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都市电影取景地在地化分析

2024-12-31 00:00:00万彧吉
电脑迷 2024年9期
关键词:重庆

【摘" 要】 取景地的选择是构建电影世界的基础,也是让观众产生故事代入感的前提。观众对电影故事的代入感和认同感被称为“可读性”。电影的这种“可读性”与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学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理论研究中提及的“可读性”具有共通性。因此,通过对21世纪都市电影取景地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方面的在地化案例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对比和分析,不仅对解读电影世界里的故事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现实中的城市意象构建和城市发展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城市意象;电影取景;都市电影;重庆

电影通过故事情节的艺术化处理,运用镜头、剪辑、色彩、光影、空间尺度以及背景融入等方法,将有趣的故事通过听觉和视觉呈现给观影者,力图让故事发生在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里。电影取景地的选择是构建荧幕世界的基础,也是让观众产生故事代入感的前提。观众对电影故事的代入感和认同感被称为“可读性”。电影的这种“可读性”与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学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18—1984)在城市意象理论研究中提及的“可读性”具有共通性。两者都是通过刺激人体感官来实现认知目标,并形成一个具有辨识度且被广泛认可的概念。因此,都市电影取景地的在地化分析不仅对解读电影世界里的故事具有重要意义,更对现实中的城市意象构建和城市发展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一、都市电影中的城市意象构成元素

凯文·林奇认为,城市意象是一个或者一系列由许多人的意象复合而成的公共意象,它受到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地标五个物质形态的影响。为了更好地构建电影叙事环境,都市电影通过取景地的选取,对重庆城市意象进行了深入的在地化挖掘。

(一)道路

道路(ROAD),作为观察者的移动通道,是连接并组织其他城市意象元素的主导者。在都市电影中,道路常被用作视觉媒介,引导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城市,同时试图赋予其特定的情绪牵引力。当重庆作为拍摄地时,其电影中的道路样式尤为丰富多样,包括公路、轨道交通(如轻轨、地铁、过江索道等)、隧道、桥梁以及阶梯。

电影《芬芳誓言》的故事开篇便是女主角撑伞漫步在绵延不绝的阶梯上的画面。影片的开头,台商丁嘉尧便是在这阶梯道路上出现,随后丁嘉尧一家乘坐过江索道,并在轿厢内展开了一段贯穿整部电影情节的对话。这种对道路的巧妙运用,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层次,也让观众对重庆的道路有了更深的印象。

在《好奇害死猫》中,当千羽脚踏高跟鞋,身着奢侈品牌服装行走在陈旧破落的老街石阶上时,电影通过极致的新旧对比,生动地展现了重庆道路的历史沧桑感。同时,男主角郑重与梁晓霞约会时所乘坐的船舶,以及陌陌和刘奋斗搭乘的无顶货车车厢,都进一步丰富了重庆道路在电影中的表现形态,使得观众能够更全面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疯狂的石头》中同样展现了重庆道路的多样性。电影开头,一个从天而降的易拉罐意外地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了头顶那“横空出世”的过江索道。随后,谢小盟在追求女神时走过的人行高架桥,以及黑皮边吃面包边奔跑的旋转立交桥,都进一步凸显了重庆道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导演着重描绘了山地城市老居民区的阶梯道路。这条路上,故事人物奔跑打闹、驻足停留、聊天吃饭,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而陈末和幺鸡在轻轨车厢中的对话,则诞生了著名的“轻轨穿楼”场景,这一场景不仅展示了重庆独特的轨道交通,也寓意着电影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

《火锅英雄》则通过刘波和老同学在开拓火锅馆经营面积时挖掘的防空洞,展现了具有重庆特色的地下道路系统。同时,影片还展示了重庆的另一特色道路——轨道交通。导演以驾驶员的视角呈现了轻轨道路的直行、转弯、穿楼、过桥等场景,使得观众仿佛亲身经历了这段刺激的轻轨之旅。

在《少年的你》中,小北每次回家都要经过的地下隧道,以及他护送陈念上下学时走过的超长扶梯和乘坐摩托疾驰的滨江路,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城市道路。这些道路不仅构成了电影中的重要场景,也寓意着电影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纽带和成长轨迹。

由此可见,重庆的道路在都市电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叙事层次和视觉效果,也让观众对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感受。通过这些电影中的道路元素,人们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重庆这座城市的多样性和活力。

(二)节点

节点(NODES)是具有战略性的焦点。在都市电影中,节点常被用来表达一种错综复杂、迷茫、动感、忙碌等情绪和境地,它们通常表现为道路的起点、终点、连接点或者交汇点,如枢纽地、转盘、广场、车库、道路分岔/交汇口、车站等。

在电影《好奇害死猫》中,许多故事就发生在道路的节点——小区车库里,比如藏匿被绑架的小孩、毁坏自有车辆、暗中观察等情节都在这里上演,赋予了车库这一节点更多的戏剧性和紧张感。《火锅英雄》里,轻轨车站立面开放的站台空间让满山植物成为最亮的风景,这一独特的节点设计为电影增添了别样的视觉魅力。《少年的你》中,小北和陈念的第一次偶遇就发生在一个商场入口处的小型广场上,这一节点成为两人命运交织的起点。此外,在《坚如磐石》中,郑刚低头快速走在架高的人行天桥上,这一节点不仅展示了都市的繁忙景象,也寓意着人物内心的纷扰和挣扎,为电影增添了深刻的内涵。

(三)区域

区域(DISTRICTS)将城市整体分解为具有明显可辨识度的、各具功能特征的部分,展现出各功能区之间的质性差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都市电影中,区域往往通过具体的物质化条件来界定或暗示人物所处的生活圈层或社会阶层,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老城区、新城区、厂区、CBD区、居民区等。尽管多数以重庆为背景的都市电影对“区域”都有所描绘,但着力强调“区域”概念的电影却并不多见。

在电影《生活秀》中,来双扬所居住的低矮老街与周边高耸的城市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区域对比。同样的对比手法也出现在《好奇害死猫》中,郑重和梁晓霞在破旧的小楼上对话,身边的老旧砖墙、青瓦、简陋的水龙头等与不远处林立的高楼大厦构成了明显的区域差异。在《坚如磐石》中,成功企业家黎志田下榻的奢华酒店与年轻警察李慧琳居住的旧船租屋形成强烈对比。导演通过刻意强化的区域对比,生动地表达了角色们所处的社会层级,并借此深刻揭示了人的本性和内心世界。

(四)边界

边界(EDGES)是两种类型空间或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在都市电影中,边缘线在延伸画面空间感的同时,往往也用来暗示人物的心理状态或所处情境。在以重庆为拍摄取景地的都市电影中,经常用江岸作为“边界”。比如,在《生活秀》中,来双扬偶尔会乘坐过江索道去往长江对岸的现代城市看望再婚的父亲。这里的长江不仅表明来双扬和父亲生活在不同的区域,更暗示出女主角和父亲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在找回翡翠的过程中,曾去往江边抒发情绪。茫茫江水横亘在他面前,既限定了边界,也表达出此刻人物内心的茫然和无助。

(五)地标

地标(LANDMARKS)是人们观察环境的参考点,它们可以是著名的建筑物、大型商场、自然风景点等。在都市电影中,地标不仅能够表明故事的发生地,还能够概括出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在大量都市电影选择重庆作为取景地之前,解放碑、大礼堂、洪崖洞等就已经是重庆具有代表性的地标了。例如,在电影《芬芳誓言》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解放碑的完整镜头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芬芳誓言》中,重庆大礼堂的独立镜头也让人过目难忘。

除此之外,都市电影还以独特的视角发掘出了许多具有重庆特色的城市空间。这些城市空间在电影情节和氛围的加持下,逐渐被大众视为新的重庆地标,并激发了观众对这些地方进行“打卡”体验的热情。比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多次出镜的重庆历史风貌区十八梯,《疯狂的石头》中的居民区超高人行高架桥等。而《疯狂的石头》《生活秀》《坚如磐石》《周渔的火车》等影片中的重庆过江索道,以及《好奇害死猫》《坚如磐石》中的长江船舶,也都成为具有重庆特色的电影符号。

二、都市电影中城市意象的在地化表现分析

都市电影之所以选取重庆作为影片拍摄取景地,是因为重庆具有较强的辨识度。自巴国建都以来,重庆在3000余年的营建历程中,发展出了极具地方特色的物质形态和精神表现特点。

(一)物质形态的城市意象在地化特点

喀斯特地貌造就的山地滨江地理特征,赋予了重庆城市风貌独特的立体感和包裹性,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都市电影的视觉冲击力,也深刻地提升了角色的代入感。从21世纪具有代表性的都市电影取景信息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质化的城市意象因其易于捕捉的视觉表象,成为都市电影着力表现的方面。

在城市意象的五个构成要素中,“道路”无疑是最受都市电影人青睐的元素。重庆形式各异的“道路”,以及在其上运行的交通工具(如轻轨、地铁、索道等),都频繁地出现在了都市电影中,它们成为出镜次数最多、表现形式最丰富、拍摄角度最广的城市意象物质形态。而道路的交汇点,在山地城市的立体地形中更显得出其不意,它们或平行交汇,或立体相交,这些交汇点也成了大银幕中城市意象“节点”的代表。相比之下,城市意象中的“边界”元素和“区域”元素在都市电影中的表现,就没有获得如此重要的关注了。

值得注意的是,对取景地信息的深入分析显示,都市电影大多趋向于在重庆的少数区域(如渝中区、南岸区等)或少数地点(如十八梯、白象街、南滨路等)进行取景拍摄。这些区域之所以受到导演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们充分展现了重庆城最精华的物质化特点。这种集中化的取景地选址,一方面肯定了这些区域对于重庆城市意象的突出表现力,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都市电影在选址范围上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二)精神表现的城市意象在地化特点

都市电影中的城市意象不仅体现在物质形态上,更在于其精神表现。重庆的历史文化、精神面貌等可以通过方言、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饮食品类、特产,甚至重庆人的性情等多种方式展现出来。

在《芬芳誓言》中,第一幕就是特写镜头里的黄桷树根系。当丁嘉尧在一间陈旧但地道的小餐馆会友时,大家用重庆方言交谈,友人赠送的黄桷兰让他回忆满满,而豆花鱼和酸菜鱼的江湖菜香味几乎溢出屏幕。之后,店家主动赠他一瓶自酿粮食酒,这一举动充分表现出了重庆人热情好客又耿直的性格。同样,在《疯狂的石头》中,包世宏口中的重庆方言,成功塑造了重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在《生活秀》中,来双扬就身处熙熙攘攘的老街上。而《火锅英雄》中刘波生活的居民住宅区,也有着非常浓厚的生活气息,比如邻里之间的相处模式、沿街的商贩和菜市场等。火锅和小面作为重庆本地美食,在都市电影中也得到了浓墨重彩的表现。《火锅英雄》更是把火锅融入了各种情节和氛围中,同样,《坚如磐石》也出现了多次吃火锅的场景。在《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中,除了多次出现吃火锅的剧情,还有多次吃面的剧情。

可见,都市电影对重庆城市意象的精神表现无疑是经过深入挖掘的。但如果从拍摄时间上对都市电影加以梳理,就会发现,21世纪初期的都市电影在城市意象的精神表现方面呈现出多元化、多角度的特点;而现在,这种精神表现正在逐渐变得单一和单调。

三、结语

在审美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面貌趋于同质化。在信息快捷化的今天,城市意象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在“千城一面”的现象中凸显城市自身的独特性,既回应了城市的历史和人文呼唤,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需要。城市是发展的,城市意象也是发展的。只有准确分析和定位城市意象,才能在当下更深刻地了解城市,在未来更适宜地设计城市。

参考文献:

[1] 布尔斯廷. 好莱坞之眼[M]. 宋嘉伟,译. 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2] 考克尔. 电影的形式与文化[M]. 郭青春,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林奇. 城市意向[M]. 方益萍,何晓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17.

重庆市教委2020年度人文社科项目“城市电影中的重庆建筑形象与城市空间意象研究”(项目编号:20SKGH206)。

猜你喜欢
重庆
重庆人的浪漫
重庆客APP
新基建,重庆该怎么干?
公民导刊(2022年4期)2022-04-15 21:03:14
平凡英雄 感动重庆
当代党员(2022年6期)2022-04-02 03:14:56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当代党员(2019年19期)2019-11-13 01:43:29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视觉重庆
城市地理(2016年6期)2017-10-31 03:42:32
重庆非遗
在这里看重庆
今日重庆(2017年5期)2017-07-05 12:5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