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历经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京" 剧
京剧,又称平剧、京戏等,中国国粹之一。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京剧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1919~1935年,梅兰芳的海外京剧演出消除了当时西方对中国戏剧,甚至中国人的偏见,促进了中国京剧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国京剧这一东方艺术瑰宝在世界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
经典曲目:《红楼梦》《玉堂春》《霸王别姬》等。
越" 剧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有“第二国剧”之称。越剧在发展中汲取了昆曲、话剧、绍剧等特色,经历了由男子越剧到女子越剧为主的历史性演变。1906年3月27日,浙江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登台试演,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这天被称为越剧诞生日。
经典曲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
黄梅戏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清末湖北省黄梅县一带的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当时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早期的黄梅戏。后以安庆为中心,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黄梅戏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经典曲目:《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
评" 剧
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在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1890年前后就逐渐出现了专业的莲花落艺人。莲花落即称“落子”,是一种长期流行在民间的说唱艺术,评剧就是在莲花落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评剧有东路、西路之分,而以东路评剧为主。评剧是在中国有较大影响的地方剧种之一。
经典曲目:《杜十娘》《马寡妇开店》《花为媒》等。
豫" 剧
豫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主要流行于河南、河北、山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豫剧的来源,一说是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形成的;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豫剧与京剧、越剧同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传承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已成为河南很有影响力的戏曲剧种。豫剧汲取了昆腔、吹腔、皮簧及其他梆子声腔剧种的艺术因素。同时广泛吸收河南民间流行的音乐、曲艺说唱和俗曲小令,形成了质朴淳厚、丰富细腻、富于乡土气息的剧种特色。
经典曲目:《花木兰》《朝阳沟》《小二黑结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