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颜色不仅仅是对自然界的一种简单反映,更是文化认同和精神表达的重要载体。对于彝族这样历史悠久的民族而言,红色、黄色和黑色不仅是生活中的常见色彩,更深植于彝族人民的信仰和哲学中,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红色代表火的力量,象征着生命的热情与勇敢;黄色如同温暖的阳光,是光明与希望的标志;黑色坚如大地,象征着人民的坚韧与刚毅。这三色不仅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贯穿于人们生命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也成为彝族精神世界的核心符号。文章将深入探讨这些颜色的象征意义体现,旨在实现多样文化在现代环境中的连续性和独特性。
关键词:彝族;三色;文化传承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22.031
凉山彝族先民们面对着苛刻的自然环境,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天体与大地崇拜,这种崇拜不仅体现在对日月星辰的敬仰上,也渗透到山川、草木、飞禽走兽的符号化表达中。这些自然元素经过艺术化的处理,转化为了一种复杂的图腾文化,随之而来的,是彝族人对颜色的独特感知与应用—红色、黄色、黑色,这三色不仅构成了彝族视觉艺术的基础,也成了彝族文化中传递情感与信仰的重要媒介。红色、黄色和黑色在彝族文化中的重要性,远超过单纯的视觉审美。随着时代的演进,这种“三色”文化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漆器、服饰或民居装饰中,也开始在现代彝族艺术与文化传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深入探究这些色彩背后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能更好地理解彝族的文化特色,感受文化的力量与美的传承。
1 彝族“三色”文化的象征意义
1.1 红色:火与生命力
在彝族文化中,红色的丰富内涵源自彝族对火的深厚崇拜。这种崇拜根植于他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信仰。彝族居住在二半山或高山地区,四季寒冷,生火成为生存的必需。火塘不仅是取暖和烹饪的场所,更是家庭的核心。每一个家庭的火塘都是从不熄灭的,象征着家庭的持续与繁荣。
彝族的红色文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在日常生活中,红色与火的联系不仅限于实用层面。彝族人认为火具有祛邪消灾的神圣力量,火塘的维护和使用伴随着种种禁忌和仪式,确保家庭免受不祥之灾的侵扰。此外,在节庆活动中,红色成为主要的庆祝色彩。火把节就是一个突出例子,彝族人会点燃火把,通过火光和舞蹈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生活的热爱。
红色还深刻地影响着彝族的信仰系统。在彝族的神话中,火不仅是物质的温暖源泉,更是精神的引导者。据传,彝族的创世神话中,天上坠下的火球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火焰,这火焰不仅照亮了物质世界,也点亮了彝族人心灵的火炬。在这些叙述中,红色是勇气与力量的象征,是彝族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灵支柱。彝族对红色的崇拜也体现在其宗教和仪式活动中。在一些重要的宗教仪式和生命礼仪中,红色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此外,彝族的毕摩(祭司)在进行驱鬼或祈福仪式时,常用红色物品如红布或红线,象征着通过红色的力量驱散邪恶,带来好运。
1.2 黄色:阳光与希望
在彝族文化中,黄色不仅是一种颜色,也是希望与阳光的象征,源自彝族先民对太阳的深厚崇拜。这种崇拜不仅是对太阳作为天体的敬畏,更是对其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珍视。黄色作为阳光的代表,在彝族的文化和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彝族神话中,太阳被视为公正无私的裁判者,主持人间的公道。这种观念体现在支格阿龙射日的传说中,传说中的独眼太阳不仅照亮了世界,也成了观察人间善恶的神眼。人们对太阳的敬仰转化为了对黄色的喜爱,黄色成为彝族人表达敬仰、庆祝和寻求正义的色彩。
在彝族的日常生活中,黄色的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农业社会中,金黄色的秋天和丰收的玉米都是富饶和成功的象征。家中的装饰和日用品,如黄油布伞和黄色饰品,都是美丽和实用的结合。特别是在火把节等传统节日中,黄色的物品,如黄色的油伞,不仅用来庆祝丰收,也用于社交和展示个人魅力。同时,黄色在彝族文化中的宗教意义也不容忽视。在一些重要的宗教仪式中,黄色用品象征着光明和清洁,保护家庭和个人免受邪恶的侵害。此外,彝族人信仰太阳可以庇护先祖和家族,这使黄色成为一种具有深刻宗教和文化层面意义的颜色。
黄色的审美和文化价值在现代彝族社会中依然被保留和尊重。在当代彝族社区中,黄色仍然是节日装饰、服装和工艺品中常见的颜色。它不仅是对传统的一种延续,也是对先民智慧的一种致敬。彝族人色彩的持续使用,不仅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还向世界展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黄色在彝族文化中扮演的角色远超过一种简单的视觉元素,是彝族人与自然、宗教和社会互动的桥梁,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符号,展示了彝族人如何通过颜色来表达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1.3 黑色:土地与坚韧
在彝族文化中,黑色是土地、坚韧和神秘的象征,与彝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信仰和历史紧密相连,是彝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彝族先民的观念中,黑色的土地是生命和养育的源泉,其孕育了五谷的丰收和六畜的兴旺。彝族人民对于黑土的敬畏,源自他们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种子能在黑暗的土地中萌芽成长,带来生命的希望。因此,黑色在彝族文化中,具有生命力和丰收的象征意义。
除了与生存和农业生产的联系之外,黑色在彝族的宗教和神话传说中也有体现。根据彝族的创世神话,天神使用黑虎的各个部分创造了世界,这不仅显示了黑色的力量和威猛,也使黑虎成为彝族的图腾,象征着保护和力量。彝族的服饰和工艺品中常见的黑色元素,如黑色的头巾和长裙,不仅体现了彝族人的朴实和勤劳,还反映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
在彝族的社会结构中,黑色还象征着稳定和秩序。部落的等级制度,通过穿戴黑色服饰的形式来表达对高贵和权威的尊重。此外,彝族的重要节日如火把节,在夜晚火光的映照下,黑色增添了一种神秘和庄严的氛围,体现了对祖先和自然力量的崇拜。这种对黑色的深厚情感和文化内涵,在现代彝族社会中依然得以保留。在当代的彝族艺术表现和文化传承活动中,黑色仍旧是表达彝族人民情感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通过对这一颜色的持续使用和崇拜,彝族不仅保留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也向外界展示了其独特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2 彝族“三色”文化的实际应用
2.1 服饰与纺织品方面
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中精彩且耀眼的组成部分,其独特的色彩体系在民族服饰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居住在云、贵、川地区的彝族人民借助黑、红、黄三色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大地万物之间的关系。这三种颜色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符号,更是彝族人宇宙观的具体体现,象征着力量、美、勇敢和热情。
彝族的服饰种类繁多,不同地区的服饰风格各具特色,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无论是在哪个地区,这些服饰的色彩始终以黑、红、黄三色为主调。色彩鲜明的服饰往往搭配精美的银饰,使整个装束更加绚丽多彩。彝族服饰中,妇女服饰尤为精致,其制作工艺讲究,图案构成巧妙。彝族妇女富有创造力和艺术天赋,她们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抽象的思维融入服饰的装饰艺术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风格。手工缝制的服饰工艺主要包括挑、刺、绣、补、贴、滚、镶花等。图案多为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叶等,既有对自然景物的写实描绘,又有对宗教活动和原始图腾的象征表现。
彝族服饰图案丰富,工艺精湛。其图案多取材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如日月、彩虹、水波、火镰、蕨类植物、鸡冠、牛眼、羊角等。不同地区的服饰也各具特色,如“依诺”(音)地区的纹饰以盘花为主,辅以贴花和刺绣;“所地”(音)地区则以补花、贴花见长;“圣扎”(音)地区的服装纹样图案丰富,多样的工艺手法使其更加精美。凉山彝族传统服饰的材料主要以毛、麻为主,颜色多以黑、红、黄三色为主,这些颜色多采用土法染制,色泽经久不衰。随着时代的发展,凉山地区的彝族服饰,在款式、纹样、质地、色彩搭配上既保留了古老的传统,又根据市场和受众吸收加入了一些现代的时尚元素。
彝族服饰不仅在视觉上充满美感,更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产物。以凉山彝族为例,他们的服饰在一年一度的火把节女子选美大赛中,不仅要看外形美,还要考量服饰的制作是否精美,这反映了彝族对服饰的重视和热爱。彝族人民对黑、红、黄三色的偏爱,不仅是对颜色的审美,更是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与表达。彝族人民将颜色对力量、美、勇敢和热情的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同时也将这些传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2.2 工艺品与装饰艺术方面
彝族的工艺美术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在漆器和绘画领域,其独特的“三色”文化—黑、红、黄不仅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示了彝族人民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视角和审美观。彝族漆器是一种具有千年历史的传统手工艺品,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彝族先民使用的木质餐具。这些漆器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也常用于各种宗教和社会仪式中,表达了对祖先和自然神的敬仰。木质漆器的制作材料选用当地丰富的杜鹃木、桦槁树、果树等,这些材质不仅质地坚硬、不易变形,而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防水性,非常适合用来制作漆器。
在彝族漆器的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是天然土漆和矿物颜料,这些材料都比较环保,对健康有利。土漆的配制十分讲究,需要经过特殊的晒制和熬制过程,使其具备优良的附着力和色泽。在彝族漆器的着色技术中,黑、红、黄三色的应用尤为突出。这三色不仅代表了彝族文化中的天地与人,也象征了彝族人民的世界观—黑色象征宇宙和天地的广阔,红色代表生命力和热情,黄色则象征光明和智慧。彝族漆器的图案多采用对称和连续的形式,图案内容丰富,包括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日月星辰,以及各种动植物和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这些图案不仅装饰美观,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日月用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循环,山川则象征坚韧和永恒。
彝族的绘画艺术同样显示了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彝族绘画中,同样以黑、红、黄三色为主色调。彝族绘画常见的主题包括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宗教活动和原始图腾等。这些画作既是对彝族神话的再现,又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在彝族绘画中,色彩的使用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红色常用来表达节日的热闹和战士的勇敢,黄色则用来描绘丰收的景象或阳光的温暖,黑色则用来强调线条的力度和图案的深邃。这些颜色的运用,加上独特的绘画技巧,使彝族绘画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拥有深刻的文化寓意,展示了彝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彝族的漆器和绘画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工艺品的每一笔每一色,都是彝族文化哲学的反映,体现了彝族人民对宇宙、自然与社会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理解。传统艺术形式展现出彝族保存了自己的文化遗产,艺术品不仅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学习和理解彝族文化的窗口,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世界的丰富。
3 彝族的“三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3.1 “三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现状与策略
彝族的“三色”文化是一种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包含了独特的色彩理论和生活方式,表现在服饰、艺术品以及日常生活中。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遗产在当前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影响下。凉山彝族自治州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这种独特的文化。目前,将彝族刺绣、传统服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地方政府通过教育和文化活动来提高公众对彝族文化价值的认识。同时,通过文化旅游活动和节庆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种独特的文化。
彝族“三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需要的是政府层面的强有力支持,包括政策制定、资金投入以及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具体措施。例如,地方政府可以为从事传统文化保护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助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彝族文化的传承中来。此外,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可以增强年轻一代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这是文化传承的基础。技术的应用也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和展示彝族“三色”文化,不仅可以保留文化资料,还能吸引全球观众的注意。最后,国际合作与交流也是促进文化传承的有效途径,通过参与国际文化项目,彝族“三色”文化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能学习到其他国家在文化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这对本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3.2 现代社会中彝族的“三色”文化传承的实例
非遗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生活方式的体现。2023年,四川广播电视台联合四川短视频联盟成员单位推出系列短视频《四川非遗新潮“游”》,走近中华文化,感受造物之美。视频中带领人们走进凉山州西昌市的建昌古城,这里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必经之地,是西昌文旅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当地的文化艺术中,有着千年历史的彝族漆器至今保留着它传统的技艺,是彝族文化的一大瑰宝。视频中展示了颜色以黑、红、黄三色为主的精美彝族漆器,图案纹饰丰富,造型形式多样,生动地将“三色”文化引入人们的视野中。据彝族漆器传承人介绍,现在除了在漆器产品中不断创新以外,还在线下举办了很多体验活动、研学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彝族传统文化的体验,让彝族漆器能够发扬光大。
2022年在欢庆凉山彝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凉山州委、凉山州人民政府在位于州府西昌市的凉山民族体育场,举办了以“家园遗珍·时代新风”为主题的非遗展演活动。凉山州是非遗大州,非遗资源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拥有20项国家级、138项省级、341项州级和57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这些数量众多、独具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凉山独具魅力、世所罕见、蔚为壮观的文化宝库。展演活动分为非遗作品静态展览和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动态展示技艺。活动中展现了以黑、红、黄三色为主的彝族漆器、精美的彝绣产品和手工艺品、色彩艳丽的摩梭服饰、形态各异的绿陶艺术品、古朴大方的传统茶具等。近年来,凉山州不断加强非遗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把旅游业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重要载体,全面推进非遗保护工作,既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的生机活力,又推动了凉山非遗特色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4 结束语
彝族的“三色”文化深深植根于彝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和文化传统之中,是彝族人民世代相传的精神象征和情感寄托。这些色彩—黑、红、黄,不只是视觉上的美感,还是彝族历史与信仰的直观表达,反映了彝族先民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对社会秩序的理解以及对宇宙自然的崇拜和敬畏。正如艺术人类学中所探讨的,这种深层的文化表达方式,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彝族社会的发展动态和文化变迁。在当前多元和全球化的文化交流背景下,彝族的“三色”文化不仅保持了其传统韵味,还在与现代元素的碰撞中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林海,陈曦.艺术乡建中的民族文化表达:基于双柏县彝族“三笙”文化的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23(4):110-117.
[2]张怡.彝族三色文化的艺术元素对陶艺创作的启发与运用实践[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23.
[3]李思果.凉山彝族漆器图纹造型的当代传承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21.
[4]李明.凉山彝族服饰艺术意蕴及传承发展策略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1.
[5]董倩雯.彝族漆器中黑、红、黄三色的构成美学探析[J].西部皮革,2020,42(15):43-44.
[6]杨奕.四川凉山彝族的色彩符号解读[J].美与时代(中),2015(7):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