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老年人与外部环境的互动重点——环境设施,亟需从积极老龄化的视角出发,对其设计质量进行深入评估。本研究基于广泛的文献回顾和专家深度访谈,确立了在积极老龄化框架下环境设施设计的评估原则及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了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计算各因素权重并进行优先级排序,进而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选定的环境设施设计进行全面评价。建立了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环境设施设计定量评价体系。为从积极老龄化角度对环境设施设计优劣的判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使环境设施的设计能够更好地维持老年人身心的积极状况。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环境设施设计;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4)19-0085-05
引言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1],而积极老龄化则已成为解决这一挑战的关键政策制度[2]。该理论不仅注重满足老年人的物质需求,同时也强调了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重要性,是提升老年人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的最佳方案[3]。
在这一背景下,环境设施是一种有效的,能够更好地维护老年人积极状态的手段。作为老年人与外部空间接触的重要媒介,环境设施可以通过满足老年人在户外空间使用过程中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极大提高他们的外部活动积极性,从而实现积极老龄化的目标。然而,目前缺乏从积极老龄化角度对于环境设施的设计和评价手段的研究。因此建立一套从积极老龄化角度对环境设施的设计进行评价的体系,不仅可以客观评估目前环境设施的设计质量,还可以更有针对性、科学地对维持老年人积极生活的环境设施进行设计与改进,促进积极老龄化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落地实践。
一、理论、方法与路径概述
(一)积极老龄化
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最早确定于2002 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明确提出了此概念并进行定义:积极老龄化是指人到老年时,为了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发挥至最大效应的过程。“健康”“参与”“保障”是积极老龄化的三大行动支柱。“健康”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参与”是积极老龄化的关键核心,老年人参与社会、文化、经济等活动都是参与的体现形式[4]。“保障”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保证,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安全、收入、社会环境等方面。
(二)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nalysic Hierarchy Process,以下简称AHP)是一种多指标决策方法,可以将决策问题的有关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用一定标度对人的主观判断进行客观量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通过将定性的指标维度进行分层处理[5],经过简单运算即可明确各需求偏好特征的权重值,从而建立评价体系,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三)研究路径
近年来,许多研究都是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对于积极老龄化框架的阐述,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城市规划等方面;因此若想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研究环境设施的设计评估,则需要将原框架中的概念结合环境设施的本身特征进行重新阐释,寻找符合条件的相关指标后,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的评价体系建立[6],结合研究本身特点以及文献所述的整体的研究路线如图1:
二、积极老龄化环境设施设计评价指标筛选
(一)一级指标提炼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环境设施的设计评估体系一级指标来源于积极老龄化的行动支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阐释的基础上,结合了其他学者对于积极老龄化框架的解读,以及环境设施领域的相关设计研究,具体研究路线如图2 所示:
经过提炼后关于环境设施设计评价的一级指标以及阐述如下:
1. 健康:维持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积极
在环境设施领域的“健康”理念,更加侧重于生理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在环境设施方面,为了老年人保障老年人的高质量生活,环境设施要尽量在本身的设计上不仅对于老年人“能用”“有用”,更要“好用”,满足其对于环境设施本身使用上的生理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徐祥伍[7] 在环境设施设计时需要加强设施便捷性和多样化以及照顾出行舒适性和生活需求;王伟峰[8] 提出环境设施的设计需要以人为本,促进产品友好度,提升老龄人在生活中的归属感和成就感。
2. 参与: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
在环境设施领域的“参与”理念,更加侧重满足老年人的社会需求。符合积极老龄化内核的环境设施应当满足老年人的社会认同心理,促进老年人的社交,增加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愿,落实到环境设施层面,环境设施需要在设计上增强老年人的文化认同,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交,并且在社交中感受到自身价值,如何明[9] 认为好的环境设施设计可以促进交流、激发活力、增添陪伴;郭洁[10] 认为环境设施需要营造活动情景,引导人群聚集,才能满足老年人的社交需求。
3. 保障:保障老年人积极进行活动
在环境设施领域的“保障”理念,主要指环境设施能够保障老年人进行积极活动,环境设施需要保障老年人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安全的状态;同时应考虑到各种意外情况,在使用时能够尽可能减少相关隐患。同时公共设施也能照顾到老年人使用的公平性[11],让不同身体机能下的老年人都能轻松使用设施。王锡金[12] 提出环境设施需要充分考虑特殊群体的使用要求,从材料、结构、工艺和形态等细节上体现安全性;方琳[13] 认为公平性是环境设施设计的基础,环境设施需要尽可能公平地保障区域内所有用户都能在其中获益。
(二)评估指标筛选归纳
本文以“环境设施”“设计评估”“积极老龄化”为关键词,通过文献检索、头脑风暴、访谈等多种途径形成了设计评估指标集。之后依托指标集进行专家访谈,在访谈了8 位产品设计与环境设计领域的专家后,对于一些指标项进行合并或者分割处理,最终总结了24 项评估指标,同时将评估指标与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对于环境设施的需求进行对应,依照此思路总结出了8 项二级指标,并且将三级指标归类于二级指标下,以保证指标项切实满足老年用户的真实需求,最终确定了8 项设计评估二级指标、24 项设计评估三级指标,并对每个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如表1。
三、积极老龄化环境设施设计评价层次体系构建
(一)层次体系构建和权重计算
在确立了最终的指标项以及一、二、三级指标后,根据AHP 法,分别将其与准则层、决策层、方案层进行对应,即可构建出层次结构模型。之后一共邀请了15 位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对于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对比与判断;专家的平均学历均在博士以上,其中包括产品设计相关领域专家9 位,环境设计相关领域专家6 位。在专家打分的过程中,结合文献示例选择采用最具有易用性、广泛适用性、区分度的“九分位比例标度”方法,让专家进行打分,标度方法如表2。
根据标度数值构建判断矩阵,假定准则层有n 个元素,则其判断矩阵为A=(aij)n×n 其中aij=1/aji,以一级指标为例进行说明,如表3。
接下来根据上述判断矩阵以及下列公式(1)(2)(3)进行层次单排序,求出其权重。其中aji 为矩阵第i 行第j 列要素;n 为评价要素数量;Mi 为矩阵每行的乘积;Wi 为矩阵每行的几何平均数。
可以得出包含权重的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环境设施设计评价体系,结果如表4。
(二)评价体系的检验
当计算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后,为了避免由于决策者的主观性造成结果误差程度高,必须对矩阵进行一致性检测[14] 以避免出现结果自相矛盾的情况。
在构建上文的判断矩阵时,同步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λmax,据公式(4)(5)对其进行一致性检验,其中n 为判断矩阵的阶数;E为判断矩阵不一致程度指标;I 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以计算一级指标“健康、参与、保障”的权重为例,如表5,对多位专家平均权重计算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后组成的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
根据最大特征值的计算结果, 进行一致性检验, 得到λmax=3.016,E=0.008,I=0.520,R=0.016lt;0.1,一致性检验通过。
在对所有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后,一致性指标R 均小于0.1,表明判断矩阵具有一致性,权重有效。
四、积极老龄化环境设施设计评价体系的实证应用
(一)评价对象与方法
以无锡市某小区为例,从积极老龄化视角运用上文得出的评价体系对小区内的环境设施进行整体评价。
本文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对象进行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对实际的问题提供评价,将模糊边界、不易定量因素定量化,从而进行综合性评价的方法。要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价,首先需要构建设计评估要素集,此处取上文的评价指标C1-C24 构建该集合;然后确定评语集以及评分标准后,将实际评价结果进行平均处理后与设计评估要素集相乘,即可得到最终的评价等级。
(二)评价过程
在已有权重体系的基础上形成权重向量矩阵。为了建立权重判断矩阵,根据李克特量表法为每个指标都定义5 个评价等级:V=[V1,V2,V3,V4,V5]=[ 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并且使V=[5,4,3,2,1]。
作者通过对小区内的居民进行问卷、访谈等形式,同时也通过录像拍照等方式,向专家描述小区的环境设施设计与布局情况,邀请相关人士对小区内的环境设施设计情况采用问卷形式进行打分。一共向小区居民与相关专家总计收集到112 份问卷。具体小区实地考察情况如图3。
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结果如表6。
(三)评价结果与分析
1. 小区内环境设施设计结果评价
根据上文定义的评价等级,本次评价中该小区的环境设施设计水平整体得分为2.82,落在2 分~ 3 分的区间段内,即处于一般和较差范围,如图4。
以对应的评分为参照,对小区进行实地调研,可以全面地发现小区中环境设施的设计问题。在“健康”维度,环境设施在小区内的分布显示出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为所有的公共活动设施集中在小区的南侧,布局不合理(C3),且配备的休憩设施严重不足(C4),会降低老年人的使用意愿;小区中央的景观水池在晚上缺乏照明,极易造成安全意外(C5),因此老年人会降低在该区域内活动的积极性。就“参与”维度而言,由于环境设施的分布布局,其地理可达性受到影响(C12),从而未能有效支持住处较远的老年居民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同时布告栏等环境设施信息更新缓慢(C13),整体小区风格为中式与欧式混搭(C14),会影响小区居民的心理认同感。关于“保障”维度,该小区存在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中心水池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如保护栏等(C19),以及室外设施的老化问题(C21)。前往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例如儿童游乐场、羽毛球场等)的路径存在多级楼梯而缺乏无障碍设计(C23),从而综合影响了生理功能较弱老年人的参与度和活动积极性。
由此可见,该评价体系以及量化评分可以清晰全面地发现小区内环境设施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严重程度,并且可以与问卷填写过程中与老年人的交流与反馈互相有效地印证,证明了评估体系较为全面且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 评价体系实际使用结果评价
对于评价体系的实际使用效果方面,笔者在向社区老年居民发放量表的同时,在量表的末端增加与量表填写体验以及体系是否能覆盖完整相关情况相关的问题。对于“量表是否易理解”的问题上,平均得分为3.61,处于“一般”与“容易理解”之间。在度量结果得出之后,再从小区老年居民中随机抽取10 人进行简单访谈,发现最后的评价结果均符合用户对社区环境设施的印象与诉求,因此评价体系、指标与量表均具备可用性。但是整体量表体量对于普通的老年居民略微过大,测试时间基本维持在15 分钟以上,需要简化描述,降低理解成本,或者是将指标项映射为更少、更易理解的指标项,才能缩短调研时间,增加用户体验。
此外,笔者访谈了前期参与构建的相关领域的八位专家,专家们普遍认可该体系在具体指标选择上广泛覆盖了环境设施的设计原则,具有专业性与全面性。但是关于统计学方法方面,层次分析法相对于其他统计方法依然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后续可以尝试加入其他统计方法,进一步增加量化的科学性。
结论
本文在积极老龄化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对环境设施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研究,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一套拥有量化权重,并涵盖积极老龄化的三大支柱、8 个二级指标以及24 个三级指标的环境设施设计评估体系,并利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实证应用,对具体小区进行评价并发现了其中环境设施设计存在的不足之处。
本文总结出的评估体系不仅为如何从积极老龄化的角度进行环境设施的设计评估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也完善了积极老龄化理论在环境设施设计评估领域的指导作用。但是对于设计指标的评价还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后续将通过增加专家基数或者采用更加客观的统计学方法的方式进一步优化,减少主观性带来的影响,提高评价体系的客观性与科学性。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城市形象设计研究》(22ZD18)
参考文献
[1]艾伦·沃克,朱火云.从概念到政策:积极老龄化再认识[J].社会保障评论,2023,7(03):49-61.
[2]Foster L,Walker A. Active and Successful Aging:A European Policy Perspective[J]. The Gerontologist. 2015,55(01):83-90.
[3]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ctive Aging:A Policy Framework[M]. Geneva,2002.
[4]王萌,刘治龙.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养老活动空间设计研究[J].丝网印刷,2023(14):81-83.
[5]蒋典亨.基于AHP/TRIZ理论的可拆卸孕妇装创新设计[J].设计,2023,36(15):128-131.
[6]杜栋,庞庆华,吴炎.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7]徐祥伍,欧阳国辉,蒋念.未来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包容性设计研究[J].家具与室内装饰,2021,274(12):130-134.
[8]王伟峰.基于可持续设计理论的老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性设计研究[J].居舍,2021,(34):103-105.
[9]何明,龚佳琪,金敏.基于全龄社区视角的环境设施可为性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1,42(10):295-299+308.
[10]郭洁.无锡老旧社区公共设施的改良设计研究[J].设计,2020,33(19):43-45.
[11]张蓓蓓,王亚利,王少俊.基于可持续理念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设计探究[J].设计,2023,36(10):46-49.
[12]王锡金,赵灵芝.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与实践[J].包装工程,2023,44(02):312-315.
[13]方琳.通用设计理念指导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467(10):75-76.
[14]李妍,刘世朗,刘天宇. 基于AHP法的农产品包装设计[J]. 设计,2023,36(03):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