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小院子将不存在了,一股愁绪向我袭来,那个带给我舒适的暖暖的小院啊,你的消失将让我久久难以释怀。在小院住了十几载,我对她情谊深厚,对小院的思念将伴我度过以后的每个春夏秋冬。
难忘我家小院门口的小胡同,她曲曲折折的,我特别喜欢。走在这条幽深的小胡同里的我会浮想联翩,会想到她那么悠久了,该有多少人从她上面走过啊。小胡同向东北可达一所百年高校的南门,向西南直达“阳光湖”。说是阳光湖,其实就是几个四四方方的大坑,附近居住的人都叫它“四方坑”,四方坑里有芦苇,每到夏天,远远望去,芦苇摇曳,如同一群舞者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四方坑旁边原先有一“早市”,在早市上,卖花的、卖菜的、卖早点的商贩云集于此,他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这里人声鼎沸,熙熙攘攘的,甚是热闹。从我家的小院到早市也就几分钟的路程,特别方便。记得那个时候,我经常挎着菜篮,经过这条小胡同去早市买菜,有时候也买回来几盆鲜花。我家小院里经常种着一些菊花、月季什么的,每当花儿盛开之时,便有一股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十分惬意。我家的小院子里有上下两层五间房子,虽然房子不新,可以说有些破旧,但那是我想起来心里就温暖的地方,那里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太多的欢声笑语。
曾记得,在二十多年前,我和我先生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我们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而婚房就设置在小院子里的一间小房子里。房间不大,里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气球,充满了喜庆的气氛。从那以后,我感觉有了自己的小家,小院是我温暖的港湾,那里充满了温馨的气氛。两年之后,我的儿子呱呱坠地,儿子在小院里牙牙学语,在这里慢慢地长大了,小院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充满慈爱地看着儿子从一个天真无邪的孩童慢慢长成了一个充满朝气的青少年,小院见证了我们一家人幸福的生活。
想当年,小院里不仅住着我们一家人,还住着一些学生。由于我家的小院子临近高校,位置较好,再加上房间较多,我家出租了两三间。我们和租住的学生相处非常融洽,尤其是我古道热肠,谁遇到困难了,他们都愿意找我诉说,能帮的我会尽力帮助他们,我成了他们的“知心姐姐”。不少学生在我家一住就是两三年,相处久了,与这些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以至于过了若干年之后,有的学生还念念不忘,甚至从几百里外的地方来看望我们,也算是故地重游吧!现在想想,真怀念那时的时光啊!那时候我儿子还小,他们还经常逗着我儿子玩,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但现在他们已各奔东西。有个学生临走时还和我们一家人吃了个践行饭,席间我们推杯换盏,相谈甚欢,直到喝得酩酊大醉……
我们家在小院住了十几年,对小院充满了感情。后来我家又买了新房,搬到别处了,小院让我弟弟他们一家几口住了。我家的新房所在的位置离小院不远,因为实在割舍不下对小院的那份感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也割舍不了与小院周围邻居的那份情谊。
我家与小院周围的几家邻居相处得都很融洽。前院的邵家、后院的李家等等,我们相处了十几年,邻里之间谁有困难了都会相互帮忙,在闲暇之时,相互之间串个门,唠点家常什么的,邻里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院李家阿姨是一位非常慈祥的老太太,只是现在年龄大了,神志有些不太清楚了,不过神奇的是,有时候我去小院,偶尔会遇见她,当我问候她老人家的时候,她竟然还能认出我来,还会亲切地拉着我的手喊我的小名,让在场的人都很惊奇,也让我分外感动,多好的阿姨啊!
还有另外一位邻居——褚娴,我称她“嫂”,与我关系甚好。可惜她已于几年前仙逝,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很长时间我都不能接受嫂离世的事实。虽然我称她为“嫂”,其实我们更像姊妹,嫂常常来我家串门,我们经常在一起谈天说地,谈到兴高采烈之时,我们会哈哈大笑。嫂那时经常帮我照看孩子,当时我儿子还小,好像几岁的样子,嫂特别会照顾人,还善于做美食,并常常把做好的美食拿来我家,我们一家三口就会大饱口福,我们家有好吃的也会拿给嫂,和她一块儿分享,想想当时真快乐啊!后来嫂因病去世,我难过了好久好久,并写了一篇名为《怀念阿嫂》的文章来纪念她。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间嫂离开已四五年的光景,在这几年间,我时不时都会想起她来,想起她黝黑的脸庞上灿烂如花的笑容,一想起来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前段时间,我见到了嫂的爱人,闲聊间我们谈到了嫂,我忍不住说道:“哥,真想俺嫂啊!”说完这句话之后,我转过身去,大颗大颗的眼泪已经悄无声息地流淌到了脸颊上。当我擦拭完泪水,转过身来,发现嫂的爱人也是异常难过。嫂是个很善良的人,也很热心,我永远忘不了她!
滚滚红尘中,能遇见这么多的好邻居,真乃人生幸事!我忘不了我家的小院,忘不了小院周围的邻居,忘不了嫂。
根据市里的安排,我家的小院要拆迁了,这是让人既高兴又无奈的事情。高兴的是,可以乔迁新居;无奈的是,小院将要走完她的一生,我将再也无法看到她,她那苍老的面容将镌刻于吾心。对小院我总有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她就像我的一位多年好友要离我而去,有一种说不出的痛萦绕心头。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想起小院,想起住了十几年的小院将变成一片瓦砾,小院将永不复存在,我的眼泪瞬间又控制不住了,像拧开的水龙头在哗哗地流。尽管我对小院有千万般不舍,但我无法改变她被拆掉的悲惨命运。呜呼痛哉!我的小院将不复存在。可是转念又一想,小院将来可能会变成一片醉人的绿地,也可能会成为公园的一角,在这里开满了漂亮的不知名的小花,我的情绪也得到了些许安慰。我忍不住为小院拍了很多照片,我是一边流着眼泪,一边拍摄照片的,看我如此情状,我先生特意在小院门前给我拍了照,以留作纪念。小院,你将永远留在我的心里。
往事如烟,小院不在,泪眼蒙眬中,依稀看见小院在向我招手、向我微笑。
作者简介:
李英华,女,河南开封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开封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河南科技报》《河南经济报》《奔流》《人生与伴侣》《嫩江文学》等报刊和网络平台,出版有合集《玲珑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