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新规则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影响,以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为例,分析了协作难度动作、技术与艺术性的结合以及新规则对运动员技术的挑战。新规则通过提高技术难度和强化艺术表现的评分标准,促进了运动员在技术创新和艺术表达上的发展。中国队在该届锦标赛中展现出的技术精湛、团队协作和艺术创新能力,体现了新规则下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研究指出,尽管新规则提升了艺术体操的整体水平,但对运动员和教练员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新规则对艺术体操多方面影响的长期效应,以支持运动员和教练员适应这些变化,推动艺术体操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艺术体操;新规则影响;集体项目;协作难度
一、引言
艺术体操,作为一项融合芭蕾、舞蹈和音乐元素的运动项目,长久以来受到全球体育界的瞩目。随着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对项目规则的不断修改调整,特别是在集体项目中,新规则对协作难度动作的评分标准和要求有了显著调整,这直接影响到集体的协作编排和成套效果,协作难度动作的变革成为影响比赛成绩的关键因素。新规则的实施旨在促进技术动作与艺术表现得更好融合,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公平性。
第40届世界锦标赛为研究新规则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实证基础,其中前8名的队伍表现尤其引人注目。这些团队在应对新规则所带来的挑战中,表现出了熟练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从而成为了本研究的重点分析对象。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顶级队伍在协作难度动作上的表现,不仅能够揭示在新规则影响下艺术体操发展的新趋势,也有助于理解高水平竞技状态下的集体协作和技术创新。
本研究将聚焦于探讨新规则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协作难度动作,通过分析顶尖队伍的竞赛实践,旨在系统化地理解规则变更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技特性和表现形式的影响。这一研究不仅对于艺术体操的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制定有效的训练策略和比赛策略提供了实践指导。探讨新规则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难度动作的变革及其实践应用,特别关注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全能前8名的表现。研究首先将系统解析国际体操联合会(FIG)实施的规则变更,着重于协作难度动作的新评分标准和技术要求,旨在揭示规则变更对运动项目技术和艺术层面的具体影响。
进一步地,研究将深入分析顶尖队伍如何适应新规则,通过创新的技术动作和艺术表现提高比赛成绩,从而揭示在高竞争水平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发展趋势。此项分析包括了技术动作的复杂性、团队之间的协作机制以及艺术表现的创造性。
研究内容不限于理论层面的分析,也强调将这些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教学和训练指导。特别是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在新规则框架下优化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进而提升团队的技术水平和艺术表现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集体项目全能前8名的队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在本研究中,通过利用中国知网的丰富资源,作者对新规则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协作难度动作进行了详细的文献审查,通过分析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前8名队伍的表现,作者获得了对新规则下艺术体操协作难度动作的深入理解。这种方法使作者能够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系统地了解新规则对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影响的核心内容,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和理论支持。
2.录像观察法
本研究中以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前8名的队伍为观察对象,采用观察方法,深入研究新规则下的集体项目协作难度动作表现。通过观察和视频录像等技术手段,记录各队伍在实际比赛中的合作方式和表现细节。通过精确记录和分析这些顶尖队伍在赛场上的表现,收集关于新规则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实际应用的直接、丰富的一手资料。
3.统计分析法
观看比赛录像,对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全能前8名队伍成套中完成的协作数量、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一)新规则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1.评分标准的调整
2022-2024版评分规则对艺术体操的评分标准做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调整,这些调整主要反映在协作难度(DC)具体构成上。在协作难度(DC)方面,新规则对于协作难度(DC):CC、CR、C↑↑、C↓↓在分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CC由0.1增加为0.3,CR由0.2减少为0.1,C↑↑和C↓↓由0.2增加为0.3。所有的协作难度(DC)都有附加标准,其中CR增加了一系列(0.2)的标准,指在器械飞行中,完成2个或多个相同的、不间断的围绕额状轴或矢状轴的近似技巧动作,以及依柳辛。成套中C↑↑和C↓↓可以与CR结合最多三次,额外的联合协作将不会被评判。
以上是新规则的调整,强调运动员需要完成器械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具体来说,协作难度(DC)由抛接传递和近似技巧动作组成。一个高难度的协作难度分值可达到1分或1分以上,而动作的完成则会影响这个分数的最终评定。
2.动作技术要求的变化
新规则对艺术体操的动作技术要求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协作难度和技术多样性的要求。规则鼓励运动员探索更高难度的元素和创新的技术组合,以提升整套动作的技术价值。
其中对动作连接和过渡动作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动作本身不仅要精准,而且连接要连贯流畅,展现技术的连贯性和创意性。这些变化在推动运动员和教练员探索新的训练方法和表演风格,进一步提升艺术体操的技术水平和观赏价值。
3.对团队协作的新要求
新规则对艺术体操团队协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强调团队间的默契、同步性、协调性和整体表现力。在集体项目中,队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被赋予了更高的评分标准。新规则要求团队不仅要在技术上保持一致,如:动作的同步执行和器械的流畅运用,而且还要在艺术表现上展现出统一的成套风格和情感表达。
团队协作的新要求也涵盖了对编排创意的评价,鼓励团队通过创新的编排来展现其独特的队伍特色和艺术理念。这意味着在设计集体成套时,团队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各成员的互动和协作来优化整体的成套艺术效果和器械技术展示。
(二)新规则对技术和艺术的影响
1.技术难度的改变
新规则对艺术体操的协作难度(DC)带来了显著的影响,提升了对运动员器械技术能力的要求。具体来说,新规则增加了协作难度动作的分值,鼓励运动员探索更高难度的器械技术难度和复杂动作。这意味着运动员必须执行更为复杂和高风险的技术动作,如:更高难度的抛接器械、更复杂的双抛双接,以及更具挑战性的器械技术。
新规则下,技术动作要求精准、连贯和流畅,还要求创意和创新,促使运动员和教练员寻求新的训练方法和表演方式。这种对技术难度的提升,在推动艺术体操的发展,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使比赛更加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竞争性。
2.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变化
新规则对艺术体操加大了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了表演的主题和创造力。这不仅提升了对运动员与音乐感受、情感传递和整体演绎的评价标准,也激励了更具创意的节目构思和表现形式。新规则倡导运动员结合创新的难度动作设计和音乐选择,以及引人入胜的成套表现,以增强艺术体操的视觉冲击力。这种转变促使艺术体操更加重视艺术创意表达,推动运动员在器械技术与艺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从而丰富了艺术体操的艺术层次和观赏价值。
3.对运动员技术的挑战
新规则对艺术体操运动员技术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对更高难度动作的要求和更加严格的完成标准。运动员现在需要掌握更复杂的器械技术动作,如:高难度的身体难度和器械技术,同时还要确保这些动作的完成精确无误。这不仅对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求他们在训练和比赛中进行更为系统和专业的练习。
此外,新规则下,运动员需要在保持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的同时,也要注重动作的艺术性和表现力,这就要求他们在技术训练中融入艺术表现的练习,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因此,新规则提升了运动员全面技能水平的要求,使得艺术体操运动员面临更大的挑战,同时也为艺术体操的发展推动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三)新规则下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的深度分析与实证研究
1.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参赛队伍概况
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在西班牙瓦伦西亚举行,中国队在此次赛事中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艺术体操队由郭崎琪、郝婷、黄张嘉洋、蒲彦竹、王澜静、丁欣怡六位选手组成,展现了高水平的器械技术和艺术表现。在集体项目单项决赛中,中国队凭借出色的演绎,在5圈项目中赢得金牌,以36.550分的高分领先对手,这是中国艺术体操队首次在世锦赛中夺得单项金牌。同时,队伍在3带2球项目中也表现优异,以32.800分赢得单项银牌。
在全能决赛中,获得前8名的队伍分别是以色列、中国、西班牙、意大利、乌克兰、巴西、法国以及德国,中国队在集体全能比赛中也表现出色,以70.050分的总分赢得全能银牌,比第1名以色列的分数仅低了0.750分,再次刷新了中国艺术体操队在世锦赛中的最佳战绩。这一成绩不仅证明了中国队在艺术体操领域的实力,也为中国艺术体操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鼓舞。
2.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协作难度动作分析
从表1可以清晰地看出所有的协作类型、价值以及协作的附加标准,每一种协作类型包含了哪些标准,以及每个标准的分值。在协作中,可以使用附加标准提高协作的基础价值,附加标准须由完成主要动作的运动员执行才有效,且每个协作给予一次价值(仅用于抛时或仅用于接时)按照编排顺序,协作需要五名运动员都参与完成。
从表2的5圈全能最终成绩可以看出,名次越高的队伍选择CR协作类型的次数越多,因为CR的附加标准最多,其次圈是最容易完成穿过同伴正在空中飞行的器械(?)附加标准,这一项标准的价值很高,有0.3分,是所有的附加标准中分值最高的一项。前8名队伍都选择了3个联合难度,这意味着不加上附加标准,联合难度的分值已经达到了0.4分,如果加上附加标准,协作的分值可以达到1分甚至以上,是一个很有“性价比”的协作类型。以色列和中国队在协作的编排上较为相同,都运用了难度较高的CR协作类型,选择了编排高分值的协作策略。
表3可以看出,3带2球的协作类型编排数量上有较明显的区别,中国和巴西更多地选择了CC的协作类型,虽然协作编排数量大致相同,但因为附加标准的不同,分数也会产生变化。意大利则是更多地选择了CR的编排,成套效果会更为惊险。所有队伍在两项成套中均未运用CL的协作类型,是因为CL基础分值不高,且没有附加标准,是一个“不划算”的协作,所以所有队伍很少运用这个协作类型。
(四)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1.技术动作的创新与复杂性
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中国队的集体项目表现凸显了技术动作的创新性与复杂性,这成为她们取得历史性佳绩的核心因素。中国队的演绎不仅展示了器械技术的高难度,而且在艺术创新方面具有明显的文化特色和深度。
具体来说,中国队在5圈项目中的表演融合了复杂的技术难度和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她们完成的身体难度和器械难度,不仅需要个人技术的精准性和熟练性,还需要整个团队之间的默契和同步性。从艺术创新角度,中国队巧妙地将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表演之中,使得她们的动作不仅技术上难度大,而且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中国队选用具有中国传统风韵的音乐《水龙吟》和《破阵乐》,并通过细节服装设计、动作表现以及器械运用,呈现出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
这种对技术动作创新与复杂性的追求,结合独特的文化艺术表达,不仅增强了表演的观赏性,也展示了中国艺术体操在国际竞技舞台上的技术实力和文化自信。通过这样的表演,中国队成功地将技术与艺术性完美结合,体现了艺术体操项目中技术动作的创新与复杂性的重要性。
2.艺术表现力的风格与创造性
在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上,中国队通过其集体项目演绎,彰显了其艺术表现力的风格与创造性。
表演风格上,中国队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她们5首选用的音乐《水龙吟》和《破阵乐》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古典的韵味也透露出现代感,这种音乐的选择为整套成套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调。同时,在服装设计上,中国队采用了传统与现代元素相融合的风格,通过金色等传统色彩,以及流线型和现代化的设计,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自信。
在创造性方面,中国队的成套表演编排充满创新。她们不满足于常规的动作组合,而是探索了新颖的表现方式和动作设计。在表演中融入了传统的武术元素和现代舞蹈动作的结合,使得整个表演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不失国际视野。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动作设计上,还体现在成套的情感表达和故事叙述上,运动员们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将深刻的情感和富有层次的故事融入表演中,使得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和动人。
综合来看,中国队在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的艺术表现力表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深度的创造性,不仅体现了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也展示了中国艺术体操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魅力和创新。
3.技术与艺术的平衡
在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中国队的表演深刻体现了技术与艺术性的平衡,这一平衡是艺术体操中极为关键的要素。中国队的成功不仅仅建立在难度动作的精确完成上,更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动作融入富有艺术表现的编排中,从而创造出既精湛的技术又充满艺术的表演。
在技术上,中国队的表演充分展现了对艺术体操技术要求的深入理解和高水平实践。她们的动作精确、流畅,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集体协作,都体现了高度的熟练度。特别是在协作难度动作方面,中国队通过精准的时机控制和默契的动作配合,展现了器械技术完成的高度复杂性和精确性。
艺术性方面,中国队在表演中注入了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文化内涵。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具有表现力的身体语言,她们成功地将故事和情感融入每一个动作中。此外,选用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音乐和服装,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感和文化氛围,使得整个表演不仅是技术上的展示,更是文化和艺术的传达。
中国队在技术与艺术性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既展示了艺术体操的竞技性,又不失其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本质。这种平衡的实现,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高超的技术能力,还要求她们拥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创新思维,中国队在这方面的表现尤为出色,为艺术体操的技术与艺术性平衡提供了一个典范。
(五)集体队伍表现的优势与挑战
1.集体队伍表现的优势
在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中国集体队伍的表现展示了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器械技术准确性和协调性等方面,中国队展现了高水平的集体执行力。她们的动作精准且同步,无论是复杂的器械难度还是与器械的交换,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同步性和默契。
在创新和艺术表现方面,中国队的表演融入了独特的文化元素,展现了创新性的编排和表现力。通过结合传统与现代,东西方的文化特色,她们的表演不仅在技术上令人印象深刻,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具有强烈的个性和吸引力。
此外,中国队在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方面也展现了显著优势。在世界级的竞赛压力下,她们能够保持冷静和专注,展现出良好的竞技心态和稳定的表现,这在国际大赛中尤为重要。
总之,中国队在集体项目中的出色表现,体现了他们在难度、创新、艺术表现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这些都是她们能够在世界锦标赛上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因素。
2.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存在的挑战
在第40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中,中国队在集体项目上展现出了卓越的优势,这不仅体现在精确的器械技术完成上和团队之间的协调性上,也在于其艺术表现和创新性方面的突出。技术上,中国队适应了国际标准的高要求,展现了复杂器械技术动作和集体协作的能力。艺术创新方面,在音乐选择、表演主题及舞台呈现上寻求创新,力求在艺术表现上与技术难度相匹配,以确保表演的新颖性和独特性。
然而,中国队在展现这些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多重挑战。技术难度的持续提升和艺术表现力的深化要求运动员在维持高水平技术的同时,也要将情感和表现力融入每一次成套中,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此外,随着国际竞争的激烈化,如何在国际赛场上保持竞争力和创新力,对中国队而言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些挑战要求中国队在继续强化技术和艺术表现的同时,不断追求创新和完善,以应对国际艺术体操舞台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四、结论与建议
从新规则的主要内容及变化来看,在评分标准的调整方面,新规则的调整,强调运动员需要完成器械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动作技术要求的变化方面,鼓励运动员探索更高难度的元素和创新的技术组合,以提升整套动作的技术价值;在团队协作的新要求方面,新规则更加强调团队间的默契、同步性、协调性和整体表现力。从新规则对技术和艺术的影响来看,在技术难度的改变方面,新规则增加了协作难度动作的分值,鼓励运动员探索更高难度的器械技术难度和复杂动作;在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变化方面,新规则对艺术体操加大了艺术表现力和创新性的要求,强调了表演的主题和创造力。在对运动员技术的挑战方面,主要表现在对更高难度动作的要求和更加严格的完成标准。通过对第40届世界锦标赛艺术体操集体项目全能前8名队伍的成套分析,可以看出各支队伍的协作类型的多样化,中国队在5圈和3带2球的编排上,协作数量占据了优势。同时,中国队的集体项目表现凸显了技术动作的创新性与复杂性;彰显了其艺术表现力的风格与创造性;体现了技术与艺术性的平衡。
在新规则下,要创新出价值更高的协作,不光是可以运用更多的CR协作类型,也可以提高3个联合难度的分值,多运用其他协作类型。在编排时,应根据各项器械的优势,选择更加合理、清晰、划算的附加标准。在集体运动员的训练中,培养团队意识,提高合作精神,每个人在团队里各司其职并互相帮助、互相信任,不光重视运动员个人的技术能力,更要注重培养集体运动员之间默契配合的意识,有利于队伍完成更多创新性的协作和编排。应该吸取国外优秀队伍的丰富经验,提高国内运动员们的技术能力水平,根据我国运动员的特点作出相应的教学变化,提升手上器械的灵活性,身体难度的开发等等。同时,要定期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国际教练和专家来队指导,带来新的训练理念和方法,提升队伍的整体水平。展望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通过长期跟踪研究和大数据分析,更加深入地探索新规则对艺术体操技术发展和竞赛成绩的具体影响。随着艺术体操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训练和创新策略,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适应新规则,提升竞技水平和艺术表现力。综上所述,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更加多元和系统的方法,全面评估新规则对艺术体操各方面的影响,以促进艺术体操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Manos Mihaela,Popescu Lavinia. The Impact Induced by the 2009-2012 FIG Code of Points on Artistic Compositions in Rhythmic Gymnastics Group Events[J]. 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4,117.
[2]Eliana de TOLEDO,Kizzy ANTUALPA. The appreciation of artistic aspects of the Code of Points in rhythmic gymnastics: an analysis of the last three decades[J]. Revista Brasileira de Educa??o Física e Esporte: RBEFE,2019,30(1).
[3]Anna Kwitniewska,Marcin Dornowski,Anita H?kelmann.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Standing in Group Competition in the Sport of Rhythmic Gymnastics[J]. Baltic Journal of Health and Physical Activity,2020,1(2).
[4]L.ávila Carvalho,M.L. Palomero,Eunice Lebre. Artistic score for Rhythmic Gymnastics
[5]group routines in 2018 Portim?o World Cup Series[J]. Motricidade,2019(3).
[6]Sophie Durand.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Content of Elite Rhythmic Gymnastics Group Routines[J]. The Open Sports Sciences Journal,2020,5(1).
[7]苏占国,杨京京.竞技健美操女子单人项目动作的编排特征分析[J].榆林学院学报,2022,32(04):75-80.DOI:10.16752/j.cnki. jylu.2022.04.017.
[8]黄春香.体育美学视域下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4(04):85-89.
[9]黄乙君.2022年国际体联艺术体操世界杯集体5圈成套编排分析研究[J].体育视野,2023(02):98-101.
[10]孟祥仪,杜熙茹.策略与突破:新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争分析——以第39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22,12(35):54-57.DOI:10.16655/ j.cnki.20952813.2211-1579-7204.
[11]孟祥仪,杜熙茹.巴黎奥运周期我国艺术体操集体项目竞争战略分析——以第39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为例[C]//中国班迪协会,澳门体能协会,广东省体能协会.第七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第七届中国体能训练科学大会论文集,2022:709-715.DOI:10.26914/c.cnkihy.2022.054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