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其便捷、丰富、新奇等优势得以充分凸显。如何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是新时代幼儿教师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究信息技术应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的积极意义、运用原则和可行策略,以全面优化幼儿园活动建设、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期创设符合时代育人需要的幼儿园活动体系,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美术活动
《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以“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为重要的工作总则,由此可见幼儿园美术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以信息技术辅助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能让美术形象“动起来”“活起来”,有助于全面激活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需重视信息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积极探索适合本班幼儿参与的信息化美术活动类型,以提高活动育人的效率和价值。
一、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活动质量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助于美术活动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在美术活动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丰富美术活动资源、营造浓厚主题氛围、增强师幼互动效果,从而优化活动设计方案、提升美术活动的实施质量。利用信息技术,基于其丰富的功能和多元化的应用形式,幼儿能从中获得人机互动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动环节中,形成热烈的活动氛围;基于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幼儿教师能为幼儿展示高品质、动态化的美术作品,为幼儿创造新奇的视听体验,使幼儿获得美的感受。总之,利用信息技术,幼儿教师设计的美术活动形式将更具创造性,其美术活动实施的过程能取得更优异的效果。
(二)有助于发展幼儿能力
以信息技术支持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实施,能促进幼儿多元能力的发展。从艺术角度出发,信息技术能在美术活动中起到创设情境、展示案例、促进理解等作用,有助于促进幼儿艺术领域相关能力的发展。基于信息技术,幼儿能进一步发现美、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有助于深度落实幼儿艺术领域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信息技术的角度出发,将其融入美术活动,能使幼儿从小习惯以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渠道和方式,从而培养幼儿的信息助学能力,增强其对信息化学习的适应能力,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原则
(一)主次性原则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幼儿教师需遵循主次性原则,即活动目标的设计以艺术领域能力的培养为主,以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为辅;活动实施过程以引导幼儿艺术实践为主,以信息化艺术作品欣赏为辅;活动比例以引导幼儿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为主,以人机互动为辅。幼儿教师需区分信息技术与美术实践的主次地位,确保美术实践活动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位,同时,重视信息技术在其中的辅助、支架作用,从而更顺利地落实美术活动的育人目标。
(二)互动性原则
互动性原则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幼儿园美术活动必须遵循的教育原则。在信息化美术活动中,幼儿不仅要以触碰、反馈,与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互动,还要以观察、欣赏、思考的方式与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美术互动。在活动设计阶段,幼儿教师遵循互动性原则,能为活动引入更具互动性的信息技术工具,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在活动实践过程中,幼儿教师遵循互动性原则,则能引导、鼓励幼儿与信息技术工具进行积极互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激活幼儿的创意和灵感。遵循互动性原则,能使幼儿园美术活动形成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创新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由此可见,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是重要的教育任务。遵循创新性原则,要求幼儿教师持续关注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动态,积极尝试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助学工具,吐故纳新,为幼儿发展艺术领域的相关能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遵循创新性原则,有助于加强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指导效率,更好地促进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营造充满个性表达、创作自由的美术活动氛围。遵循创新性原则开展信息化幼儿园美术活动,能全面强化美术活动的育人效果。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设施,营造主题美术活动情境
多媒体设施包括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音箱系统等,能满足图文展示,视频、音频播放等多元化功能,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最为常见的工具和手段。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多媒体设施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其声画结合、动态形象的信息表达优势,让其在美术活动中扮演情境展示的角色,营造主题美术活动情境。情境是幼儿园活动环境的重要构成部分。幼儿教师可以结合美术活动主题,预设视频、图片、音频、PPT等情境创设素材,将之按照幼儿学龄特点加以重组、加工。在活动实施环节,幼儿教师则可以借助多媒体设施播放、展示情境,以此增强幼儿的美术活动体验,营造欢乐、和谐的美术活动氛围。在美术活动中,生动、有趣的信息化情境能有效提升美术活动的趣味性和感召力,有效聚合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的主题探究兴趣[1]。
例如,在幼儿园“动物狂欢节”主题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设施作为美术活动情境的展示工具。本次美术活动以“动物狂欢”为主题,旨在向幼儿展示各种动物的美术形象,让幼儿初步感受“狂欢”的氛围,并进一步从美术作品、素材中感受动物的艺术美感。对此,在活动准备环节,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找到如下情境素材:
1.视频素材:CCTV节目《动物运动会》片段(展示观众席动物欢乐互动的场面);动画《狮子王》《动物狂欢节》《小鹿斑比》中小动物和谐相处、打闹玩乐的片段。
2.图片素材:生活中真实的动物摄影图,如豹子、狮子、老虎、牛、斑马等。
3.音频素材:多种动物叫声的音频素材,以及动物主题儿歌《两只老虎》《萤火虫》《小毛驴》等。
在美术活动导入环节,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播放视频动画和儿歌,激活幼儿的主题探究兴趣,为幼儿营造活跃的活动氛围;在美术创作指导环节,幼儿教师则可以为幼儿展示情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动物细节,激发其创意灵感。多媒体设施播放的美术情境具有声画结合的特点,能向幼儿形象、生动地传达动物之美。
(二)“互联网+信息技术”,拓展多元美术活动资源
互联网是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渠道。“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具有跨界连接、创新驱动、优化关系、扩大开放、生态化等育人优势。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运用互联网作为拓展资源的来源渠道,有助于丰富美术活动内容,促使幼儿对相关美术主题形成广泛而深入的认知。基于互联网,幼儿教师能通过线上检索,轻松获取世界各地的经典美术素材,如中外经典美术作品、民间美术文化信息等。同时,基于网络学习平台,幼儿教师还可以为幼儿播放美术主题微课,以线上讲授的方式替代部分线下讲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美术常识。基于丰富的互联网信息,幼儿能便捷、轻松地获取儿童美术信息,从而形成开阔的美术视阈,形成健康、多元的审美观念,形成开放、包容的审美态度[2]。
以幼儿园“中国颜色,中国娃娃”主题美术活动为例。本次活动旨在向幼儿传播“中国传统颜色”的相关常识,引导幼儿认识简单的中国传统颜色,培养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找到网页“中国色-中国传统颜色”。该网页操作简单易懂,只需按下某颜色的按键,网页背景即可变换成该颜色,从而直观地展示该中国传统颜色。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依托网页颜色的变化与幼儿开展互动,如请幼儿观察颜色,并展开对生活事物的联想,从而理解中国传统颜色的命名方式,感受中华民族的艺术智慧。例如,在对比“蓝”的差异时,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云水蓝”“天蓝”两种不同的蓝色。在展示“云水蓝”时,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联想云朵、清水的颜色;在展示“天蓝”色时,幼儿则可引导幼儿联想晴朗天气时天空的颜色。如此,幼儿能在对比颜色差异的过程中,感悟古人智慧,认识多种中国传统颜色,萌生对美术的基础——颜色的探究兴趣。
(三)“VR一体机”,激活幼儿美术创作兴趣
“VR一体机”包括VR眼镜、体感手柄、画笔等设施,其组合应用能构成“虚拟现实”的作用,为幼儿创建虚拟的学习空间。将“VR一体机”引入幼儿园美术活动,能为幼儿创造新奇有趣的活动体验,充分激活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3]。幼儿教师可以利用“VR一体机”的游戏功能,引导幼儿完成简单的美术游戏,如色块对对碰等,以游戏的方式传授美术常识,强化幼儿对相关美术常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VR一体机”的虚拟现实功能,引导幼儿完成“发现美”“欣赏美”的活动步骤,如借助VR眼镜获得沉浸式自然景区体验,引导幼儿感受自然之美。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VR一体机”的美术绘画功能进行创意实践教学。在此类美术实践活动中,幼儿能脱离平面创作的束缚,在立体空间内进行3D作画。开放而立体的美术创作空间和条件更易于激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基于“VR一体机”,幼儿教师能有效激活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促使幼儿从美术创作中获得良好的参与体验,培养其美术实践爱好[4]。
例如,在幼儿园“VR 绘画”主题美术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将“VR一体机”引入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VR的多种美术实践功能,并完成个性化VR画作。首先,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佩戴VR眼镜,并借助VR技术的美术游戏功能,指导幼儿通过操作手柄,完成简单的色块碰撞、给人物换装、设计珠宝等游戏,以此激活幼儿对VR绘画的探究兴趣;其次,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展示国际艺术家利用VR虚拟实境技术完成的艺术画作,与幼儿共同分析平面绘画与VR绘画的差异;最后,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VR操作,如按键换笔刷、按键绘画、按键撤回等,让幼儿实践绘画,切实体验VR绘画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幼儿能获得新奇的美术实践体验,从而激发其对美术创作的无限想象。
(四)绘画APP,锻炼幼儿创意实践能力
绘画App是一种以绘图为主要功能的软件,包含自主绘画、填色游戏、拼图贴图等功能,适用于幼儿园美术活动。幼儿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引入绘画App,以此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实践,从而锻炼幼儿的美术创意实践能力。针对小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其运用绘画App的“线稿填色”功能,让幼儿通过一键填色,感受色彩搭配带来的绘画乐趣;针对中班幼儿,幼儿教师可以指导其完成指绘涂色任务和简单的绘画创作,让幼儿在预设的线稿上自由选择笔刷、颜色进行涂色,或在空白的画布上自行勾线,完成苹果、橘子、梨等物体的简笔画创作;针对大班幼儿,幼儿教师则可以选择带有微课视频、绘画教程的App,请幼儿边看绘画教程边尝试完成简单的指绘任务,以此加强对幼儿美术实践的指导,使幼儿的美术创作思路更有章法。功能丰富、素材多元的绘画App能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幼儿的美术能力发展需要,从而深度落实美术活动的育人目标[5]。
以幼儿园“指绘”主题美术活动为例。本次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指绘”这一美术实践形式,为幼儿积累美术实践经验,锻炼幼儿的创意实践能力。对此,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学龄特点,酌情选择不同的绘画App。例如,小班幼儿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难以自主完成指绘操作。幼儿教师可以引入“儿童绘画着色书”这一App。该App功能简单,幼儿只需先点色彩画笔、再点图片即可完成对图片的色彩填涂。简单的操作和立竿见影的绘画效果能激活小班幼儿的美术创作兴趣;中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有所提升,能完成较为简单的指绘操作。幼儿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引入“幼儿绘画宝典”这一App。该App仍以填色为主,但在单机填色的基础上增设了空白画布绘画功能和手指控制笔刷填色的功能,利用该功能,中班幼儿可以结合个性化美术构想,自由完成简单的绘画创作;针对大班幼儿,幼儿教师则可以引导其探究“幼儿简笔绘画启蒙”App。该App将每个简笔画的绘画步骤制作成了小视频。大班幼儿能在观看动画教程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简笔画的绘画顺序和技巧。基于绘画App,幼儿园美术活动能为幼儿搭建个性化美术创作平台,促进幼儿多元美术能力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全面优化幼儿园美术活动建设水平,还能对幼儿多元领域能力的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多媒体设施、“互联网+信息”“VR一体机”、绘画App等,均是幼儿学习美术与发展美术素养的实用工具。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幼儿教师需遵循主次性、互动性和创新性原则,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美术活动中的运用优势。未来,幼儿教师还需积极探索多样化信息技术在美术活动中的应用方式,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和个人能力提升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单位:秦梅道 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三幼儿园
参考文献
[1]王润冰.幼儿园美术欣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探究[J].科幻画报,2023,(05):275-276.
[2]霍宇嘉.基于创造力培养视角的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研究[J].智力,2023,(12):195-198.
[3]陈怡佳.信息技术与幼儿园美术教学活动的融合初探[J].新智慧,2023,(02):31-32.
[4]黄毅磊.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游戏化中的应用[J].新智慧,2023,(02):33-35.
[5]高淑华.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22,(S2):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