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墨子》作为我国先秦经典著作之一,其思想对中国历史、军事文化以及战争战略的影响深远。在《墨子》的思想体系中,战术思想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墨子》的战术思想主要体现在战争决策的理性、战术与军事技术的结合使用、攻防策略的灵活变通、军事组织管理的高效统一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以上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墨子》中的战术思想。
【关键词】《墨子》;先秦思想;战术思想
【中图分类号】B224"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8264(2025)11-0060-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5.11.016
一、《墨子》的战术思想概述
《墨子》一书的战术思想是其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非攻”“救守”的战略思想在作战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在《墨子》的战术思想中,不仅强调通过理性分析与科学方法来制定战术方案,还注重对军事技术的结合利用,并通过高效的组织管理手段、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的具体策略,构成“多面一体”的战术格局,以实现战争的胜利。
(一)以理性决策为核心的“慎战”思想
《墨子》一书认为,战争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因而不可以不“慎战”。对具体战术的决策过程应当基于理性与实践,权衡利弊,全面分析战争条件,评估战争带来的后果,以确保战争的正当性与获胜概率。
《墨子》认为,在开展军事活动之前,首先需要对战争正义性进行考量,军事活动是否符合正义,不仅关乎军事活动的成败,更关乎国家的长远利益的实现①,因此《墨子》主张发动符合“正义”的战争,反对不义之战,具体而言,《墨子》所说的“义”需要符合天下人民的利益,只有符合“义”的要求,才能“师出有名”,在舆论上率先赢得胜利,如若不遵守“义”的要求,即便自身军事实力很强盛,也有可能会遭遇失败,甚至反噬自身,成为“以攻战亡者”。
其次,在具体的战术策划过程中,《墨子》认为需要充分考虑军事行动的成本回报率,如果发动一场军事活动,获得的利益远不如成本投入的多,或者无法在胜利之后对其进行充分有效地利用,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后续成本的增加,那么这场军事活动就没有开展的必要。②在《非攻》中篇中,就提到“杀人多必数于万,寡必数于千,然后三里之城、七里之郭且可得也”“今万乘之国,虚数于千,不胜而入;广衍数于万,不胜而辟”。攻下一座小型城池,不仅前期兵员消耗量巨大,后期还需要派兵驻守,人员、物资管理成本消耗巨大,占领的土地如果不使用,或者占领的是废弃城池,则更是浪费,是“弃所不足,而重所有余也”,在这种“得不偿失”情况下,军事活动就没有开展的必要。
不仅如此,在策划军事行动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到沉没成本、时间安排、人物耗损等因素,《非攻》中篇提到:“冬行恐寒,夏行恐暑”“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军队启程出发,冬夏需要注意气候问题,春秋需要注意耽误农业生产的问题。在这些客观问题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就需要对其发动军事活动所带来的收益,及其潜在的沉没成本之间进行取舍了。同时行军、作战以及返回的过程中,对于“矛、戟、戈、剑、乘车,其列住碎折靡弊而不反者”“牛马,肥而往,瘠而反,往死亡而不反者”“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下继者”等人力物力的正常损耗都要进行合理估计,计入军事活动的成本之内。
开展一场军事活动,需要对上述多方面因素进行细致地理性分析、谨慎考虑,《墨子》的“慎战”思想,可以说是其“非攻”思想在战术领域的重要体现。
(二)注重战术与技术相结合的战备思想
《墨子》的战术思想尤为注重战术理论与现实的工程、兵器技术相结合,其认为只有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军队战斗力,技术不仅需要战术的指导,战术同样也需要技术的辅助。
《墨子》提到了多种先进的攻防器械和工程的设计,并且设计用途十分具有针对性,往往是针对敌人特定的战术而研发。例如《备城门》中墨子通过“悬门”“栈道”等工事,长斧、钩钜等近十种器械,防范敌人偷袭。《备高临》中使用弩车来防备敌人居高临下的进攻方法,《备梯》中通过营建“台城”“行城”以防备敌人的云梯进攻……不胜枚举。对于攻防器械的具体规格、工艺,《墨子》都做出了严格的要求,如对“台城”“行城”的设计需要“台城……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备高临》篇中“出人六十枚,用小矢无留,十人主此车”,上到大型工程的尺寸,下到对具体武器的使用量、人员安排等都做出了具体要求,这些兵器的设计与规范体现了《墨子》对战争技术的高度重视。
《墨子》尤为注重器械之间、器械与人员之间的组合使用。《墨子》认为,军队利用技术优势进行突然袭击或战术布局,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策略要求兵器的设计和使用不仅要高效可靠,还要具备足够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形势。③如《备梯》篇中所载:“适人除火而复攻,县火复下,适人甚病,故引兵而去,则令我死士左右出穴门击遗师……则云梯之攻败矣。”“火攻”器械与作战人员活动的配合行动。再如《备穴》篇“若松为穴户,户穴有两蒺藜,皆长极其户”讲的是隧道、蒺藜等各种工程器械相互配合。在《墨子》一书中还有许多有关利用敌人弱点巧妙布置陷阱,以实现巧妙获胜的记载,这些都离不开兵器与战术的巧妙结合。
(三)灵活变通的攻防思想
在《墨子》的战术思想中,防御与攻势的平衡是一个重要主题。“变被动为主动”“注重实际”“讲求效率”是其攻防思想的几个重要方面,显示出其攻防思想具有明显的灵活变通的特征。
《墨子》认为战争中的防御并不只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防患于未然的。在敌人来临之前,就要做到“城池修,守器具,推粟足”,合理的防御可以有效地减少损失。④当敌人来袭时,应采用强化防线、封锁敌军补给线等手段,有效地拖延敌军的进攻速度,从而为反击创造条件。对此《墨子》也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御策略,诸如“声东击西”“空城计”等。如《备城门》所载:“而出佻且比,适人遂入,引机发梁,适人可禽。”《备穴》篇中“若松为穴户,户穴有两蒺藜……穴中与适人遇,则皆圉而毋逐,且战北,以须炉火之然也,即去而入壅穴”。均采用了佯装败退的手段,以将敌人引诱到自己准备好的陷阱或埋伏之中。这些策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迷惑敌人、制造假象,分散敌军注意力,从而在敌人无法有效防范时展开致命打击,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墨子》特别强调了对战争形势的把握,对于形势的变化需要进行灵活应对。战争的胜利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变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战术布局。对于具体工程和器械的布置,需要“疏数自适为之”。排列疏密视实际情况而定,随时进行变化调整。在具体作战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不同士兵的作战能力及特点细分为任务不同的队伍,使之各尽其才,并主张军队在保持整体部署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作战人员可以进行有限度地灵活调配,以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局势。
在对进攻策略的讨论中,《墨子》尤为注重“奇袭速胜”战术,强调在战斗中应巧妙地利用敌人的弱点,采取适当的战术手段,趁敌人不备时进行突然袭击,或通过调动敌军的注意力进行分散打击。⑤在《非攻》下篇中,《墨子》分析了战争失败的几个因素,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害之不久,争之不疾”,这就要求军队不仅有能够长久坚持的能力,还要注重效率,必要的时机发动速胜的军事行动。在《号令》篇中,《墨子》也强调“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明于守者也,不能此,乃能守城”,在守城的情况下,也应以迅速歼灭敌人为上策,可见,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需要注重作战效率。
(四)“尚贤尚同”的军事组织与管理思想
军事组织与管理思想是《墨子》一书战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包含对人员的合理安排,还包含对战略物资的调配与管理,《墨子》的军事组织与管理思想具有明显的“各取所长”“统一高效”的特征,是《墨子》“尚贤”“尚同”思想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在对人员进行合理安排方面,《墨子》首先把与战争相关的人分为三类,分别是军队领导者、普通士兵、普通百姓,《墨子》主张将三类人协调统一起来,相互合作,组织成一个高效运转的统一队伍,共同围绕战争获胜这一目标而努力。为此,《墨子》对这三类人都分别做出了严格的行为和组织规范,例如对于普通士兵,《墨子》多次强调日常训练和保持纪律的重要性,“兵不利,教不习”则“师者之相为不利”,以确保每个士兵都能够在战场上保持高度的作战能力和执行力。对于军队领导者,指挥官不仅应具备高超的军事才能,还应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指挥官的领导力直接影响到军队的士气和作战效果。《墨子》还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指出在城防战争中,人民群众不仅是兵员的重要储备力量,还能够肩负起军队的后勤保障任务,民心向背甚至是关乎战争成败的一项重要因素。⑥可见,这三类人在战争中都分别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更需要相互合作、上下同心,军队领导者需要与百姓进行合作,商议对策,“时召三老在葆宫中者,与计事得先,行德计谋合”;士兵严守军纪,不可“喧嚣骇众”,骚扰百姓,并保护百姓的安全;百姓则或“献粟米、布帛、金钱、牛马、畜产”等物资,或直接参与战斗以支援军队,三者各司其职,才能“使人各得其所长,天下事当;钧其分职,天下事得;皆其所喜,天下事备”,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对物资进行管理方面,《墨子》认为,物资管理主要包含物资储备、合理分配、后勤保障这几项内容。在战前和战时,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资储备。充足的物资储备能够保证军队在长时间的战斗中不会因粮草不足、装备短缺而导致失败。⑦因此,《墨子》提出了“广积粮”的概念,需要“守备缮利,薪食足以支三月以上”,指示国家和军队要在和平时期就开始大量储备物资,为战争做好充分准备。在战斗时,应根据战斗的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军需品,并注重对物资的节约和合理使用,“蔺石、厉矢、诸材器用皆谨部,各有积分数”对物资进行谨慎部署,分别记清存放的数目,从而确保每一项资源都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效用,保障军队的持续作战能力,并减少内部分裂和物资争夺的可能。此外,《墨子》还认为应建立完善的后勤供应链管理机制,以确保兵员在作战过程中能够及时得到补给,不因粮草短缺而产生士气问题。只有做到这些,取得战争的胜利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墨子》战术思想的启示
《墨子》的战术思想虽然产生于两千多年前,但其核心理念在现代军事中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现代战争中,指挥官面对复杂多变的战局,必须根据情报分析、环境变化等因素做出及时调整。《墨子》战术思想中提倡的诸如“理性决策”“权衡利弊”等的原则,为现代战争中的战略评估提供了理论支持。
《墨子》对科技与兵器的重视,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也可为我们提供重要启示,随着现代新技术的应用,现代军事作战已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兵力部署,科技的进步已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先进技术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与人员的有机组合同样十分重要。
另外,《墨子》强调的防御与攻势的平衡策略,在面对不对称战争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时,依然是现代军事战略的重要参考。⑧《墨子》军事组织与管理的原则,为我国的强军建设、物资运输等工作同样提供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说,通过对《墨子》一书战术思想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墨子》的军事理论,也能为当今复杂的军事环境提供一定的启示,从而实现其文化价值和时代价值。
注释:
①②⑥周才珠、齐瑞瑞:《墨子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2-104页,第235页,第307页。
③邢兆良:《墨子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8-239页。
④胡子宗、李权兴:《墨子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5-48页。
⑤徐希燕:《墨子的军事思想述评》,《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⑦杨俊光:《墨子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137页。
⑧张月娥:《墨家和谐思想及其当代价值问题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1]张冬冬.墨子政治伦理思想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21.
[2]范艳茹.论墨子思想的平民性[D].内蒙古大学, 2016.
[3]黄蔼.墨子“非攻”军事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6.
[4]孙琴.《墨子》军事伦理思想研究[D].东南大学, 2006.
[5]袁继伟.墨家兵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2.
[6]万钧.墨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启迪[D].华侨大学, 2006.
[7]程远.先秦战争观研究[D].西北大学,2005.
[8]李华光.春秋战国诸子战争观研究[D].郑州大学, 2010.
[9]赵英莲.墨子非攻思想及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0]杨飞.墨子“义”论发微[D].河北大学,2006.
[11]聂翔雁.墨子人才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