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对策研究

2024-12-31 00:00:00余嘉
华章 2024年13期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问题和对策

[摘 要]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是实现教育强国伟大目标的关键性举措之一,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许多高校在新文科建设领域取得了显著的实践成果。而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一直都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对于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起到决定性作用。新文科建设势必对教学运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本文从四川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建设的实际经验出发,从教学质量、教学业务、教学评价这三个教学运行管理的重要方面详细阐述新文科建设带来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学运行管理;新文科建设;问题和对策

2018年中共中央提出要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教育总目标。2019年教育部、科技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这一计划的提出正式启动了“四新”建设[1]。通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新文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成果,各高校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四川外国语大学基于“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的办学定位,以“外语+”为引领,确立“培养强外语、厚人文、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交流才能,善合作、能创新的外语高级专门人才和素质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状况,构建了“一核三型八维”人才培养体系。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扎实开展好新文科建设。2021年四川外国语大学获批“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制订《高水平新文科建设实施方案》,在各个方面勇于实践,稳扎稳打,深化文科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具有川外特色的文科教育新范式[2]。成立了重庆市首个新文科书院——歌乐书院,开办“国际组织与全球胜任力人才”等书院班8个。经过两年的实践和建设,2023年学校在重庆市新文科建设高校中期评估中获得“优秀”。这是对四川外国语大学新文科建设的肯定,也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面临的问题

2021年四川外国语大学引入上海树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设计并负责运营的本科教务管理系统,在近三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系统对于学校的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智慧校园网构建、无纸化办公提升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本科教务运行管理成效,提升了学校的整体硬实力。新文科建设对于教学运行管理提出了更为细致和具体的要求,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质量管理方面

教学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制订。目前学校不断推进各个专业交叉融合,也从培养方案上思考如何实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现共开设交叉专业项目19个、微专业1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1个、双学士学位项目1个、书院班8个。

由于学校的新文科建设正在起步阶段,各个学院在交叉专业的设置和构成上有着不同的出发点和考量,在经验借鉴上也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成功范例,所以实际的人才培养成果与培养方案中预期的目标会有出入。再加之对于新文科建设的实践还需较长时间去探索和发展,需要总结有用的信息并不断改进和调整教育教学的各方面规划,因此,整个体系建设是处于动态调整的状态之中。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设置需要改进,如哪些专业应该和哪些专业进行融合,在专业交叉的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应做怎样的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学生的政治理论教育、专业课学习和劳育、美育的关系,与其他专业学科融合的程度等,都会影响到最终人才培养的结果。每一次培养方案的调整都需要精心地谋划,让顶层设计与基层实操有机配合,而不是简单地改变学分,调整比例的问题,重点是要通过改变培养方案的设置来实现新文科人才培养目标。

(二)教学业务管理方面

教学业务管理是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常规内容,是整个教学运行管理工作的基础。涉及学生学籍管理,转专业、选课、重修、排课、排考等既细致又关键的部分。一旦某一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带来影响。新文科建设意味着学科之间进行深度交叉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因此,各个方面的工作会变得更为复杂化和细节化,以往各自相对独立的范畴随着专业融合的发展联系更加紧密。

在近两年的建设过程中,一线教务管理人员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开设了交叉专业的学院对于外语课程的设置发生了变化,部分班级不再修读大学英语,而是修读专业英语。由于交叉专业招生是在学生进校以后,大学英语的分班考试已经结束,各个班级的名单也已导入系统。一段时间以后交叉专业班级的名单确定,学生的课表里本已有大学英语,又增加了专业英语的课程,相关学生往往没有注意到课表上显示的所有课程,等到他们参加期末考试的时候才发现课程出现错误,接下来就需要对上课名单和考试名单进行调整,这给基层教务管理人员带来不小压力。再比如,排课时要注意交叉班级的某些课程,尤其是跨学院上课的教师对于校区和教室的选择,教室资源的利用和合理排课的诉求要进一步兼顾,这给排课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注意事项。同理,排考时也要更全面合理地考虑考场资源的设置,考试安排的频次,学生参考的密集程度等。在业务管理各个环节出现的新问题都是接下来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三)教学评价管理方面

教学评价管理包括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以教学质量监控为根本建立起来的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其目的是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培养方案能够扎实高效地推进[3]。目前四川外国语大学实行的评价体系主体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月组织学生在系统中为任课教师打分。为了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评教,系统还把是否参与评教与学生选课进行挂钩。这样的设置对于学生评教的完成是很好的推动,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况。学院还对教师听课任务做了要求,在听课之后需要对听课教师进行打分,这也是同行评价的一种体现。第三种评价方式是邀请教学督导对部分教师进行听课,从专业的角度给教师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可以看出目前的评价体系还主要停留在比较传统的模式上面。新文科的建设意味着课程的交叉更多更复杂,教师的构成也会更加多元化,如何在充分利用各专业教师的学科背景基础上,合理构建新的教学评价体系,是今后着力推进的重点。

二、对策及建议

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新文科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学校会走出一条更有鲜明特色的川外之路。随着各个高校进行的新文科发展进一步展开,一定会涌现出大批典型代表院校,在这个过程中新文科建设会呈现出“百花齐放,各家争鸣”的特点。机遇意味着挑战,四川外国语大学的新文科建设势必要跳出学科壁垒,加强交流与合作。智能化教学管理运行模式也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期能更有效地保障学校教学管理的良好运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为学校的新文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加强数字教育赋能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具体落实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目标的规范性文件,每一次学分的变动都需要仔细论证、多方调研,全面知晓新文科建设专业人才需求新动向,深入了解同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确定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优化专业知识体系,重构课程设置内核,改进教学方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高等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可以充分利用知识图谱的概念,对每一个专业的知识结构和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一个恰当精准的专业模型,并以此为依据找出可以和其他专业进行交叉融合的关联,这使得专业间的交叉不会出现盲目散乱的情况。只有分析清楚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图谱的建立可以有效地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推动交叉专业的合理发展。

(二)建立科学有效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

就目前教务管理系统运行三年的时间来看,能够基本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整个过程各方面业务的智能化管理,推动了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不少业务简化了办理流程,由线下转为线上,如借教室、调停课、课程选课和重修、免修缓考申请、学分转换和替代申请、成绩单在线打印、毕业资格认证等,都做到了“让数据跑路”,为师生带来了便捷的办事体验,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但是无论是从细节的设置还是从宏观的设计来看,高校的教学运行管理还应顺应时代发展,融入多元化的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思维,不断拓宽视野。互联网思维正在不断影响教学管理运行模式,在实际运用的各个环节,有效的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实现教育管理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融合。同样在教学评价管理方面,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或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评价体系是今后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引入人工智能助教以后,教学评价的方式会变得更为多样,更为灵活。例如,24小时在线答疑与辅导,学生情感分析与反馈,学生学习行为跟踪与评估等。但是教师的角色和定位也值得认真思考,人工智能可以辅助教师,但不能完全取代教师,教师该如何处理好与人工智能助教的关系将是今后热烈讨论的话题。

(三)加强学院之间、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发展需要全体师生和管理人员相互配合和协调。从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事务出发,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更大程度的提升。学校的新文科发展道路会迈入第二个阶段,这对于交叉专业的设立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各个学院要深挖自身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优势,与各兄弟学院通力合作,取长补短。更多反映四川外国语大学特色,体现人文社会学科变革创新的交叉专业、微专业、书院班等将会进一步涌现。因此,适应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新一代教学管理运行模式还需持续建设。目前在新文科建设上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其他高校交流与合作还比较受限,随着新文科建设发展的深入,校际合作会逐步增多。落实到实际的操作时会给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带来严峻的挑战。这样的挑战会成为“助推器”,会成为“催化剂”,对于教务管理运行系统提出新要求,设定新高度,制订新目标,一切的改变都是为新文科建设铺平道路,打下基础,提供机遇。

以上三个方面是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对教学运行管理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面临的问题给出的对策及建议。还须注意到一个影响全局的主观因素就是教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对新文科建设的理解要准确且深入,不是只粗略地知晓专业之间的交叉,而是要认真思考如何利用现有的平台提高教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如何更好地为各个学院的新文科建设铺平道路,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要在业务学习上精益求精,平时的总结必不可少,不仅要和同事之间协调沟通,也要和系统运营维护人员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复合型信息化专业技术管理人才。今后,学校还需从创新意识和管理能力出发,提高教学运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运行管理的执行力度。教学管理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构建适应新文科建设发展的培养目标。

结束语

世界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培养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高质量、创新型专业人才成为各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国家提出新文科建设的育人模式以后,高校对于专业性人才的定义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学生不仅要有突出的创新精神,优越的知识结构,丰富的学科背景,还要有坚定的价值立场、人文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综合考量的高度责任感。而这些顶层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意味着要有匹配的教学运行管理系统。四川外国语大学积极扎实开展新文科建设,获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设立校级新文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49项。这些项目的具体实施离不开智慧化的教务管理模式,离不开培养方案的合理制订。在接下来的新文科建设关键期,只有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系统,规范配套的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形成符合本校特点和个性化特色,集智能化和数字化为一体的“互联网+教务管理”运行模式,才能发挥为新文科建设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丹.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高校新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58-67,206.

[2]张安富,徐武.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方案的特征[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6):1-13,119.

[3]笪笑,王晔.“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2022(1):50-53.

作者简介:余嘉(1980— ),女,汉族,江西湖口人,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运行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市2023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智慧化管理模式探究——基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实践”(项目编号:232092)。

四川外国语大学2023年教改立项项目“新文科背景下高校教学运行智慧化管理模式探究——基于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实践”(项目编号:JY2380106)

猜你喜欢
新文科建设问题和对策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本科新闻传播类专业选修课教学改革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内涵与路径
文科之新与新文科建设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和学科内涵建设路径探析
“新文科建设”中应用型传媒人才培养的再定位
传媒(2021年3期)2021-02-21 08:52:49
略论新文科背景下政治学专业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新思路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玉树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