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图案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4-12-31 00:00:00周爽
天工 2024年31期
关键词:民俗文创图案

[摘 要]民俗图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其多元性及独特性成为文创产品视觉设计的创意灵感来源。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精准运用民俗图案来激发学生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无疑是教学的核心问题。通过解析民俗图案的文化底蕴、艺术特性以及在当代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旨在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传统民俗图案与现代视觉设计理念有机融合,以期培养学生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方面的创新思维和文化素养。通过案例研究、实践操作与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设计技巧和民族文化认同感,为文创产业的繁荣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 键 词]民俗图案;艺术特征;文创产品;视觉设计;图案解构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1-0091-03

文献著录格式:周爽.民俗图案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天工,2024(31):91-93.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文化传承及创新事业已经逐渐崛起并日益发挥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作用。在这一背景下,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这一集文化传承与创新于一体的重要领域,已然成为当今时代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民俗图案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其源远流长的历史,还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抑或巧夺天工的艺术之美,无不展示了其独特且极具价值的存在意义。然而对现代视觉设计教育而言,如何将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有效地融入教学中,是当前文创产品视觉设计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因此,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如何巧妙地运用民俗图案元素,从而为文创产品视觉设计教学提供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指南。

一、民俗图案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征

(一)民俗图案的文化内涵

民俗图案是在广大民众之中诞生并广泛传播的,是具有浓厚民间气息和独特地域特色的图案[1]。这类图案不仅具备丰富的观赏价值,还饱含深邃的象征意蕴以及民俗文化内涵,是民俗文化的主要展示形式之一。作为民俗文化的缩影,民俗图案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及丰富多彩的地域特征。它们犹如历史长河中的文化符号,每一个图案背后都隐藏着古老的神话传说,承载着祖先的智慧结晶、信仰理念以及审美观,穿越时空的阻隔,将过去与现代紧密联系起来。这些图案因地域差异呈现出各自独特的面貌,充分展示了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造就的别样风情,不仅图案的主题、布局、色调独树一帜,更深入地反映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取向。从社会角度来看,民俗图案发挥着多元功能,既是祈愿平安、驱除邪恶、期盼美好生活的象征,又是传授知识、培养品德、传承道德观念的媒介。它们巧妙地运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传达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也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社会风气,塑造人们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另外,民俗图案还是人们情感的直接表达,承载着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深深眷恋。在各种节日庆典或仪式活动中,更是成为情感沟通的桥梁。

(二)民俗图案的艺术特征

1.构图饱满

民俗图案的构图技艺之高超,首先体现在其丰富且完整的表现形式上。这种特有的构图模式致力于实现视觉上的充足感以及和谐感,使得每一道线条、每一处细节都充满了无尽的故事与深厚的情感内涵[2]。设计师凭借精湛的布局技巧与精心的安排,将各类元素巧妙地融为一体,使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生动活泼的动物造型、繁茂多姿的植物花卉、抽象的符号与精致的纹样成为一个紧密相扣、浑然天成的整体画面。这种独特的构图手法不仅使整个画面显得丰盈且具有层次感,更为图案注入了一股强大的生命力与动态美感,使得观者在欣赏过程中能深切感受到一种和谐与统一之美。

2.色彩鲜艳

色彩作为民俗图案中最直观且最具吸引力的艺术元素之一,其运用之大胆和鲜艳令人瞩目。其中,民俗图案主要选用具备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红、黄、蓝等原始色彩作为基调,不但充满活力,而且背后还隐藏着丰富而深远的象征意义。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红色象征吉庆、热情以及坚韧不拔的精神;而黄色则代表财富、荣耀和幸福美满;蓝色给人们一种宁静与深远的感觉。这些色彩在民俗图案中的精心搭配,不仅提升了图案设计的装饰性效果,也使得寓意和情感变得更鲜明和生动。

3. 造型夸张

民俗图案还采用了大胆且创新的夸张与变形手法。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挣脱自然形态束缚,以丰富的创造力和独特的审美观进行构思与创作。既让图案更具活力与趣味,又赋予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许多民俗图案中的动物形象经过夸张处理,或凶猛狰狞,或憨态可掬,皆展现出设计师的非凡才华与丰富想象。这种夸张变形的构图手法不仅增强了图案的装饰性,更深化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共鸣。

4.寓意深刻

民俗图案所承载的寓意无疑是其美学价值的核心之一。这类图案大多采用象征和寓言式的表现手法,以此传递吉祥、幸福、美满等美好的象征意义。这些寓意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更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特色的审美观。例如,在众多民俗图案中,时常能够看到那些象征着吉祥如意的图案元素——莲花象征纯洁与高尚;鱼跃龙门寓意着成功与晋升。这些寓意深远的图案元素不仅使民俗图案更具深邃内涵,也使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寄托与情感表达途径[3]。

二、民俗图案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中的应用历程

(一)传统元素的初步应用与认知

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之初,民俗图案占主导地位。设计师甄选剪纸、刺绣以及年画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其应用于产品包装设计、宣传海报制作等多元媒介中。在初始阶段,设计师以图案外在形态与色彩搭配为重点,逐步挖掘其深层文化内涵。此种应用方式简洁明快,有效激发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关注。

(二)创新融合与再设计

随着设计思维迭代,设计师致力于将民俗图案与现代设计元素融汇一体、重新创作。他们利用分解、重构、变形等技巧,为经典民俗图案赋予新的活力及视觉冲击力。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保留并深化了民俗图案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迎合现代审美风尚,打造兼具传统魅力与时代特征的佳作。这样的融合不仅提升了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而且迎合了消费群体对于个性化、独特性商品的需求。

(三)多元化应用与跨界合作

随着文创产业日益壮大,民俗图案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运用,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设计师巧妙地将民俗图案融入新兴领域,如数字媒体和虚拟现实中,利用先进的数字化处理及动态展示技术,让民俗图案以更具活力和立体感的方式呈现在大众眼前。此外,跨界合作亦成为新的潮流,设计师携手时尚、旅游、教育等行业,共同推动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这种多元化的应用和跨界合作不仅丰富了文创产品的类型和形式,更为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民俗图案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础理论教学与文化背景导入

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课程中,应重点关注并引入基础理论知识,深入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教师应该为学生解析民俗图案的核心概念、科学的分类方式、明晰的历史脉络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借用各种媒介辅助教学,如案例展示,使学生能更直接地感受民俗图案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引导学生探究图案背后的多元文化背景,为他们未来的设计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以一幅代表性的年画《年年有余》为例,教师不仅要讲解其构图技巧、色彩运用、线条处理等设计要点,还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寓意——鱼与“余”字谐音,象征富足和丰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各地、各时期的年画作品,让学生亲身感受民俗图案的多样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鉴赏力,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能准确把握民俗图案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性。

(二)图案解构与重构训练

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各类课程应增加图案解构与重构的实践环节。教师应以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图案为教学样本,指导学生全面分析设计细节,包括布局、颜色运用和线条走向等,以便理解图案构成的基本原则和独特的审美特征。鼓励学生大胆拆分图案,提炼出最具代表性的核心元素和设计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进行重新组合,创作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组传统剪纸图案作为教学案例[4]。首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剪纸图案中的对称美、镂空技法和吉祥寓意。其次,让学生动手解构剪纸元素,提取出花卉、动物等核心元素。在重构阶段,学生需要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如扁平化设计等,将传统剪纸元素巧妙融合现代审美,设计出既有传统韵味又具现代感的文化创意产品,如手机壳、笔记本封面等。通过这种方式,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潜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民俗图案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三)实践项目与案例分析

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衔接,教学过程中应设置实践项目及案例分析环节。依据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偏好,教师可设立与民俗图案紧密相关的文创产品设计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全程参与项目策划、设计、生产与展示等环节。此外,教师还需提供翔实案例分析素材,引导学生剖析优秀设计作品的优点与不足,从中吸取经验。例如,以“端午节”为主题进行文创产品设计项目实践学习。学生在市场调研中洞察到消费者对端午节文创产品的需求与喜好,然后运用民俗图案元素,如龙舟、粽子、艾草等,进行创新设计。经过草图绘制、原型制作以及用户反馈等阶段逐步完善设计方案。最后,学生展示各具特色的端午节文创产品,如以龙舟为灵感的书签、以粽子为元素的挂饰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入成功的端午节文创产品设计案例,如故宫博物院的“龙舟竞渡”系列文创产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设计理念和营销策略,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此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技能,使他们具备独立进行文创产品设计的能力。

(四)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培养

教师需在授课过程中贯彻文化传承及创新意识的培育。首先,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民俗图案传承及发展对当代社会具有深远影响;其次,激发学生探寻并整合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以期为现代设计领域注入无尽的创意源泉;再次,激励他们孕育强烈的创新思维,敢于尝试新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从而打造出兼具深厚文化内涵与鲜明时代特征的文创作品[5]。如某学生团队巧妙地将传统刺绣图纹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中,创作出既彰显中华传统美学精髓又顺应当代审美潮流的时装。他们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具有浓厚兴趣,但更偏爱新颖且时尚的设计。因此,他们在设计中保留了刺绣图案的精细与雅致,同时运用大胆的色彩组合和独特的剪裁技艺,赋予传统刺绣全新的生命力。此案例不仅展现了该学生团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也充分证明了民俗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巨大潜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文创产品视觉设计课程教学中,民俗图案的运用策略需遵从系统性及综合性原则制定。首先,开展扎实的基础理论与文化背景的传授工作;其次,实施图案的拆分解析与再构建的深度训练,以强化学生对图案结构及演变规律的理解;再次,通过实际项目的操作与案例的深入剖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最后,注重对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全方位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设计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技能,从而为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文创产品视觉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晁倩.江西民俗图案文化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路径探索与实践[J].俏丽(教师),2022(5):126-127.

[2]钟俊杰.赣南客家刺绣图案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D].赣州:赣南师范大学,2022.

[3]阿扎提古丽·依米提. 喀什维吾尔族民间手工艺元素在本地高校基础图案教学中的应用[J]. 喀什大学学报,2016,37(3):112-113.

[4]梁立新.大数据背景下图形(图案)设计思维的传统教学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9(37):255-256.

[5]王娜.现代图形设计教学中中国传统视觉元素的应用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73.

(编辑:王旭平)

猜你喜欢
民俗文创图案
冬季民俗节
环球时报(2023-02-10)2023-02-10 17:18:07
陶溪川文创街区
现代装饰(2022年3期)2022-07-05 05:55:34
民俗中的“牛”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不落灰”的文创
当代陕西(2019年20期)2019-11-25 09:24:50
铧芯文创
民俗节
大众文艺(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6期)2018-08-15 13:03:20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5期)2018-08-15 12:49:20
画中谜
娃娃画报(2018年3期)2018-08-15 12:2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