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体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有效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可以使其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学生情绪得到改善,使其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与此同时,从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层面来看,其是一种十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起到积极影响。因此,需要合理引导大学生,使其自身的认知观念得到改变,使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方式得到丰富,以此来保证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针对休闲活动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介绍了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现状,探讨了休闲活动和体育锻炼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并提出具体的教育实施路径,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休闲活动;体育锻炼;大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影响;实施路径
课题项目:此研究成果受江苏省“青蓝工程”资助。
一、引言
对于大学生,其可自由支配时间较多,为了保证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效果,需要引导其在闲暇时间做其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可以使学生原本枯燥的生活变得丰富,使其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丰富。而为了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加强学生自身的体育锻炼,使其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此外,通过加强大学生的休闲活动以及体育锻炼,还可以使学生的不良情绪状态得到改善,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以此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休闲活动现状
结合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现状来看,其内容十分丰富,而且活动类型也比较多样,包括娱乐型、亲和型、知识型等,可以使大学生充分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当中,使其对社会产生深刻了解,增强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获取知识,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加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使其活动需求得到满足。但在具体的休闲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自觉性差、休闲能力较低以及活动层次低等方面,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需要相关高校加大重视,并强化此方面的教育工作[1]。
三、休闲活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一)放松身心
对于休闲活动而言,其可以使大学生的身心疲劳得到有效消除,并使学生的应激反应得到减轻。从疲劳角度来看,其属于一类病症,并表现出综合性的特点,和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等因素具有密切联系。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明显增大,这也导致其学习生活十分忙碌,心理状态比较紧张,在此情况下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身心疲劳。在休闲活动开展过程中,特别是体育方面的休闲,可以使学生的生理功能得到增强,使其肌肉量以及输氧量得到明显提高,放松学生的精神,使其兴奋中心得到明显转移,帮助学生恢复精力。
(二)调节情绪
当学生受到外界刺激后,其在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也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情绪上。当其刺激情景不同时,学生情绪也会发生变化。在一些不良刺激情景下,学生也容易有不良情绪产生,进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通过相关实践验证可以发现,当转移情景明显不同于原情景时,大学生的心情也容易发生转移,可以更好地消除不良情绪。通过有效开展休闲活动,可以使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的环境发生变化,使其情绪可以更好地得到缓解。因此,需要有效组织与开展休闲活动,以此来使学生的刺激源得到改变,使其情景得到转换。例如:当大学生长期待在宿舍时,应鼓励其走出校园,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户外活动,包括旅游以及登山等活动,使学生可以发现活动乐趣,加强学生的人际交往,使学生不良情绪得到有效释放[2]。
(三)增进自我认同
对于大学生的自我认同而言,需要其做到自我欣赏,有效体现自尊与自信,从而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可以开展不同的休闲活动项目,包括文学创作、服饰搭配、健身、舞蹈以及艺术欣赏等,使大学生可以产生正确的自我认知,并充分进行自我展示。在此过程中,可以使大学生获得全新体验,并产生新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四)加强社会互动
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互动,可以为其日后面向社会提供帮助,确保其可以充分适应社会文化,使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当中,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充分履行,为其提供相应的社会支持,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从休闲活动角度来看,其具体包括公益志愿以及社团活动等,可以为学生提供充足机会,使其可以加强人际交往,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此,高校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休闲活动教育,使其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学生的人脉资源,使其对社会角色的扮演产生深刻认识,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
四、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当学生保持良好的体育锻炼活动时,可以进一步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并使其情绪得到改善。
首先,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自信心得到提升,增强学生心理适应力。
其次,通过开展相关的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使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缓解,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最后,通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体育锻炼活动而言,其为集体项目,需要学生之间的有效配合,在活动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
(一)改善大学生的情绪状态
对于大学生自身的情绪状态,其关系到大学生的生活质量,一旦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将会导致其缺乏活动兴趣,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表现出无精打采的状态,在做事时往往无法达到相应的目的。通过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可以有效改善学生情绪状态,使其不良情绪得到有效宣泄,使其心理压力得到降低,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有效转移学生的低落情绪,防止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3]。
(二)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对于体育锻炼而言,其属于综合运动,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体力与智力,并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具体的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也可能会遇到相应的挫折,并会面临相应的困难,需要其充分磨炼,以此来有效克服困难。大学生通过充分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还可以对其团队协作意识有效培养,为其在校学习与生活提供帮助。
(三)帮助大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通过有效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对自我产生深刻认识。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还可以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提升,使其对自身状态具有较高的满意状态,提升学生自信心。与此同时,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竞争,使其可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社会价值。通过强化体育锻炼,可以确保学生的体格强健,使其具有充沛精力,从而使大学生的身体表象得到明显改善。
(四)提高大学生身体抵抗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通过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心血管功能,并缓解其抑郁以及焦虑等情绪。与此同时,大学生通过保证体育锻炼活动具有的针对性,可以有效实现强身健体目标,并对相关疾病有效预防。当大学生长时间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使其体形塑造得更加完美,增强学生集体免疫力,从而提高其对相关疾病具有的抵抗力[4]。
五、休闲活动与体育锻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施路径
对于大学生的休闲活动和体育锻炼,之所以表现出相应的差距,主要在于其对闲暇时间的利用不够充分。对于大学生而言,其闲暇时间相对充裕,需要其对自身时间合理利用,以此来有效开展休闲活动,并充分进行体育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此,相关高校需要全面加强体育与休闲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休闲观,增强学生的体育素养,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其心理健康发展。
(一)改变大学生的休闲观念
对于休闲观念而言,其主要表现为人们在休闲方面的具体观点与看法,与其自身的生活态度具有密切联系。当人们的休闲观存在差异时,也会使其生活与行为表现出明显不同。当大学生将休闲活动看作为休憩、消遣以及娱乐等活动时,则可能会导致其闲暇时间有所浪费,不仅会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损害,而且还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相应影响,导致其学习效果有所下降。所以,为了保证大学生休闲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对大学生的休闲观有效培养,在强化休闲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利用闲暇时间,从而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其明确休闲并非指普通的休憩、消遣以及娱乐,不可以玩物丧志,也不能一味贪图享乐,而且要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生活内容,有效放松学生身心,为其带来良好的心灵体验,使其可以充分参与到休闲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学生的个人能力与素养有效培养,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休闲观,可以发挥出重要的能动作用,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提升大学生的休闲和锻炼能力
在大学生休闲活动开展过程中,休闲能力是保证其活动效果的一项重要基础,具体包括大学生的组织、表达、选择以及评价能力,同时还表现在大学生的欣赏与运动等能力上,由于其休闲能力相对较低,进而导致一些学生所开展的休闲活动质量相对较差,无法有效提升活动层次。在此情况下,并非大学生不想有效开展休闲活动,而是无法提升活动效果。对此,高校需要有效开展教育工作,对大学生加以引导,使其自身的休闲能力得到增强。在此过程中,相关高校可以组织具体的技能培训活动,并举办相关的培训班,包括公关礼仪、名曲欣赏、书法美术、计算机、英语以及舞蹈艺术等。与此同时,相关高校还可以组织相关协会,包括骑游、露营以及攀登等,使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休闲时间充分利用,并有效开设相关的选修课,包括心理学以及哲学等,从而有效培养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使其自身的文学艺术素养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应对校内外专家有效组织,确保有针对性地举办相关专题讲座活动。这样一来,可以使大学生得到有效培训,使其自身的休闲内容得到丰富,并掌握相关技能,增强大学生的休闲技能,提高大学生的鉴赏力,确保其更好地开展休闲活动。通过采取此种方式,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休闲习惯,使其可以充分实现和发展自我,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丰富大学生的休闲方式
结合大学生的休闲活动现状展开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休闲方式相对比较单一,进而导致其未对活动产生足够兴趣,降低了休闲活动的吸引力。对此,高校需要合理创新,有效整合资源,对休闲活动方式有效创新,使大学生的休闲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首先,高校需要合理创立相关的社团组织,并要有效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具体来说,对于社团组织,有着丰富的类型,包括学习型、实践型、公益型以及科技型等,以此来使大学生自身的兴趣爱好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休闲活动,包括体育、学术以及文艺等方面,确保活动内容足够丰富,从而调动起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采取此种方式,不仅可以加强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且还可以使学生自身的业余生活得到极大丰富,使大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
其次,对于高校而言,其在大学生休闲生活方面应做好与时俱进,对网络资源充分利用,并要确保资源的多样化。在此期间,高校需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并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包括名人演讲、专家讲座以及公开课等,同时还可以提供相关的科学探索节目,使学生可以充分探索科学奥秘,或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经典名片,以此来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高校通过完善校园网建设工作,可以对心理咨询网站进行创建,并在网站内对不同类型的小游戏进行设计,如:心理暗示类以及益智类等,同时还可开设心灵诊所,为大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使其遇到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除此之外,通过对网络休闲平台有效创建,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为有效的休闲工具,使其休闲方式得到丰富,可以充分完善和提升自我。
(四)增加课外体育锻炼
在高校教育阶段,通过对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可以使其身体形态发育得到有效促进,并使大学生人体机能得到改善,使其具有更高的运动水平。在此情况下,还可以使大学生对事物产生全新认识,对学生自身的意志品质有效培养。对此,相关体育教师需要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活动加大重视,尤其要有效组织与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在实际开展锻炼活动时,需要充分结合体育锻炼与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心理训练,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使其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在此期间,相关高校需要为体育锻炼活动的开展,合理创建锻炼场地,并要准备好相关的体育器材,采取相应的奖励机制,使大学生可以在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充分参与。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相关的体育比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具有更高的参与热情,而且还可以对其体育精神有效培育,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5]。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发展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充分发挥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有效增强大学生的休闲能力,确保休闲和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从而有效缓解学生的不良情绪,使其可以克服自身心理障碍,保证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明,王丰彩.大学生休闲体育锻炼态度对其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17(4):111-114.
[2]卢峰,时珍.休闲活动与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策略[J].运动与健康,2023,2(2):41-43.
[3]王胜超.普通大学生体育锻炼与休闲活动特征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9,34(7):106-110.
[4]张樱.农村大学生闲暇活动、体育锻炼与消极情绪关系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23(23):130-132.
[5]郭健.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大学生休闲体育活动中的性别差异[J].辽宁体育科技,2022,44(4):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