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现代化作为关键基石发挥着重要作用。数智赋能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文以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路径为研究对象,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劣势、机遇及挑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广东省实际情况,提出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数智赋能可以有效推动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最后,从学校、教师、学生三维视角对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进行展望,以期为广东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
一、引言
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现代化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而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不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这一转型深深植根于数智时代的社会土壤中,既体现了对先进科技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追求,也预示着中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探索中的独特路径,既遵循了世界教育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又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它以高水平普及、高质量公平、高智能信息化、高标准课程、高素质教师和高效能治理为内在品质,不仅赋予了教育新的时代内涵,更为世界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新的思路、经验和样板。
党和国家审时度势,精准把握数字技术助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机遇,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为国家教育数智赋能战略行动提供了明确的行动指南。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广东在教育数智赋能方面展现出先行先试的勇气与智慧。近年来,广东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资源数字化、教师数字化素养提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以SWOT分析法为研究基础,对广东省高等教育在数智赋能过程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提出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旨在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SWOT分析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智赋能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深入剖析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图1所示为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SWOT分析。
(一)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优势
1.线上教育的繁荣与数智赋能的“软件”基础
由暨南大学等11所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共同发起的“在线开放课程联盟”,不仅为区域内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还通过包括《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课程建设、上线与运行管理要求》在内的一系列规范,确保了课程的高质量与规范性。这一举措不仅为广东省高等教育数智赋能提供了坚实的“软件”基础,更为大湾区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数智赋能树立了典范。
2.创新驱动的数智化教学环境
广东高等教育在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不仅体现在数字校园建设的全面推进,更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的深度融合。例如,各高校积极推广的在线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等新型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还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灵活、高效的学习方式。
3.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
广东高等教育机构与产业界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推动了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深度对接,更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有50所本科高校通过与产业界合作建立了285个产业学院,覆盖了多个战略性产业集群。
(二)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劣势
1.传统教学管理体系的束缚
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智赋能的深入推进。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一些管理者和教师对数字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存在局限,导致数智赋能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一些高校过于追求数字化表面的形式,而忽略了技术与教育深度的融合。具体表现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将数字技术视为工具,而未能真正理解其对于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作用。这种“唯技术论”的倾向导致数字技术在教学中被异化,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2.高校教师数字素养及相关培训的不足
在数智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教师普遍存在数字素养及相关培训的不足。许多教师对数字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创新的重要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抗拒课堂教学的数字化变革。此外,教师的数字技术专业知识匮乏、对于数字技术的应用流于形式、借助数字技术创新教学的能力薄弱等问题也较为突出。
3.学分、学位管理体系阻碍数智赋能需求
当前,在学分和学位管理体系方面,高等教育机构仍存在阻碍数智赋能需求的问题。目前的专业设置存在专业窄化现象,导致学生选择受限,缺乏跨学科的学习机会。在现行体系下,学生需按时完成固定课程并通过考试获得学分和学位,这与数智化转型的目标相悖。因此,有必要对现有体系进行改革,以适应数智化转型的需求。
(三)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机会
在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也存在许多宝贵的机会。这些机会可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1.数字经济的发展助力广东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的打造
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为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技术支持。随着新基建的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的成立为广东省高等教育在线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由该联盟开发建设并自主运营的课程资源共享平台,引进、建设上线了1000门左右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扩大了国家级、省级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应用。
2.数字中国战略引领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数智赋能战略的制定
在“数字中国”战略的宏伟背景下,数智赋能高等教育不仅契合国家战略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驱动力。为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广东省推出了《广东省教育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2023-2027)》。该方案旨在打造具有湾区特色和全国影响力的广东教育数智赋能模式,明确提出了一系列目标:确保教育优质数字资源的充分供给和全省普及应用,构建数智赋能的人才培养、教与学模式以及教育评价方式,提升各级各类人员教育教学转型实施能力,形成广东省教育数字化、均衡化、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四)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挑战
1.广东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对数字资源的共享需求迫切
广东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省内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范围内,高等教育机构的发展水平差异显著,高水平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集中在香港和广州两地。
2.数字化资源及碎片化知识致使学生陷入选择困境
互联网汇聚了海量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在为学生提供时时处处学习机会的同时,资源碎片化也让学生陷入选择困境。海量资源使学生难以甄别价值,筛选过程耗时费力,可能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引发学生的焦虑情绪。此外,知识碎片化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3.学生缺乏数字化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面临多重挑战。在时间管理方面,不少学生难以有效安排学习时间,易受社交媒体等应用程序的干扰,导致学习进度受阻。在信息筛选上,学生缺乏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易被虚假或低质量内容误导。此外,自律意识的薄弱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保持专注和自主性,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
基于前文的SWOT分析,为推进广东高等教育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本文深入探究数智赋能的发展路径,图2所示为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路径。
(一)优化并均衡配置高等教育资源
鉴于广东省内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教育机构应同心协力,借助数智技术打破地域壁垒,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均衡配置。通过建立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持的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间的资源互通与协作。同时,推动高水平大学与普通高校的深度合作,以共享优质课程、师资和科研项目为纽带,提升广东地区的整体教育质量。
(二)培养学生数字化学习的自主管理能力
面对日益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通过设计相关课程和培训体系,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字化学习策略和方法,增强他们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整合与利用优质资源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引导他们在技术辅助下实现自我驱动、自我监控式的学习。
(三)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机制
结合广东省的产业发展需求,高校应积极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深化产教融合。借助数智技术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实现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共同开展项目研究、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
(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
利用数智技术推动广东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构建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分析体系,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准辅导。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设计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教师运用数智技术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推进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借助数智技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能。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高校治理信息的共享与协同管理,优化决策机制并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监督力度,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使用,提升高校整体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注重培养具备现代化治理理念和能力的管理团队,为高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六)实施学分互认等措施促进资源共享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广东地区高校可实施学分互认等措施。通过建立学分互认机制,鼓励学生跨校选课和学习,促进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同时,建立学分转换制度,将学生在其他高校或行业机构获得的学分进行合理转换,通过承认学生的校外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流动性。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
四、结束语
通过深入研究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路径,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数智技术对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教学、管理、资源分配等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挑战。其次,深化产教融合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高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最后,个性化教育是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应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为其提供定制化的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
展望未来,本文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维度出发,进一步提出广东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学校应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打造智能化的教育环境,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数智技术应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和学术研究水平;学生应注重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借助数智技术拓展自己的学习领域和视野,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总之,数智赋能广东高等教育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路径的重要支撑。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个性化教育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各高校要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数字化转型,为广东乃至全国的高等教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者单位:肖晓兰 广州工商学院
肖晓红 深圳市福田区光彩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吴岩.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以教育数字化支撑引领中国教育现代化[J].中国高等教育,2023,(02):5-10.
[2]吴岩.中国式现代化与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22,(11):21-29.
[3]赵鹏飞.以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16):102-104.
[4]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马晓强.以教育强国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撑引领[J].人民教育,2023,(11):11-14.
[5]姜建成,钱振明.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苏州样本(笔谈)[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5):1-23.
[6]高书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内在品质和未来向路——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04):1-7.
[7]冯珍珍.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新趋势及其反思[J].教育发展研究,2012,32(Z2):116-120.
[8]胡姣,彭红超,祝智庭.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05):72-81.
[9]Betsy, R.(2020,June 01). Consider the Three Ds When Talking About Digital Transformation[EB/OL].
[10]European Commission. 2020-09-30. Digital Education Action Plan (2021-2027) [EB/OL].[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