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思政课根植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在中职学生成长成才中起着重要作用。影视资源既是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功效。开发和运用好影视资源,让中职思政课在课前导入、课中探讨、课后拓展等教学环节呈现生机勃勃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促进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境界的提升。在开发和运用影视资源时,需要教师遵循相融浑然天成、相适张弛有度和相懽厚积薄发的原则,注重影视资源的选取、运用和积累与开发,切实增强中职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学生应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中职思政课教学中运用影视资源可以有效改变“一言堂”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在教师利用影视资源创设的相关情境中根据自己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生成价值理念。
影视资源,让思政教学生机勃勃
《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解读》指出:“开发好并利用好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成为保证思想政治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和必然要求。”影视资源作为一种优质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能让原本“枯燥乏味”的思政课变得生动有趣、有滋有味。
活水之源,激趣设疑启新课。影视资源是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教学伊始,利用影视片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不仅为教学主题的顺势引入营造“润物无声”的语境,还为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认知开端,犹如“活水之源”。
在新课导入环节,笔者就利用了《小学生考前跪拜书本考三分》这一热点新闻。考虑到影视时长只有短短的12秒,简单播放难以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于是笔者根据这一热点影视设计了集文字、图片与声音于一体的情景导入:展现学生考试的考场情景图片,辅之学生熟悉的本校考试时的提醒铃声,邀请学生在“认真思考做题”“投机取巧作弊 ”“求神拜佛作法”三者间做选择并表述理由,如图1所示,之后再播放12秒的生活新闻。这不仅营造了轻松活跃有趣的课堂氛围,还有效激发了学生迫不及待深度探究“虔诚拜神依然只考三分”这一类社会现象背后的真谛。
坐陈妙计,探讨释疑解新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教师可运用影视资源,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获取新知。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开放多维的核心问题或系列化问题,激励学生思辨探讨,实现“议论风生奇应难,坐陈妙计服邻间”般深度学习的效果。
为了解决“坚持无神论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笔者首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封建迷信的危害。为此,笔者与学生互动分享了《温柔的陷阱》《荒唐的离婚理由》《假神仙的真面目》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影视资源,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层次递进的系列化问题,并以表格形式呈现,如图2所示,便于学生一目了然抓重点开展探究活动。问题一:用简练语句(不超过15字)分别概括三个事件?问题二:三个事件的共同点有哪些?问题三:类似这样的事件有什么危害?问题四:我们能从这些事件中得出什么结论?课堂讨论热烈而活跃,各小组有条理地从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三个维度分析归纳了封建迷信的危害,得出了“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的结论,从而为总结与提升“坚持无神论的意义”和突破“树立科学世界观,做坚定无神论者”这一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石。
星火燎原,情感共鸣促升华。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可播放一段切合主旨的影视片段,既呼应教学主题,又能消除学习疲劳、陶冶情操,实现“星火燎原”般的情感共鸣及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逐步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后,笔者在课堂小结时播放了含歌曲《少年中国说》的热播电视剧《觉醒年代》的片段,热血激昂的歌声配以先辈们青春年少时铿锵有力的呐喊,激荡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学生情绪很快受到了感染,产生了共鸣,学生情难自禁地齐声高唱起来:“今朝唯我少年郎,天高海阔万里长,华夏少年意气扬,发愤图强做栋梁。”
春风吹生,课后拓展辅教学。新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后作业要注重质的提升,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中拓展素养,同时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开拓新的课程资源。
笔者依据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布置了以下课后作业:第一,学金句悟思想——结合今天所学,摘抄二十大金句并谈感想;第二,悟思想普科学——结合今天所悟,向亲朋普及一个与生活或专业相关的科学知识;第三,勇担当践使命——践行与分享一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事。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任一项完成,提交的形式可以是视频、征文或海报等。
心系教学,使资源开发有迹可循
随着网络的普及,观看影视作品、刷短视频、浏览新闻资信已成为大部分中职生课余休闲放松的重要方式。有效把受学生关注或喜爱的影视资源运用于中职思政课教学,应该遵循三项原则。
适效开发影视,相融浑然天成。影视资源要能与教学发生有效链接,应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实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效果,成为思政课教学中浑然天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影视资源应与课程内容相融。即通过影视资源,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影视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效融为一体。为了解决“坚持无神论的意义”这一教学重点,笔者利用三个影视资源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封建迷信的危害和坚持无神论的重要性。此时,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价值观念得到引领,但情感还不够深厚,思想还不够深刻。
第二,影视资源应与实际生活相融。即利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影视资源,力求通俗易懂地呈现知识点和价值理念。在解决“树立科学世界观,做坚定无神论者”这一教学难点,笔者继续整合和利用课中前半段用到的《小学生考前跪拜书本考三分》《温柔的陷阱》《荒唐的离婚理由》《假神仙的真面目》等影视资源,这些资源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所了解的社会现象,另外,资源的持续深度利用,也便于提高学习效率。用“该小学生长大后可能会成为怎样的人?”这一问题来串联以图片形式呈现的这些资源,引发学生思考,学生纷纷回应:长此以往,他可能会成为“假神仙的真面目”这类悲剧事件的施害者或受害者,会家破人亡,会造成国难泰民不安……此时,笔者水到渠成组织学生就“如何做坚定的无神论者”这一问题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实现了深度的探讨交流,高效突破了教学难点。
适量运用影视,相适张弛有度。众所周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和运用优质的影视资源是一个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遵循张弛有度这一原则,可产生“花开半时才偏妍”的效应。
第一,使用数量适度。在一节课,过多地依赖影视资源可能会偏移教学重心,过少使用又无法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
第二,播放时间适度。使用和播放影视资源的时间需适度,若时间过长,会有哗众取宠、喧宾夺主之嫌;反之,若时间过短,会有浅尝辄止、舍本逐末之危。在解决教学重点之前,笔者均对选取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影视资源进行了后期的剪辑、整合和优化,力求在最简短时间内完整呈现事件和精准突出重点。三个资源播放的总时长加起来不超过10分钟,符合中职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之与课堂教学节奏完美融合,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深化,从而增强了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时时优化影视,相懽厚积薄发。丰富多样的影视资源能够为教学提供生动鲜活的素材,使思政课教学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正所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教师唯有日积月累地收集、整合资源,才能厚积薄发地巧妙和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第一,敏于发现、用心积累。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影视资源丰富多样且更新迅速,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敏锐地捕捉具有育人价值的影视素材。同时,持之以恒地加强优质的教学影视资源包建设,围绕课程内容分单元、分专题开发和建设丰富多样、分门别类的教学资源库。无论是经典的影视作品,还是新兴的优质内容,都应纳入我们的收集范畴。通过日复一日的积累,构建起一个丰富的影视素材库,为我们的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支持。如教学中运用到的《荒唐的离婚理由》这一资源,就来源于偶然观看江西卫视《金牌调解》节目其中的一期。节目中丈夫因痴迷于封建迷信而执意跟妻子离婚,并非我们司空见惯的缘由,笔者敏锐地发现该期节目可以用于世界观的教学,于是就搜索、下载并把它归放到相应的资源包里。
第二,善于调取、精心雕琢。面对收集到的众多影视作品,教师需要凭借敏捷的判断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挑选出与本课教学目标高度契合、主旨内容切合的优质教育资源。相比调取资源,精心雕琢更为关键。这意味着教师要对所选的影视资源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精心周密的处理,如剪辑、整合与优化关键片段,设置有效问题,设计呈现形式或方式等,使其与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结合,更好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价值理念的感悟。如《荒唐的离婚理由》这一期节目总时长为36分钟多,笔者在反复观看和深入分析完整节目的基础上,把节目进行了分段式反复剪辑后优化整合成4分钟多、主旨内容完整的影视资源,并结合其他资源设计系列化问题供学生探讨,发挥了这些资源的最大教学效果。
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开发与运用影视资源开展教学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巧妙地将影视资源融合进思政教学,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力促进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与吸收,对价值理念的认同和深化。我们应持续探索影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不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进而切实提升思政课的育人水平,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作者简介:
戴欣兰,1987年出生,女,硕士研究生,德育中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教学研究。本文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核心素养背景下基于议题式教学的中职思政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项目编号:2022szk29)。作者单位: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