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

2024-12-30 00:00:00张滨
体育风尚 2024年22期
关键词:学生参与度情境教学小学体育

摘要:研究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排球发球与立定跳远两个典型教学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参与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情境创设型,游戏引导型与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过程的系统观察与案例分析,总结出体育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参与度。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情境教学;合作学习

一、引言

体育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参与度密切相关,而教学模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参与程度与学习效果,探索提升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教学模式,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体育教学改革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案例分析探索适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模式,对推进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对教学模式提出全新要求,体育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如:立定跳远教学通过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大风吹”等活动中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排球发球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练习等方式,逐步掌握发球技能,凸显了能力培养导向[1],教学实践表明,体育课程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个维度,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局限性,难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要求,教学过程过分强调教师示范与学生模仿,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思维发展,实践可知,教师采用情境创设与游戏引导等方式,突破了传统讲授式教学的局限,学生参与度问题仍待解决,单调的练习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案例显示排球教学通过“实战运用”环节检验学习效果,体现了对教学实效性的追求,而立定跳远教学中通过“小兔子回家”等趣味性情境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参与度。

(二)研究意义

对体育教学模式与学生参与度关系的探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深入分析排球发球与立定跳远教学案例,探究情境创设,游戏引导等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机制,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内涵,教学参与度影响机制研究聚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关键要素,揭示了学生参与的内在规律,深化了对教学参与度的理论认识,立定跳远教学中采用的情境教学模式,将跳跃动作融入游戏情境,体现了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价值,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方面,案例中体现出对学生自主性,创造性的关注,为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实践层面,研究成果对体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案例分析总结出的教学模式创新思路,为体育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供了实践参考,排球发球教学中采用的分组合作,实战运用等方式,展示了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具体路径,案例中学生表现出的积极参与态度与良好学习效果,印证了教学模式创新对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影响,立定跳远案例中展现的游戏化教学,探究式学习等方法,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参与度,为改进教学质量提供了可行方案,这些实践经验对促进体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案例分析

(一)排球发球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模式特点

排球发球教学设计体现出明确的目标导向性,教学目标聚焦于发球技能的掌握与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与步法移动,为后续技能学习做好充分准备,课堂组织结构严密,各环节衔接紧凑,体现出系统化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递进的训练方式,从初步体验发球动作开始,逐步深入到击球点的掌握与手臂的协调联动,学生在规定地点自主尝试发球动作,教师进行重点示范与讲解,使学生逐步掌握发球的关键技术要领,小组合作练习模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观摩,互相指导,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动作错误,保证练习质量,技能训练设计层次分明,难度递增,确保学生掌握基本动作要领[2],竞赛环节的设计使技能训练与实战应用有机结合,学生在小组比赛中运用所学技能,体验发球在排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了学习的实践性与趣味性,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体育教学的应用性特点。

2.学生参与度表现

在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教学模式引导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体育委员带领下积极参与队列练习,主动配合教师示范,展现出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纪律良好,学习氛围活跃,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逐步掌握发球的基本动作要领,能够准确把握击球点与手臂挥动的协调性,从初期的生疏尝试到后期的熟练应用,反映出技能学习的进步过程,学生在小组练习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日益浓厚,小组成员之间通过观察,交流与互助,促进了技能掌握的同时也增强了合作精神,练习过程中表现出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互帮互学意识显著增强,在实战性比赛环节中,学生充分展现出发球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将所学技能运用于比赛情境,体现出教学效果的转化,比赛中发球成功率持续提升,战术意识逐步形成,学生在比赛中认识到发球的重要性,明确了练习的目标导向,激发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展现出体育学习的综合效果。

(二)立定跳远教学案例分析

1.教学模式创新点

立定跳远教学设计体现出显著的创新特征,围绕提升学生参与度进行了系统化设计,教师通过“大风吹,小风吹”等游戏情境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在想象与表现中完成热身活动,激发了参与热情,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将运动技能融入趣味性活动,情境创设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连接,将抽象的跳跃动作具象化为“小兔子回家”等生动场景,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教学情境设计贴近生活实际,提高了学习内容的可接受性,学习任务的设置体现出游戏化特征,学生在“天,地,球”等活动中提高反应能力与注意力,为跳跃技能学习做好准备,任务设计层次分明,难度递进,符合认知规律,探究式学习方法的运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如何跳得轻巧”,在实践中发现并掌握跳跃要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跳跃场景,鼓励创造性运用所学技能,分组展示环节设计了“陷阱”情境,让学生在挑战性任务中展示学习成果。

2.学生参与特征

立定跳远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持续性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参与态度,在游戏化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主动投入各项活动中,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3],教学氛围活跃,参与意识强烈,学习效果显著,通过角色扮演与情境体验,学生将跳跃动作与具体情境相结合,增强了学习的投入感,情境化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表现欲,动作技能的习得过程呈现逐步规范化的特点,从初始的自由跳跃到规范的立定跳远动作,学生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正确的技术要领,技能掌握程度不断提升,动作协调性明显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能够根据不同情境调整跳跃方式,展现出独特的解决问题能力,面对“陷阱”等挑战性任务,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完成跳跃,体现出创造性思维的运用,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表现在多个方面:学生能够主动探索跳跃技巧,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在相互观摩中改进动作,课堂参与热情高涨,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分组活动中表现出的互助合作精神,促进了集体参与度的提升,小组成员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氛围浓厚,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的结合,有效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升,展现出体育教学的综合育人价值。

四、教学模式对学生参与度的影响机制

(一)情感激发机制

1.情境创设激发内在动机

体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对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具有显著作用,教师通过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运动技能与学生的日常经验相连接,有效引发学习兴趣,立定跳远教学中,“大风吹”与“小兔子回家”等情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内容具象化,生动化,游戏化的教学设计增强了学生参与的内驱力,“天,地,球”等活动将技能学习融入趣味性任务中,提升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学过程中融入竞赛环节,通过小组间的良性竞争,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4],排球发球教学中的实战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运动乐趣,激发持续学习的动力,情境创设注重情感体验,使技能学习过程更具吸引力,保持了较高的参与度。

2.成功体验强化学习积极性

成功体验在体育教学中发挥着强化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作用,教师通过设置难度适中的学习任务,使不同运动能力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立定跳远教学中将跳跃动作分解为多个层次,学生通过逐步突破,体验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任务设计的递进性确保了学生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持续获得积极体验,教师的及时鼓励与有效反馈对维持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关键作用,在排球发球练习中教师针对学生的动作表现给予具体指导与肯定性评价,强化了正确动作的形成,通过设置阶段性展示机会,让学生呈现学习成果,体验努力带来的进步,分组展示与比赛等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现能力的平台,成功体验的累积形成了良性循环,持续激发学习热情,这种基于成功体验的教学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促进了持续性参与。

(二)互动参与机制

1.师生互动的深化作用

师生互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多层次的互动促进学生参与度的提升,教师在排球发球教学中采用示范引导的方式,直观展示击球点与手臂挥动要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示范过程强调动作的关键环节,结合口头讲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模仿,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动作表现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难点,巡回指导过程中,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与纠正错误动作,教师的反馈调整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改进方向。

2.生生互动的促进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排球发球教学中,学生通过小组练习相互观摩,在交流互动中加深对动作要领的理解[5],小组内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促进了集体进步,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探索更好的跳跃方法,激发了探究意识与学习热情,同伴间的互助学习体现出独特的教育价值,学生在相互模仿与交流中加深对动作技能的理解,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带动其他同学形成良性互动,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通过观察优秀示范,明确自身不足并积极改进,同伴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学生通过相互点评提高动作观察能力,促进共同进步,这种多元化的互动机制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能力培养机制

1.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立定跳远教学中,学生通过探索“如何跳得轻巧”等问题,逐步养成探究性学习习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跳跃场景,鼓励学生自主发现运动规律,培养了主动探究意识,排球发球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规定场地自主尝试发球动作,通过反复实践掌握技术要领,体现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显著增强,学生面对“陷阱”等挑战性任务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寻找解决方案,立定跳远练习中学生通过调整起跳姿势与落地方式,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技术路径,学习策略的掌握与运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当的练习方法,合理安排练习强度与时间,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基本能力。

2.合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模式的创新设计有效促进了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排球发球教学中,小组练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组员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学习任务,形成了积极的团队氛围,立定跳远教学通过分组展示与评价活动,强化了集体荣誉感,学生在团队活动中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交流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提高,学生通过语言与动作示范传递学习经验,增进了沟通技巧,在小组讨论环节中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表达自己想法,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协作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培养,学生在完成共同任务时能够相互支持与互帮互助,排球教学中的竞赛环节与立定跳远的分组展示,都体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这种协作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结语

通过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研究表明,情境创设型,游戏引导型与合作探究型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研究发现,有效的教学模式应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强化互动参与机制,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这种多维度的影响机制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戎红梅.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体育风尚,2024,(10):114-116.

[2]王尚龙.小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对提高小学生体育能力的探究[J].华夏教师,2024,(21):29-31.

[3]尹伟锋.小学篮球教学中竞技游戏模式对学生动机与参与度的影响——以小学体育与健康人教版3~4年级全一册“小篮球”教学为例[J].新课程,2023,(27):160-162.

[4]黄诚海.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参与体能锻炼[J].试题与研究,2022,(06):178-180.

[5]林四容.小学体育提升学生主动参与度的策略探究[J].科幻画报,2020,(05):126.

猜你喜欢
学生参与度情境教学小学体育
数学教学多角度,激发学生参与度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1:25:36
论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考试周刊(2016年88期)2016-11-24 15:08:26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33:50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3:05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8:46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