思维的角度看喻代之别
衍《包身工》中“芦柴棒”的喻代界定,语文教学界已有不少讨论文章,大家都从修辞学的角度作了深入有益的探索。笔者在此旧话重提,是想从艺术思维的角度重新梳理一下这个问题。笔者认为,所有的修辞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作家的艺术思维问题。因此,研究修辞中的喻代之别,必须站在艺术思维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我们先从剖析喻代之别的修辞学观点开始研究:(1)“概括地说,借喻在以下三点上区别于借代:第一,借喻的本体喻体之间有相似点,借代的本体借体之间没有相似点。第二,借代的本体与代体之
中学语文 2010年4期2010-08-15
- 拔根芦柴花
——记戏曲作曲家赵震方
■野人拔根芦柴花 ——记戏曲作曲家赵震方■野人淮剧《诺言》乐队排练现场少年不识愁滋味蜗居戏“蝌蚪”江堤脚下盘根生,秋风摇曳芦柴花。芦柴花,据说长江下游的靖江开得最盛。著名的戏曲作曲家赵震方就出生在这个芦柴花盛开的地方。话说到这份上,赵先生一定骂我不怀好意。把他与芦柴花联系在一起。是的,大凡赞颂名人,女士比作牡丹、杜鹃、海棠……,先生比作青松、翠柏、墨竹……。我把赵震方比作芦柴花,并没有贬意,因为赵先生与芦柴花委实形神俱似。赵震方长得瘦瘦长长,因青春发育期营
剧影月报 2010年1期2010-03-25
- 别了,减肥
食,不然会变成“芦柴棒”的。就这样,我的减肥第一招“流产”了。妈妈担心我又要搞什么新花样来减肥,就不停地告诫我:“要真想减掉多余的脂肪,就要加强锻炼!”我一拍脑门儿,瞧我这脑袋,怎么把“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至理名言给忘了?从此,我开始体育锻炼。每天早上晨跑,中午回来又是做操又是压腿,每天都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的。但是,因为始终坚信着“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真理,我一直咬牙坚持着。可谁知,我的运动量越大,饭量也就越大,最后,减肥不成,反而又胖了几斤!就这样
初中生学习·低 2009年7期2009-09-24
- 捕鱼
们找来一根长长的芦柴和一张长方形的鱼网,开始了捕鱼行动。我先理顺了鱼网,又把网的长边牢牢地系在芦柴上,最后用几块铁皮坠在网的下面。这样,鱼网下水就会垂直,而不会浮在水面上,自以为一切准备就绪的我,刚想把鱼网抛下水,细心的表弟连忙阻止我,“你就这样撒网,怎么把网拉上来呢?”只见他用一根很长的绳子紧系住芦柴的一端,另一端系在岸边的栏杆上。哈,抛网啦!我握住芦柴一端,像扔标枪一样将芦柴射向鱼多的地方。“哗”一声水响,顿时,河面上出现一阵浪花,刚才在水面上游的小鱼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2009年2期2009-02-26
- 瘦西湖(三首)
一根长于瘦西湖的芦柴花怎么也拔不完我乘坐的游船本可以靠近戏船让我尽情倾听属于瘦西湖的天籁遗憾游船与戏船只是交错一交错就让我错失了一千年精彩好在那曲调随风飘荡一串串粘在逢水而生遇土而长的芦苇上我可以随处聆听已经碧绿到心已经澄明到心船舫里,堆着开不尽的芦柴花在瘦西湖的水域发芽两把折扇四个演员小锣小鼓二胡竹笛更多的还有穿着旅游鞋的游人都在以扬州民歌的方式轻松归家我被这样的方式灌醉离开瘦西湖我回到家竟发现脚底下也生出了一根芦柴我没有拔如果哪一天出国会见外国总统我就
扬子江 2007年1期2007-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