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鞠文化发展与演变对校园足球德育价值的启示

2025-02-24 00:00:00侯伯良杨龙孔令辰刘亚荣
四川体育科学 2025年1期
关键词:蹴鞠校园足球传统文化

摘" 要:文章通过深入挖掘传统体育运动蹴鞠中渗透的德育因素,将蹴鞠中的德育价值观念与现代校园足球相耦合,提升校园足球的育人效能。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古代蹴鞠发展演变史进行分析,总结出蹴鞠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特点。结论:古代蹴鞠运动文化价值对现代校园足球德育存在相通影响,蹴鞠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先行的道德思想对校园足球德育开展有着具象化作用,能够将日常活动与德行规范、礼义观念、规则意识和球场礼仪培养有效的连接。建议:在今后校园足球工作中强化对师生礼仪、竞赛礼仪、场域礼仪、团队礼仪等相关道德行为的养成,重视对校园足球中主体对象道德行为培养,将道德建设作为校园足球良性发展的重要把手。弘扬传统体育德育文化的精神财富。构建体教融合、体德共建的新型发展路径。

关键词:蹴鞠;德育;体育;传统文化;校园足球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uju

Culture to the Moral Education Value of Campus Football

HOU Boliang, YANG Long, KONG Lingchen, et al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zhong Shanxi, 030600, China.)

Abstract: By deeply digging the moral education factors in cuju, the moral education values in Cuju are coupled with modern campus football,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ampus footbal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cuju in ancient times by mean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t interview, and sums up the basic rul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uju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social backgrounds. Conclusion: the ancient cuju sports culture value impact on the modern campus football existence of moral education are interlinked, cuju culture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letter ahead of moral thought mor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a function realization for the campus football, able to daily activities and consciousness of morality norms, rules of etiquette, etiquette training and field effectively. Suggestions: In the future campus football work,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behaviors related to teachers and students' etiquette, competition etiquette, field etiquette, team etiquette, etc.,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ral behavior of the subject in campus football, and take moral construction as an important handle for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ual wealth of traditional sports moral education culture. A new development path featur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ports and morality should be established.

Key words: Cuju; Moral education; Sports;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ampus football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教育的本质在于“树人”,而人之为人的根本则在于“立德”。近些年,我国校园足球事业快速发展,然而,因受到重智轻体观念、应试教育倾向、体育教师“育德”能力不足等因素的制约[1],在“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指向上有所缺损。体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一育”,青少年校园足球是体育教学的重点项目,具有磨砺德育、催化智育、启蒙美育的重要功能[2]。在《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关于校园足球有五方面的目标任务,首位即是发挥育人功能[3],旨在表明校园足球不能仅仅定格于青少年体质健康上,而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公民。德育是一种“唤醒”,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因此,在校园足球的开展的过程中,要重视德育价值的导向作用,加强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提升广大体育教师“育德”的能力,深刻体现校园足球的育人功能[1]。

中国古代蹴鞠在2004年被认定为足球的起源,与现代足球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代蹴鞠起源于黄帝是一种“传言”,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一种思想教育。汉代以后的蹴鞠虽已是娱乐活动而非练武手段,但宣扬蹴鞠起源于黄帝,怀念祖德,发扬中华名族久远的文明传统,仍具有慎终追远德道思想教育作用。《蹴鞠谱》中言,“得此闲消永日,运动肢节,善使血脉调和,有轻身健体之功。”此外还有“善诱王孙礼义加”,即培养人的道德品行,在发展人的身体的同时更有对人的道德教化作用。在现代足球运动快速发展的今天,“蹴鞠”这个词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作为现代足球的雏形,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与校园足球德育发展有重要的相通作用。通过对蹴鞠发展史中渗透的德育现象进行阐述与分析,为校园足球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借鉴。当前,挖掘和实现校园足球的德育价值,既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4]。校园足球通过对球场内、外所蕴含的种种伦理导向与规范的阐明,揭示其作为青少年立德、立己新平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我国古代蹴鞠运动发展史

1.1" 我国蹴鞠的起源(战国时期)

蹴鞠起源于战国,在齐国的都城临淄开始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史记》《战国策》中都有记录。当时的临淄非常繁华,民众的娱乐项目有很多,如弹琴、斗鸡、蹴鞠等等。《西京》中这样写道,太上皇在长安时,由于身处宫中,整日郁郁寡欢,于是汉高祖问太上皇为什么不高兴,于是太上皇说,年少时玩的蹴鞠、斗棋的游戏如今已消失不见,生活无趣,又怎么能开心呢,可以推断,当时的齐国都城临淄,成为了蹴鞠运动的起源,而它也在短时间内发展迅速,演变成一种为人们熟知的娱乐方式,在民间广为流传。2005年在瑞士举办的足联100周年庆典上,约瑟夫为山东临淄颁发了足球起源地的证书。这一举动证明了蹴鞠在国际足球界的影响地位,同时也证实了蹴鞠运动在战国的起源论。最早在战国时期称“蹴鞠”为“蹋鞠”,《史记集解》的注释是:“徐广曰,一做蹋”。说明了汉代以前是用蹋鞠一词,蹴鞠一词是在汉代出现的,以后才确定蹴鞠为基本叫法。主要流传于民间劳动人民之中,供人们闲暇娱乐,后期也用于军事训练中。

1.2" 我国古代蹴鞠的发展(秦汉时期)

秦代时期,由于经常遭到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统治者为了加强抵御,于是派发了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去修筑长城。统治阶级为了一己私利,到处搜刮民脂民膏,致使平民百姓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在当时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开展体育活动更是寸步难行,所以在秦代蹴鞠发展较为落后,直到汉代才有了新的转机。

汉代时期,古代蹴鞠形式有了明显的变革和创新,也产生了相应规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李尤所著的《鞠城铭》记曰:“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列有常”。阐明了蹴鞠项目的竞赛方式、人数规定、场地大小等,充分说明了在汉代时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比赛规则。这段话还讲到蹴鞠比赛中的裁判员要秉公执法,不能以公谋私,要做到公平公正。表明了在汉代时期已经设立有裁判员执法比赛,也有了相关的规则制度和比赛记录。

1.3" 我国古代蹴鞠的鼎盛(唐宋时期)

唐朝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迅速,随着文化的推动,蹴鞠运动的发展也得以深入,相较之前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革新。并且在比赛中出现了球门,使当时蹴鞠运动方式有了明显的变化。设置有单球门、双球赛两种竞赛形式,且两种形式的参赛人数是相同的,球队分别位于球门的两侧,以球门作为界限来划分彼此的区域。以在对方场内进球数来判定输赢。这样的改变使蹴鞠运动的内容更具多样性,显示了当时在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宋朝时期,社会秩序安定,改变了原来的重武轻文的状态,逐渐强调文治的作用。同时废除了方市和宵禁制度,促使农商经济快速蓬勃发展,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为当时蹴鞠文化的植入,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蹴鞠的形式以单球门蹴鞠和白打蹴鞠为主,单球门多在活动表演中出现,而白打形式是以花样技巧为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唐朝蹴鞠的形式有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单球门和双球门竞赛蹴鞠,对比赛的观赏性和娱乐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同时蹴鞠的竞争性也随之降低。宋朝时期,蹴鞠多在百姓中盛行,逐渐出现了固定的蹴鞠机构,并有了专业表演活动。整体上来看,宋代时期蹴鞠发展延续了唐朝蹴鞠的繁荣,进入了鼎盛时代。

1.4" 我国古代蹴鞠的衰亡(明清时期)

清朝建立以后,清政府对汉族传统文化采取了打压政策。如武术、蹴鞠、龙舟等项目,阉割其精华,或不加提倡。而重视发展本民族的体育项目如围猎、滑冰、摔跤。并将滑冰与蹴鞠相融合,企图垄断传统体育项目。这一做法不仅完全改变了蹴鞠运动的性质,其文化含义也由中原传统民俗演化为北方民族风俗。

明代时期,在清朝政治文化的压迫下,蹴鞠运动的价值与社会地位已日渐衰退。清朝初年还不乏有文人墨客的渲染,康熙时礼部侍郎顾汧在诗中描写了蹴鞠艺人的精彩演出,《红楼梦》中也记载有“可巧们上小厮在甬路底下踢球”的场景。清朝中叶以后,相关历史书籍中对蹴鞠的记载便很少了,几千年的传统蹴鞠逐渐走向了消亡。

2" 我国古代蹴鞠文化中的道德元素

2.1" 蹴鞠谱中“仁”的体现

《蹴鞠谱》曰:“仁者,乃君子之道,古之圣人,名贤,达士,公子,王孙,仕宦,豪杰,皆要以人为主,如有盗学轻师,不达圆情,此非人也。”意指仁义道行是君子的作为,古代的达官贵人、上层人士都将仁义作为评价一个人品行的标准,如果有人窃取老师的知识成果,是不尊重老师且违反道德的表现,有悖于君子的行为。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健体魄,还可以修身养性,但在市场化和商业化等功利主义的思想笼罩下,我国传统儒家思想“仁”已被功名利益所埋没,爱己以修仁更是不经之谈。面对现代体育社会层出不穷的道德丢失行为,我国传统体育蹴鞠中“仁”的体现就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仁”的思想强调关爱自己的同时也要关照他人,协调好人际间关系,保持一颗仁慈之心,我们今天所讲的和谐社会,也是倡导领导施仁政,人们要仁爱,有仁德。共同维护体育环境的和谐稳定。

2.2" 蹴鞠谱中“义”的体现

《蹴鞠谱》曰:“自古风流是霄云,压强欺村果出群,豪俊贵人偏见爱,一团和气众皆欢,义者,如见贵人得喜,如病中得看戏,或死的活,皆是圆社好义务以义气相投,不可无义气也”自古以来,足球就与风流话题存在相关联系,并且是达官贵人喜欢的游戏,和谐的团队气氛会使大家都有良好的体验。“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理也是在指情谊和取舍的关系,在现代体育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人们取得的利益是否合理。符合我们“义”的利益应该积极争取,不符合“义”的利益应该摒弃。古代蹴鞠中“义”的体现指公平、公正的做正直的事,现代体育人应该学习先辈们的经验,对现代体育运动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这对现代体育的发展以及构建良好的德育框架有着现实意义。

2.3" 蹴鞠谱中“礼”的体现

《蹴鞠谱》曰:“风流皆皆最堪兮,约友邀朋会一家,抛去气毬须请踢一团和气总奢华,礼,为人之常也,凡遇外处诸郡友之到来,必每日照点相看,施香皮之情。遇江湖客,须以礼赠,凡老先生处不可失礼,乃礼也。”意指在温暖适宜的天气,邀请朋友一起踢球,相互间的礼仪和和气是难能可贵的,懂得礼仪是人们的基本素养,凡是有远方球友来做客,需尽地主之谊照顾好客人,遇到年长的长辈,也要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这就是礼仪的基本要求。礼仪的表现形式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基础上的,它体现了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以德服人,以礼待人。用“礼”来规范每个人的行为,成为有“礼”的人。“礼”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状况,现代体育运动中礼仪丢失的情况很多,“礼”不仅体现了体育参与者的个人素养,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状况,在现代体育运动中树立“礼”的思想,有利于国家道德的全面建设,弘扬传统的体育礼仪精神,减少体育道德的流失与退化。

2.4" 蹴鞠谱中“智”的体现

《蹴鞠谱》曰:“即来园社中,处却胸襟傲,王侯比肩,愚人足道,智者,乃是自家心中灵变,如遇名师开法,亦为踢之于脚,应之于心。昔日轩辕裁革为园,以乐为器,及败蚩尤,此为智者也。”意为既然加入了园社,就要放下身段,戒骄戒躁,在这里每个人的身份地位都是平等的。愚笨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道义,而善于观察的智者,则很快就掌握了技能,有一个好老师的教导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后天的努力,持之以恒的学习,身体实践后再用心体会。古代皇帝用皮革制成的蹴鞠作为娱乐项目,并且灵活运用蹴鞠技巧打败了蚩尤,这就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对当代体育的发展有着深刻影响。体育活动虽然是以发展身体,表现身体的素质与美感为主,但是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是绝不能缺少“智”的存在。“智”是一种比较抽象的概念,通过人们的行为得以展现,运动场上的智慧往往表现为运动智商,即在敏锐的观察场上形式,并加以分析,从而做出最正确的决定。除此之外,在场下善于学习,能够领悟教练员所安排、布置的战术,也是运动员“智”的一种体现。一个拥有足够运动智商的运动员必然对道德也有相对深入的理解,在球场上不会做出有违道德的行为。

2.5" 蹴鞠谱中“信”的体现

《蹴鞠谱》曰:“圣詔来宣我,展开要踢毬,名圆欢散俊,又向玉堦游,信者无而不立,与友勿忘语,应守之,是为君子道也。古人云:人无信不立,此乃谓之信也。”意指皇上召见我来参加蹴鞠赛,等到球赛结束,名人志士离场后又去到宫中。想要在社会上受人尊重,首先要做到言而有信,同时对朋友也要信守承诺,说到就要做到。正如古人说道,倘若一个人不讲诚信的话,那么很难在社会上立足,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信”。

“信”是个体具备最根本的素养,做人做事都要遵循诚实的规律。“信”是评判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好坏的标准。现代体育运动要做到尊重比赛公平、公正的规律。在现代体育中社会舆论也是特别重要的,要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要做丢失体育道德的事情。“信”在体育道德建设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是规范我们言行的内在保障。

3" 古代蹴鞠文化与现代校园足球德育思想的耦合

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曾经说过:“中国古代蹴鞠是足球的起源”。这一论断无疑是对古代蹴鞠运动的高度肯定和赞赏。古代蹴鞠中蕴含着“仁义礼智信”的文化内涵,传递着德育的价值观念,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古代蹴鞠与现代足球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内核仍然得以保留并且在逐步发展,即使在现代足球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能在其中凝炼出道德对人的教化作用。校园足球秉承“游于艺”的实践物化思想之于实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最核心的两大价值所在[5]。作为现代足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足球受众的群体是广大学生与教师。学校的足球社团、足球队中以日常德行、足球品德作为准入标准之一;学生在足球训练开始和结束之后向老师行鞠躬礼,向老师表达尊重之意;在足球活动中以足球规则为最高准则,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让学生在足球比赛养成尊重裁判,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的习惯,在球场上一言一行都要表现出良好的道德素养。古代蹴鞠的德育价值在校园足球的新的表现形式中焕发着生机与活力。

3.1" 德行评价

宋代“圆社”把儒家伦理思想作为制定门规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凡教徒弟有三不可教,一者具性於沙村不通情性;二者不听师教不达圆情;三者人无礼乐失其信行,此三者不可教也[6]。有三可教,一性格温柔为人常情;二身村聪俊诸事通;三敏达时务知进退,此三者可教也。以此“三可教、三不可教”作为师父选拔弟子的标准,意为学生要懂得礼节,遵规守矩,听从老师教导。今天,在学校中也有足球社团、足球校队,无论是社团还是校队,都要有自己的规章制度,并且要求学生必须遵守,比如参加社团需要签到,因故缺席或退出需要及时向老师说明;在社团、校队进行选拔时,要选择德行良好的学生,同时对于已经选拔完成的学生,可以德行为尺,以规矩为杆,来教化约束学生的行为,从入队开始就要求遵守队内的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团结队友,以仁、义、礼、智、信作为德行要求,树立以德艺双修的教学目标理念。

3.2" 懂礼明义

古代蹴鞠者加入蹴鞠社团,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有师徒之间的“拜师礼”,如果没有经过拜师礼仪,“闲人无师子弟,并私行练习,不赛”,是要被取消资格的[7],无论是古代或是现代足球,尊师重道都是最为重要的职业道德。球友之间的“香皮礼”、球场上的“请礼”“添气礼”“谢盘子礼”“褪气礼”等礼仪要求。可见仁义礼智信贯穿在蹴鞠活动的方方面面,成为了人们在体育活动中的道德界限和行动标准,体现了以“道之以德”为核心的内在精神。现代校园足球社团应将道德考核纳入到入会标准中,在参与足球活动的过程当中贯穿始终,如在社团活动开始之前或者比赛开始前,要向教练、裁判员鞠躬问好,表示尊敬;在活动和比赛进行中有秩序地放置自己的物品,禁止随意乱放;在活动结束和赛后向裁判员鞠躬致敬,同时还要向教练员、观众表示感谢,双方队员握手致意,并且要及时做好场地恢复,将个人物品收拾整齐,做好蹴鞠文化中“德治”“礼治”与校园足球“德礼先行”观念的对接[4]。结合校园足球活动进行各种精神、品行上的奖励与教育,如对于文明社团、文明球队、文明个人的评优,落实思想教育与行为规范的实质性措施。

3.3" 遵从规则

汉代蹴鞠场最重视德是培养遵守纪律德思想。何晏在《景福殿赋》中说道:“察解言归,譬诸政刑,将以行令,岂为娱情”。“定立了凡白打,部署、教正(裁判)定下校尉高低,不许傍人膜串,更不许争闹[8],定对了毕,或三筹两筹五筹十筹,或打三五七间”。都是在说蹴鞠竞赛中培养球员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德纪律观念。在校园足球德育活动中,需要强化学生规则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足球竞赛规则就是在球场上约束队员、教练员、裁判员行为的一种准则,是不能被任何人所僭越的。规则教育与公德教育是足球教育的两个方面。规则教育是指足球运动既允许“合理冲撞”,又有明确的“越位”规则,裁判员的哨声具有无比的权威性[3],一但裁判员做出判罚,必须服从,此时裁判员就代表了权威,代表了规则。其次是公德教育,队员与教练员在球场上要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从判罚,任何行为都要在规则允许下进行,试图在规则边缘试探和游走的行为都是对于规则的挑衅,按照规则竞赛的意识一定要向参与校园足球的队员、教练员、裁判传递,这是现代校园足球德育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3.4" 竞赛礼仪

古代蹴鞠竞赛,要求队员在竞赛中相互尊重,重视友情。“一团和气逢人喜”“对下手言,冲撞少罪”,讲到要在竞赛中讲求谦让的态度[4],要向对手打招呼,相互关照,赛后要相互致谢,在踢完球后,还有一个点圆会,同场踢球的人都要相互致谢。以礼开始,以礼结束。通过这些礼仪规定培养球员谦让和善的品质。校园足球赛场上出现有很多不尊重对手和裁判的行为,例如球场暴力、辱骂甚至肢体接触也很常见。球场上任何暴力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都是有违道德的,在比赛中体现竞赛的美德。因此,在校园足球课堂中融入竞赛文化理念,道德修养理念,礼仪规范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初步接触足球这项运动时,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和竞赛修养也是校园足球德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4" 对校园足球道德发展建议

4.1" 教师及教练员道德养成建议

蹴鞠中的礼仪文化“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可见“礼”必是有其重要道德内核。作为团队德育的领导者,教练员的一举一动在队伍道德建设中起着导向作用。基于对动力内涵的理解,青少年校园足球德育应内化于学生自身,教师加强外在引导,形成内外双重动力[9]。在日常训练中要求首先对学生以礼相待,以德服人,加强法制教育、规则教育。对学生遵守或违反体育道德规范的行为,教练员应辅以一定的奖励或惩罚措施。师生间若想形成道德影响的良性流动,就要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中国传统儒家“仁、义、礼、智、信”的伦理原则所形成的道德标准和规范,从古至今贯穿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反观现代校园足球,教练员同样应将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在训练和比赛中渗透给青少年学生。重视青少年人格的全面发展,知道如何尊重教练、队友,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足球良性发展埋下健康的种子[10]。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良性关系,作为落实校园足球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保障。

4.2" 学生道德养成建议

学生道德素养水平对校园足球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在运动中最直观的反映。《蹴鞠谱》提及的“拜师礼”,要求学生能够在学习蹴鞠的第一天就要养成尊师重道的思想。如遇师辈艺人参赛要“弟子先明礼仪,不可失其家数”要按规矩向师辈艺人致礼[4]。“场中运动礼莫失,蓦然来到问相识”。对球场上到来的球友要主动打招呼。离场时要行拱手礼向众人打招呼“诸位自在慢踢”。德育应是青少年对校园足球本身的内在需要[11]。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内化道德观念,懂得作为一名足球运动员的职责。其次,学好裁判法规,了解竞赛规则,球场上的双方在比赛时虽是对立的竞争者,但在赛后或是平时往往则是互相切磋技艺的球友,或者共同学习的同学,要求我们养成“端心平意,莫怨其非”的竞赛道德,校园足球不仅要实现体育目标,也要实现智育、德育和美育共同目标[12]。

4.3" 裁判员道德养成建议

裁判员是确保比赛公平公正的执法者,也是比赛秩序的维护者,同时他们的判罚也影响着比赛最后的结果。汉代就对蹴鞠裁判员提出了“不以亲疏,不有阿私”即不以公为私的裁决原则。就裁判员来讲,“义”是对个体的尊重,公正严谨的执法态度是竞赛文明性的重要保障。要求裁判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体育道德素养,不偏袒任何一方,“信”是每一个裁判在比赛场上存在的必要条件。为此,裁判员要以身作责,除了生活日常的道德学习,还应参加集体观赛活动及道德讲座,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正确的荣誉观,以身体力行的态度减少场上道德失范情况的发生。

4.4" 球迷观众道德养成建议

球迷观众的道德素养代表着当今社会道德文明水平的现状,因为体育观众的道德素养反映的是现代群体的道德水平。作为一名现代体育观众,个人的道德素养建设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也是成为当今社会道德素养建设的重点[13]。在当今道德素养的建设中我们应该学习古代蹴鞠的儒家思想,以“仁”为中心,保持客观的心态来看待比赛结果。无论双方的输赢,去理解接受并且尊重比赛。遵循文明用语、理性观赛的规则,从传统运动体育文化中学习,不断提升个体的修养水平。

5" 结" 语

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是以德礼兼修,育人思想以“德治、礼治、教化、修身”为本。目前我国教育先行理念的缺失,导致足球教育重实效轻德育,异化现象严重;基于此,提出以校园足球为媒介,以蹴鞠道德文化作为切入点,从古代蹴鞠的发展与演变,深入挖掘古代蹴鞠中蕴含的道德价值,取其精华,将蹴鞠运动中体现的规则意识、礼节文化、道德操守与现代校园足球的德育相结合,透过古代蹴鞠这面镜子将道德教育折射到现代校园足球工作中。强化对师生礼仪、竞赛礼仪、场域礼仪、队内礼仪、等相关道德行为的养成,同时重视对校园足球中主体对象道德行为培养,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最终实现校园足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李旭龙,沙洪成,陈洪鑫. 社会生态学视域下校园足球育人功能的制约因素及实现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9,38(01):1~6+15.

[2] 王登峰. 从“有”到“强”:新时代青少年校园足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方向[J].体育科学,2018,38(04):3~7+21.

[3] 龚" 波,陶然成,董众鸣. 当前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重大问题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7,41(01):61~67.

[4] 吴相雷,王" 政,周铭扬. 汉、唐蹴鞠镜鉴:校园足球多元化发展路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20,38(01):50~55.

[5] 简家俊,阴" 涛.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析校园足球的核心价值[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4):7~10.

[6] 朱洪举. 文化中的身体:儒家体育观的现代意义[J].体育科研,2016,37(02):1~5.

[7] 王淑琴. 蹴鞠与中国古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8.

[8] 祝" 东,张武生. 探析宋朝蹴鞠行会的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08):49~51.

[9] 王志伟,李焕玉,李" 静. 青少年校园足球参与动力及其耦合失调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9,38(06):59~62+113.

[10] 徐浏莹. 日本中小学足球训练的特点对我国校园足球开展启示[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3):132~134.

[11] 张秀芳. “体育教育”辩:基于教育学的视角[J].四川体育科学,2018,37(03):7~9+54.

[12] 朱佳斌. 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校园足球发展思考[J].四川体育科学,2021,40(05):134~136+143.

[13] 阳" 洋. 传统儒家文化与体育道德失范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蹴鞠校园足球传统文化
蹴鞠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校园足球背景下高校足球技战术发展的思考
浅析制约阜阳市校园足球发展的因素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17:42
沈阳市校园足球竞赛体系的建立与分析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00:45:53
校园足球发展存在的问题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4:22:14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3:28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