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就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理方法及应用进行了深入探究。首先,通过详细分析质量规划、质量保证及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为策略性地选择并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促进测试效果提供思路。同时,强调跨团队协作和交流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信息系统测试工作将遇到的挑战和机遇。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为测试团队在信息系统测试过程中提高测试质量与效率,并保证最终投运的产品质量符合用户要求,提供一套较为科学可行的质量管理策略。
关键词: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理;方法应用
一、 引言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的今天,信息系统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支持。但同时,信息系统的复杂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性对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对信息系统进行测试就变得非常重要。测试既是检测系统缺陷和验证其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保证信息系统质量的关键环节。为此,本论文以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理方法及其应用为研究重点,目的在于通过深入的研究分析提炼出一套较为科学实用的质量管理策略,以期提高信息系统测试效率与效果,减少软件开发与维护成本,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促进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二、 信息系统测试综述
(一)信息系统测试的定义
信息系统测试作为软件开发周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指通过对信息系统或者软件进行全面、系统、详细的测试与评价,以证明其规格和质量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和标准。该流程的目的是检测系统存在的不足、误差或者不一致之处,保证系统投入实际运行之前能达到期望的性能及稳定性水平。在现代软件开发过程中,由于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用户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信息系统测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1]。成功的测试策略既可以提高软件质量、降低后期维护费用与风险,又可以提高用户满意度与信任度。所以,对任何一个承诺提供优质软件产品的公司而言,花费充足的时间与资源对信息系统进行充分有效的测试是非常关键的。
信息系统测试通常包括对功能、性能、安全性和兼容性等多个方面的评估。功能测试,主要是验证该系统各功能能否按需求规格说明书得到正确执行;性能测试主要旨在检测系统在高负载环境下的反应速度和对资源的使用效率;安全测试的目的是发现系统中是否有安全漏洞和数据泄露风险;兼容性测试旨在检测系统的兼容性,以保证系统在各种硬件、软件、网络环境中都可以正常工作。
(二)信息系统测试的分类
信息系统测试可按测试目的、测试方法、测试阶段划分。常用测试类型有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这些测试类型对软件开发流程起着不同作用,它们共同组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测试体系。单元测试就是对软件最小可测试单元的检查与验证,一般都是由开发人员独立完成。其目的在于保证各单元能按期望方式自主运行,并为之后的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打下基础。集成测试以单元测试为基础,通过对若干单元的合并测试来验证其接口与协作的正常与否。集成测试阶段往往会检测到单元测试时很难检测到的一些问题,比如组件之间数据传递出错或者接口失配。系统测试是对整个系统进行集成之后所做的试验,其目的在于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能否达到预定的要求和标准。系统测试一般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几个方面,是保证软件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验收测试由用户或者客户代表来完成,目的在于验证该系统是否符合用户的实际需求和业务场景需求。通过验收测试,则代表系统与客户的预期相符。
三、 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
(一)质量管理定义的演变与现代理解
质量管理已经从最初的在工业制造环境中进行的质量监控,演变为一个覆盖所有行业和领域的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其定义和内涵也经历了显著的变革。起初,质量管理的重点是产品是否合规、是否一致,也就是要通过考察、检测等手段保证产品是否达到设定的规范、标准。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要求日益多样化的今天,这一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现代质量管理突出以客户为中心、重在防范而不仅仅是发现问题、寻求持续改进、全员参与的原则。它已不单纯地注重产品最终的质量问题,而是把质量管理的思想与方法渗透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中,从市场调研到产品设计,从生产制造到销售与售后服务,无不涉及[2]。该综合质量管理方法既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与竞争力,又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整体绩效与市场地位的提升。同时,现代质量管理强调管理过程要符合企业战略目标及核心价值观。它已经不是一种孤立的技术性管理活动了,而成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托。通过把质量管理和企业战略规划、组织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使企业建立更稳健、更灵活、更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迎接市场变化和挑战。
(二)信息系统测试过程中质量管理原则的运用和反映
在现代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原则是基础。这些原则给组织带来了一整套普遍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与规范。在信息系统测试领域,质量管理原则也有相同的指导与应用价值。质量管理原则具体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以客户为中心原则
该原则要求测试工作必须时刻把用户要求与期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测试人员有必要对用户需求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以保证测试的内容、方法与标准均能真实地反映用户的实际使用情景与需求。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检测出系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从而向用户提供优质的软件产品。
2.预防重于治疗的原则
该原则强调,测试工作的重点是防止缺陷产生,而不仅仅是缺陷产生之后才去探测与修补。测试人员有必要通过建立周密的测试计划和策略,以及早干预项目开发过程,并与开发人员紧密合作防止缺陷发生。同时,测试人员也要注意深入地分析并总结测试中所发现的各种问题,以避免后续工程中出现同类问题。
3.持续改进原则
该原则要求测试工作始终不能止步于已有的水平与结果,而必须不断寻找改进与升级的可能。测试人员需重视对新技术与新方法的不断开发与运用,并把这些新技术与方法引入测试工作当中,以提高测试效率与准确性[3]。同时,测试人员也需重视对测试过程和结果的总结与反思,找出存在的缺陷与改进之处,并制定相关的改进措施,将其落到实处。
4.全员参与原则
该原则强调,测试工作不只是测试人员的职责,还需要全项目团队乃至整个组织共同参与或支持。在进行信息系统的测试时,测试团队必须与开发者、需求分析专家、项目经理等多个角色紧密合作和交流,以确保项目的高质量和按时完成。
四、 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理方法研究
(一)质量规划在信息系统测试中的全方位布局
在信息系统测试中,质量规划是第一个重要环节。在质量规划环节,测试团队有必要对项目需求、目标、约束及资源等进行综合分析,以建立一套可行的质量规划方案。该计划既要保证测试工作全面有效,又要考虑到工程的实际状况和项目队伍的执行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测试团队必须对该项目的业务背景、技术架构等有深刻的认识,并与项目相关人员充分交流合作,确定该项目的质量需求及标准。基于此,试验团队可对试验范围、试验内容、试验方法、试验资源等进行进一步提炼,并制定详细缜密的试验方案[4]。该方案既要涵盖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又要兼顾不同测试阶段的联系与协作,以保证测试全过程的有序开展。同时,在质量规划中也需重视风险管理与持续改进。测试团队有必要对可能影响测试质量与进度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并制定应对措施与方案。另外,试验团队在试验过程中要不断搜集、分析数据、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并对试验方案及时进行调整、优化,以保证试验工作不断改进、提高。
(二)信息系统测试质量保证多维实践
质量保证作为信息系统试验的核心,贯穿于试验的全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试验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在实际应用中,质量保证需从多维度出发,结合多种方法与手段来保证试验的全面有效。具体如下:第一,质量保证要求制定完整的测试流程与标准,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与要求,以保证测试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此同时,测试团队也需重视对测试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工作,提升其专业技能与认识,保证测试工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第二,质量保证需重视测试环境的构建与维护。测试环境作为测试工作开展的依据,其稳定性与可用性对测试质量与结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测试团队有必要投入充足的资源与精力对测试环境进行构建与维护,以保证测试环境能达到试验的要求与规范。第三,质量保证需重视与项目相关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测试团队有责任与开发团队、需求团队以及其他相关团队保持密切的交流和合作,以共同应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同时,测试团队也需将测试结果与进度及时反馈给项目相关人员,以保证其理解与认同。
(三)信息系统测试质量控制精细化运行
质量控制作为信息系统测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试验过程及结果的监督、检查与控制来保证试验工作的质量与成效。在实际工作中,质量控制要求以精细化操作为出发点、以细节为核心、以实效为目标。具体要求如下:第一,质量控制要求有完整的监测与评估机制。测试团队需经常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5]。与此同时,测试团队也需重视对测试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工作,以数据的形式反映测试工作的真实状况与结果。第二,质量控制需重视对测试方法的优化与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变革,传统测试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与挑战。因此测试团队有必要对测试方法进行不断探索与创新,以提升测试效率与精度。
五、 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理方法的实施策略
(一)策略性地选择和运用质量管理方法,促进测试效果的提高
在信息系统测试过程中,策略性选择与运用质量管理方法非常关键。它不仅与试验的准确性和效率有关,还直接影响最终交付产品的质量与性能。要想促进测试效果的提高,就必须多层次地思考如何把上述方法纳入日常的测试工作中。具体方法如下:第一,测试团队要综合分析工程,摸清工程特点及要求,从而找出最合适的质量管理策略。比如,针对经常发生需求变更的工程,使用敏捷测试方法更恰当。敏捷测试方法强调对变化的快速反应和不断整合。而对于对稳定性有极高要求的系统,则需要更苛刻的测试审查过程。第二,选用测试方法需要考虑其互补性与集成性。不同测试方法的检测重点和关注焦点有所不同,例如,功能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业务逻辑的正确性,而性能测试则主要是测试系统在高负载条件下的性能。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对系统质量进行较全面的评价。第三,要根据工程进度及反馈情况对测试策略进行灵活调整。测试并不是一次活动,而是连续进行的。在工程的不同环节中,需要关注的质量问题有所不同,测试团队有必要与项目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并随时了解其对测试的要求和预期,从而对测试策略进行调整,以保证测试工作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二)跨团队协作与沟通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实践
在信息系统测试过程中,跨团队合作和交流对质量管理非常重要。项目能否取得成功,通常取决于不同小组间能否进行密切协作与有效交流。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突破团队间的障碍,搭建共享信息平台。在该平台中,来自不同小组的队员可对工作进度、所遇到的问题和所需的支持进行实时更新,从而使其他团队成员能够随时掌握有关情况并给予必要的协助与支持。如测试团队在测试过程中发现某个技术问题很难解决,就可借助该平台向开发团队求助。同时,开发团队还可通过该平台掌握测试团队的测试进展及需求情况,从而对工作计划进行适时调整。在信息平台之外,经常举行面对面会议是推动跨团队协作和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面对面沟通交流,来自不同小组的队员能够交流思想、分享经验,一起解决难题。
六、 结束语
在对信息系统测试质量管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本论文得到了以下结论:质量管理方法对信息系统测试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可以有效地促进测试工作的准确、高效进行,并保证最后交付产品的质量与期望相符。与此同时,本研究还提出了新的运用策略,旨在帮助测试团队更深入地运用上述质量管理方法。
作者单位:田园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宁. 金融交易系统测试质量改进与度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20.
[2]张书娟.浅议信息系统实施过程中的软件质量管理[J].天津冶金,2014,(S1):70-72+87.
[3]刘斌.信息系统项目中的质量管理策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14):140-141.
[4]贾璞敏.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5]李天尘,周亮亮.信息系统的测试与质量控制[J].上海计量测试,2011,38(03):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