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民俗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播

2024-12-31 00:00:00周萌史蕾贺雅妮
三角洲 2024年25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儿童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主要参与贸易国家人民之间的交流合作联系得更加紧密,各国居民之间相互的民间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学前教育文化交流中传统的历史民俗等传统民族文化的应用推广也正变得愈发重要。民俗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儿童建立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集体意识。而且通过学习民俗传统文化,儿童能够培养对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热爱,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人文关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中的民俗传统文化应用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儿童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认知。

鄠邑区儿童学习“一带一路”民俗文化现状

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的民俗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将民俗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设置、节日庆祝活动和环境创设中,鄠邑区为幼儿提供了全面的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文化素质提升。这一案例为其他地区的学前教育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也为推动民俗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和完善学前教育中的民俗传统文化应用,将对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和文化自信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借鉴“一带一路”视域下其他地区的文化传播及承载形式,创新鄠邑区的优秀民俗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技艺、拓展非物质文化保护,使人民群众更容易参与到文化的认识、创作、传播过程中。由此,该项目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通过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民族传统技艺,结合鄠邑区特有的民俗文化和当下的潮流,让更多人领略当地及其他传统文化的魅力。

针对鄠邑区民俗传统文化应用的调查

为了深入了解鄠邑区的民俗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节日庆典、民间艺术等,我们经过充分论证和预调查,研制了《幼儿园传统文化活动调查问卷》,从园本课程和文化传承的视角来评价幼儿园文化活动的实施状况。通过对比分析,我们评估目前的民俗传统文化应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鄠邑区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民俗传统文化的地区,其学前教育中的民俗传统文化应用现状也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亮点。

访查民俗文化应用记录表(167份)

在这次调查项目中根据我们的统计发现,超过80%的学生被调查者很了解当地传统的民俗文化,但大约只有9%的教师被调查者感到非常熟悉当地古老的中华民俗文化,同时大约也有0%被调查者则表示其对当地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基本上不太了解或甚至可能一点知识都不熟悉,这足以表现大部分教师仍然缺乏对于当地中华民俗文化知识的系统了解。因此,在加强各地民俗文化传承的保护普及推广上,确实还需要更加深入广泛。

但与此同时,大部分教师觉得在传统园本课程教学活动中渗透的传统民俗文化知识只是简单照搬内容,课程创新开发主体意识与课程创新主体意识相对较弱,部分教师认为对鄠邑等民俗文化资源本身的科学价值意义理解尚不全面透彻,不能及时准确地依据当前幼儿身心特点发展要求进行创新改编,在开展教学体验活动中的整体效果表现上不尽如人意。另外,在我国民俗文化资源方面的挖掘利用开发频率较西方低,种类亦较为分散单一。

“一带一路”民俗文化在幼儿教育资源中 应用不足的原因

一、结构单一

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资源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不仅包括教材资源,还包括一些非教材资源。不管是开发国家课程,还是开发地方课程,园本课程资源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课程资源开发结构比较单一,还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这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产生了非常严重的影响,教师也不愿意将课程资源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再加上教师的开发能力也不是特别强,因此,导致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出现了缺少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等问题。另外,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利用课程资源,没有充分发挥课程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作用,因而产生了资源浪费的现象,弱化了课程资源的使用效率。

二、重形式,缺实效

课程的选择和组织实施追求形式到位,大部分幼儿缺少关于游戏计划的经验,在游戏过程中主题不稳定、不持续,游戏的内容会偏离初始的计划。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忽视区域规则,不按照预设的玩法或规则游戏。幼儿游戏经验不丰富,教师所投放的材料高于幼儿生活经验、超出幼儿发展水平,未能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导致游戏水平较低、情节不丰富。

三、课程资源更新慢,存储少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反映着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也见证着幼儿经验发展轨迹,幼儿的游戏经历是课程资源不断被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更是幼儿经验不断得到丰富的过程。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进行课程改革、提升课程质量的突破口。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意识,出现活动单一化、表面化或无法贴合幼儿需求的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建议

民俗传统文化作为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可以为学前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经验。在学前教育中,应该有效地应用民俗传统文化,使得儿童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鄠邑区在学前教育中应用民俗传统文化的方法与实践值得借鉴。

一、采取多种途径应用到民俗传统文化中

教师可以组织民俗传统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民间游戏等,让儿童参与其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此外,还可以通过故事讲解的方式,向儿童传授民俗传统文化的知识,让他们在娱乐中学习。另外,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资源,创造一个与民俗传统文化相关的虚拟环境,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习。

二、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

学前教育机构可以与家庭合作,共同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例如邀请家长或社区的老人来学校给孩子们讲述传统的故事、歌曲和舞蹈等。同时,也要加强与社区资源的合作,如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等,共同打造学前教育中民俗传统文化应用的实践基地。

三、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

教师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主体,其专业水平对“一带一路”民俗传统文化的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学前教育机构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民俗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掌握。只有教师具备了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将民俗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

学前教育中的民俗传统文化应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采取多种方法与实践,结合家庭和社区资源,并加强教师的专业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对民俗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这样的努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文化自信心,也能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下的民俗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传统文化,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本文系 2023年西安交通工程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带一路’视角下的民俗传统文化创新传播研究——以鄠邑区幼儿园为例”(编号:2023DC56)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儿童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小主人报(2022年6期)2022-04-01 00:49:38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中华建设(2019年7期)2019-08-27 00:49:30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留守儿童
杂文选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儿童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海峡姐妹(2016年3期)2016-02-27 15:17:47
《诗经》宴饮诗中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