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人画家绘画美学思想探究

2024-12-31 00:00:00刘傲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元代美学思想文人画

摘 要:元代文人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元代的特殊性造就了一大批寄情于山水的文人画家,元代很少有不会作画的文人,赵孟頫、钱选、黄公望、倪云林等都是元代著名的诗人,又是大画家,而元代大部分画家都有诗文传世。元代的诗人、文人和画家之间的关系之紧密是之前任何时代所难以企及的,他们崇尚“士气说”,提倡“古意论”,追求“逸气”和“高古”,讲究笔墨情趣,不求形似,强调神韵。钱选的绘画美学深受儒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影响,他最突出的成就在花鸟画领域,他的花鸟画风格开启了元代文人画的写意之新风,他的绘画既重视运用以观察自然为依托的写实手法,又兼具文人所特有的文学修养,强调对文人情怀的表达。元代文人画家重视文学修养和书法及画中意境和画外的空间联想,绘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哲学性和抒情性。

关键词:元代;文人画;钱选;绘画;美学思想

元代画院制度被取消,除少数专业画家供职于朝廷外,更多画家隐居不仕,绘画多是自娱或托物寄情,故而元代书画表现出典型的文人画倾向。元代绘画摒弃了过分强调山水内在结构和韵律的趋势,而是将自然景物作为抒发主观意趣的载体,彰显画家品格和个性,主张师法唐、五代及北宋。元代近百年内名家辈出,元初有赵孟頫、钱选、高克恭等人的托复古以更新,使山水画注入更多文人画的笔法和意趣,产生了抒情之趣及浑穆秀润的新画风。

一、元代文人画家风格的形成

(一)文人画家风格形成的原因

中国绘画发展到元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艺术表现上看,元代摒弃了南宋院体的样式,在风格技巧上追求唐、北宋两代的风格。对于这种变化,明清的绘画理论家曾经做过分析。明代画家张泰阶曾说:“唐人尚巧,北宋尚法,南宋尚体,元人尚意。”[1]元代文人绘画的风格突出表现为士气及抒情性,和南宋过分强调形似的院体绘画形式不同,元代文人士大夫的画,注重主观意趣的表达、笔墨功力,此时的诗、书、画在中国画中进一步交融。元画中水墨山水、花鸟竹石题材兴盛,文人画跃升为画坛主体,将宋代以来形成的文人画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钱选艺术风格的形成

钱选,字舜举,号玉潭、霅川翁、清癯老人、习懒翁,吴兴(今浙江湖州)人[2],具体生卒年不详,是元代著名的画家和书画理论家。钱选博学多才,在绘画创作方面是个“多面手”,所画山水、人物、花鸟、鞍马等皆可称为精品,品格造诣极高。钱选在元代初期名声较显,与赵孟頫、高克恭并称为“元初三家”,又与赵孟頫、牟应龙、王子中、姚式等八人并称为“吴兴八俊”,其画还与赵孟頫的字、冯应科笔并称“吴兴三绝”。钱选自幼受儒家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有仕途理想,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毅然隐居山林,终身不仕,且入元后,在家乡潜心研究艺术,以陶渊明为理想追随对象,所以在他的绘画及艺术思想当中倾注的是自甘隐逸、向往和平的归隐思想。

根据黄公望在钱选山水作品《浮玉山居图》上的题跋和史料记载,推断钱选在一定程度上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其绘画受到了儒家审美观的影响。儒家的审美观认为真正的美不在于外在的形式,不在于物,而在于人本身,在于人的道德本性,在于人的伦理人格,所以人的伦理人格的感性形式就是儒家美学的形式。上溯到春秋战国,孔子曾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篇》)他将松柏比作人的品格。这种比德思想产生后,启迪了中国绘画的审美观念。直到今时今日,以松柏“比德”的主题绘画仍然经久不衰。儒家论述美的方式是通过“比德”——欣赏这些美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某种类似人的品格或者价值。钱选在花鸟画母题的选择上运用了许多比德的手法,比如在他的《花鸟图》第一段桃花翠鸟中展现的小鸟,有别于两宋绘画中的椭圆形造型,这只小鸟造型圆中偏方,显得小鸟少一分憨态,多一分固执,这个形象是钱选本人的自喻。钱选在其后题跋中写“老去无心赏物华”,说明他虽已垂暮之年,依然是当年那个“不管六朝兴废事”的钱选[3]。所以说,此段中的小鸟是他高洁志气的显现[4]。

元代士族群体在心境上一直处于矛盾纠结之中,儒家之所以在士族群体的审美观念中居于主要地位,是因为在理想志向上希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文艺上希望“文以载道”。然而,考虑到现实情况,元代士大夫不得不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独善其身”,这种思想反映到行为上则为“隐”。元朝士人群体爱好艺术且追寻自甘隐逸、寓兴和平的心境。这种行为上的“隐”是在禅宗思想的帮助下实现的:它不仅将理想追求和现实生活分开,还融合了儒和道的思想,释放了文人士大夫的所有情意和绘画的自由本性,也得到了心灵的安顿[5]。禅宗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心灵之道,对士人群体的思想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禅宗的审美思想是一种以“简”为中心的美学形式,发展到元代士族文人群体的绘画当中,就转化为了简淡的审美意蕴。钱选艺术风格的形成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他的绘画美学思想力求朴素的色彩,笔墨方面追求极简的墨色变化,追求简洁的构图。由此可见,这种简淡之风是含有丰富内涵的“简”,是郑燮所说的“少少许胜许多多”[6]。

在钱选的绘画美学观中,绘画和诗文的结合极大地增强了绘画表现力,因为绘画是空间表现艺术,而诗文是时间表现艺术,二者结合可以产生新的意境,让观者能更好地了解到钱选的内心世界。文人画之祖王维的“诗画一律”的审美思想便在此处得到升华。

二、钱选绘画艺术成就

(一)绘画创作方面

钱选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草木虫鱼,花草园林,山清水秀,皆以其笔下之灵气,尽显其妙。据史书记载,其作品多为花鸟、人物画,山水则较少。

钱选绘画中所表现的审美情趣及绘画风格,其实是他内心所追求的文人情趣和儒家、禅宗思想的集中反映。他把内心的心绪、审美思想物化为艺术形象,在绘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钱选的山水画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分为青绿和水墨两大类,如以《浮玉山居图》为代表的水墨山水,以《归去来辞图》《山居图》为代表的青绿山水。

以《浮玉山居图》为例分析其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这幅作品是钱选为山居霅川浮玉山的写景。浮玉山指的是现在浙江省临安市的天目山余脉,素来有着“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盛名[7]。作为中国佛教圣地,浮玉山在中国古代文人心目中不止停留在浅表的风光秀美,还代表着文人群体不卑不亢的高洁秉性。图中描绘了三组山势险峻的山体,湖面云烟缭绕,山坳里盘旋着白云,画面中点缀着渡船、小桥、茅舍、老翁等物象,江南水乡的清润秀色跃然纸上,悠闲自得的隐居生活引人遐思,令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整幅作品以水墨为主,稍加青绿,整体看上去悠然自得,有一种淡雅之气。且整幅画墨色淡雅,设色以水墨勾皴为主,稍加青绿之色晕染,墨色的山川之景和淡淡的青绿着色的丛树和谐统一于一幅作品当中,显得细腻柔和。仔细观察可以发觉,山的轮廓是由高古游丝描淡淡勾勒的,再以类似于披麻皴的横线来皴染。对树木的刻画也是有板有眼,线条细长,枝干层层擦出,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枝繁叶茂的景象。这种笔法一方面较之北宋的斧劈皴、雨点皴、长披麻皴更保守,另一方面削弱了山石的刚硬之气而更多保留了古拙之感,使整个画面朴拙中蕴藉文雅[8]。从《浮玉山居图》细润的用笔上看,钱选似乎是运用了一些“复古”之意的。钱选的绘画有意追寻晋唐之风,从这幅《浮玉山居图》中不难发现树木、房屋和山体的比例是不协调的。对于这种“拙”的绘画技巧,最典型的代表应该是魏晋时期的山水画,比如顾恺之的《洛神赋图》,此时的山水画还没有完全脱离人物画而存在,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野外环境而存在。观察画中的山川形象不难发现,其山川树木和人物的比例完全失衡,这也印证了张彦远所提出的这个时期的山水特点是“人大于山,水不容泛”。钱选在这幅作品当中,采取的是与晋唐画家相同的分段置景,但不同的是,钱选是将景物平铺展现于画面上,利用汀岸、树木将景物衔接起来。总体来看,钱选在作画母题的形式关系上做到了比较平衡,对魏晋稚嫩的画风并未完全仿效,但也并未完全舍弃。

(二)绘画理论方面

元代绘画首先提倡的是“士气说”,“士气说”首见于画史所载元代画家钱选和赵孟頫二人之间的对话:“赵文敏问画道于钱舜举,何以称士气?钱曰隶体耳。画史能辨之,即可无翼而飞,不尔便落邪道,愈工愈远;然又有关捩,要得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9]钱选所提出的“士气说”具备两个基本内涵:一是基本图式,二是精神价值。首先在基本图式方面,南宋时期的院体画过分追求用笔纤细、精谨艳丽的画风,忽视了作者主观情感的表达,而元代的绘画以文人水墨写意画为主,更多关注的是简洁的构图形式,不再刻意追求形上的似与不似,这对中国绘画来说是一个进步。其次是精神价值方面,更多的是满足画家个人的精神价值的需求和个人品格的养成。“士气说”的提出不仅赋予了文人画一种审美思想和审美标准,对画家本身也有较高的要求,进而促进中国绘画发展到了更高的境界。

钱选所提出的“士气说”,不仅代表了元代文人在特殊社会背景下的主观精神境界,而且概括了当时文人群体所集中表现的精神意蕴,其社会性同样鲜明,更为元朝中后期的文人画的兴盛、为以后中国绘画的艺术风格,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的“士气说”,强调了绘画中应蕴含的文人精神和品格。在钱选看来,士气是文人画的核心,它体现了画家的清高胸襟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这种士气不仅体现在画作的主题和意境上,更渗透在笔墨之间,使画面充满了文人的韵味和气质。首先,钱选认为,书法用笔必须融入绘画之中,才能使绘画具有文人的气派。这样的用笔方式,让画作多了一些文化底蕴,同时也增强了画面的艺术表现力。通过书法的笔触和墨色变化,画家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志趣,从而与观者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钱选所追求的是书画用笔同笔同法,其实是对于文人画家、绘画理论家苏轼的绘画观点的延伸和发展。钱选强调的是画家的品格对画作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具备高尚品格的画家,其作品必然充满了清高的韵味。这种品格不仅体现在画家的为人处世上,更直接反映在画作的风格和意境之中。因此,提升画家的品格修养是提升画作士气的重要途径。

三、钱选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及启示

钱选的绘画美学思想深受儒家思想和禅宗思想的影响。钱选焚烧了自己在宋理宗时代的儒学著作,有《论语说》《春秋余论》《易说考》《衡泌间笔》等,放下儒业进士功名,隐居不仕。他一生都在追求“简”“淡”的心境,并将这种思绪发展到绘画当中。钱选作品追求审美情调上的整体画风“淡”,创作出真物意象,超凡脱俗,美轮美奂,并对真实物象进行了超越和美的创造。钱选有着隐心不隐迹的性情,虽然表面上呈现出“不管六朝兴废事”的状态,却在画中传达出自身境遇[10]。钱选的“士气说”对元代山水画的影响是全面的。元朝从绘画理念到技法表现,再到画家的品格修养和主题选择,都受到了“士气说”的深刻影响。这一影响,使中国绘画史上的元代山水画独树一帜,成为中国文人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钱选以大写意抒情为主,重视诗、书、画三者的有机结合,在表现手法上寻求意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钱选归隐山水寄情书画的生活方式,影响着黄公望、倪云林、盛懋等元代重要名士的生活方式。青绿山水的格调与画风,也奠基了明清以来墨色清趣的文人青绿山水的方向。钱选认为画家的品格对画作具有重要影响,这一观点也深刻影响了元代山水画家。在“士气说”的激励下,元代山水画家注重提升自身的品格修养,以在画作中更好地体现出文人的清高和超脱。这种品格的提升使得元代山水画家的作品充满了正气和清高的气质,进一步提升了画作的艺术价值。

参考文献:

[1]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3.

[2]李永强.理论与实践的严重错位:浅析钱选的绘画艺术风格与“士气”“隶家”画论之悖[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9(1):95-96,14.

[3]顾嗣立.元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1987:86.

[4]吕天.钱选《花鸟图》赏析[J].艺术市场,2023(10):58-59.

[5]吕天.钱选绘画中的中国传统哲学体现[J].文化月刊,2024(1):177-179.

[6]郑板桥.郑板桥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156.

[7][10]李原.钱选《浮玉山居图》绘画语言风格特色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23.

[8]周晓会.宋元绘画艺术风格嬗变中的“古意”:从钱选的《浮玉山居图》看[J].艺术品鉴,2021(3):7-9.

[9]董其昌.容台集[M]//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91.

作者简介:

刘傲雪,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术教育理论。

猜你喜欢
元代美学思想文人画
文人画文人
文学自由谈(2023年6期)2023-11-29 00:57:22
“文人画”里写春秋
公民导刊(2022年4期)2022-04-15 21:03:14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20:08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1期)2017-01-16 02:06:52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今传媒(2016年12期)2017-01-09 22:09:17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苏百钧工笔花鸟画立意研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32:07
《雪霁里的故事》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7:28:09
菲利普?锡德尼《为诗辩护》美学思想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