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现代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研究

2024-12-31 00:00:00陈思佳刘治国白丹
设计 2024年19期
关键词:情感化设计传统工艺因子分析

摘要:为了准确探寻消费者对于现代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的偏好特征与情感认知情况,使铜艺文创家居品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室内环境的点缀,提升整体格调。本研究应用量表和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影响85后消费者选购的众多因素进行提取。归纳出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的4个重要维度及其所包含的设计因素。结合具体实例,在产品基础、感官、实用和情感4个方面提出了相关设计策略,为铜艺家居产品实现工艺与功能创新,更好地回归人们的现代生活指出了具体路径。

关键词:铜艺;文创;传统工艺;因子分析;情感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4)19-0014-05

引言

铜艺作为一种传统工艺与文化,始终贯穿于我国上千年工艺文明史,体现着各历史时期特有的审美意识及精神风貌,为现代铜制造业的产生提供了重要动力。然而,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在现代的发展脚步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多元需要。近年来,在“文化自信”等主旋律的大力引导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高速发展之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相结合使传统精神在新时代语境中焕发出了活力与生机。数字时代,将传统铜艺的匠心雕琢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进行融合与重构,可以重新召唤起人们返璞归真的精神诉求。铜艺领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炳仁将精湛的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让铜艺回归生活,用于日常”“铜师傅”品牌创始人俞光也抓住了互联网商业风口,在IP 文化与国潮下找到了新机遇,产品收获了年轻群体的喜爱。相较于市场的突破,学术领域的研究大多还集中于铜工艺、铜文化及产品美学价值等传统视域,缺乏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的讨论。本文由此切入,试图找寻铜艺家居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原则、层次与要素,以提供更具指导性的设计策略与建议。

一、铜艺的历史发展及其工艺价值

人工冶铜和铸铜技术曾被认为是人类从野蛮文明迈入先进文明时代的标志[1],也拉开了我国铜器制造的历史序幕。我国铜器制造技术于商周进入鼎盛时期,诞生了提高生产效率的工具,质轻、强韧、易制造的战争兵器,用于流通交换的货币,以及在举行祭祀等礼仪活动中使用的礼器,在生活及精神需求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当时的青铜器以陶范法铸造为主,表面精美纹饰与铭文以浮雕、平雕等形式体现。制铜技术随后在春秋战国至汉唐时期经历嬗变,失蜡法铸造、鎏金、金银错等工艺相继成熟,铜镜、钱币等日用器和宗教用品的制造业得到了发展。明清时期,在承袭与发展的基础之上出现了点翠、烧蓝和掐丝珐琅等高超技艺,成品在造型、纹饰、色彩及材质搭配等方面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本文中的铜艺指的是铜器的制造工艺,从上述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铜艺发展离不开对历史和传统的总结与创新。

二、现代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

(一)铜艺产品的现代发展分析

自民国以后,在内忧外患的动乱中,铜艺的发展进入了半停滞状态。新中国成立后,铜艺被大量应用于城市公共雕塑、文化景观中。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全球经济危机造成手工日用铜器市场的萎靡,大批匠人转行,铜工艺发展再次走入低谷[2]。步入21 世纪,随着消费者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铜艺产品的风格形式逐渐丰富,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景观装饰、家居装饰陈设、仿古艺术及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然而,由于铜材料不够轻便、价廉和相对无法量产等缺点的暴露,铜艺产品逐渐被大众日用品替代,为了生存,市场上大部分产品逐渐转变为装饰型产品,通过复杂精湛的制作工艺来提高产品的附属价值,以区别于一般日用品。在追求附加值的实现过程中,制作者也因此陷入了专注于传统的设计表现与工艺技法展示,传统语言所呈现出的繁复、厚重特质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与使用习惯,使之在现代发展中继续遭遇着困境。对此发展现状,相关学者认为在新时代发展中对铜器的设计应在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规范制作工艺与创作方式,搭乘好数字化班车,提供个性化设计服务,提升产品价值,并运用新的现代文化艺术风格来延续铜艺的传承,从而实现在更高层面的传承应用[3]-[4]。铜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导热性,根据不同的冷、热加工处理方式可以形成细丝、薄片和各种丰富的造型,不同的合金配比也能呈现出不同的色泽,如紫铜、黄铜与青铜等,是制作精美工艺品和生活用品的良好载体。同时也是健康环保的金属,较强的消毒杀菌性能,几乎百分百的回收利用率,证实铜的可持续发展价值极高,符合现代绿色发展理念,这些优点为铜艺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未来可能性[2]。

经济发展促使着消费者自身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逐渐从物质层面转移到精神文化层面,更加关注文化特征与美学表现。近几年,各类衍生性文创产品涌入市场,整体来看,产品同质化、低质化现象突出,重物质审美而轻文化底蕴的情况普遍[5],产品形式与消费者实际场景间也往往存在着较大的落差,因此,产品形式、载体对文化根源的挖掘、与文化元素的融合还需要进一步深化,这也为铜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新机遇,学者刘杰分析了铜艺的工艺独特性及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优势,从形态与色彩的创新设计、功能与材料的拓展研究及工艺手法的突破创新三方面给出了建议[6]。依托现代设计手法和产品功能表达创意,满足消费者日趋增长的精神诉求的同时,提升铜艺的当代价值,进而可以促进铜艺和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

(二)铜艺家居品的文创设计思路

文化创意产品是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出高附加值的产品,简称文创产品。文化主题、创意转化和市场价值是其主要特征[7]。优秀的文创产品通过丰富的精神元素、别具一格的形式美感及高超的工艺技巧,成为区别于一般商品,传达时代审美功能、强化某种符号记忆的特殊媒介[8]。以文创产品的自身定位作为切入点,以铜材料、铜工艺作为实现手段,兼顾消费者的功能、情感、个性等多元化需求,保证价格亲民化,可以更好地使产品融入现代生活场景,多要素的交织亦可提升产品的文化立意,传递出更加鲜明的时代内涵。

依照文化的分类方式,铜艺产品设计中文化元素的来源可分为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两部分。

1. 以物质文化作为创意来源的铜艺文创产品设计

物质文化包含园林建筑、景观、历史文物等实质物体,通过提取其中的主题元素和基本特征进行结构化重组,融入特定的产品载体中,在使用时能够迅速唤起用户对原型的记忆与联想,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文化类综艺《上新了·故宫》联合铜师傅品牌与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团队设计的黄铜潮玩摆件,以唐代舞乐伎丰盈的身姿与生动的表情作为文化元素,作品古今对照,传递出一种不被标准所束缚的包容、自信的时代心态(图1)。

2. 以非物质文化为创意来源的铜艺文创产品设计

非物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精神文化。吉祥文化属于其中的一种,如石榴象征着多子,葫芦同“福禄”,都是铜工艺品中喜闻乐见的元素之一(图2)。刘静[9] 提出通过吉祥图形的创新设计可以融入当代精神内涵,并实现铜艺产品价值的提升。其次,传说故事、戏曲、生肖和各地方民俗也是创意的常见来源。

此外,传统工艺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经过历史沉淀的非物质文化,是设计元素,也是制作工艺,在铜艺文创产品设计中对其他工艺文化进行重新阐释,可以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例如,布老虎是一种广为流传的民间布艺品,用紫铜材料和掐丝珐琅工艺重新演绎这一经典样式,形成了全新的质地感受;平衡竹蜻蜓也是一种民间特有的玩具,以铜、木材料相结合替换原有的竹材质,通过简化的造型语言结合扩香器的功能进行再设计,保留了竹蜻蜓的传统特征与互动方式,使之更长久适宜地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场景中(图3、4)。

(三)铜艺文创家居品的设计层次

文创产品的“文”是内涵,“创”是灵魂,而“产品”终需面向消费者,把用户放在文创产品设计的中心,考虑产品购买后所带来的消费意义和使用目的,针对受众的需求特点选择设计策略和方法,才能设计出具有足够吸引力、购买力和影响力的文创产品。

80、90 后年轻群体已然成为主力消费人群,购物场景和体验不断更新,在对文化性、收藏性与产品品质的注重之余,他们对于产品个性化与情感的需求也与日俱增。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唐纳德·A·诺曼提出情感化3 层次理论,将用户对于产品的认知处理过程划分为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10],参考这一重要理论进行铜艺文创家居品的设计,有助于构建出更具黏性的产品。

(四)铜艺文创家居品的设计要素——以铜艺书桌文创为例

为了探究更具体的产品设计要素,研究将铜艺文创家居品的范围聚焦于各年龄层人群使用频率较高的产品——铜艺书桌文创产品中。书桌文创主要包含办公文具、文房用品、计时用具、收纳工具、桌面摆件以及香具等产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书籍,浏览铜文创品品牌介绍和购物网站信息,并经过专家小组的筛选、整理归纳,最终确定涵盖产品外观、产品功能、产品文化风格等4 个方面22 个产品设计要素,作为构成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三、铜艺书桌文创的消费者偏好实验

(一)调查问卷制作与发放

在问卷中设置性别、年龄、学历、职业、消费水平和购买经历等基本信息题项,通过年龄跳转题项对85 后被试精确筛选,符合条件的被试可对22 个选购产品的相关指标进行评级。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0-5 分分别代表对题项重要程度的评价。

由于铜艺产品在生活中并不多见,笔者特别搜集了目前市面上较为典型的铜艺书桌文创图片,在网络问卷中插入产品照片与主要信息,以唤起被调查者对铜艺书桌文创更直观的印象,保证问卷的完成质量。通过网络调查最终共回收178 份有效问卷。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

调研样本在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分布较广泛,具有合理性和代表性。被调查者均为85 后,其中18-25 岁者146 名,占绝大多数。学历构成方面,本科以下学历者5 人,本科/ 大专学历者144名,硕士及博士学历者29 名。月消费在1500 至3000 元之间占53.37%,具备一定的购买力。59.55% 被调查者有过购买书桌文创的经历,其余被调查者也均属于潜在消费群体。

从22 个题项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中分析发现,被调查者对于“产品整体形态美感”“色彩美感”“耐用性”“符合个人使用习惯”“产品体验感”“设计新颖创新性”等题项的评分均值超过4 分,标准差值均小于1,可以说明消费者在选购铜艺书桌文创产品时所考量的因素比较集中于美感、实用性、体验感和创新性等方面(表1)。

(三)实验数据处理与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一种应用降维思想将关系错综复杂、信息重叠的变量归结为数量较少互不相关的因子用以解释问题的统计方法。通过旋转因子进行数据降维,得到特征值最大的主成分购买因素特征量值,可以减少变量个数,再通过比较以最少的因素解释消费者的选购偏好,量化数据的结果可以转化为产品设计要素的参考来源,并提出针对性的设计策略。

将实验数据导入SPSS 软件进行分析, 样本数据统计量KMO=0.919,显著性水平plt;0.01,可以判定该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满足因子分析条件。以特征值大于1 作为标准输出因子个数后,前3 个成分符合要求,但3 个成分的累计方差解释率未达80%,而成分4 为0.951,接近于1,碎石图见图5,第1 个主成分与第2 个主成分之间线型坡度变化较剧烈,从第5 个主成分开始坡度变缓,因此提取前4 个因子进行旋转是适当的。通过最大方差法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表结果显示,85 后消费者选购因素受4 个成分影响较大,成分1 至4 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7.181%,21.925%,18.886% 和7.862%,4 个成分总共可以解释原始变量75.854% 的方差,这个数值可以基本涵盖与解释所有变量的信息,方差贡献表见表2。根据方差百分比数值,公因子1、2、3 和4 的权重依次递减。

根据旋转后的成分矩阵数据显示(表3),成分1 在“具有寓意”“文化内涵”“纪念和收藏价值”等因子上具有较大载荷,故将该成分命名为“情感需求”公因子,其中“具有一定寓意”和“诠释出具体的文化内涵”得分分别为0.786 和0.777,绝对值居于最高,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两个选购因素,居于其后的分别是“具有纪念和收藏价值”和“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这可以说明主要消费群体最看重的是产品背后蕴含的独特的意义;成分2 在“耐用性”“未来的使用频率”等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实用需求”公因子,“耐用性”和“未来的使用频率”是受众更看重的,得分分别为0.833 和0.798,这与人们要求工艺产品实用性功能并重的观念一致;成分3 在“整体形态美感”“色彩美感”“图案和花纹美感”等因子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感官”公因子,“产品整体形态美感”和“色彩美感”得分较突出,分别为0.874 和0.867,受众对产品外观中形态和色彩的重视程度更高。成分4 则在“文字符号”“产品规格”“选材用料”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基础”公因子。成分4 中“文字符号的应用”得分最高,可能是由于文字符号承担了传递产品中重要信息的功能。值得注意的是“产品选材用料”在对应主成分3 公因子和主成分4公因子上的载荷系数接近,故将其作为两者的共用因子,但在两个主成分中的得分都最靠后,反映出人们对于材质本身的感受并不显著,这与铜艺产品主要生产者的观念相差较大。

四、铜艺文创家居品设计层次分析

根据铜艺书桌文创的消费者偏好实验结果和唐纳德·A·诺曼的情感层次模型所提供的需求层次划分依据,对铜艺家居文创品的市场需求从低到高划分出基础、感官、实用和精神4 个维度和22 项具体指标,据此可以为设计师提供匹配消费者期待的铜艺产品设计策略(图6)。

(一)基础需求层的设计是构成产品的基础

基础需求层的设计要素包含产品规格、文字符号的应用和产品选材用料3 个要素。产品规格和选材用料在色彩、质地与尺寸、比例、重量、型号等方面构成了铜艺文创家居品带给消费者的初印象。文字符号的应用指产品中文字信息(包含商品名称标识、产品基础信息、品牌信息)的排版方式、可读性及美观性的具体表现,三者共同传递出产品的基本属性及重要信息。铜艺文创品中的文字符号应用也涉及具体的表面处理工艺,如印刷、雕刻等,尽管大部分无艺术设计背景的消费者对字体美感和文字排版的关注度较低,但文字可以明确地反映产品的重要信息与细节,关乎产品的综合品质,是需要共同加以重视的部分。传统铜艺产品的生产者通常不遗余力地表达工艺技术,而大多数消费者对待材质与工艺的表达往往无特殊的喜好倾向,只有无意识的直觉感受,技术还需要借助具体的形式载体转化为令人印象深刻的内容。

(二)感官需求层的设计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美感体验

产品的整体形态、色彩、图案及花纹所呈现出的美感及设计的创新性是这一需求层次中着重考虑的设计因素,它们勾勒出整个产品最为显性的特征,同时也是传统铜艺优势得以展现的部分。根据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三层次理论,感官层的设计须符合本能层的行为决策,即消费者对产品整体外观品相的感觉或是下意识的反应,或为后天养成的行为经验。“产品的选材用料”在作为人们对于产品的基础需求时价值并不外显,而当与具体的形态、色彩与图案发生联系时,则能触发人们独特的感官体验。在这一层级的产品创新设计中,不可单纯将工艺复杂性和工艺传承作为设计出发点,须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审美需求,深入考虑铜材质特性、制作工艺与人们感官需求间的连结点进行当代化的提升与转化。可以考虑黄铜、紫铜等不同配比的铜材料,或利用表面处理技术打造出别具一格的质地,也可选择不同的材料与之搭配,一改铜制品的固有印象,增添新奇感与体验欲望。

(三)实用需求层的设计与产品使用中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

对照情感化设计行为层的设计,铜艺文创家居品实用需求层的设计与具体的使用方式有关,侧重产品使用的习惯性、效率和乐趣等方面。其中,85 后群体更为关注产品本身的“耐用性”,表明他们在产品自身品质感之余,也追求产品可持续性。木头会朽、陶泥易碎、纸张会破,铜作为一种牢固、坚硬的材料却能千年不败,经岁月养出的独特质感可衬托主人沉稳睿智的品性。但铜材料的缺点是表面容易被剐蹭留下痕迹,在空气中也易缓慢氧化而形成斑驳的锈迹,对照“易清洁养护”这一需求,在设计时可减少对表面的抛光处理,能够避免使用者汗液直接接触极其光亮的表面而加速生锈。另外,巧妙利用其表面处理工艺创造出一些特殊的纹理效果,也可减少使用过程中对表面磨损的担忧,给消费者带去更多的安心与耐用感。图7案例中的印章在手握住的部分增加的纹理,既是对生肖细节的刻画,也可以减少经常接触所带来的快速氧化斑驳。

“未来的使用频率”是实用因素的第二大诉求,可以从另一维度实现产品的可持续性,排在其后的“符合个人使用习惯”“与使用环境协调”和“一物多用”也都可以作为提升未来使用频率的具体方式。图7 中的产品,结合了特定消费群体的工作场景,对印章产品的目的、功能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根本性的重新评估,赋予了艺术化办公的新结果。

(四)情感需求层的设计强调设计意义与情感共鸣

情感需求层的设计注重文化属性、精神内涵、身份个性与情感寄托,通过产品的文化符号等引起消费者情感的联想和共鸣,希望在用户内心产生更深度的情感。

在铜艺文创产品的选购中,“寓意”和“文化内涵”是消费者关注最多的因素,吉祥寓意作为容易被大众感知和喜爱的文化内涵,与人们的民族情感、生活习俗、审美特征密不可分,凝练着传统文化的众多内容和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传统的伦理观与思维观[5]。从古至今,关于吉祥寓意的表达一直在不断发展着,今天的很多文创产品以诙谐的方式传达寓意,如铜师傅的4 款铜摆件“马上有钱”“诸事大吉”,“牛市”“马上封猴”就是以吉祥词汇谐音作为设计亮点,产品形象令人忍俊不禁。流行用语作为设计创意在年轻群体中广受欢迎,例如“摸鱼”“欣欣向龙”“坐以待币”等短语体现了对目标受众生活状态的深入了解,因而更加贴合年轻人的日常情境,以更直观的视觉语言赋予更高层次的文化内涵。图7 中的产品为不同生肖设计了系列新寓意,如“鼠你有财”“猪事顺利”,成为主人繁忙工作之余的幽默调剂。

其次,85 后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不仅仅满足于能用即可,还会观照产品中有关自我与个性的部分。当产品作为礼品时,产品成为连接人与人情感的桥梁,“纪念和收藏价值”“个性定制服务”以及“产品包装”等因素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时须符合现下年轻人社交互动的基本原则和传递个性品位的方式,重视造型与实用性之余,更应注重产品品牌的整体塑造与配套设计,完善产品说明与引导,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整体服务质量,以促进产品的口碑传递与推广。

结语

受文创融合、文旅融合等政策引导,我国文创品设计开发正在逐步体系化,而我国传统铜工艺却仍处于与文创产业融合的初期,铜艺家居文创品的设计开发需要更为清晰的层次定位和创新策略作为指导。本文以使用者为中心,以定量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消费群体对于铜艺产品设计要素的偏好表现,提出铜艺家居文创品设计应从基础、感官、实用和精神4 个主要层面展开,围绕铜工艺与材质优势,关注产品在功能与材料方面的可持续性,以寓意及文化内涵作为连接特定受众精神感官的媒介,并注重产品配套服务与整体品牌塑造,研究结论可作为铜艺家居文创产品开发的策略参考。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返本开新——中国传统造物观下的锡制品创新设计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188);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传统锡器工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194)

参考文献

[1]毛卫民,王开平.金属的使用与中西方文明的发展(Ⅰ):铜器制造和使用的差异[J].金属世界,2018(05):22-25+84.

[2]高长军,曾科,彭天发等.广州老铜器现状及产业振兴发展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04):95-96.

[3]王惠芳.铜器的造物与创新[J].上海工艺美术,2021(02):43-45.

[4]方超,张国友.铜艺虚拟设计流程中的价值创造[J].电子商务,2014(12):50-51+53.

[5]杨柳.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导向研究[J].包装工程,2020,41(20):8-13.

[6]刘杰. 铜艺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20.

[7]王璐瑶,周雨卉,李永春.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博物馆文创设计研究[J].包装工程,2022,43(18):320-326.

[8]李梅.论当代语境下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文创品的设计融合[J].艺术科技,2018,31(02):34.

[9]刘静.现代铜艺中吉祥图形的设计与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1):130-132.

[10]唐纳德 A 诺曼. 设计心理学3——情感化设计[M].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猜你喜欢
情感化设计传统工艺因子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玩具世界(2022年1期)2022-06-05 07:42:38
基于用户体验的情感化设计研究
科技传播(2016年19期)2016-12-27 15:04:53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32:20
浅谈产品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7:04:11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20期)2016-11-05 18:54:42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2:16:58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17:42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5:39:59
由救生系统出发看水域救生新思路
科技视界(2016年24期)2016-10-11 00:56:12
刍议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的发展性继承
工业设计(2016年5期)2016-05-04 04: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