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成为一个全球性议题。特别是对于浙江省东阳市的木雕艺术,数字化不仅有助于其保护和传承,也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新途径。主要探讨了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东阳木雕的保护传承,分析了其逻辑机理,并提出了创新路径。通过应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比如3D扫描和动作捕捉,东阳木雕的保护和展示方式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和参与。研究强调了在技术推广和文化价值之间寻找平衡的重要性,并探讨了通过数字化手段,如何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遗木雕文化,同时促进其与现代社会的融合。
[关 键 词]东阳木雕;数字化保护;文化传承;创新路径;逻辑机理
[中图分类号]J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1-0069-03
文献著录格式:李会东.数字赋能非遗木雕文化保护传承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研究[J].天工,2024(31):69-71.
基金项目:本文系金华市2024年度社会科学联合会一般立项课题项目“数字赋能非遗木雕文化保护传承的逻辑机理与创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YB2024093)的研究成果。
在数字化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阳木雕作为浙江省的独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须有效的保护与传承策略以应对传统技艺逐渐消逝的风险。本研究通过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在东阳木雕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应用,探讨了其逻辑机理和创新路径。数字化手段不仅能够优化非遗的保存与管理,还能通过创新的展示和互动方式,增强公众的参与感和文化体验。
一、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现状
(一)全球范围内的非遗数字化保护进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如英国和法国已实施了非遗数字化项目。英国在2016年通过“永恒莎翁”系列活动,使用数字电影放映和其他数字活动纪念莎士比亚,示范了数字技术在文化纪念中的应用。法国则通过网络推广非遗多媒体出版计划,这些实践展示了数字化在非遗保护和公共教育中的双重功能。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的动作捕捉、 3D扫描等技术的使用,为国际非遗项目提供了更多的数字化展示方式,有效地保存了文化遗产的细节和实质。
(二)数字化技术在非遗领域应用的理论研究
国外学者已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提出了非遗4D建模的概念,即3D加时间维度,以更全面地记录和展示非遗项目。还将数字博物馆的保护政策与传统政策相区分,并提出了数字非遗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东阳木雕的数字化实践和前景
在中国,尽管东阳木雕作为浙江省东阳市的传统美术,长久以来未被系统地纳入国际非遗数字化研究,但该领域的研究已初见端倪。杨红在其《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中首次提出非遗数字资产的结构,为东阳木雕等非遗项目的数字化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2019年海淀区的京剧脸谱数字拍摄及VR眼镜的沉浸式体验,展示了数字化技术如何增强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体验。东阳木雕的未来数字化保护,需要结合传统工艺的细节和美学特征,运用3D扫描等技术进行精确记录和再现,确保这一独特艺术形式的生命力得以在数字时代继续传承。
二、东阳木雕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逻辑机理
(一)打破时空限制,重构传承模式
东阳木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非遗,传统的传承方式依赖于口传心授和现场示范。数字技术的引入,尤其是3D扫描和动作捕捉技术,为这种传统艺术提供了一个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传承平台。这些技术能够精确地捕捉到刻刀的动作和力度,以及木材在加工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将这些数据存储在数字库中。这不仅使得东阳木雕的技艺得以详尽记录,还使得全球任何地方的人都能够通过网络接收这些资料并学习这项技艺[1]。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的应用使得学习者可以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互动学习,极大地增强了学习体验和效果。
(二)优化保存模式与文化传承场景重构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局限于传承技艺的记录,更拓展了东阳木雕的保存模式。传统的物理保存容易受到空间、环境变化的限制,而数字化保存则可以通过创建高质量的数字复制品,长期保存木雕的详细信息,包括颜色、纹理等视觉信息以及制作过程中的各种动态数据。这种方法不仅能够防止原有文化资料的物理退化,还能在全球范围内分享和展示,提高了文化资产的可访问性。同时,数字化的非遗项目可以轻松地整合到各种教育和展示平台,如数字博物馆和在线文化展览,这些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体验,使得非遗能够以全新的方式被当代社会所理解和欣赏。
(三)创新产业形态和提升文化传播效率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东阳木雕的传统产业形态得到了创新。利用数字技术,东阳木雕艺术可以被转化为可下载的3D模型,用户可以在家中使用3D打印机进行打印,这不仅使木雕艺术的传播更加广泛,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化的东阳木雕可以通过网络销售其数字复制品或是通过数字许可证的方式进行商业化运作,从而为传统艺术开辟了新的销售途径。同时,数字技术还提高了东阳木雕文化传播的效率与效能。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视频教程使得木雕技艺及其文化的传播速度和范围大大拓展,吸引了更多年轻人的注意,这对非遗的传承和普及具有重要意义。
表1旨在直观展示东阳木雕在经历数字化转型后,在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方面的显著变化,从而证明数字化技术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价值。
三、平衡非遗的文化价值与技术应用
(一)保持文化真实性与完整性
在东阳木雕的数字化过程中,保持其文化真实性和完整性是最根本的要求。在利用3D扫描和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数字化保存和传播时,必须确保原有的艺术形式和传统工艺的精确性。包括对木雕的材料选择、雕刻技巧、风格表现以及与东阳地区文化关联的每个细节的精确复制。数字复制品应保证从微观的纹理细节到宏观的整体构造均不失真,确保在任何数字平台上展示时,公众都可以看到传统东阳木雕的真实面貌。文化的完整性还涉及东阳木雕背后的文化故事和传统知识的传播,这需要在数字化内容的开发中融入翔实的背景知识介绍,使技术应用服务于文化传递。
(二)增强非遗的互动性和教育功能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非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这对于提高公众对东阳木雕的兴趣及其教育价值尤为重要。通过创建互动式的虚拟展览和在线学习模块,观众不是被动接收信息,而是通过点击、旋转甚至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木雕作品,从而深入了解雕刻的每个步骤和涉及的文化元素。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尤其是对年轻一代。将东阳木雕的教育功能通过数字平台扩展到全球,可以使全世界的人都能了解并欣赏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
(三)确保技术应用与文化内涵的融合
在东阳木雕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如何确保其文化内涵的存在是一大挑战。这要求在每一个环节深入考虑如何服务于文化的表达和体现。开发团队需要与文化学者、艺术家以及传统工匠紧密合作,确保每一个数字化的解决方案都能够反映东阳木雕的文化精髓。在设计虚拟现实体验时,不仅要展示木雕的制作过程,还应对东阳地区历史背景、木雕艺术的社会意义及其在当代的应用等进行介绍。在技术开发中应注重保护与创新的平衡,避免使用那些可能扭曲或简化文化特质的技术解决方案。
四、数字技术赋能东阳木雕的创新实践
(一)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与文化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东阳木雕的数字化过程不仅关乎技术的应用,还涵盖了从采集、保存、管理、修复、再现、展示到传播的全生命周期。这种全方位的技术支持使非遗得以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品。通过数字化手段,东阳木雕作品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得以永久保存,减少了物理条件变化对作品可能造成的损害。数字存储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访问性,使得东阳木雕可以被全球观众接受,而不限于实地访问。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作品的展示更加互动化和情境化,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和参与度。
(二)以消费者需求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
在东阳木雕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重新定位消费者需求至关重要。传统的以传承者为中心的传承方式正在向以受众需求为核心的传播方式转变。通过创新媒介载体和内容展示方式,能够构建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互动体系,这不仅拓展了文化传播范围,也增强了传承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数字平台的利用使得信息共享、社交互动和服务模式在东阳木雕传承中发生了深刻变革,各种新兴媒介和内容呈现方式也为东阳木雕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三)公众需求的对接与数字化实施
东阳木雕的数字化实施策略需要与公众需求紧密对接。通过数字采集和数字化呈现,东阳木雕的抽象文化形式被转化为具体的数字形态,更易于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这种转化不仅让传统文化易于传播,也方便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2]。以公众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策略增强了非遗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推动了文化的创新性转化,使得东阳木雕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展示,而是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化体验。
(四)情感互动机制的构建与数字化开发
在东阳木雕的数字化开发中,构建情感互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网络空间中的视听互动平台,可以弥补传承人与受众在文化观念和生活习俗上的差距,从而搭建更为坚固的互动桥梁。这种互动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情感的交流,它为非遗数字化传播提供了持久动力,使得文化传承不再是单向的教学,而是双向的互动和共享。
(五)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深化与应用
深化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东阳木雕保护与创新发展的关键。通过应用虚拟现实等先进技术,东阳木雕的数字展示平台变得更加沉浸式、情境化、智能化和互动化。这种多感官体验的提升不仅增强了展示的吸引力,也使得非遗的传承和教育更加高效。同时,这种展示形式的转变也促进了非遗产品的市场拓展和消费者群体的扩大。
(六)非遗数字化保护与创新发展
在尊重东阳木雕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开发非遗IP文创产品,赋能文旅产业的新发展,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重提升。通过数字技术打造新的非遗场景,为人们提供沉浸式体验,拓展非遗产业的边界。在数字传播过程中,应积极为用户提供共创平台和机会,形成全民共享、全民共创的新传播格局,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
五、东阳木雕数字化的社会意义与文化影响
(一)提升非遗的传播效率,保持文化多样性
东阳木雕的数字化转型通过高效传播和易于访问的方式显著增强了其社会影响力。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如在线展览等,允许东阳木雕跨越地理和文化的界限,在全球广泛传播。这种广泛的访问性不仅使得东阳木雕能够在世界各地被欣赏和研究,还为保持和发展文化多样性提供了重要支撑。数字化还促使东阳木雕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消费需求,使其能够通过更现代化的表现形式与年轻一代产生共鸣,从而确保这一传统艺术的持续传承和发展。
(二)促进创新和市场的扩展
东阳木雕的数字化不仅有利于保护传统技艺,更为其市场扩展和产品创新开辟了新途径。通过将东阳木雕的设计元素和技术细节转化为数字资产,创造了多样的商业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数字艺术品销售、定制化服务以及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这种数字化的应用使东阳木雕能够迅速顺应市场需求,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和定制化的产品,满足他们对文化艺术品的个性需求。通过数字化技术,东阳木雕的制作过程和艺术表现得到创新,如使用数字雕刻技术来复制复杂的传统手工技艺,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吸引了更多的关注。
六、结束语
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东阳木雕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展现出了新的活力。通过高科技的运用,东阳木雕从一个地方性的传统艺术形态,逐渐转变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符号,不仅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东阳木雕,更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数字技术的深入应用,为东阳木雕的持续繁荣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确保这门古老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光发热。
参考文献:
[1]刘丽琴.数字化时代下木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J].天工,2020(2):108-109.
[2]王建彦.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技术路线与体系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4(11):29-32,38.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