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慧课堂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对初中化学教学来说,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构建智慧课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和发展。由此,本文对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研究,基于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分析,从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有序开展,切实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智慧课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
智慧课堂指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学生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的教学活动。其中,实验教学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建构智慧课堂,创设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一、智慧课堂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化学教师可开展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样化探究活动,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自觉参与知识探究活动[1]。而在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可应用教学平台中的交互及模拟功能,促进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深入分析与思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概念等的理解,对其后续化学学习的高效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的目的在于探究物质本质,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理解物质的变化原理,有助于促进学生探究思维的发展。而在智慧课堂下,教师可通过教学平台,从课前预习、课中实验、课后复习等多个环节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增进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2]。此外,在智慧课堂下,教师可借助模拟仿真功能,为学生展示风险较高、条件较复杂的实验,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智慧课堂模式下,教师能够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并围绕实验主题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更具挑战性、创新性的题目,从而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同时,智慧课堂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并通过与其他同学的交流拓宽思路,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二、智慧课堂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一)制作微课视频,优化课前导入
微课视频是智慧课堂下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模式,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实验课程,将实验原理、流程及注意事项等制作成微课视频,并在其中设置互动性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实验内容及相关知识的基础性学习。这不仅可以推动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还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过程[4]。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课程教学为例。本节课是学生接触实验的第一课,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取用化学药品、掌握操作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养成正确的实验习惯。为此,教师可根据课程内容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助力。首先,教师可在教学平台中上传微课视频,向学生介绍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原则,并对实验服的穿戴、实验器材的使用等进行详细阐述,以便学生对实验室基本守则有足够的了解。其次,通过动画演示量取和转移化学药品的正确操作,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随后,展示错误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操作习惯。再次,教师可以在视频中设置互动问题,如让学生思考:取用药品时为什么要避免直接用手接触?哪些容器可以直接加热?哪些不可以?等等。通过设置问题,学生能够带着对问题的思考观看视频,并在视频中找出答案。这个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最后,当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检查自己对实验原理、流程、相关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将结果上传至教学平台,以便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方案的优化调整提供依据。
由此,通过制作微课视频构建智慧课堂,并对课前导入环节进行优化设计,学生不仅可以在课前对实验内容有足够的了解,还能提高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增进对实验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为后续化学实验的高质量开展奠定基础。
(二)丰富实验形式,深化知识理解
在智慧课堂背景下,教师可借助多种技术对实验形式进行优化设计,为学生带来丰富的学习体验。其中,希沃白板可强化师生互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虚拟现实技术可让学生体会实际教学中难以开展的实验过程,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
1.应用希沃白板,解析实验内容
希沃白板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赋予课堂活力,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拓展思考,从而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应用希沃白板,将传统教学模式下单调的板书内容形象化,深入剖析实验重难点,让学生直观理解本实验的原理、概念等,并掌握相应的操作要点,最后指导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从而保障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1: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课程教学为例,本节课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这一实验,让学生学会制取气体的方法,并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对此,教师可借助希沃白板,将实验重难点呈现出来,增进学生对实验器材、原理及主要流程的了解。首先,教师可在白板中绘制该实验的模型,让学生了解本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及气体收集方法。
随后,教师可利用希沃白板的标注功能,在模型上标注装置名称及反应物、生成物,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过程,强化学生对反应原理“ ”的理解。其次,教师可在白板中演示整个实验过程,让学生边看边分析,了解不同操作环节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待演示结束后带领学生进行总结,引出查、装、定、点、收、离、熄(“茶庄定点收利息”)这一操作口诀,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并在实验结束后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怎么检验生成的气体是氧气?若制取的氧气不纯,可能是哪些原因导致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过程进行思考。这种方式既可以巩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
由此,通过应用希沃白板解析实验内容,学生能够直观了解高锰酸钾制氧气这一实验的要点,还能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掌握相关技能,提高自身的学习及实验水平,从而提高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2.借助教学软件,构建虚拟实验
在智慧课堂下,教师借助教学助手软件,不仅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整合应用,还能通过构建虚拟实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突破教学重难点。具体来说,初中化学实验中存在部分条件复杂、安全隐患高的实验。针对此类实验,传统教学模式很难向学生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导致学生在实践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理解能力的提升方面受到限制。而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应用教学助手软件开展虚拟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安全、多样的实验环境,让学生在模拟操作中直观分析实验现象,增进其对教学重难点知识的理解,进而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4:燃烧条件的探究”课程教学为例,本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增进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但由于实验涉及火源,存在安全隐患,一旦有违规操作发生,很容易引发火灾,从而对现场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对此,教师可借助教学助手软件构建虚拟实验环境。首先,教师在虚拟平台准备木条、玻璃棒、酒精灯、棉花、石子等实验器具,随后,让学生操作鼠标,将木条和玻璃棒移到酒精灯上加热,观察两种器具的变化。随后,再让学生使用坩埚钳夹取棉花和石子,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实验变化。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木块和棉花会发生燃烧现象,而玻璃棒和石子则不燃烧,从而引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增进学生对燃烧现象的了解。其次,教师可指导学生操作鼠标,使用坩埚钳夹取木块和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燃烧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学生会发现:木块先燃烧、煤块后燃烧。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可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最后,教师可在虚拟平台中设置蜡烛和烧杯,让学生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开展对比实验。学生会发现:罩上烧杯的蜡烛最后熄灭,这说明燃烧现象的发生还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燃烧三要素的记忆更加牢固,同时,还能避免真实实验的安全隐患,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联系学生生活,增强课堂互动
初中化学知识大多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使得教师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课堂互动的高效开展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化学原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增强其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活动2: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课程教学为例,本节课是初中化学课本中唯一的物质组成探究实践活动。作为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物质,大部分学生对水的组成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此,教师可从水的生成和分解两部分内容出发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帮助学生了解水的宏观组成,并进一步从微观上推出水的分子构成,并能够写出水的化学分子式。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带领学生回顾水的固、液、气三相转换过程,并与学生探讨能否通过研究上述过程分析水的组成。其次,在电解器中注入足量的水,添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电极与两侧玻璃管中的现象。从实验现象来看,正电极附近有少量气泡产生,玻璃管内的液面下降较少;负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产生,液面下降较多。随后关闭电源,将带有火星的木条放在正电极附近的玻璃管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木条状态变化。再将燃烧的木条放在负电极附近的玻璃管尖嘴处,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观察、探索中掌握水的组成,理解反应原理“ ”,进而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化对水的构成的理解。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课堂互动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培养科学态度
在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化学技能的培养,还要培养学生对“绿色化学”的认识,使学生在学习中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教学优势,推进“绿色化学”的全面落实,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如废弃物的正确处理、有害气体的合理排放等。
以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8:常见酸、碱的化学性质”课程教学为例,本次实验涉及硫酸、盐酸、氢氧化钠等多种酸碱溶液,且会产生有害的废液、废气等。为减少这些废弃物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并针对废弃物的特点设计适宜的处理方法,如对于强酸性废液,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碱液,以中和废液中的有害成分。这种方式不仅可以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由此,教师在“绿色化学”理念指导下开展实验教学,不仅让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还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提高其社会责任感,为其后续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紧跟智慧课堂理念,对现行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创新,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率,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本文对智慧课堂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研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制作微课视频、丰富实验形式、联系学生生活、引入“绿色化学”理念等措施,以充分发挥智慧课堂对化学实验教学的促进作用,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周启秀 甘肃省临夏县漓水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黄富强.智慧课堂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3,(44):119-122.
[2]张文忠.浅谈提升初中化学智慧课堂教学效率的路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8):92-94.
[3]吴跃千.智慧课堂环境下的初中化学课堂优化策略探析[J].试题与研究,2023,(16):81-83.
[4]崔波.初中化学教学渗透教育信息2.0思想途径[J].读写算,2023,(1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