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推进,体育学科的教学价值更为凸显,其教学活动担负着增强学生体质、磨练学生意志、塑造学生品质等重要职责。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过于生硬和单一,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制约了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信息技术作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辅助手段,将其引入课堂活动中,可借助其生动灵活、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优点,点燃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助于教学效率的优化。本文将从培养学习兴趣、突破重难点教学、大赛观摩学习、培养审美情趣、优化学生品质等方面,就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一些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一、引言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其可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地为学生展现相应的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信息,不仅提高了教学形式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而且可拓展教学内容,并且可将教学重难点知识以更直观、形象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及学习效果的优化。由此可见,深入研究信息技术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具有重大积极意义。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活动,是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对一些学习活动来讲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也如此,只有确保学生对体育课程及体育运动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得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并逐渐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当前初中体育教学还存在教学方法枯燥、生硬、呆板、单一的情况,再加上一些体育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十分复杂,这就极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始终较为低下,不利于体育教学质量的优化。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及时创新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辅助手段引入课堂活动中,充分利用其可将抽象的语言以具体、生动的色、形、声相结合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体育理论知识可从抽象变为具体,从枯燥变为有趣,从而更具感染力,进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最终真正构建寓教于乐的体育课堂。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七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第四章“田径”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田径项目的兴趣,体育教师就可一改以往纯粹口头讲述的教学模式,恰当地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新课导入环节中,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内容生动有趣、声色俱全的特点,以全新的形式引导学生感知田径运动的魅力。具体来讲,初中体育教师可在备课时从互联网搜集田径运动健将的运动高光时刻,如:黄志红的铅球投掷片段、索托马约尔的跳高瞬间视频、鲍威尔的跳远瞬间视频、刘翔的跨栏视频、王军霞的中长跑视频、格林的短跑视频等,将其经典运动视频剪辑到一起形成新课导入视频。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用信息技术设计的新课导入视频,可从各个层次、各个角度,以及各种色彩与音箱展示田径运动健将的精彩运动瞬间,可对学生各种感官进行刺激,从而引起他们充分的注意,使得他们都能主动将这些田径运动名将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从而发自内心地产生参与田径运动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他们努力学习、刻苦云联,最终都能以愉悦的心情投入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并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体育教学重点难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初中生是体育课程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应以为学生发展服务为宗旨,将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在日常教学中,由于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要领较为复杂、动作连贯性较强,因此对很多学生来讲要想清晰、明确、系统地掌握各种动作的运动技巧,还有很大难度,这也导致很多教学重难点问题难以顺利突破。而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需要放慢标准运动动作、分解动作要领,将动作要领从抽象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动作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快速领悟理论知识的内涵,并切实把握运动技巧和方法,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开辟新途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七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第九章“体操”中与“鱼跃前滚翻”等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的时候,由于运动速度过快,且动作十分复杂,这就导致学生在教师理论讲解显得过于空洞及词不达意,即便是教师亲自做动作示范都难以让学生形成一个健全的运动表象。此时,初中体育教师可趁机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中来,借助信息技术可0.5倍速、0.2倍速等的播放优势,将“鱼跃前滚翻”的动作要领:
第一,站在起跳位置或跳台,双脚并拢,双臂自然放松并与身体两侧成垂直状态;
第二,起跳。用力弹起双脚,并且向后伸展双臂,确保身体平衡;
第三,空中姿势。向前倾斜身体,并且确保头部低垂向下,把手臂自后方摆到头部两侧。
第四,翻滚动作。在身体自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将头部迅速抬起,同时身体向前快速团成球状,并且手臂顺势推动水流,保证身体高速旋转。
第五,入水。运动者的身体以一定角度旋转的时候,应将手臂松开并伸直,在恰当的位置和角度入水。需要注意的是,入水后应尽快平衡状态和恢复呼吸。
上述动作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讲具有较大的学习难度,而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将上述的连贯动作用慢镜头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提醒学生观看各个动作细节,就可让学生全面、快速地建立动作表象,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这不仅可节约教学时间,而且还可帮助学生扎实掌握教材内容,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大幅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体育大赛观摩学习
课下训练活动是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延伸和后续,也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体育运动技巧和方法的有效途径。而在课下训练活动中,由于教师不能实时在场指导,再加上学生对体育运动动作要领的掌握也需要一个反复观摩、重复训练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找到一种可让学生多感官感知,并且对大量经典运动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的方式。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内容容量大、可反复播放的学习辅助手段,可很好地充当课下体育训练活动的“指导教练”。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信息技术搜集和观看与教材内容同步的体育项目运动视频,尤其是各种国际和国内大赛的经典视频。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大赛视频的参赛者动作都十分到位、要领得当,并且比赛中还有适时解说,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运动项目的特点和运动技巧,这就为学生在课下针对性地开展训练活动指明了方向,有利于训练效果的优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八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第五章“篮球”相关内容的时候,“运球”是本章节的一个重点内容,正确的运球方式可让学生稳定控球,并且提高掌控力。运球需要一系列动作才能较好完成,首先需要运动者分开手指,用手掌将篮球轻度下压,然后手腕始终弯曲,让地面和篮球之间有一定的缓冲空间。与此同时,运动者的身体应始终保持平衡,这是灵活和稳定运球的前提条件,并且膝盖应微微弯曲,让身体中心向前微微倾斜,这就可确保运动者身体稳定。最后,运动者需要用指尖控球,以便为变向突破和传递篮球做好准备。上述篮球运球动作要求的习得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以获得良好的球感才能真正把握,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大量的观摩学习,在总结与归纳多名运动健将的运球动作之后,就可让学生在训练中目的更为清晰,从而快速掌握运球动作要领。具体来讲,教师可将姚明、王治郅、胡卫东、易建联、刘玉栋、张卫平等运动员在国际NBA大赛中的运球动作视频收集到一起,并剪辑成一个完成的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或者钉钉群中,鼓励学生在课下时间观摩与分析,并总结出他们在运球方面的共性,从而目的明确地开展训练活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对各个运动员相同运动动作进行大量、反复观摩之后,都能较快地领悟动作要点及运动技巧,有助于学生课下训练成效的提升。
五、利用信息技术营造情境培养审美情趣
《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把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优化学生的运动欣赏水平,养成阳光的课余生活方式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点目标。这就需要初中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理论知识、运动技巧等知识的同时,还应针对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深度解读教材内容,全面分析运动项目的教育价值,针对性挖掘其中的审美因素,借助多媒体设备将运动项目的美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展示出来,从而指导学生对其进行鉴赏和品鉴,进而使得学生在感知到体育运动项目健身价值、竞技价值的同时,还可获得审美方面的熏陶,最终推动自身审美情趣的优化。在初中体育和健康教材中,球类、田径、体操、武术、艺术体操、健美操等运动项目中都呈现出一种美感,有着显著的审美价值和美感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依据每一种运动项目的特点,恰当引入信息技术声色俱全、图文并茂的优点,尽可能让学生获得最大化的美感体验。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和健康教材八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第十章“健美操”中与“韵律操”相关内容的时候,如果体育教师仍旧引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跟着教师的示范机械地模仿和训练,就难以让学生感知到体操的韵律美和形态美。基于此,初中体育教师可及时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以明快、优美、动态、健康的乐曲为背景,搭配和谐的体操动作,营造出愉悦的气氛,让学生身处一种温馨、活泼的健美操学习环境中。这不仅可让学生心态放松,以活泼、轻松的姿态参与健美操教学中,从而确保每一个动作都大方、舒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展自身的运动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等,才能真正领略到人的体态美和音乐美浑然一体的超美境界,进而将蕴含在健美操中的和谐美、力量美、节奏美等以体育运动的形式传递出来,最终让学生在运动中感知美、在美感中体会体育运动的乐趣,以便获得审美情趣的大幅提升。教学实践表明,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和谐、愉悦、轻松的健美操运动环境中,可使得音乐美和体操美相得益彰,将体操美以更明显的形式展示出来,陶冶了学生情操、健美了学生形体,可让学生的审美水平及表现美的能力更上一层楼。
六、利用信息技术渗透德育优化学生品质
素质教育将立德树人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及运动技能的过程中,还应加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获得身体素质与品德意志水平的双提升。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活动渗透到日常的体育知识学习及运动技能培养过程中,帮助学生磨练意志、陶冶情操,以便推动学生道德品质的不断优化。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国际体育大赛中运动员们刻苦训练的视频,并展示运动员在受伤情况下坚持训练及完成比赛的情境。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从互联网上搜集运动健将在比赛中出现状况而从容应对,最终反败为胜的信息。借助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为学生营造出身处比赛场地的气氛,使得他们都能对运动健将们坚韧不拔、永不言弃、顽强拼搏、勇敢坚毅、不畏困难的精神和毅力有真切的认知,从而都能将他们的体育精神、团队意识等作为学习的榜样,并积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最终获得良好的德育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八年级全一册第二部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与教学建议》第三章《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第八章“乒乓球”相关内容的时候,为了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教师就可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奥运会中乒乓球男子单决赛中,我国运动员刘国正对金泽洙的比赛中,金泽洙连续三次获得赛点,但是刘国正丝毫不气馁,依旧咬紧牙关、从容不迫地继续比赛,最终反败为胜的视频片段。当同学们在观看比赛视频中对刘国正高超的球技进行称赞的同时,还可对其强大的心理素质、积极的态度、顽强拼搏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从而真正明白什么是“永不言败”、什么是“稳如泰山”。与此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家国情怀,教师还可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我国运动健儿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高举国旗领奖的视频,当耀眼的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冉冉升起的一刻,每个人都激动得自觉站起来,忍不住跟着唱起国歌来。这不仅可让学生对祖国的强大有深深的自豪感,而且还可推动学生主动树立伟大理想,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助于学生爱国思想的培养。教学实践表明,信息技术具有“再现”运动赛场经典时刻的优点,可让学生产生身处运动赛场的逼真感觉,从而可站在运动健儿的角度思考和抉择,进而与其产生思想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将爱国情感等积极的思想及优秀的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总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体育教学中,是教学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效果、开展德育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明确信息技术的课堂辅助价值,并恰当地运用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尽可能丰富教学形式、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为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开辟新途径,最终推动学生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齐延龙.新课改背景下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与思考[J].学周刊,2024,(02):164-166.DOI:10.16657/j.cnki. issn1673-9132.2024.02.055.
[2]周翠凤.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五育并举达成的路径及评价研究[J].体育风尚,2023,(12):86-88.
[3]陈龙柏.初中体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落实立德树人[J].华夏教师,2023,(32):29-31.DOI:10.16704/j.cnki. hxjs.2023.32.028.
[4]王磊.初中体育教学双线融合的创新与发展实践探索[J].中学课程辅导,2023,(32):123-125.
[5]李婉.信息技术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3,31(10):135-136+217.DOI: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23.1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