吠陀

  • 探讨阿育吠陀医学、中医药学对药物认识的异同※
    统印度医学(阿育吠陀医学)、中医药学和传统阿拉伯医学(乌纳尼医学)[2]。中国与印度地理位置相毗邻,以古丝绸之路和佛教为纽带和载体,阿育吠陀医学与中医药学(包括少数民族医学)既相互借鉴又各具特色[3]。当今“一带一路”倡议为阿育吠陀医学、中医药学的交流与对话提供了新平台。阿育吠陀医学和中医药学拥有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是世界范围内具有强生命力和巨大影响力的传统医学体系。20世纪末,阿育吠陀医学与传统中医药学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同列入“国家补充与替代医学中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期2024-03-12

  • 浅谈阿育吠陀医学中的人体生理节律※
    传统医学深受阿育吠陀医学这一印度传统医学的影响[11-12],因此有必要研究阿育吠陀医学中关于人体生理节律的相关理论。阿育吠陀医学属于印度传统医学,也有很多关于人体生理节律的论述[13-15]。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是人体内周期性发生的生理波动,是对周期性环境变化的反应,可分为远日节律、昼夜节律和超日节律[13-14]。远日节律指超过24 h的较长周期内的身体功能变化节律,主要指每月和每年发生1次变化的节律,例如季节节律、星象节律等。昼夜节律是以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3期2024-03-12

  • 从十大化身辨析毗湿奴“升格”历程 ——以《火神往世书》为线索
    象最早见于《梨俱吠陀》,但“歌颂毗湿奴的神曲仅有五六支,因而他在吠陀神谱上所占位置显得比较次要”。①巫白慧:《<梨俱吠陀>神曲选》,商务印书馆2020 年版,第101 页。在后期的发展中,毗湿奴的神格不断提升,最终成为了与梵天、湿婆并列的大神。在这个过程中,还形成了以各类化身为主要脉络的毗湿奴神话体系,使毗湿奴的形象大大丰富。关于毗湿奴化身的记载,见于两部史诗和各部往世书中,如在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中便有相关记载,在其重要的宗教哲学诗《薄伽梵歌

    南亚东南亚研究 2023年5期2024-01-17

  • 印度阿育吠陀脉诊术初探
    12046)阿育吠陀“Ayur-Veda”意为“生命的科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的主要传统医学。与中医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一样,阿育吠陀在印度各民族繁衍发展的历程中有无法替代的作用。任何一个医学体系在面向临床时,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诊断。脉诊作为望闻问切四诊之一,是中医诊断体系的重要基石[1]。阿育吠陀有望、问、切三种诊断方法,而脉诊作为切法的代表,是阿育吠陀临床诊断法中最重要的手段[2-3]。不同之处在于,脉诊的理论和实践贯穿于中医发展的始终,而阿育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11期2023-12-02

  • 阿育吠陀国际化、标准化现状及与中医药的比较
    00700)阿育吠陀(Ayurveda)源于印度,是最古老的医疗系统之一。该疗法主要通过指导饮食、生活方式规则和其他干预措施预防疾病,促进和保持健康。阿育吠陀的医疗机构及其病床数、医疗从业人员、医学教育、药房和制药公司数量都远远超过印度其他传统医学[1],堪称印度传统医学的代表。我国已有学者对阿育吠陀的历史、基本理论、医教产学研发展、政府监管等情况进行过相关研究,并分析了阿育吠陀与中医药学的关系[1-6]。近年来,阿育吠陀国际化及标准化发展迅速,与中医药学

    世界中医药 2023年18期2023-11-22

  • 一泓源泉各奔流(六)
    即物质自性。按照吠陀数论的说法,乾元为补鲁莎,坤元为自性。《易》其实就是一套以神圣数字阐述宇宙生成演化的数论哲学。物质自性表现为三德之分合作用,萨埵轻光属天道,为中和气性;多磨重覆属地道,为浊阴气性;罗阇造作属人道,为强阳气性。数论之三德,相当于《易·系辞》所谓三极或三才,其论曰:“《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三

    书屋 2023年1期2023-05-30

  • 印度教
    下几个要素:信奉吠陀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宗教和经典,流行于公元前2000年印度西北部雅利安人游牧部落中。在吠陀教发展成婆罗门教之后,吠陀仍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印度教因袭婆罗门教,也要求在原则上信奉吠陀,并不要求它完全恢复古代的吠陀。信奉多神教的泛神论。多数印度教徒都是多神论者,他们尊重多种神祗,但是他们只向一个天神进行礼拜。印度教徒崇拜自己特定的天神或主神,有湿婆、毗湿奴等。印度教徒承认自己崇拜的天神是造物主,但也不否认对方天神的存在,只承认他们是低一等或几

    《学习方法报》历史新教材高一 2023年28期2023-04-29

  • 阿育吠陀体质在瑜伽的交叉应用与研究
    解释1.1、阿育吠陀“阿育吠陀(Ayurveda)”一词来源于印度梵文中的两大词根:“ayus(阿育)”和“veda(吠陀)”,“ayus”即“生命”,而“veda”的意思是“知识”或“科学”。因此,“阿育吠陀”通常被翻译为“生命科学”,更准确的译法是“有关生命长度的知识”。这种知识体系可以在诸如,《遮罗迦本集》(Charaka Samhita)和《秒文本集》(Sushruta Samhita)等经典文本中查询,描述了身体的生理学和相互关联的系统、人体体质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2年24期2023-01-04

  • 斯里兰卡阿育吠陀传统草药资源概况*
    关于斯里兰卡阿育吠陀传统草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化学成分[5-7]、药理活性[8-10]、市场应用[11,12],和部分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调查[13,14],但对草药资源缺乏全面性和及时性的调查与更新。国内对斯里兰卡阿育吠陀传统医药的了解甚少,传统医药资源历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斯里兰卡有着悠久的阿育吠陀传统医药应用历史,同时作为“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战略中重要节点,因此有必要整理和收集斯里兰卡传统医药资料信息,深入解析阿育吠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2年8期2022-12-29

  • 傣医学与印度阿育吠陀医学比较*
    50500)阿育吠陀(Ayurveda)主要包括“Ayur”(生命)和“Veda”(知识)两部分,即“生命知识”之意[1]。它是印度传统医药中最主要的学派,也是世界最古老的传统医学之一。阿育吠陀医药体系贯穿了印度的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界、人体和疾病的观念,是古代印度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及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汇流发展的结果[2]。它对世界传统医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而傣医学有着2 500多年的发展历程,是我国目前(藏、蒙、维、傣)四大传统民族医学之一[3]

    中医药导报 2022年10期2022-11-11

  • 一泓源泉各奔流(一)
    夏经子体系和印度吠陀天启、圣传体系皆具有统贯性、全面性、整体性、系统性诸特征,为一套内圣外王、体用兼赅之天人学问,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诚如《庄子·天下》篇所谓:“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因此,无论是规模、格局、宗旨、范围,还是本体、工夫、境界、应用,二者皆极为契近。大体来说,《诗》之“颂”部分对应于《梨俱吠陀》,“风”“雅”部分对应于《阿闼婆吠陀》,《乐》对

    书屋 2022年7期2022-07-20

  • 印度哲学视域下瑜伽思想的渊源、发展及其价值
    流派印度哲学源自吠陀。“吠陀”一词在我国古代佛经中有各种音译。大抵在唐玄奘(公元600—664年)之前,多译作“韦陀、围陀、毗陀、皮陀”等;2分别见于《金光明最胜王经》(慧沼疏五);《摩登伽经》(上),《一切经音义》(卷七十二),《金七十论》(中)。在玄奘之后,多译作“吠陀、吠驮、薛陀、辫陀”等。3分别见于《大唐西域记》(卷二);《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34。佛教译师通常译作“明、明论、明智”。这些译法表明,“吠陀”是“知识、智慧”之意。在印度哲学中,

    国外社会科学前沿 2022年7期2022-07-11

  • 一泓源泉各奔流(四)
    公私行为,相当于吠陀典所谓“法”。“法”是吠陀典的核心概念之一,有天道义理、道德规范、自然法则、生活习俗、职分操守等各种意思,特别与四种姓之社会制度相关。关于四种姓法,《摩奴法典》(Manu Samhita)有论:为了保护这整个世界,那具有伟大光辉者为由口、臂和脚出生的派定了各自的法。他把教授吠陀、学习吠陀、祭祀、替他人祭祀、布施和接受布施派给婆罗门。他把保护众生、布施、学习吠陀和不执着享欲派给刹帝利。他把畜牧、布施、祭祀、学习吠陀、经商、放债和务农派给吠

    书屋 2022年10期2022-07-05

  • 一泓源泉各奔流(三)
    徐达斯吠陀经典始终在婆罗门之间传承接续,而且是以师授口传的形式,这就保证了经典的纯粹性和本真度。据《薄伽梵往世书》记载:毗耶娑已将自古传承的吠陀圣典拣分为四,是为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毗耶娑传梨俱吠陀于钵罗真人,传娑摩吠陀于羯弥尼,传耶柔吠陀于钵尚跋耶拿,传阿闼婆吠陀于安吉罗牟尼。他又撰诸《往世书》,传罗摩哈沙拿,亦即苏陀之父。此后,毗耶娑诸弟子传经于各自门弟子,如是吠陀法脉流传于世,并以师承世系相授受。接着,为了饶益钝根之人——妇孺、

    书屋 2022年9期2022-05-30

  • 一泓源泉各奔流(二)
    養、持守,相当于吠陀体系里的“法”;“利用”属于经济、政治范围,即运用自然、社会资源,使万民得利、生计足用,相当于吠陀体系之“利”;“厚生”相当于吠陀体系之“欲”,其意为使生命得到厚养;就其精神性而论,“惟和”相当于吠陀体系之“解脱”。此处所谓解脱,非佛教之寂灭,其本质指向一种纯粹、清静、和谐,不受欲念干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中和”的境界,相当于吠陀哲学的Sattva guna,而Sattva guna正是获得瑜伽觉悟和证梵解脱的根基。在中

    书屋 2022年8期2022-05-30

  • 古印度和古希腊的善恶观念比较
    追溯到古印度圣典吠陀和奥义书中。吠陀是现存最早的记述上古印度人的宗教历史文献。吠陀文献中较早的《梨俱吠陀》就论及当时人们的善恶观念。如《梨俱吠陀》(10.89.3)在论及因陀罗时,说他“从来不会使朋友失望”[1](P6)。该赞歌还祈求雷神因陀罗惩罚敌人,《梨俱吠陀》(10.89.9)中也说:“过着罪恶生活的敌人不守信用。”[1](P6)《梨俱吠陀》(10.89.12)中还有“希望雷神的箭:‘像天上落下的火石一样穿透那些爱说谎之人。’”[1](P7)由此可知

    伦理学研究 2021年3期2021-11-24

  • 吠陀历中的置闰缘由及日月位置推算方法
    景及前人研究2 吠陀历内容及其置闰方法(1)太阳尺度,以太阳与星宿(冬至点)的会合周期为标准,包含太阳北行南行两个阶段;(2)太阴尺度,以朔望月周期为标准,一个朔望月又分为月亮渐盈的“白分”和渐亏的“黑分”这两个半月;(3)恒星尺度,以星宿的地平线初升为标准,一周天(黄道)均分为27宿;(4)历日尺度,以日出地平为标准,相连两次日出之间的间隔为一历日。关于年月日,下面的诗偈说道:RJ1=YJ1:我低头向生主(Prajpati)——他是由5年所构成的纪的主,

    自然科学史研究 2021年1期2021-08-16

  • 2种传统医学的比较:印度阿育吠陀与中国传统医学
    学体系,其中阿育吠陀医学的历史最为悠久、最具有代表性,而且是印度传统医学的构成主体。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佛教交往的频繁,自古中国和印度就有着密切的经济文化、医药知识交流,其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现在的藏医学,在理论上和印度医学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从理论、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全方位简单论述中医学与阿育吠陀医学,以促进更多中医学子对传统医学的理解和学习。关键词 印度医学;阿育吠陀医学;中医学;传统医学;诊断;理论;应用;比较Abstract A

    世界中医药 2021年7期2021-07-20

  •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及其发展现状
    政府将瑜伽和阿育吠陀作为印度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代表,2014年印度不仅在国内独立设置了传统医学部(Ministry of AYUSH),还成功推动联合国设立了“国际瑜伽日”(每年的6月21日)。本文对阿育吠陀的历史及传播、主要特点、管理机构、教学与科研、医疗机构与临床和药品产业发展等情况及相关数据进行了概要性介绍,有利于我国传统医药界进一步了解阿育吠陀。1 阿育吠陀的历史及传播1.1 历史时期及其代表著作阿育吠陀的历史分为3个时期,即吠陀时代(Vedic p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6期2021-06-23

  • 印度医学之战开打!
    该函首次授权阿育吠陀传统疗法医师进行普外科、妇产科、泌尿科、肠胃科、五官科及牙科的手术。“这样的做法令人发指,这是在混淆医学流派。”印度医学协会相关人员说,他们极其质疑阿育吠陀医师在上述领域的专业能力,并谴责莫迪率领的民族主义政府对阿育吠陀疗法给予的不恰当地位。12月20日,该医学协会将此事提交给了印度最高法院。阿育吠陀传统医学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它以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记载的综合医学体系而著称。在这种治疗体系中,人体被认为是自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身体

    海外文摘 2021年6期2021-06-11

  • 印度那些长寿的知识
    马云烨阿育吠陀医学起源于3000多年前的南亚。“阿育吠陀”意为“长寿的知识”。随着时间的流逝,阿育吠陀的医学实践和内在观念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也发生了改变和异化。如今,加利福尼亚的某位生活方式博主和继承了家族传承的喀拉拉邦的一名健康产业从业人员一样,都使用阿育吠陀关于身体内部平衡的概念,但又有细微的差异。5000 多年来,阿育吠陀一直在无数印度传统家庭中使用着,其影响波及南北半球几乎所有的医学系统,因此印度阿育吠陀被誉为“医疗之母”。通过饮食、练习、草药

    世界博览 2021年2期2021-03-15

  • 不同的国家对瑜伽的定义
    伽的起源被追溯到吠陀时期,在吠陀和奥义书中有许多关于瑜伽的文本,瑜伽一词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中。瑜伽的练习被认为是随着文明的开端开始的,瑜伽的科学起源很早,时间上要远早于第一个宗教和信仰体系的出现。在瑜伽知识里,Lord Shiva被视为第一个Yogi和第一个Adi guru,相传他在一座无人的孤岛上向自己的妻子传授哈他瑜伽的要义,正巧一条鱼儿游过,听到了全部内容,湿婆将这条鱼化身人形,后来成为鱼王(Matsyendra),他将瑜伽的知识传给了Gorak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7期2021-03-07

  • 《印度文化导论》译后记
    化身,重新确立了吠陀的权威,直至今日,吠陀的主流地位依旧不可撼动。所以,在佛教文化的背景下来理解当代的印度,大概类似于在宗祠文化的氛围中来解读当今的中国,怎一个尴尬了得。近几年,瑜伽在中国流传甚广,但一般只是作为一项休闲运动,大众尚未意识到瑜伽在生命维度的深广含义,此书详细介绍了四大瑜伽,正是印度文化中极其重要的解脱之法,含摄俗谛与真谛,颇有深入的价值。瑜伽的词根是Yuj,该词在《梨俱吠陀》中的原意是给牛马套上驭具,后转意为联结、冥想等意思,一般来说,瑜伽

    书屋 2021年12期2021-01-01

  • 阿育吠陀医学和中医中的药用植物
    以来,中医和阿育吠陀医学作为两大古老的医学体系,一直被研究和对比。本文拟对两种传统医学体系中使用的药用植物及其处理方法、临床应用进行讨论。1 药用植物资源中医理论是长期实践的精华,指导着药用植物及其炮制品的临床使用。2015版《中国药典》共收录了644种药用植物,最新一版《中华本草》收录8 980种中药材,其中包括7815种药用植物。印度境内约有18 000种开花植物,其中7 000余种有用于治疗疾病的记录,2010年药用植物交易额已达1 200亿美元[2

    亚太传统医药 2020年3期2020-06-05

  • 医疗与帝国扩张
    统医学主要有阿育吠陀医学和尤那尼医学,都是以体液学说为根本的。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宇宙由五种元素构成,以太、空气、火、水、土,很类似中医的五行说。阿育吠陀医学也有自己传承两千多年的经典文献,类似《黄帝内经》。英国人18世纪开始在印度建立医院,而后在孟买、加尔各答、马德拉斯这三个省府建立医学院,学生受西方医学教育,毕业以后可以进入政府开办的医院或者在城市里自己开业,工作好,收入高。到1916年,相关法律出台,公立医院必须用政府公立医学院的毕业生,只有西医才能使用

    新民周刊 2020年1期2020-01-13

  • 印度针灸历史溯源
    的文化,其以阿育吠陀医学作为医疗保健手段。阿育吠陀(Ayurveda)是梵语,意为生命科学,不仅包括治疗手段,还包括预防和养生策略。阿育吠陀医学的最早文字记载出现在一本叫上Vedas的书上,其中记载着关于养生、养神和养智的一些必要措施,当时阿育吠陀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的分支。事实上,当时一共有四种veda,分别是Rig veda、Yajur veda、Sama Veda、Atharva veda,其中Rig veda被认为是阿育吠陀医学的雏形[1]。Veda医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11期2019-12-24

  • 论汉语四声的发现与民间歌者的关系 ——补论佛经转读与四声发现无关
    是民间歌者。一、吠陀三声的性质及其与 汉语四声的关系“四声的发现受了佛经转读的影响”,这一观点最早是陈寅恪先生在其《四声三问》一文中提出的。先生称:(汉语声调)所以适定为四声,而不定为其他数之声者,以除去本易分别,自为一类之入声,复分别其余之声,为平上去三声。综合通计之,适为四声也。但其所以分别其余之声为三声者,实依据及摹拟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而中国当日转读佛经之三声,又出于印度古时声明论之三声也。[3]文中对这一观点作了简要论证:据天竺围陀之声明论,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5期2019-10-11

  • 天人合一与梵我一如:中医与阿育吠陀的跨文化比较
    eda,也称阿育吠陀)、阿拉伯医学(Unani Medicine,也称尤纳尼医学)、自然疗法(Naturopathy)、整骨疗法(Osteopathy)、顺势疗法(Homeopathy)、脊椎指压治疗法(Chiropractic)及其他(包括源于日本的手法治疗,如以拇指、手掌等按压身体的某些点,以及催眠、康复、意念等精神疗法)等八大类型[4],见图1。其中,由于南亚在古丝绸之路上的战略地理位置,古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与我国传统中医尤其有着悠久、深厚的跨文化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8期2019-09-04

  • 《印度阿育吠陀药典》所载169味单味药的介绍Δ
    医学体系包括阿育吠陀(阿输吠陀、Ayurveda)、瑜伽(Yoga)、尤纳尼(Unani)、锡达(Siddha)、自然疗法(Naturopathy)、顺势疗法(Homoeopathy)等。其中,阿育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至今仍在南亚诸国的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1]。印度政府(1990-2008年)出版的《印度阿育吠陀药典》(The Ayurvedic Pharmacopoeia of India)[2]共分两部

    中国药房 2019年15期2019-08-15

  • 论印度传统对佛教戒律观的影响
    落存在,甚至一些吠陀民族彼时还属于部落社会的游牧阶段,以牲畜的头数计算他们的财富。”[3]政权的分散和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印度的戒律并不产生于王权,而产生于神权。如果将宗教理念的兴衰与流行的戒法对应起来,见表1。表1 宗教理念兴衰与流行戒法对应表古印度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史学材料,因此戒法所对应的时间都只是一个大体范围内的估测,但其顺序大致如此。在吠陀时期,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戒律,但《吠陀》经中体现的世界构成与规则,可以视为戒律产生的基本背景。至《奥义书》时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年3期2019-07-22

  • 印度阿育吠陀制剂的品种、主治和用药特点
    系为中医学、阿育吠陀医学和阿拉伯医学,其中阿育吠陀医学主要通过恢复和加强机体自身功能的排毒疗法、药物、合理饮食、运动、养生法等来消除引起机体功能失衡的因素,从而预防或减少疾病发生[1]。阿育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 000年左右,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根基,至今还在南亚诸国的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它不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3]。印度政府于1970年承认阿育吠陀及其医疗体系[4],并在健康与家庭福利部下设AYUS

    中成药 2019年2期2019-03-22

  • 蒙医学三体素理论体质概念研究*——基于印度阿育吠陀心理学视角
    理论源于古代阿育吠陀三体液(汉译瓦塔、皮塔、卡法,梵语Vata,Pitta,Kapha,或Tridosha)理论的学术观点被蒙医学界普遍公认[1]。廖育群[2]指出,“阿育吠陀‘三病素说’几乎被原封不动地‘复制’到了中国的藏医学理论之中”。研究也表明,蒙医学三体素理论(GurbanMahabuudtheory,GMT)与阿育吠陀三体液理论(AyurvedicTridoshatheory,ATT)、藏医学三因(音译隆、赤巴、培根,英译rLung,mKhris

    医学与哲学 2019年20期2019-02-27

  • 中医与阿育吠陀的“生命观”互鉴研究
    。来自印度的阿育吠陀(Ayurveda)以哲学层面的文化内涵为主体,涵盖生活层面的常理知识,并被赋予了“远古神圣启示”的宗教意识。其中,阿育(Ayus)指“生命”,包含了肉体、心智、感官和灵魂;吠陀(Veda)是“知识和智慧”之意,因此阿育吠陀有时候也会被成为“生命吠陀”。中医和阿育吠陀都肩负着促进人类健康、消除疾病的使命,经过数千年的传承、积淀和发展,其完善了诊疗手段和防治措施,丰富了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对两国甚至全世界医疗事业发展影响深远。1 生命存在

    亚太传统医药 2019年9期2019-02-25

  • 古印度文明:恒河永流传
    文明。无论是后期吠陀文献、两大梵文史诗,还是受古希腊文明影响的犍陀罗佛像,抑或是印度两大早期帝国(比秦帝国版图更大的孔雀帝国和文化艺术极盛的笈多帝国),都属于古印度文明第二期—恒河文明的范畴。印度河文明消亡之谜古印度最早的文明,诞生在南亚最长河流印度河的河谷。印度河主要流经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 (Indus)一词,本义是“河流”,首先用来称呼印度河,很晚才被用于称呼印度这个国家。而在印度1950年宪法中,国家的名称是“婆罗多”(Bharata)。这是参

    看世界 2019年4期2019-02-20

  • 上古时代印度的死亡观新探
    主要集中于对几部吠陀的解读,特别是对《梨俱吠陀》文本的分析就很能突显早期印度人对死后世界的理解。中外学界对于早期印度宗教的死亡问题,已经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例如金克木先生曾在两篇论文里翻译了部分《梨俱吠陀》的送葬诗和祭祖诗,并将它们与《诗经》等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注]金克木:《〈梨俱吠陀〉的祭祖诗和〈诗经〉的“雅”、“颂”》,《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第2期;金克木:《〈梨俱吠陀〉的送葬诗》,《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天府新论 2019年3期2019-01-18

  • 巴利语中若干特殊保留性
    利安语最早的是“吠陀梵语”(Vedic Sanskrit),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吠陀梵语后来慢慢发展为“古典梵语”(Classical Sanskrit),而古典梵语与中古印度各种土语是共存的。2.中古印度雅利安语中古印度雅利安语又被称为“俗语”(Prakrit),可分为3个阶段:2.1早期(约前6世纪至前3世纪)如巴利语、古半摩揭陀语、阿育王俗语、犍陀罗语。2.2中期(约前2世纪至7世纪)如马哈拉施特拉俗语(Māhārā??rī)、索拉塞那俗语(

    知识文库 2018年23期2018-10-20

  • 史诗化叙事:南亚宗教文献中的天堂和地狱*
    佛教、耆那教和后吠陀婆罗门教中,地狱是令人不快的、痛苦的死后归宿,而天堂虽然没有地狱那么令人痛苦,但也至少不那么令人向往。在后吠陀时代的印度,人们认为通向天堂和地狱之路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每个人都受制于“业报”(在三种文化传统中,都考虑了人的个性本质和业报)。在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观点中,觉悟本质上也是具有业报特性的,即好的业报能让人更有可能处于通向觉悟的条件之中。对很多古代印度人来说,觉悟位列于“必做事项”之中,但是并不排在前列(或许过了好几辈子之后,

    民间文化论坛 2018年4期2018-01-23

  • 各国怎样为传统医学立法
    兰卡又颁布《阿育吠陀法》,根据这一法令成立了卫生部阿育吠陀司,这项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阿育吠陀、悉达和尤纳尼医学的发展,是阿育吠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70年,斯里兰卡政府颁布《顺势疗法法令》,这是该国第3部有关传统医学的法令。该部法令对顺势疗法的合法性予以官方承认,促进了顺势疗法在斯里兰卡的发展。英国英国1950年颁布《顺势疗法行业法案》,这部法案承认顺势疗法在英国正式的法律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又通过《整骨疗法师法案》和《整脊疗法师法案》以及与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9期2017-09-14

  • 让心灵舒畅的古印度阿育吠陀自然疗法
    自然疗法——阿育吠陀,不仅是一种自然疗法,也是一个具有医疗作用的医学体系。在印度人心中,阿育吠陀与现代医学的地位一样重要。每个阿育吠陀治疗师都必须经过5年半的专业学位课程,才有资格进行阿育吠陀治疗。在印度,人们相信人体内有七轮,是指汇集能量的7个部位,由下至上分别为根轮(纯真轮)、腹轮(真知轮)、脐轮(正道轮)、心轮(仁爱轮)、喉轮(大同轮)、额轮(宽恕轮)及顶轮(自觉轮)。七轮必须取得平衡,能量才能由根轮通往最高的顶轮,打开灵魂之窗,悟得生命真谛。要取得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7年9期2017-09-05

  • 捡了“灰姑娘”的水晶鞋之后
    崇拜来源于古印度吠陀文明。在分析凌家滩鹰猪合体玉器时,他引用著名考古专家冯时先生的观点,认为鹰是至上之神太一的象征符号,而猪又是北斗七星的象征符号,而鹰胸前的八角星图就是一幅九宫璇玑图,体现了太一行九宫的古老观念。把鹰和猪当作神物膜拜,反映了中华民族史前文明中的太一崇拜和北斗崇拜。在中国,普通民众知道的中、印思想文化交流大都是指佛教传入东土,老老少少都知道唐僧玄奘上西天取经的故事。很少有人知道在二千多年前佛教传入东土之前,古代印度曾有无比先进和辉煌的吠陀

    书屋 2017年7期2017-07-29

  • 印度与中国竞争藏医药申遗
    践均与印度的阿育吠陀疗法类似。阿育吠陀的影响首次传入西藏是公元3世纪,其流行时期是公元7世纪佛教传入西藏时。自那之后,印度医疗文化与佛教及其它印度科学文化持续在该地区传播,直至19世纪早期。”报道称,印度瓦拉纳丁中央藏学研究所副所长加什·萨姆敦教授是印度此次藏医药申遗的文件起草人,他认为:“中国在该项目申遗时将藏医药称为‘中国藏人的医疗体系,但联合国并没有这种叫法。”他还分析称,“即便藏医药源于西藏,它也是印度文化的一部分,因为它在此实践了千年之久并受到阿

    环球时报 2017-04-132017-04-13

  • 吠陀文明
    创立了更为持久的吠陀文明。历史上,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600年被称为吠陀时代,又分为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000年的早期吠陀时代和公元前900年至公元前600年的后期吠陀时代两个阶段,前期属原始部落性质,后期分解为四个瓦尔纳的奴隶社会。由于雅利安人在南侵时是处在原始社会末期的,所以在整个早期吠陀时代,古印度文明出现了倒退。从公元前900年开始,雅利安人才进入文明,或者說古印度才第二次进入文明。在早期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是原始社会式的自然崇拜,信奉原始

    飞碟探索 2017年4期2017-04-12

  • 外国传统医学从何而来?
    组成,分别是阿育吠陀学、尤纳尼医学、西达医学、瑜伽功。其中,阿育吠陀学是古代印度对其传统医学的统称。与阿育吠陀学原理相似的是西达医学,只不过西达医学用的是药物调节,且药物中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汞、硫磺、砷等矿物药以及植物毒素。尤纳尼医学使用的主要是草药以及动物、矿物和海产药物。在治疗中,尤纳尼医学强调帮助人体发展自愈能力,并用这种能力克服机体的失调状态。瑜伽功在印度非常流行,不仅有瑜伽学校,还有瑜伽研究所。印度人相信,通过思维和意念的力量,加上瑜伽功所创造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17年6期2017-04-06

  • 各国怎样为传统医学立法
    兰卡又颁布《阿育吠陀法》,根据这一法令成立了卫生部阿育吠陀司,这项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阿育吠陀、悉达和尤纳尼医学的发展,是阿育吠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1970年,斯里兰卡政府颁布《顺势疗法法令》,这是该国第3部有关传统医学的法令。该部法令对顺势疗法的合法性予以官方承认,促进了顺势疗法在斯里兰卡的发展。英国英国1950年颁布《顺势疗法行业法案》,这部法案承认顺势疗法在英国正式的法律地位;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政府又通过《整骨疗法师法案》和《整脊疗法师法案》以及与

    家庭医药 2017年18期2017-03-26

  • 基于FPGA的流水线单精度浮点数乘法器设计*
    增大[2-3]。吠陀乘法器具有其独特规则的结构,随着乘数位宽的增加,门延迟和面积的增加很缓慢,因此乘法器能够在时间延迟、面积、功耗上达到最优。文献[4]设计了一种高速的4×4位吠陀乘法器,通过实验证明了4×4位吠陀乘法器比同位宽的阵列乘法器、Booth算法乘法器的运算速度快;文献[5]设计了单精度的浮点乘法器,其中尾数计算部分分别采用了吠陀乘法器和Booth算法乘法器两种方法,结果证明吠陀乘法器在时间延迟和面积上都优于Booth算法乘法器;文献[6]在吠陀

    网络安全与数据管理 2017年4期2017-03-10

  • 阿输吠陀医典《妙闻集》书名藏译探讨
    00029)阿输吠陀医典《妙闻集》书名藏译探讨仁 增1导师:米 玛2(1.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5级博士班,北京 100029;2.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100029)目的:在藏医药发展史上,曾经翻译过诸多阿输吠陀医学典籍,但直至今日藏区从未发现《妙闻集》的藏译版。然而作为重要的阿输吠陀医学典籍《妙闻集》,在书名藏文翻译上目前就有多个不同译文同时并存,其对经典本身的认识和传播十分不利。本文通过梵文版《妙闻集》书名的研究基础上,对汉、英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7年6期2017-01-14

  • 新疆库车出土鲍威尔写本中的印度阿输吠陀药物理论
    和理论特色。阿输吠陀作为印度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医学主流体系,具有独特的药物理论。印度北起喜马拉雅的雪地高山,南至科罗曼德尔的热带海岸,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物产为印度阿输吠陀医学提供了宝贵的药物宝库。因此,印度阿输吠陀医学的药物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范围广泛。日本科学史家矢野道雄在《印度医学概论》一书中曾总结印度阿输吠陀三大古典医学书中的药用植物名,仅《阇罗迦集》就大约可见1100种、《妙闻本集》约有1270种、《八心集》中约有1150种。*引自廖育群

    敦煌学辑刊 2016年4期2016-12-07

  •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语-汉语对照翻译及研究*
    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词汇的梵语-汉语对照翻译及研究*邝婷婷1,曾 勇2,王 张1**,程树华3**,贾敏如2,张 艺1,黄 婧4,江道峰2,陈 彦1,祝晓起2(1. 成都中医药大学民族医药学院 成都 611137;2.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成都 611137;3.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成都 610101;4. 成都中医药大学外语学院 成都 611137)目的:本研究旨在制作《阿育吠陀梵语汉语词汇表》。方法:提取The Ayurvedic Pharma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6期2016-03-04

  • 在吃饱之前停下来
    就好;印度的阿育吠陀则认为吃到百分之七十五的饱足,就要停止;中国人明确认为要七分饱。先知穆罕默德则认为,吃饱是指肚子中的食物、液体与空气各占三分之一,德国人的说法是:“在觉得饱之前就应该封口。”上一代美国人会说:“在肚子还有一点饿的时候,就该离开餐桌。”再次,法国人又可以出场分享饮食智慧了。法国人以“je.n.ai.faim”来表达“我饿了”,意思是“我有饥饿”,法国人吃完饭之后,不是说“吃饱了”,而是说“je.n.ai.plus.faim”,意思是“我不

    意林 2015年20期2015-10-21

  • 中西冶铸成一味,梵道圆融终入神
    目光投向了远古的吠陀文献,又发现了更多的秘密与疑团,进而第一次在学术界提出了“史前全球吠陀文明圈”的假设。他说,这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在史前时代曾扩张渗透到几乎世界所有的区域,埃及、美洲、希腊、西亚以及中国华夏文明都不过是这个超级文明连续体的组成部分而已。吠陀灵知构成了这些古老文明的核心理念与内在动力,只是由于灵知基因的变异,不同的区域文明才表现出各自独有的特征与风貌。这个假设之大胆近乎异想天开,故而也极其危险,我个人虽不敢贸然接受,但在阅读过程中,还是不由地

    书屋 2015年2期2015-09-10

  •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大大评了许多书
    有洞察力。《梨俱吠陀》《阿达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我最近访问了印度,印度人民也是具有非凡文艺创造活力的,大约公元前1000年前后就形成了《梨俱吠陀》、《阿达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四种本集,法显、玄奘取经时,印度的诗歌、舞蹈、绘画、宗教建筑和雕塑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泰戈尔更是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等从老子、孔子、庄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关汉卿、曹雪芹,到“鲁郭茅巴老曹”(鲁迅

    大学生 2015年23期2015-05-30

  • 传统医学院校开设阿育吠陀课程的探讨
    137)一、阿育吠陀与我国传统医学的交流印度的医药文化不仅与我国传统中医药相互交流和影响,对我国藏医、蒙医、维医和傣医药均有明显的影响[1]。1.阿育吠陀简介印度的传统医学体系有阿育吠陀(阿输吠陀[2],Ayurveda)、瑜伽(Yoga)、尤纳尼(Unani)、锡达(Siddha)、自然疗法(Naturopathy)和顺势疗法(Homoeopathy)等。阿育吠陀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是印度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Ayur是生命、长寿之意,Veda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3期2015-02-22

  • 在异乡种一片故土
    是甘地的苗圃——吠陀花园里最受欢迎的植物之一。三年前,他意识到这里的南亚移民群体对于家乡植物的需求,于是就在莫里斯维尔镇开了吠陀花园。甘地:现在我的生意做得很红火,每天都有顾客从别的州打电话过来订购植物,让我发货,有的人买菩提树,有的人买圣洁蓬蒿,还有咖喱叶也是卖得很好的一种。据甘地所知,他的吠陀花园是美国唯一一家专门满足南亚移民所需的苗圃。十二年前,他从电信企业下岗之后,就开始从事园林方面的工作。他一直很喜欢园艺,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园林公

    疯狂英语·原声版 2013年12期2014-01-06

  • 平衡的斗士
    、格斗技巧和阿育吠陀医学,是一门神圣的自卫术,通常需要在神圣的地方才能施展。卡拉里帕亚接收7岁以上的学徒。学生们要从注意力、柔韧性、反应、力量、紧张度和气息等方面进行训练。平时的课程包括三部分:身体(牵拉、扭曲、连贯性),技术(持械格斗和赤手格斗),精神(呼吸训练、瑜伽和阿育吠陀医学,这可以帮助格斗者自愈,并了解人体的弱点。)卡拉里帕亚的哲学很明确:保护好灵魂。身体和精神要找到完美的平衡。

    全体育 2013年7期2013-04-29

  • 《印度阿育吠陀药典》所载药物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续三)
    )续《<印度阿育吠陀药典>(API)所载药物与中国相应传统药物的比较(续二)》一文,详见表1。本续主要内容提示:前文已述,印度政府是1990~2008年先后完成出版这部具民族医学体系的药典,共分2部:第一部为单味药(monographs)共7卷,第二部为成方制剂(Formulations)共2卷。其中一部6、7两卷是2008年出版的,因此,作者得到正式出版物较晚,只能最后补上(即本续),无法与前5卷植物药按学名编序,请读者见谅。第6卷共收载101味单味药,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2年5期2012-09-12

  • 吠陀经典中伐楼那神的天王地位与雅利安特征
    aruna)并非吠陀时代的主神,而是史前之神,但他仍然可以算作最伟大的提妲神(Devatas)之一。《吠陀》将此神收录进来并对其加以颂扬。在吠陀颂诗中,赞美他的颂歌只有少数。①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伐楼那的赞颂中充满了强有力的字眼。“整个吠陀文学中还没有哪一首颂诗以如此有气魄的字眼来形容全知的神”②[1]。这个神起源甚早,从语源学上来讲,“Varuna这个词很可能与希腊词ouranos(天空,在希腊神话中是天父乌拉诺斯,代表着宇宙之神宙斯的祖先)是一样的,尽管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8-15

  • 吠陀》经典中神话世界的印度特色
    321004)《吠陀》经典中神话世界的印度特色张 法(浙江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印度最早的《吠陀》经典中的神话,显出了鲜明的印度特色,首先体现在天地空三界之神与印欧其它神话比较起来显出了印度特色,其次,天神的演进,从达尤斯到伐楼罗到因陀罗,显出鲜明的印度特色同,最后印度神话显出了四个特点:一是神的形象是在印度式的关联网中出现的,二是实全性和变化性的统一,三是变化具有印度型的特点,四形成了印度文化的化身特点。印度神话;三界结构;天神演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3期2012-03-31

  • 古印度的天文思想
    千丝万缕的联系,吠陀时代的天文学已经以大梵天不断再生宇宙的神话认识到宇宙的永恒循环,并提出了类似中国二十八宿的27或28月站的星座体系;耆那教对于构成宇宙的元素作出了精细的宗教哲学思辨,佛教立足于生命的永恒轮回,建立了以须弥山为中心的地心世界模型,推测无边无际的永恒循环宇宙具有高度的自相似结构,但不太符合现代科学揭示的宇宙演化模型。月站;五轮;须弥山一、吠陀时代的天文思想古印度是指包括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的广阔地区,包括现今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等,其

    河池学院学报 2011年6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