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名片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成长于中国社会变革时期的茅盾洞察到社会的复杂与矛盾,他以文为刃,刃向动荡的旧时代社会。他创作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作品,如《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
内容介绍
《子夜》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展开故事。故事的主要线索讲述吴荪甫雄心勃勃,试图振兴中国民族工业,他联合实业界的同仁办起了益中信托公司,吞并小厂,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展开激烈竞争。赵伯韬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政治背景,处处压制吴荪甫。吴荪甫一方面在公债市场上与赵伯韬斗法,一方面又要应对工厂里工人的罢工和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在家庭中,他与妻子林佩瑶感情不和,内心时常感到孤独和焦虑。吴荪甫在各种压力和困境下艰难挣扎,但最终还是在赵伯韬的算计下破产。另一条次要线索围绕着吴荪甫身边的人物展开,如交际花徐曼丽周旋于各种势力之间,她的行为对一些人物和事件产生了影响;工人运动领袖雷鸣等人,他们领导工人进行罢工斗争,给吴荪甫的工厂带来了很大冲击;吴荪甫的姐夫杜竹斋在关键时刻倒向赵伯韬,加速了吴荪甫的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复杂矛盾和种种乱象,如民族工业的困境、阶级矛盾的尖锐等。
艺术特色
《子夜》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极为鲜明。作品中存在众多具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如那闪烁的霓虹灯、轰鸣的机器等,它们拓展了文本的内涵深度,让文字充满张力,气势磅礴,既体现出其现实性,又蕴含着深刻的寓意。从情节架构来看,这些象征元素的变化发展与故事的走向紧密相连,在起承转合中与读者的感受深度契合,使作品的画面感丰富而浓郁。故事开篇时繁华热闹的上海滩景象,展现出经济活跃的社会状态和人们充满欲望的生活形态。但随着情节推进,一系列危机与冲突逐渐显现,为主要人物命运的转折埋下伏笔。吴荪甫一心扩张他的工业帝国,却在各方势力的夹击下举步维艰;赵伯韬运用各种阴谋手段与吴荪甫展开激烈争斗。此时的上海滩已隐约透露出风雨欲来的气息:“这大上海的十里洋场,似乎到处都潜伏着危机与暗涌,如同即将爆发的火山。”而后,吴荪甫的企业陷入困境,他的内心也备受煎熬。风雨交加的夜晚,仿佛映衬着他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在这里,环境氛围的变化不仅推动了情节发展,也对人物的心理和情感变化进行了生动诠释。
精段选读
吴荪甫一脸的紧张兴奋,和杜竹斋面对面坐了,拿起那经纪人陆匡时每天照例送来的当天交易所各项债票开盘收盘价格的报告表,看了一眼,又顺手撩开,就说道:“竹斋,明天你那边凑出五十万来——五十万!”杜竹斋愕然看了荪甫一眼,还没有回答,荪甫又接下去说:“昨天涨上了一元,今天又几乎涨停板;这涨风非常奇怪!我早就料到是老赵干的把戏。刚才云山来电话,果然——他说和甫探听到了,老赵和广帮中几位做多头,专看市场上开出低价来就扒进,却也不肯多进,只把票价吊住了,维持本月四日前的价格——”“那我们就糟了!我们昨天就应该补进的!”杜竹斋丢了手里的雪茄烟头,慌忙抢着说;细的汗珠从他额角上钻出来了。“就算昨天补进,我们也已经吃亏了。现在事情摆在面前明明白白的:武汉吃紧,陇海线没有进出,票价迟早要跌;我们只要压得住,不让票价再涨,我们就不怕。现在弄成了我们和老赵斗法的局面:如果他们有胃口一见开出低价来就扒进,一直支持到月底,那就是他们打胜了;要是我们准备充足——”“我们准备充足?哎!我们也是一见涨风就抛出,也一直支持到月底,就是我们胜了,是么?”杜竹斋又打断了吴荪甫的话头,盯住了吴荪甫看,有点不肯相信的意思。吴荪甫微笑着点头。“那简直是赌场里翻筋斗的做法!荪甫!做公债是套套利息,照你那样干法,太危险!”杜竹斋不能不正面反对了,然而神情也还镇定。
吴荪甫默然半晌,泛起了白眼仁,似乎在那里盘算;忽然他把手掌在桌子角上拍了一下,用了沉着的声音说:“没有危险!竹斋,一定没有危险!你凑出五十万交给我,明天压一下,票价就得回跌,散户头就要恐慌,长沙方面张桂军这几天里一定也有新发展——这么两面一夹,市场上会转了卖风,哪怕老赵手段再灵活些,也扳不过来!竹斋!这不是冒险!这是出奇制胜!”杜竹斋闭了眼睛摇头,不说话。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他又看得明明白白:荪甫是劝不转来的。过了一会儿,杜竹斋睁开眼来慢慢地说道:“你的办法有没有风险,倒在其次,要我再凑五十万,我就办不到;既然你拿得那么稳,一定要做,也好,益中凑起来也有四五十万,都去做了公债罢。”
“那——不行!前天董事会已经派定了用场!刚才秋律师拿合同来,我已经签了字,那几个小工厂是受盘定的了;益中里眼前这一点款子恐怕将来周转那几个小工厂还嫌不够呢!”吴荪甫说着,眼睛里就闪出了兴奋的红光。当下杜竹斋枨触起前天他们会议时的争论,心里便又有点气,立刻冷冷地反驳道:“可不是!场面刚刚拉开,马上就闹饥荒!要做公债,就不要办厂!况且人家早就亏本了的厂,我们添下资本去扩充,营业又没有把握,我真不懂你们打的什么算盘呀——”“竹斋——”吴荪甫叫着,想打断杜竹斋的抱怨话;可是杜竹斋例外地不让荪甫插嘴:“你慢点开口!我还记得那时候你们说的话。你们说那几个小工厂都因为资本太小,或者办得不得法,所以会亏本;你们又说他们本来就欠了益中十多万,老益中就被这注欠账拖倒,我们从老益中手里顶过这注烂账来,只作四成算,这上头就占了便宜,所以我们实在只花五六万就收买了估价三十万的八个厂;不错,我们此番只付出五万多就盘进八个厂,就眼前算算,倒真便宜,可是——”杜竹斋在这里到底一顿,吴荪甫哈哈地笑起来了,他一边笑,一边抢着说:“竹斋,你以为还得陆续添下四五十万去就不便宜,可是我们不添的话,我们那五六万也是白丢!这八个厂好比落了膘的马,先得加草料喂壮了,这才有出息。还有一层,要是我们不花五万多把这些厂盘进来,那么我们从老益中手里顶来的四成烂账也是白丢!”“好!为了舍不得那四成烂账,倒又赔上十倍去,那真是‘豆腐拌成了肉价钱’的玩意!”“万万不会!”吴荪甫坚决地说,颇有点不耐烦了。
“竹斋,现在我们两件事——益中收买的八个厂,本月三日抛出的一百万公债,都成了骑虎难下之势,我们只有硬着头皮干到哪里是哪里了!我们好比推车子上山去,只能进,不能退!我打算凑出五十万来再做‘空头’,也就是这个道理。中收买的八个厂不能不扩充,也就是这个道理!”“冒险的事情我是不干的!”杜竹斋冷冷地回答,苦闷地摇着头。吴荪甫那样辣硬的话并不能激发杜竹斋的雄心;吴荪甫皱了眉头,再逼进一句:“那么,我们放在益中的股本算是白丢!”“赶快缩手,总有几成可以捞回;我已经打定了主意!”杜竹斋说的声音有些异样,脸色是非常严肃。吴荪甫忍不住心里也一跳。但他立即狂笑着挪前一步,拍着杜竹斋的肩膀,大声喊道:“竹斋!何至于消极到那步田地!不顾死活去冒险,谁也不愿意;我们自然还有别的办法。你总知道上海有一种会打算盘的精明鬼,顶了一所旧房子来,加本钱粉刷装修,再用好价钱顶出去。我们弄那八个厂,最不济也要学学那些专顶房子的精明鬼!不过我们要有点儿耐心。”“可是你也总得先看看谁是会来顶这房子的好户头?”“好户头有的是!只要我们的房子粉刷装修得合式,他是肯出好价钱的:这一位就是鼎鼎大名的赵伯韬先生!”吴荪甫哈哈笑着说,一挺腰,大踏步地在书房里来回地走。
◆赏析
选段通过精彩的对话、细腻的心理和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复杂的商业斗争,情节紧张激烈,引人入胜。矛盾在《子夜》中表现得极为突出,人物之间的矛盾对白,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关系、人物的复杂情感以及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