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中小学体育课学习评价的设计与思考

2024-12-31 00:00:00吴艳
体育风尚 2024年24期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教学实践

摘要:本文研究了如何在体育课堂中通过有效的学习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2022版《体育与课程标准》强调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本文以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例,通过四轮教学实践,采用多维度、全面化的评价方式,结合数字赋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研究发现,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能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行为,明确具体的评价标准能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帮助学生直观评价自身运动能力。最终目的是践行新课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课程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排球垫球教学;教学实践

一、引言

2022版《体育与课程标准》指出: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课程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重视学习评价的激励和反馈功能。评价方法要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评价主体以体育教师为主,鼓励学生、家长等参与到评价中。评价方式有师评、互评、自评等。通过学习评价前置,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本课例研究主题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注重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激励与反馈功能,为教师有效教学、学生高效学习指明方向。改变以往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现转化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

二、教学规划与方案

(一)课程目标

1.运动能力

知道排球的基本知识,体验排球垫球的正确部位和击球点并在游戏及趣味体能比赛中感受排球乐趣,形成浓厚的运动兴趣;体能水平显著提高;发展上下肢力量与提高身体协调能力。运用排球比赛规则,能参与裁判工作,并能教学简要评价。

2.健康行为

能与同伴相互交流并共同完成学练,在练习过程中学会认真观察,专注练习的习惯。将排球健康与安全知识和技能用于日常生活中;遭受挫折和失败时保持情绪稳定。交往与合作能力提升,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增强。

3.体育品德

在有挑战性的排球活动或比赛中能迎难而上,表现出自信和抗挫能力。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表现出公平竞争的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能接受排球比赛结果。

(二)教材分析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18-3》内容属于球类运动,本单元共设计18课时,本节课是排球单元的第3课时,正面双手垫球是本节课主要学习内容。正面双手垫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触球的部位、击球点、触球手型。垫球动作看似简单易学,但球不落地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练习中难免会出现垫球后球到处乱飞的现象,学生会因学习能力受挫而兴趣不高,单一的讲解、示范、练习的刻板模式比较枯燥,很难激发学生主动学练的兴趣,难以达成教学目标。

始终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结合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评价主体有教师、学生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反馈,采用口头评价、记录表、数字赋能等不同方式呈现,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小主人”,逐渐提高垫球能力。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长的发育时期,善于模仿,具有较强的竞争意识,容易接受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但自觉性还不稳定,有较强的自信心,但容易高估自己的实力;学习技术急于求成,易凭兴趣出发,对刚接触的排球运动,遇到困难会出现畏难情绪,兴趣保持时间较短。适当引入竞争因素,培养学生敢于拼搏、勇于争先的精神。

垫球动作看似简单易学,但球不落地对初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练习时难免会出现垫球后球到处乱飞的现象,学生会因学习能力受挫而兴趣不浓,垫球个数少而学习热情不高,在教学中应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评价方法,发展核心素养,实现课程目标。

(四)方案设计

本教材内容属于水平三专项性技能,具体内容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本单元共有18课时,本节课是四年级排球大单元的第3课时,也是排球大单元重点课时之一,掌握正确的垫球手型、正确垫球部位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上下肢协调用力是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主要解决垫球手型、触球部位的教学重点,整节课的教学主要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接住它”:熟悉球性

这是熟悉球性的练习,学生每人一球进行自抛自垫的练习。抛球击掌接球、抛球转身接球、抛球转身击掌接球各5~8次,让学生尽快与排球熟悉起来,提高控球的能力,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体会用力程度。在规定时间内,能“接住它”总个数,作为学习评价的标准。

2.“照镜子”:垫球手型

教师展示自抛自垫的动作,开始学习叠掌式手型,教师示范,学生集体模仿,前后两个人一组,互相“照镜子”,同伴间相互检查,相互纠错,相互评价,让学生通过大屏幕、教师示范、同伴的评价,学会叠掌式手型。

3.“看谁垫得准”:触球部位

课前准备好小贴纸,在课上讲解触球面时,请学生直接在手臂触球面做好标记,明确触球区域,练习两人一组垫固定球,注重体会手臂触球面和用力程度。两人一组练习中,手臂是否能垫到触球面,作为教师、同伴评价的依据。通过评价的反馈,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触球部位。

4.“看谁垫得多”:连续自垫球

学生能用正确的触球面垫球一次后,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逐渐加大难度,连续自垫球2—5个后将球接住,让学生在练习中自我激励,向更高目标迈进,在连续垫球中强化学生正确的动作概念。四轮教学对照图如表1:

三、教学方案实施

(一)第一,二轮教学实践

第二轮教学实践主要在“照镜子”环节上进行修改,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知道叠掌式的动作要领:手指重叠、掌根紧靠、合掌互握、拇指平行。学生边说动作要领边体会动作,学生通过集体模仿练习,掌握正确的手型。但有个别学生模仿动作错误,需要教师巡回指导,逐个纠正。先让学生学会这个动作后,再前后两个人“照镜子”,互相评价动作,这也体现体育新课标中“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理念。这个环节修改后,学生在“垫球手型”正确率提高了很多。

在“看谁垫得多”环节中,增加了连续自垫球比赛的评价环节。学生不仅要学会连续自垫球动作,而且要学会评价同伴的动作,就是通过直观的动作,自己要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会评价,评价点不仅是定量的个数,而是动作是否标准,这也侧面反馈学生对动作的掌握情况,让这个环节增加竞争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学练的兴趣。

(二)第三轮教学实施

第三轮教学实践在“看谁垫得多”环节,在第二轮基础上增添了制定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教师引导学生从垫球手型和触球部位来评价同伴的动作,评价更加客观、准确,也强化了正确的垫球动作。学生先分层学练,选择目标,练习2~3分钟后,在小组内进行垫球比赛,看规定时间内,谁垫球个数最多?最后,请优生主动举手,展示正确的动作,体现学生乐于重复练习,并不断挑战自我的体育品格,这也体现学生能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连续自垫球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修改游戏规则,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垫球动作。例如:垫不同形式的球(跪姿、蹲姿垫球等),如:不同高度的球(垫高球、低球等),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大家自由创想各种垫球动作,最终通过比赛的形式,形成“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既提高学生练习的效率,也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小组中与人有效沟通交流,不断突破自我,向更高目标迈进,这就是体育核心素养的体验。

(三)第四轮教学实施

第四轮教学相比第三轮教学,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根据学生实际,评价方法采用观察、展示、比赛等,多方面评价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贯穿评价,既注重学习结果,又关注学习过程。比如:在“看谁垫得准”环节,采用口头评价、呈现学生垫球连贯动作,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垫球“动手不动脚”的动作,明确正确的“插、夹、抬、送”垫球动作。

让学生有直观动作的感受,可借助多媒体将动作进行同屏,方法是小组内使用平板将组内队员动作拍下来同屏到大屏幕上,学生可直观评价动作的准确性,从而提升练习的效率。新课标中提出了每节体育课运动密度不低于75%,主教材练习密度不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学生的平均心率原则在140~160次/分钟,要求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和练习内容合理,可让学生佩戴运动手环,实时监测学生运动心率和了解学生运动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一种参考。

四、总结经验

经过四轮的教学实践,一轮教研组教学研讨及三轮备课组教学研讨,关于如何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有效的学习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笔者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评价形式“多”维度

新课标将球类运动(水平二)主要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裁判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等6项内容,所以排球大单元评价表也从这6个角度评定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形成了排球大单元评价表。

(二)评价过程“全”面化

例如“看谁垫得多”环节,通过展示评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改进学练方法,不仅学会正确的动作,而且学会评价同伴的动作,乐于重复练习,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这也是体现体育精神。从核心素养为视角,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形成一份《排球:正面双手垫球18-3》课时过程性评价表。

(三)数字赋能“助”评价

一方面采用“同频”技术,实时采集学生垫球动作,便于对垫球瞬间动作进行准确分析评价。另一方面采用运动手环,实时记录各个环节的运动心率,便于采集数据来评价学生运动状态,准确记录学生的各个环节的运动负荷,准确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运动能力等。

五、结语

通过几轮实践发现,注重评价多维度、重视过程性评价、运用信息技术对学生学业质量进行评价较为科学、合理、全面。通过本次课例研究,发现合理的教学评价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师有效教学、学生积极学习指明方向。

总结经验:

第一,通过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能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

第二,教师在体育课各环节制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有目标地学习,实现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

第三,评价内容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全面化、数字化,帮助师生直观评价自身运动能力,最终评价的目的帮助学生积极学习。

践行新课标“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以体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体育学习评价方式[J].中国学校体育,2023,42(7):36-38.

[2]季浏.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体育科学,2022,42(5):3-17.

[3]宋煜.体育核心素养发展视域下高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21.

猜你喜欢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教学实践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 02:42:35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7:24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10:24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09:42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7:05
体育与健康课程促进新疆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理论基础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